播放地址

戴手铐的旅客

动作片大陆1980

主演:于洋,马树超,赵子岳,蔡明

导演:于洋

 剧照

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2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3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4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5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6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3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4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5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6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7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8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19戴手铐的旅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4

详细剧情

  文革时期,某夜。科研所小黄(魏娜 饰)被杀,发射导弹的A-1燃料被盗,正受审查的老公安刘杰(于洋 饰)被列为嫌疑目标,公安部门发出追捕通辑令。刘杰在南下的列车上发现了追捕他的苏哲(邵万林 饰),苏正与造反派头目王莉(高菊梅 饰)接头,同时苏也发现跟踪他的刘杰,便掏枪将刘打伤送往火葬场,火葬场老工人很同情刘的遭遇,协助他逃走。刘杰找到王丰年(赵子岳 饰),二人促膝长谈,更加坚定意志。刘杰的学生张强(马树超 饰)也在追捕刘杰,他不相信刘杰是坏人。此时的刘杰在南逃的列车上碰到大串联的魏小明(蔡明 饰),小明也尽力帮助他。跳车后被微山市公安局长他的老战友魏子恒逮捕,战友相见,百感交集,他向魏说明情况,得到魏的帮助。于是,捉拿真正凶手苏哲的行动展开了......

 长篇影评

 1 ) 虽然反映的几十年前的事情,但对当今天的启发性,一点不逊色。

放在今天2021年,估计更有说服力,发人深省,这几十年的事情,好像在现在,仍然。。。。。。。

不敢继续说,....。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人人自危,不讲法律,没有公义,只剩下部分人仅存的一点良知。如何不是少部分的良知,咱们副司令估计真要去见司令和夫人去了。于洋作为导演和演员,实实在在演绎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有正义感的人是如何挺过来的,但这些都是极少人,很多其实已经在那个年代人间消失了。

 2 ) 戴手铐的旅客

应该是大陆最早的好莱坞式影片之一,好人成逃犯、被昔日同事缉拿、内奸陷害、山地格斗的桥段,在该片之后的不少好莱坞大片里屡见不鲜;打斗的尺度,也超越了它的时代。摄像方面频繁使用了近特镜头,于洋导演的这个处理略显尴尬,可能是想突显“骆驼”在各种逆境中的坚韧吧,表演风格仍然受到样板戏的影响。俩女性太出彩了。女特务的摇摆舞是昆汀创作的源泉,蔡明30年前的胸还没那么大个。最后给插曲《驼铃》好评,这片最经典的桥段就是插曲。

 3 ) 电影《戴手铐的玈客》随想

走在大街上,偶然听到《驼铃》这首歌,使我想起了《戴手铐的玈客》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不顾各人荣辱和生死,在早晨的阳光中,在战友们的依依不舍与惜别中,踏上了千里追凶的险恶道路。

电影通过主人公遭受不白之冤,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公权对抗,经过千难万险和不惧生死精神,最后把敌人消失。

通过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全片对善良的歌颂,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不会放弃理想,也不放弃美好。

致敬经典,致敬岁月,致敬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人。

 4 ) 穿越时光的歌声

今早,不经意哼起一首歌,然后就蓦然一惊,这是什么歌?好老啊,老到我已经记不清太多歌词,只是随着较为熟稔的旋律唱个开头:“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百度,输入“驼铃”,点击搜索,查到了,歪打正着,居然这首歌就叫“驼铃”,点开歌词,啊,看到了: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
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
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再相逢.
再相逢.
 
耳机中传来了蒋大为宽广雄厚、嘹亮奔放的歌声,我的心竟按捺不住的随之激荡,曲风娓娓,并不激烈壮阔,词意浅白,并不风花雪月,蒋大为就像是讲述心情般悠然歌着,我眼前却幻化出茫茫戈壁,一两白驼迤逦而行,渐渐远去,风中送回驼铃阵阵,道别惜惜……
 
歌词旁边写着“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曲”,哦,对,还有这部电影,那时我应该很小吧,可能也就是6-7岁,电影应该是在家属院里的露天广场看的,可能是夏日,搬着马扎,等着太阳落山,就蹦蹦跳跳去占靠前的位置,夏夜蚊虫还很多,父母他们就拿着那种大蒲扇,来回驱赶,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电影是大众晚间较为奢侈的娱乐,所以对比现在的高档影院,那时那地的环境绝对是异常恶劣,影音效果也肯定非常劣质,但是,那种娱乐却是纯粹的,是非常开心的。所以,我还是看完了这部电影,虽然看得不是很明白,那时不叫警匪体裁,应该叫反特体裁,一个老公安背负误解与冤屈,千里追踪,夺回了属于国家的财产。
 
对于当时还是6-7岁的我而言,那个老公安实在是一个大英雄,但是我怎么也看不明白,为什么英雄后来却戴上了只有对坏人才使用的手铐,就在万般不解的时候,这首歌响了起来,立刻就被我喜欢上了,应该后来也认真学习过,或是我老爸经常唱,反正是留下了烙印。
 
上网查了一下,电影是1980年的,是葛优老爸葛存壮演的,呵呵,真想重温一下,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了。
 
http://www.kcbczx.com/sing/20.mp3

 5 ) 戴手铐的旅客是一部穿越剧吗?

他是江城市公安局局长,因为偶然的原因,知道了培养他的江城市委书记不可告人的秘密。他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在权力和良知交锋下,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党员的生死抉择。为了避开黑暗势力的监视和打击,他巧妙的化妆潜入某友好国家领事馆,将情况转达给中央,中央派来的领导将他接出领馆,但由于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被戴上了手铐,带往北京。。。

 6 ) 断档的国产电影

不管怎么说,我是看到泪目的,而且止不住流泪。刚点进去看的时候,是抱着吐槽的心思,从来不会想到那个年代会有怎样的电影,而且开头都是很恶俗的镜头,没想到越看越进去。
就情节来说,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这个题材还是十分现代化的,非常接近于特工电影。一个特工遭受不白之冤,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公权力对抗,最后把敌人消灭。但是看到最后,把主人公拷走,原来的主题又得到了升华。或者说,这是基于对社会的反思,好人没有好报,相信这样的主题,即便是现代,也是非常大胆的,主流商业片也不敢拍这样的结局,就算拍出来,恐怕也算是级别以上的。但是结合伤痕电影的背景,似乎也没有特别。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全片对善良的歌颂,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不会放弃理想,也不会放弃美好,这种坚守,恐怕再过一个世代,也不会失色。这就是人性中最善良的地方,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就是在于这种态度与精神。
我想好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打动人,首先是导演自己就有一种信念,然后才能用这种信念直击灵魂。如果自己都不感动,那恐怕也很难打动观众。我不愿意区分所谓几代导演,在我看来,优秀的导演,一定是对人有深深的思索,故事情节也一定要建构在人性之上。可惜现在的国产片似乎已经没有了这种气度,大部分都只是想怎么吸引人看,然后骗到钱,拍鬼片不相信有鬼,拍爱情片不相信爱情,或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小时代反而是最正确的——导演真的拜金。

 短评

七末八初历史反思已成国影主旋律,可光玩伤痕悲调是不行的,过于偏重在特定族群之外,更无法应对与越交恶南方用兵的重大而紧迫时代诉求!本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为了凸显国家安全(反特在广西边境针对性很强)而回避历史,但却巧妙利用敏感历史问题构造了一个好莱坞常见而大陆电影受国情所限很难采用的叙事格局:被冤枉的人!他必须单独追凶,还不能被警察抓到。为什么这回无法信任警方?因为公检法被砸烂了!竟然自圆其说。但故事弱点也是很明显的,非政治纯逻辑的构思还是粗糙了点,对打起来更是接近惨不忍睹。最优一场戏来自火车棚顶,深陷在异样味道与密集黑色窗格光影之中的于洋大叔与时年十九岁扮假小子的蔡明!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415188071/

3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那个年代的演员转导演的作品中算有想法的,创作者把自己的文革苦难赋予其中,充满对“砸烂公检法”机构的控诉。主场景虽在火车上,却穿插了不少回忆段落,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是继《405谋杀案》之后又一部模仿《追捕》的类型片。不过现在看来有些过时和老套,经不起积淀。

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很精彩。就是结尾有点憋屈,可能也是八十年代电影的特色。影片里有好多七十年代特殊背景的风貌,现在看着就跟闹剧一样,有些无法想象。

8分钟前
  • 鹭起
  • 推荐

当年蔡明,确有灵气

11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16分钟前
  • 神哥
  • 推荐

剧情巧合太多,但是捕头在登机前戴上手铐的一幕……好感人……

17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中国版《追捕》,套着反特片外衣的伤痕反思电影。

1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1980年

20分钟前
  • 想飞的鱼儿
  • 推荐

7,在伤痕电影当中加入商业片的元素,于洋的想法很好,驼铃很经典,水准以上

21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那首《驼铃》真的很深入人心

23分钟前
  • windyxp
  • 推荐

反特电影,骨子里面反思WG。导演刻意将故事设定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让主角被诬陷后独自追逃之路上的一切悲悯和无奈,有了借力打力的承载。牛棚、当权派、走资派,火车上座座位被问询出身,火葬场那段看了让人唏嘘。但并非一味的悲观,几位正面角色身上都能看到相应的反思,且蔡明角色的朝气,象征着未来的希望。结尾界河边上的擒敌,多年后《战狼1》借鉴了这个桥段。蒋大为的《驼铃》还是非常经典的。

2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曾经的侦查科长曾泰已经蹉跎成大爷了,但是神儿犹在 在洛西市十年时期那段之写实堪称勇敢 武斗传单忠字舞对语录小兵 全片反思出发人性贯穿始终于洋的无限忠诚你们可以说成愚忠但除开时代的局限性这是部伟大的电影 于老導演主演一肩挑 稍显不足的还是敌人类型化了点 最后的结局经典,鞭挞现实

31分钟前
  • 格瓦拉
  • 力荐

片中那悠扬的《驼铃》哦!

33分钟前
  • 堅定de錫兵
  • 推荐

比伤痕文学那堆ZZ垃圾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35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反特外皮下的阳刚十足的文革反思片 比那些狗屎伤痕电影强多了 除了插曲驼铃还有不少十分经典的桥段 比如跳舞的女特务 大佛像 焚尸炉 云南风情 最后的手铐等等 。。。文革中的复杂性片中有所表现 其实可以更加展开

38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从宏观背景到细节呈现,一百来分钟的内容非常充实。于洋导演出身于部队,同样的主题表现手法就迥异于沈耀庭谢晋。阶级斗争从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全面解禁后文化界首当其冲迎来了反思潮。战友啊战友,于洋的一颗赤子心。造反派与掌权派等人物的现实影射不可谓不露骨。来自老一辈的这类观点也很有代表性:别有用心的敌人利用了高层的信任,令斗争的方向和对象出现了偏差。他们始终坚信天还是那片天,却不愿承认烈日会灼人。

42分钟前
  • 麻麻睇
  • 推荐

yun.baidu.com/s/1dEzqzol 【3.5】造反派的对白掷地有声——幸好砸烂了公检法!差点没认出蔡明阿姨

45分钟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主题曲更有名

48分钟前
  • skim
  • 还行

评价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手铐永远铐不住革命的底色

52分钟前
  • 夜司空
  • 推荐

“拿大顶看世界,一切都颠倒啦。”“有的人就是要在这场混战里搞掉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够活着就是胜利。”老革命影人对文革(受辱)悲愤而又小心翼翼的控诉,顺便追忆下战争年代的光辉和团结。反派的表现仍旧愚蠢而刻板,无非抽小烟喝小酒听艳曲偷穿吊带裙。年轻水嫩的蔡明阿姨的变装秀还挺出彩。

54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