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霍尔

恐怖片美国1977

主演:伍迪·艾伦,黛安·基顿,谢莉·杜瓦尔,保罗·西蒙,卡罗尔·凯恩,克里斯托弗·沃肯,西格妮·韦弗

导演:伍迪·艾伦

播放地址

 剧照

安妮·霍尔 剧照 NO.1安妮·霍尔 剧照 NO.2安妮·霍尔 剧照 NO.3安妮·霍尔 剧照 NO.4安妮·霍尔 剧照 NO.5安妮·霍尔 剧照 NO.6安妮·霍尔 剧照 NO.13安妮·霍尔 剧照 NO.14安妮·霍尔 剧照 NO.15安妮·霍尔 剧照 NO.16安妮·霍尔 剧照 NO.17安妮·霍尔 剧照 NO.18安妮·霍尔 剧照 NO.19安妮·霍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8

详细剧情

  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艾维 遇到了安妮(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一直梦想成为歌星的女孩,两人渐渐堕入爱河。安妮在艾维的帮助下歌唱技巧迅速提高,但她的父母却反对她与艾维来往。  安妮得到了唱片商托尼的注意,获邀前往好莱坞灌录唱片,艾维跟着前往了好莱坞向安妮求婚。

 长篇影评

 1 ) 一些乱七八糟的补充

关于《安妮·霍尔》的叙述问题,友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参见//movie.douban.com/review/12065341/。以下仅对此作我个人的一些补充并配截图,会引用其中的论述和概念界定,但说错不准骂我(。

老师说艾尔维要向唐纳德学习,幼年艾尔维突然发问,用的是today
延续现在时态,但此时观众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此时旁白,即成年艾尔维(b)给出了解释,用了wonder
观众这才明白用意,但同学究竟混得如何,观众依旧无法肯定

这一段友邻将其解释为“教室里的艾尔维突然让小学同学讲述他们日后的成就,喜剧性来源于从超叙述层介入主叙述并让主叙述的人物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其实这里的叙述行为可以分解为:幼年艾尔维(a)和成年艾尔维(b)发生了重叠,既可以看作是主叙述层的叙述者b对被叙述者a的指导,也可以看作是b对a的附身,然后“让其他不重要的角色在主叙述中突然做出他们显然不可能做到的事”。当然总的来说还是叙述干预手段没错。

友邻还提到了旁白在基于影片的叙述结构上呈现的效果之多样,“‘取代’作为随时可能发生的人物动作,在发生的时候会打断正常叙述的事件,其对叙述本身的破坏构成了一种‘间离’式的喜剧性”。以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艾尔维在房间里与第二任妻子的对话:

伍迪·艾伦在这里就已狡黠地提到了“modes of alienation”
这句话第一任妻子也提到过
突然的直接引语,这里艾尔维还有一个很快地瞥向摄影机的小动作

这一段又是b对a的突然“附身”,甚至可以说是宣告着自己的存在,而如此造成的间离效果,又与前面的台词“modes of alienation”构成回响式的反讽。伍迪·艾伦喜剧效果往往就是以诸如此类复杂的文学和影像修辞交织而成。

友邻还提到了电影开头的b与a在“depressive character”问题上的强烈反差,此类例子还有:

这种喜剧效果既是叙事结构的分层使然,也是向观众揭示b琐碎自我沉溺善妒性格的手段。而这种剪辑逻辑在下面这一段也是被沿用的,但这次艾尔维(b)有些含糊其辞:

安妮问道:“你一直那么搞笑吗?”艾尔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进入了下一个叙事段落:

一方面接上了之前的台词,对艾尔维喜剧事业的具体展开,(也可以自然过渡到之后到安妮家吃饭的段落,可以说本片的剪辑是非常有逻辑的,而不是像一些影评所批评的“零散的碎片化的”)也构成了另一个“回响”:艾尔维是不是天生搞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喜剧内容源自其对自身悲剧性的充分认识。而这也是伍迪·艾伦喜剧的核心。

另外,友邻还提到了饭桌上黑衣黑帽的“大胡子形象”,其实这是传统犹太教徒的装束:

犹太教徒装束
纽约的犹太家庭

简单来说,犹太教认为,颜色越暗越虔诚,所以通常黑色是信仰犹太教人装束的颜色。除了全身都是黑色,男性还留有络腮胡,因为犹太教经典里规定:男性犹太人不能剃脸颊边的须发,包括鬓角的头发。此外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有三种帽子:一种是非常小的无边小毡帽(Kippah),另一种是有边的大黑礼帽,还有一种是大的带毛的圆帽(毛帽)。

这个镜头当然暗示了b叙述之不可靠,而且也是源自其自身作为美国犹太人的文化心理(全片艾尔维一直在抱怨“反犹主义”),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导致安妮和艾尔维的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了。

 2 ) 《安妮·霍尔》:你真的听懂TA在讲什么吗

     第一次看《安妮•霍尔》是在...传播学理论课上,然后...看到不出十分钟我就去找周公爷爷下棋了。最近怀着对这位传播学老师的无比愧疚,我重新找出这部片子来看。看过之后,开始责怪自己当年的浅薄...
     纵观伍迪•艾伦的片子,《安妮•霍尔》是他犬儒气息最重的一部,也是自传性最强的一部。他把自己和黛安•基尔的这段恋情大胆地摆在舞台上,剖开自己,审视男女关系。
     也许真的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艾维和安妮也许从来都没有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但是他们是真切地相爱过。
     艾维就是伍迪。伍迪就是艾维。犹太人,身材瘦小,一脸苦相,带着深度近视黑边眼镜,碎碎念的吐槽帝,带着知识分子的穷酸气,擅长说单口相声,迫害妄想症侯群,喜欢高谈阔论“死亡”和“性”,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过着悠然自得的单身生活。
     安妮就是黛安。黛安的真实名字就是黛安•霍尔,昵称安妮。她带着一种亲切而洒脱的美,夹杂一种嬉皮士的不羁和无伤大雅的滑稽。影片中,安妮想成为一名歌手,而且,她成功了。
      
    《安妮•霍尔》的故事根植伍迪•艾伦又爱又恨的纽约。纽约是不可非议的世界级大都会。东北部的钢铁工业让纽约上空总是雾气蒙蒙。高楼林立的布鲁克林,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同时存在于这个空间里。各种肤色的人只要在这个城市带上三个月就可以称自己是New Yorker。和南部加州的阳光明媚不同,纽约就是一副苦大仇深、高深莫测的样子。看看六十年代摇滚乐的风格就知道了:东北部的曲风政治性、严肃性和批判性与南部的欢乐、明朗存在明显的差异。还有贾斯汀•丁布莱克主演的《炮友》——撇开演技不谈——我觉得里面探讨的南北差异依旧很有趣。纽约人成熟、霸道、淡定,南方人真诚、开朗、情绪化。安妮觉得到南部去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艾维不行,艾维离不开纽约。
     艾维逼安妮去上成人大学,读他喜欢的关于死亡主题的书籍。他犬儒地以为:爱情建立在理性的互通和肉欲的相偕上。殊不知,爱情,有的时候就是那么荒谬而无逻辑。只要,接受它,就足够了。
 
     关于传播学有关的一点是:麦克卢汉出来打了个酱油~各位看官大可不必管麦克卢汉是谁(虽然这个老头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先知”,他提出的很多关于传媒界的看法十分极端而前卫,甚至像外星人的观点,但不能不说“地球村”这个观点,他是始作俑者),但这段情节您一定看得懂:艾维和安妮在排队进场看电影,后面一位老兄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关于电影、导演和传媒的看法。艾维和他发生口角,老兄愤愤地自称自己是某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并引用麦克卢汉的观点来反驳艾维。这是,艾维拉出站在角落里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说,你说的根本不是我的观点。我根本没有这样说。你还是教授呢,哼。
     至此,我想到了罗兰•巴特。沟通其实就建立在编码和解码上。我们抛出一个词、一句话,写了一篇文章、一本书,别人解读我们的话。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即误读,是掺杂了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再诠释。也许,与原作者的意涵已经相去甚远。但是,不是每次原作者都能跳出来纠正那些和他本意不相符的观点。所以,作者已死。
     男女之间的沟通,也许也正是如此。
     作为生理和心理结构如此不同的两个物种,他们之间的编码和解码总是频频出错。他们的理性从来没有真正对等过,但是,在感性层面,他们可以遵从内心的欲望相亲相爱。
     不觉得,这很神奇么~
 
 
     安妮最终离开了艾维。伍迪和黛安的恋情也告一段落。爱情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轨迹。诚然睿智如伍迪,也只能耸耸肩,看着曾经的爱恋走过马路,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3 ) 我们都需要鸡蛋(经典台词)

伍迪·艾伦真能说呀,我听都听得口干舌燥。许多桥段反复看过几遍。至少有十次,伍迪·艾伦惹得我惊呼我操,捶床大笑。边看边记录其中的台词,一部90分钟的电影我看完花去至少200分钟。
记录的一些台词:
  
—我没来例假。每次我稍微有点不对劲,你就说我来例假了!
—你还可以再喊得响一点,我想那边还有一位没听见。

—我真希望现在手里有一只装满了马粪的大袜套。

—你刚才说“我们的性生活有问题”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个在布鲁克林长大的人来说,我还是比较正常的。
—非常抱歉,是我的性生活有问题,行了吧?我的性生活有问题!
—啊咳!我没读过那个,那是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对吗?是《螺丝在旋紧》的续篇?《我的性生活》?

—我正在做我的学位论文。
—论题是什么?
—“二十世纪文学的政治任务”。
—这么说你属于纽约犹太人、左翼自由派知识分子、住在中央公园西街、上布兰德斯大学、参加社会主义夏令营、经常罢工、父亲喜欢本·肖恩的画,对吗?……如果你觉得我像个十足的白痴,你尽可以打断我。

—有意思的是,我曾和艾森豪威尔班子里的一位女士约会过,时间不长。在我看来这真是很滑稽,因为我想要对她做的事,正是艾森豪威尔在过去八年里一直对这个国家做的。

—林登·约翰逊。
—林登·约翰逊?林登·约翰逊是个政客!你知道那些家伙的道德观,他们比儿童骚扰犯还要低一个档次。
—那么每一个人都参与了阴谋?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约翰·埃德加·胡佛,还有石油公司、五角大楼,再加白宫卫生间里的服务生?
—我看卫生间里的服务生可以排除掉。

—我真受够了整晚和那些干“痢疾”活的人进行假惺惺的探讨。
—干“评论”活的人。
—哦,是吗?我怎么听说“评论”和“异议”已经合并成了“痢疾”?

—两分钟前,尼克斯队还领先14分,可现在他们只领先2分了。
—艾尔维,一帮子脑垂体变异的怪胎忙活着将一只圆球塞进一个铁圈子里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呢?
—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这是体力活。而有关智力的往往是,知识分子看起来很才华横溢,实际上却狗屁不通。所以,身体从不口是心非。
  
—(求欢未遂)为什么你总是把我的动物本能降格到心理分析的范畴?

—你网球打得很棒,但是你的车开得是我这辈子见到过的最糟的。在任何地方都是最糟的,欧洲,英国,任何地方,亚洲。不过我喜欢你的穿着。

—这条领带是格莱美·霍尔给我的礼物。
—谁?格莱美?谁是格莱美·霍尔?
—是我的格莱美奶奶。
—怎么回事?难道你是在诺曼·罗克威尔的画中长大的吗?你的格莱美奶奶?

—希尔薇娅·普拉斯,很有个性的女诗人,她的自杀悲剧在一些大学女生们看来居然很浪漫。
—她的有些诗看上去很优雅。
—优雅?我不得不提醒你现在是1975年。你知道,优雅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消亡了。

—(内心独白)天哪,我的话听上去像是调频广播。放松点!

—你星期五晚上有事吗?
—我?(惊喜)哦,没有!
—噢,对不起,等等,我有事!星期六晚上呢?
—没有,没有。

—你知道吗?我甚至没上过这方面的课。
—听着,听着,吻我一下。
—真的吗?
—为什么不?因为我们会呆到很晚才回家,是吗?我们还没有接过吻,所有总有些不自在,我会一直在想该什么时候吻你之类。所以我们现在吻一下,就可以克服紧张,然后我们就可以去吃饭了,行吗?(接吻)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去消化食物了。

—(做爱后)就像巴尔扎克说的:“这是一部新的小说。”
—很棒是吧?
—很棒?是的,岂止很棒,这简直是我获得的不发出笑声的最大乐趣了。
  
—(吸大麻)吸一口?
—不,我不用任何致幻药。因为我以前吸过一次,大概五年前在一次聚会上。
—结果呢?
—结果是我试图把我的裤子从头上脱下来,卡在我的一只耳朵上了。

—我的公寓很小。
—我知道它很小。
—而且水管坏了,还有很多虫子。
—水管坏了,很多虫子,听起来好像是坏事似的。你知道虫子是……昆虫学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
—你不愿意我和你住在一起?
—我不愿意你和我住在一起?谁这样想的?
—我。
—事实上是你这样想的,但是,我也立刻同意了。

—你不会想让我们看起来像是结婚了吧?
—有什么区别吗?
—你有你的住处,那么就是有区别。因为它在那儿,尽管我们可以不去住,可以不去管它,但是它就像一只在水面上漂着的救生筏,有了它,我们就知道我们没有结婚。

—那混蛋教《西方男人的当代危机》,这都是什么垃圾课程啊,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是《俄国文学中的存在主义主题》好不好?你说的真靠谱啊!
—有什么区别吗?反正都是一些精神上的自渎。
—噢,是啊,我们终于聊到你有所了解的题目了!
—咳,别贬低自渎!那是和我爱的人做爱。

—你知道,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总是找错女人,我想我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我妈妈带我去看《白雪公主》的时候,人人都爱上了白雪公主,而我却对刻毒的皇后一见倾心。

—快看!上帝从男洗手间出来了。

—蜘蛛在哪儿?在卫生间?
—在卫生间。……咳,别拍得稀烂。打死以后,用水冲进马桶,多冲两次。
—亲爱的,我从三十岁起就开始杀蜘蛛了,放心了吗?

—我想让你看看我的房子,我住在休·海弗纳的隔壁,麦克斯,他允许我用他的水流按摩浴缸。还有女人,麦克斯,她们都和《花花公子》里的女郎一样,所不同的是她们的手脚都会动。
—我无法相信这真的是贝弗莉山庄。天哪,这儿真干净。
—那是因为这里的人不扔垃圾,他们把垃圾都扔进电视节目里去了。

—现在它只是一个想法,我想我可以弄到钱把它变成一个概念,然后再把它转变成一种思想。

—哪一个?
—那个有“见裤线”的。
—“见裤线”?
—看得见内裤的线。麦克斯,她太漂亮了。
—是呀,她得10分,对你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你老是找只有2分的,不是吗?
—我没找过只有2分的,麦克斯。
—你习惯于找那种手里拎着购物袋、脸上戴着医生用的大口罩、嘴里嘟嘟囔囔地走过中央公园的姑娘。
—瞧,这一对怎么样?
—我想她正朝我这边看。
—要是她过来的话,麦克斯,我的脑袋瓜会变成鳄梨酱的。
—我来应付……嗨!

—艾尔维,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你知道,我不认为我们的关系会有出路。
—我知道,这种关系我认为就像一条鲨鱼,它必须不停地往前游,否则就会死掉。我认为在我们手里的,是一条已经死掉了的鲨鱼。

—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谁的?
—如果有我的名字在上面,那么我猜就是我的。
—当然有,你在我所有的书上都写上了你的名字,因为你料到了这一天迟早会来。
—听着,所有有关死亡的书都是你的,所有有关诗歌的书都是我的。
—这本《拒绝死亡》你还记得吗?这是我给你买的第一本书。
—噢,上帝,是的。天哪,我感到我背后的负担减轻了很多。
—多谢了,亲爱的。

—咳,这个是我的,这颗徽章,还记得吗?……我想,这些都是你的,“弹劾艾森豪威尔”“弹劾尼克松”“弹劾林登·约翰逊”“弹劾罗纳德·里根”……

—再一次见到安妮,我真的很高兴。我意识到她是一个多么好的人,能认识她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我想起了那个老笑话,你知道,有个家伙去看精神病医生,他说:“大夫,我兄弟疯了,他以为他自己是一只鸡。”医生说:“那你怎么不把他带来?”那家伙说:“我是想带他来的,可是我需要鸡蛋呀。”你看,我想这就是现在我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感觉,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

 4 ) 我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安妮霍尔。

其实我在很久之前的一期环球银幕上就见过这个老头,略显傻气的发型配上一副硕大的黑色框架高度近视眼镜,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直到最近的《午夜巴黎》我去查了电影的资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老头就是伍迪艾伦。对于有十足文艺范的导演,我总是没有免疫力。
周一去上电影史的时候,老师在跟我们探讨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到底是由光影组成的画面构图,还是演员的对白台词。要拿好莱坞的大片说事,那逼真的特技处理和美轮美奂的场景画面产生强烈的带入感,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像是去亲身的经历一场冒险一样,必定是画面占了最主要的地位,而且说实话,由于文化的差异,电影里就算有些让美国人叫好的台词,我们未必能明白它的意义,对于这部《安妮霍尔》也是一样,里面的台词说的太多又太快,是妙语连珠,但观众反应过来,情节就不知道会错过多少了。但最近《失恋33天》的票房奇迹,又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个问题,就情节而论,《失恋》实在是太过单薄也太过俗套,也许是小成本制作的原因,整个画面也显得灰蒙蒙的,显然没有精心的去调过色,它出彩的无非就是文章的反串和台词的精彩,这点跟冯小刚式的电影很像。中国人喜欢听段子,那么就用几个精彩的段子把电影拼凑起来,就再对味不过了。
就这样看来,中国人应当是会喜欢这个总爱碎碎念的伍迪艾伦。
影片从艾维辛格的小时候开始讲起,大量的旁白和台词,就像在读一部书一样,一一介绍这是谁,这又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等到观众无比熟悉了这个主角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的时候,后面的情节就好展开了。艾维辛格的三任妻子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她们似乎听得懂这个喜剧演员在说什么,她们会与他顺畅的交流而不会打断他,说你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点,在聊到艺术的时候,这种交流感更加的强烈,虽然全是东一句西一句的说得相当零散,有很多时候,你听他说了一长串话都只是为了说一件事情而且词不达意,这点,在开篇艾维辛格的那一长串自白时就已经相当的明显。他在想他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全部的思考和混乱,都是由于安妮霍尔离开他了。
艾维说:“就像巴尔扎克说的:这是一部新的小说。”
安妮回:“很棒是吧?”
艾维:“很棒?是的,岂止很棒,这简直是我获得的不发出笑声的最大乐趣了。”
这段对话其实完全可以省略为艾维说这很棒,安妮回我也觉得。但艾维却长篇废话一通,自以为很幽默的,但重点却是安妮听懂了他在说什么,并且可以理解并享受他的幽默,这点最难能可贵。
艾维是个喜剧演员,很幽默,就连吵架时都会带有幽默感
安妮说:“我没来例假。每次我稍微有点不对劲,你就说我来例假了! ”
艾维回:“你还可以再喊得响一点,我想那边还有一位没听见。”
还有很多类似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对白,但他也很会狡辩,安妮要搬进他的公寓,事实上他有百万个不愿意,但他却说事实上是安妮这样想的,但是,他也立刻同意了。他给安妮买了很多本有关于死亡的书,又鼓励她去参加成人教育,以为这样做能让安妮觉得自己很深刻,却让安妮觉得自己被看低了,在这之后他又怀疑安妮跟客座教授有一腿,又百般阻挠安妮去上课。他鼓励安妮大胆的唱歌,说她的嗓音很好听,却在安妮真正被人看上准备与她签约的时候,无比的烦恼。
在很大程度上,也许艾维自己都不知道他想要的安妮是什么样子的,怕她太肤浅太不自信,又害怕她太聪明太耀眼被其他人看上。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也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男孩遇上一个没有心机涉世未深的单纯女孩子,就像找到了一块白纸一样,开始把他喜欢的颜色涂上去,等到这块白纸变成一幅美妙的画的时候,女孩却有了更好的未来,于是狠下心来把男孩抛弃,却殊不知失去了男孩以后,她很快又会变成那个没有人在意的白纸。
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人他之所以会那么耀眼,很大原因都在于他遇上了什么人,安妮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和口才,若不是遇见了艾维,她也许永远都施展不开,艾维有些胆小又喜欢神神叨叨,若不是碰上能听懂她说话又一样大惊小怪的安妮,他也许更多时候都会呈现出无语的状态。
我知道这听起来非常的荒谬以至于无法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你要遇见了一个跟你合拍的人,生活才会完美,有人懂你的好,那好才会有意义。就算是发神经般的胡闹,只要有个人认为你是正常的,那你就不会显得那么傻了。安妮之于艾维就是这样的人,反过来也一样成立。只是他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才会如此的迷茫最终错过。
所以,若是你的生命中曾经出现过安妮,那就千万不要让她只是路过,也许在当下你觉得她不够好或是不愿意承认她有那么好,好到你会为了她一通电话,放下一顿刺激的美色大餐,凌晨3点跑到她的公寓里只为了一只看起来硕大无比的蜘蛛,那么就不要因为她的一些缺点或者是一些观念的相左而放弃她,在她变成你想要的样子的时候,在她变得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在她被更多人喜欢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你有多爱她。
“再一次见到安妮,我真的很高兴。我意识到她是一个多么好的人,能认识她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我想起了那个老笑话,你知道,有个家伙去看精神病医生,他说:“大夫,我兄弟疯了,他以为他自己是一只鸡。”医生说:“那你怎么不把他带来?”那家伙说:“我是想带他来的,可是我需要鸡蛋呀。”你看,我想这就是现在我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感觉,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

 5 ) 中国人的身高控

十年前,我身高1米6,经常被班里的大个子男生欺负,每当我哭哭啼啼地回到家中,我那个身高1米65的表哥就耐心地鼓励我:

别灰心,小个子男人日后更容易成功,不信你就看看拿破仑和邓小平!

十年后,我那个依旧身高1米65的表哥为我调整好汽车副驾驶座下的旋钮,然后送我上了机场高速路,在旅途中我听见他不时地唉声叹气。

那时他刚刚离婚,老婆跟一个身高1米8的大块头跑了,还带走了他半辈子积攒起来的数百万家产(除了一辆00年产的破烂本田雅阁)

他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点燃一支烟,莫名其妙地叙述起一些陈年往事

“小凯,你知道我这辈子最记恨的人是谁吗?”

“不知道”

“是大伯!我小时候寄养在他们家的时候,他整天给我吃咸菜,弄得我营养不良才会长不高!”

“喔......”

我那时真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比我大9岁的悲愤青年,也许整整十年的世事变迁已经不能够再令我对某种苦恼感同身受。但我却分明感到心头有一丝暗暗的庆幸。

当我看到1米65的Woody Allen被深爱着的Annie Hall抛弃的时候,类似的庆幸再次从心头升起。

我知道这种庆幸意味着什么:在生命中某个重要的时段,我没有整日吃咸菜,甲状腺激素也没有彻底抛弃我。当我16个月长17公分的时候,我甚至还曾为每日骚扰我的生长阵痛感到愤怒不已。

倘若没有这种庆幸,如今的生活也许就要变一番模样了。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国家的女人会像中国女人那样把异性的身高看得如此之重。大学时代,我曾经认识一个外系的女生,人长得娇小可爱,可是择偶的标准却让人汗颜:“只找身高1米8以上的男朋友,长得黑一点丑一点的也无所谓。”

瞧瞧晚报的征婚版面,所有男性都伸长了脖子冒充大个儿,70的写75,75的写80,80的写85,90的写两米······仿佛谁要写了65,谁就板上钉钉地光棍儿一条。

还有那些个男明星,大陆的就暂且不说了,港台的那些:郭富城、谢霆锋、甚至吴彦祖,官方数据基本上都有3——8公分的水分。还有邻国日本,按理说应该他们的文化就是推崇袖珍美少年,可是木村拓哉、泷泽秀明等等,清一色地喜欢穿增高鞋。尽管这帮帅哥的身高在本国并不怎样让人诟病,可到了中国来,这虚报身高的消息就仿佛春雷一般,引得国人尤其是女性唧唧喳喳,喳喳唧唧······

不过要是把矛头全指向了女性,我总感觉自己有失偏颇了。看看中国足球,那些选人的可不都是男性吗?02年世界杯,中国男子足球队以仅此于德国国家队,排名世界第二的平均身高傲视群雄,结果却捧了个光头回来。

中国男篮也是那个路子,几年前篮协某领导一句话:“球员增重20斤,队伍发展大型化”结果举国上下,从基层到职业队,大家见了2米10的就两眼放光,2米以下的苗子连正眼都不带瞧的。好!几年下来,成果显著,姚明易建联孙悦纷纷去了NBA,可是小个子球员的篮球智商直线下降了数十个百分点。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国家青年队的比赛,你就不会再为奥运男篮所谓的辉煌感到多么欣慰了。

中国人对诚信这东西兴趣历来不高,但喜欢讲面子却是世界闻名。大个子也是面子工程的一个代表嘛,就如同好大喜功的领导们所推崇的“大高楼、大项目、大手笔”一样,————“非大不足以显我国仪,扬我国威”!

可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却冰冷地摆在那里:咱们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还不如“小日本”,甚至连伊朗韩国都赶不上,根据06年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中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只有 169.7公分,比日本人足足矮了1公分。如果只有1米8以上的男人才能够的上“合格的中国男人”,那就意味着近9成的中国男人将被淘汰出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汤姆·克鲁斯可以当世界偶像那是因为他在美国,美利坚的平均身高比咱儿高了半头,所谓“物以稀为贵”,换了在中国,估计他也就接接私活拍拍电视购物什么的~

至于《Annie Hall》里面的Woody Allen,如果是在中国,他被二流女歌手甩掉的原因很可能不会是他的自大和神经质那么复杂,一句“为了遗传基因考虑”就解决问题了。

而他未来的老婆也许会和我表哥的前妻一样,整天为她儿子的生长激素提心吊胆,一旦恶果酿成,就将把所有的罪责推脱到矮脚虎男人身上。

到那时,你把你青春期如何吃咸菜的悲惨遭遇描述地声泪俱下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6 ) 爱总是一个太柔弱的词

伍迪艾伦在他的著作《门萨的娼妓》中曾做了这样的设想,他专为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们设计了一种娼妓服务。这些娼妓拥有高深的文学造诣,能够为“门萨们”提供精神交欢的需求。他们可以畅谈学术,可以聊一聊象征主义,甚至可以将梅尔维尔和霍桑上升到比较文学的范畴,以补偿他们在享受男女肉体欢乐中所缺失的精神交流。这是伍迪艾伦的美好愿望:一种精神和肉体双重享受的男女关系新模式。

      知识分子总是在寻找着一种性灵契合的爱情。但是徘徊之后才恍然发现,完美的爱情根本不存在,男女关系总是非理性、疯狂甚至是荒谬的。但是“就像鸡需要鸡蛋一样,人们还是需要这一切”。伍迪艾伦可不接受好莱坞的空洞华丽,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坚定的怀疑论者之一。或者就如电影中安妮说的那样:不信任这个世界,看什么都像是有阴谋。

      伍迪艾伦本人和片子中的埃尔维如出一辙。这也是一部被称为他半自传式的电影。埃尔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犹太人、喜剧演员,喋喋不休的完美主义者、怀疑论者,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的主线落在他的第三段爱情上,那是关于安妮霍尔的故事。

      安妮这样的女人确实有魅力。埃尔维与她初次相识是在网球场上。她是那种能把礼帽、领带、夹克和衬衫穿出时尚的女人。紧张的时候会爆出有趣的调子。他们一见钟情,但埃尔维有他知识分子的古怪习性,希望安妮与他在肉体的亲密之外有更过精神世界的交流。于是他成为了安妮的精神导师,在它们的关系中因为他们导向性的优势,他牢牢地握着安妮以及重新塑造她的乐趣。而她为他的见地而倾倒,她愿意随他的意志去完善其身。

      只是,爱情由浓转淡是多么容易的事,和茶由热转凉一样是在一瞬间,即使埃尔维也清楚地知道“爱本来就是一个太柔弱的词汇”。他们渐渐对彼此不满,生活中充斥着争论。安妮在完善自我中,得到了许多埃尔维也始料未及的收获。她与她在大学旁听的文学课程的教室亲密起来,她的唱歌事业也有了起色,世界也变得丰富起来。她变得有想法、有观点,而埃尔维纠结于他给予的指引带来了安妮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争吵,最终分开。其实,他们自己和我们任何人一样都清楚地明了“爱会消退”的道理。

     这是一次对爱情的检索,在它最想要达到的那个境界中,它失败了。如伍迪艾伦说的:它是那种以争吵不休、相互怨恨、变得尖刻而告终的分手----它是以两人之间形成了美好而温暖的朋友关系而告终的。那或许也算是某种形式的补偿。在人们兴致勃勃于占据绝对主导的美好爱情故事面前,伍迪艾伦的电影抛出的是毫不留情的剖析,没有完美的假象,只有生活的真实。他的观点里或许是没有爱情这种东西的存在,或者,爱情本来就是一瞬间的,从不长久存在。这个坚定的怀疑论者只信任性和死亡。如果三分之二的婚姻是惯性的使然,只有余下的三分之一是爱情,那么我们都还走在寻觅的途中,就像“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一样。

 短评

这姑娘笨拙的搭讪,笨拙的对他的喋喋不休表示回应,于是他爱上这个其实没那么聪明的姑娘,并试图把她变得和自己更合拍一些,然后他失败了,他失去了她。这么看起来,这其实是个普通又正常的爱情故事啊,虽然期间少不了老头的絮絮叨叨。

4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安妮霍尔那一身行头酷毙了!!(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奖)

6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爱死伍迪艾伦的神经质话唠了!①知识分子式的自嘲揶揄,对白轰炸,全程合不拢嘴;②幽默调侃下悲凉心酸尽显,首尾格言式冷笑话独白,令人咋舌;③多样的视觉花招:分屏,对摄影机演说,做爱时灵魂出体旁观,人物自由出入参与闪回场景,白雪公主动画戏仿;字幕透露真实想法...④费里尼,麦克卢汉。(9.5/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四星半;将一个自大背后的龟毛男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貌似渊博丰富的男人对年轻女孩总有吸引力,当女孩有自己圈子、独立人格和追求,关系也告完结;几乎所有男人都奢望拥有既知性达理又年轻漂亮的完美女人,却不知自己轻重;片尾颇有“我努力想忘记你,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你”之意。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虽然也看了很多,客观说也真的还不错,但对你们奉若大神的伍迪一直无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标准的文艺人。就是那种想打炮,喜欢打炮,还要把打炮说的不像打炮的。打炮前需要诗词歌赋撩骚,打炮后需要琴棋书画温存的人。你们这帮文艺青年啊~~~就好这口~~~

1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自传性/犹太情结/对生与死、爱与罪、性与欲、道德与责任的探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片段式结构/画外音、分屏、长镜头、中近景,心理外化,跳出情境,对着镜头喋喋不休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这个死话痨XD 多么卡通的人格。 结尾蒙太奇又多么伤感的浪漫。除去知识分子中型文青,难想象若被寻常塑料片养成废人后能够挨得住、能够消化得了这种速度:)

18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现实中也有不少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豆瓣文青)也活成了这个样子,自己都烦自己,却期盼着别人来爱自己。殊不知只有傻姑娘才会爱你,可你又十分嫌弃傻姑娘,想要把她改造成聪明姑娘,可是聪明姑娘是不会爱你的

20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我们都是成年人,即使分手了也可以冷静地帮你打包东西,反正都到这个年纪了,谁没分过几次手呢;但是讨厌坐飞机的我,不敢开车的我,还是甘愿飞三千英里再开车过来求你嫁给我。你不同意,没关系,我不难过,因为我是成年人。打破第四堵墙的拍摄方式让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现实。

24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要是身边有这么一个喋喋不休的话唠,真想一脚踹过去,大钉子扎脑门上,让他永远贴在墙上。

25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男欢女爱电影的珠穆朗玛峰,伍迪·艾伦此后所有作品感觉都只是它的衍生和变体。妙趣横生的台词,细碎的拍摄技巧,带着小知识分子的自嘲和清醒。中间那场心口不一的聊天戏实在太好笑了!(差点以为屏幕坏掉2333333)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一直觉得拍这部电影真的很需要勇气,就像把自己剖开展现给大家看,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思想与生活经历,你的爱情,得与失。可以说是可爱的。

31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男:你星期五晚上有时间吗? 女:我…应该有… 男:噢,周五我不行,周六晚上呢?

3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艾维最大的毛病,在于他身上那种自相矛盾的性格。用伊索寓言里的比喻来说,他就是那只蝙蝠,蝙蝠见兽装兽,见鸟装鸟。但艾维刚好是相反,跟知识分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跟着这群装腔作势的家伙绝不是一路人,跟普通人在一起他又开始鄙视这些人是文盲。蝙蝠其实就是哺乳动物,艾维其实也就是个知识分子。

3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对白信息量太大,尤其是两个初次见面在安妮家聊天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嘴上装逼说的话,真是太形象了。。。#论一个装逼青年见到心动的姑娘该如何聊天#

38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重看,完美,感觉很多爱情电影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四星往上,这还真是我看了几部伍迪艾伦之后感觉最好最愉快的一次了,集各种小清新和小聪明之大成啊。爱情嘛,兜兜转转,有时候就这样在一起了,有时候就那样分开了,永远说不清的,再啰嗦都说不清。戴安基顿的衣服真好看!

4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额……台词太多了反应不果来……

50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真干净啊这儿(比佛利山)——当然,因为他们从不乱扔垃圾,他们留着垃圾做电视剧呢。

52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我绝不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其实片子不大应该叫这个名字。直到现在,这部影片依然是学院奖历史上最反传统的获奖作品.这个对一次失败爱情的随心所欲的剖析之作,借鉴了从伯格曼到格劳乔·马克斯到麦克鲁汉到《白雪公主》等等。这种借鉴不仅仅在故事内容上,还包括形式上,比如角色对着摄象机

5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