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事革命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Ajeya,Anita,Gouri Choudari,Shabana Khan,Arunachalam Muruganatham,Preeti,Rekha,Roksana,Shashi,Shushma,Sulekha Singh,Sneha,Suman,Sushila,Usha

导演:瑞卡·泽哈布奇

播放地址

 剧照

月事革命 剧照 NO.1月事革命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07-21 01:38

详细剧情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2019)最佳纪录短片。这是一部关于月经和卫生巾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印度德里的一群妇女,为自己以及所有女性获得卫生巾的权利而抗争,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群高中女生们,给予了她们支持。

 长篇影评

 1 ) 卫生巾在印度是奢侈品,直到这个男人出现

文:杉姐 青年影评人、编剧、导演

印度6亿女性中80%都用不起卫生巾

月经歧视更是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直到廉价卫生巾制造机的出现

开始了一场改变全国的月经革命

谈到奢侈品我们总是想到豪车、珠宝、化妆品与香水......如今,拥有奢侈品的人越来越多了,普通上班族女孩咬咬牙也能买得起Chanel、Lancome和Dior。

但是,当我们谈论着这些奢侈品的时候,没人能想到在邻国印度,女孩们对奢侈品的定义仅仅是:一片卫生巾。

在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有一部从技术到画质都不突出的短片一举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只因为它把镜头对准了印度女孩的卫生巾。

不敢谈论月经的印度人

2018年的印度,当现代化的拖拉机压过平整的乡村小路时,哈普尔区的女孩们却连月经这两个字都不愿意提起。

面对记者的提问,她们有的捂着脸,净顾着羞涩。

有的一本正经,故作严肃。

翻译人员也会尽量避免这两个字,把它们替换成“女人身体内部发生的变化”。

学校里正在接受最新知识的学生们面对这样的提问,也只会说一句“这是女人的问题”,然后就怎样都开不了口了。

那么在这些印度人眼里,月经是怎么回事呢?

年轻的女人说,我只知道来了月经才可以生小孩。

年长的女人说,这是只有神才可以回答的问题,女人们经期流出来的全是坏血。

众所周知,女性在印度的地位是很低的,女孩们想上学受教育绝对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所以她们的无知也说得过去。

那么男人呢?他们总该懂得多一些吧。

但很遗憾,采访结果是让人失望的。在这些男孩眼中,月经是一种病。

在印度,来了月经的女性选择沉默。女儿从来不和母亲说,妻子从不和丈夫说,就连最要好的闺蜜,对这件事也闭口不谈。

很难想象,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里,谈论月经,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禁忌。

在印度的传统中,女性的月经被视为不祥之兆。

女孩在来月经期间不可以进寺庙,不可以向任何神祈祷。

妻子会自动与丈夫划清界限,她们甚至连泡菜都不能碰,因为来了月经的手,会让它们“变质”。

除了需要和家人保持距离之外,来了月经的女性还不能在公共场合出入,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女孩还会被赶到牛棚或者山上去,直到月经结束。

一个青春期女孩被赶出家门,一个人在外流浪,她的人身安全是没有保障的,所以,这样的陋习一定程度上还纵容了强奸。

不是每个学校都为女孩准备了厕所,女孩一旦来了月经,就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换布条,而每次去换布条都有很多男人在附近转悠,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她干脆辍学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直被人诟病的印度厕所文化。在我们的认知中,厕所是私密空间,但在印度人眼中,整个印度大地都是厕所。

印度的厕所很多是开放式的,他们认为上厕所是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间,而且厕所是污秽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家中。

影片《厕所英雄》中,本来恩爱的新婚小夫妻,经常因为厕所而争吵,妻子贾娅出生在上等种姓家庭中,生活条件优越,很不习惯没有厕所的生活,但她每次提到想让丈夫为自己建一个厕所的时候,丈夫的反应都是“你的脑子坏了”。

男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大大方方的上厕所,可女性就只有等到天黑才能结伴去上厕所。

女人们可以少喝水甚至不喝水,等到天黑再组队去上厕所,但来了月经就没有那么好办了,很多女学生一旦来了月经,就会休学一星期,甚至如纪录片中的女孩那样直接辍学。

因为对月经的歧视,印度来月经的女性不要幻想红糖生姜水和暖宝宝了,一片普普通通的卫生巾都是她们难以想象的。

很多印度女性在月经期间,会使用脏布、树叶、废旧报纸、甚至土灰这样的东西,久而久之,患病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妇科炎症、不孕不育,有的人甚至会因此死掉。

卫生巾竟然成了奢侈品

2018年的《印度时报》有这样一则惊人的消息,“全国家庭健康调查”(NFHS)结果显示,全印度有高达62%的15至24岁的女性仍然在例假期间选择使用布料。

在印度大约有6亿女性,却有80%的女性都用不起卫生巾。用不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卫生巾的价格高昂。

电影《印度合伙人》人中,爱妻子的拉克西米看到妻子来月经时使用的居然是自己擦自行车都不会用的脏布条时,他决定亲自去给妻子买卫生巾。

结果,走到商店才发现一包卫生巾的价格相当于他们家一个月生活费,而妻子知道丈夫花高价买来了一包卫生巾时非常生气,并且拒绝使用。

所以,在印度,卫生巾真的是奢侈品。

《月事革命》中,当记者提到卫生巾时,没有人用过它。

有的人在电视和故事里听说过卫生巾,但她们买不起。

更有甚者,如这位女士,根本没有听说过卫生巾这三个字。

就算记者掏出卫生巾送给她们,也没有一个人会用。

印度政府也为此做过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因为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改革不是一个政令、或者一项措施就能解决的事情。

就拿印度的厕所运动来说,印度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资鼓励大家建厕所,但仍然很少人愿意行动,为此印度北方一个帮还下了严令:这个邦内的所有公务员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每人跟自己家的厕所或者坐在马桶上拍张自拍照发到政府来,发了这张自拍照的人可以领下个月工资,不发这个自拍照的对不起,说明你没有履行政府建厕所的义务,下个月工资就要扣发,改革的艰难可想而知。

自己生产卫生巾的印度妇女

然而世事难料,忽然有一天,印度女性迎来了一个可以改变她们命运的男人——阿鲁纳恰达姆。

他被称为印度大姨夫,是廉价卫生巾机器的发明者。

一台小小的卫生巾制造机让阿鲁纳恰达姆获得印度总统亲自颁发的国家创意大奖,入选时代杂志年度影响力100人,还与比尔·盖茨同台演讲。

阿鲁纳恰达姆正是电影《印度合伙人》中男主拉克西米的原型,发明廉价卫生巾机器的初衷也是源于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宠妻狂魔。

阿鲁纳恰达姆因为研制卫生巾,成为村民眼中的吸血鬼、不要脸的怪人,妻子和母亲都因此离开了她。

但自古逆境出英雄,这个14岁就辍学、连字都认不全的电焊工,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查资料、做实验、独居5年研制出了一台造价低廉、操作简单的卫生巾制造机。

他放弃了申请专利,把机器无偿捐赠给贫困地区。

纪录片中,我们有幸看到这样一群被卫生巾机器改变的妇女。

阿鲁纳恰达姆教大家使用机器,示范如何做出一个合格的卫生巾。

女人们看到这样的机器,犹如欣赏了一次魔法秀。

这些女人们开始工作,朝九晚五。很快,她们生产了将近两万多片卫生巾。

她们把卫生巾的牌子定为“飞翔”,寓意每个女人都能因此获得自由。

在类似当地妇联组织的帮助之下,她们开始了销售,但销售的困难并不比生产难度小,依然是寸步难行。

商店不愿意出售卫生巾。

在满大街男人围观的情况下,女人们只能远远观望,很难为自己买一盒卫生巾。

但是,她们没有放弃,依然用心的推销着她们自己制作的卫生巾。

在一次只有女人的聚会上,一个女人终于羞涩的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片卫生巾。

印度女性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一片小小的卫生巾究竟能改变什么呢?

经期卫生?妇科病?行动自由?远远不止这些。

她们会像中国古代被解禁的小脚女子一样,开创出新时代。

那个因为月经而辍学的女孩,因为挣来了钱,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她说被丈夫尊重的感觉真好。

一位从没给弟弟买过礼物的姐姐,终于送了弟弟一套西装,这让她十分骄傲。

丝内哈通过了警察局的体能测试,还用卖卫生巾挣来的钱报考了德里警察的培训班,当警察一直是她的梦想,现在她终于有机会接受正规培训了。

而在这之前全村人都认为她疯了。

越来越多的女性用上了这样的廉价卫生巾,有的女孩给阿鲁纳恰达姆写信说,她终于又能上学了。

纪录片的最后,开始有男人自愿参与到卫生巾的制作中来了。

在这场月经革命中,无数女性从中获益,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阿米尔·汗在内的明星也纷纷响应这场革命。

最终,印度政府也作出回应,取消了之前高达12%的卫生巾进口关税,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要知道在这之前很多印度女人羞耻的过完了一生都没使用过卫生巾。

我们相信,这片小小的卫生巾改变的不止是印度女人的命运,还有整个国家!

文 / 杉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2 ) 从月事说到月事

无意间看到的纪录片,看完之后才知道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短片从什么是月经开始讲,有一个印度年老的妇女告诉身边的女孩子,月经是坏血,是从你身体流出来的,是不洁净的。印度男孩子说我知道月经,是一种病,女性比较容易得。

中国对于女性月经的“宽容程度”比印度高一些:本人90后,城市生长,记得以前初中上体育课的时候,需要强忍着痛经继续跑步、做运动,后来可以以“身体不舒服”的名义请假一节课,再后来男朋友会在月经期间给买姜糖水和热贴。近期又突然发现可以当着男性好友的面自然的讨论起“大姨妈”的话题了。

中国漫天遍地都可以随处找到卫生巾,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卫生巾的广告,价格也很亲民,棉条、月经杯其实你如果想用也都可以找得到,女性的日常基本权益可以得到很大的保证,至少在月经这一方面。相比较印度农村因为月经找不到地方换卫生棉布的女性,中国女性眼前一片光明。

好像是这个样子,但是在男女平等面前,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生育率下降,中国近年来放开了二胎生育,周围很多女性近4、5年就像个生育机器一样,生孩子、喂养孩子、生孩子、喂养孩子;

公司没有专门的母婴室,生完孩子来上班,只能躲在女厕所的间隔里吸奶;

一孕傻三年,于是从怀孕开始,就逐渐的成为“被保护的对象”;

年近三十的女性,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被问到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

办公室里倘若有男性,还是不太能光明正大的拿出卫生巾,仍需要偷偷的藏在手心里。

身为女性不是羞耻,而是伟大。

这一条路,我们继续慢慢向前。

——————

今天看到的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面写: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次《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试图从经济、教育、政治、健康4个领域对各国女性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和量化。2017年,全球的男女性别差距第一次发生倒退——当年消除性别差距只有68%,前两年的数据分别是68.3%、68.1%。

而中国的男女平等倒退从2011年就开始了,男女性别差距全球排名自2011年后一直在下滑——

2011,世界排名61 2012,世界排名69 2013,世界排名69 2014,世界排名87 2015,世界排名91 2016,世界排名99 2017,世界排名100 2018,世界排名103

8年时间,从61名到103名,跌了62名。中国的男女平等形势越来越严峻。

来自公众号:有意思报告《 离婚男人,为什么反而更抢手了?》

//mp.weixin.qq.com/s/HMVVRpimxBpRu8b8cEB22w

 3 ) 一场改变女性的革命

《月事革命》作为201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它从普罗大众队月事的回避出发介绍了这一场关于月事的革命。人们对月事避讳不谈,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病。这种认知不仅仅体现人们对生理的无知,更多的是女性在社会上地位的体现。女性被认为是生产的机器,是男性的附属品。虽然这场革命发生在印度,但这样的事却发生在世界各地。而该纪录片所记录的这场革命,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对月事的认识,更多的是让女性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让男性学会尊重了女性。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使用音乐构图和拍摄角度等将这种变化用视听语言表现出来,将这种变化具像化。

该纪录片鲜少使用音乐,导演将音乐当作记号笔,将这次革命中每一次变化用音乐来体现。影片在一个昏暗的房间开始,用舒缓而悲伤的音乐作为背景,对一位少女进行了采访。在这位少女的口中,月事是他的羞耻,并且对于卫生巾她也通常用一块破布代替。镜头一转采访来到女子学校,所有女生对于这个话题都面面相觑,却没有人主动回答自己对月事的看法。而在学校女生们想要换月经布需要到十分遥远啊的地方才能换,学校和社会并没有提供给她们便利。悲伤的背景音乐,仿佛是这样悲惨的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月事革命开始,介绍卫生巾的生产过程和销售时,背景音乐变成了稍显欢快的音乐。欢快的音乐就像是廉价卫生巾的到来,它不仅仅是改变了底层印度女性对月事处理的方式,更多的是让女性重视自己,且提供给了部分女性出来社会工作的机会,是这些女性进步的一大步。在最后欢快而激烈的音乐作为背景,再次对女性进行了采访,大多数女性十分为廉价卫生巾骄傲,这让她们对月事有了新的认识,同样通过自己宣传和销售廉价卫生巾,不仅能让更多的女性懂得尊重自己,并且让她们将财务自由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导演运用构图,将女性的地位利用画面中的占比体现出来。在《月事革命》中基本上所有的画面都以人为主,但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女性在画面中的占比确是不同的。在影片的开头对昏暗房间里的少女进行采访时,少女在画面中显得有些狭小,仿佛被周围的黑暗包围了起来,只是胆小怯懦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对男性进行采访时,男性却在画面中占用了很大的比例,男性群众基本占用了整个画面。但随着月事革命的推进,女性在画面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在影片的最后一对母女在画面中手牵着手向前走,头顶正上方就是耀眼的太阳。导演巧妙的将女性在月事革命的进程中的地位变化用构图展示出来。同时表达了月事革命的成功不仅是人们对生理卫生有了正确认识,而更多的是女性地位的上升。在一个画面构图中女性不能被歧视被缩小,至少应该与男性拥有同等的画面分配权利。就像在社会上,女性是任何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女性的力量不可忽视。

拍摄角度作用在了月事革命中的领导人物上,导演用镜头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在整部纪录片中导演对月事革命中的领导人物,对廉价机器的发明人,对那些勇于改变自己命运甚至呼吁女性重视自己的女性,导演都采用了仰拍的拍摄手法。仰拍的拍摄手法将这些人物神化,对于印度底层女性来说这些人改变了她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场关于女性的革命离不开他们的领导。就像发明人所说“女性有很强大力量,但是她们自己却意识不到。”正因如此,这位男性为了让女性认识到自己强大的力量改变她们的命运,创造了廉价卫生巾生产机器,并让那些没有找到自己命运的妇女加入工作。正如其中一位女性,她有一个想当警察的梦想,但女警察少之又少,并且她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持她去警察学校,她本想就此放弃,但发明人却支持她并且让她在工厂工作,在工厂的帮助和她自己的努力下她成功进入了警察学校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仰拍角度不仅是升华这些人物,而更多的是导演代表社会对这些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物,女性的地位得以改变,社会得以进步。

《月事革命》所描述的不仅是在印度所发生的事情,而是全球全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待。这部纪录片正能在国际舞台上斩获奖项,也代表着在这个社会上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上也多了许多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这场女性的革命不仅发生在印度也应发生在世界各地,对月事的正确对待 不回避不羞涩,也是对女性的正确看待,尊重平等。正如廉价卫生巾机器发明人所说“神创造的最有重量的东西,不是狮子不是大象,而是女性。”

 4 ) End of Sentence.

看完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月事革命》。中文很难把英文名"Period. End of Sentence."当中的那种双关的巧妙翻译出来。 印度北部的一群妇女获得了一台可以低成本、人工制造卫生巾的机器,这对于卫生巾使用匮乏且缺乏生理教育的地区是一大福音。她们曾遭受的是,在月经来潮时不允许祈祷,在月经周期结束之前基本上与社区隔离,许多年轻女性甚至在第一次月经后不久就辍学了。无法承认生理现实是导致卫生巾被视为奢侈品的原因,女性因此选择较少。父权习俗令人沮丧地抹杀了女性的健康和自尊,她们因为要经历身体的自然循环而被污名化。 和男人们打交道不会有什么效果,女人们于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她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尽管提起这个话题很尴尬,但是纪录片里的印度女人们却仍然在试图用乐观去化解,这种明亮在普遍存在的无知和极其不方便的卫生措施面前显得很振奋人心:面对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女性正在做出积极的改变。利用不过多剪辑的25分钟直截了当地传达一个从耻辱中解放出来的故事,观看的人不得不为这种叙述的清晰和高效所鼓舞。

 5 ) 不会吧,阿sir。阿三对抗的理由在哪里?

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的确古老。父权体系的社会,女性连月经的问题都难以启齿,甚至自以为也是难以接受的事情。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微薄力量的援助能够拯救多少女性?女性地位太低的国家,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发展。我发现从开始看纪录片开始,关于印度的everything都和中国相差甚远。

女性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光,没有女性,没有一切。这个社会的发展离开了女性还能继续吗?答案是否定的,女性也是宇宙的创造者,男性和女性共筑成完美世界。所有偏执的思想滚一边去吧。

 6 ) 《月事革命》:一次伟大的女性崛起运动

在现代文明出现之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中,女人都是受到歧视的,在印度尤甚。从蛮不讲理的嫁妆制到毫无人性的寡妇殉葬,再到震惊世界的黑公交轮奸案,一次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底线:印度女人到底过着怎样不堪的生活。

由于话语权的缺失,印度女人也渐渐在人们眼中成为了一群沉默的受害者。

但其实,她们一直都在反抗。

本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月事革命》就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反抗运动。

印度首都德里东部60公里的哈普尔市的某个村庄里,几个乡村小姑娘因为被问起月经这档子事,突然变得万分羞涩、忸怩,尽管四下无人,还是互相推搡着让对方来回答。

而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月经话题时,面对一众距离自己不过一两米的男同学,被提问的女孩甚至紧张到语塞,表情更是极其不自然,羞耻、尴尬,甚至还带着一丝自嘲。

相较于女孩们的百般闪躲,男孩们就大方多了,他们煞有介事地将月经描述为:女孩才有的一种病。

面对月经这一正常生理现象,印度人的怪异反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这背后所隐藏的真相,却让人笑不出来。

印度70%的人口都信仰印度教,这是一个极其重视“清洁”理念的宗教,血则被认为是不洁之物。

因此,会沾染血腥的屠宰行业,是社会最底层贱民的专属工作,而本已是传统理念里二等生命体的女人,则在经期,越发地成了肮脏、不祥的人。

因此,女孩们的闪躲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耻辱感,而男孩们的解读虽然可笑,但一个“病”字却也无比精准地传递出了对女性及月经的贬义。

这种对经期的污名化,让印度女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女孩们不仅羞于谈论月经,进入经期后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处理,在家中随便找些没用的布或旧衣服,充当月经垫。夜里,乘无人发现时,她们将用旧的脏布丢弃在垃圾堆里。

如此,就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这些胡乱找来的布,本就不符合卫生标准,还因为不敢公开晾晒,失去了通过日照来杀菌的机会,很多印度妇女因此都染上了妇科病。

去年在中国上映过的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里,对此有着非常生动的刻画。

即使已经被告知,这种对待经期的方式,于自己的健康不利,女主角依然不愿改变,她告诉丈夫:生病死去总比活着难堪好!

可见,这种观念已然根深蒂固到了何种地步。

处于学龄期的女孩则更可悲,每次月经垫湿透了,都必须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个没人的地方更换,但无奈附近总有人徘徊,尤其是男孩的出现特别令她们难堪。

最后,不少女孩因此辍学,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只得选择早早地嫁汉吃饭。

讽刺的是,虔诚接受传统宗教对经期污名化的女人,却没有因此得到神的恩赐,她们在经期不能进入庙宇,因为会造成污染,甚至也不能向神祷告,因为神听不到。

连神都抛弃了来月经的女人,真是可怕!

无论传统的捍卫者如何辩驳,宗教的大师们怎样阐释,印度文化缺失对女性应有的基本尊重,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这一切,都将改变,就是现在!

一些具有现代自我意识的先锋女性主动出击,在哈普尔的村庄里穿梭着,走访了包括学校在内的很多地方,为女性灌输正确的月经知识。

让她们明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帮助她们放下传统施加于身的错误耻辱感,更要让她们懂得,经期卫生的重要性。

提醒女孩们要注重卫生垫的清洗、晾晒,并建议她们使用更为现代的产品——卫生巾。

企业家阿鲁纳恰兰(《印度合伙人》中男主角拉克希米的原型)制造出了大部分印度女性都能负担得起、且卫生安全的卫生巾,这些先锋女性就把它推广到哈普尔的各个地区。

不但如此,她们还把阿鲁纳恰兰发明的简易卫生巾制造机也带到了村里,教那些家庭主妇学会自己制作卫生巾。

如此,不仅自己能用上卫生巾,还能把它们卖给其他有需要的女性,挣上一点小钱。

她们给自己的卫生巾取了个商标名:飞翔。

一开始,这并不容易,小店的经营者都是男性,并不愿意接纳这种与月经有关的产品。即便接纳了,也鲜有女性前来购买。她们只得背着卫生巾,挨家挨户的推销。

好在,随着月经正确理念的逐渐普及,经期的女性们开始学会自己找上门来购买,卫生巾销量稳步上升。

挣到钱的女人们非常高兴,并充满了成就感。因为,她们不仅认识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得到了传统文化从没有给予她们的财富——尊重。

因月经辍学的女孩,通过卖卫生巾有了自己的收入,获得了丈夫前所未有的敬意。一直被家中轻视的女孩,用自己挣的钱为弟弟购买了礼物,让全家人刮目相看。

女孩Sneba则最为励志,她不仅通过了德里警察的考试,还用卖卫生巾的钱,支付了培训费,一步步走向她心中的梦想:成为独立女性,摆脱婚姻的枷锁。

曾经面对镜头羞于谈论月经的女人们,如今不仅大方地制作卫生巾、售卖卫生巾,还充满自信的告诉人们:这个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女性。

因为,就如同她们自制卫生巾的商标名一般,女人们飞翔起来啦!不仅开始懂得关爱自己,更获得了与男人一样的创造力,去摆脱传统的束缚,拥有更多自由与更多可能性的广阔人生。

这场以正视月经为起点的革命,最终演化为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就业,获得经济独立实现自强自立的大变革。这不仅是一场月事革命,更是一次伟大的女性崛起运动。

尽管都描述了印度这场以月经为主题的大变革,但《月事革命》比剧情片《印度合伙人》显得更为有力。

它去除了因商业需求而增添的情感戏,更为专注地描摹了这场革命。同时,纪录片特有的写实感,也让整个影片显得更为真实与犀利。

最关键的是,《印度合伙人》是企业家阿鲁纳恰兰的传记电影,切入的视角依然是印度电影里最传统的男性英雄主义,女性作为受害者,不仅处于次要地位,还扮演着被男性解救的角色,导致整个故事很像是一个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男权故事。

但在《月事革命》中,女性才是真正的主角,她们不仅是受害者,也是变革的主导者、参与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动性。

女孩Sneba就是典型的例子。她质疑女性经期不能进庙的传统,

不安于接受传统为女性规划的人生——相夫教子,还非常清醒地认知到,实现经济独立是女性摆脱传统束缚的巨大推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男性的影子,极具自我意识与反抗意识。

因而,《月事革命》比《印度合伙人》传递出了更为鲜明、更为地道的女性主义——印度女人不是一群沉默的受害者。

她们一直都在反抗!

首发于 首席影评官 微信公众号

 短评

2019年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前有《护垫侠》,后有《月事革命》。

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题材视角很重要,音乐比较annoying.

9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男友看完之后捐了 250 刀。

13分钟前
  • 吴明士
  • 推荐

印度妇女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其实最上等级的印度女人都可以到美国大公司当全球ceo,而下面等级的妇女还要自制月经护垫,同一个印度,天堂和地狱里的女人们。不要等着别人来解放你,他们看不到你的痛苦,你的绝望,你想飞却被安置在井底,能起飞一个算一个,互相帮助,你们力量足够大,看还有谁能够阻拦你。

1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印度合伙人》故事原型?精彩的地方在于影片放大了女性,在这个本来就属于女性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份真实的温暖和力量。

20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Padman的女性版本,以一种轻快的方式为妇女健康和女性就业这两个禁忌问题找到了解决方式,社会企业从业者的一种参考

23分钟前
  • 鴍諌🌈
  • 还行

我喜欢这个新译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可能就来自一片卫生巾。在这种贫困和落后的环境中谈论权益抗争是没有意义的。但每一点点进步都可能改变一个、两个、许许多多女性的生活,所以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7分钟前
  • AilsonAir
  • 推荐

题材选得好,也不难拍。但依然可以看见女性的力与美。

2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自己做卫生巾,真好!

34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用卫生巾讲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美国的纪录片风格,声音做的很酷炫,拍摄时就预先拍一些移动镜头。但还是太短了,我相信在这场运动中肯定会有阻拦,我想看到更加全面的问题。最后,网飞有钱,把啥都弄的像商业广告一样☺

38分钟前
  • 小驴驴
  • 推荐

不要总觉得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即使现在,很多中国人心里还是将月经/经血视为污秽。PS:我们需要棉条革命。

43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噗中文片名没翻出英文的精髓!今天在vancity看完前四部就赶回来上课了,在Netflix上补的第五部,可以说是今年纪录短片里最喜欢的了,在众多suffering的题材中脱颖而出,后悔没在影院里看……

46分钟前
  • 红蓝色的风雨夕
  • 力荐

“ At its core is the serious subject of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that is treated with a gentle but firm hand. ”

49分钟前
  • 🏳️‍🌈⃤
  • 推荐

短纪录片是奥斯卡近年最搞笑的一单元。

50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最后居然热血起来了。。。

54分钟前
  • 七彩云男
  • 推荐

好厉害,片尾写道资金来源有yogathons,竟然是108拜日。“大家好的,我的作品集拿了奥斯卡。”

59分钟前
  • 跑_真的跑不动
  • 推荐

从卫生巾的普及到女权主义

1小时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感慨中国不需要一部这样的纪录片。想出捐资办厂、以工待赈、一举多得的点子,Oakwood School的学生们的智慧和善意值得敬佩。以卫生巾切入展现Pad Project在印度一隅的成果,洋溢乐观色彩:改变的确令人鼓舞。只不过看到与中国农村相差无几的印度乡村,会更进一步想到妇女权益从来不能孤立于社会的发展:自198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至20世纪90年代中凡十年不到的时间内,卫生巾就成为遍布大江南北的日用消费品得到全面普及——最初是依靠高效的行政、其后则是强大的市场。以西方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验,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教育普及、工业发展、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局部得到改善的人口可能倾向于流出所在地,人的现代化因此不可持续——短片中的Sneha不是就打算去往德里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另外,纪录片视角仍然是美国本位的,稍稍有些不适应。

1小时前
  • Adnois
  • 还行

period和sentence都是双关的,这个显然没法翻译。。

1小时前
  • 猫猫
  • 推荐

看完立马上网捐了钱。希望能帮助更多女性用上卫生巾,也希望国内更多女生能转变观念,使用更卫生更方便的导管式棉条🙏

1小时前
  • Pupp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