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排骨

记录片大陆2005

主演:内详

导演:高鸣

 剧照

排骨 剧照 NO.1排骨 剧照 NO.2排骨 剧照 NO.3排骨 剧照 NO.4排骨 剧照 NO.5排骨 剧照 NO.6排骨 剧照 NO.13排骨 剧照 NO.14排骨 剧照 NO.15排骨 剧照 NO.16排骨 剧照 NO.17排骨 剧照 NO.18排骨 剧照 NO.19排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0:31

详细剧情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在飞速发展。排骨和许多人一样。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骨,江西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版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排骨非常喜欢电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可是他说他从来都没看过,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欢看马大帅(搞笑电视剧),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2005红遍中国的网络流行歌曲)。他说,他还喜欢看漂亮的女孩。
  
  排骨是个很矛盾的人,他渴望爱情,但坚持的认为象他这种层次的人(他认定象他这种层次的人是包括没有什么文化,农民出身的所有的人),是没有爱情的。

 长篇影评

 1 ) 高雅电影的鲜肉和无趣生活的碎骨

 ■一句话点评:排骨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端上来的时候,肉粘着骨,骨连着肉。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一个男青年,江西人,如今在深圳打工,排骨,一个代号,绰号,很瘦,除此之外我还看不出,他到底与排骨有多大的联系。在片子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他在侃侃而谈,现身说法。片子蛮长,106分钟,看了不久就在想,在如今这个时代,我能忍受多长时间,听一个家伙讲这么长时间,而排骨让我消除了这样的疑虑。

  他在做着跟电影有点关系的工作,在深圳卖影碟。跟大多数同行相同的是,他学历不高,带着习惯性的粗口,似乎不冒几句出来,就不足以表达积极、亢奋的情绪。但他之所以能成为导演刘高明镜头下的主角,一拍就是八个月,是因为他嘴上总是挂着伯格曼、阿巴斯的名字,而卖的大多数也是所谓的文艺片,他说在自己的工作中享受到的最大快感,就是帮客户找到他们找了好多年的电影版本。如果第一次跟他聊上几句,你会认为他是一个艺术电影的发烧友,但其实他并不看这些很“牛”但能催眠的电影。

  所以《排骨》这部纪录片的焦点并不能完全放在“电影”这个话题上,因为面对的并不是一个昆汀塔伦蒂诺式的人物,而且有意思的是,排骨在片中好像从未提到过这个导演,只是有个客户说起了《落水狗》,他也没有兴奋地接话茬。他谈得更多的是爱情,他带编导到了老家江西,见了父母,并参加了一次相亲,又在广州让一个铁哥们出来讲失恋的故事,并在争论中亮出自己最鲜明的人生观点:像他这样层次的人,是没有爱情的。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老家那个相亲的姑娘,一见面就问他有没有房子,赚多少钱,而不会谈到爱情。而排骨对于爱情本身,虽然反复讲了一大通,最后还是勉强用些四字成语“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来表现一种虚无缥缈的终极信念。

  我又有点纳闷,这个反复谈感情,也连续说电影的家伙,却始终没有将爱情与电影联系起来,可能他卖的那些碟里,有可以拿来跟他的“世俗”爱情联系起来的,没有。他显然是把自己架空了,他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功夫》看了三十多遍,但在访谈中却很少提到,他喜欢描写爱情的《两只蝴蝶》,但也仅仅将之作为背景音乐来点缀。我相信,当他跟一些不太熟悉的客户,大背欧洲导演的简介时,心中是会泛起一丝得意,不过这丝得意会越来越弱,最终麻木殆尽。

  片子结束的时候,排骨的生意越来越差,也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他还去穿耳洞,戴耳环,认为这样的造型才会让生意好起来。我想他会更加清瘦一点,更名副其实,又继续在高雅电影的鲜肉,和自己无趣的生活碎骨之间,踌躇再三,找不到合适的下嘴部位。

 2 ) 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下)

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

--关于纪录片《排骨》

文/Clyde

7、珠江路、中山路一带
 
大学四年,我有三年在浦口度过。那时候坐鼓扬线,到鼓楼站下,走路到珠江路、中山路一带非常方便。我最早便是在这一带买碟。
刚开始,我并没有在专门在哪个店买,见一家进一家,然后慢慢挑。那时候我也没有品牌概念,只看影片,不管碟片。我那时候去得比较多的是离先锋书店南大店不远的两家,具体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像一家叫苏菲,还有一家叫千鸟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小毛音像,从此我有了第一家专门买碟的店。
 
8、小毛
 
上文我提到南京有一位跟排骨非常像的“卖碟的”,所指就是小毛。
我第一次去小毛音像,淘到不少好货,非常高兴。此后连着又去了几次,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小毛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小商人,他也因此在我身上看到了商机。小毛开始跟我聊碟,也向我推荐一些影碟。那时候我初涉碟圈,知识面还比较窄,小毛教晓我不少。我在此对小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小毛混熟了以后,他对我总是非常的热心,每次都推荐好多碟,好像我不买那些碟就是对不起那些电影大师。事实上,我也这般被小毛连蒙带骗买过不少碟,当然,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后来,我给小毛留了电话。小毛就通过短信向我发碟报。有时候,小毛向我汇报某部我找了N久的电影到货了,我就会马上坐上鼓扬线,下车后直奔小毛,掏空自己的荷包来为小毛服务。
小毛知道我也看书,有一次不知道怎么的跟他聊到了苏童,小毛说,苏童经常到他那里买碟。我半信半疑。有一次,到小毛那里买碟,小毛说,苏童刚走。然后,小毛告诉我苏童都买了那些碟。结果,苏童买的碟,我基本也买了。小毛真是会做生意啊!
去年,苏童来深圳,我向他求证。苏童说他确实经常到小毛那里买碟,那时候他住珠江路附近,晚饭后经常散步到小毛那里淘碟。小毛所言不虚也。
小毛在南京的“卖碟的”中间,也算是个名人,很多知名人士都去他那里买碟。我记得卫西谛也写过小毛。
后来,有一次我发现小毛给别的老客户的优惠比我要多,我有点不爽。其时,我也混熟了南京卖碟的店,许多碟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买到。我承认我比较小气,小毛也不够厚道,那件事情后,我就比较少去小毛那里买碟了,但还是会去——毕竟,他那里有时候确实有些让人惊喜的货。大概是毕业前两个月,我都没有去小毛那里买碟,渐渐地,他也不怎么给我发短信碟报了——大概他也知道我毕业离开南京吧,我跟他说过的。
离开南京后,我听说小毛搬新店了——其实这个事情他跟我说过,但我没有等到他搬就离开了。听说小毛还给他的新店起了一个非常酷的店名——“新浪潮”。
在南京的“卖碟的”当中,小毛也是非常专业的,对大师们如数家珍。他也和排骨一样,其实不怎么看这些影片,他们发烧更多是为了做好生意吧。但我觉得,不管为了什么,他们的专业精神是值得敬重的。
 
9、红帆、马台街的小魏
 
红帆当年也是南京响当当的一家碟店(不知如今安在?),被碟友们评为全城碟最全的碟店。在南京淘碟的碟友,很少会不知道红帆,他们也经常在网络上推荐该店,我正是通过网络获知该店,然后寻到的。
红帆的碟确实比较全,我也去过很多次。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跟他们老板混熟,他们的店员对我也始终没有有足够的热情。跟小毛的家庭式服务比起来,我觉得红帆太缺乏亲和力了。
马台街也是南京的一个淘碟好去处。除了小魏音像,马台街还有54号、欧美天堂等知名碟店。我喜欢去小魏,是因为那里老货最多,很多错过了的碟可以在小魏那里淘回来。而且,小魏虽然不会热情服务,但非常公道,该给的优惠绝不会少。那时候我一个学生,口袋里面钱不多,又想多买碟,对优惠这等事,还是非常看重的。
红帆、小魏我都是间中会去,而每次去,收获都不少,其中很多是小毛那里没有的或者卖完的。
那时候南京还有一家叫秋明的,在南师附近,名气也很大。我也去过两、三次,买碟不多。我不是很喜欢他们店,不喜欢他们做生意的方式以及店里的气氛。
 
10、北京东路73号,影约
 
影约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存在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去。那是北京东路73号,离我们学校不远,大四那年,我经常骑车过去淘碟。
记得那时候南京有个论坛叫“南京碟友会”,各路骨灰级碟友齐聚的地方。这个论坛在我毕业后仍然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被封了。影约那时候就在“南京碟友会”上发碟报,影约也是比较早在网络上发碟报的碟店之一。
影约的老板们好像都不是以此为业的,而是玩票的,利用业余时间“以贩养吸”。因此,影约的上班时间不是很稳定,有时候白天不开门,但晚上基本上不会不开门。
到影约买碟的,基本上都是熟客。也是影约开了留碟的先河(小毛、红帆等也有留碟,但影约是将留碟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可以说,影约是一家同仁碟店,所谓会员店是也),熟客可以在网络留言或者QQ留言,叫影约留碟,然后择日取货即可。在影约,经常可以看到货架上摆着许多碟友的留碟,这些碟,其他顾客是不能挑的。
记得影约的一位老板叫小武,人很好,很客气。那时候我有点厌烦小毛整天向我荐碟了,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我对自己的眼光变得非常自信,不需要别人来指手画脚了。小武是这么一位老板,不荐碟,但碟是什么版本,他会如实告诉,不会坑顾客。
影约是我毕业前关门大吉的,原因不明。我揣测与菲林馆的开业有关。菲林馆的老板萧遗憾和猛哥都是“南京碟友会”的熟人,尤其是萧遗憾,乃资深碟友。他们的菲林馆吸引了大批“南京碟友会”的同仁,而且他们当中有人是全职的,认真做生意,不是“玩票”那么简单。
 
11、从菲林馆到星辉音像
 
以萧遗憾、猛哥为首的菲林馆2006年5月开业,此时,离我离开南京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但这两个月时间,我几乎隔天去菲林馆,而每次收获都不少。
2006年的最后两个月,我有如国民党败退时的高官们,疯狂搜刮。与他们搜刮钱财不同,我是疯狂收碟。那两个月,我收碟数百,其中大部分来自菲林馆。这也为我后来几年一直在南京买碟做了铺垫。
在菲林馆开业之前,萧遗憾已经是“南京碟友会”的名人,收碟之多,知碟之深,无愧于“骨灰级碟友”的称号。据说萧遗憾在卖碟之前,有份不错的工作,但他爱碟太深,泥足深陷,无力自拔,唯有“以贩养吸”,辞工卖碟。菲林馆开业之后,我之所以常常光顾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萧遗憾的崇拜。
因为频频光顾,我在菲林馆开业两周内就成了他们的熟客。菲林馆的人也对我非常客气,尤其是萧遗憾,他算账的话,会特别优惠一些。
那时候我非常迷许氏兄弟的喜剧片,每找到他们的一部老片,都欣喜异常。我知道吴宇森导过一部许冠英主演的《发钱寒》,吴宇森加许冠英,让我欲罢不能。那时候我觉得萧遗憾非常的神通广大,很冷僻的影片他都能够给你找到。于是问之,萧总果然有这张碟,不过乃是他的私人收藏。既不能买,那就借吧。结果我拿到碟的时候,萧遗憾说,送你吧。我惊喜不已。
在南京的最后两个月,除了买碟、看碟,我好像没有干别的了。离开后,我一直有点后悔没有约萧遗憾一起吃顿饭,聊聊碟。尽管在碟之外,我们并无交往,但我一直把萧遗憾当作我的朋友,这也是我离开南京四年后,仍然在通过萧遗憾买碟的原因。
我07年5月回过一次南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只是到菲林光拿了留的碟,另外又挑了一部分,便匆匆赶往机场,回佛山。那一天,萧遗憾不在店里,猛哥在。
那时候,菲林馆还没有分家,萧遗憾和猛哥仍然携手为广大碟友真诚服务。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菲林馆分家了。好像猛哥继续拥有菲林馆,而萧遗憾另外开了一家星辉音像。他们为什么分家,我不清楚,也不想知道,只是觉得有点可惜了。因为跟萧遗憾比较熟稔,我买碟自然转向了星辉音像,直至今日。
 
12、没有尾声
 
当然没有尾声,因为我会继续买碟。
在南京的时候,我买过一些二手碟。那时候,南京有两位碟友非常慷慨地出售自己多年的收藏,一位是 龚老师,一位是陈静,我也到他们家趁火打劫了不少好货。龚老师非常厚道,听说我是个学生,把我挑到的碟几乎以贱卖的价钱转手给我。龚老师说,他以后仍然会看电影(去电影院看,他家对面就是华纳影城),但不会收碟了。收碟的人都会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电影你永远看不完,而龚老师,解脱了。
我无法解脱,永远无法解脱,除非真的解脱了,也就是死了。我欣赏龚老师的潇洒和陈静的勇敢(他卖碟是为了买DV拍片子),但我会一直收碟,并且期待有一天能够建立自己的电影资料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碟和书打包了十几个箱子托运回家,花了一千多的托运费,我无力支付,还是让父亲去取货的时候付的款。在这里,我也对家人对我多年来收碟不倦的宽容表示感激。
排骨改卖服装了,他也许因此过得更好一些,但如此专业的“卖碟的”没有继续卖碟,实在可惜。萧遗憾在继续。小毛下落不明(对我而言)。我依然孜孜不倦地买碟。生活在继续,没有尾声。
最后,谨以此文纪念我八年的影迷与碟友生涯!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562ff0100kt8k.html

 3 ) “当代电影大师”

1⃣️整部纪录片毫无章法可言,像是导演把肆意截取的生活片段随意拼凑起来的DV录像,事实也的确如此。

2⃣️但该影像真正的张力在于角度与反差,导演借一个卖盗版艺术光碟的农村青年,探讨了艺术,爱情,阶级的边界问题。当伯格曼,费里尼从大字不认识几个的排骨口中娓娓道出,某种荒诞与不真实感也随之被带出来,也正是在这种不真实感下,生猛的摄影与剪辑变得可以忍受。

3⃣️这种荒诞和不真实的影像却带来最打动人的影像,它散发出某种真实到残酷的生活质感。

4⃣️ ”排骨,江西新余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Ban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 他非常喜欢电影,对世界上的电影大师如数家珍,他只卖艺术片,但从来不看,因为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看不懂。他喜欢看马大帅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他说如果一部电影看了十分钟,就想睡觉,很闷,就可以断定为这是一部艺术片了。

他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情是,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大师的片子,有个客户找今村昌平的(鳗鱼)樽山节考,找了二十年,如果能帮那个人进到货,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他说他也不想卖盗版光碟,但正版卖的太贵大多数人消费不起,等什么时候正版能便宜些齐全一些,他会转行卖正版。

他说做的这些都是他妈的为Rm币服务,但也不完全是,他也喜欢电影。

他说他还喜欢看漂亮的女孩,同时也很坚决的告诉我,像他这种层次的人是没有爱情的。”

ndicator$ExFm*$Regional_Indicator;$HangulSyllable$HangulSyllable{200};$KanaKanji$KanaKanji{400};澑↡ސˁ1⃣️整部纪录片毫无章法可言,像是导

演把肆意截取的生活片段随意拼凑起来的DV录像,事实也的确如此。 2⃣️但该影像真正的张力

在于角度与反差,导演借一个卖盗版艺术光碟的农村青年,探讨了艺术,爱情,阶级的边界问题。当伯格曼,费里尼从大字不认识几个的排骨口中娓娓道出,某种荒诞与不真实感也随之被带出来,也正是在这种不真实感下,生猛的摄影与剪辑变得可以忍受。 3⃣️这种荒诞和不真实的影像却带来最打动人的影像,它散发出某种真实到残酷的生活质感。

4⃣️ ”排骨,江西新余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Ban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 他非常喜欢电影,对世界上的电影大师如数家珍,他只卖艺术片,但从来不看

,因为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看不懂。他喜欢看马大帅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他说如果一部电影看了十分钟,就想睡觉,很闷,就可以断

定为这是一部艺术片了。 他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情是,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大

师的片子,有个客户找今村昌平的(鳗鱼)樽山节考,找了二十年,如果能帮那个人进到货,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

刻。 他说他也不想卖盗版光碟,但正版卖的太贵大多数人消费不起,等什么时候正版能便宜些齐全一些,他会转行卖正版。 他说做的这些都是他妈的为Rm

 4 ) 排骨和拍攝《排骨》的導演

排骨曾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深玔老翻dvd販子的名字。他從農村走出來,溝不到女,賣「藝術片」卻自稱沒文化。但他是一個天生戲子,看他獨白像看楝篤笑一樣。他常說看不明白的就是藝術片,但選片挑片太多了吧,談愛情談人生像個大儒一樣,有超班的想像力和曲線的推理能力。

我看的那場,有演員、導演和監制到場。只是聽導演和監制的說話——本以為不會有甚麼異議,原來只得一肚納悶——他們一邊為排骨不需再以盜版為生而高興,另一方只顧談有錢便買正版。這都不是不對,但記得排骨在戲裡說甚麼嗎?他說不僅為影迷找到電影而高興,還撐盜版為平常人帶來藝術電影是藝術性的民主化等意見。但願導演是因為有個香港代理或發行或甚麼只放那要命的一場的人員所以故作大路。

 5 ) 从《排骨》说到纪录片

上周末很幸运的参加了《排骨》放映暨导演演员见面会,是在小小的小津书房。这时,当初的故事已经是十五年前的故事了。

“排骨”是世纪之初在深圳华强北卖盗版碟的人,他那会儿才十八岁,刚从不怎么赚钱的厂里出来做生意,被朋友介绍在华强北盘了很小的一爿店铺卖盗版碟。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卖的盗版碟却是与他本人反差很大的艺术片,听他如数家珍的说《鳗鱼》,《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德意志的胜利》,总有种反差带来的萌感,让人忍俊不禁。

我总是很喜欢看纪录片,很喜欢去了解其他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那仿佛是时代,社会,文化交织在一个人身上所形成的小小一块碎片,每一块碎片都独一无二,每一块碎片也都能够折射出很迷人的一道光。“排骨”的故事也是,他那会儿年轻,虽然卖盗版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帮客人找到了很小众很少见的电影会很开心;他谈的女朋友分手了,回老家相亲也没成功,心仪的女孩子发短信说只想做“知心朋友”,他安慰失恋的朋友“什么鸡巴爱不爱的”,“我们这个层次的”没有爱,他想要留在深圳,最后他的那一小爿店连同整栋楼都被拆掉建购物商城。

这是十八岁排骨的深圳故事,是排骨年轻的十八岁故事,里面是排骨,其实也是导演,或者更彻底地说,里面其实是众生。而这,大概也是我喜欢纪录片的一个核心原因。纪录片的视角,犹如一次对他人的如实观照。没有编剧去编写故事,不断拍摄的摄像机就像一只从不评价的如实观照的眼睛。正因为没有编写故事而对准一个人的长时间的如实跟拍,使得纪录片超越规则,跳出约定俗成而呈现另一种真相和美。人总是被局限在人的五感,人的六根之中,也总是被局限在从这个社会习得的规范和文化之中,然而这个世界,却是要远远超出这些局限而丰富得难以想象。所以对我来说,纪录片就像是给了我另一个看待这个世界的新的视角,我通过这个视角,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面向,或者说,看到了这个世界所不为人知的另一种真相。

由此,纪录片对导演的要求便是去做这样一个能够去超越的视角。否则,手握着通过摄像机获得的真相,导演可以通过剪辑将真相编写成“谎言”——又返回到局限中去。

这也正引出我对这部电影的一点意见。

会上导演介绍说,《排骨》是他用手持家用dv机拍的处女作,他的本行是学美术做设计的。老实说很多对《排骨》的表扬正是立足在这一点上:非科班出身的个人影像记录有一种野蛮生长的粗砺感。正是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所以导演没有被专业知识所局限,反而比一般专业出身的更能呈现一种真相。

然而这也是我的一点意见所在:导演不是科班出身而拿起摄像机去拍摄记录,背后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欲望。而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欲望,也导致了导演从“排骨”这个人的真相中,拼凑出来了一个导演和导演的故事。

在《排骨》中,也许由于导演和“排骨”这个人本身就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个弊端倒也没有很明显。但我也希望看到,导演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更广阔的角度去包容接纳更多关于排骨的真相,而不仅仅是用排骨去编织一个自己。

不要被困在这个社会所搭建起来的规范中,也不要被困在“我”中。

 6 ) “蝼蚁们”的求生之路

排骨,起初听到以为是美食类纪录片,没想到是一个底层小青年的奋斗史。很真实,很粗糙,也很动人。

排骨的真实姓名,没有交代。年纪,不详,应该二十出头吧,眉清目秀的,有点文艺又有点俗气,说话爱问候别人老娘,喜欢碎碎念,絮絮叨叨神经兮兮的,但我喜欢这样的人,很鲜活,也很有生命力。

排骨更像是那个年代下的一个代表,在南下打工潮的影响下,许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怀着热血和梦想,毅然决然走出农村涌向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大多数人不过成了时代的牺牲品,能出人头地的往往只是少数。

排骨同时也是无数小镇青年的缩影,正如贾樟柯导演镜头中的小人物一般,这些人向往城市渴望城市,却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他们邋里邋遢言语粗俗,却又暗暗向往着文明的世界。他们喜欢看街上的美女,却又自嘲不配拥有爱情。他们自吹自擂自我标榜,却又时常能感受到他们骨子里的自卑。

他们是大街上每一个匆匆而过的人,是我们或许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的人,没人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也没人关心他们有过怎样的故事和喜怒哀乐。

然而,这群不起眼的“蝼蚁们”,却又实实在在鲜活而努力的存在着。比起万众瞩目的英雄,以及乐此不疲分享所谓成功学的上层人士,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之中,微小而又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许要显得更加真实和动人,同时也离我们普通人的世界要更近。

很多人关心后来的排骨怎么样了,镜头之外的他,依旧做着贩卖盗版碟的生意,一直到2009年底,排骨还是被抓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可以免费下载的电影越来越多,卖碟这一行业也逐渐开始销声匿迹。属于排骨的时代,到底还是过去了。

再后来,排骨转行做起了服装行业,他赚了钱,买了房,买了车,有了妻子和孩子,只是,他好像没以前开心了。

属于排骨的故事结束了,而在城市的万家灯火之下,千千万万个新的“排骨”的故事,或许还在默默上演着……

排骨是你,也是我。

 短评

整部电影毫无章法可言,像是肆意截取的生活片段,然而他的选取的角度又是精妙的,由一个只卖文艺光碟的小伙子着眼,这个角色像个纽带,从文盲到文青,从农村到城市,从物质到爱情,镜头捕捉的是一场行进中的戏,听说后来排骨的‘窝’被警察端了,他也该行卖起了衣服,然而他的生活会怎样?偏向文盲了?

8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排骨嘲笑他的朋友说世上没有真爱,一边却积极回家相亲主动记电话约姑娘见面。说自己看不懂文艺片喜欢马大帅,却想着要自己买数码相机去拍东西,妹妹泼冷水他还不高兴。地下是六便士,头上的月亮。/ 高分的题材,莫名想起五条人的歌。

10分钟前
  • 章安
  • 力荐

没想到导演关心的基本不是排骨的业务能力而是他的生命状态,当然这是人物类片子很正常的拍法。实话说我更想多看些排骨卖盘时候的装逼套路(咋能不卖塔可夫斯基哈哈哈哈),也很想看“贾樟柯的朋友王小帅的哥们”,更想看一个排骨装逼失败的例子……排骨身上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这个反差。感觉导演这部片还是受到早期贾樟柯影响比较深,仔细看这片跟[小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剧作”上)都有若隐若现的联系。

1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排骨》这部片的看点在于卖碟小哥的身份与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反差。排骨说自己看不懂的片子就是文艺片。他也搞不清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关系。但他没有因为不懂就去否定。真正让他鄙夷的反而是来他这里想买“大片”和压缩碟的人。他劝那些人去地摊买。他已经不自觉地与普罗大众划清了界线,至少精神上是这样,毕竟他凡胎还要吃饭,肉眼还要相亲。他自嘲做点小事,犯点小法,空闲时也有选择性地给女顾客打打“售后回访电话”,正规里透着点不正经,可他评价盗版那段格局却又很大,与人云亦云的主流说教判若云泥。放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来听,似乎更加发人深省了。正如排骨评价丽芬施塔尔“没有可看性,但有价值性”,这句对《排骨》也同样适用。

20分钟前
  • F
  • 力荐

排骨就是个他妈的诗人,“以前我爱你你爱我的,有多深啊比太平洋都深我也不知道太平洋有多深,反正就是挺深的。现在发现其实比眼泪都浅。”就这种逼话这种修辞手法除了诗人还真没谁能说出来

25分钟前
  • Gatsby
  • 力荐

粗糙得刚刚好,像家庭录像带一样真实。排骨是我老乡啊,江西出来深圳生活,这样的小镇屌丝青年我身边真的太多了..一个非常努力勤奋但是又自卑的宿命论者。"我的层次看不懂""我的层次不配有爱情"他对自己做了太多的先决否定。没读过书,卖盗版碟只卖文艺片和作者电影,不是为了看懂,只是为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存在感。偷偷跑到别人卧铺上躺一躺,在马路中央被亲人监视的相亲。打电话用金钱数额衡量,拉上施隆多夫为自己正名。谈论张艺谋李沧东马云 ,永远底层永远仰望。赌马输了钱,取出新版人民币,闻了又骂"妈的这钱怎么臭的卧槽"把包包改成 "为人民币服务"用错了东西洗脸没关系 反正也没认真洗过 准备去纹身 听说要钱 还不如自己画一个 反正耳朵闲着也是闲着 打耳洞让自己酷一点最后在天桥上卖碟片 看得我全身冰凉到脚趾。

28分钟前
  • 放舳
  • 力荐

纪录片是用来讲故事的,特别是这般的故事,感谢走访排骨并带来故事的制作团队们。这么有钻研精神的人现在真是少见,他承认他以他的文化水平看不懂欧洲的艺术电影,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不去完善他的卖碟体系。现在许多人缺少了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可排骨不一样,就凭这点这部纪录片就值得推荐。

30分钟前
  • 几根佩毛
  • 推荐

曾经收碟成癖,郑州火车站,天师大的生活广场,北京的三里屯北街,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个这样的角落,聚集着满眼放光的电影发烧友,他们在如饥似渴的寻觅中,拼凑出内心神秘的藏宝图。

32分钟前
  • 承泽明
  • 推荐

今天使一个意料不到的日子,心血来潮登录胖鸟,然后意料之外,无法登录。一看才发现小生已经被抓了,侵犯了阿里爸爸的利益。然后想起了这个片,也是卖盗版的排骨。这记录了排骨的生活,也记录了盗版在正版的打击下生存。正如排骨说的那样,如果中国的正版能像盗版那样,做得价优物美,就不会有盗版了。

37分钟前
  • 摇篮小子
  • 力荐

現在是2015年,排骨你還好嗎?找到沒有愛情但還湊合的女孩沒?

38分钟前
  • 貓頭一
  • 推荐

就很黯然神伤,排骨被女友放弃,他自己也放弃感情,最终店铺被拆,女友分手,电影在最惨的地方结束了。我真害怕排骨当场跳天桥

41分钟前
  • 刘能.
  • 推荐

排骨,江西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版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排骨非常喜欢电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可是他说他从来都没看过,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欢看马大帅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

44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他对世界上的电影大师如数家珍,他只卖艺术片,但他从来不看,因为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看不懂。他说如果一部电影看了十分钟,就想睡觉,很闷,就可以断定为这是一部艺术片了。他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情是,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大师的片子,有个客户找今村昌平的(鳗鱼)楢山节考,找了二十年,如果能帮那个人进到货,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他虽然没看过艺术电影,但却是一部行走的世界电影地图,随便说一个国家,他都知道那个国家最厉害的导演有哪些。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是很多人的人生起点和财富起点,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逻辑清晰,可能比很多标榜自我的满口伯格曼老塔的文青纯粹多了。听说后来混好了,祝福这位地下卖碟人。

4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致痴迷于电影的那些日子-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

51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推荐

可以順便批判一下那些讀過幾年電影、泡過幾年豆瓣電影圈、搜過幾年網絡資源的人們吧。這些人好像天生就是世界最大的電影檔案館的館長或者是廣電總局文化局的審查員一樣,在批判和奚落盜版的時候自秀優越感(所謂盜版和網絡資源之間的關係也未搞清)。如果你不是看盜版出身,連屁都不是。

54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喂~我是排骨,编号4352。我要下单,这些碟子各要一张:剥壳慢《第七疯印》、脱衣服《四百下》、疙瘩儿《精尽力疲》、屎浓多孵《铁屁股》、非礼你《大撸》《当年湿》、她可不是鸡《奸行者》、割你阑尾《枕边精书》、拉丝红蹄儿《黑暗中的撸者》、小津安二狼《东京物欲》《晚春不保》、今村娼平《楢山节操》…再加一张《爱情是狗粮》~

5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排骨哥其实挺幽默的,不过,是有点辛酸的幽默。

1小时前
  • 萬和生
  • 推荐

胖鸟电影在搜集电影资源的时候也会有和排骨帮客人找到一张碟的时候一样的快乐。只希望国家给予小人物更多的空间,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层面。

1小时前
  • 自由的幻象
  • 推荐

生活为刀俎,你我皆排骨。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盗版碟商的辛酸史,卖翻版DVD确实不好,但还是挺喜欢排骨想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想看片子DVD的愿望,排骨这个人也挺可爱的。顺便告诉大家一件小事情:其实网上能下载的大部分资源都不是官方受权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盗版!

1小时前
  • 灵魂harves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