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人生

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马特·达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周洪,克里斯汀·韦格,罗夫·拉斯加德,英洁德·埃格伯格,乌多·基尔,索伦·比尔马克,杰妮·霍蒂谢尔,杰森·苏戴奇斯,玛莉贝丝·梦露,菲尔·里夫斯,布里盖特·伦迪·佩恩,詹姆斯·范德比克,艾丽森·J·帕尔默,蒂姆·德里斯科尔,凯文·孔克尔,派崔克·盖勒,安娜·玛丽·考克斯,罗兰·马丁,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劳拉·邓恩,南希·纳什,玛格·马丁戴尔,凯瑞·肯妮,唐·雷克,玛丽·凯·普莱斯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剧照

缩小人生 剧照 NO.1缩小人生 剧照 NO.2缩小人生 剧照 NO.3缩小人生 剧照 NO.4缩小人生 剧照 NO.5缩小人生 剧照 NO.6缩小人生 剧照 NO.13缩小人生 剧照 NO.14缩小人生 剧照 NO.15缩小人生 剧照 NO.16缩小人生 剧照 NO.17缩小人生 剧照 NO.18缩小人生 剧照 NO.19缩小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04:00

详细剧情

  一项伟大的新技术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缩小到仅5英尺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因此消耗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保罗(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和奥黛丽(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是一对深陷贫困之中的夫妻,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他们决定去接受缩小实验。哪知道就在实验即将进行的前一秒,奥黛丽竟然反悔了,只有保罗一人缩身成功。  刚开始,对于变小的保罗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住进了专门为缩小人所建立的社区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显现,小人的社会和大人比起来,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更糟糕的是,保罗和妻子因为身形的巨大差异,感情出现了裂痕。

 长篇影评

 1 ) 人缩小之后呢?

“缩小”人生其实很像现在很流行的“低欲望生活”:地球资源面临枯竭,我们应该采取节约、降低欲望的环保型生活。片中的男主正好也面临着生活困境,无法负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需求,比如买房,那么“缩小”就成为了他应对人生危机的一个出路。

缩小之前,男主夫妻俩围绕缩小这件事进行的一系列考察、包括现有资产可负担的缩小生活的水准,可以买多大的房子、可获取的生活环境、医疗保险条件怎么样,包括已经缩小的朋友前来现身说法,都在将剧情推向一个矛盾的集中点——缩小。缩小后的生活看起来这么棒,那么一定存在着缩小后才能发现的问题。但对那些问题的“期待”停留在了妻子放弃缩小后。因此,对男主来说,缩小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在这里出现了:离婚或者说孤独。男主获得了缩小的人生,但失去了缩小的原动力——家庭。

如果说男主缩小前,电影还借酒吧里的路人男对于缩小人是否交税、是否享有投票权等提出疑问的话,那在男主缩小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再涉及了。越南人权斗士、乌托邦构想、环境问题互相割裂地在片中出现,虽然这些问题都被男主和女二的感情关系勉强串起来了,但又很难说服我的是:为什么这些事情必须要共存在一个以“缩小”为主要事件的故事里?缩小是一个树洞,确实让人感到影射了一种心态,某种渴望,包括有的地方也很幽默,比如男主楼上的邻居在和男主短暂地接触后就认为“这个家伙什么都干不成”,比如男主缩小后,从原来世界寄出的婚戒送到了他缩小后的家里,但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离开了他。只不过,故事在男主完成缩小以后,就没再讲缩小的事儿了。

 2 ) 老公只有10厘米怎么办?

《缩小人生》中,主角整个人被缩小到了10厘米出头。于是,爱人忍痛与他分手。

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本片的科学猜想就让我想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科学家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18000年后,太阳将要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届时地球的温度将降到零下110度。

那么,这18000年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子孙后代存活下来?

这是《微纪元》中的剧情。

面对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想过星际移民,但是可行性太低,凭借大灾难前一个世纪的宇航技术,连移民千分之一的人类都做不到;

人们想过移居到地层深处,太阳能量闪烁后再出来,但这不过是拖长死亡的过程而已,大灾难后地球的生态系统将被完全摧毁,人类无法生存。

最后,一位基因工程师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人类体积缩小10亿倍将会怎样?

于是,12500年后,这个想法变为了现实,人类可以缩小至10微米左右,只相当于一个细胞大小,但其身体的结构完全不变。

他们的体积缩小了上亿倍,生存能力也增强了上亿倍。比如一听罐头够一座城市的全体居民吃一两年,而罐头盒又能满足这座城市一两年的钢铁消耗。

随后,他们用5个世纪的时间,在底层深处建造了几千座超级城市,每座城市是一个直径2米的不锈钢大球,可居住上千万人。

大灾难后的四百年,他们回到地面,建立起了人类的新世界……

《微纪元》毕竟是科幻小说,自然也有不符合科学依据的情节。但也正是因为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才吸引了大量科幻迷。

《缩小人生》并非由《微纪元》改编,但是题材、剧情非常相似。

一项技术的问世,使有机物的细胞级的维度可以降低,比例大约是2744:1,可以将一个1.8米的人类转化为12.9厘米高。

这样一来,你能量消耗更小,吃得更少,需要的住房面积更小,一部手机对你而言是一块电影屏幕,甚至以前不敢想的别墅、钻石、游艇都变得触手可得。

《微纪元》中有这样一段话:

全球的电视上都出现了一个教室,教室中有三十个孩子在上课,画面极其普通,孩子是普通的孩子,教室是普通的教室,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但镜头拉开,人们发现这个教室是放在显微镜下拍摄的。

《缩小人生》中,提供缩身手术的“悠闲境”公司,拍摄的宣传片也是类似的手法。

悠闲境的一位业主杰夫在豪宅前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表面上没什么特别的,下一个画面告诉我们,他和豪宅都是2744:1的缩小版。

杰夫有花不完的钱,妻子也不用工作,每天的日常就是打网球、按摩、和闺蜜吃美食,然后去珠宝店采购。

她买了一条钻石手环,一对钻石耳环,以及钻石项链,一共只花了83美元。

然而杰夫假装很“生气”,因为83美元是他们整整2个月的食物预算。

正常人要工作几十年才能买得起一套豪宅,但如果你去做缩身手术,就会轻松许多。

只需要6.3万美元,你就可以在悠闲境买一套至尊级豪宅,庄园等同于6000平米,房子等同于1100平米。

而15.2万美元的资产,在悠闲境等同于1250万美元。

于是,财政紧张的保罗、奥黛丽夫妇决定去做缩身手术。可是,手术前奥黛丽却临阵退缩了。就这样,只有保罗一个人做了缩身手术,变得只有10厘米出头。

不得不说电影的想法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口碑并不好。

豆瓣5.4分,IMDb 5.7分,烂番茄新鲜度50%,均分5.7,烂番茄观众指数23%,均分2.1/5。

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格列佛游记》《别惹蚂蚁》《蚁人》《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但《缩小人生》选择了最差的那种方式。

首先,电影剧本的问题很大。

电影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

在《缩身》中,亚历山大·佩恩描写了一对财政紧张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决定“缩身”——把自己变得更小,这样日常消耗也就少多了。然而在缩身开始前的最后一秒,妻子退怯了,只有丈夫进行了缩身。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迷你小丈夫(马特·戴蒙)与妻子在很多方面开始出现不和谐,夫妻关系陷入紧张。

预告片也是类似的剧情走向。

然而正片中,保罗和奥黛丽仅仅是吵了一架,之后奥黛丽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对“夫妻关系陷入紧张”的拍摄并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要么你就把夫妻的矛盾拍好,要么你就去掉。

电影花了40分钟为缩身手术做铺垫,后面就完全进入另一个故事了,断裂感非常严重,感觉前半段是一个故事,后半段是一个故事。

而且后半段关于陈玉兰的故事也没有讲好,剧情混乱,三观扭曲,深度、内涵更是流于表面。

按照《微纪元》的说法,没做缩身手术的叫“宏人”,做了缩身手术的叫“微人”

小说大概是这么写的,宏人和微人爆发了一场世界大战,看似弱小的微人其实战斗力更强,因为宏人看不见微人军队的调动,而微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宏人眼皮底下腐蚀他们的计算机芯片,甚至带着激光钻头空降到宏人的视网膜上……

寥寥几句就打造了庞大而清晰的世界观,冲突强烈,矛盾深刻,画面感极强。

要知道,《微纪元》可是刘慈欣在1998年发表的。

《缩小人生》比《微纪元》晚20年问世,但对宏人和微人的冲突刻画得太浅薄了,除了酒吧里有人说“微人的选举权应该权重更低”之外,几乎没有更深入点、更建设性的探讨。

你会发现,保罗手术前后,除了住了大房子之外,基本没什么变化;而电影后半段的微人生活,和宏人生活也没多大区别,没有多少微人和宏人的互动,浪费了一个好想法。

这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开头想要写得很有深度,结果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最后草草结束,结果得分反而还没有那些常规套路的作文高。

这也是为什么《缩小人生》作为一部试图冲奥(但是颗粒无收)的电影,明明立意很好、想法有趣,反而口碑还不如同类型的商业片。

其次,电影有政治正确的意味太浓。

电影中,保罗身为一名白人,和一位残疾的越南女性谈了恋爱,感觉是强行让他们产生一段爱情戏。

更何况,这位叫做陈玉兰的女性还曾因为政治问题被抓进了监狱,然后越狱后偷渡到美国。

似乎,电影是想告诉我们,进了监狱的也不一定是坏人;或者说,虽然我犯罪、入狱、越狱、偷渡,但我是个好女孩。

这样的女孩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和她谈恋爱、成立家庭。

这种价值观未免有点扭曲了,正如某位明星曾呼吁我国接受难民,遭到网友的严厉批评。

有些极端白左份子,提倡“用身体抚平难民的身心创伤”,鼓励人们和难民发生关系,并将此当做宽容的标志。

这位白左还毫不隐晦地说她和未成年难民们发生关系,说“这没什么好指责的,而是在帮助难民者中已是在践行的实际。不管怎么说,起码可以给‘寻求保护者们’较近的‘亲密感’”。

《缩小人生》也差不多是这样,其传达的思想太刻意、生硬、强行,甚至恶心。

白种人和亚裔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把这位亚裔塑造成政治犯、越狱、偷渡、残疾、清洁工,而且生活如此艰难还不忘初心去帮助他人,就是矫枉过正了。

设计的痕迹太明显,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

除此之外,电影对人物塑造也是如此。

保罗本来是学医的,同时也想成为一名医生,但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弃,选择了一份屈才的工作。

他来到悠闲境后,不享受他的大别墅,不享受他那等同于1250万美元的巨款,反而去帮助陈玉兰,帮她按摩脚、背她上楼,帮她打扫卫生,甚至放弃活下去的机会选择和她一起等死。

他放弃求生,转而去帮助贫民窟的穷人,更是圣母、刻意到了极点。

这就无关缩身手术了,无非是科幻外皮包裹的都市片,讲述一个圣母爱上另一个圣母的故事。去掉缩身的主题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而陈玉兰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强行让保罗帮忙治疗室友。

她没教养,保罗帮完忙,她就说累了,要赶他走。

她不懂礼貌,保罗帮他打扫卫生,她还说话很不客气。

她文化水平低,说话粗俗,张口就是fuck,而且她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她愚昧无知,不相信科学,和杜尚一致认为科学家是邪教。

尤其是导演编剧安排陈玉兰把富翁家的药、剩菜带走,强行把她塑造成社会底层;她不顾自己永远为别人着想,未免太圣母;她对每个人都很好,然而唯独对男主很蛮横。

只能说导演编剧太恶心了,强行给陈玉兰这样一个人设,然后强行安排保罗爱上她。

陈玉兰根本没有任何值得保罗喜欢的地方,保罗爱上她和“霸道总裁爱上我”有什么区别?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最多无非是高富帅爱上普通女生;

像《缩小人生》这种,千万富翁爱上身为清洁工还残疾的越南难民,讲真,晋江文学网都不敢这么写。

前段时间,《星战8》让女性亚裔和男性黑人组CP,我以为下一部顶多拍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亚裔难民和做过变性手术还吸毒的女性黑人谈恋爱,没想到《缩小人生》比我还狠。

我还是太年轻了,年轻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难怪设定如此有趣,口碑却全面崩塌,毕竟为了政治正确也是碧莲不要了。

 3 ) 让人迷惑的豆瓣评分,但别错过了

刚看到这个豆瓣评分5.4分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的,但是马特达蒙作为主角,主观上还是略微提升了一下预期的评分。下午标记完想看,晚上就能看了,这点很开心。

开始实验室(开头的配乐挺好听//music.163.com/song?id=5114005&userid=98966791)的那个装置,我以为是个火化炉,结果是个“微波炉”(后面陈玉兰照顾的那个生病妇女的丈夫就是因为操作人员没取下金牙,头爆炸了,这特么不是微波炉是啥,好吧,这只是个吐槽点)。总之,在药剂和“微波炉”的双重作用下,实验成功了,可以缩小动物了。看到这里联想到刘慈欣短篇小说集《时间移民》里面的《微纪元》篇,把人类缩小,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保护地球,从科幻的角度来讲,是个大胆又棒的题材,我理解不了5.4分是怎么来的。

接下来是缩小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了,有一批人通过缩小技术去了隔离的“乐园”,男主保罗在“小朋友”的劝说及生活的压力下(换个大房子,不堪重负啊,贷款被拒了),参观了“乐园”,乐园仿佛是个天堂,人们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而代价在正常社会几乎微不足道。保罗夫妇动心了,变卖家产,准备缩小手术。

有一个场景很有意思,在酒吧举办离别酒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个陌生人来问保罗:你们缩小后还是正常人么?还有普通的投票权么?你们只是寄生在正常的社会上。这个问题很犀利啊,微型社会与真实社会的关系与冲突。这算是一个亮点。

在保罗成功的不可逆的通过“微波炉”浓缩完身体后,他老婆退缩了。普通人在面对微型化面前的心理冲突显得很真实。

在只有享乐和接线员无聊生活中,保罗迷失了,他不知道微型人活着的意义。直到碰到了陈玉兰,通过陈玉兰,接触到了乐园的另一面,所谓的乐园里还有贫民窟,还有饥饿与严重病痛,恶劣的卫生医疗环境。乐园只是另一个社会而已,依然有阶级与贫穷。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陈玉兰依旧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

后面到了挪威的伊甸园(最初的微型人社区),伊甸园里人们在研究员的领导下(他已经变成伊甸园里的精神领袖了,这里面又涉及到社会学和宗教层面的问题)将进入地底生活,这又是一个很赞的设想,通过地下的诺亚方舟来对抗世界末日的大洪水。

关于情节的内容赘述完了,回顾一下整个电影:微型化设想,正常人与微型的冲突,微型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向。电影的科幻元素十足,带来大量关于社会与人类的思考,简直不能更赞了。

缩小人生 Downsizing 获奖情况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7)

第75届金球奖 (2018)

  • 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
  • 周洪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8)

  • 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
  • 周洪

第22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2018)

  • 电影奖 最佳当代电影艺术指导(提名)

第16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2018)

  • 最佳电影辅助视觉效果(提名)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7)

  • 年度佳片

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8)

第22届金卫星奖 (2018)

  • 电影部门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

这样一部电影,居然只有5.4分,简直不可思议,以后对豆瓣的评分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考。

 4 ) 纵向到横向的人生反转-电影Downsizing缩小人生

非常喜欢这部圣诞上映的片子。导演佩恩在2017的年末以一个缩小人生尺度的概念大开脑洞。该片沾了一些科幻片灾难片的元素,却并不想就纯技术层面探讨人口与环境危机。

佩恩擅长将尖锐的社会讽刺融入喜剧中,绵里藏针地抨击社会万象。全片以生态和人口问题开篇,讲述科学家发明出将人体缩小至五英寸高的技术,以应对地球能源粮食的短缺以及日益庞大的垃圾处理等等生态问题。此处导演借男主病重的妈妈之口,抛出了第一个伦理批判,科学家聚焦于宏大的环境问题(集体和长远的维度)却不能开发出能治病(眼前的个人的尺度)的新药。

影片跳转到十年之后,技术已经成熟,地产商们从科学家们的救市方案中看到了利益点,开发了一整片看似楚门世界的微缩乐土。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们忙不迭地将自己送进一列单行的迷幻乐园快车,另一头是象征着精英主义的微缩版豪宅生活,是付费购买了下半场人生后的集体狂欢。现世的中年焦虑似乎都可以落点于穷这一个字上,而将自己的人生打包压缩,便可在另一半世界仍然以正常物质尺度运转的时候进行兑现,相应成倍地放大了在微缩世界的购买力。

男主和昔日好友叙旧,被安利了微缩世界的精英生活

戳完中产阶级的疲软之后,导演继续戳婚姻这个巨大泡泡。男主和妻子去微缩地产乐园参观之后动了心,郑重地和家人告了别,将物件置卖,和房产告别,并仪式化地将婚戒取下,放进进入乐园唯一需要携带的手提箱。这里的设定是,下半场微缩人生乐园需要的一切物质(包含人际关系)都是提前购买的套装。金钱可以购买到舒适的社区,上层的人际圈以及出行交通等一切所需。进入微缩手术之前需要将所有身体以外的物件摘除,否则手术过程中像是戒指或者是牙齿头发都会产生爆炸挤压人体的可能。于是,婚戒作为夫妻签署缩小合同后唯一一个象征性的物件,被庄重地带入乐园。

然后是一系列警世寓言版的手术室画面,男主和同一批手术对象们经历了剃发拔牙等一系列医学上的自我告别仪式,赤条条地躺在病床上,回应了影片开篇时的小白鼠实验画面。仪器操作结束,医务人员将微缩后的马特达蒙用不锈钢铲子铲到微缩版病床,并由微缩版医务人员推往休息室。此处显然会有反转。马特达蒙没有等到妻子从女士手术室出来,而是在电话中得知了妻子临时反悔并背叛了约定。为了妻子的豪宅梦踏上这趟没有回程票的列车,却惨遭变数,变成需要孤身一人来面对新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生老病死贫穷富贵显然不是唯一能衡量婚姻脆弱与否的准绳,是否能携手面对未知,和习惯的人生轨迹告别,迅速地检测出婚姻的忠诚和每个人的真正的价值观。在这里,导演并没有滥用镜头来打婚姻的脸,而是冷幽默地给你看婚姻的分崩离析之猝不及防。

影片的前半段以一个类科幻的乌托邦设定,打开了微缩社会的大门。佩恩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批评中产阶级的疲软。手术后咆哮崩溃的马特达蒙走进乐园,抬头看了一眼高墙,对自己回不去的熟悉的世界进行了悲哀地注目。之后的影片后半段,才是该片不同与普通科幻片之处。导演没有聚焦在马特达蒙的个人婚姻悲哀太久,而是继续以他之眼,开始了在这个极小尺度社会之中开启了主人公的旅程。

将社会微缩之后会发生什么?马特达蒙看到了不同种族、肤色、语言、阶层因地理尺度的缩小而能够聚集在一起的狂欢派对。他在邻居杜尚家里遇到了来自社会两极的人,纸醉金迷的富豪们和名人们,还有在杜尚家里打扫的前越南政治犯身份的清洁女工。极端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在这里碰撞,不管是抛弃自己爱安静的性格束缚,参与了派对狂欢,还是第二天醒来错愕地跟着越南裔女工回家,并不是影片的巨大BUG。导演安排男主挣脱了前半生被一个正常社会定义了的自带的偏见和限制,在因为被前妻抛弃后丧失了物质之后,开始去思考自己是谁。没有了家庭,没有了物质对应的社会阶层,没有了自己矫正师的工作之后,赤条条的微缩人生该如何过的问题。

杜尚的扮演者,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的昆汀御用男演员-克里斯托弗,以61岁出演倜傥的老花花公子,片中没有太多需要刻意发挥的空间。但是他那张表情丰富的脸,在马特达蒙需要靠衰和丧撑完全场的同时,为影片加了不少浑然天成的喜剧效果。

男主的邻居-塞尔维亚的老花花公子杜尚

导演用一个越南裔难民身份的女主将一个困惑的赤条条的男主从精英粉饰的微缩乐园拽入微缩贫民窟。以前大概是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的难民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垂直的监狱样式的贫民窟上演着。导演的野心在此处显露了出来,在同一个时空,科学家们研究着人类的环境问题,为地球末路而忧心忡忡,而贫民们难民们想的是每天的生计和如何能体面地死去。导演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是在天灾人祸的2017年末,以微缩的概念把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群的困境,浓缩在一处,并以戏剧的方式呈现,是高明的,是以观察者的视角,戏谑的对左右两派的警示。

马特达蒙跟着女主在贫民窟派发食物,导演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施与恩惠之后的男主的内心的除了震撼以外的良好的自我感受,而是穿插了弄坏了女主的义肢的喜剧桥段。一个强势的说蹩脚口音的越南裔难民的女主身份,很容易受到政治正确的攻击。然而生活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就是错愕地给你一鞭吗?男主的中年焦虑和失婚的痛苦在看到另一个阶层的女主用义肢顽强蹦跶之时被已然忘却。女主并没有被塑造成高大上的圣母,也并没有用刻板印象来戳少数族裔的爱国情怀。导演用女主的特殊身份带出了社会的另一面,并让男主在错愕中去理解,去平视。

影片最后设置的一个冲突,来自于男主跟着杜尚去到科学家们设立的第一批微缩人村庄去参观科学家们最新技术-科学家们语言地球将要灭亡,他们在地下开挖了一个不需要阳光照射的全人工化世外桃源,并以为人类献身的口吻号召大家移民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刚刚建立起忧患意识想要找寻新的人生意义的男主,感受到了人类的宏大使命的感召,下定决心加入。

享乐主义的杜尚和经历过重生的女主认为他疯了,认为末日只是科学家们搞出的实验室焦虑。男主抛下他们,带着英雄情结进入地下隧道。然而在最后一秒隧道入口将要炸毁之前,男主回望入口,飞也似的逃离。导演借男主之口,说出了男主在最后一刻的抉择,他是他自己,他并没有跟着一众科学家做出了救世的抉择,而是他作为软弱的人类的代表的最真实的抉择。男主在最后一刻认识到自己是谁,认识到意义的虚无,意义需要在此刻而不是未来来铸就。女主和杜尚在隧道口等待男主的回头,在男主仓皇逃出后,隧道口的大门永久的关上,镜头切换为正常世界的尺度,所谓的大门在真实世界其实只是小小的一块木板。镜头在不同的尺度之间转换了好几次,似乎在提醒观众,庞大的救世议题在另一群人眼中,不足为道。世界就是这么荒诞又真实地在运转。

可以说女主的难民设定只是一个影子。男主在缩小人生这个设定中,经历了数次抉择,和对于抉择前的不同世界的回望。世界之大,看不清也道不明,但男主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人性之弱,看到了世界之大,压缩的是高度,可是他看到了很多横向人生的可能性。

2017年末的好片,奇幻的剧本,现实的人生。

 5 ) 人生可以缩小,可善意却需放大

有种技术,可以把你缩小的12厘米大小,你愿意做吗?

我想大多数人首先的反应就是,“为什么要缩小”?

更直接点就是,“缩小了有什么好处”?

科学家会告诉你,减少污染垃圾,减少人类的消耗,给地球减负,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你说,“哦”。

地产商会告诉你,现在你买不起独栋别墅,但如果你选择了缩小手术,去到了订制的缩小城市,那你现在的财产将大幅升值,独栋别墅触手可及。

而且那里的物品也因为缩小,变得极为廉价,几克拉的钻石珠宝不过几十美元。

所以,缩小的不光是你的身体,连同整个世界,特别是物质上的东西都会跟着变化。

最近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缩小人生》(Downsizing)就讲述了这样一个脑洞打开的有趣故事。


缩小的设定足以引起大批影迷的关注,影片此前呼声颇高,不过上映之后却遭遇两极评价。

网上得分也令人大跌眼镜。


胖哥一窥究竟后,觉得《缩小人生》并没有差到离谱,完全可看,而且世界观相当值得玩味。

影迷们给出“半部好片”的评价,认为影片在缩小前和缩小时部分做的不错,可缩小后的故事开始滑坡,特别是对待亚裔和非洲裔人物角色的处理方式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种落差就是俗话说的“脱了裤子,你就给我看这个”式的失望感。


噱头十足,卡斯大牌,但似乎和影迷们的观影期待有所错位,这种错位和错判的源头还是在世界观上,或者说影片的意识形态和主题闭合没有得到影迷的认可。


《缩小人生》往小的看,讲的是美国白人的中年危机。

中下层白人男主角保罗,正处于中年危机的前,工作被人忽视,收入不高,婚后还住在小时候生活过的家里,而且没有子嗣。


他焦虑但无力去改变。

当他得知缩小手术时,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太有意思”了。

他看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自认为缩小的世界会给他现在的生活带来变化。

多年后,缩小手术成熟,并且有了多个缩小社区。

在大力的宣传下,成批人选择了缩小手术,融合进缩小的城市。

瞬间解决债务难题,奢华的房间,完全不用工作就能衣食无忧,而且城市配套设施成熟,现实社会中大部分东西都可以缩小获得。


保罗坚定的开启了自己的缩小人生。

可手术之后,睁开眼睛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妻子中途反悔,决定不做手术了。


一年后,两人离婚。

保罗这下才真的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跌落到谷底的保罗没有看到这个缩小的城市所能带给他的改变,他只能靠工作打发时间,虽然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但麻木无力的失落感始终笼罩着他。

和中年离婚妇女共进晚餐,希望找到另一半,可貌合神离;

夜店撩妹狂欢发泄,第二天一大早醒来,空荡荡的房间令他依然只看见自己加速坠落的人生。


人缩小了,世界缩小了,一切都是空间上的改变,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种阶层差距并没有完全改变。

片中,缩小等同于逃避。

可保罗渐渐发现,这个缩小的世界原来和那个“正常”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阶层区隔依然存在。

越南女人陈玉兰的出现,给了保罗重击,但同时也给了他生机。


陈玉兰是缩小技术的牺牲品,在一些国家,缩小手术被用来排除异己。陈玉兰因为抗议大坝修建摧毁家园,参与游行活动而被捕。当局用缩小手术把这些抗议者“邮递”到了美国。

因为暴力运输其他人都惨死邮递盒里,陈玉兰活了下来,但失去了一条腿。

在缩小城市里,陈玉兰依然生活底层,她带保罗去到了那个城市高墙之外的一个无主之地。


来到城市的边缘,进入那个狭小黑暗的隧道,另一边完全是另外一个天地。


拥挤的楼道,低劣的设施,那里面全是被抛弃之人,


衰老的乞丐;

等死的老妇;


还有大批类似陈玉兰这样的底层人士,他们白天到城市里给富人们打扫卫生,收集客人不要的食物,餐厅留下的弃食。

原来人生可以缩小,但阶层却在扩大。

表面上环保又安逸的缩小城市的边缘依然有这些被遗忘和抛弃的人。

在看看城市中的那群富人,保罗楼上的邻居杜赞,夜夜笙歌,他选择缩小就是为了生意,把正常世界的物品,香烟名酒等等消耗品缩小贩卖到缩小世界,从中大捞一笔。

杜赞精明,游戏生活,投机份子,彻头彻尾的商人。


对于保罗和大部分人来说,缩小是逃避;

而对于杜赞来说,缩小是商机。


保罗发现,缩小之后,他的人生似乎没有多大改变,杜赞和陈玉兰再次让他看到了过去生活着的那个社会的浓重痕迹。

故事加速,保罗的人生再度面临转弯。

受到缩小手术发明人的邀请,保罗、陈玉兰、杜赞一行人来到位于北欧的第一个缩小城市。

这里没有高墙,没有石头森林,整个城市重回大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更加亲密。


表面的安逸无法克制发明人内心的惶恐,对于世界最终会因为温室效应而沉入到不断上升的海水里的末日预言,科学家利用缩小技术,在短时间里建立了地下王国。

这个王国除了没有太阳,其他一应俱全。这个为了人类末日建立的诺亚方舟是延续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城。


保罗再次被打动,他可以选择继续缩小他的人生和世界。

杜赞轻蔑的嘲笑,世界末日不知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我根本活不到那时,及时行乐不是更好,事后的洪水滔天与我何关。

与保罗萌生爱意的陈玉兰直言认为这不过是再行逃避而已。

龟缩进那个与世隔绝的地下世界,真的就会看到变化的人生吗?


人类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社会,变的是空间,不变的是规则。

在影片临近主题闭合的高潮时,保罗终于做出了不在逃避的选择,回到那个缩小城市的无主之地,给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顾,用善意点亮和填满自己未来的人生。

《缩小人生》故事的关键在于体现一大一下两个世界的,


变和不变,

视觉上的变一眼可辩,

但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变和不变却值得深思。

《缩小人生》中填入了环保主题,人类消耗地球,最终将自食其果;


还有两性关系,因为缩小而离婚,也因为缩小而获得真爱,白人男性和亚裔女性从身份到价值观上的冲突让影片值得玩味再三;

众多主题中,最突出的还是社会资源分配和占有不均的阶层问题。

如果穷人就应该被缩小,被抛弃,被隔离,那么打着环保拯救的缩小手术也就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

围笼城市里的人大多是亚裔、非洲裔,拉美裔,是绝对的底层移民人士。


类似杜赞这样的白人选择忽视他们,

而缩小术发明人进入地底生活其实也相当于默认了这种流放生活,弃之不顾。

最终只有白人保罗在陈玉兰的感染下,伸出了援助之手。


《缩小人生》的海报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We are meant for something bigger”

“big”在这里有多重含义,保罗在结尾从舍弃小我,到拯救人类,到帮助身边的人的转变,是导演对于虚无的英雄主义的嘲讽,另外还顺便给了“伪善”一个白眼。

环保是影片的面子,社会是里子,核心是人生价值的选择。


人生可以不断缩小,可善意却需要不断放大。

 6 ) 这么恶心的电影,也值得一个恶心的影评。

我花了相当于人民币72元的票价,看了半场垃圾。

马特达蒙是什么意思?他演绎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在电影结束前20分钟实在承受不了这部电影喷屎的程度走出电影院之前也没看出来,好像他的作用就是导演告诉你“哦我们有了一个新技术!哦现在进入了缩小世界!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疯狂邻居!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的越南人!哦我们突然去了挪威开始关心环保!”,至于我们的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性格,导演似乎全然不在意,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哦,我们的主角是马特达蒙!”

听说现在在好莱坞政治正确不应该是不刻板化任何少数族裔吗?那为什么越南女恨不得把一切欧美人眼里亚洲人的刻板印象都挂在身上?从进门要脱鞋...到说话很无礼(主要是因为lost in translation的缘故)...到口音无比做作...就差把双眼一边用一截胶带纸粘到太阳穴来眯成一条缝了......虽然对我本人来说这些设定根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也不是那种成天把“白人种族歧视我”挂在嘴边的人,但是考虑到电影明明是在宣传很政治正确的各种思想,突然觉得导演好分裂。

关于缩小世界的设定更是让我觉得白花了钱,而这个设定是我买票的主要原因。后来我发现,原来预告片把电影最有趣的部分都剪了进去(所以说以后不看预告片了,都是骗人的),我显然是被坑了。除了进去手术要剃头拔牙去掉一切身体内外的非活性有机物无机物(这么说来戴心脏起搏器的,还有身上打了钢钉的人显然是去不了了)算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细节设定,可是自从马特达蒙进入那个世界以后,除了那一朵大黄花,和他爱搞派对的邻居的一个大酒杯和粘在墙上的宝丽来照片(我赌5毛钱很多人估计连这张宝丽来照片都没看到),请问这个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的真正区别是啥(从一个观影人的角度来问)?道具组是不是只有五毛钱的预算?

还有像Christen Wiig这么有才的女演员去打了场酱油就失踪了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她消失了没多久我就忘了马特达蒙的角色是个结过婚的人......对了,在某些海报上她的名字竟然排到了比她戏多很多倍的越南女演员Hong Chau前面,从电影宣传的角度上来说也无可厚非,但是回到之前的政治正确议题,导演是不是很分裂呢?

明明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世界拍成一部有趣的喜剧,明明可以把这个有趣的现象带来的各种尴尬最大地利用,却非要故作深沉宣扬什么我们要环保的政治正确思想,还非要假惺惺地强调一下贫富差距。于是真正好用的主题被浪费了,而作为观众的我还要被迫表扬导演的深沉......我不想被导演的狗屁逻辑裹挟,于是我人生第一次在一部电影没结束的时候走出了电影院。考虑到我连《二代妖精》这种洗钱垃圾电影都能看完全片(当然是在YouTube看盗版,给洗钱电影贡献票房这种事情我做不出),这也算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了。

刚发现这部电影的越南女主角Hong Chau(强调主角二字,从电影设定的角度我觉得说她是主角无可厚非),竟然被提名了金球奖?!而且竟然在女配角,我是说女配角!!!的名单里?!我的天,现实果然是比电影还戏剧的世界!!!!!笑死我了,就为了这个我可以讽刺地加一星。

最后想多嘴两句洗钱电影的定义:洗钱电影就是众多打着电影旗号实则在虚报花销虚报票房在钱来钱往的过程中最后获得自我流量高潮的一种国产片。我是认真地觉得这些电影被拍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洗黑钱的,因为我完全看不出来拍片预算都花在了什么地方。相比起来,这部电影好像突然不差了,不过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更加恶心的主观观影体验,这点没法抹灭。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野心撑不住才华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那么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

 短评

3.6分吧,虽然剧情很离谱,但是人物很好玩,很值得看一看

4分钟前
  • Frender
  • 推荐

其实特别无聊的片子 开头格局铺的挺大 感觉会很有戏 从商品社会 乌托邦式 反乌托邦 反反乌托邦 嬉皮士的环境转变 但是越往后越往小了收越流于不知所云的平淡 所以应该给2星 但是亚裔女配的表演实在可以加1星!(另 8种炮儿 ni打过几种?:).。

5分钟前
  • virgin
  • 还行

在近未来科幻的构架(人类体积缩小而减少地球消耗)中,佩恩探讨的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弊病:阶级、贫穷、存在危机,不会随着社群的整体迁移而改变。一个神奇的概念,见微知著。

6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这片子就当个喜剧看看就完了,剧情什么玩意儿,白浪费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宣传的夫妻关系什么事,前面还在讲人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这种问题,后面突然上升到人类平等和谐和未来发展,不如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分钟前
  • Rocrw
  • 较差

感觉剪进了别的片子

8分钟前
  • 知足常乐
  • 还行

披着一副伪善的面具,隔靴搔痒了两个小时。一会气候问题,一会少数族裔问题,导演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以为你贴一脸的政治正确的标签你就真的正确吗?

9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其实进入缩小世界后还是挺有趣的。本来纠结的中产,缩身是助推,让他们踏入上流社会;而对于第三世界的人来说,缩身是惩罚,是偷渡的手段,是无论身子多大都要给人刷马桶的宿命。这个故事要是从越南女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更好吧。可惜,佩恩或许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视角,于是也只能拍成白男自我救赎了

13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1.显微镜拿来,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你的丁丁!2.高仿版马特·达蒙去演了《黑镜》第4季第1集,然后马特·达蒙去演了一部高仿版《黑镜》。3.马特·达蒙在《雷神3》里当了一回洛基,这次又当了一回蚁人。.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并未因缩小,而改变一切! 人类的问题,不是尺寸的问题!

21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马特达蒙虽然中年油腻但仍然憨厚可爱,周洪元素丰富但是角色扁平。佩恩借着荒诞的剧情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嘴,假装自己已经不再反复重复美国价值,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异性恋白人男性的故事,最后回归到了一个自我认同的主题,也没错,佩恩还是那个异性恋白人男性。

22分钟前
  • 克雷蒙
  • 还行

奇观是如此切题的重要和显著,给佩恩电影带来前所未有且高潮迭起的幽默,也就不可能让观众去有意忽视。让人担心离开了特效就将沉闷下去的小人国故事,也成功变身成另一则精彩的“北京折叠“。本着某种环境政治正确原则,佩恩有些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把越南女带领的第三世界穷苦”小人“,塑造成正直英雄。

2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前半段挺搞笑挺新奇的 后面越来越 “这他妈在讲啥”“这他妈又在讲啥” 尤其是感情线 嗯估计也可以作为笑点吧... 关于各国家的人的性格设定太太太cliche了...

28分钟前
  • 还行

专门把主角缩小讲了一个不·用·缩·小·也可以讲的故事

30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2小时我以为我看了4小时 全程WTF 命题作文下指点江山大谈世界大事 结果无任何深入 第一第二幕完全无关 转折崩溃 剧情全线崩溃

34分钟前
  • MR.Charles
  • 较差

#Venice2017# 恭喜恭喜,终于找了个越南女残疾人当女主。这就是为了政治正确脸都不要了的片子,全片就讲了政治正确四个大字,白白糟蹋这么个设定,连基本的故事线和情节线都不顾了,就靠小段子逗观众笑。负分滚粗都不为过。

39分钟前
  • 胤祥
  • 很差

【FantasticFest】脑洞大是大,但是人文关怀一点没少。说政治正确的没事儿找事儿呢吧。

41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7.9/10 周小姐搶光嗮戲!!

43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tiff#前半部和后半部完全是两部电影,后半部完全浪费了前面那么有趣的设定,讲了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又强行固化亚洲人形象。笑点倒是多,但是都是些插科打诨,大多数时候笑不出来

45分钟前
  • justcc
  • 较差

屁政治正确啊?骂之前你们看懂了吗?最后不就正是倒过来讽刺baizuo们一天想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而不去帮助真正实打实身边正在受难的人吗?越南女性设置刻板我承认,镜头和故事讲的也很一般,所以给3星,但是别以为你懂那四个字就什么大制作都往上扣,这片子算是已经在努力往外跳了。请认真看

47分钟前
  • Iroquois
  • 还行

对抗消费主义的缩水小人国计划,科技难以改变阶级固化;一事无成的中产赤脚医生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界,寻找人生意义。What kind of f#ck you gave me? 真是左右不讨好的切入点,但科幻世界观其实建立得蛮有趣。对大多数中产知识分子来说,这可能才是世界末日的样子: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5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