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大陆剧大陆2012

主演:陆毅,林心如,韩雨芹,石爻,宋灏霖,郭冬临,李强,杨冬,王晓晨,牛飘,王诗槐,何伟,苏在强,申军谊,杨亚星,萨日娜,赵超,李丞峰,康群智,姜志刚,高岱,晋晗宁,邓若男,王力,柳玉林,刘长纯,赵晋,薛中锐,夏志祥,张贵生,宋楚炎,夏丹丹,彭刚,赵艺然,李东生,张大寗,陈永健,于鸿州,张婧,尚铁龙,刘亚津,周波,张京海,王中道,韩剑光,戴明,邓林,徐风,霍尔查,周媛媛,张原荣,包海龙,李竹,丁建钧,邓鸣,孙德成,侯迪,胡战利,王翔,李飒,张俊杰,潘小千,侯弢,张新荣,郭言,宋禹,王童,陶吉斯,昂扬,王波,汤志

导演:王文杰

播放地址

 剧照

苏东坡 剧照 NO.1苏东坡 剧照 NO.2苏东坡 剧照 NO.3苏东坡 剧照 NO.4苏东坡 剧照 NO.5苏东坡 剧照 NO.6苏东坡 剧照 NO.13苏东坡 剧照 NO.14苏东坡 剧照 NO.15苏东坡 剧照 NO.16苏东坡 剧照 NO.17苏东坡 剧照 NO.18苏东坡 剧照 NO.19苏东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12:06

详细剧情

  北宋嘉佑年间,眉州苏洵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出蜀进京赶考,高榜得中,深得仁宗宠爱。苏洵的《六国论》也轰动京师,“三苏”从此扬名天下。然而,抱负不凡、具有天纵之才、且被王安石称为“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的苏东坡,一个纵横于儒、释、道,诗词书画皆为另辟 新界开山人物的苏东坡,一个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的苏东坡,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苏东坡,却历尽坎坷,万劫不死。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才大遭嫉,挥之不去;虽为文雄,言祸偏来;真话虽贵,当权难容。在精神沙漠中特立独行的苏东坡,怀揣着小莲给予他的那份女神般的爱情,带着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背负着政敌和亲朋好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及悲欢离合,先后与王弗、王润之搀扶着走过了大宋的山山水水、十湖九州。晚年被贬海南孤岛,走向天涯,走向中国的历史长河,走向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本剧反映的,正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长篇影评

 1 ) 天才情智,千年不得

最近苏轼诗词及其高光与不堪,豁达与美誉,关注日盛。

这个记录片仍是概要的叙述了他的一生经历,关于苏之纪录实应深研细究,必有大文章、大剧集可作。

内容所悟:我们应当识时务,顺时势,又要活真我,顺不忘初心,逆不失生望。永不躺平,心有所向,日有所为,方得始终。静得下心,沉得下身,悟得了道,看得破世。

 2 ) 古诗词不应该只有背诵

昨天听了戴建业老师讲了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学学到这首词时,我还未经世事,只能注意到课后的背诵全文,以及标记的重要字词作为考点。巨大的课业压力,让老师也没有时间表达出她对这首词的感受,而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这种词句时,更多是靠课后的译文去理解词的含义,那时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概都被理解为,没有风雨也没有晴朗,一切如常。

直到在社会中暗卷沉浮之后,在某一个晴朗的冬天午后,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着太阳,想起来这些年的得失,突然苏轼的这句词从记忆跳了出来,原来如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6集的纪录片拍的十分精巧,它通过时间和事件的叙事,回顾了苏轼的一生。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讲解赤壁赋时的场景。

《前赤壁赋》是我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我也曾想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到底时怎样开阔的场面,一叶扁舟,万顷茫然,这样巧妙的对比就像电影镜头先对准了一个乒乓球,然后逐渐拉远拉远,直至俯瞰整个大陆,海洋和地球。

在纪录片中,苏轼和几位友人驾驶一叶小舟,在月光皎洁的江面上泛舟而行,友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发出了感慨,而苏轼却在以水和月相比,盈亏圆缺,却丝毫不少,丝毫不多,但是,人们却永远无法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有个道理永远不变,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丝毫不能取。让我们沉浸在这山色之中,沉浸在自然之中,听到湖水荡漾的声音,看到月色在江面上洒下的斑斑点点,这是造物者无尽藏,也是我们一起享受的每一刻。

我们当下总是被卷入无限的竞争,有时竞争并不因为资源的匮乏,而是人们的内心被假设到了某种场景下,好像总是害怕落后担心掉队,不知道是否还有朋友能在这无尽的竞争中能突然想起那些曾经背诵过的,让你看开一点的古诗词,能体会到曾经我们学习过的不仅仅是译文和全文背诵,而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哲学。

 3 ) 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我对四川人杰地灵的固有印象主要来自于两个四川人,一个是苏轼,一个是邓小平。巧了,这两位蜀人还都是小地方出身。

一位是眉州市的读书人,另一位家境更贫寒些,直接便是农民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彼此的领域里取得骄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地图炮,就好像不是所有的天津人都会说相声,所有的东北人都会跳大绳一样,四川不光出了邓小平、苏东坡,还出了郭沫若、李宗吾、郭敬明呐。其中尤以郭四少为一时豪杰。

为何如此说,因为单以创作收入方面而言,郭四少可说是远远将郭沫若、李宗吾甩在后面。就算文章可换羊肉的苏东坡,说到捞金之能,也要差了郭四少一射之地了。

虽然郭四少并非什么资优生,难比苏东坡两榜进士出身,也只曾在富顺二中就读,并非蜀光中学这等名校的学生,但无论是何年代,看《小时代》的人,总比读《理想国》的多不是么。

况且虽然苏东坡说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但想来苏东坡在黄州东坡的蜗居怕不比郭四少家新建那个可以比肩泳池的浴缸大多少,或说此事尔从何得知,个人表示,我爱纪录片。

说到刚刚看完的纪录片《苏东坡》,真的是有太多太多槽要吐了。论及拍人物的纪录片,以自家揣度,大抵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资料太少,二是资料过多。

前者比如我们要拍一部有关介子推的纪录片,资料的数量可以想见,倒是后人对介子推的花式消费可以拍上十集八集都毫不费力。后者,比如我们要拍苏东坡,那么,就要面临资料太多的难题了,比资料太多难以取舍更令人纠结的,是太多珠玉于前的问题。

比如大家熟知的《苏东坡传》,伪文字工作者如我觉得,如果有朝一日自家的写作水平能达到这般境界,真是要欢喜无限了。好吧,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梦话休谈,再说回纪录片。

做为一部由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广播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出品的纪录片,光看看制作方的阵容,就可以想见,此片值得一看,但此片怕也有不少槽点在其间。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自家上述的偏见。

在一部只有六集的纪录片中,有地方政府宣传黄州市的私心,也有央视惯走的大气路线,有黄冈市政府的宣传方案,也有各路学者在每一集中如地方台广告一般频率的密集打卡式出现。

一干文化大V纷纷畅谈对苏东坡多彩人生的所思所感,再混以世界各国人士对苏东坡的感观访谈,这种大而全的路数个人很怀疑是央视的固有风格。

在极力向大家证明,苏东坡是黄州的也是世界的之余,先别管四川人民干不干,起码这部片子在知乎上被网友讽为“世界人民眼中的苏东坡”这事,真的不冤。

上面可说是自家对于此片负面观感的总结段,本着“先苦后甜”的精神,后面自有一大片如软文一般的称赞之言,我们还是先说完缺点再说优点。

首先说,对于有轻微密集恐惧症的个人而言,最难以接受者,是每集中有如走马灯一般出现的各路专家学者,从感观上说,看的出整部片子原想主打唯美主义风格,画面的处理,光影的设计,都经常让人有静观一幅行动的山水画卷之感。

但是,但是,引句不太适用的正版鲁迅先生名言,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老实说,这部片子最让人叹息,或者觉得辣眼者,是形形色色各种嘉宾的你方说罢我登场,一部讲述历史人物的纪录片,生生要搞成一个百家讲坛群口版。

那个,我能理解一个地方电视台请到如此多大V讲苏东坡有多么了不起,何等不易,但是啊但是,对于方方面面观众而言,刚刚享受了几分钟美景,便总铿然出现一张某学者或专家的脸,向你娓娓而谈他对苏东坡的研究创见这事儿,真的很让人有违合感。

不客气的说,每集片子中专家出场时间怕要大大高于那些展示苏东坡生平的时间。让一干曾被习惯在广告里插播剧情的国产剧深深伤害过的观众们,总想起类似国产剧《深夜食堂》那种广告IP剧。

虽然,大家都承认,能请到叶嘉莹、余光中老先生这等大家,的确令人惊喜和意外。可想而知,除了央视外,怕也没几家电视台能做到这一点。其余如上过百家讲坛的那几位北师大教授,我们也可以认为央视是给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多些露脸机会,营造双赢局面。

但是,其余那些位轮番出现却让人记不住姓名的多位黄州市苏东坡研究员,你们真的不是借此机会蹭红毯的吗?我想一定不是的,大家一定只是要表现下自家对苏东坡的热爱而已。而我辈观众也是借助此片方才得知,这世上有如许多研究苏东坡的协会、研究会。看起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是水草丰美,大有可为。

略嫌夸张的说,虽然苏东坡在黄州时穷困度日,但他身后却养活了当地不计其数的研究者,在此方面几与另一位大神曹雪芹比肩了。

好吧,我承认,上面的话有多处都失之刻薄了,可是从一名普通观众的角度说,做为一部讲述人物的记录片,能不能表现讲述人物的镜头多一点,嘉宾特写少一点呢?

再比如说,能不能各位教授们少出几次镜,或每次发表个人看法时只给上几秒钟的镜头,后面只播音,不配像,将画面换成与苏东坡有关的内容,而非让摄像机一直对着各位学者拍个不停,以免让观众们一部片子看完,记的最清楚的倒是学者们那几张脸。可好?

当然,做为一部讲述一个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的纪录片,拍摄工作之难,也是显而易见。前面已经众多高峰耸立,无数先人更是用自己的作品立起一座座丰碑了,身为后来者,肿么破。答案么,不好说,不好说,只能自己努力去了。这部片子的制作方也的确有够努力的了。在此也要把优点说上一说。

首先说,视角选择的比较独特,不是例行那种从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讲起,不是没得讲,比如坡仙打小就要学习范滂,而是不去讲。片子从苏东坡在黄州的经历做为切入点,用6集的内容讲完了他的一生,体现苏东坡人生经历的画面虽然有限,但制作精美,令人想一看再看,看到最后一集时更令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可见出品方还是很费了一番功夫的。

再比如,除了讲述角度的独特,在每集里世界人民谈东坡的环节中,也的确给观众们带来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东东。无论是日本人民对于东坡书法的热爱,还是法国《世界报》评选“千年英雄”,苏东坡获选。甚或是旧金山教堂中一群美国人合唱的明月几时有之歌,都让人觉得可惊可叹。毕竟喜欢看纪录片的人,大都是想从片中学到一些新知识的,如果一部片子中所说所讲都是一早知道的,纯属浪费时间了。

片中尤其有关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购买《后赤壁赋》手卷一段,更令人感慨。当我看到那位美国学者武丽生坚持不买宋徽宗的花鸟画而要买《后赤壁赋》时认真表示,它就不应该是一副漂亮的画那段时。说实话,我感到非常惭愧。我想很多中国人可能都达不到这种认知高度,当然你可以说那是一位研究汉学的专家。但我们国人自己都没看到的那些美好被一个美国人看到了,这一点还是有些让人惭愧的。

再来,非常难得的,整部纪录片通篇看下来在内容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硬伤。此处所说的内容,大者如庭院风格、人物服装,小处如香炉式样、家具款式,基本都经得起推敲。

比如剧中没有盖碗茶,演员们也没错穿明朝人的衣裳。虽然朝云的衣服有点像唐朝妇女的衣服,但好在大错误没出,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很能称得上是良心之作了。

当然,此片除上述个人所说内容,还有许多、若干、无数优点,在此方面,出品方先期投放市场的海量软文已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过详尽的说明,珠玉在前,自家这点子覆瓮之见自不便多言。

其实,光是在市场推广方面,便可以看出,出品方是下了很大力气,想搞出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来的。这一点,光看纪录片播映之前,又是宣传片,又是抢占各种地方新闻,声势之广,排场之大,在近年来的纪录片宣传方面真真算是极少见的了。

但正如北京这边“书香北京”活动再是搞的如火如荼,现实是首都图书馆里连个自习室都没有一般。同样的,重外在轻内容,重外表轻实质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只不过,毕竟纪录片和房子不一样,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炒的。于是如果观众先看过宣传片再看正片,总不免油然一种“期望很高,原来也不过如此”之感。甚至有人悲愤的表示,我袜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好吧,同学,有话好好说,天冷,先穿上别冻着。此片虽有功有过,且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或者说,这是一部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纪录片,有渴望突破既往的野心,也有地方政府宣传的私心,有破陈腐旧套的行动,也有想多面逢源的贪念。以上种种,汇聚一处,便成就了这样一部优点、缺点同样突出的纪录片。

最后再照例发表一番免责宣言,我的偶像李老先生早就表示过,上士闻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个人认真表示,我就是那个成天说风凉话,写口水文的下士。

因为李老先生还说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么。翻成白话文就是越不懂的越敢说,比如不才区区在下本人我。所以以上个人观点,都不必参考,只供一笑。另外,说我的偶像是李宇春的自己面壁去!!

 4 ) 诗酒趁年华

苏轼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苏轼祖籍河北人,也算我半个老乡。

妈妈是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平日忙于服装店的生意,几乎是诗歌绝缘体。

我经常鄙夷她的朋友圈,不是劣俗的心灵鸡汤就是各种不明真假的转发。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标题,才明白人都是有诗歌基因的,只不过有的可能已经冬眠了。

看着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我“终日错错碎梦间“”。想起了前几天我们一起看的纪录片《苏东坡》。

他的际遇、他的失意、他的阔达、他的抉择。这部纪录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

第一集,我看电视,妈妈在拖地,人生到处何相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曾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妈妈说,苏轼真不容易,那时候交通多么不便,他行走这么多地方,舟车劳顿不敢想象。

越是往下看,我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

第二集,我边看电视边吃西瓜,妈妈边听电视边摘韭菜。窗外,恰好下起了蒙蒙细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世道险恶,人言可畏,这是自古以来从未变过的。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天涯海角,银河迢迢,苏轼,不管是面临险恶的人生抉择,还是日常的沙沙鸡毛,总能展现出豁达壮阔的心态。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妈妈凑过来,说道,画面真是极美,极舒服,我喜欢这样的素颜镜头。

第三集,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在清净的夜晚观看,令人振奋不已,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读苏轼的赤壁赋;后来看了张学友主演的电影《男人四十》,以《赤壁赋》贯穿全剧,我更是爱的如痴如醉。白光在夏日的午后喧哗的涌进房间,张学友饰演的老师念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顿觉胸中酸楚无比。

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分别为《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

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看完了《苏东坡》,顿觉整个世界空荡荡,想要继续从诗歌中寻找一丝慰藉。

我以为妈妈不会对诗歌有太多的感悟,我以为她的心里不会再有诗的火光,但是,那天看到她朋友圈的标题后,我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妈妈也是爱诗的,她的生活不应该只局限于油烟味的厨房和挂满服装的街市小店,她的心里也有诗和远方。

妈妈说,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她精神为之一振,诗歌再次变得新奇而美好。她利用手机百度学习了很多优美的诗句,记住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

妈妈说完后,低头吃着碗里的饭。她的话语触起我一种特别酸楚的感受,这么多年,妈妈为了这个家奔波操劳,周旋于世故沧桑之间。久而久之,妈妈成为了只知柴米油盐和市井新闻的妈妈,一点诗意有没有,一点情怀也没有。

而我呢,竟然有点嘲笑没有学问的妈妈,甚至鄙视她毫无色彩的灵魂。

但是,我忘了,我记在心里的第一首诗就是妈妈教给我的。

 5 ) 最喜欢,最有感悟的几首苏轼的诗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 -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 -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 - -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 - -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 - -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 - - -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 -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 - - -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6 ) 感受苏东坡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他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诗人。

少时读苏东坡的作品,无论是词里的豪迈壮阔,还是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总能深深地吸引我,感叹于他为何如此有才。长大后,才逐渐体会到,艺术的呈现源于喷涌情感的流露,而喷涌的情感源自他对生活极其的热爱,对万物的感知力,内心充满温暖,天真烂漫。

苏东坡善于感伤,也善于快乐。

苏东坡用心过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段,他不因得势而娇纵,也不因失势而气馁。他的用心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处,他会认真记录如何种好农物,记录如何开发一道美食,到每个地方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认真地改造这个地方,让它们变得更好。苏东坡把猪肉变成东坡肉,把西湖变成西子湖,三个石标变成三潭印月,他这个文人实打实是个艺术家,城市规划师。

苏东坡视民如子,拥有朴实的人文情怀,苏东坡肯定内心极其敏感,他对人,对万物都有极强的感知力;但同时他经历过乌台的生死,逐渐变得超然豁达。他没有像陶渊明一样选择“出世”,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继续选择“入世”,尽其所能改造世间的不完美。这种矛盾同时在一个人身上体现是极其不易的。

最后引用片中的结尾“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定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短评

诗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工程师、地方官......苏轼的一生不断探索生活之美,以物养人,以人养物。

6分钟前
  • 故园飞鸟
  • 推荐

这已经是很好的下酒佳品了,今晚吹空调喝白酒吃冬笋一气儿看完了。虽然篇幅太短内容有限且过于突出黄州,但尽可能的国际视角、部分取景的美、冬季、我熟悉的几位师长出镜,特别是老冷的声音和赵老师的酒窝,还是令我感到一丝久违的古意。

11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苏轼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16分钟前
  • 茜茜公主
  • 力荐

呜嗷嗷 好想把采访素材要过来细品

18分钟前
  • 思麦路
  • 推荐

专家切换的太频繁密集了 倒是看到孙教授了 中间穿插诗词有的不是时间线的有些乱 不过取贬谪这一段来讲真心好 毕竟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19分钟前
  • 番茄都是西红柿
  • 推荐

林语堂对他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21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千年一次打开纪录片频道,正播放第一集。手边正在写他的几段戏,所以看到知杂南庑,野火东坡,月白赤壁,乃至各种饮食,倍感亲切。只要东坡,怎样都好,唯一不满,为什么只有六集,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23分钟前
  • 周眠
  • 力荐

谈得比较浅,但是画面超级美。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真是妙龄尤物。想去惠州看看朝云墓。

24分钟前
  • 巫陽
  • 推荐

cctv很久很久终于放了人文记录片……记不清已经放了多久的荒野动物……谢天谢地换题材了……制作精良 画面优美……但遗憾重点说了黄州 别的浮光掠影 一笔带过,作为迷妹 万分不甘心啊……

28分钟前
  • 香蕉鱼
  • 推荐

天生爱豆

30分钟前
  • 连亨利
  • 力荐

我坡的演员真是清荣俊逸,不过强行漂瘦了一大圈。余光中老师、田晓菲老师是惊喜。

34分钟前
  • 涵湘宁
  • 力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6分钟前
  • 是心
  • 力荐

请叫我杰克 · 苏 · 东坡 · 傲天 · 焦裕 · 禄。我热爱生活,基友众多,上能侍君,下能亲民,写诗绘画,种田锄草,无所不通。不爽了喝酒睡觉,爽了就淋雨感冒。最爱吃饼和肉,还是乖巧厨男一枚哦:)

41分钟前
  • 大米荣荣
  • 推荐

剧情简介写得很精准,“以黄州四年为主线,观照其一生心路历程”。换言之,本片不是讲“苏东坡的什么”,而是讲“什么样的苏东坡”,着眼点并不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而在于其人其心本身。背景音乐、动画做得很不错。但为了展示世界范围影响,引入专家过多过散,黄州之外稍显单薄,这些都是不足。

42分钟前
  • Risshine
  • 推荐

挺好的片子啊,不知道为啥有些豆瓣文青咋那么挑嘴。看到第四集,东坡与柔奴的对话处,哭了。quote: 东坡问柔奴,你咋那么开心呀?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44分钟前
  • 甜麥:冬宫夏宫
  • 力荐

难得在全球找到研究苏轼的学者共同发声,满是对苏公的涛涛敬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田晓菲称之为苏轼的幽默,我更觉得是释然。到黄州“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佛学思想融合,历经沧桑之后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当然也是得益于宋朝士大夫的环境),已有成仙之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释怀了。观照苏公一生历程,每逢坎坷事,心中总是默念想起《定风波》几句,借以自勉。每想起大文豪如此豁达释然,我眼前这点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往后千年再也没有。陈寅恪言“中国文化之盛,造极于赵宋之时”,私以为然。

4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旁白小姐姐的声音真有味道

52分钟前
  • Haruko
  • 力荐

东坡 山谷 味增 酱油

53分钟前
  • Sadomasochism
  • 推荐

挺可爱的纪录片,苏东坡真是个妙人

58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效果尚可。访人不少,对谈甚浅显,似是拍给海外观众看的中华文化普及片。

6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