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艳

剧情片英国1948

主演:Moira,Shearer,安东·沃尔布鲁克,莱奥尼德·马赛因

导演:迈克尔·鲍威尔,艾默力·皮斯伯格

播放地址

 剧照

红菱艳 剧照 NO.1红菱艳 剧照 NO.2红菱艳 剧照 NO.3红菱艳 剧照 NO.4红菱艳 剧照 NO.5红菱艳 剧照 NO.6红菱艳 剧照 NO.13红菱艳 剧照 NO.14红菱艳 剧照 NO.15红菱艳 剧照 NO.16红菱艳 剧照 NO.17红菱艳 剧照 NO.18红菱艳 剧照 NO.19红菱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1

详细剧情

佩吉(莫伊拉·希勒MoiraShearer饰)是一名很有天赋的芭蕾舞演员,她对芭蕾舞的热爱让她觉得她生来便是为了舞蹈。她参加了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演出,在剧中,她扮演那个穿上红鞋一直舞蹈到死的舞女,她的演出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她的演艺事业就此扶摇直上。之后,她结识了作曲家朱利安(马留斯·戈尔林MariusGoring饰)并且迅速坠入了爱河。为了所爱的人,佩吉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婚后平静的生活令她无法忍受,似乎总有一种魔力在召唤她穿上舞鞋翩然起舞。佩吉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她离开了朱利安重新回到了舞台,但渐渐的,她想起了自己曾经扮演过的那个穿着红鞋的舞女,她觉得她们的身影正在慢慢重叠,不安的佩吉猛然醒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舞蹈而是家庭,她冲出剧院想要重拾朱利安的爱情,但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r影片荣获1949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及最佳艺术指导奖。

 长篇影评

 1 ) 红菱艳——红头发,红舞鞋

也是听说了很久的片了,从译制片知道的它,买来DVD却压了3年的箱底。故事挺阴冷的,有兰克电影公司一贯的风格,含义也比较艰深。剧情是从安徒生童话《红舞鞋》引申出来的,童话中的女孩因穿上一双跳舞不停的红舞鞋而劳累致死,片中的舞剧女主角则因演出《红舞鞋》而意外死亡。其中舞剧《红舞鞋》正是女演员维姬艺术生命的写照。
 
情节仍旧不复杂,芭蕾舞女演员维姬在排演安徒生童话改编的舞剧《红舞鞋》时,与青年作曲家克拉斯特相爱,不顾剧团老板莱蒙托夫的反对而与他结婚。但婚后平庸的生活使她无时无刻不思念舞台,因她的生命是属于艺术而非俗世生活的。直到她终于被莱蒙托夫说动了重演《红舞鞋》,却必须面对丈夫与舞台之间的二选其一;尾声之时,当她终于决定放弃演出,不顾一切地追去奔向丈夫时,却失足从路桥跌下铁轨,丧失了生命。
 
难以忘怀最后她丈夫将她脚上的红舞鞋缓缓脱下的画面,如同童话中鞋匠为死去的小女孩脱下红舞鞋的隐喻。
 
剧情虽然阴郁得使我有些害怕,却是值得在观摩之后细细回味的。网上有人评论说最讨厌丈夫克拉斯特,认为维姬的坠亡就是被他逼迫的,但我也不喜欢莱蒙托夫,正是他为了自己的艺术价值,排斥女演员有婚姻和爱情;他认为沉浸在个人感情中的女演员是愚钝的,演不出真正的艺术,只有全然委身于舞蹈,将它视作生命,才能表演到最纯粹、最高尚的境界。
 
他的想法是没有错误的,哪怕辖制了维姬追求个人幸福;艺术不正需要献身精神么?因此我对他只是个人小我情感上的不喜欢。而克拉斯特又何尝有错?但毕竟是他逼迫维姬放弃舞蹈事业的,看着仍使人心寒。或者说:男人都是自私的,虽然这里与艺术和生命价值有关。正如开头维姬的姑妈向莱蒙托夫推荐维姬,却遭到傲慢的拒绝;直到他在酒桌旁初次见到维姬,问她为什么跳舞,她反问他为什么活着,然后告诉他这也是她的回答。我想莱蒙托夫最垂青的正是这样的演员:将舞蹈视为自己生命的演员。
 
莱蒙托夫对维姬的感情,必然是复杂的。她是他一手捧起的女主角,她实现了他的艺术梦想和追求,他为她度身创作了数部优秀舞剧,她是他的珍宝;他像爱一件稀世珍品一样地珍爱她,不容许别人触碰她的情感世界,哪怕他自己无法给予她纯粹的爱情。他不允许其他人演出《红舞鞋》,因他深信唯有她才配得……或者艺术家需要有这样的痴狂;毫无疑问,莱蒙托夫是个真正的艺术家。正如维姬的姑妈说的,真是个“迷人的魔鬼”。
 
片中有大段的芭蕾舞表演,实在太漂亮了,使我不禁心驰神往,要是自己也能这样跳啊、舞啊,该有多美。十分喜欢那双红鞋,美极了,无法形容;又一个“迷人的魔鬼”。我完全沉醉于那音乐和舞蹈中,尽管是阴郁的、毫不温暖的。
 
大众对这部片的评论有很多,重点似乎多数都在维姬的身上。所以对这一块我就不赘述了,因为维姬这个人物的意义很明显。而她最后确乎是为了艺术而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是无憾了。
 
这个女演员有着一头鲜艳的红头发,这本不是我最钟爱的红色,但随着观摩的深入,渐渐地我越来越欣赏她;除了舞台妆化得有些吓人,尤其是眼睛,不过十分独特,仍是欣赏。喜欢那个时代及膝的白纱芭蕾舞裙,抬腿的时候,那裙摆就撑划出一个好漂亮的弧线,美极。还有放下的头发以及脑后垂下的缎带,随着旋律飘呀飘的。
 
看到一段挺深刻的评论:

物欲或许把你的心灵一时蒙蔽,但最后你会发现眼前一切不是你心目中的终极幸福,唯有事业、理想的追求是人生的归宿,或许你走的是一条痛苦的路,但艰难困苦,玉宇于成。或许你会生前孤独,但你必含笑九泉。
 
与其过把瘾但潇洒死去,我宁愿穿上这红舞鞋永远跳下去。梦里,我看到许多人与我同在人生舞台上快活地跳着以至终生。
 
PS. 有网评说到邱岳峰精彩的配音(配莱蒙托夫),我这回是放在英语音轨看的,下回放在上译音轨听听。想象不出,70年代末的配音,那些演员是如何领会这样艰涩的主题的;而80年代初的公映,当年的观众又有多少能够看懂其中真意。

 2 ) 且舞且爱

RED SHOES。红菱艳。为着一个艳字,心有戚戚焉。
圣经中写: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翻阅英文,爱不是LOVE,而是CHARITY。神爱世人。而我还是向往着汉译中的“爱”。

很小的时候读过童话红舞鞋。童话中的女孩穿着红鞋进入教堂,玷污了信仰。红鞋是虚荣的魔鬼。如不忏悔,死有余辜吗?“我”不是上帝,可是“我们”连在一起就是上帝。如同扎米亚金的“一克”与“一吨”。无需天秤,一克抵不过一吨。 红菱艳中的维姬,她的舞鞋被什么染红?

她舞,生生不息。莱蒙托夫说芭蕾是一种信仰,她说为何而舞就像为何而活。而她爱朱利安,岂不是也如同她爱舞蹈一样。永不止息。只是他不懂,她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没有爱,故事就不会上演。没有舞蹈,没有爱情,没有别离。可是。“他们年轻,他们相爱。”
莱蒙托夫在幕布前说将继续演出红舞鞋,因为他们相信那是她的愿望。 维姬虚弱地说,脱下我的红舞鞋。
布景般的人群,一束灯光苍白地飘过。

维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尼津斯基。自称神的小丑的舞蹈天才。三十年的癫狂,他与世界背道而驰。心理学上不乏“天才”与“疯子”之间关系的研究。躁狂抑郁多才俊。然而维姬不是疯子,甚至也不算天才,但是为什么我会想起了尼津斯基呢?
或许,深爱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

王菲的流浪的红舞鞋,轻扬流转,弃世登仙。
“我愿意翘盼,安然的醉酒微酣。”

何其羞怯,何其骄傲,何其纯粹,何其深刻,何其热烈,何其凛冽。过完了,曾几何时。
斯人独憔悴。

 3 ) 《红绫艳》中的舞台问题(一)

随着歌舞片尤其是戏曲片的衰弱,使得怎样在影像中表现舞台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这个问题一度对以舞台化场景为基础的戏曲片与歌舞片非常重要,但是现在戏曲片已经绝迹,歌舞片则更倾向于生活化场景,舞台与镜头,似乎从来没有离得像今天这样远过。

电影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之后渐渐远离舞台(戏剧)的历史,同时也是其发展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自身理论的历史。在各国的电影新浪潮的词典里,戏曲片似乎与“电影性”或者“影像纯粹性”之类的词毫不搭界,甚至由此连累到歌舞片。在拥有丰富戏曲资源的中国与意大利,早期都把歌剧与民间戏曲搬上荧幕,但也无一例外的,到了当代,它们的这一片种都消亡了。另一个戏剧大国印度似乎有所例外,但是宝莱坞的歌舞片似乎从来没有获得过世界性的艺术声誉。

这种关于戏剧与电影的由一种偏见滑向另一种更深的偏见的现象,虽然早已经被清算过,但是这种清算的声音并没有通过历史的沉淀流传下来。所谓的另一种更深的偏见,就是第一种偏见(即电影和戏剧至少有某种艺术本质上的联系)的矫枉过正。

在今天,我们不能摆一架摄像机在舞台前,一秒不落地拍下整个表演过程,然后宣称一部电影完成了。电影的发展已经把这种方法称为落后(尽管这么做是否真的“落后”还有待探讨),被打上“技术落后”与“观念落后”标签的电影,受到媒体影响的观众,是不会买账的。舞台戏曲片与“落后”在观众脑中所形成的强大的联系,使得电影兴高采烈地扔下舞台这个包袱。而从此以后,创造性地表现舞台的镜头语言,也在一片“政治不正确”的声音中越发少见了。

电影由于早期对舞台的依赖,使得它成熟以后,对舞台完全的不宽容。电影乐于体现镜头的“画面性”、“音乐性”、“文学性”、“时间性”、“运动性”,但电影从来不乐意被称赞为具有“舞台性”,对它来说,这勾起了它早年的屈辱史,这种幼年时代的记忆,现在已经完全影响了电影在舞台方面的开拓。

这便是《红绫艳》中16分钟镜头与舞台完美融合的桥段的价值所在。既然电影甚至可以是除了一片蓝之外什么也没有,那为什么不能是机位毫无变化的一场舞台表演?更不用说,电影有如此之大的开放性,以至于它能摄入一段舞台表演,也更能创造性地使用镜头以发挥其“舞台性”。就像它与音乐的关系,它可以录下一段音乐,配上一个画面;它也完全可以没有任何音乐,而使自己的镜头行云流水节奏得当,具有某种深得音乐精髓的“音乐性”。这才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真正关系,浅薄的电影“综合艺术论”者,恐怕只是认为加上配乐,加上台词,加上各种东西,就“综合”了。

创造性地使用镜头以表现“某某性”,比直接拍下某某或录下某某在艺术上更高明,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后者更“落后”,相反,后者完全具有自身不可撼动的艺术合法性(这是由影像的表象现实性所决定的);而是因为,前者更能发掘镜头的潜在可能性。而《红绫艳》的发掘,在镜头关于影像“舞台性”的可能性上,创造了一个典范。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4 ) 红菱艳的魔咒

穿上红舞鞋,生活将微不足道
2016-05-23 奔波儿灞 王大叫我来刷屏
原创声明 :
凡本号所发内容,全部已获原作者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本号后台联系,本号观察来源仅限于电影,立论不对所涉学术观点负责,敬请周知。



生命深处,生活是外行,艺术是内行。

1948年英国老电影《红菱艳》所讲述的故事取自安徒生童话,与《皇帝的新装》讽刺政客相比,这个红舞鞋的故事反思了艺术家以及相关联之物——生活、爱情和信仰的关系。穿上红舞鞋,就会一直不停的舞蹈至死,这是小丑的诅咒,这也是舞者的执拗,这更是现实的残酷!这是怎样可怕的关系啊?水火不容却自始至终纠结缠绕一体三面的关系!

写此评论之前,不得不提到英国19世纪争议文豪王尔德“艺术先于生活”的论断,本片思想内核简约清晰,大约汲于此人。王尔德坚信艺术的独立生命和自身价值,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主张艺术不受道德约束,艺术家应是绝对自由和傲世独立的。他说:“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艺术家没有伦理上的好恶,⋯⋯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这一激进论断既成就了他,也把他送进了监狱。按此说法,美等于高尚,姿势优雅即为有情操。至于别的,都是瞎扯。王尔德早于此片出生167年。



对本片男主莱蒙托夫而言,艺术即信仰。首先,他是一个坚定的单身狗,视婚姻为一坨翔,别说婚姻了,就是一段恋爱,对他来说也是不可饶恕的对艺术的背叛!他要的是全身心无条件的对艺术的敬献,在艺术面前,其它都必须滚得远远的。他是艺术的守望者,筛选者和创造者,并带领他的剧团完成了《红舞鞋》的创作,作为团长,他十分善于发现种子和天才,并能栽培浇溉使之结出硕果。从这个角度,他无疑是成功的,是杰出的。而另一方面,他也是绝对冷酷的,在他面前,权势和金钱如粪土,达到了王尔德所说“独立傲世”的标准,他对艺术赞助者“伯爵夫人”不屑一顾,并当众给她难堪,从而换来一个“迷人的魔鬼!”称号。他对生活和爱情也同样嗤之以鼻,以至于团里的女演员有恋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时,从来得不到他的祝福,他就是这样“真没心肝”。而当他精心培育的“艺术珍宝”佩吉和音乐家陷入恋爱而在舞台上眉来眼去时,他认为这是对艺术的亵渎!这是他忍受不了的,与其说是忍受不了佩吉结婚的事实,不如说是忍受不了他的造物背叛了艺术,这是巨大的打击与挫败,于是影片出现了男主用拳头打碎镜中自我形象的镜头。

另一端,说说女主佩吉,她第一次真正走进莱蒙托夫的世界,那个画面是任何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所不可抵御的,一辆汽车在她没有准备的前提下载她来到郊外的大宅。



穿过曲折的滨海公路



穿过险峻的山谷



来到依山傍海的别墅前



跨过阴森深沉的铁门



看到荒烟蔓草的世界



一步步向上,顶端的入口即是诱惑



是的,她得到了红舞鞋!她得到了主演新舞剧的机会!她将成为世界闻名的大舞蹈家!look!她的眼神有多惊喜,相信这是所有从事芭蕾艺术的人梦寐以求的,必须指出的是,正如反观来路,大概率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荒烟荆棘之路。

然后,剧情急转直下,当她的事业正在如日中天之时,她走向了家庭——她和音乐家恋爱了。这当然令莱蒙托夫勃然大怒,不过,值得莱蒙托夫一赌的是,她走进了婚姻,但却未能找到归宿,度过对婚姻的激情时日之后,音乐家半夜起身去作曲,而她悄悄地从抽屉深处找出了她的红舞鞋。

这注定是要奔溃的节奏,她重新来到莱蒙托夫身边,莱蒙托夫问她:“你幸福吗?”答:“是的,很幸福!” 又问:“作为舞蹈家你幸福吗?”佩吉便不说话了。

在把佩吉逼上绝路的对决中,音乐家其实最扯,他指责佩吉虽然爱他,但更爱红舞鞋,要求佩吉必须二择其一,佩吉只想再跳一次而已。而莱蒙托夫的抱怨则更是刀刀见血:“在伟大的艺术面前,生活微不足道!”“走吧走吧,跟他走吧!去做一个贤妻良母,奶着些哭哭啼啼的孩子,永远别再跳舞了!”



可怜的佩吉表情前后判若两人



人生的幸福还是人间的盛名?这真麻烦!会出人命的哟!完全懵圈的佩吉,在火车即将驶过时,从她第一次和音乐家讨论红舞鞋剧目的露台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这残酷的生命拷问。



本片最后上演了没有女主角的红舞鞋,是的,本片就是这样神造的戏中戏!首演时点起的蜡烛也已燃尽将息。此中意味甚可通感中国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之同体大悲,艺术赋予生命尊严与荣耀,同时吞噬她的全部。

另据坊间传闻,中国现代革命样板戏的缔造者之一江青,对本片情有独衷,曾不止一次观看本片,剧中男主拳碎镜中人的镜头,尤获其多次观摩揣度。男主演技精湛别具一格,在肢体语言的表达方面堪称妙品,但愿是巧合,仔细留意的话,早前东北小品演员赵本山在肢体表达上有明显参照过男主的痕迹,只是在内容上大相径庭罢了。有人也将本片称为艺术家的挽歌。此片上映的次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国,革命样板戏的春天来了。

扫码关注 幻笔刷电影 有你好看

阅读 877 投诉

 5 ) 为什么,是不得不~

“你为什么要跳舞” “你为什么要活着呢?” “我不知道,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吧,只是我感觉我必须活着。” ——《 The Red Shoes》 有多少事情,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但仍然去做了,有多少人,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爱,但不得不爱呢? 不是人类只用了10%的大脑,是只有10%的人用了大脑。 生活充满了不理智而疯狂的决定,但根本也无从判断对错好坏。 我在阳光明媚的午后阅读失恋时写的日记,伤心落泪,突然觉得不会再爱别人了,可是眼泪干了之后,《Once》的原声《Falling slowly》想起,我仍然想你,想你的轮廓想你的线条,想你明媚的微笑。Falling slowly, fall in love with you. I know this is an unwise move, But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love you~

 6 ) 黑色电影,我的爱【译】

作者:Imogen Sara Smith / Criterion(2016年8月14日)

校对:Issac

译文首发于《虹膜》


如果你想在黑色电影迷这个群体中引发一场争论,没有比提议增加或剔除一部经典作品更简单的方法了。所有这些争论都指向一个永远棘手的问题:什么是黑色电影?黑色电影是出了名的狡猾,往往指向众多叙事混乱、道德模糊的作品。

它是一种类型,一个系列,还是一种风格?太多时候,它面临着成为某种标签的危险,而定义它的是一份有着一目了然的主题的清单。一定有一些男人,穿着风衣,下巴如同花岗岩般,软呢帽的帽檐向下拉着,遮住了眼睛。还一定有一位蛇蝎美人,她那涂了口红的嘴唇像湿沥青一样闪闪发光,鞋跟嘎吱作响。枪必须在某个特殊时刻拔出,香烟的烟雾必须在百叶窗的光线下缭绕,殴打必须发生在霓虹灯闪烁的鸡尾酒酒吧后面的死胡同里。肯定会有犯罪、不痛不痒的玩笑和一个被命运绊倒的笨蛋主角。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和其他黑色电影迷一样喜欢这些标志性的元素,但我也看到了黑色电影的本质,它们别具一格。这种本质隐藏在犯罪和暴力的表象之下,隐藏在一个异化、焦虑、痴迷、幻灭的内心世界里。或者正如犯罪小说作家大卫·古德斯在他的小说《夜幕》中总结的那样:「某种程度的困惑,夹杂着一些沮丧、孤独、苦涩,最后是一丝绝望。」

这些元素在很多电影中都能找到,并不是经典黑色电影的专利。一些影迷喜欢巡视这些界限,拒绝那些没有合格的电影进入。我相信界限是可以渗透的,黑色电影有一种像传染病或瘴气一样的传播模式。这一法则也有例外——色彩明亮的黑色电影(《爱到天堂》或《沙漠狂怒》),乡村黑色电影(《夜逃鸳鸯》《搭便车的人》或《艰辛的米》),黑色年代戏(《极度重犯》或《痴心女子负心郎》)——它们无法反证法则,而是证明了,像其他许多黑色电影一样,规则是用来被弯折的,直到它们因张力而折断。

在此郑重声明,我不认为黑色电影是一种类型。

电影类型是根据题材或场景设置来定义的——西部片、战争片、黑帮或盗窃片、浪漫喜剧——而黑色电影则是一套情节元素、主题、视觉和叙事惯例的灵活组合,这些都是在好莱坞某一特定时期形成的,大约是从1940年到1960年。黑色电影有着大熔炉的血统,其来源包括美国低俗小说、德国表现主义和诗意现实主义,而它又涵盖了从半纪录性的警察犯罪剧到华丽的心理剧,从诙谐的客厅谋杀推理剧到残酷的监狱电影。这并不是说,定义黑色电影或追溯经典序列的起源和轨迹是不值得的。但这种讨论只有在考虑到黑色电影的源头、同类或分支时才会更为深入——即其他国家的黑色电影系列、无声黑色电影、前海斯法典时期的黑色电影、黑色西部片、黑色情节剧……

情节剧是一些人犹豫不定的地方。作为一种饱受非议的形式,它经常被视为黑色电影令人尴尬的、大惊小怪的同父异母姐妹,而冷酷风格的流行,以及它干涩、男子气概的坚忍,往往掩盖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在「黑色电影」一词被广泛采用之前,我们如今称之为黑色电影的那些电影往往被称为「犯罪情节剧」——詹姆斯·阿吉在1946年关于《绣巾蒙面盗》《黑天使》和《死角》的一篇评论中写道。)黑色电影的故事总是以强烈的、暴力的情感为燃料——偏执的爱或恨,复仇的贪婪、恐惧或欲望。黑色电影和情节剧都是关于人们被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困或缠身的故事。硬汉面无表情的神态,就像情节剧中歌剧般的过激行为一样,是一种程式化的反应。在情感爆发中达到高潮的冲突,真的比在枪战中达到高潮的冲突更令人难以置信吗?

《苦雨恋春风》(1956)以一声枪响开场,伴随着一阵由落叶和破碎的威士忌酒瓶发出的声响,故事以闪回的方式展开,追溯着通往死亡之夜的路径。然而,塞克的黑色情节剧很少在黑色电影的语境下被提及;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既狂热又庄重,既华丽又冷峻。但他的作品,就像许多黑色电影一样,是关于自我转变的美国梦中所隐藏的谎言和失落,关于因丰衣足食和自满而滋生的渴望和执迷不化的自我毁灭。《苦雨恋春风》中,石油百万富翁的子女在情感上有缺陷,他们陷入了欲望受挫和积怨已久的纠结之中:儿子是一个软弱的花花公子,用廉价的玉米酒来治疗他的不安全感,而他的妹妹是一个享乐主义的浪荡儿,用廉价的性来抚慰她的单恋。最后,她为哥哥写了一段伤感的墓志铭:「他很悲伤。是我们当中最悲伤的人。他需要的太多,得到的却太少。」

许多黑色电影都蕴含着警示性的寓言或黑暗童话:完美的抢劫以每个人都死了、钱随风飘散而告终,有着天使般外貌的美人却暗藏了一颗黑色冰冷的心,自由的梦想在离边境几英尺的地方被掐灭。欲望是致命的,野心是荒芜和失败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安徒生的童话残酷地描写了索求得不到的东西而遭到的惩罚;它们源自对什么是需要那么多却得到那么少的深刻理解。小美人鱼深爱着一个男人,她放弃海里的生活换取了双腿,但每走一步都让她感觉痛如刀割,而当他娶了别人时,小美人鱼因心碎而死。卖火柴的小女孩,陷入温暖而美丽的幻想,她不断燃烧着火柴,最终冻死,就像一个沉溺于致命物质的瘾君子。

迈克尔·鲍威尔和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执导的《红菱艳》(1948)的高潮是一段长达17分钟的芭蕾舞,该片改编自安徒生的同名故事,一个女孩渴望一双红舞鞋,但一旦穿上,她就不得不跳舞至死。在这部技巧精湛的杰作中,那位在劫难逃的女孩在一个越来越具有黑色意味的世界里旋转:一场不详的嘉年华,荒凉的城市广场上漂浮着报纸,可怕的夜景下妓女群集在路灯旁边,蒙面而野蛮的人群的梦魇般的狂欢,最后在一场葬礼上,这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倒下死去了。这段芭蕾舞由罗伯特·赫普曼编排,他还与光芒四射的莫伊拉·希勒和莱奥尼德·马赛因演了对手戏,后者诠释了邪恶的鞋匠这个角色:

在安徒生的故事中,这个女孩最终要求一个樵夫砍下她的脚。影片中并没有发生如此可怕的事情(尽管莱蒙托夫爱抚着用尖头鞋扎着一只被砍断的脚的雕塑的画面可能是一种狡猾的暗示),但它在心理上的暴力也同样残忍。这种残忍潜藏在一个灿烂迷人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有金碧辉煌的剧院和洛可可风格的休息室,科文特花园充满活力的喧嚣,地中海深沉而哀切的蓝色,以及蒙特卡洛一栋别墅上破碎、浸透着阳光的石头。但美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莱蒙托夫(安东·沃尔布鲁克饰)告诉芭蕾舞女演员维姬·佩吉(莫伊拉·希勒饰),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她必须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鲍威尔写道,影片真正的冲突不是艺术与爱之间的冲突,而是「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戏剧与生活之间的冲突」。莱蒙托夫就像梅菲斯特一样,为维姬提供不朽的承诺,但要求她在跳舞和生活之间做出选择。

那么《红菱艳》是一部黑色电影吗?它看起来不太像,而且它缺少我们所期望的许多修辞。但维姬熊熊燃烧的欲望在影像中爆发了出来——例如那个令人震惊的特写镜头,黑色、白色和红色以一种恶魔般的凶猛在她脸上变幻着——这一灵感直接来源于黑色电影的表现主义,这场几乎让她崩溃的冲突,以一种令人痛苦的心理洞察力来展开,而这正是黑色电影的精髓所在。

今年一月,当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的这部杰作出现在旧金山黑色城市电影节的片中中时,有些人提出了异议;就连每年主持电影节的黑色电影基金会创始人埃迪·穆勒也承认,2016年的策展「超出了预定范围」。他的选择从深受折磨的艺术家的戏剧(《双凰夺鸾》、《大刀》)到探索艺术与疯狂之间模糊的边界(《玫瑰花魂》、《偷窥狂》),都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艺术与金钱和性一样,都可能是一种致命的痴迷。我们都知道,犯罪没什么好下场,但最纯洁的理想也可能毁了我们,那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为什么我们要怀着难以满足的喜悦吞下黑色电影的苦果呢?这是一个无穷尽的有趣问题。

 短评

E&M太会写人物和对话啦,男孩子一个个讨喜得不得了,剧作也不落俗套,拒绝精神分析,拒绝对号入座的态度真喜欢,舞台效果甩黑天鹅十几条街,缺席的演出回味无穷。她不再是童话里的诱惑者,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8分钟前
  • Trillian
  • 推荐

这是穆里尼奥吧!

13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推荐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在艺术和爱情中选择啊,Vicky其实也能跳舞的,只是也许舞台没那么好,当然因为版权问题,她也跳不了《红舞鞋》。而两个男人的对峙,其实是因为他们有仇啊,Boris是恨Julian夺走了他即将完成的完美作品,Julian是因为Boris为了拆散Vicky和Julian,因此解雇自己而生恨,但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毕竟Irina也回来跳舞了。舞剧开演前好好沟通,说明情况就不至于Julian放弃首演来抢人,毕竟Boris也能轻易说服Julian放弃追究Palmer剽窃。这么戏剧化地爆发矛盾,把女主硬生生害死了。还有为什么高级酒店露台旁就是火车轨道,难道住客们是来享受轰鸣声、震动感和煤烟蒸汽熏蒸的?还弄出个安娜卡列尼娜式结局

16分钟前
  • helmut
  • 推荐

败笔和亮点一样多,当然仍然是好片。对于舞蹈/作曲/芭蕾的执念把所有人都逼上了绝路,红舞鞋成了最佳象征,有好几个段落拍的相当有意思,在事业和爱情的选择,或者说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实现的选择中,电影最后还是推崇了后者,可以看出导演的判断。

1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推荐的是片中长达16分钟的舞台剧,非常,非常精彩。

20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昨晚失眠的时候看完...其实觉得这故事没啥意思,不是搞艺术的不懂他们这种感觉。不过配乐和特写用得很漂亮。

23分钟前
  • yrh
  • 推荐

莱蒙托夫无疑是具有慧眼同时又是善嫉的商人,扮演者将莱蒙托夫的形象扮演得很不错。电影的前十分钟铺垫过于冗长,得耐着性子看。中间的剧中剧架构通过芭蕾的形式表现,1948年的舞美布景是花过大心思的,而且音乐与舞蹈结合得相当棒。

25分钟前
  • 。光本
  • 推荐

【造就電影的时刻】补標再看蓝光 —— 电影院没有看过,但是我直接看过DVD和蓝光CC版,也为那个时代有这样美轮美奂的电影而感动。在《造就電影的时刻》推介下我打开硬盘再次观看电影(当然电影会越看屏幕越大,我期待100吋高清再次观看的时刻)首先,我对芭蕾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而電影就是和《莫扎特》一样在究極了艺术追求完美极致上的那种“爱的妒忌”,而最后的女主角也因为左右为难而跳轨自杀,成为艺术的牺牲品,而那双沾满血迹的“红舞鞋”会停下她的舞步吗?電影的色彩、音乐、舞蹈、漂亮的演员,都可以让電影在硬盘里循环播放,我们或者沉浸在一段经典的旋律中忘掉一切;也可以跟着故事替男女主角的命运扼腕叹息,说天妒红颜也好,说爱情事业的矛盾也罢,总之電影把一个经典的文学故事用影像給我们还原成一部唯美的画卷,亦歌亦舞

26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8.6 她本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舞者,一个男人的毁了她,她也可以成为一位贤妻良母,但另一个男人毁了她,她为红菱艳所累,但当她脱下红鞋子之时,便是她死的时候。色彩浓重但不油腻,鲜艳但不浮夸,怎么看怎么舒服。

27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力荐

red shoes成名 red shoes落幕

32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舞者与角色之间的吸引、迷恋与重合,真像是一场艳红的梦,沉睡时被永不停歇的红舞鞋带到天地尽头,醒来时确切知道,能被红舞鞋主宰是一种残缺的幸福。舞台上痛快,马车上甜蜜,转眼身边至亲的男人不是利用就是曲解,哪有童话故事纯粹?即便绝路,也曾酣畅。@ 资料馆,修复版。

3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多好一姑娘 哪里是红舞鞋杀死了她 分明是那两个男人~ 莱蒙托夫的占有欲固然无耻 朱利安的自私更虚伪 还不如莱一直摆张臭脸呢。。。剧情有点不饱满 但彩色修复真的让我惊艳!!! 还有 怎么我看什么红什么 最近预热的黑天鹅不是就是向此致敬之作么

37分钟前
  • ivyzhu
  • 推荐

1. 为什么女人必须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做出选择,而男人就不需要?2.舞台背景有质感。

4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其实她要嫁给剧团老板就没这破事了

45分钟前
  • 张京
  • 推荐

戏里戏外的红舞鞋,高度统一的故事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1.朱利安的音乐作品被老师帕尔马教授盗用,他前去找莱蒙托夫,结果却阴差阳错被其聘用;2.故事联想到《黑天鹅》,但佩姬最后那一跳有些刻(mó)意(huàn),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择死?那“鱼与熊掌”不就都得不到了?3.……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 豆瓣的剧情简介还能更胡扯点吗?4.《英文电影片名文化意象转换的翻译原则》:Red Shoes 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舞女艳丽却薄命。……

4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1080p首次呈现Technicolor的风采,可惜没有邱岳峰的配音,否则就完美了。7年修复一个电影,而且是老马筹的款,中国人何时能做到?比如让冯导出钱修复《北京你早》?

54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非常经典的海报但第一次看就是一直入不了戏,老胶片效果不佳也犯困。剧情为了和红舞鞋契合还真是非常抓马,女主有几个段落演的很好尤其最后对镜一瞪。那场著名的舞蹈戏用电影的蒙太奇完成了舞台上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当时可以了,地中海风景美。2020.9.25资料馆修复影展二刷加一星。

56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刚发CC版,重看一下。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迈克尔·鲍威尔&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联手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影史最佳芭蕾舞题材影片。1.探讨女性在艺术/事业与爱情/家庭间的两难抉择,献身舞台vs相夫教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由男性的自私逼迫所极化。2.影片中17分钟的[红舞鞋]芭蕾舞剧段落堪称色彩的盛宴与乐舞的极乐园,亦为[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蓬车队]等后世歌舞片争相效仿,开创了影片中插入整段歌舞的传统。3.借助剪辑、机位变换、叠化特效等方式让舞台剧电影化,成为奇崛超凡、流光溢彩的典仪:橘黄,湛蓝,虹色层云,烛台,汽灯,帘幕,骷髅,高耸歪斜扭曲的塔楼契如德国表现主义变奏,黑色古堡与魔怪颇具哥特气息,暗夜中的孤寂房屋+无尽纸片+无限纵深令人忆及基里科画作,与报纸人的双人舞则漫溢着童话感。4.Moira Shearer与Anton Walbrook的表演赞绝。(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