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片美国1996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克莱尔·丹妮丝,约翰·雷吉扎莫,哈罗德·佩里诺,皮特·波斯尔思韦特,保罗·索维诺,布莱恩·丹内利,保罗·路德,沃迪·科蒂斯·霍尔,米瑞安·玛格莱斯,杰西·布拉德福特,M·埃梅特·沃尔什,詹克·欧思,杰米·肯尼迪,达什·米霍克,维森特·拉雷斯卡,卡洛斯·曼佐,克里斯蒂娜·皮克勒斯,戴安·维诺拉,佩德罗·阿尔塔米拉诺,约翰·斯特里尼,哈里特·桑塞姆·哈里斯,迈克·柯贝特,埃德温娜·摩尔,Quindon Tarver,马里奥·齐马洛

导演:巴兹·鲁赫曼

 剧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剧照 NO.1罗密欧与朱丽叶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12-05 00:10

详细剧情

罗密欧(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与茱丽叶(克莱尔?丹妮丝 饰)在一个派对上一见钟情了,这个派对是为了庆祝茱丽叶找到了如意郎君。可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家族是死对头,常常爆发冲突。罗密欧潜入了茱丽叶家的后院,两人互诉爱意,由于知道家族之间的不和是他们的障碍,所以他们在神父的帮 助下秘密完婚。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暴躁的人,他要跟罗密欧决斗可是罗密欧只想和平相处,罗密欧好友莫邱托想杀死泰华,却先被泰华杀死,罗密欧愤怒之下也把泰华杀了。   罗密欧被驱逐出境,茱丽叶要另嫁他门。神父策划让茱丽叶假死,可是没有收到信件的罗密欧信以为真,在茱丽叶醒来之际,喝下了毒药……

 长篇影评

 1 ) 有问题,但经典值得一看

早闻法版罗朱大名,一上来舞台人蛮多的把我搞得有点晕头转向,等到朱丽叶出场那一瞬间我被惊艳到了。大多数舞台剧即使是扮演小女孩也让个2,30岁大姐演,但这姑娘一看就很年轻,果不其然,幕后cast16岁,好家伙牛逼啊。 朱丽叶真的美,但罗密欧出场让我大失所望,是说不帅,就是感觉好……邋遢། – _ – །(后来已婚把头发梳上去就好多了)。 原著背景女主才13,男主15……毕竟欧美人显老,姑娘13岁成熟了点能接受,但这哥们怎么看都20+了吧?结果整场戏下来给我一种大哥哥带小妹妹的感觉(≖_≖ ),虽然演的很深情但因为发型问题甚至让我恍惚看到诱拐未成年少女的年轻小混混耍流氓现场´_>`。 剧情不评价,老生常谈,日常给莎比寄刀片就完事儿了。但因为基本完全按照原著走,很多情节依旧跳跃过快让我匪夷所思,尤其是依旧无法理解音乐剧传统一见钟情是怎么个钟情法,就跟巴士底狱似的不知道怎么了就要死要活相爱了,原著心理活动可以说是颜狗的胜利,至于音乐剧就是要唱出来,但问题是没唱出来啊,直接就AimerAimer得喊爱,第一天在舞会上蹦出火花第二天就要结婚(-ι_- )我真的不理解啊不理解,尤其是原著俩初中生火热冲动点我也忍了,你俩一16一20+搞毛线呢?演员问题的确没法解决多点心理活动OK?我说的心理活动不是一天到晚喊着爱不爱,喊着他多帅她多美,是心理历程啊心理历程!你这看她漂亮看他帅就爱的死去活来是爱吗?那是馋他/她身子!再来说说舞台,以白衣死神代表命运无常的安排挺有劲,但因为死神戏份过多,导致不管什么场面我的注意力都有几成在死神身上,反而有喧宾夺主的架势。 教堂与天使的设计很赞,可能是因为剧组比较富裕人员也比较多(这里直接点名某PPT剧组←_←),舞台相当凌乱,主要是观众的聚焦目标,不知道该聚焦在谁。再加上镜头是不是有点问题?看的官摄版本不仅在罗朱死亡后经常切换到两人呼吸起伏的场面极为出戏,还不断切换镜头当出现群相时聚焦目标相当不明确,如不是看着弹幕基本明白不了。 再来说说音乐,一场下来我只记住三首歌,太有名的Aimer(爱),节奏感强烈又歌词暴露的Les rois du monde (世界之王),与最后神父等人的合唱Coupables。罗朱的音乐其实并不那么惊艳,没有看红黑时《荣耀向我臣服》那一瞬间的惊动感,也没有法扎强烈的节奏与循环的热情, 但是歌曲却越听越好听,Aimer(爱)第一次的时候我听就那么回事,结果一次Rappels一次返场安可,却让我喜欢上了。Les rois du monde (世界之王)同理,尤其是最后结尾只剩下朋友一人再听这首歌,完全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总体评价一下: 剧情老套但经典,数百年后的今天也依旧值得一看,朱丽叶选角不错罗密欧有点拉跨,舞台和镜头有硬伤喧宾夺主感觉严重,音乐第二三次听你会爱上他。

 2 ) 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

#第二周#

最美的爱情莫过于最美的时光遇到你。 罗密欧和朱丽叶,彼此相遇,那种真爱带来的感受我似乎通过这部音乐剧有些共鸣,他们相互思念的细腻情感,那种因为家庭无奈分离的痛苦,和那种看着最爱自己和自己最爱的人离开时的撕心裂肺:为何要在这个没有你的世界待到老?!/没有你,生命仅仅只是一个词语/我为爱而死。 在最好的年纪相遇,相爱,在最相爱的时候因为对方的死亡选择同死,伟大且浪漫。这时间的真爱除了圆满美好,也需要如此凄美的爱情。谢谢莎翁带给我们后代这么真实美好却又痛彻心扉的爱情❤️ 整个音乐剧的音乐都好好听!!!但有一种感觉感觉这些歌好相似,是和声差不多吗??自己在这一块知识欠缺。 不过几乎每一首歌都好好听,很触动人,里面的演员的声音穿透力很强,强到让人进去到那个场景感觉自己在经历一样,产生共鸣:特别喜欢罗密欧,他的唱腔好特别,好好听,好有磁性,也好帅,他的眼睛好深情,似乎在说话,太迷人了, so charming,我一个大男生都顶不了了!朱丽叶,她的声音,天籁一般,让人听到一身鸡皮疙瘩,太美了!还有罗密欧兄弟班班,为了他好兄弟罗密欧,伤心成那个样子,那种痛苦我心中共鸣很强,因为自己的好兄弟失去了美好的爱情而心痛不已,痛哭流涕,这是真的友谊!他在唱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最好的兄弟,如果发生同样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会多伤心,当然我不希望发生,也应该不会。希望他能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爱他的,和他爱的女生一起厮守到老。还有里面的王子,声音太有气场了,我愿意跟随他,对就是这情感!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可圈可点,

听了好多遍罗密欧和朱丽叶死的歌曲,太悲伤了,呜呜呜呜呜呜~

现实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家庭朋友觉得不可以的事情,强大的阻力。希望我碰到这种情况时候,能够有勇气去不顾一切追求自己内心,而不和一般人做世俗的决定。

年龄只是时间问题,历史可以明智,通过看过往的这些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者历史,帮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能够有大局观,更加清晰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什么才是对自己有意义的,什么才是才是几百年几千年都不会变的,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的意义。

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好的诠释了,谢谢!

Btw, Les rois du monde, 只要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那就是充满意义的生命,那就是世界之王!

 3 ) 人生么,不能只有例行公事的吃喝拉撒

2019年7月13日,特地跑去深圳看的,在南山文体中心。早两个月就订了票,是在五一节和老爹老娘去厦门看了摇滚校园后,就想着人生还是要及时行乐,趁着现在年轻,现在喜欢,花点时间和金钱,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还是要满足下自己。尤其毕业后跑到了小县城平时也没这种机会,去厦门看剧已是时隔7年了,当时还纠结了很久很久,虽然那剧不怎样,但出趟门还是蛮感慨的。

买的是680的票,是目前为止我买的最贵的了,上次摇滚校园是最便宜的票。这次选在一楼比中央高半楼的边座,我特别喜欢的位置,因为一竖排都只有一个位,左右没人,不会被人打扰。之所以会买稍高价位的,也是因为网上看了2001版和2010版的后,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多看了几遍后,越来越喜欢而不可收拾,从此我最喜欢的音乐剧换了,就是它!可惜的是现在只能看2010版的了,而且是中年大米。要是能看2001版的少年大米和少年朱丽叶那简直是。。。

坐了四五个小时的动车到的深圳,再坐地铁拖着小行李箱直奔剧院,行李就放在入场口,因为不能带水,又旅途劳累,我怕待会渴就喝饱了进去的。事实证明,渴总比尿急好!上半场简直在尿急中度过,出来解放吧又怕错过了,而忍着又严重影响观感,完全无法轻松地享受!甚至有些地方都没看进去!哎!浪费啊!浪费!

最最开心的是什么?最最开心的就是在开场前,我坐在边座上看着票,拍着照,看着进场送的卡片时,看到前面的女孩子向我斜前方招收打招呼,我一抬头,哇塞!大米!大米从边座的门里走出来,从我左前方走过来,从我边上过去,他弯着腰,手上牵了个小小的好可爱的外国女孩子,头发卷卷的,穿着小裙子,嘴里还叼着奶嘴一样的东西。我的边座是从前数过来第二个座位,就这么几步路的距离,我和大米还对视了下,我看到他微笑了,他也微笑着,演员真的有着很不一样的气质,那感觉简直超级好!

这就是开场的开心的事,而中场休息我上完卫生间回来后,坐在座位上,大米竟然又从我身边经过了!这次是扛着小女孩,从我后面往前走,从前面的边门进去了。这么两次近距离接触,简直满足了~

其实这部剧我最爱的除了2001版的那首歌,那四句话,就是返场的“二十当头”,不知道大米那些演了20年这剧的演员们依旧唱着这首歌时是什么感觉。他们演这么久,会不会烦了,腻了,肯定也是有的,而这首返场是真的让人很感慨,大米已经不再20当头,直到现在依然唱这首歌,是感慨,还是内心依然年轻,还是尴尬?不得而知了。。。而观众们看剧是偶然一次的活动,要么是第一次观剧,要么也是最多刷上几场,依然时看时新,充满了激情和期待,和演员们内心倒是有反差的。

追喜欢的剧的感觉真的是很好的,在这不尴不尬的年纪,尤其对每年体检报告都要增加点异常项目的人来说,存好该存的钱,花点让自己开心的钱,人生么,不能只有例行公事的吃喝拉撒。

 4 ) Dawn of love

“Dawn of love【黎明的爱】”

————雨果【法】

2019年7月14日 深圳 晚场repo

终于,咱们要聊聊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简称法罗朱】了。

今年五月那会儿,深深陷于人生的必经之路。一个不留神,在假装问询周边人的建议,他们留下疑惑的表情之后,一鼓作气,买了和我同龄的法罗朱的票,以至于两个月以来他便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然,在经历了看完剧大脑空白期,相关资料补充期,各个版本循环期【两个月过去了】,终于,这篇repo产出了。

返场

莎翁这一作品自诞生以来,已经千百年的历史。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某些时候,我会认为它去掉莎翁华丽古典的描述,法剧极富冲击力的舞美,各种艺术形式在二次创作中所赋予它独特的渲染,它就只是一对年轻人,两个家庭的故事,当然,在众多人眼里这个故事是俗套的,是不切实际的,是不值得考究的,可是,这不影响它成为伟大而无可取代的剧作,无论是千百年前莎翁写下的剧本,还是在音乐剧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上演了进20年的法罗朱。某种成都上来说,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与一次又一次惊艳的二次创作。于是,时代不会把过去淘汰,会给予当下更广阔的舞台。在各种艺术形式对这个故事的表达中,电影,戏剧,文字,歌剧.....我独偏好音乐剧所焕发的瑰丽,

法剧和百老汇的剧和西区的剧很不一样,没必要争出一个毫无意义的优劣。我爱法剧精致大气的舞美,舞台布景灯光唯美的如同一场中世纪的梦,也喜欢透了法语的发音,甚至我会觉得,只有用法语,才能让我谈一场浪漫的恋爱。

幕布打开,全场光亮熄灭,ouwerture响起,说书人的独白声宛如上帝的声音在剧院上空盘旋,“月光下并无新鲜事,一颗星星熄灭了总有另一颗亮起”宿命的气息渐渐笼罩每一个观众的周围,来到了舞台上。开始前,周围的环境还有些许嘈杂,但是第一句独白声落,能听到的是周围寂静中的吸气声,每个人的精神都不受控的进入了故事。

Vérone 开场,也是朱罗里耳熟能详的top3,这首歌旋律和歌词,表面疯狂 欢乐 自由无所顾及的描述维罗纳城,其实里面是深深的绝望,这是也一个充满根深蒂固的仇恨杀谬的维罗纳。亲王是梅托饰演,地铁叔,他最近因为一些风评还蛮受争议的,给我的感觉没有初代的亲王Charter的气场和正气感【Charter在我们这场演的是神父】但是从表演到演唱都无可否认是一位大神级别的音乐剧演员,如果说charter的亲王是正气凌然的天平,他就是痞痞的和维罗纳成一个气质的。

蓝家妈妈和红家妈妈la haine 的二重极具力量,Moniek是温柔细腻但是又力量的女高音,brigitte是烟嗓,她厚实的高音铺在下面,两个女人声音的融合度很高,太有魅力了。两个家族无法和解又无法分离的命运在这首恨里面了。

红家

终于,我们要聊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了,01年初代的罗朱中那时十几岁的大米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飘逸的黑色长发,深邃的眉眼,忧郁的笑起来周围空气都凝固了,是与众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翩翩少年。提前两三个月买好票就扔在一边备考,忙完各种看剧前些天才公布我那晚的卡司,对19年后的大米,已经快奔四带着他可爱的女儿小玫瑰的大米格外期待但又怀抱担心,终于要见到我心心念念的初代罗密欧,日日听的原声大碟终于不在藏在手机了,可是莎翁笔下的罗密欧是在16岁花一样的年纪,现在剪去长发大米还会有18年前专属罗密欧的少年感吗?

甚至,在大米开口之前,我还不敢确定他是我的白月光罗密欧,但是un jour一开口,真的是我一直无法忘记的声线,十几年过去了,少年变成了大叔,可罗密欧还是罗密欧,已不是少年的大米仍然没有让我出戏,他没有硬拗所谓的年轻,更多是把年纪所带来的阅历,情感带入,使这段感情少了点少年人的年少轻狂,不顾后果,让这份爱更有说服力,更成熟,也更加坚忍和真挚,而不是一时冲动所至的佳话。唱起J\'aipeur 的时候,不是16岁的时候故作忧郁深沉,那个年纪的他哪里懂得害怕,顾虑,但现在的罗密欧唱起来,承受了家族的恩怨,知道了何为命运,所以对太过美好的东西憧憬又恐惧着,好像早已看到了命运的结局,害怕但我仍然无可克制但爱着。岁月的痕迹是多么美好。

大米的现场是稳如cd,收放自如【整个剧组都是】没有什么瑕疵,完美的有点不真实。大米只要在歌中稍稍投入感情,整个剧的情绪就会被带着走。

全剧如果要说最喜欢的唱段,那非le balcon莫数,阳台下的罗密欧望着心尖上的人,偷偷躲在阴影里,我们是多么幸运窥伺着少年的心事,而他虔诚的憧憬着最纯真的爱。比起amier这首歌更是专属于这对年轻情侣的,它没有amier 脆弱的命运感,也没有世界之王的世俗,只是存粹的让两个相爱的人命运交叠的时刻,这个情节,无论是在罗朱电影中,戏剧中,音乐剧中,都是最让我动容的,也许是因为命运留给他们的快乐太少,所以星星下吊满藤蔓的阳台才那么美好,是和上帝抗争偷来的美好。克妹和大米的声音搭配非常契合,没有谁夺走谁的表现,没有谁压制住谁,也不是各唱各的,融合度太高了,和声真的太动听。

克妹

看完剧我同友人说的第一句感想就是,你让我买一张法罗朱的剧票只听克妹的歌声,我都觉得无比值得,初代的朱丽叶cc灿烂的耀眼,但我想没有人能不被克妹但歌声俘获,用我不充分的看剧经验,她是我听过国内外音乐剧女演员中歌喉最动人的,我最喜欢的声音。她的高音是清亮的,真实的质感,不是尖锐的,但又十分空灵,就像春风吹着柳枝扫过你的心灵,无论什么高音都可以豪不费劲的驾驭,就像在你耳旁轻松诉说着,听她唱歌的时候,你完全不用也没办法去思考这句词用的技巧,也不用去判断这是一个如何的高音,你听到的只是吸引你进入情节的天籁。克妹的朱丽叶是天真的,但又是有些倔强冰雪聪明的,你能看到她让罗密欧证明爱时的克制和睿智,也能看到从她蓝色大眼睛中流出的泪水看到她用情之深,同时也能理解她殉情的果敢。死前冲这台下的质问,撕裂又无奈,我在这里心也是抽着疼的。她才20岁,身体里满是动人的能量。18年她来华的时候有人说,她的表演有些找不到平衡,情绪表达有些突兀和不准确,虽然去年我没看,但是我相信她今年进步了许多,表演的时候更加收放自如,不单只有一个16岁朱丽叶的单纯,叛逆,无畏,在感情中也有谨慎与克制。

嘻嘻,朱丽叶带上了我送的猫耳朵【出处:微博 @皇鸭在上】

出处:微博@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戏外的大米同样浪漫温暖,笑起来没有剧里的忧郁,把签名给我时我递给他一张蓝色关于巴黎的贺卡,他笑着谢谢,还特别可爱的问我,能不能把它放在凳子那边【专门放礼物的地方】我说好啊,他的拥抱特别温暖,没有客套疏离,也不会过界,那件蓝色袍子香水味很香。克妹近看,真的青春曼妙,我给她准备了一个红色的猫耳朵,她拿到立刻带上了,问我好看吗,之后都依然带着,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熊抱,他们私底下真的好可爱啊。

蓝家

爱珍的茂丘里奥也给了我极大的惊喜,莎翁笔下的这个角色我觉得塑造的特别成功,处于一个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位置,一副不太正常的玩垮子弟模样,跟着罗密欧和班伏里奥混日子,蓝家的他穿着紫色的袍子自成一派,其实他才是那个看透全局又能理解罗密欧的人,但他知道抗争根深蒂固的困难,他心底里难过,但只能装疯卖傻,用不所事事的样子欺骗身边的人也欺骗自己。他内心有多悲观,表面就有多可笑。有人说初代的茂丘里奥的演绎是更像一个诗人,而爱珍的演绎更像一个疯子,但又有什么区别呢?他心里其实什么都懂,他也是最懂罗密欧的人,他能无畏的替罗密欧去死,也希望着罗密欧能去追随这份爱。茂丘里奥和提拔对决是全剧的高潮但又是最悲伤的时刻,一个朋友很喜欢爱珍演的茂丘里奥,他死去那场戏她很痛苦。偶然间发现,爱珍演这个角色已经10年了,10年的时候也是爱珍,大米,尼古拉三人组,真的好感慨,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生命奉献给了这个角色,那时的爱珍一头张狂的长卷发,减去头发的他换上一头脏辫,也十分带感,三人组唱起世界之王的时候,他是一边享受着疯狂,一边嘲笑着世俗,藐视维罗纳的不堪和肮脏。爱珍私底下也是一个很活泼好玩的人,返场的时候和克妹跳机械舞,本来对他狂野的脏辫还有一些膈应,他给我签完名,我在他跟前等大米,结果一不小心碰倒了他跟前的小风扇,我赶紧慌张道歉,他皎洁一笑,用英语和我说,没关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已经习惯了。我被逗乐了。

尼古拉的回归,让今年的法罗朱更具回忆感。他的戏份不多,能发挥的空间也不大,班伏里奥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没有过多的描写,我觉得他更像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但又是剧中人的角度,其实让观众很难察觉他的痛苦,但是也只有在那首独唱中,你才能感受到班伏里奥对失去两个好友的痛苦,这个曾经放荡不羁,唯我独尊的三个人时代的逝去。当世界之王只剩下班伏里奥,从此便再也没有世界之王。私下尼古拉给我一种比较高冷腼腆的感觉,但是我一直心存遗憾的是,本来答应好去他们的mini con但是因为没有及时收到邮件,就定了回去的车票,最后就没去成,放了鸽子的我不敢直视尼古拉。后来看视频,那天晚上真的太high了,唉........

图克尼版本提拔尔特,没有初代版的暴躁凶狠,无限的征服欲和控制欲。其实更多的是被环境压抑着所崩发的力量,让我一点儿也没办法恨的起来。更像是维罗纳城脚下的一个被控制着的一个定时炸弹,他是可恨的但是也是可怜的。他杀人的动机有多少是基于对罗密欧的恨呢,图克尼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提尔巴特。当然,这位小哥也挺羞涩的,私下也没有台上的霸气,一种狐假虎威的小奶狗类型,对不起,一定是爱珍太欢腾太自来熟了,以至于....没有以至于了......

提拔尔特

法国的舞蹈演员【杂技团】真的太惊艳了,一个个飞檐走壁,芭蕾,古典,翻跟斗,劈叉,信手拈来,无拘无束又不失调度,姿态太优越了。令人心动的帕翠,可爱的狐狸兄弟,我们一定要再见。

其实严谨来说,这18年来法罗朱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或大或小是一直修改,创新,我觉得这很多时候也是一部作品能延续其生命力的魅力之处。

改动之后,对我个人的观感而言,有惊喜,也有小遗憾。我在看原版的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角色是哑女,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在一部音乐剧里,可想而知这个人物设计多么有趣,她是和奶妈一样站在朱莉亚身边的人,在帮助朱莉亚送信的过程收到蓝家的欺凌,对弱势群体的蔑视,哑女毫无反抗之力,天生失去了表达的能力。也许是导演觉得奶妈可以替代哑女这个角色的一部分功能性,所以将她去掉了。

比起初代版的死神姐姐,我更喜欢这个版本的,这个死神姐姐真的太美了。初代的死神是以一个负面,黑暗的形象贯穿整部剧,让人颤栗,屏息等待她的处置。她代表的是命中注定的死亡阴魂不散。但是这个版本的死神给我极大的触动是因为我不再觉得她是如此令人畏惧的角色,她是爱着这对相爱的人儿,她同样的珍惜与憧憬,因为这般纯洁美好的灵魂在这样一个污浊,凌乱的城市中,是唯一的,是她渴求的。以至于她从这份感情萌芽的开始都一直跟随在他们的身边,她爱他们,她爱这份爱,所以她要将其永远的带走。就连递去刀的姿态都是温柔的。让我想到了罗密欧自杀前看到以为死去的朱丽叶,他说;这不是坟墓,这是灯塔,是有这自己爱人的华堂。

一直心存一个疑惑,在《莎翁情史》里,莎士比亚写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剧本,并且在小剧场里头上演的时候,舞会那段的旋律和法朱罗里三人偷偷去红家参加舞会le bal那段旋律一样,难道这是当年就一直流传下来的一段音乐吗?

我们这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法罗珠的真爱了,有听说反场反响不够热烈的只安可了一两首歌的,但是那天晚上全员蹦迪毫不夸张,,感受的到,所有人都享受着,欢闹着,沉浸其中,像是一场盛大的party。就像剧里所传递着的,下一秒快乐灰飞烟灭又如何,下一秒世界末日又如何,现实中困顿不前又如何,当下我们就要尽情享用这份极致的,炙热的爱。

许多时日过去了,一直无法忘记那个属于法罗朱的夜晚,一次又一次看返场的视频,照片,场刊,任何有关于这部剧的点点滴滴,脑子里总在想什么时候能再次见到他们。我一直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献给理想主义的赞歌。当我们在现实时候中单独把这个故事拎出来的时候,不免嘲笑他的浮夸,矫情,冲动。可是,现实们,爱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一切,爱就是生命,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为爱生或者死。如果不是为爱而活,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世间任何,都能被爱填满。

那天还是b卡Nuno的生日,午场是他卡的罗密欧,晚上的时候看到了剧迷送给他的花篮【晚场的罗密欧是大米】

我想我真的很幸运,能在青春年少时与这部作品相遇,许多人用法罗朱来提醒自己,相信爱情,热爱生活,也有许多人尝试着从中找回自己曾经的肆意张扬,解放内心中的压抑。

我们的大合影,反正我是找不到我自己的【出处:@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欢迎来和我聊聊😁

【所有照片文字all🈲️ 】

【预告一下下,下一篇写的可能是雨果展的repo或者是德龄与慈禧的repo,希望在十一期间能生出来】

最后附送晚场高清返场视频

 5 )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爱上了仇敌家的孩子然后因为世俗的阻挠最后一起去死的情节,对现代的我们来说,实在太古老太传统太遥不可及了。

如今连偶像剧都已经不会这么拍了。

在最该亲身体验爱情的年纪我是get不到这个故事的,它对我来说就是历史书上一个名词,人文常识里的一个知识点。却在年过三十的时候突然就被打动了。大概是因为自己是再也不会拥有为了爱情向死而生的决绝了,于是看着别人这样的勇气都忍不住要潸然泪下。

首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剧固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在我心里永远的神实在是因为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个人不但外形贴切,宛如从原著里走出来的一般丰神俊秀,而且那那透过眼波流转和肢体语言传达出来的爱意仿佛是浑然天成的一样。我看着他们伸向对方的手,望向对方的眼神和呼唤对方名字时的温柔和心碎,时常在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演的?

这样感官上的契合,在日后任何一版复排或是重演都是望尘莫及的,哪怕是初代原卡本人再演绎。因为年纪过去了,哪怕唱功依旧,哪怕依然男帅女靓,也很难让我相信这样的年纪还会去为爱舍生。

凯普莱特家舞会上的一见钟情倒没有觉得怎么样,但《阳台》实在是甜蜜到让人立刻就能抓个路人来恋爱。朱丽叶站在高处一边吟唱宛转的旋律一边满眼都是星星的光辉,实在是恋爱中的少女特有的状态。而罗密欧听到这一段时躲在暗处的欣喜也实在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啊美好的爱情!

上半场的高潮+结尾《爱》的设计简直太棒了!整个场景用我在B站弹幕上看到的形容就是:圣洁而悲壮。爱情是圣洁的,死神就在婚礼旁边起舞,告诉你这份爱情终将走向悲剧。音乐就不说了,如此久负盛名的唱段,宛如圣歌一般,用在任何一场婚礼上都不违和。我甚至觉得超过后来到现在一直在用的复排版,因为这一幕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服装都是圣洁的浅色,没有凯普莱特的红也没有蒙太古的蓝,弱化了他们家族的形象,只有爱情的象征。神父后面的墙上,连神像都在为他们的爱情翩翩起舞。而复排版这两个细节都改变了,我个人不太喜欢。

上半场结束在爱情暂时的胜利中,下半场一开始就是分歧。有人开玩笑说《街坊邻居说》这第一首歌简直就是罗密欧的舌战群儒。他同族的亲人,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都在指责他背叛,而他在捍卫自己爱的权利。

“为什么非要是仇家的女儿?”

“我不能抗拒,这是命运的选择。”

“你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我和你们在一起有身份地位,但没了她我什么都不是”

“你没有权利这样。”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原谅,我没有背叛任何人。”

…………

觉得歌词看起来都很令人心疼。

两个人身后所有的力量都在把他们往回拽,而他们两人却伸出手去拼命要拉住对方。

我知道莎士比亚把罗密欧写成一个朝三暮四的浪子,剧里也有所体现。但是他所有的唱段和表现就很难让我相信这一点。我看到的,就真的是他凭借着他那一眼万年的心动,跨越了家族的仇恨,想要更珍惜生命,即使被流放,失去了优越的生活不得与亲人团聚,也要在那难捱的日子里向上帝念及爱人,得知她的安好。

下半场罗密欧和朱丽叶唯一“活着”时的互动就是流放之前的那一夜《当云雀开始歌唱》。这一段可太让人心碎了!双方都刚刚死了自己亲近的亲人/好友,两个人又要分离,命运未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最后也是唯一在一起的一夜是充满了绝望的甜蜜,每唱一句”爱你“都很心痛。

然后再相见就是墓地的天人两隔。

准确的说,大多数人都知道的这个故事,其实知道的都是个毫无感情的内容叙述:两个身在敌对家庭的年轻人,相爱无法在一起,命运的阴差阳错让两个人都死了。一整部音乐剧看完,却仿佛是跟着主人公把他们的悲欢离合都跌宕起伏的走了一遍。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制作人Gerard Presgurvic曾经带着初代罗密欧与朱丽叶:19岁的Damien Sargue和16岁的Cecilia Cara上过节目,主持人问他:我知道要发掘新人,但是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是他们两个?Gerard回答,你们看看他们两个,这两个天使一般的人儿,根本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本人啊!

曲子写的是真的好,挑人的眼光也是真的毒。

这俩人的CP我从剧里磕到剧外,虽然他俩不是真CP。但是有个点一直很戳我:Damien和Cecilia很小就在唱歌比赛里认识了,当时他们一个12岁一个才9岁。后来他们上节目也好,巡演出来签名和谢幕什么的也好,还有一些剧组安排的活动(比如参观莎士比亚故居和曲真的维罗纳看朱丽叶阳台什么的),两个人一直手牵手的,甚至到今天2023年在中国的巡演,也还是手牵手的出来见粉丝,哪怕如今两人都已经为人父母了。

蛮好!情侣会分手夫妻会离婚,但是我们大米和CC从小到大都还是一直这么要好,宛如距离BE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剧外有了好结局。

说说首演版和复排版我个人的一些喜好。相比首演版我更喜欢2010后复排版的三个地方:

1)凯普莱特夫人对朱丽叶的催婚歌。复排版的更悲伤一些,是妈妈述说身为女人的无奈,自己也曾青春貌美,被自己的父亲为了贵族头衔嫁给了朱丽叶的父亲。但后者只是看上了她的美貌,并没有爱过自己。这一段用的是同步双重表现形式,演员在上面唱,舞者在下面同步用舞蹈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觉得比首演版欢乐的催婚歌更能打动人。

2)奶妈solo段。复排版在奶妈的背后用了一面纱幕,纱幕的背后是对着镜子梳妆的朱丽叶,表现她沐浴爱情中梳妆打扮的愉快心情,配合奶妈的歌很动人。首演版没有纱幕,只有奶妈一个人唱。

3)凯普莱特家舞会群演的服装。首演版是五彩斑斓的,复排版改的像是古希腊风格的全白。颜色太多看着眼花,而且容易找不到主角.......舞蹈风格也换了,有点像人偶舞。

再者就是我前面提到的《Aimer》里的设计。

但是首演版歌曲之间的对话更多剧情更完整,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制作人觉得太拖沓不够紧凑.....

法罗朱迄今为止一直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剧,大米和CC也是在最好的年纪碰到了最合适的作品。希望新人能快点顶上来,看了2023年巡演的B卡,同样也是19岁的罗密欧,但是真的好像不是太可。怎么说呢,相比初代版,其他的都太像演的了。

就是那种,他们在演很相爱的样子。

 6 ) 2019.06.29 西安午场

之前在看初版时,基本上关注点全在罗朱的爱情上,毕竟谁能拒绝十八岁的长发大米深情地唱“par amour”,“balcon” ,甚至一度觉得“世界之王”这首抖腿洗脑神曲有些突兀。而复排版因为实在是受不了官摄里的朱丽叶的声音,根本没有好好看,错过了好多新加的唱段和剧情。 这次现场演员们稳如假唱的表演,才让我发现相比初版,复排版的人物和剧情都丰满了好多,跳出少年爱情和家族仇恨,契合副标题,这其实是讲一群“维罗拉的孩子们”的故事,这些孩子们恣意潇洒,睥睨世界,纵情生活,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之王,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罗密欧厌倦了逢场作戏的感情想追求真爱,班布里奥的生命里不能没有朋友,提伯尔特在暴力和仇恨的表面下其实是对家族的依赖和捍卫,想要家族对自己的认可,至于我最喜欢的茂丘西奥,他早看透了这个荒诞人间,肆意生活,向往所有疯狂的事情。然而先是罗密欧在毛球和提包死后对着长辈们大喊“仇恨不是我的天性,我们只是在重演你们的罪恶”,到最后只剩班布里奥一个人唱着“我们曾是世界之王,然而唯一拥有的确是深深的伤害”。这群孩子终究斗不过家族,仇恨,蔑视,以及一直游荡在他们身边的死神。 纷争过后,维罗拉这座城市变得同别处一样,可是这群孩子们的故事再也听不到了。

最后想疯狂大喊:克妹是我心中无可取代的朱丽叶~

 短评

从来没有想过,原来罗密欧这么迷人,这就是王子吧!我太爱《世界之王》了!

8分钟前
  • 小王子
  • 力荐

能给六颗星吗?

9分钟前
  • 3❤22
  • 力荐

从此爱上音乐剧,达米安萨格这版罗密欧帅的抠脚我的天哪。

11分钟前
  • 媒介野
  • 力荐

充满了90年代的皮裤紧身衣长发,劲歌热舞,一唱三叹,悲剧的次方。其实对剧本身没太大感觉,但《世界之王》《爱》确实是传世之曲,除此之外还很喜欢爸爸把女儿嫁人那一首《呵护一个女孩》,歌词和演员唱得都极动人,"就像呵护一颗欧泊,既是天使的礼物,又是魔鬼的礼物,既是犯罪者,又是受害者"。

15分钟前
  • 风蚀蘑菇
  • 推荐

配角都好抢戏好精彩…已经不是我从前认知里的罗朱了……歌好好听编舞也很棒啊!11.19@广州大剧院

20分钟前
  • Magpie
  • 力荐

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部音乐剧!连带爱上了法语!

25分钟前
  • 沙与沫
  • 力荐

虾米上这张专辑下架了,索性打开硬盘重温了一遍视频,才发现一直没有标记。这版Romeo长发飘逸俊朗Juliette甜美可人加上歌也好听,是我音乐剧的初心呀~

30分钟前
  • Lilit
  • 力荐

01年版,aimer和les rois du monde真是全场最佳啊啊啊啊!安可场嗨翻了!!!喜欢罗密欧飘逸的长发!!!2019.7.6@江苏荔枝大剧院,现场嗨翻啦!听完看完又会上头的音乐剧

32分钟前
  • 咪咪眼
  • 力荐

初版真好,看了复排版的魔鬼剪辑简直了...私心在我这里罗茱是超过圣母院的白月光,世界之王&阳台会能听到哭。表白第管茂丘西奥叫毛球的小天才,萌到了哈哈哈哈!

33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法语来唱不能更合适。世界之王好可爱,一见钟情级别的可爱;死神设定惊艳;罗朱二人最后整整两首歌都要躺那也是辛苦,笑。看完后脑海中罗密欧的形象就从金发碧眼白白净净的小李子变成了青涩又野性的黑色长发少年~

35分钟前
  • 黑桃生
  • 推荐

初代罗朱最最最美好没有之一。

37分钟前
  • LLLauwa
  • 力荐

舞美和曲风都非常“法剧”,开场即以灯光和服装强化的家族对立,观众自然会想到那句“自古红蓝出CP”和相爱相杀。因而在《维罗纳》之后便承接红蓝两位夫人的《恨》,整出剧讲的也是爱与恨极端对立之下的造化弄人。(说说唱段,三重唱《世界之王》旋律简单却富有节奏。亲王穿针引线,介绍vencore城,在互杀纠纷后,对“权力”的反思。死神妖娆魅惑,四处穿梭,收割生命。《爱》的对唱好听。舞会氛围年轻肆意忘乎所以,跟马戏团似的)2019年

39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一千次晚安一千次心伤

41分钟前
  • SimonApartlive
  • 力荐

二外法语课老师放的,没有字幕,然而——这就是一部不懂法语也可以欣赏的音乐剧!用法语谈恋爱才是谈恋爱啊卧槽!!!!!!!德语就是说给敌人听的语言!!!!!!!

45分钟前
  • 夏川南
  • 力荐

全场都是“口水歌”但真好听,服饰舞台灯光布景不及新版,但此版罗密欧更帅朱丽叶声音更清外貌更纯死神更美奶妈更劲。最后谢幕全场大合唱。(2016.11.19 大剧院 新版,2016.12.4 旧版)

48分钟前
  • vivi
  • 推荐

20岁的罗密欧和17岁的朱丽叶。Les Rois du Monde绝赞!不知为何,现场版的群舞看起来真的很像神经病院打群架。

52分钟前
  • 叉叉
  • 力荐

咦这个有电影条目啦。刚才边找情报边把这个当BGM听,听到班伏里奥一遍碎碎念碎碎念一边到处找罗密欧的时候简直要笑伤,萌死人的家伙 XD

55分钟前
  • danver
  • 推荐

歌不錯,只是編舞實在是無力吐槽,男女主的演技也滿捉急的,死神的設定和舞蹈也好囧。還有就是法國人的官攝水平真的需要向英國人學習一個,囧死人的後期特效就算了,每次群舞的鏡頭都切得毫無章法根本沒法好好觀賞,還拍了幾次觀衆席是要怎樣,沒有人想看觀衆席好嘛。。。

59分钟前
  • 皮皮兔
  • 还行

奶妈和爸爸唱段都催泪。

1小时前
  • dingmumu
  • 推荐

Oh Benvolio

1小时前
  • Schizophrenia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