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如海

剧情片法国,比利时2004

主演:朱莉·德拉姆,米歇尔·加拉布吕,托马斯·儒阿特,玛丽·布奈尔,Timothée Ferrand,Jean-Baptiste Puech,Jorg Schnass,Jorn Cambreleng

导演:皮埃尔·布特龙

播放地址

 剧照

沉静如海 剧照 NO.1沉静如海 剧照 NO.2沉静如海 剧照 NO.3沉静如海 剧照 NO.4沉静如海 剧照 NO.5沉静如海 剧照 NO.6沉静如海 剧照 NO.13沉静如海 剧照 NO.14沉静如海 剧照 NO.15沉静如海 剧照 NO.16沉静如海 剧照 NO.17沉静如海 剧照 NO.18沉静如海 剧照 NO.19沉静如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4:0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沉静如海

一个老人、一个少女、一个军官。
所不同的是,是法国老人及其乖巧漂亮的孙女是亡国奴,彬彬有礼的德国军官是入侵者。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的故事。他们同住在石筑的古老楼房里。你可以理解为反战或者反法西斯,但我更倾向于情感和这四个字:沉静如海。贴切和神妙。感人至深。

德国军官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
老人和少女是抗拒性的沉默。
他露出了严谨的微笑:“对于那些爱祖国的人,我是十分尊敬的。”

“有些人参军是心甘情愿的,而有些人是别无选择。”
德国军官尽可能不妨碍房主人的生活。但在每个晚上回房的时候总是找一点什么理由到客厅里来,开始说几句并不需要回答的客套话,然后是无尽无休的独白,他谈得很亲切,很热情。
他尊重老人和少女的沉默,从不企图从那里得到一种回答,一种赞同,甚至于看他一眼。

“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文学和音乐,也热爱法兰西。”
他真诚地赞美莫里哀、雨果、福楼拜,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法国文豪的钦佩之情。同时他也弹奏巴赫的曲子,他也丝毫不掩饰德国音乐的成就。
他和同伴发生激烈地争执:要尊重被占领国家的人民。

而老人和少女自始至终都是沉默。

“我该怎么办?”
军官说要同老人和少女郑重地谈谈,他说:“一切都是托辞。”他感觉到法西斯的欺骗,不是更好的融合而是对法国的毁灭。军官其实是告别的,他就要前赴苏德战场,他无助地问他们,也问自己,该怎么办。。。
依然是严谨的语调。但那种凄厉和悲苦可以将你淹没。
少女泪流满面地冲出门,她的嘴唇终于动了一动,低微得声音几乎听不见:“再见!” 。这是少女第一次对军官开口说话。
军官严谨的微笑。

如果只是讲故事,我只能讲到这里,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简单了。可是我惊叹于编剧或者说这部影片的原本,还有导演的满怀激情。那些激情深深的隐藏在每个冷静而庄严的镜头间。
记得大学里教文学理论的孙老师总是讲得津津有味:他说电影相对于文学可能更多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动态的事件,很容易让观者产生共鸣,但比之于文学,少了很多展示人物内心的东西,因为既然动态总是那么转瞬即逝。我想如果下次见到他,我会很恭敬的推荐这部《沉静如海》。
另外如果你现在正好被琐事缠绕不想说话,记得买这张《沉静如海》。

=======
精彩视点:
=======

1、男女主角。
男严谨而彬彬有礼的姿态,稍微抿紧的嘴唇。
女暗暗的欲言又止的忧郁,泪水朦胧的双眼。

2、圣诞夜,少女装扮美丽,安静地坐在温暖的壁炉前,等待。
军官来了,温和地注视着她的背影,走到钢琴旁熟练地弹奏巴赫,她陶醉在旋律中,微笑。钢琴声戛然而止,他缓缓地站起来,慢慢走到她的背后,缓缓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她的椅背。然后俯下头说了声“圣诞快乐!”,走出房间。
少女一直没有回头,也没有出声。

3、少女的表哥要强行亲吻,军官恰巧冲进门去。三个人面面相觑。表哥离开,他转身上楼,走到楼梯上又停住了,但终于什么也没说。
晚上,她从楼上下来,正看到军官在看她父母的结婚照片,她夺过相框。军官说:“我有句话想对你说……”,爷爷出现在门口。于是军官礼貌地说:“晚安”,起身离开。

4、法国人在德国军官的车里装了炸药。在军官转身出门的瞬间,少女机智的奏起了钢琴曲,这相对于长久的沉默,显然看不到对抗的意味。于是军官折回。车爆炸。

《沉静如海》(法国)
编剧:安娜·吉阿弗列。导演:皮埃尔·布特龙。朱丽·德拉姆、托马斯·儒阿特主演。

 2 ) 《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

Jeanne父母双亡,和爷爷住在法国北方的海边,以教钢琴为生。时值1941年,德军入侵,她家的房子被征用,住进一个德军上校。

国难当头,爷孙俩的心里充满憎恨,却不敢公然反抗,仅能保持沉默。每天早晚,年轻的德国上校来向他们问安,他们固执地不予回答,甚至不看他一眼。然而德国上校坚持着一厢情愿的礼貌。

渐渐地,上校不仅道一声早晚安,甚至试图跟他们说话,尽管其实只是自言自语。第一次,他特意换了便装,请求能被准许在炉边烤一下火,因为他手脚冻僵了,他说这炉火使他感到温暖,感到如同在自己的家。第二次,他踱步到书架前,念出书脊上那些令他无比神往的伟大名字:巴尔扎克,波德莱尔,高乃依,莫里埃……“我一直热爱法国”,他说。第三次,第四次…… 有一天他竟然走到钢琴前,弹了巴赫平均律的第一首前奏。

但Jeanne和爷爷坚持不予理睬。有时,爷爷感到有点难以坚持:“我没法冒犯一个人,哪怕他是敌人”,爷爷嘟囔道。而Jeanne仍然沉默地愤怒着。

爷爷说:“你很久不弹琴了。”
“可是我弹什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只要他在,我绝不弹琴!”
“可是不只有德国有作曲家。”爷爷嘟囔道。

Jeanne在上校不在的时候溜到他房间里,看到他母亲寄来的照片,她倒在他的床上……上校回来,她赶快溜走。

上校发觉了什么,一天他也潜进Jeanne的房间,端详她桌上父母的婚纱照……但Jeanne冲进来,夺走他手中的照片。“我想和你谈谈”,上校说。她却扭头跑开。

上校的两个军官朋友来看他,为了不打扰老人和姑娘,他把他们安排在院子里另一个小屋里。一天晚上他们在院子里吵了起来。
“难道我们荣誉就是伤害侮辱别国的人民?”
“我们不是音乐家、诗人,我们是军人!我们要履行职责,忠于德意志和元首!”
上校绝望地回到客厅:“我必须和你们谈谈。”但Jeanne和爷爷都紧抱着胸前的书不肯回头,他只能自言自语: “……没希望了……也许唯一能做的只是忠诚和恪守义务。”

Marie是抵抗组织成员,每当和同志会面时候,就在窗台上摆一盆花。

抵抗组织的人在上校的车底安装炸药,她在窗口看见了。怎么办?她不能出卖自己人,不能出卖祖国。怎么办?

他是德国人,是敌人,脚底践踏着法兰西的土地,手里是自己同胞的鲜血。

但他又不是那个他,他是个作曲家,爱着巴赫。“当我第一天跨进您的房门,您在弹奏巴赫,那最清纯动人的一首,也是我最爱的一首。”他对她说,目光忧郁,直射进她的内心,那颗已经中箭而剧痛着的心。

那夜她几乎没睡,守在窗口。早晨来临了,他的两个军官朋友已经坐上了车,按喇叭催他,而他已经走到门口。怎么办?怎么办?她冲到钢琴旁,音符如子弹冲出枪膛,前后追赶着,生怕慢了,生怕晚了。军官愣住了,他转身回到客厅,凝视这个姑娘,自从他走进这幢房子,这还是她第一次弹琴,而且是他们都深爱的巴赫,他望着她,一言不发。而她,紧张得如同那些发疯般狂奔的音符,就要窒息了,她就要被那些音符勒死了…… 窗外一声爆炸的巨响。他呆了,冲了出去,她手指停下,身体瘫软,面如土灰。

抵抗组织人员被抓走了,是Marie和她丈夫,留下一个孩子她来照料。

一天早上,他下楼来道别:“我被调往俄国前线了。据说我们的军队在那里取得了伟大胜利。”他说:“但是那里很冷。”老人和姑娘站在原地不能挪步。他转身出门,坐进车里。

她冲出去,泪流满面。他从车里出来,面对着她。没有人上前一步,没有人开口。

爱情是很痛的。

但在命运面前,也许我们能做的唯有恪尽职责。Jeanne骑车到一座房前,她停车进屋,把一盆花放到窗台外……

也许只有不能实现的爱情才恰恰成就了永恒的爱情。人们归罪于战争,但一切时代都有同样无法逾越的困境,这是人生艰苦的克服。尊严克服热情,责任克服欲望,生命本身的审美达到极限。那命运的帆被欲望的风吹得如此之鼓,当它快要吹破的时候,又被意志的缰绳强拉住了―――“人是一个必须被超越的东西。”

从始至终,仅到最后,Jeanne轻声对上校道了声再见,影片的最高潮是她弹的那段前奏曲。

感谢音乐!没有它将生不如死。

 3 ) 哭不出的痛

  已有很久没有遇上让我觉得心堵得慌的影片了。10年前,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或许可以算一个。无奈那时只是个10岁的孩童,不懂得爱情,亦不了解人生。只不过,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包括那个帅气的男主角,知道这是场悲剧,于是,便哭了。
  而现在,这一部,大概已经被无数充斥着情色惊险刺激的大片所湮没的影片又一次做到了。或许应该说,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做到。
  知道这部影片,是06年,中法文化交流年。CCTV-6曾播过,碰巧父亲看了,颇有感触,便讲与我听,但由于忘了片名,我始终没有获得观赏这部影片的荣幸。幸然,在08年1月,时隔近两年後这个干冷的冬天,我猛然想起这个未完成的遗憾,便上网查询。多费周折,终于在MSN中国电影频道的帮助下,找到了这部我心仪已久的影片。
  沉静如海,法国,2004.
  没有什么特技,大场面,也没有什么紧凑悬念的剧情。男女主角都不算那种惊艳的类型,却一致地拥有一袭与众不同的不凡气质。
  爱极了男主角那一身挺拔帅气的军装。若不是Nazi,若不是法西斯,若不是侵略者,我甚至想大声说---德国军人是一群我所见过的最英武最帅气的男人。高大的身材,宽阔的肩膀,一张张年轻而英气十足的脸庞。然而,我不敢抬头说我喜欢。即便他们只是一群受人蛊惑的少年,甚至是被迫走上战场,像男主角,可侵略者还是侵略者。我必须正视正义邪恶,是非黑白。
  或许这也是女主角爱,却不能爱的原因之一。
  男主角高大帅气,彬彬有礼。出生于名门贵族的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是个不折不扣的谦谦君子。女主角美丽善良,坚强独立,她爱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是个充满灵气的精灵。他和她,是简和宾利?是达西和伊丽莎白?但男主角那一身笔挺的军装和胸前的铁十字勋章却生生地隔断了他和她所有可能的未来。他是个侵略者,她是被侵略国的人。简简单单,仅此而已。
  面对他的问候和心灵表白,她和爷爷以沉默来维护来最后的尊严。可心与心的距离,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拉开?
  无法拉开,反而日益贴近。晚上,她开始有意无意地期待他回来,期待他的问候和短短几句独白,圣诞之夜,她换上华丽的盛装,却选择独自留在家里。理智让她早早地做出了选择,心灵却期待着一次本真的顺应。
  他打开琴盖,弹起了他和她最爱的巴赫。她明显地醉了,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与心灵的共鸣中。音乐终了,她像是被惊醒---此时,内心一定在激烈碰撞吧。身后的他,没有去扰乱那一池的波光,一句浅浅的“祝你圣诞快乐”,他转身离去。她心灵的悸动,他何尝不知?他何尝又不是?只是他明白,他已是这个他所热爱国家的敌人,他已无权要求更多。
  她溜进临时属于他的房间。那房间,那围巾,那张床,那封信,无一不弥漫着他的气息--陌生?熟悉?却一定是温暖的。
  他觉察了,想说些什么,想表达什么,却终究无法出口。从她用那激烈飞快的旋律救他一命到最后的永别,他再也没有试图去表现什么。只是她对视的眼神,由开始的冷漠抗拒到最后的惆怅无奈依依不舍,或许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不顾一切地,她弹起了巴赫;不顾一切地,她流着泪冲到了他的车前---我是个还没有爱情的人,我不敢妄测,如果我是她,我能不能克制自己在永别前仅仅只道一声“再见”。身处和平年代,没有被Nazi奴役过的我不敢替她抉择---因为她已做出了选择---最好的选择。
  久久的沉默之后,一句再见,千言万语。
  他和她,没有一个在我们的眼前倒下。然而,他们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却预示了他们的未来。1942年的俄国,西伯利亚大地上阿修罗在嚎叫;看似平静的法国小镇,抵抗组织与Nazi的斗争,还在继续。他和她,都将在战争的铁与血中消逝不见。
  惟有心与心曾经的碰撞,将在1941年冬夜永恒。


另:我看过波兰斯基的钢琴家,我不想为Nazi残害犹太人的行为辩解什么。Nazi军人们是罪人,他们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然而,他们只是罪人。比起在亚洲大地上烧杀抢掠,处处三光,见到女性无论老幼就轮奸的禽兽来说,他们还是人。说那群东西是禽兽,实际是对禽兽的侮辱。
  勃兰特已经跪下了。而那群东西到今天还在嚣张地叫嚣。
  我不知道这样的影片能不能代表法国的原谅。但至少,在亚洲大地上重生的我们无法拍出这样的影片,因为我们不能原谅。
  

 4 ) 沉静如海

“我之所以喜欢大海,是因为喜欢它的宁静。
我说的不是海浪,而是别的东西,神秘的东西。
是隐藏在深处,谜一样的大海。
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他这样对她说。

不,准确地说是他的独白,一直是他在独白。“早晨好。”“晚安。”“昨晚睡得好吗。”“今天的风很大。”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很遗憾。”

维西政府时期的法国,一个海滨小城,沉静少女雅安娜和她的外公相依为命。父亲死于1918的凡尔登,母亲也在32年离开了他们,少女以教琴为生。

战争虽然来过,生活仿佛还在平静地继续。一天,这样的平静被打破了---

悠扬的钢琴声中,冯.贝雷纳克上尉被安排住进这所房子,并且是雅安娜最钟爱的父母的房间。从此,琴声从房间里消失了,少女和老人以沉默,维持他们起码的尊严。

和所有的法国城市一样,德国人的到来,表面上一切如旧,实则暗流汹涌。

有人的丈夫要从战俘营回来了,犹太人却在一夜间逃离了自己的家园;供应越来越紧,什么都不容易弄到,人们要越来越习惯跟饥饿和寒冷作伴;报纸上说,两个德国士兵被暗杀,九十九个法国人质做了陪葬;童言无忌,雅安娜才明白一盆端进端出的天竺葵,代表着地下抵抗运动就在身边;又有德国人被暗杀了,增兵的卡车声响彻一夜,吵得人不得安宁。。。

这就是贝当元帅领导下“和平”的法国。少女和老人毕竟太弱小,他们只能以顽石般的沉默,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唯一无法用武力征服践踏,对自己祖国的爱。

但,这个德国人仿佛不同。一个因家族传统而被迫入伍的作曲家,热爱法国文化就象雅安娜热爱德国音乐一样,也在上次战争中失去父亲。他们本该有许多共同话题,他们本该在心灵上,相互懂得。

实际上也是的。上尉固执的独白,渐渐让一切浮出水面。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切!雅安娜竭尽全力地压制着,用更冷漠地态度应对,不光抵御那触动心灵的话语,还抵御那令人颤栗,不由自主,属于禁忌的吸引。

决意要把他当成敌人,在日常的相处中,却越来越感到一种“人”的吸引。

他说:“我很高兴,能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还有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他说:“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背负“入侵者”这样一个尴尬身份,对少女的倾幕只能含蓄地脉脉传送。雅安娜的变化更是细微,可目光无意地牵引有意地回避;精心修饰的发型;窗口默望,他的点滴尽收眼底。。。这一切,无不泄露了她深埋心底的秘密。

沉默继续着。沉默中,一种奇特的无声话语在诉说。只有他能读懂,只有她能读懂。

仿佛已抵达危险的边缘,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在惧怕还是在渴望那致命的飞翔。

琴声又在这个房间响起,第一天少女弹奏的那首,最清澈最动听的,巴赫的曲子,从上尉手中,水一般流出。少女微微颤动的脖颈是最后的抵御吧,也是最初的敞开。我们期待,但又和少女一样,渴望又惧怕着,发生。。。

于是,渴望落空,惧怕被成全。上尉的手在少女沉默背对的椅子上停留片刻,终是移开。他说:“祝你圣诞快乐!”

整座房子重归静寂,狂涛只在雅安娜心中汹涌。黑暗中来到上尉入住就再没进来过的房间,偷偷翻看从德国寄来,也许是上尉家乡姑娘的信件,在留有他气息的床上稍坐片刻,属于他的气息让她安心,倦意袭来,渐渐蜷缩着睡去,直到车声在窗外响起惊醒沉睡的她,仓惶逃回自己的屋子。

她无声的存在,散落在地上的信件照片,让上尉若有所感。第二天他在码头堵住少女,他没问,她也没说,他们仍形同陌路般固执地沉默。

答案昭然若揭,可他们已没有机会证实。

他鼓起勇气想要跟她说件什么事呢?没有答案了。

德国好友的来访引发激烈争论,使一直逃避的上尉无法再逃避战争这一残酷的事实。无论他多么热爱法兰西文化,无论他多么懂得她,唯一的答案是:做一个忠诚的人,忠诚他的,责任和义务。别无选择,他们都只能,忠诚于他们各自的祖国---同样伟大的德意志和法兰西。

很早之前看过一部电影,片尾说:
    人们用两种方式打破国界---
    时而用战争,
    时而用爱情。

那么,当爱情遭遇战争时会打破什么呢?我们只能忠于自己的内心。

这是雅安娜和冯.贝雷纳克上尉共同的选择。

德军已在西线战场节节败退,法国的地下抵抗运动顽强地在后方制造各种麻烦。上尉和朋友的车,也在深夜被装上的炸弹。这一幕碰巧被雅安娜看到,惊骇不已的她不知如何是好,“敌人”和“人”在她内心激烈冲突,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上尉就要走出门去。突然,琴声想起,那样激烈的琴声!那久违了,从他跨进门就发誓不再响起的琴声!如今重又响起。

循着琴声,上尉转身回到客厅,看到雅安娜不管不顾仿佛用尽所有力气地弹奏。最后一个音符了,她的嘴唇动了两动,窗外传来轰地爆炸声。上尉如梦初醒跑出门外,少女流下热泪。她用唯一能做的,打破沉默的方式,成全了祖国也保全了他。

最后一夜来临,他要离去了,奔赴零下四十度的苏德战场,奔赴他幻灭的命运。

一直沉默,却一切了然于心的老人终于开口,他说:“请进来,先生。”

长期以来的独白终于有了回应,他一如往常的平静下涌动的是什么呢?是否也如那窗外隐约传来的海浪声。要学会倾听,要在宁静的倾听中,抵达那谜一样的深处。。。

最后的话如最初的话,他说:“祝你们晚安。”

雅安娜已热泪盈眶,无法自持追出门去,浑身颤抖着走到他的车前。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不是惧怕不是渴望不是任何在心中激烈纠缠的征战,一切都不再重要,喃喃地,她只说出一句,从头至尾对他说的唯一一句:

“再见!”

他的脸瞬间闪现终于得到回应的狂喜和随之而来的宁静,他终于证明,宁静的大海,她懂得倾听。他于是,可以从容奔赴自己的命运。

他们忠诚自己的内心,奔赴各自的命运而去。
    我是懂得你的,你也懂得了我。
    在沉默中诉说,在沉默中倾听。
    自始至终,都是如此。

洁白的天竺葵在窗边绽放。世界,内心,依旧,沉静如海。

这是法国电影《沉静如海》。

你一定要看。

我知道,你一定会喜欢!


(注:偶然看到这部隽永如诗的法国电影,非常喜欢。法国人的浪漫是充满想象,没有边界的。整部影片如此克制,把男女主角内敛沉静却又激情荡漾的巨大反差表达得淋漓尽致,极富张力。“你不说,你的目光却永远在说。”

战争中遭遇的敌对爱情,此种题材电影中屡屡涉及,苏联的《第四十一》,挑战禁忌极限的《午夜守门人》,这一部尤为出色动人---我个人认为。

贯穿全片,对情节起着至关重要点睛作用的钢琴曲,在网上查了一下,分别是巴赫平均律里第一本第一首的前奏曲和平均律里第一本第二首的前奏曲。

沉静如海,沉静如海,默念电影的名字数遍,感觉无法再有更好的命名。)

 5 ) 《沉静如海》一段情,三个字“永别了”

这是一个由“沉默”与“独白”撞击出的动人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被战争绑架,继而被战争俘虏的爱情故事。总之,它蕴含的爱,左右着故事里所有可见、可触、可感的线索,为人性与爱情在战争的黑暗底色中,留下了可存在,可明媚的幻想之色。 1941年,二战期间,被迫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的法国,正处在听命于德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政府的统治之下。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此,人物、情景走进远离城市,靠近大海的一处法国小乡郊。在这里,教琴为生的女孩儿与爷爷平静地生活,因为他们家的“城堡”房子,两人与一位征用他们客房的德国上尉,谱写了一段夹杂着复杂情感的人生插曲。 没有硝烟滚滚滚的战事,也没有血淋淋的厮杀掠夺,只有沉默与倾诉。如果说片子中透着一股战争的气息,那便是来自影片中营造出的无声氛围,自然景物宁静优美,没有欢声笑语,过分安静,还有唯一一场由一对夫妇实施的汽车爆炸事件。除此,故事的灵魂全在一对法国祖孙两人的沉默态度,及一位德国上尉彬彬有礼的行动举止上。 说说爱情,说说发生在电影中的另类爱情。 像影片中存在的那个小乡郊,在如此静谧祥和的地方,的确不该发生血淋淋的侵略暴行。但若发生了,那也不足为怪。令人产生好奇的是,暂时驻守在此的德国上尉,他其实是一位怀疑战争,充满爱心的英俊绅士。他的出场,打乱了当地一户祖孙两人的正常生活。忘却战争,从“人”的立场注视对方,爱情便在相互倾慕的“精神”与“品质”中,通过巴赫的音乐,从琴键上悠悠敲进了彼此的心间。 一位完全可用粗暴、高傲、冷酷的方式证明自己强势、无所不能的军官,每时每刻出现在镜头中,特别是在面对他心仪的女孩儿,及他敬重的老人时,总是充满敬畏地点头敬礼,并温文尔雅地道“早安,晚安!”,这样的人物性格充满神秘感,也主导整部剧的情感色彩。是因为巴赫的音乐?或许是因为来自女孩身上令人心动的气质?总之,上尉偷偷爱着她。 一位看似柔弱,但内心无比坚强的漂亮女孩儿,总是无视、逃避上尉追逐她的眼神,用沉默表达她的爱国决心,也用沉默诉说着她心底里的温柔。女孩儿渐渐爱上了上尉,爱上的不是军人身份的上尉,而是脱掉戎装,无关德国这个名词,拥有敏感、善良灵魂的上尉。显然,女孩儿与观众爱上的上尉,他是优雅、迷人的绅士,是一位在身体的血液里流淌着爱的艺术家。 被上级安排,强行入住当地民宅,这在上尉看来也是不合乎情理的。所以在他面对房主老人及他的孙女,第一句话便是道歉,为自己的到来,给老人与女孩儿带来的不便道歉。老人沉默,女孩儿也沉默,自此,沉默对抗的气流弥漫在这个家。而上尉的强盗身份,也从一些细节的变化中显露出微变的迹象,比如军装换成便服;从问候语及有关天气的闲谈到越来越深入的自言自语。再到有意无意地相望,相遇。 也可以说,上尉本身是与众不同的。参军前,他是一位作曲家,一位善良感性的艺术家。他怀疑战争的意义,对以家族传统的名义参军心怀不满,他热爱艺术,对音乐对文学。他跨越世俗界限,自豪地细数着法国的文坛巨匠,德国的音乐大师,他是一位来自侵略国德国的上尉,却爱上了痛恨着德国的法国姑娘。这反战争的点点滴滴也为他本性善良做了浅浅的铺垫。但他无能为力,在法西斯笼罩的恐怖氛围里被推进变态的爱国浪潮中,身为德国非犹太裔,麻痹在虚假的至高无上的荣誉里,似乎是合理的,他或许不得不选择接受他所困惑的一切。 老人与女孩儿就这样一直沉默。即便有一些情,已经在他们各自的心里慢慢生长。或许此片最珍贵之处就在此。从沉默到唯一一句,也是最后一句“永别了”,用巴赫的浪漫乐章奏响了战争的哀乐。悲伤至极,无法理解!独裁极权走向毁灭时,为何永远会绑架所有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原本就拥有自由自主权利的人又是如何被推进争取自由的荒唐里。 一对有情人,在一百分钟的胶片里,单单留下了一句对白,若在表现人物时,没有细腻丰富的刻画,渲染情感时,没有海一样沉静的情怀,这感动是无法延续的。而此片恰好做到了理想与现实兼顾,完美展现了一个矛盾体的多面精彩。 其实,若读完作者韦尔科尔原中篇同名小说《海的沉默》,除了从老人的视角及旁白中感受到两颗年轻的心相系相牵的脉息,还能体会到发自作者内心的爱国热情。他颂扬地下抵抗运动,揭露法西斯的虚伪残暴,他用“沉默的大海”一语双关,表现平静的海面下,暗潮汹涌的爱慕情怀,及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操。 在原小说中,上尉引用了《麦克白》中安古斯所说的一段话,“在他麾下的人们受着恐惧的驱使而不再是顺从爱的召唤。一个不再被他手下人的爱戴的首领实在是一个可怜的傀儡。只是……只是……我们能否希望还有其它内容?要不是一个如此暗淡无光的野心家,还有谁会愿意担当这个角色?而这又是必不可少的......”既揶揄讽刺了法国当时的傀儡政府元首贝当,同时也表现了他充满艺术化的理想主义思想,他对战争的看法始终是积极乐观的,他以为太阳会再次普照欧洲,法国与德国就如音乐与文学,还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共享喜悦。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最后,上尉申请去了苏德战场,女孩儿成为地下抵抗组织的新成员,又是令人回味的结局。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收尾方式,观影的我们要猜想,是什么扼杀了一段美好的姻缘?是什么让一位作曲家,一位正当花季的少女,成为了枪膛里的子弹?

 6 ) 内心的汹涌都写在眼神里

海边捡鱼的场景醉一万遍。 为什么他刚好也在桥边?一定不是回家路上看到自行车然后等在桥头吧。

他站在桥头,握着拳,定定看着她出来,一脸紧张,右手大拇指搓着手,是紧张吧,隔屏都能感受到他呼吸困难。

她看到他,也是惊呆了吧。刚和卖鱼老爷爷热情地告别,转身看到他,先是一顿,然后走上桥去。这表情里除了平日看他时爱搭不理的冷傲,也有一层困惑。这个桥瞬间变长,她往过走,几乎只是看着桥面,紧缩眉头,偶尔抬头瞥两眼他。对于他,能这么长时间认真地看她,也算一种奢侈吧。

接着鱼筐恰到好处地掉了,如果他不在场,她是否也会手滑搞翻了鱼框?

他蹲下来帮捡鱼,另一只手套都脱地不利索,恩,这娃有心事啊。

捡鱼的时候,两个人的手到底有没有碰到啊?看了多少遍也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反正他的手突然停止动作在在地上呆了半天,之后缓了缓才继续捡。伴着两个人的眼神,真是胜过最华丽的台词。其实也就不到十条鱼,但是感觉他们捡了好久,是鱼太滑,还是两个人都因为彼此这么近距离的面对面相处而紧张到手都有点不听使唤?无论怎么说,这一幕,真是希望能多几帧,看不够,希望再多几条鱼,给两个人一点时间。

有的电影看起来,真的是会忘记自己在看电影,而是完全忘记自己是个观众,仿佛自己就是男主女主自行车草地或者鱼,屏幕呈现的好像完全就是自己正在经历的,这就是真正看进去了的电影。这部片子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而这一幕,也真是捏着人心,看得也快呼吸困难了。

 短评

女孩从头到尾没有对他说过一句话,除了离别时的一句”再见“!这种默默无语的爱反而是最具杀伤力的!哎,我的心已经揪成一团了!!!

6分钟前
  • Ashes of time
  • 力荐

人们用两种方式打破国界,时而用战争,时而用爱情。

1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我总觉得《沉静如海》是《钢琴师》的前传。

12分钟前
  • 三四
  • 推荐

“我很高兴,遇到的是一位有尊严的老人,和一位默默无语的女孩。”战争中的爱情,有太多的无奈,在国仇家恨面前,爱,沉静如海。最后那盆天竺花或许只是代表她希望这样可以能够获悉有关他的些许消息。★★★★

16分钟前
  • Q。
  • 推荐

全剧没有任何的对白,却不觉得沉闷。最后女孩子弹钢琴那一幕,他们的眼神交流最让我动容。

18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一段钢琴,一句话,两股暗涌,以及表面沉静。

23分钟前
  • shu
  • 力荐

于无声处听惊雷,沉静中蕴含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好的电影敢于让故事戛然而止,要留下美好的余味绵绵,铺陈的功夫真不简单~不愧是法国片,大历史与小人物浑然一体,钢琴配乐与情感水乳交融。

26分钟前
  • enemy
  • 力荐

你是绅士,你是淑女.你们沉默不语,毫无声息,却含情脉脉,咫尺相望.战争面前,爱情如此无力,最后却是终了那句再见.连一个拥抱都是奢侈.

27分钟前
  • 娇滴滴滴梨二花
  • 力荐

非常干净的一部二战背景下的小制作爱情片。男主很有些法鲨和伊万的综合体,特别是戴着军帽时,我承认起码有两星都是为男主的帅。此生遇到相知之人,钢琴音中那一眼,何其幸运;战争让你我相遇,却也注定永不会有结果的爱情;同你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永别了

31分钟前
  • 推荐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将是多么登对的恋人;可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又怎么会有遇见的可能?命运没有给过他们半点机会,惟有让千言万语化作沉静如海的钢琴声。欧洲文艺版“色戒”。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军官在弹奏bach的平律时可以看到两个人对彼此感情上细微的变化,当女孩为了留住军官救其命弹奏钢琴时及最后说出adieu的时候,可以看到两个人复杂的感情。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而起。有头无尾的爱情这样的结果才是耐人回味是值得想念一生的。当回忆时总会想起那段美妙纯净的乐章。

4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最受不了这种沉默却汹涌的爱情

41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

含蓄的极致就是闷骚,闷骚的极致是深情,深情的极致是遗憾。

46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军官的出场,音乐,腿特写。过肩镜的构图。镜子的利用。军官谈到海时,利用shallow space让两人的脸看上去那么近--心灵的接近。少女的啜泣用窗纱与摄像机隔开,真是含蓄。

49分钟前
  • paracelsus
  • 力荐

这个片儿优缺点都太明显了。一方面它在剧作架构上是那么地玛丽苏那么地套路让人觉得真是俗到尘埃里,另一方面在整体格调上又是法国电影中极少见的具有东方气质的例证,节制、含蓄、舒缓、哀愁,发乎情止乎礼。泪流满面的“再见”是女主角对军官说出的唯一一句话。借战争的壳讲爱情,聪明却也难免粗浅。

51分钟前
  • 未亚
  • 推荐

海洋的包容,海藻的缠绵,暗礁的迷茫,adieu的意思是永别

53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力荐

如果发生在国内:村妇恋上多情鬼子,这是要毁三观呐!

55分钟前
  • PaPu
  • 力荐

最深沉的爱只能用沉默来表达,只因为它超出了灵魂能承受的底线

60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一生只有一句:再见!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小说版完成时二战还未结束

1小时前
  • [己注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