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欧美剧美国2022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克莱尔·丹妮丝,丽兹·卡潘,亚当·布罗迪,乔什·斯坦伯,塔拉·维斯特伍德,温琴佐·阿马托,克里斯蒂安·史莱特,迈克尔·加斯顿,乔什·拉德诺,Eric Morris,塔拉·萨莫斯,约翰·帕特里克·海登,Jenny Powers,克里斯托弗·J·多米格,Ralph Adriel Johnson,Ashley Austin Morris,Dipti Mehta,Charles Everett,Daniel Hepner,Robin S. Walker,Tobin Cleary,Talia Cas

导演:乔纳森·戴顿,维莱莉·法瑞斯,莎里·斯宾厄·伯曼,罗伯特·帕西尼

 剧照

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剧照 NO.1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剧照 NO.2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剧照 NO.3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剧照 NO.4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剧照 NO.5弗莱斯曼有麻烦了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6-26 16:00

详细剧情

  本剧改编自Taffy Brodesser-Akner的同名畅销小说,作者本人担任编剧。  故事讲述了四十多岁的Toby Fleishman最近分居了,他当年医学院还没毕业就结了婚,如今一头栽进通过APP约会的新世界里,这让他体验到了年轻时不曾有过的成功。就在他实现性自由的第一个夏天刚开始时,前妻Rachel突然消失,把孩子留给了他,自此杳无音讯。Toby在各种事情之间平衡着自己的生活——抚养孩子,与老朋友重新联系,在医院迎来等待已久的晋升,以及曼哈顿众多适合自己的女性。但他意识到,要想弄明白Rachel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坦诚地审视两人的婚姻。

 长篇影评

 1 ) 艰难又孤独的路

原本当然是冲着Homeland卡姐才看的这部片。看完觉得跟之前预想的内容还是很不同。原以为是个讲述婚姻故事为主线的故事,可看完却觉得,比起婚姻本身,更多的还是自己独立的人生和探讨。

Fleishman仿佛已经是个万里挑一的好男人了,与之相比前妻仿佛就是个“疯子”一般。可直到有一集完完整整地讲述了妻子的故事,才不有得理解和唏嘘起来。从小到大被严苛教育长大,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家庭温暖和关怀;长大后,一个暖洋洋的男生说要给她一个家,可能比起爱情,她对他的家庭属性会更多一些;明明幸福的生活,就在经历了怀孕生子后却一切都变了,创伤难以恢复;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疗愈以及给自己安全感,却慢慢地反而把最看重的家庭越推越远……这不是为了评论对错,只是为了知晓,了解而已啊。

而另一个女性角色Libby,虽然从我自身比较难以全然理解和共情,但也依然感慨。她不是想出轨,更不是想抛夫弃子,她只是想重新抓住已经逝去很久的青春。蓦然回首,仿佛自己早已不再是自己,可能正是这一点才让她害怕恐慌,怕到忘了自己对家庭的深爱。

而找回自我,又是一件多么充满艰难又孤独的事情。这也绝不是无病呻吟,毕竟缺少了思考,我们又是什么呢。

 2 ) 现代女性的无解困局

由畅销小说的原作者担纲编剧,在情节取舍上有明显缺陷(男主约炮的部分实在多余),但对现代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无解困局的呈现上本剧堪称深刻。

剧集由一道翻转的地平线开场,预示着叙事视角的转变。总共八集,男主视角占据了整整前六集。由Jesse Eisenberg扮演的Toby踏实上进,是曼哈顿某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是好爸爸,对子女非常上心;曾经也是关爱妻子的好丈夫,奈何与妻子三观日渐不合:他喜欢简单朴素的家庭生活,孩子上公立学校就好;妻子则一心想要跻身上流社会,要住上东区大平层,要送孩子进顶级私立。野心勃勃的妻子忙于事业,无暇陪伴他与孩子,忍耐到极限,他提出了离婚。

这六集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认为Toby真是新时代好男人。故事一开始,前妻一大清早就把还没睡醒的俩娃送到他家,说自己要去一个很难订到的yoga retreat(瑜伽疗养?)放松一个周末。之后,前妻音信全无,失踪了一样。男主生气她扰乱了他的生活,却毫不担心她的安危,只有这一点让我觉得这个男人未免有些冷漠自私。

第六集结束,各种情绪发酵至极,叙事视角终于翻转到Claire Danes扮演的前妻Rachel 这边,他们的婚姻故事才开始趋于完整。Rachel从一个演艺经纪公司的普通经纪人,到自立门户,挖掘了一名对标Lin-Manuel Miranda的艺术家,推出了对标Hamilton火遍全国的音乐剧,成为炙手可热的精品经纪公司的老板。她买下上东区大平层,送孩子进顶级私立,新交的朋友非富即贵。她要是个男人,另一半一定会以他为傲,全力支持吧。然而我们的新时代好男人Toby却越来越多冷言冷语,经常为了小事与她争执。

观众一开始很容易认为Toby是用情更深的一方,Rachel不理解他是她的错。而第七集令我完全改观:Toby误解了Rachel,他才是感情中更自私的那个。他认为Rachel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更多钱,完全不懂Rachel创业上的追求。反而Rachel理解并尊重Toby喜欢与病人面对面的临床治疗工作,哪怕收入不高。他在Rachel 富有的朋友们面前感觉到羞辱,这应当是他本身的问题(此处不禁想到Titanic上的穷小子Jack与富人们同桌饮酒的自信坦然),而他却迁怒于Rachel。年轻木讷的Toby从来没有女人缘,Rachel 是第一个“看见”他的女孩,她向他诉说孤独的身世,他向她许下不离不弃的诺言,而当婚姻关系变得不愉快,是Toby一遍又一遍要求离婚,Rachel一次又一次拒绝,直到最后。

回到故事开头,Rachel 之所以失踪,是因为她精神崩溃了。曾经许诺不离不弃的Toby哪怕多关心一点,Rachel 也不至于糟糕到几乎失去她亲手打拼的公司。原作者兼编剧并不确定故事该怎样结束,给了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在我看来还不如不给,不如就留下疑问。剧中有个两人闹不快的一闪而过的片段:Toby指责经常加班晚归的Rachel:你这样好像五十年代的总裁爸爸。不知他有没有意识到那么久以来,男性之所以能全身心投入事业,取得成就,很关键的条件是家里有妻子包揽了一切,而如今的社会在工作的竞争环境上并没有本质改变,那么当女性想要在事业上取得同等成就,家里有谁来包揽一切呢?

 3 ) 相对美好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是~以为自己还有选择~比如离婚,比如找出一个十几年没见的朋友~任何觉得改变外界就能改变自己命运或者让自己更快乐的想法都是如此不堪一击,我们都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觉得要去体验各种新的事物;我们都觉得只是一时运气不好,而不觉得幸运本身就比较稀有。

一切都是另一半的问题,把她(他)解决掉就解决了人生难题;我们总是以为人生还能重新开始,问题大都出在别人身上,基本没法穿上他人的鞋子走一圈,然后我们迎来了危机~你如何能在衣食富足的情况下还如此疼痛苦不堪,你如何能知道那么多仍然非常迷茫。

只能说美国中产阶级的疼痛苦还是包着蜜糖纸的,他们生活无忧因此转而思考人生的意义,或者转而思索是不是换掉身边不完美的另一半。

而我们的中年危机往往是已然老去需要照顾的父母、卷不动的需要砸钱培养的孩子、为了生活筋疲力尽的另一半,某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又绝不能弃的工作,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保住岌岌可危的工作,以及保住并不大健康的身体和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才是我国常见的中年危机,相比之下,只需要考虑婚姻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寻求自我的中年还是美好多了

 4 ) "家庭"是一种视角谎言

弗莱斯曼夫妇同时陷入了麻烦。妻子瑞秋经营着一家演绎公司,丈夫托比在曼哈顿医院任职专科医生,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居住在纽约上东区,生活富足,看起来是经典的幸福中产配置,但即便如此弗莱斯曼夫妇也面临着常见的中年危机。人到中年,回溯人生旅途时感慨万千,然后陷入自我迷茫、怀疑、恐慌、崩溃,剧中的中年男女都在试图逃离当下生活的种种枷锁,天真又无力去想要找到“自己”,寻回轻盈的自我,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脱了一层皮,瑞秋陷入生活的崩溃瞬间,托比失去熟悉稳定的家庭生活,莉莉则是在婚姻家庭和个人自我中艰难徘徊。

“家庭”是一种视角谎言。在剧集的前六集,我们看到的是丈夫托比的视角,对他而言,他想要的生活不过只是“简单平淡”的夫妻相守陪伴,子女健康和乐,他认为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和妥协要远大于妻子作出的努力,所以,当妻子忙于工作时他总认为自己是婚姻关系中“弱势”的一方,他是家庭的付出者和妥协者,而妻子是忽略家庭、冷漠虚荣的女人。在离婚后妻子的一次不告而别中,他更坚定了自己是生活受害者的心理,于是才会有dating app不停约人的情节设计吧,为了让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体会“一雪前耻”的感受。

当剧集进行到第七集,我们终于有机会从瑞秋的视角看待整个事件的始末,瑞秋这个角色是我今年看到最棒的女性角色,克莱尔赋予了瑞秋生命,她的坚韧、抽泣、忍耐、情绪失控,而后又努力保持体面挤出上流社交圈的虚假微笑,每一个表情都太绝了,她将鲜活的瑞秋带到我们面前,如果可以的话,她一定也很想拥抱瑞秋。瑞秋是令人敬佩的现代女性,从起初一无所有到如今经营着一家演艺公司,她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在纽约闯出了自己的事业,她深知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打拼得来的,不能停下脚步,前路未知,她只能不断奔跑,为家人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未来。

她对托比的最初的好感也源自她从小到大在家庭中受到的压抑与冷淡,父母关爱的缺失让瑞秋的心里总是少了一份安全感,而托比的主动和温暖填补了这一块空缺,于是他们相爱,组成家庭。托比期待的是一份稳定的感情,温馨和睦的夫妻关系,他不需要太过强势的妻子,或许更喜欢温柔解语花的那种类型,瑞秋后期呈现出来的职业女强人性格显然让托比难以适应。

在拼搏事业的同时还生育了两个孩子,每天在外为工作奔波,假笑到脸僵,回到家后还要面对丈夫的“不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的指责”,在身体承受疲惫的同时,心理上还要加上一道内疚的枷锁,女性结婚到底图什么?最后因为压力过大陷入精神奔溃,在治疗室痛声大哭,撕心裂肺,一度陷入恍惚和虚无,躲在公寓里一连多日闭门不出,所谓的“失踪”是因为她突然失去了处理生活的能力。这场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但是如果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这种相处方式或许会长久地存续下去,因为女性妻子们总是在忍耐,而男“妻子们”只会觉得不公,家庭和婚姻到底是为谁而存在。

 5 ) 一个老套的故事如何因为性转有了不同的讲述

一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一直是云里雾里,想着这部剧究竟要说一个什么故事?连刷两遍之后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性转版的两性关系故事。

故事其实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恋爱,结婚,生子,一个人在事业上的发展优于另一个,开始出现三观上的分歧,这种分歧也非常老套,就是物语和爱欲的分歧。这样的一个老套的故事是不值得说的,因为已经太多太多了,这个故事的亮点在于性别调转。

男主Fleichman性格温和,事业上不太push自己,单纯,友好,想要稳定的关系,想要被爱,想要安抚,需要情绪价值,而且非常擅长表达需求,对同事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烦恼,有不开心就打电话给闺蜜、朋友。

女主Rachel性格慢热,缺爱,焦虑,没有安全感,所以她的行为动机都是追求更多的安定,在她看来,在物质条件上更多的满足家人是提供安全感,是搭建她的家庭,她不擅长亲密关系,不擅长示弱,她去互助小组只会哭,面对安慰首先反应是拒绝,不喜欢被人看到自己脆弱。但是一旦是在工作中,她表现出很优秀的品质,独到的眼光,果断的决策力,非常负责,用心,能吃苦,那个状态是她的价值感体现,也是她最快乐自信的一面。

这样一对组合,如果性别调转了,这个故事会变成怎么样?老公打拼,老婆主内,然后互相听不懂对方,不理解对方,老婆不体谅老公工作很辛苦,老公也不能体谅老婆需要人陪。但是这样的关系依然可能会一起过日子,一种同床异梦但相对稳定的状态。可是在这个故事里,偏偏是调转了性别,我姑且称它为女身男脑,男身女脑的配置。

为什么说姑且?因为“脑子”本身是不分男女的,是社会规训使得我们对性别有不同的期待。好比说,社会鼓励了男人成为情绪更稳定,更隐忍的性格,鼓励了男人多练习成为职场上成功的人,那么他们自然也更多地表现出这样的特性,最后使得这样的特性带有了男性色彩,所谓“男脑”。反之,社会也鼓励女人去求助,表达情绪,于是,总是女人会更容易说出,我好难过,我想要抱抱,我想要休息,我想要爱,所谓“女脑”。

因此这个剧的观影也让我感到,只要受到一样的规训,就会习得一样的属性或说技能,观察身边的世界,这样的性别属性已经越来越去性别化,独生子女的一代,在职场中的男女,我们都一样接受了情绪稳定、理性以及其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规训,所以这些特性已经不分男女了。

再说回这个故事,这样配置,引发了不同的结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社会期望格格不入的,具体表现为,Fleischman没有异性缘,年轻时一炮难求,职场上发展受阻,跟Libby的老公一起的时候,人家不愿意跟他social,也是一种膈应的表现。Rachel虽然已经那么优秀,但是大家依然不会因为她养家了就觉得她是一个好妈妈,她老公因为她的成功感到憋屈而不是自豪,她跟其他的全职妈妈在一起,总有一种微妙的被排挤感。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对于特定性别有具体的期待,如果不满足,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以得到认可。这最后也导致了Rachel的精神崩溃,努力搭建的comfort zone都破碎了,她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她陷入了自我怀疑。

这种困境在他们的一儿一女中也映射了,想要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在Libby的婚姻关系中,有一个看似完美的老公,但是Libby在一种每天重复,没有盼头的日子里感受到窒息和压抑,她老公以及其他的围观人员都觉得她应该要满意,因为她老公挑不出来毛病,你还要怎么样呢?

Fleischman与Rachel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是相互满足了需求了,分开的时候,也一定是需求不再满足了。

Libby的老公那么好,但是不妨碍Libby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是她自己的课题。

我们在不断变化的需求中偶遇,相爱,分离,而且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6 ) 打工人只能稳定在节假日崩溃

今天终于把《弗莱斯曼一家有麻烦了》看完,没想到是大团圆一样的结局,其实心里有点失望。

剧主要讲三个人的故事,大家都人到中年,一个刚刚离婚一个结婚十六年,还有一个在剧的结尾结了婚。

离婚那位妻子生孩子崩溃一次,离婚之后又崩溃了一次,人生议题是获得与他人的联结和被爱。

离婚之后崩溃的那次让她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无法入眠,无法处理工作的事情,无法与前夫沟通,更无法带孩子。她把手机埋在外面,结果找不到,回到家之后也没办法步入正轨,拉上窗帘,不知道点了多少次让自己吃第一口就呕吐的牛肉捞面,不知不觉中过了快一个月。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停在想一个问题,谁会允许一个人崩溃这么久呢,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缺席就停摆,但假如一个人就是崩溃了,周围的一切都不会等她。

感觉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社会是一个已经上了发条的大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灯火通明,任何人都无法使它停下来,哪个“零部件”停下来了,ok,那就换掉。

人在什么位置,人有怎样的能动性?这个独居、父母已经去世并且崩溃的人怎么办呢,有任何人会关心吗,不知道。

剧里其实反复在讲人在生活中的摇摆和矛盾,但有婚姻的人们总是“确定”和“不确定”在一起,“挣钱”和“照顾孩子”的人在一起。看起来这么互补,却还是到处都是缝隙。

独居久了难以想象和他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感觉。

过去大学的时候和同学天天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每个人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个高高的柜子,和别人共用的大桌子,一张不足一米宽、需要通过细细的铁棍组成的梯子爬上去的床。

四年过后有的人失去了联系,有的人还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见着面。我把四年看作认识一个人所需要的时间,认识一个人半年不够,一年也不够,最好是四年。人和人要共同做些什么,要创造专属于他们的记忆,要讲很多话,要深入地聊,要不断更新在对方眼中的印象。

可惜大学毕业之后再没有这么好的交朋友的机会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空闲让我去观察别人,人们都很忙,没空聊天,也没空见面。

剧里说,生活就是收集人际关系,然后在他们不为你所用的时候剪掉他们,唯一的例外就是你在大学中交到的朋友。

但他们都是四十多的中年人了,难道四十多岁的人还没有交到新的持续很久的朋友吗,我很好奇,又期待起未到的三十岁了。

最后的结局是离婚的妻子在一个雨夜敲开前夫的门。略有些崩溃的全职妈妈也消失了几天,家里没有任何不同,只是丈夫跟她冷战了一段日子。她说她厌倦周围人谈论孩子房子车子,丈夫说,但这是你选择的生活。最后她想通了,就这样又回到那个“全职妈妈”的壳子里。

这样的结局有点平淡,让人有点失望。但或许就像剧里的全职妈妈说的那样,我意识到我没有想象力了,我可能就只到这儿了。过去无数日子我目送丈夫和孩子离开家后枯坐在电脑面前的时候,我什么都没写出来。中年人如何脱离自己熟悉的一切呢,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他们单身了很久的朋友最终决定与人订婚的时候,全职妈妈的评价是,这个男孩终于长成了男人。想起来网上说,过去对三十岁的想象是年薪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实中三十岁常说的一句话是,妈我想吃这个。

那所谓的成长到底是什么呢,将自己放置于复杂的关系之中吗。却不是人人都能顺畅解决,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投稿类的博主,故事奇葩到像编的。

以前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过对复杂情况的恐惧,觉得自己社恐,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感觉这辈子没办法做一个销售。他说可以的,只要以钱为驱动,就可以。而且销售也不需要你去跟人形成什么关系,就是把单子谈成就行了。

但与人讨价还价试探对方底线是让我最难受的事情,我宁愿说出来,或者当作已经被拒绝,就这样放过这件事。

想起之前别人说我看起来好洒脱,或许真的是这样,装着装着假的就变成真的,人就真的不那么纠结,真的洒脱起来了。

所以我也时常说服自己,没人爱没事的,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没空想爱这件事。产生什么错觉的时候我就一边开心一边告诉自己,现在这么激动没有任何意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太会安慰自己,太会帮自己延迟满足了,所以我反而看起来洒脱,真好。

人总是要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的哲学,这样才能过得快乐。

晚安

 短评

蕎麥chen微博投稿合集 ; 雖然喜歡紐約故事,但在各種設置上都有點太迎合我們不住紐約的鄉巴佬了

2分钟前
  • 小丽
  • 推荐

很喜欢,主要是喜欢女主(男主的大学好友),也是本剧贯穿始终的讲述者。你拥有自由的时候想用自由换安稳,有了安稳(主要指建立家庭并有了小孩)后才发现这事儿回不去了操,你觉得自己被困住了,但你已经没法再逃脱了,孩子不能塞回去,责任开始了就没法任由你的意志随时停止。最可怕的是, 你精神危机一次次精神崩溃内心痛苦不堪,但你的伴侣却觉得现在是最好的生活。这个剧的结尾我不接受,更喜欢探索式的开放式结尾。我们都更擅长提出问题不是吗,生活中的问题永远多于答案。这只是剧,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悔恨和后知后觉,然后回到自己的生活,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这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吗。有些问题不需要问出口。我们都知道光问是得不出答案的。

6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虽然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但还是挺有趣的,本来只想看一集就去睡觉,忍不住连看了3集

9分钟前
  • 明天吃啥
  • 推荐

一集比一集funny

10分钟前
  • 🍉
  • 力荐

克莱默夫妇既视感 narrator的选择有意思

12分钟前
  • 大雾
  • 推荐

好喜欢这种话痨类型的作品了,有种伍迪艾伦的感觉而且又是在纽约。杰西·艾森伯格自身气质和这个角色简直完美适配,而且丽兹·卡潘的旁白视角也很有意思,好像整个故事都是从Toby的视角讲述给Libby再由Libby执笔记录下来的。

13分钟前
  • lepenn
  • 力荐

看完第八集的时候,本来想给一星差评,因为Libby如此深刻地反思自己和Toby的人生,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回归家庭,我实在是一口老血吐出来想骂cliche。但是转念一想,中年人离异后的出路又能有什么新意,哪一项选择在外人看来不是cliche。片中男女主角的人生就像那扇永远关不紧的冰箱门,时不时把它关紧一下,生活照旧。所以这样一想,还是打了五星,毕竟台词是这样的过硬。在到处悬浮的剧本当下,能有这样的剧看已经就要谢天谢地了。

16分钟前
  • Joebacktolife
  • 力荐

追到第六集。 我真爱这种逼逼叨叨的剧。每个晚上好像追求什么真理,然后一觉醒来life goes on, normally。

21分钟前
  • care
  • 力荐

上半生下半生,上半身下半身,永远在打架,话痨风格的单身爸爸寻欢记。前6集都在铺垫,第7集封神,最后一集在回味。

26分钟前
  • 涂XXX
  • 力荐

我发现无论卷毛说什么我都爱听…只要是他说,什么都显得很有意思。这是什么病。

29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不要结婚 结婚让人抑郁 请大家都做漂亮单身姐姐

33分钟前
  • 诸葛烤鱼
  • 还行

年轻时不能afford生活,中年后不能enjoy生活,人真的是又矫情又depressed的生物…

38分钟前
  • Nileperch
  • 力荐

六集之后来改成五星,果然Jesse选剧的眼光,在加上石头姐制片没有失望。Jesse也永远走在自黑和自毁形象的路上拥护和支持女性。花了六集的时间从卷的角度看如此歇斯底里如此荒诞无稽,第六集结尾朋友的吐槽你永远在说你自己,想想换成妻子的角度这样的感觉会更重。男人可以用App约P,女人却不能享受性爱。他说他永远不会离开,最终还是抛弃她,在抛弃她迫使她接受的那一刻,他又发现那一刻他可以爱她了,可笑吧!六集男主,只需一集女主角度,荒诞变的合理了,最后那句I always like you, but I think you don't like me,男主视角妻子一直不喜欢他的朋友

40分钟前
  • Thea
  • 力荐

Real mid-class life in UES…纽约+中年危机+话唠剧真的是我的最爱…有在我家楼下的镜头诶 难得 有好多能relatable的分不清谁对谁错的moments

41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力荐

无法将书呆子Jesse Eisenberg和性爱机器联系起来。另外别再神话婚姻了,它不值得花钱去做Therapy。第一集3P女用长指甲叉橄榄吃的一幕差点要了我老命。

44分钟前
  • 飙飙
  • 推荐

丝毫不关心一个中年发福男离婚后的生活

46分钟前
  • Obti
  • 还行

今天最后一集了,没想到还有更多要讨论的内容是关于你无法年轻了 思考到底是谁造成了现在的你 珍惜自己所有的,和上一集转换视角看问题一样令人深思。本片的文学性值得慢下来再看一遍,试图在中年之前抓住一些前人的“箴言”再去撞得头破血流/到年龄了,喜欢看这种中年类的人生感悟无病呻吟的剧了,对奇幻冒险的反倒无感了一些。生活的魔力和诅咒吧。

49分钟前
  • 鹅妹子
  • 推荐

居然。。还蛮好看的!?第一集末尾,已经触发了多条机关,托比和瑞秋的婚姻,工作,与孩子的关系,网络约会生活,老同学情谊等等,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去填充。

50分钟前
  • Runawaywithme
  • 推荐

女性太知道怎么表达女性了 不需要演 那些话语表情动作真实到让人发指。

54分钟前
  • 就这个
  • 力荐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太需要这样一部作品了。

59分钟前
  • Not Her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