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幻想曲2000

动画片美国1999

主演:史蒂夫·马丁,伊扎克·帕尔曼,昆西·琼斯,贝特·米德勒,詹姆斯·厄尔·琼斯,佩恩·吉列特,特勒,詹姆斯·莱文,安吉拉·兰斯伯瑞,韦恩·艾尔温,托尼·安塞尔莫,露西·泰勒

导演:詹姆斯·阿尔格,盖坦··布里兹,保罗·布里兹,亨德尔·布托伊,Francis,Glebas,埃里克·古德伯格,唐·哈恩,皮克索特·亨特

 剧照

幻想曲2000 剧照 NO.1幻想曲2000 剧照 NO.2幻想曲2000 剧照 NO.3幻想曲2000 剧照 NO.4幻想曲2000 剧照 NO.5幻想曲2000 剧照 NO.6幻想曲2000 剧照 NO.13幻想曲2000 剧照 NO.14幻想曲2000 剧照 NO.15幻想曲2000 剧照 NO.16幻想曲2000 剧照 NO.17幻想曲2000 剧照 NO.18幻想曲2000 剧照 NO.19幻想曲200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0 20:4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很想看

在公交车上看到米老鼠造型地卡通人物挥舞着手将海浪一波一波地,带着音乐地旋律涌向天空驱散乌云,好有激情,好壮观。就很想看。

回来一查才知道是一种将古典音乐用动漫地方式配合想象演绎的小片子。呵呵。

刚刚脑子里在想人对古典音乐的表现似乎都是通过那种乐团组成一般在哪演奏,每个人在这些音乐中究竟倾注了多少人有限的智慧和那有限中无限地付出,总是看来面部僵硬,没法靠近,似乎严肃,似乎严谨,可是终究是离大众比较远,让人一眼就觉得没法和他们接近。再说生活的压力已经没法使很多人真正地投入一样东西,很多时候言不由衷,表演的成分胜过了自然地演绎啊。

换成卡通人物就好了,丰富色彩,生动的表情,一切都变得自然,生动,好有想象力。你说宫崎骏的漫画再翻成成人版是什么概念,哇,又整成家长里短,tvb,韩剧,日剧等情节样了。。。。

赞动漫画片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啊。哈哈

 2 ) 乐曲的动画呈现

《幻想曲1940、2000》

记得很多年前用电脑做过一个乐感测试,大概就是听一段音乐,然后选择相关的词语。比如听到的是什么春夏秋冬什么季节之类的。然后自己准确率还蛮高的,所以印象很深刻。其实音乐本身和语言一样,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也直接来源于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和创作者的心灵,与文学、绘画有很大的共同点。所以,1940版也开宗明义:你们将看到的是一群艺术家受到音乐的启发,发挥想像力所勾勒出来的,设计图案以及故事。换句话说,这些不是受过训练的音乐家的诠释,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这是迪斯尼所拍的两部音乐电影,方式自然与迪斯尼有关,用动画片的方式来呈现音乐的画面。60年过去了,这两部电影却同样坚持表现三种音乐:第一种是倾诉故事的音乐;第二种音乐没有具体的情节,但它能在你头脑形成一系列画面;第三种音乐属于纯音乐。这三点既然60年都没有突破或者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恰好印证了音乐创作,要么是描绘一个故事,要么是描绘一个场景,要么仅仅是一段动听的声音。

声音的复杂度,比如高低快慢大小,加上停顿与变化,很容易与我们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相对应。自然也就足以描绘一个具体场景甚至一个故事。比如两部影片都有的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而且那个学徒还是米老鼠扮演,画面一致,音乐系统,估计不同的是演奏的乐队。按照1940版主持人的介绍:现在我们要听一首,诉说明确故事的乐曲。事实上,作曲家是根据故事,为之谱写成音乐的。这是个几乎有两千年历史的古老故事:有一个巫师他有个学徒,这个学徒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急切的想要学习巫术,事实上他有点儿“太聪明了”,因为他在还没有学习怎么控制他老板的魔术之前,就开始使用了。一天,他老师叫他把锅里填满水,他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召唤一把扫帚来运水,这办法开始还行得通,可后来,他忘记了魔法咒语来停止扫帚运水,他发现他现在搞不定了。相信我们看完之后,以后听这段音乐,大家就会想起米老鼠扮演的学徒。

其实交响乐本身是很容易被理解成为完整的故事,甚至宏大的叙事。比如1940版中的《春之祭典》:当史特拉汶斯基写下他的芭蕾舞曲《春之祭典》时,他自己说他的目的是要表达早期原始的生活。所以华特•迪士尼和他的艺术家同事就相信他的话,他们不用原来的芭蕾舞形式与部落舞者的部分,他们用华丽的盛会来表达地球上生命的成长故事。这故事正如你所要见到的,它并不是某人的想象,它明确的阐述了科学界所认为这个星球刚生成时,最初几十亿年所发生的事,科学地描写了这一段故事。也就是说,虽然作曲家没有具体的故事,但是他仍然要表达一个场景,而这个场景可以被联想替换成一个宏大的故事。像“春之祭典”本来就标题应该是春天来临的故事,但作曲家本身想要展示的却是原始人类祭拜神明,祈求春天的场面,到了迪斯尼他们,又结合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把乐曲呈现为地球从一片荒芜,到单细胞生命,到鱼类,到恐龙……的一个伟大进化历程。同样的,2000版中演绎的《罗马之松》里面没有松树更不关罗马,而是一条活泼的小鲸鱼,跟着飞鸟嬉戏,误入冰穴,而后又找到父母,而且找到鲸群,一同自由飞翔的故事。作曲家雷斯庇曾说:“为了可以清晰回忆罗马的亲切感,此乐曲我选择的描绘对象为罗马自然风景中极具象征性的松树。”可是随着乐曲的曲折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小鲸鱼的故事同样与乐曲无缝契合。就好比古诗叙写的是一场败仗,而你感受到的却是自己失恋,虽然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契合的。

至于纯音乐就像是“无题诗”,所以最与抽象的影响相印证。正如1940年主持人所言:如果你在演奏会上倾听这首音乐,首先你会注意到管弦乐队,开始想象出,一系列指挥员与乐手的画面。然后音乐引领你的想象,想象的可能,仅仅是错乱的颜色,或者可能是云的形状,或是漂亮的山水画或模糊的阴影,又或是漂浮在空中的几何形状物体。

1940版和2000版中第一个曲目开始都采用了这样的作品,1940是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曲》,2000是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相对之下2000年的更加具体,用抽象的蝴蝶、飞鸟、水花、瀑流还有喷发的火山,眩目的太阳来呈现音乐。其实这一切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用笔十分相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毕竟音乐创作同样来自于外在自然和内在心灵,所以迪斯尼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植物、动物、场景来呈现乐曲的内容,就会显得得心应手。

反过来,我们通过影像,也加深了我们对音乐语言的理解。2023/1/16

 3 ) 幻想曲2000 Fantasia

毋庸置疑,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Right, this is what I call art。

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命运)
超现实的画面,几何图形的光影变化,开场。
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
鲸鱼,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自由优雅;落单,彷徨,忧伤,回归,家庭,爱,群体的力量,升华,不朽。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都市生活,纽约客,疲惫的黑眼圈,忙碌的脚步,拥挤的地铁,奔波的生活;梦想,勇气,生活的真谛,重获工作的中年男,微笑的黑人鼓手,重获自尊的丈夫,爸爸妈妈的爱。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从小就熟悉的小锡兵的故事。小王子历经千险,拯救自己的爱人,大团圆结局。奇幻的童话爱情。
5.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
群体中总有那么一个不循规蹈矩,叛逆自我的个体。火烈鸟生来就是要跳舞的,大家都在卖力跳舞,为什么你偏偏要去玩溜溜球。不听话,大家就要惩罚你。好吧,跳舞就跳舞咯。舞蹈的队列里,我仍然是最显眼的那一个。个性无法磨灭。个性是上天赐予的。坚持个性,走自己的路,玩自己的溜溜球,让它们跳去吧。
6. 杜卡:《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米奇登场,偷懒的小孩子,打开了魔法的潘多拉的盒子,陶醉在自以为是的梦境里认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毁天灭地,醒来发现自己闯下了大祸。高高在上的魔法师醒来,收拾了残局。米奇现在明白了,做事情要一步一个脚印。魔法那玩意,等长大了再玩吧。
7.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诺亚方舟,唐老鸭的唯美爱情。我们一直都在错过彼此,但是在童话里,当所有的尘埃落定,我,你,仍然会出现在彼此的眼前,就像当时的初遇一样。这是爱情的另一种永存。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
最喜欢的一段。最感动的一段。结束的一段。生命的诞生,一切充满快乐。但是死亡无可避免。但面对劫难后的余烬,满目的疮痍,努力的付之东流,哭吧。眼泪里也会有奇迹的绿色,这就是希望的力量。任何时候,重拾希望,花还会再开,树还会再绿,离开的也都会回来,只要有希望。这就是生命无可避免的轮回。

 4 )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周的交响乐赏析在讲“音乐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时候,放了这盘的节选,家里很早就有一盘的,但是脑海中只有The Sorcerer’s Apprentice的影像,那个mickey和扫把的可爱故事,至于其他,却很新鲜,回家又翻出来从头到尾看了遍。
    多有感触,大抵是十年的时光了吧,和上次相隔,音乐表现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音响,是人对生活经验的反馈和总结。十年的时光,累积的体验,形成了与儿时完全不同的感受。
    小时候看Fantasia只记得那个Mickey的那段,大概与音乐无关了,毕竟那个曲子是全盘中最有情节感的,恐怕是看了全盘总算找到个故事,其他的对小时候的自己来说一定有些无趣了,远比不上tom&jerry的搞笑情节所带来的满足。倒是对Pines of Rome 里面的鲸也有些印象,宏大的主题留下的印刻么?
    现在呢?无论是看和听,都没那么单纯了吧,掺杂了太多自己的念想。
    从熟悉的“贝五”开始,命运的锤音用黑白和彩色的交替体现,前一秒是全然黑白的世界,每锤一下,彩蝶飞舞,似乎给世界以希望,然而亦只是昙花一现的彩色,世界再次归于黑白,需要更加顽强的抗争。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两只孤独的彩色纸蝶在空中扑腾,周围是大片的黑压压的黑色纸蝶的幻影,那样大片的黑暗将要吞噬这个世界,彩色纸蝶被击伤,却依然飞舞,向着某片未知的彩色前行。命运所承载的巨大黑暗在看不见的地方肆虐张扬,逐渐逼近,包围,然而纵使奄奄一息,仍然要奋力张开翅膀,逃离黑暗,逃离荒诞的恐怖的现实,飞向远处的光明和希望。记得画面大抵是前部分以彩色为主,而后半部分就是极端的灰暗和极端的对比色主导了,我们的人生也许也是如此么?从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温暖逐渐逼近这个世界的现实?
    Pimes of Rome是完全抽离主题的影像,只是完美的和音乐的结合,蔚蓝色的想象力,配合着乐曲本身的张力,很好的审美体验吧。
Rhapsody in Blue,上世纪的纽约百态,怎么掺杂了那么多的无奈?小工每天起早贪黑毫无趣味的重复劳作,身无分文却看似西装革履的路人甲的悲凉剪影,很想我们熟悉的资本家形象的中年男子为家庭和生活的束缚,可爱的小女孩被母亲四处拉扯着学这学那的奔波与压迫,路人们清晨在街上的匆匆配合着拥挤的纽约的飞快节奏……画面一转,忽然所有人望向远方,把自己的期待寄托在冰上芭蕾的自由驰骋……进入夜晚,转而大家都有了实现期待的契机,小工冲到了jazz pub拾起了鼓棒;路人甲找到了工地night shift的工作,从而有了一下份收入;中年男子有了一夕解脱的放纵;小女孩与之前两个冰上芭蕾者似乎组成了看似和谐的“三口之家”,充满欢欣。那么,只是此夜的满足吧?当明天的太阳升起,一切又将回复原来的样子,各自继续自己的无奈,这才是生活。
    Pomp & Circumstance,画面用Donald Duck演绎了诺亚方舟的主题,不知这是否是音乐本身的主题?小时候怎么对Donald的这段没有印象呢?大概是压根看不懂如此的主题,想不通那么多动物莫名其妙的挤到一艘船上,经历狂风暴雨后又回到大地的意义。自己无论在什么的情况下,似乎都在期待着暴风雨后那个宏大主题的降临,那抹料定天边会出现的彩虹,那个注定突然之间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个光芒四射万物重生的时节。可是如果想到诺亚方舟的缘由,只是为了保留世界的余脉,那究竟该是如此的欢欣鼓舞还是瑟瑟的悲凉?
    Firebird Suite,又是画面切合旋律了,春姑娘降临大地却遭到火鸟的抵抗,冬天死亡的气息压倒了太过轻易就出现的生生不息,然而欣欣向荣的春天在一番抵抗后总是会来到,重生的希望才是最终的结果,生命总在历经磨难之后而越发爆发出澎湃的力量,愈加迅速地成长起来,带着岁月留下的沧桑印记,却是如此丰满。
    父亲说他对这盘碟的印象主要是Rhapsody in Blue,因为当时试图努力地去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不知道再过十年如果再次重温我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呢?
    对音乐的N度创作是对于生活的不断感悟么?
    无所谓更喜欢何时的理解吧,更多的是一种“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触了吧。

 5 ) 幻想曲2.0

作为《幻想曲》的续篇,动画制作上精良了许多,画面质感更好了。记得上中学时我们的音乐老师就带着我们赏析过这部电影,时隔多年我还是能想起来那堂课上每个人的神态,有的沉浸其中,有的一脸懵,比如我。

对于我这样不懂音乐的人来说,以“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世界名曲作为开场还是很抓人的,用一些抽象图形的声影变化来刻画音乐画面。

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部分“蓝色狂想曲”,大胆的用色及线条呈现出大都会生活的光怪陆离,把几个不得志的人描绘的特别到位,他们有理想也有困惑,在思想斗争过后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动物狂欢节”最为短小精炼,一群动作一致的红鹤,因为其中一只红鹤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群红鹤队形混乱。这只红鹤玩溜溜球的姿势十分滑稽搞笑,弄得水花四溅,同伴也跟着遭殃。

 6 ) 叹为观止的音乐剧?

无聊翻看旧电影,翻到了此电影,本来兴趣不大,一边玩手机一边听,无意间瞥到电影画面,被满屏的蝴蝶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后面每一个短片都是那么的精彩,配上古典音乐更是完美。看着看着我懵了,这到底是给古典音乐配上了动画?还是给动画配上了古典音乐?按理来说应该是先有的音乐,可动画片也很有年代感,总之就是配得那么天衣无缝,巧夺天工。看得我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呢。

 短评

很大程度与曲目是否喜欢有关吧。Rhapsody in Blue纽约众生相非常有趣了。

6分钟前
  • 推荐

用动画来诠释音乐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最喜欢的三首曲目:《蓝色狂想曲》《动物狂欢节》《火鸟》。

11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力荐

1940年,迪士尼曾出品过一部音乐、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影片《幻想曲》,在当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而在1999年末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也是第一版《幻想曲》上映60周年之时,迪士尼再出新版,向历史致敬。这一版延续了第一部的结构甚至复制了部分台词,还保留了米奇魔法情节,让人看着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迪士尼的坚守。对比两版影片,动画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节奏感也更强,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欢乐的风格,这也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15分钟前
  • 学术个体户
  • 力荐

应该叫曲幻想比较恰当一点。完美的音乐加上完美的画面,disney的水准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17分钟前
  • Bolin
  • 力荐

果然豆瓣是很讲感情分的,连我都忍不住给了四星

18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惊喜连连 纽约的Rhapsody in Blue和火烈鸟一段好喜欢好喜欢!

20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的景象,完全沉迷进去,小时候不知事还不懂得欣赏古典乐,但是在1940版的幻想曲后才发现音乐中迸发出的星焰竟是如此耀眼。更别说这2000版的了,这是已经懵懵懂懂地知道古典的美好了,加上如同梦境般的动画,很是迷人……

23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力荐

Rhapsody in Blue 的制作让人更怀念早期迪士尼的那种精神

25分钟前
  • 猫伯爵
  • 力荐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27分钟前
  • 凤瞳
  • 推荐

画面更好~毕竟59年了…《命运》给跪了!~…想到有位听音乐作画的艺术家...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不要太欢乐!~…最后那位女神想到小樱里的风~...

32分钟前
  • 童殿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音乐会动画电影。电影院是这部电影最佳的观影载体,在大银幕与音响的效果下,方能展现出宛如置身于交响乐演奏现场的临场感,方能感受到视听享受。在动画师的奇幻想象下,经典音乐宛如重生。喜欢城市生活与魔法师、火烈鸟。但对《威风凛凛进行曲》改编成诺亚方舟,个人觉得比较奇怪

3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因为《第十放映室》(的「暑期嘉年华」?),导致我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本片的开头印象十分深刻。—— 比起1940年的《幻想曲》,还是对这部《幻想曲2000》更有印象。虽然长期没重温,对里面的一些音乐画面已经记忆模糊,但…… -16.08.16 —— 为啥子当初观影记录会没写完也没续写? -17.03.29

3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相比六十年前的前辈们,这个合辑作品就相当一般了……最后一支是致敬宫崎骏吗?

4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比较喜欢蓝色狂想曲/纽约故事、老肖的二号钢协/坚定的锡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春姑娘,记得老版的魔法师学徒还有贝七的葬礼进行曲。这次电影节版前面加映了1928年的米奇,音乐主题仿佛隔空呼应,想来幻想曲之于动画也许正如蓝色狂想曲之于爵士乐。帕尔曼友情出镜,温馨的一夜管弦乐。

46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A dulcet review and an amazing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animation!

51分钟前
  • Yome
  • 力荐

一般重制版都不会讨好

55分钟前
  • 十夜
  • 推荐

Classic是要这么听的: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喜欢蓝色狂想曲、锡兵和火鸟。回头找1940年版的再看看。

60分钟前
  • yuanhan
  • 力荐

本片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编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与旧版不重复。个人最喜欢《罗马之松》(鲸鱼那一段),还有唐老鸭的篇章也很感人。不喜欢木偶人的故事,有重看肯定跳过。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

视觉化还是不太好噢,有些不错。IMAX电影,画面反而喧宾夺主了,不如老版。

1小时前
  • 私享史
  • 还行

配了乐的动画活泼生动;配了动画的音乐有了活力。没有巧妙的乐曲动画未免死板无聊,没有生动的画面,音乐只是遐想,相互搭配后给人多重感受。那种内在联系美不可言却又不言而喻。关掉音乐或是关掉画面都是不完美的。几段动画故事都精彩绝伦,壮丽的、细腻的。音乐家也好,漫画家也好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1小时前
  • 瑶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