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最后一天

剧情片泰国2017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帕查·朋皮雷亚,茱蒂蒙·琼查容苏因,瓦尔蕾特·瓦帖儿,淳妮苷·内醉,札玲朋·尊克迪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

播放地址

 剧照

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2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3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4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5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6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3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4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5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6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7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8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19明天,最后一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6

详细剧情

  片中的故事均以真实新闻改编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死亡往往就会来得猝不及防,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赋予了生命以价值。在曼谷,朋友庆祝毕业、兄弟姐妹再次相聚、恩爱夫妻面对分离、女演员等待召集...... 这是对命运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既愉快又忧郁,同时充满哲学性的反思。  该片由六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死亡之前平静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部作品继承了纳瓦彭之前影片中的混杂实验元素,是一种包含虚构成分的散文电,有音频、图片、记录文件等媒介拓展达到对死亡意义的探索。

 长篇影评

 1 ) 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

开头是四个女孩对于星座的探讨,年轻肆意,在杂志上涂涂画画,对未来的梦想与希翼,随着一场车祸戛然而止。写满梦想的杂志被保洁丢弃垃圾桶,一切仿佛没发生过。

一个生意人在证券市场死亡五小时后被发现。

一个从纽约回来的姐姐在帮弟弟拍照,想去一家店吃饭,弟弟说今天人很多,大后天去吧。第二天姐姐开摩托车停下帮小狗拍照,被电线杆砸死。

一场海啸很多人失去生命。

一个演员为了救一个受伤的摩托车手被车撞死,另一个演员因此得到了代言人机会。

一个小孩说死后变得虚无,他第一天知道死亡这个词就去谷歌搜了。

排行最高的10种自杀方式,第一种是开枪击中头部,死亡率99.8%,用时1.2秒。

阿宝跳楼自杀了,为情所困。

一个心脏病等每天有死的人可以捐献心脏的女生,帮男朋友整理第二天去美国出差的行李。结果那架飞机失联了,找不到了,故事的结局女生最后康复了。

一个老音乐家在一个安静的周一在家安然离世。

一个103岁的大爷说他的妻子,孩子在很久以前就离他而去了,活得久的人最痛苦,也许是基因,也许是老天注定让他活得久。之后他又过了104岁生日。

 2 ) 以人类的日常反应人生的无常-死于明日

离开这人世间 有千万种方式

这部影片描写了六段生命的最终24小时 六个真实的故事六种不同的死亡形式

“明天”来临前画面是圈起来的方形 “明天”到来后可视范围才变宽 镜头的戛然而止或缓缓延续都以某种方式在观众心底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情感的涌动 由时间创造的张力尽显 我个人觉得导演的分寸感非常棒 时间轨 画幅的变化 不疾不徐的推摄 恰到好处的长镜头 让一切都显得既朦胧又动人 导演把死亡拍成了一篇散文 没有一帧死亡的画面 偶尔夹杂着儿童或老人的访谈对话 更多的是白描叙述 我印象最深的点是影片左上角的时间码 计时器即计数器 观影时长70:21 死亡人数8442 具象量化了死亡带来的焦虑感

“即使你对这一切都已经了解了,还是会难过吗?”“是啊,还是会畏惧死亡、孤寂和消失。”

如果一句话让我来形容这部影片

那就是—用人类的日常反映人生的无常

 3 ) 或许死亡如同喝水睡觉

看完这部电影时,电影告诉我在我看电影的这段时间里,世界上有8442个人死掉了。 我一直很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因为我对它的恐惧和忧虑让我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它就像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时不时掉下几块巨大的冰块砸在我的胸腔上,这宣告着这一夜我可能要失眠了。而且我又不知道,这座冰山会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死去,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麻痹自己不去想这些事。 而在人类社会里,大部分人都在刻意逃避这个话题。人是有必死性的,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人在生活中往往掩盖住必死性,然后又以生活的希望取而代之。而只有在特殊时期,例如战场上被敌人包围的士兵,起义时面对刺刀冲在最前面的学生,更或者是穷途末路的杀人犯。他们在洞悉了自己的必死性后爆发出来的属于自己独有的人性的行为,往往是很多人无法想象且极度纯粹的。而再观察很多文艺作品,就能发现死虽然很普遍,但是人们把它的地位还是摆放的比较高,这一点也深入人心被众人所接受。 导演就不一样了,他首先提醒死亡的突然性,没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挂掉,对于你的亲人而言这是一段不好的记忆,对和你不熟的人而言,你会不会死掉的猜测在聊天中的地位和今天中午吃什么一样。甚至有的人因为你死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所以你的死只对你自己来说重要,对别人来说 just so so 而最后那段更奇妙了,那个躺着突然不说话的男人,我们以为他死了,然而他翻了个身宣告他其实只是睡着了。但是后来字幕又说,这人某天在家中死掉了。既然死亡和睡觉的界限如此模糊,那死亡大概也和睡觉一样稀松平常吧。 毕竟每秒就会有两个人死掉,看完这部电影时已经有8442个人死了,再加上我暂停的时间那就会更多。我在乎吗,我有伤心吗?

 4 ) 谈谈死亡

什么是死亡?——消失?安息?……我觉得死亡对于我来说,好像就是去了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吧。感觉自己还是对这个世界偶尔会有点消极吧,虽然有爱我的家人,有好朋友,也有一些美好的事情……但是,有时候还是觉得死亡仿佛更是一种解脱(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有点厌世)。但是,死亡可能对我来说没什么了,可是,这往往会给我们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与折磨。或许,你只是一死了之了,但是,家人、朋友可能一生都会处在阴霾之中,无法走出。 你会想知道你哪一天死亡吗?——总是很矛盾,一边想知道,觉得这样自己可以就能做好万全的准备了,觉得这样就能计划好每一天了……一边又害怕那一天的到来,内心深处好像很畏惧这个词,平日里也很害怕提到这个词,可能就是受到身边长辈的影响吧。 其实,仔细想想,死亡好像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话题,因为该来的总会来,它不会因为你的畏惧就不会到来。 死亡总是发生在一瞬间,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会先到来,所以,还是过好今天,活在当下吧。

 5 ) 《死于明日》:今天,你在干嘛?

Die Tomorrow,当死亡在“明日”发生,死亡是一种将来时,但是这是一种必然抵达的将来时,是每个人都无法逃离的将来时——死亡就在明天等着我们,仿佛空留着一个位置,每个人都要坐在那里,用一生的时间来结束这一个不是仪式的仪式。可是,不管死亡是突发事件还是自我选择,不管死亡之前是未知还是带来痛苦,当一个人死去,真正影响的是别人,是那些还活着的人。

电影海报上有九个人,一串数字写在上面,这是他们出生的时间,数字后面是一个连接号,连接号后面没有另一个数字,当死亡数字缺席,小小的连接号就是那个空留着的位置,它指向的是活着的现在,是生命还在的今天。那个2006年出生的孩子面对“如果明天死了,你会难过吗?”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会非常难过,因为活得正常,然后就死去了。”因为正常活着,死亡却降临了,这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事实,但是当这个听说“死亡”或者“自杀”会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孩子,说出“死亡会是非常难过”的时候,他其实是靠着一种想象来谈论死亡,2006年出生,2017年电影上映,他最多只有11岁,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脸上挂着笑容,回答问题时脸上的表情也是放松的,在他那个连接号打开的生活里,应该没有遭遇走到过死亡边缘的事件,甚至没有经历过他人死亡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会死吗?”对于这个问题,对面的人回答他:“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而当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小孩终于开始哭了。

不管是听到“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时的哭泣,还是说出“明天死了,我会非常难过”时的笑容,对于孩子来说,死亡永远是未知的事,甚至是想象中的事,从网上获得死亡的知识,从别人的回答中体验死亡的感受,死亡在他那里都不具有直接性,或者说,对于每个人来说,死亡都无法亲身经历,只有死亡这个词语,这个状态,这种经历,才成为死亡本身。所以死亡在某种意义上是隔开了死者和生者——就像那个连接号,一端指向出生,一端指向死亡,它永远无法在连接的状态中获得关于死亡的内在感受。小孩之外,则是那个已经活了102岁、即将迎来103岁的老人,和小孩的懵懂相比,经历了太多的老人对于死亡,却有着一种快快降临的心态,当问他:“你害怕死亡吗?”有些耳背的他摇了摇头,“我希望自己死得越快越好。”曾经他以为100岁是生命的极致,但是他却轻易跨了过来,100岁之后是101岁,101岁之后是102岁,102岁之后是103岁,甚至,之后家人还为他举行了104岁的生日宴会,成为寿星的他,面对家人,却是一脸茫然,就像他回答问题时说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活得那么就?”

生命太长了,老人似乎渴望死去,在他看来,有一种东西控制着我们,它是一种“超然的存在”,而获得太久的他甚至将这种“超然”命名为“某种错误”,原本希望在人类生命极限的100岁时死去,他却依然活着,原本想要死得越快越好,生命却像开了玩笑一样,让他还一直活着。为什么他要渴望死去?在回答“死亡是好还是坏”的时候,老人这样回答:“重点不是死亡本身是好还是坏,而是在你走之前人生是好还是坏。”这一句回答是老人对于人生的深刻领悟,因为他曾经看见最爱的妻子死了,曾经看见儿子死了,在这个世界上他爱着的两个人走了,对于他来说,活着不是一种生命的荣耀,反而是一种痛苦,“最糟糕的不是死亡,而是痛苦,亲人死了,那种痛苦如影相随。”所以活在痛失爱人的活着状态,他当然渴望死去,渴望死得越快越好。

但是无论是11岁的孩子,还是104岁的老人,未经历他人死亡的年幼者和经历了太多痛苦的年长者,面对死亡的时候,似乎都把生放在了对立面,似乎都在想象自我的死,似乎很遥远,似乎很漫长,但是死亡真的是一种远处的存在?“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死,一天过世172800人,每小时死去7200人,每分钟120人,每秒2人……”当字幕被打出来的时候,屏幕左上角呈现的是时间和“死亡人数”,它们都在不停的跳动,时间在累积,死亡也在累积,而当电影结束定格在70分钟21秒的时候,死亡人数是8442人——也就是当一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已经有8442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诠释了什么叫死亡。

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死亡无可逃避地降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死于明日”就是死于今天,死于现在,死于永不回来的此时此刻——死亡是即时的,死亡是永远的:2012年6月11日,一名商人在证券交易场所的睡梦中死去,五个小时候才被发现——他靠在椅子上,一种死亡的状态似乎没有痛苦,甚至旁边还坐着正在聊天的女人,死亡猝不及防,死亡却无声无息;2016年11月30日,一名资深音乐家在家中宁静死去,一种死亡的状态一样是没有痛苦,在死之前女儿还在为他按摩,还在说没有电话和讯息的一天太无聊,而躺着的音乐家告诉她:“没有电话和讯息,这才是美好的一天。”女儿走开,将枕头垫在他的头下,音乐家翻了个身,仰面朝上,而这一种姿势竟成为他告别世界的最后一幕,镜头慢慢拉远,从房间大门,从门到过道,从过道到庭院,从近到远,仿佛生命从生到死的过渡,无声无息,却总是在变化。

商人在睡梦中死去,音乐家平静告别人世,对于他们来说,似乎真的没有什么痛苦,而其实对每一个死去的人来说,或许也只是在死亡降临的刹那有过痛苦的感觉——世界上10种最有效的自杀方式,用枪射中自己脑袋和使用氰化物排名前两位,而排名第一的爆头枪击死亡时间只有短短1.7秒。1.7秒是留给自己的痛苦时间,1.7秒之后,死亡体验便结束了,而这种内在体验也无法传递给别人。但是1.7秒之后留给他人的痛苦时间却更加漫长,所以让死亡降临,真正感受到痛苦的是他人,他们或者是亲人,或者是朋友,只要活着,对于未知的死亡,总是会感到一种猝不及防的悲伤。妻子因为患了心脏病住在医院里,病房里都是氧气瓶,对于心脏移植似乎也不抱以太大的希望,在走向死亡之路上,妻子感叹:“等待着,像是他们给我们时间准备。”丈夫想着妻子可能不久将别于人世,却依然安慰她:“每天读有人死亡,所以我们每天都有希望。”两个人坐着,鼻子上插着管子的妻子却给丈夫剪着指甲,发现丈夫的脚开裂了,说他又忘了涂化护脚霜,“你这么健忘,我真的放心不下。”妻子有些不安地说,“给你剪了一辈子,以后没有我,你要照顾好自己。”言语之中传递出淡淡的忧伤,而男人也更换了位置,给妻子按摩,“我会想念你帮我按摩的感觉。”妻子慢慢闭起了眼睛,泪水便留了下来。

那一种泪水是对于自己不久将会离世的悲戚,更多的是对于两个人阴阳两隔的忧伤,似乎死亡就在眼前,每一步都在接近这个生命的终极时刻,当男人准备去美国,虽然只有短短一个礼拜,她也像是永久的告别,嘱咐他不要忘记更换护照。病房里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那叹息,那泪水,那感慨,都是死亡之前对于未知死亡的预设,可是,在这场生死离别发生之前,一条消息是:一架飞往美国的航班与空管失去了联系,它谜一般地消失了。一架飞机失事,是一种死亡的降临,那个男人或许正坐在这架航班上——飞机失事在前,死亡的感受在后,这一种颠倒的影像时间似乎在背离现实,其实这反而折射出某种无常:男人正是搭上了这架航班,离开了病重的妻子,但是真正走向死亡的却是自己。死亡被置换了,当最后妻子因为心脏移植而逐渐健康的时候,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看着书的她或许从那段谈话,从丈夫突然的死亡中悟处了更多生命的意义。

死亡没有给你时间准备,死亡总是偏离预设,所以死亡永远发生在“他者”身上,它的意义却是活着的人从他者的内在体验中感悟生命。飞机失事是意外,2013年8月6日,一个女摩托车骑士被倒塌的电线杆砸中死亡,也是一场意外,那时,她正在给一只小狗拍照,电线杆便毫无征兆地倒了下来,而就在前一天,刚从美国回来的她还在为弟弟拍照,离开家乡八年突然回来,她的理由是“只是想回来”,站在房顶上为弟弟拍一张面带笑容的照片,看一看曾经有过记忆的小镇,或者去那家皮切餐厅吃一顿饭,“餐厅人太多了,后天去吧。”正是这一个理由,女人便向弟弟借了摩托,而也正是骑上了摩托,在给小狗拍照时走向了死亡。依然没有预设,依然没有准备,死亡就是一次纯粹的偶然。但是当姐姐死去,弟弟一个人站在屋顶抽着烟,他内心的想法变成了一段录音:“我真的不敢相信,你像是负气离开了地球,你的死亡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会一直告诉身边的人,爱他们,拥抱他们……”

姐姐的突然离世,让弟弟感悟了生命的意义,也只有在活着的人心里,他者的死亡会变成一种爱和拥抱。但是,对于每天都在发生的死亡来说,并不是每一次都会给人启迪,都会让人重新认识爱和拥抱。一个泰国西班牙混血模特被一辆卡车撞到,在广告片拍摄现场,大家都在感慨命运的无常,甚至在想着给她鲜血,而镜头对准的是一个刚化了妆的女孩,她不停地吃着东西、喝着水,似乎不介入那个话题——关于车祸话题的议论,在镜头之外,而镜头里只有她吃东西的奇怪表情,眼泪似乎也流了出来,但是化妆师很快补好了妆,在长镜头之后,女孩站了起来,然后拨通了“亲爱的”的电话,在那一个老虎的道具后面她对着电话里的“亲爱的”说:“品牌大使的工作我拿到了,我很幸运,非常开心。”因为一场车祸,她从替补变成了正式模特,所以另一个人的死亡对于她来说是幸运,另一个人的不幸对于她来说是幸运。

他人的死亡,对于活着的人有时是一种悲伤,有时是一种幸运,有时,却是毫无瓜葛。女孩蕾没有接那个叫邓的男孩的电话,当邓敲响了蕾的门,她也没有开,“我只想听到你说‘我爱你’,我就马上离开。”邓隔着那扇门说到,“抱歉,你走吧。”蕾这样回答。从邻居那里确信邓已经离开之后,她打开了门,说起了邓的纠缠,而邻居的直觉告诉她,邓可能会选择轻生,所以她对蕾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说爱他——如果他轻生了,你是有罪的。”但是蕾却说:“他跳楼也不是我的责任。”于是抽着烟,于是商量着去吃中式火锅还是泰式火锅,于是两个人离开时邓留在走廊上的那束玫瑰还是静静躺着。死亡与爱情有关,但是不爱的人是不是需要承担责任?邓到底有没有选择跳楼不得而知,当那束玫瑰安静地躺着,即使邓从高楼上跳下,对于蕾来说,就像玫瑰一样,和自己毫无关系。

死亡在别处发生,死亡是他者的经历,当生命无常落入这样一种注解中,到底是不是宿命?四个女孩聚在外面的酒店里,明天他们将要参加毕业典礼,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晚上,她们看着杂志上关于星座运程的信息,说着自己未来的打算,有人希望去美国纽约,有人则想要去乌克兰的基辅,有人准备开园艺店,有人则想创立自己的品牌,而有人则希望未来遇到自己心爱的人,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未来似乎很遥远,但是都有着对于生活的强烈愿望,即使是面对那些星座运程,她们也乐于在其中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所以她们把杂志上的信息拍下来,准备来年的时候对照看看准不准。最后他们在喝啤酒时发现啤酒已经没了,于是四个女孩商量着谁去下面杂货店买啤酒,他们开始抓阄,“看看谁是幸运者。”镜头前是一罐空空的啤酒,带着笑脸的她们,抓阄的她们,都在镜头之外——镜头之外,仿佛是对于生命不在场的一种注解,到底谁会去下面买啤酒,也成了一种未知,但是第二天的消息是:深夜2点15分,一个21岁的女孩在饭店楼下便利店,被一辆冲进来的货车撞到,据称她计划早上六点参加毕业典礼……

参加毕业典礼永远不会发生了,幸运的女孩成了最大的不幸者,一辆卡车,一场车祸,制造了死亡,当死亡猝然而至的时候,所有关于命运,关于星座,关于未来,都变成了一种空无,而死亡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更突显了生命的无意义。那个在证券交易所里死去的商人,那个在自己家里安静死去的音乐家,那个被摩托车砸死的女孩,那个坐上失事飞机的丈夫,以及这个买啤酒而死去的女孩,似乎都在无法控制的现实中走向了死亡,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意外。而那个渴望死亡的老人,那个拿着凳子从高楼中跳下来的男孩,却用痛苦来注解生者的意义,就像那首歌所唱:“我受够了没有终点的重复,我喜欢变成虚无。”有时是无法决定的无奈,有时却是自我选择,也许,当死亡或者只是死亡本身的时候,我们才能给死亡真正的命名。

今天女孩们谈论着未来的理想,今天姐姐想要留下这个小镇的记忆,今天丈夫安慰着妻子,今天都是活生生的,但是,今天无法预知的明天,女孩被卡车撞死,姐姐被电线杆砸死,丈夫在飞机上失事,当一切都“死于明日”的时候,或许我们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刻,“蜉蝣是地球上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所谓朝生暮死,它们只有24小时的生命。”浮生一日,蜉蝣一生,或许每一个死亡的人也像蜉蝣一样,过完今天这24小时,便是一生。死亡猝不及防,死亡偶然发生,死亡无法预知,当然,死亡也无法躲避,所以当明天的死亡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今天是唯一可以把握的时间,“今天,你在干嘛”或许是每一天活着的人都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所以今天可以爱,可以拥抱,而所有的一切死亡都在今天之外——当70分21秒的电影最后定格,在他人的“明天”到来时,已经有8422人走向了死亡。

 6 ) 谈一谈泰国对信仰和生老病死的看法

泰国是中国和澳洲外我去过最多次 呆过最久的国家了 前后应该去了不下五六次 如果给世界人民友善程度和地区安全程度排个名 泰国和中国绝对都数一数二的

不吹不黑 在澳洲这种发达国家其实并太多安全感 晚上出门不要说那种危险偏僻的区 就算在CBD也会有很多种族主义者 挑衅的酒鬼 半乞讨半劫道的流浪汉 当然正常人还是绝大多数的 只不过出格的就很出格 加上这边低效的司法体系 基本没什么以儆效尤的作用

虽然说他们大部分也信基督教 但是真的没看出来信教对他们的影响 除了表面上的虚情假意寒暄 基本上喝多了都是能到处砸瓶子随地大小便的主 我就是遇到习惯性偷东西和每天作息超级不正常的白人室友之后发誓再也不找当地室友

但是泰国不一样 他们对佛教的虔诚 可能也只有缅甸能比一比 我看过太多的泰国商贩 司机 年轻女孩 不管生活多艰苦 境况如何 每周一定要去寺庙拜拜 也都戴着佛珠 或者车里放着摆件 他们普遍都相信因果报应和来世这些 所以他们可能出租车管你多要了点钱 或者在餐馆卖很贵的菜给外国人 但是抢劫 或者暴力 甚至偷盗好像在泰国都很少 而且不同于白人的伪善 泰国人和我们一样 对人是那种真正的热情 不是那种怕给自己添麻烦的寒暄

其实我国也是 说民风淳朴可能有的人不乐意了 可是善良 隐忍这个一点不夸张 多年的封建集权大一统让大家大部分时间不用处在战争和饥荒的恐慌 所以人性自私和冷漠的一面没有被无限放大 强大的君权和严明的法律以及熟人社会也让大家很少会铤而走险 而且我们思想普遍有佛教保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相信你不完全相信但是耳濡目染你做错事时候也会引起自己的不适 所以虽然我们不信宗教 但是仍然普遍显得教化

最后说一下生老病死的观念差别 这点中国还是有差别的 毕竟不信宗教 轮回转世大部分人还是不信的 所以对于终极问题我们缺少任何的终极关怀 人们普遍惧怕死亡 甚至衰老都让人感到抑郁 这点泰国和西方国家要相对淡然很多 他们更多把人生当做一个馈赠 及时行乐和跟随内心 这点中国人普遍是过的太累了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跑酷 滑板视频里 白人小孩摔得血肉模糊也只是一句f**k 不像我们从小就有大惊小怪的父母 我经常听各种泰国的朋友说他们之前摩托车事故 哪里留了疤 然后上周哪个朋友去世了 当然注意安全是最好的 我想说的只是 他们选择了去从事 或者去做这个事 也会接受它的结果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但是能选择的自由意志难道不是比生命诚可贵更重要的嘛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 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自己的人生要体验到自己的快乐 那么可能对于能有这么个机会 更多的是体验到的满足 而不是随时不能体验的恐惧 狭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我们能够把酒言欢 对着名山大川 临终时候回想一下 也可以会心一笑把

写的太沉重了 我有时候很羡慕我一些朋友们 有的人读了计算机硕士 结果酷爱潜水 当了几年潜水教练 然后玩够了接着回来搞研究 也有人本来是动画设计 后来迷上了跳舞 直接去当了一个街舞老师 我还是缺少了一些想做就做的勇气 对舒适区太依赖 希望年轻的你们做的比我好

 短评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究竟哪个会先来。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关于死亡的泰式小清新,探讨了生命与意外的不可知,也许前一秒你还开心地吃着炸鸡,但下一秒就有可能撞到汽车。电影摘录了真实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呈现一种命运的未知,但少见的是,却没有死亡那样悲天悯人的伤感气息,只是展现事实,让观众去理解。我们终将死亡,未来不可预知,活在当下,请过好每一天一分一秒,等死亡来来到的时候,便可以尽量少的留下遗憾

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很喜欢这部泰国散文电影里面的好几个段落,导演的想法和设计清晰又明确,一开场手持拍摄四个女孩的闲聊,到后来替补女演员在固定长镜头下的情绪涌动。

1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70分钟的片 比两个小时还漫长 节奏这么慢 近景长镜头被滥用 描写日常生活对主题表达完全没有意义 真是又臭又长 无语 想往文艺片靠 也不是用这么低级的装逼方法吧

13分钟前
  • 绿波依旧东流
  • 很差

我们还有那么多事情来不及做,吃那家小店的炸生蚝、剪短脚趾甲、参加毕业典礼,可生命的倒计时码在头顶已濒临尾声。少年对死亡充满好奇,老人对生存满是疲惫,女明星对死亡情绪复杂,音乐家对生存无波无澜。第一次听说有死亡这回事,孩子哇哇大哭,抗议生命犯规。吹灭104根蜡烛,这人生还得走下去啊。

1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Very Sad Pictures Ltd.

21分钟前
  • 勾狗够
  • 推荐

加入GDH以后,导演第一次独立筹资拍电影,很多旧作的梗,合作过的众多女星友情客串。他的作品大多源于亲身经历或思考,而这一次把目光瞄准了死亡,或者说死亡来的前一天。那些手持摄像所刻画的,是不同个体的平淡日常,大部分人并不知道第二天要死去。本想引导观众思考,但似乎又给出说教意味的结论

26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还行

2.5 / 每个段落单独拎出来都还不错,尤其是窄画幅内的调度甚是迷人。但是实质的内容完全是短片体量,组合在一起就是空洞的N次方。对“死亡”试图进行平等超然的数据式或金句式概括恰恰抹杀了死亡本身的复杂性,连虚无本身也是如此的轻薄。所能想象的对东方生死观最扁平单一的呈现(大概和一篇微信推送效果相仿)。想回头再去看看《布米叔叔》。

3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诚如村上所言:“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亡是日常的一部分,当观众以提前知晓结局的方式回溯生的寻常,会感知到惋惜之外的惊栗——死亡如此突如其来,宛如呼吸般正常。从普通人对“死亡”的理解出发,撷取前一天的光景,我们既痛心又欣慰地看到他们曾如此饱满充实地活过,如此说来,死亡亦不足惧。第一场结尾清洁工安然收拾,天台姐弟对话,情人间对死后的安排,长镜哭戏,越拉越远的安静离世,每段都自带亮点,切入点与爆发点都很有力量。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在一生一死之间,深奥繁杂的伟大命题里,穿插肤浅粗糙的表演。不就是所谓的人生?

3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3.5 娓娓道来的人间故事,每秒2个,分秒的时间换算成死亡的数字,也诞生出希望。

37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天山 一度哭得喘不过气。对长者与孩童采访式提问,关于死亡的无差别、不可预料、死亡对于生者的意义。替补女演员哭戏长镜太细腻。镜头语言诗意灵动。生活化场景有禅意,静谧如流水。古典钢琴配乐加分。需要重看!

39分钟前
  • Deepsea Baby
  • 推荐

很漂亮的形式姿态,看出了《湄公酒店》的感觉。PPT电影也许最适合用这类极度轻的质感去拍,那么,单薄反而可能会成为优点。轻盈透亮,谁不喜欢呢?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时间码,正方画幅,短片组合到记录采访,形式上是完整的,但依然像篇关于死亡的命题作文,出自同一个人的短片集。最喜欢序幕的“你不知道哪一个会死”,姐姐拍照完全是《36》重现,一镜到底实现得最好的是女星殒命。音乐家溘然长逝,又完全是河濑直美附体。死亡很严肃,拼贴玩的志趣还是很浓。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SAFF节竞赛片。泰国导演的创新之作,混杂故事、纪录、文献研究等多种元素,探讨死亡主题。长镜头别开生面,不少精彩闪光处,不仅在外在形式,还在内涵上。总体单薄了些,是其缺点。

4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有針對死亡和無常的抒情,但沒有探索,更難言討論。都是老生常談。雖然淺薄,但也算是一部使人有好感的作品。死亡觀很「國際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鬼神傳說、在地社會文化的介入。

48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生命序列各次级环节间的串联其实十分微弱,所以遭受颠覆或发生脱序(比如死亡)便应当属于常态。正如德勒兹所言,“小津的看法是:生命原本单纯,但人们却撩拨静水地将它复杂化了”。这部电影便是在抚平褶皱,用极具灵晕的影像缝合生命的裂缝,复合人们的创伤,一切皆一如既往地规律着。4.5

50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一向的文青風,感覺派,輕描淡寫,嘗試各種方法來捉緊對死亡不安的氣氛,幾種媒介並列只是試圖貼近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並不意圖要探討什麼,分析什麼,甚至成為後設式電影(似乎我們的理性總會攻佔純粹的電影觀感,總以為電影是一種論述和立場表率),因為死亡難說也不好說,他努力地去說的,其實都是好好活著。

51分钟前
  • 何阿嵐
  • 推荐

形式上比较新,不像是电影,更像是大数据的影像化,将伪纪录片与短片集式叙事结构结合起来,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想象主角们最后的时光,引发关于死亡的思考。很多时候,死亡是随机的,但更多的是关于生命中重要而美好的时刻,和它们转瞬即逝的本质。

5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拍得真美。已死之人仍在你脑中踱步,只不过每一个动作都在倒计。镜头太温柔了,但每一寸又都指向死。回忆死者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心情。

57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有人赞美ppt,有人则不

60分钟前
  • 很可能是短尾🍁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