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女人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安妮特·贝宁,艾丽·范宁,格蕾塔·葛韦格,比利·克鲁德普,艾丽森·艾略特

导演:迈克·米尔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2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3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4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5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6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3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4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5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6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7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8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19二十世纪女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4

详细剧情

多萝西亚以一己之力独自抚养儿子杰米长大,其中的困苦和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杰米深深爱恋着名为朱莉的女孩,然而和很多人都发生过肉体关系的朱莉,却偏偏要在杰米的身上寻求精神的依恋,尽管两人常常同床共枕,却依然艰难维持着纯洁的友情,这让杰米感到十分苦恼。渐渐进入青春期的杰米表现出了一些令多萝西亚感到担心的特质,为了帮助儿子顺利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多萝西亚找到了房客艾比,希望她能够给杰米一点帮助。与此同时,多萝西亚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她渴望着能够找到一个靠谱的男人,成为自己的丈夫,亦成为杰米的父亲。

 长篇影评

 1 ) 。

很难评 因为故事发生在sb所以去看的 结果一点都不眼熟 只有la-sb往返的沿海公路 应该是101看着还挺熟 去sf的路上经过了san luis obispo几乎没有故事 本来以为会从每个人物出发讲自己的成长经历 都是被大时代背景裹挟着走的芸芸众生 一些对女性主义 或者性的重新定义和挑战权威 穿插一些历史背景就有种纪录片的感觉 其余的真的无感了 还有那个彩色的像穿越时空一样的特效挺特别的 起了个宏大的标题 但内容其实挺局限的 配不太上这个标题吧 但觉得a24的电影都还挺有特色的 都是一些琐碎的事 但又各不相同 翻了一些影评确实想起几个高光剧情 很喜欢母亲在回顾前夫时说只怀念他的左撇子在早上的时候两个人可以彼此互相抓痒 范宁说你不过和那些modern的人一样用这样的说辞 不如直接和我说想要上床 还有最后和母亲的一些对话 月经羞耻啊 性压抑什么的 感觉当时是一个性意识的觉醒 从父母一辈指责儿子学性相关的知识觉得很羞耻到那个姐姐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 隔代之间的差异已经初见端倪 然后到呼吁大家一起念menstruation的时候达到顶点 而且整个色调确实能够传递出一个很虚无很彷徨的感觉 就像战后的lost generation一样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伤痕 然后伤痕产生罅隙 隔阂 有些东西时间抚不平 时间只会让皱褶更深

 2 ) 二十世纪女人讲了什么呢

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20世纪的女人》,电影的背景时20世纪的美国,主人公则是55岁的多萝西亚和她15岁的儿子杰米,以及他们的房客和朋友们。一位母亲,在四十岁才生下他的儿子,这应该算得上是高龄产妇了,她1924年出生,而她的儿子1964年出生,相差四十岁的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随着儿子青春期的到来,多萝西亚会发现儿子和她之间的那道沟越来越大,她根本不懂他那些摇滚乐,他也不懂自己的儿子在想些什么,她认为自己无法进入他的世界,所以她让房客艾比和杰米的好朋友朱莉帮助他去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么一个过程中,艾比一直在帮助着杰米了解女性主义,让他了解女性的世界,她认为这样其实能够帮助他更好的成为一个男人。最后很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但是似乎每个人都有着一个很好的归宿。 其实,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片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或许是因为我对20世纪的美国并不太了解,所以我也不想以一个半桶水的状态去评价这部片子好或不好,我只能说在当下去表达一些我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有过这种经历之后,我再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又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吧! 我认为这部片子它想表达的大概是时代的变化之下,父母一辈与子女一辈会存在着很大的代沟,特别是在孩子不断长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的时候,就如剧中的杰米,要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的时候,他们会经历着很多的事情,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会迎来巨大的变化,那在这么一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该如何想处,是要给他们独立的空间,还是说要参与其中去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呢,似乎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在我看来,我认为父母还是要多多的与孩子去沟通,尝试去了解他们的世界,或许他们的那些经验能够带给孩子一些启发,也能引导他们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该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成年人,或许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有效的沟通。

 3 ) 二十世纪女性

实际上也是一个新型的社会流行的体现:人们渐渐认识女权主义,一个时代里的新潮。我能理解妈妈,她智慧,但不想给儿子灌输女权思想,overthinking有时会毒害一个人享受生活的能力,女权主义也有属于它的虚伪。而且她也代表来自“旧时代”面对“新思想”的碰撞与磨合,不管接受与否,anything always changing! 20世纪的人们纵情玩乐,是对空虚的抵抗,但在party里只更显得孤独,过度依赖于外在刺激,用物质填满自己。这也是消费主义时代下的影响,个人对心灵空虚的找寻。感觉这个电影里值得探寻的还有很多,很棒的电影!!

(电影一半有感写下这段感悟,在电影临近结束时被剧中角色从口中说出,这种感觉好棒啊!有种和作者有心灵的connection的感觉!)

二十世纪的女性,更多机会,自由,不确定性。到底什么shape我们?不知道!

I think I’m still finding something! Maybe love, maybe myself! Maybe the finding will through my whole life never been ended, just like the mom did! No matter what, I’m alive!

 4 ) 被玩坏的“女权主义”,你到底对它存在多少误解?

发现这部电影,也是无意之中的事,或多或少和它“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有关吧。再者,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二十世纪女人 20th Century Women。

注意,这里提到的是women,而非woman。因此,这部电影讲诉的并非是关于一个女人的传记故事,或者像有些人提到的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它探讨的是更为深层次的关于整个时代的女性精神,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女权主义”。

也许有人会说,能不能别动不动就把一件事物的定义拔的这么高,“女权主义”好像是一个特别偏激的行为?针对这点,我想说既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本来就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它应该被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去审视和观察。

然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到底什么是“女权主义”?它真的有这么可怕或者是离我们特别遥远吗?影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去表现女权主义这一主题的?它对成长中的女性来说,有什么帮助或者意义?



1、所谓的“女权主义”,究竟是什么?人们对它有什么误解?

百度百科上,对于“女权主义”的界定,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女权”,不是“女尊”,更不是“女强”,它呼吁的只是自由选择的权力,它是人性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权力。

它想消除的是,社会舆论中“男人应该怎么怎么样”“女人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愚昧想法。我们可以追求相同的东西,我们也承认我们的不同。相同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我们可以去培养任何形式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保持单身或是同性恋,可以享受“囿于厨房与爱”还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等;不同是,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关于能力、性格、经历、出身、运气等,而这种差异不应该来自于性别本身。

社会上为什么会有很大部分人,甚至是女性自己,都会觉得女权主义很可怕很激进?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很容易对它造成以下4点上的误解:➀女权主义认为女性权力高于男性;➁女权主义只呼吁权力,不承担责任;➂女权主义提倡“废除生育”;➃女权主义要求男主内女主外。

经典电影《发条橙》的原著小说作者安东尼•伯吉斯在解释他的观点时曾说:“彻底的善与彻底的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人们对于女权主义的误解,无非就是认为它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这是一种极端的错误的观点。

实际上,女权主义追求的只是一个不需要呼吁女权的社会。这和支持同性恋论者的观点如出一辙。“我们”不想被歧视,也不需要理解和同情,只希望它能够稀松平常,就像去选择喜欢苹果还是梨一样简单。


2、应该怎样去理解影片中的三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女主人公?

在对女权主义有了一定的概念之后,我们开始正式聊一聊电影本身。即使作为影评来说,一般的写法可能都是先从电影本身开始,然后自然延伸到影片之外的意义。但是遵循“第一性原理”,个人觉得先解释女权主义,这样对影片中很多情节和角色定位才有更为清晰和透彻的理解。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叙述了五位角色的内心独白和故事,影片涉及到的角度也相当的多,比如成长教育、爱情择偶观、美国特殊背景等,这里因为主要选择了女权主义这一主线,先暂时抛开另外两位男性角色。

➀朱莉 17岁 女权主义关键词:性爱

影片背景是在1979年的美国,而朱莉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片段,却是活生生地反映了中国现在还存在的青春期女性的成长问题。月经初次来潮前的一无所知,发生性行为的年龄过早,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避孕......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社会的性意识还处在不够开放的状态,而这对于女性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甚至是具有伤害属性的。

朱莉很享受和别人发生肉体上的关系,却忽视了精神上的安慰,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成长中对于性的畸形心理和反抗所造成的。但是隐约在这种青春性意识的觉醒和迷失中,你又可以看出她对于性的迷恋,对于性的坦诚,她只想证明一点:性不是羞耻的产物,它应该是美好的。









朱莉的“理想生活”:艾比会带我去计生所,我会继续吃药,我会去纽约大学念书,和杰米还有多萝西亚失去联系,我会不再和妈妈讲话,我会和尼古拉斯相爱,我们会搬去巴黎,并且选择不要小孩。

➁艾比 24岁 女权主义关键词:自由

这是三个女性角色设定中,我最爱的一个。在朋克音乐中尽情狂舞,用相机记录每一件身边的事物,一头红色的头发和率性的装扮等等,好像这一切都是为了告诉你,女人还可以有这样的活法。它既张扬,又细腻,来得恰到好处,从不会稍显一丝多余。

艾比在影片中,是最“先驱”的女权主义者。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她肆无忌惮地说出了“月经”这个词,并且竭尽全力地告诉大家,这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她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她追求的是生命的自由,和一切解放自我的事物。

然而,命运却告诉她,她不能够拥有一个孩子。这种打击是致命的,像是剥夺了原本她身体里的东西。但是,我最亲爱的自由主义者啊,这怎么阻止她对于生命的热爱呢,换一种方式,继续活在属于自己的率性里面。





艾比的“理想生活”:我会留在圣巴巴拉,两年之后我会嫁给戴夫,我结婚后的一个月,卡洛塔会死去,一个星期后,马克思也会死去,我会从车库里工作,然后在当地艺廊里展出,我会不顾医生的建议去怀孕,到我34岁的时候,我会有两个儿子。

➂多萝西亚 55岁 女权主义关键词:独身

独身的意思,是指不打算结婚成家的独身主义。其实这里用单身更为准确,但是却失去了某些味道。多萝西亚40岁的时候才生育,生下孩子之后不久变离婚了,之后长达十几年单身母亲的生活里,坚强并孤独着。

首先,多萝西亚40岁的时候才生孩子,她只是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喜欢的时候我准备好了的时候,我自然会去做我认为自己该做的事。这些事情不需要别人去指手画脚,也不会去理会周遭的闲言碎语。

再者,离异之后的孤独生活,甚至有人都为她贴上了同性恋的标签。但是,在她心底,她只是一个想要给儿子更多爱的母亲,对爱情有过渴望又望而却步。杰米反复提到多萝西亚成长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年轻的时候上过空军学校,加之多萝西亚是美国最早抽烟的一代女性,她的独立和坚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多萝西亚的“理想生活”:1999年3月,我会开始感到劳累和糊涂,当我终于去看医生的时候,他会告诉我,我肺部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我的胸部和大脑,我会试着教杰米如何处理我的股票,但我的笔记会让人几乎看不明白。


3、“女权主义”对于成长中的女性来说,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电影中提到了两本书,《Our bodies Our selves》(身体与自我)和《Sisterhood is powerful》(进击女性之声)。解释了关于家中分娩和女性高潮的概念,这不论是对于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是当今的中国社会,都是非常先进和开放的。

我并不是鼓励说,我们就要去看这两本书或是相关的女性书籍,而是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女性保护或者被保护意识。它对于女性在成长中的作用,不亚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为它是我们健康人格和情感完善很重要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不是出了关于新版小学性教育课本被禁止发行,而引发社会争议的事情。关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被骚扰或是被侵犯的新闻,也不绝于耳。除了愤懑地指责,这世间怎么这么多变态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深入的思考,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大环境女权主义还没有苏醒,甚至是在某些女性自身心中,她们就压根没有这个意识。

从正确地去认识女性的身体开始,爱惜我们的子宫和乳房,对性有一个全面和正面的了解。在追求爱情和事业的路上,把自己当做宇宙里独立的个体,不随意依附于外力。我们理应大胆地去追求爱,只是在爱的面前,或者在被爱之前,我们应该已经成长为完整的自己。我们理应大胆追求事业追求金钱,只是我们内心要懂得,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最终的时间自由和内心归属而要获得的工具。

请记住,不论是在感情,还是工作、生活之中,坚强、独立、自由,这些神圣的权利和伟大的品质,都应该被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女性的骨子里。


附:女权主义相关电影

《末路狂花》、《乱世佳人》、《钢琴课》、《朱诺》、《让娜·迪尔曼》、《成为简·奥斯汀》、《卡罗尔》、《午后的迷惘》、《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好的世界》、《时时刻刻》、《安东尼娅家族》、《简爱》、《阿黛尔的生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BJ单身日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穿普拉达的女王》、《两生花》、《天使爱美丽》、《少女日记》、《异形》、《奥兰多》......

 5 ) 严肃影评#30:真挚故事中拒绝改变的平凡人物 – 9/10

在《二十世纪女人》里,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年龄的女性。

我们看到了五十五岁的多萝西娅(安妮特•贝宁饰,曾经饰演过《美国丽人》中那个让人唾弃的妻子)——这位烟不离手的母亲,“抽的烟是Salems,因为更健康;穿的鞋子是Birkenstocks,因为她是现代人;她读《兔子共和国》(顺便说一句,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同名动画电影是很神奇的存在),然后自学怎么用木雕出兔子。她从来不跟一个男的保持太长久的关系”。至少在十五岁的主角杰米(新人卢卡斯•杰德•祖曼饰)看来,她的母亲是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们看到了十七岁的朱莉(艾丽•范宁饰,曾在争议作品《霓虹恶魔》中出演主角)——这位自诩成熟、观众们见到她的第一幕就在嘴里叼着烟的女孩,“喜欢说自己有着自我毁灭性;母亲是心理咨询师,因此被迫参加她的咨询会;她开始跟不同的男孩调情,她开始偷偷进入我家,在我家过夜”。当然,杰米很清楚知道她晚上偷偷进来,只是希望跟他聊天而已。就算同睡一张床,他们之间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越界的行为。

我们还看到了二十四岁的艾比(格蕾塔•葛韦格饰,《弗兰西斯•哈》中的那位让人尴尬的失败女生)——这位染着一头帅气红发的女生,“在所有人都开心愉快的圣塔芭芭拉长大,却也因此让她十分抓狂;所以她去了纽约读艺术,喜欢上了摄影;但由于母亲当年在流产后服用过药物而导致她患上癌症;她无法在这件事后跟母亲好好相处,所以搬进了我们家”。但杰米却很喜欢跟这位充满着艺术气质的大姐姐玩耍,听她介绍朋克音乐,看她推荐的女权主义书籍,甚至跟着她去夜店玩,学习着如何让自己至少在表面上更加成熟。

而围绕着这三位女性以及杰米之间故事的《二十世纪女人》,剧情却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你可以说这是关于母亲如何让身边的女性去引导孩子长大的故事,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固执的人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故事,你更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所有这些角色成长的故事。

但对我来说,这却是一个中间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角色们到最后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故事。

《二十世纪女人》

当然,我们知道剧情的发展是这样的:在大萧条年代出生、与年轻人们格格不入的高龄母亲多萝西娅发现自己与刚上高中的儿子杰米的代沟越来越大,因而希望杰米身边的两位女性——与他从小就一起玩的挚友朱莉以及住在楼上的艾比——能够帮助她教杰米如何长大成一位男人。应该说好莱坞每年制作的这种有着类似剧情的电影是数不胜数的,甚至有专门的题材类型来概括这种关注主角从青年到成年的故事的电影——coming of age(成长故事)。而虽然大多数这些成长故事的剧情都是那么的乏善可陈,每年却总还是会有那么一两部可以打动人心,比如今年的《成长边缘》。

但我却不希望把《二十世纪女人》划分到成长故事这个类型上。因为与其说这是小杰米的成长故事,倒不如说这是所有五位角色的成长故事(还有一位是同一屋檐下的威廉姆斯,一位嬉皮过后的中年男人)。而如果说成长故事的根本在于人物在剧情结束后能有所变化,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同样的情况,那《二十世纪女人》则更不应该被归类到成长故事里了。正如前文所说一样,对我来说,《二十世纪女人》是一个中间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的故事,而各位主角在故事的最后,也并没有作出什么重要的改变。

也正因如此,我们或许应该称这是一部反成长故事片才对吧?

导演兼编剧麦克•米尔斯与饰演女主角的安妮特•贝宁

能够大胆编写和拍出这部反成长故事片的,是第三次掌舵长片的美国编剧型导演麦克•米尔斯。这位细腻的创作者,在自传式的前作《初学者》中探寻完他与父亲的关系之后(父亲老年出柜是他人生中的真实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部好电影),在《二十世纪女人》中再次以自传式的作品去探寻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的,虽然电影中的众多人物和剧情被“电影化”了(米尔斯的原话,他拒绝使用戏剧化这个词),但它们的根基却依然是根据米尔斯身边的亲身经历而来的。他的母亲,与多萝西娅一样出生于大萧条年代;他的姐姐,与艾比一样是朋克迷;而他的挚友,则与朱莉一样在年少时不断地告诉米尔斯她是怎么跟不同的男人发生关系的。也正因为这样,电影中的这些人物显得格外的真实;尽管身边的这些女性帮助他成长的这个故事被“电影化”了,作为观众的我们却总是觉得剧情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而大概也正因为这些剧情和人物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米尔斯才敢于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中间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角色们似乎到最后没有任何重要改变的故事吧?对于一般的好莱坞故事而言,让观众们投入感情很重要的一点是角色们在充满阻难的剧情推动下作出不断的改变,最后完成蜕变。然而在《二十世纪女人》中,角色们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多萝西娅与儿子杰米的关系并没有质的改变;朱莉依然过着她潇洒的生活,在不久的未来移居更自由宽敞的巴黎;而艾比则还是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朋克态度,即便在医生的反对之下她还是毅然地怀上了两个孩子,最后也成功把他们带到世界上。对于这些角色来说,电影中所发生的事情似乎是那么的不值一提,对他们的影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能接受这些角色们的这种缺乏改变吧?毕竟现实生活中真的不是一两件平常的事情就能让我们作出改变的。

一众演员们出色的演出同样是这些角色令人信服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次提名奥斯卡影后的安妮特•贝宁再次给出了完美的演出(可惜未被奥斯卡提名),把多萝西娅那性格中刚强又慈爱的一面,以及她对时代改变的无法接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年仅18岁的艾丽•范宁再次展现了她那技压同龄演员的演技,把一个努力希望让自己显得成熟的女孩表现得惟妙惟肖;而格蕾塔•葛韦格,继《弗兰西斯•哈》之后再次给观众们带来随性舞动,让我们感受到她忧郁中向往自由的一面;不得不提的当然还有新人卢卡斯•杰德•祖曼稍显稚嫩却不失潜质的演出,即便与这些女性老戏骨对戏也并没有太落下风。

电影关注的只是这些平凡人生命中的一瞬间罢了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二十世纪女人》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剧情设置,或许有的人会称这是一部文艺做作的电影。但对我来说,这种关注角色的构造,关注角色之间交流的电影,这种不刻意去给角色们营造困难去克服,不刻意追求角色们成长的电影,总是能非常得我心。因为这些电影总有着基于现实甚至基于编剧自身经历的剧本,也正因为这些剧本的存在,我们总能在某些意外的时刻感受到我们与角色之间的微妙联系,不需要太多剧情去推动我们的同情。对于《二十世纪女人》来说,它所关注的不是什么宏大的事件,而仅仅是这些角色漫长一生中仅有的一刻而已。电影中的镜头语言也同样是是那么的不做作却精妙,缺少夸张镜头动作的同时却给予了大量极慢节奏的推进与拉回,仿佛不断地提醒观众们旁观者的身份。而这些镜头给我们展现的,仅仅是这些角色们在1979年为什么而争吵,听的是什么音乐,在乎的是什么罢了。

而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怎样去理解复杂的人类呢?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如电影中的人物一般。“我以为这仅仅是与她展开一段新关系的伊始,一段她将真正告诉我她心里所想的新关系的伊始。但可能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这么亲近过了。”杰米在电影的结尾这么感叹道。

这大概才是《二十世纪女人》想要传递的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点吧。

P.S.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部电影的剧本。在我看来是2016年原创剧本中的最佳之一:http://www.la-screenwriter.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20TH_CENTURY_WOMEN.pdf

 6 ) 流淌在女性血液里的时光流转——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影片《二十世纪女人》漫谈

回看一下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其中有一部默默无闻的《二十世纪女人》,来自迈克·米尔斯的自编自导。2010年,他曾凭借半自传影片《初学者》声名大噪,该片不但由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还让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捧回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大奖。 时隔六年,迈克·米尔斯再一次为我们带来新作,这一次则是有关他母亲的私人回忆。同样是半自传性的创作,迈克·米尔斯通过他的独特视角,从女性角度切入上个世纪的生活百态,让我们得以瞥见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图景的横切面,以及身在其中的几代人,待人处事的差异与迥异的生活追求,她们一起构成了,令人们又爱又恨的二十世纪。

时光流转,没有谁是时代故事里的主角,也没有谁同谁不一样,每个微小的个体化差异,都在时代的变迁下,淹没在无法回潮的洪流里。剩下的则是永恒的回忆,每个人关于自己黄金年代的回忆。母亲可能是战时在飞行学校的时光,儿子是少年爱恋的时光,Abbie是纽约求学的时光,Julie是在河边看书的时光等等。

影片名为《二十世纪女人》,并没有特指“二十世纪母亲”或者“二十世纪女孩”,所以我们在海报上,看到的是三位不同年龄的二十世纪女人:Julie、Dorothea、Abbie。她们分别出生于1924年、1955年、1962年,而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79年,她们分别是55岁、24岁、17岁,一起拼凑出了二十世纪里,中年、青年以及未成年女性的三种形象。

这些元素都注定了这部电影,不是人物传记,而是人物群像的描绘,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原型,都来自导演早年的经历,这也令人物的状态和对话,都更加自然真实。镜头里没有充斥着生硬的时代符号,而是聚焦个体人物在时代伴奏下的精神状态。

使用简单的推拉镜头聚焦核心人物。 要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逐一介绍五位人物,绝不是简单的事情,顺序的安排,场景的打造,既不能让观众视觉疲劳,还要避免程式化。于是迈克·米尔斯选择了在视觉上,用构图聚焦观众的视野,适当的遮挡与场景限制,让观众可以轻松读取每一个镜头里的重点,关注核心人物,并且跟随镜头,深入人物的内心。

以下剧情分析涉及剧透该片已有下载资源 通过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展现三代女性心理与时代变迁。 在儿子的叙述下,55岁的母亲Dorothea是个经历过二战,第一批进入职场的独立女性,然而她却无法跟男人保持稳定的关系。她既有开放平等的意识,又对某些事情持有保守的态度,例如对爱情、对性关系。

当William在酒吧吻她时,她茫然的追问:这个吻是什么意思。她无法理解,没有爱的性,例如William与Abbie的一夜情,她也无法理解没有性的爱,例如儿子Jamie与Julie一起过夜,却什么都没有发生。 她是影片中,年纪最大,用一生跨越二十世纪的人物典型。从走在时代前沿,追赶时代的脚步,再到被时代抛在身后,母亲Dorothea的一生既浪漫又孤单,既坚强又脆弱,既开放又保守。 17岁的Julie,与Dorothea的15岁儿子Jamie算是同龄人,出生于越战时期,是沉醉于朋克摇滚与药物泛滥的迷茫一代。Julie虽然没有嗑药成性,但是她喜欢抽烟,喜欢像男孩一样酷,她说人变得强壮最重要,而不是伪装成敏感和无辜的样子。

她是个不需要理由,就可以跟不同男孩滥交的女孩儿。对她来说,性的体验是难以名状的,她喜欢跟人发生单纯的性关系,她不需要恋人一般的理解,她对于两性关系,是感受派,她痴迷男性在性爱中满足的呻吟,还有那些令人沉迷的身体,一半后悔一半高潮体验的几率。 24岁的Abbie,是个追求艺术、追求生活意义的平权主义者。她连自己患上的癌症,都要寻找其在人生中对于自己的意义,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对她来说,都是有灵魂的。这也就不能难理解,当她得知自己可能不能有孩子时,是多么的伤心,因为可能对她来说,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会从此缺失。

她送给Jamie的两本书,分别是《Our bodies Our selves》和《Sisterhood is powerful》,她说男性在与女性交配并获得快乐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女性是会有月经期的。她需要性爱,但她更需要一个理由。而她的理由,绝不是母亲Dorothea那一辈人信奉的“爱”,而是一种双方的需求,于是她要求房客William与她扮演摄影师与模特的角色,才能与他上床。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了一个小时,分别展现了三种女性对于两性关系的不同态度。三代人的性格与价值观,立即显露无疑,这也描绘出了上个世纪,在不同年代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男男女女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开放的演变过程。

母子从渐行渐远,到同步前行。 故事中,唯一有起承转合的主线,就是Dorothea与Jamie这对母子。影片的前半段里,导演不断的插入儿子Jamie独自在公路上滑滑板的镜头。第二次时,干脆让儿子在前面滑行,母亲在后面开车尾随,更直接的传递了母子两人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影片的第一幕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90度镜头移动,是从母亲Dorothea的背影开始,逐渐平移到母亲抽烟的侧脸,之后她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儿子,如何遇到了成长的“问题”,母子的矛盾也被揭露出来。

第二天一早,影片走向了第二幕,母亲要求房客Abbie与儿子的发小Julie,帮助她一起引导儿子Jamie走向一个成熟男人的道路,之后影片分别在儿子Jamie同Julie和Abbie的接触中,介绍了她们两人的生平。

影片过半时,即便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这里的镜头延续了上一个90度特写,注意,母亲的衣服和手镯都没变。从母亲Dorothea的侧脸,来到了她的正脸。她开始讲述未来的事情,她将死于什么疾病,死于什么时间,以及儿子Jamie这一代人,还将经历怎样的环境、战争和经济问题。随着母亲的躺倒,第二幕结束。

这两个针对母亲的环绕特写,加起来是180度。这是影片第一次超越时间线,在倒叙的叙事顺序里插入未来,而下一次这样跳跃时间线,关于未来的叙述,会来自她的儿子,发生在影片的结尾。这样的处理,在电影里很少见,容易引起观众的时间感错乱,但是放在这部网状关系,线性叙事的电影里,观众却没有觉得混乱,这与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与画面的切分上,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第三幕故事里,Abbie给了Jamie两本书,帮助他了解女性的身体和心理。而Julie则是尝试做Jamie的心理医生,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当母亲觉得这一切对于15岁的儿子来说,可能太过了,想要结束这场辅导时。剧情进入了高潮,三个女人在餐桌上,再一次针对女性的月经和性体验,展开了自己的演讲。

保守的Dorothea认为餐桌上,应该避免那些女性隐私的事情与词汇,而Abbie却要求餐桌上的每个男性,一起大声念出 Menstruation(月经)这个词。之后Julie更是强行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经来潮与第一次失去处女之身的经验。这让Dorothea不得不提早结束派对收场。这里再一次彰显了三位女性对于自己、对于两性、对于周遭环境的不同看法与反应。

最后,影片来到了第四幕,母子和解后,在窄小的汽车旅馆里,五个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而母亲调大了收音机声量,邀请儿子共舞。这一次,儿子与母亲的角色开始走向了平等的关系,儿子同时也是个未来的男人,而母亲也只是个平凡的女人。

当母亲给儿子染了金发后,在回家的路上,儿子没有独自滑行在前方,而是扒着母亲的车窗,一起在公路上飞驰前行。两人从内心到步调,终于得到了的同步,即便是短暂的。就像儿子说的,两个人就很好,于是他们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不需要别人的帮忙,而是母亲与儿子两个人,一起度过这段二十世纪尾声,母亲逐渐步入老年,儿子则步入成年。

影片以母子矛盾开场,以母子关系回到原点为结束,其他几位人物也都是从现在到未来的线性发展,并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突破,就像在繁杂的二十世纪里,普通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遭遇的生活困境与平凡生活的历程。导演的野心之大,掌控能力之强,剧本的故事和对话,都明显比《初学者》更具趣味与戏剧性,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绝对是实力使然。 快进的移动与恍惚的时代感。 影片除了运用大量的照片、新闻、电视资料塑造了强烈的时代感,还不断的用快进与色彩重叠,制造时间的流动感。每一次人物的移动,尤其是在汽车里的两点之间平移,镜头都使用了虚幻的色彩处理,并且用快进,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这一手法,从开篇儿子去洛杉矶旅行,到结尾母亲寻找儿子的路上,都在不断的重复。

影片的结尾,儿子说:他很难同自己的孩子形容,他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再一次点出了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个体的复杂性。母亲Dorothea几乎经历并目睹了人类社会最多与最大的变革,在飞速的二十一世纪来临时,她们从思想到行动,都被远远的甩在上个世纪。

放到今天,母亲Dorothea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不管他们是否已经离开,他们经历了二战和内战,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数次的灾荒和困难时期。如今每当我和再远北京的奶奶视频连线时,相信她都难以想象,二十一世纪的网络,竟然可以就这样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有障碍。而我们也难想象,他们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影片中未来的Julie与自己的爱人前往了巴黎,选择做了丁克一族。Abbie与癌症斗争,选择了结婚生子的家庭归宿。而母亲Dorothea,最幸福的时刻,是每年生日的时候,再一次享受成为飞行员梦想,体验在空中翱翔的乐趣。回到那个,从未属于她的黄金年代。时间的概念在影片末尾,再一次被抽离,整个故事,在母亲与儿子交织的回忆中结束。

《二十世纪女人》是个会把美国奶奶看哭的故事,对我们来说,更是个需要慢慢体会的故事。Dorothea紧锁的眉头、Abbie的舞蹈、Julie的抽烟姿态,都是值得我静静欣赏的画面,其中人物的生活理念,或多或少都与二十一世纪的你我相连,我们摒弃了她们的一切,又继承了她们的一切,而每个时代,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7年3月1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短评

女主角剧中妈妈、女人角色的人生选择、态度本身就非常棒。演员更是我喜欢的那种美。很喜欢这种可以接受自然衰老,不畏惧皱纹的强大女性。

8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变革的洪流朝你身上轰轰碾过,你的影子轻轻摇晃。未来会更好,因为时代进步了,因为你老了。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部外表清新独立的文艺片,有着一颗火热的内心。它小巧的格局委婉的述说着两男三女间的小情小爱和小愁小怨,它是时代变迁下不同年龄群体间关系冲突与变化的生动肖像,也是一首送给80年代女性的怀旧小情歌。

15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可以说是非常 art fag 了

17分钟前
  • W I l l
  • 推荐

即使她见过大风大浪,她并没有世间一切的答案,她只是接受了很多事情没有答案的现实;她不愿承认自己不开心,她不愿承认自己孤独,是因为开心和陪伴固然好,但没有的话,就也还好呀。有几场戏的对话写得不太好,大部分都很棒。喜欢A24的经典片头特效配在片中,有种特殊的疏离感。

22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我妈妈也是二十世纪女人。而我永远只能看到作为母亲的她,看不到作为女人的她。

23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被科普了一个名字,20世纪女人,剧本原创性毋庸置疑,旁白偶尔让人想到《美国丽人》,全知视角加群戏的路子是个聪明的做法,只是最终做成了女权主义少年养成记,就像是摆了很多时代感的论据,论文最终说了件流俗的事情,不如编剧的写法聪明,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menstruation

28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生活本身就不可预测,这也是碎片式叙述的《二十世纪女人》最迷人的地方。还说不懂女人,或许看完这一部,你会发现,你离这个神奇的物种更近了一步......

33分钟前
  • 深焦DeepFocus
  • 还行

比较失望,故事很散,有一些细节比较可爱但也连不起来。又是一部披着“女性电影”的外衣的电影,其实本质还是一个男孩成长加母子关系修复的故事,大概这个话题真的很好卖吧。女权这个概念反复出现,对电影里的角色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大概它就像是晚餐的一道甜品吧。贝宁演得不错。

3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基本上是女主的电影。Gerwig和Fanning有点被type cast的感觉。

36分钟前
  • peacebitch
  • 还行

如此知性的电影,知性的剧作,知性的表演。人活着除了温饱苟且琐事外,还有精神灵魂。影片展示、探讨的种种,离我们似乎很远,又很近。是个小品,却让人思索。

3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结局还算圆满,可最后的旁白道尽了时代的远去,还是让这个故事变得伤感起来,故事里蕴藏着一些小幽默在其中,而且难得的是这些幽默既不装也不做作,很自然的随着对话流露出来,看着还是挺舒服的,不至于那么沉闷,可惜感触不是太深。特别喜欢格蕾塔·葛韦格那个角色的人设,她自己也演得非常的出色。

38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所谓洪荒感正如William所说,那一连串看似空洞的物件照片被排列在一起,突然就让人伤感起来,好像所有难以言明的失落都顷刻有了归属。普通的成长故事在已成历史的年代中开场,波澜不惊地向着早已写好的结局演进了一步——Mike Mills在富文本层面上全面进化,人物丰满得让人失语。

4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How lucky Jimmy had such a cool mom!

42分钟前
  • karenlin
  • 推荐

风格不错,贝宁阿姨也确实演的好,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格局不大

4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抽烟,跳舞,聚会,恋爱,争吵,时间是溪,也是母亲的手,漫过青春期那些短的沉默与长的无意义。在女性环绕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子,难免带上些女性的特质,观察世界的方式,或者与人群的交际,提出与思考的问题,都是母亲与女孩子们赋予的赠礼。

49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片名无比宏大,但Mike Mills仅凭极小的故事格局就四两拨千斤折射出了时代的洪荒感,而那种成长和生活中最难以捕捉的情绪也都在细腻笔触下被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真的让我想起看Boyhood时那种被平凡中史诗感淹没的感受。没想到是颁奖季最爱的一部。

53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力荐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5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美獨陳套孤僻少年vs美好女孩之feel-good小鎮成長故事的加強版(變成媽媽、女房客姐姐、床伴女孩之間)。延續《新手人生》剪接策略,大時代下的邊緣小人物,點綴貌似宏觀的時代指涉(70s末雷根上任前,基進喧嘩的晚響)。媽媽特別可愛,企圖新潮的老派衣著(?),Annette Bening。母子是唯二有旁白的。

60分钟前
  • HurryShit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