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

喜剧片台湾1993

主演:赵文瑄  郎雄  归亚蕾  金素梅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  

导演:李安

播放地址

 剧照

喜宴 剧照 NO.1喜宴 剧照 NO.2喜宴 剧照 NO.3喜宴 剧照 NO.4喜宴 剧照 NO.5喜宴 剧照 NO.6喜宴 剧照 NO.13喜宴 剧照 NO.14喜宴 剧照 NO.15喜宴 剧照 NO.16喜宴 剧照 NO.17喜宴 剧照 NO.18喜宴 剧照 NO.19喜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6:06

详细剧情

  伟同(赵文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与男友赛门(Mitchell Lichtenstein)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烦恼来自要用各种招数应对远在台北的父(郎雄)母(归亚蕾)的一次次逼婚。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无奈,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过一劫。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似乎,伟同在强大的父母(传统)面前,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表面正常”的男人。

 长篇影评

 1 ) 娶妻当取赛门

<New York is not that good>

黄西在美国拿的博士,后在美国大学教书。课余在各酒吧俱乐部表演单口相声。黄西自嘲因看不懂英语所以让一条“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的标签留在车上两年之久。黄西尚且如此,那些躲在小餐馆里洗碗的偷渡客呢,为了在这个地方落脚,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做着如何辛苦的打拼?
纽约不止有上东区(富人区),还有布鲁克林区。即便如此,向往美国的人还是前仆后继的,无论用的是怎样的方式,总要看一看这个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地方。威威就是如此。



<当孝悌不再只是美德>

把孩子拉拔到大,中国父母的任务还没完,他们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娶妻生子。
伟同不断接到家里的催婚令。无奈下胡乱填写择偶条件。
两个博士学位,一个物理的。身高178.说五国语言。能唱歌剧。
以上条件毫无疑问的,是想告诉婚介所:看你们怎么找!
这婚介所还真不一般,这样的条件都没把他们难倒。看来是只有拿不出的钱,没有找不到的人。
也因为婚介所太厉害了才使赛门想出假结婚这个一劳永逸的馊主意。于是两个人的公寓里住进了从台湾赶来参加婚礼的高家二老,住进了假新娘威威.


<娶妻当取赛门>

越往后演,开场不张扬不吸引的赛门愈是帅。
烧得一手好菜;体贴(这点从他送两老的见面礼可以看出来);安静略带哀怨的参与婚礼全程;对了,还会给情人送贴心小礼物(具体参照开场送给伟同的那块砖头)。
高老爷子品菜的时候,赛门轻声靠过伟同耳边问他喜欢吗。伟同轻回是的。赛门就高兴了。赛门做好了几乎每一件好媳妇应该做的事,说几乎因为赛门毕竟穿不了那锦绣旗袍,戴不了那象征富贵的金镯子珊瑚胸针,还有最重要的,下不了蛋。
威威借书法拍老爷子马屁的时候,赛门肯定觉得没有自己立足之地。当威威换好衣服,高家一家三口围过去。我们可怜的赛门又只能扶着墙远远的黯然神伤了。


<这杯喜酒不好喝啊>

可以的话,伟同真想避免。只是,老陈一句不孝压下来,婚礼宴席是势在必行了。
中国的婚礼很讲究:拜高堂,吃莲子,坐花车,拍结婚照,小孩子跳床,最后还有婚礼的重头戏:摆酒。
这场婚宴。老爷子爽了,高妈爽了,宾客爽了,伟同跟赛门那是相当的不爽了。至于威威,我觉得她心情该是复杂的。不管众人心情如何,——出事了。威威怀孕了。
怪得谁?
是赛门不该提议假结婚?是威威不该勾引伟同?是伟同不该醉倒失去自制?或许,都有。威威怀孕了,于是有了早餐的争吵。而高老爷子不负众望的微度中风进了医院。两老住进公寓,让人总提心吊胆害怕下一秒两老会看到什么不得了的画面。高妈还行,高老爷子面子最大加上心脏不好,万一看到个什么刺激点的画面还不嘎的一抽,保不准就过去了。
藏着掩着不让老爷子知道。老爷子不是瞎子,看,听,了解。可能没人比老爷子看得清。只不过老爷子是真的想抱孙子。


<结局是..>

送别,赛门的耳钉重新戴上了。

高妈妈说——我高兴
老爷子说——我也高兴

 2 ) 信任,勇敢以及爱

12年前的影评,今天看了真感慨。

这些年,时移世易,有些改变,也有些没变。

影评即使很稚嫩,但遥看12年前那个二了吧唧的小少年,

坐在电脑前认真码字的样子,还真是幸福。

这些年里,在这条影评下方,积累了这么多的评论、观点和故事。

特别想一位一位地邀请回来,听听你们的故事有没有新的续篇。

我先开个头:

12年前,写完这篇影评的1个月后,我认识了一个人,然后一直走到了今天。

2020.3.2

------------------- 05年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如果他的爸妈再像那样逼他结婚,那么他会把《喜宴》放给他们看。他是gay,有一个在当时已经交往了3年的男朋友。 几个月后,他给我打电话,说完蛋了。我说怎么了。他说因为和男朋友吵架,自己一个人出去喝闷酒喝得烂醉,回家了往沙发上一横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清早醒来,满屋子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一旁眼睛通红的抽泣着的父母。头天晚上,他把自己的事说了出来。父母慌了,满世界打电话,说孩子可能精神有问题,要寻求帮助。于是“热心”的亲戚们来了,你追我赶出谋划策。接下来的一两年里,父母无数次为他约见了无数心理医生,甚至带他去了我市一家精神病院做鉴定和检查。 他是个成功的男人,从小品学兼优,性格温和儒雅,待人友善,尚未满三十岁,已有属于自己的一家颇有规模的公司。 今天我收到他的短信,他说在这个秋天,他要结婚了。 我说XX怎么办,他并没有回应我。 今晚,我把《喜宴》找出来看,仍然是一路的悲哀。这部93年的电影,属于李安家庭三部曲的其中一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当年斩获了包括柏林金熊奖以及金马奖最佳影片等无数奖项。 曾经有个朋友,看过后告诉我说,简直就是一部喜剧片,从头笑到尾,从那时起,我与这个人逐渐减少来往,如果说能把这部片子当作喜剧片看待的人,我猜测自己与他/她必定无法成为知己。而看懂它,其实并不难。 满满的无奈和悲哀。 如同开头我所讲的那个故事,悲哀并不在于我的一位朋友终于屈服,并且欺骗了父母,欺骗了深爱他的人,欺骗了未来的妻子甚至是可能降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终究欺骗了自己。真正的悲哀在于,我所知道的,甚至认识的这样的人,在身边存在无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许《喜宴》里的伟同和他们相比,还要值得赞许更多。我所知道的或是认识的很多人。他们无惧于社会的压力,并不在乎身边是否存在那么多嘲讽的眼光,他们在自己的生存圈子里往往努力上进,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终于打败了一切对于未来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成家,同一个女人得过且过,生子,朝九晚五的日子,下班回家,同妻子谈笑,同孩子嬉闹,而后以工作为由留守在电脑前,待妻儿睡去,急匆匆打开同志网站,沉浸在意淫的快感里,抽完最后一支烟,叹口气,上床睡觉。 日复一日。 最初,当听到有人自欺欺人决定以结婚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我无比慌张,手忙脚乱发短信打电话,甚至是约出来见面谈心,妄图告诉他们,这不是结束,这是另一个痛苦的开始,余下的人生会化作一笔粘在一起的糊涂账。 十有八九,他们说:“你不会了解,你还没有这样的压力。”而后渐渐避免接我的电话。终于有一天,我无奈的发现,自己像个小丑一样担心朋友会义无反顾出卖自己的灵魂,以及所有爱他们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不会理会我,甚至不会理会自己,当有任何一个栖身于对立面的念头出现,立马慌乱的转移注意力。告诉自己说,我可以爱女人,我可以有孩子,我可以像所有“正常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 片子里的伟同稍好一点。决定以假结婚的方式来应对极其传统的父母。于是一场闹剧上演。雪白的婚纱,鲜红的旗袍,一派热闹祥和的喜宴。可在深知所有内幕的观众面前,却显得滑稽可笑,也显得无可奈何。李安客串的喜宴来宾,在片子里有一句台词:“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其实能看明白的人,完全了解,这部片子所代表的人群并不局限在同性恋这个话题之上。我们身边的太多人,如片子里的主人公一样,自欺欺人的妄图以各种方式逃避生活的难题。可是今天我并不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这部电影,我只是想静静的告诉所有身处于这个人群,或是关心这个人群的人,我所有的一些感触。 动人的电影,其实并不是那些让你痛哭流涕的片子。真正能让人有所感的片子,会让你哽咽着说不出任何话。《喜宴》我大概看过四遍,每一遍自然会有新的发现,但不变的,是一路沉默的憋闷。全片里,唯一让我含着眼泪的部分,是高爸爸和Simon坐在海边,开口讲出了英语,于是我们知道,他其实是懂得英语的,也就是说,他原来是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 当你学业已成,工作稳定,任何一个父母所想的接下来的一步,都是结婚。但无奈的是,就像高妈妈的那句台词:“不跟别人做什么交代,那还结什么婚?”我们自出生一刻,便渐渐清楚,原来自己的生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我们为太多人而活,身心疲惫,却必须打破牙齿混血吞。 于是众多并不爱女人的男人,最终成家生子,过完余下的一生,那些之前的事,只有默默的锁在生锈的饼干盒里,一面舍不得扔掉,一面没胆子开启。 我在这里想说的,其实是《喜宴》所传递的另一种意义:那就是勇敢,坦然以及信任。片尾我们知道,高家父母各自都清楚了儿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只是一切都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里慢慢隐没在机场的通道里。让人感动的也在于此,他们的接受,来自于保护这个家庭。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我相信最后他们会理解这些生活在各种压力里,而又不断强迫自己压抑某种情感的孩子,那些痛苦的孩子。 世上存在着对你不离不弃,包容你的所有过错以及任性,而后仍然一如既往,甚至更多的爱你的人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你的父母。既然一切的出发点源于爱,那么幸福就是终点。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幸福,对这些已有白发的老人,将会是最大的慰藉。 我有两个朋友。他们已经交往了近七年。恋情发生在他们的大学,故事的开始是冬天。仍然是一起在教室里自习,在有月亮的晚上握着奶茶散步,一起考研,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恋爱两年后,毅然决然在一个晚上,辗转于两家父母之间。之后一个人的被耳光扇出了鼻血,另一个被茶杯砸破了头。那天凌晨,他们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泪流满面,而后又破涕为笑,在路边亲吻拥抱。后来其中一个人含着眼泪告诉我说,那是一生里最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生里最轻松的时刻。 可是之后的过程确实也不轻松。双方的家长相互约见,决定要齐心合力铰断这出“畸形”的恋爱。又过了两年,除夕夜里,两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朋友的父亲笑着告诉他,自己有了两个儿子。 他对我说,其实他知道父母经历的心酸和压力。一些一辈子都想不到的事情居然戏剧性的发生在自己的家里,的确够让人措手不及。 “可他们爱我。”他说。 所以,仍然有这样的例子不是么?对于父母,为什么不能用信任取代愤恨,为什么不能用坦然的诚实取代摔门而去的自暴自弃呢。 只要爱存在。那么一个家,必定也不会因此而破裂。毕竟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爱而来的。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男女之间尚且不能终老,何况在这个根本不用对彼此负责的圈子里。既然遇见了或者说会遇见一个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让一切自欺欺人的行径埋没对于生活和爱的追求。能够快乐并且健康的生活已属不易,何必用自己的一生作为赌注,试图去博取那些虚幻的并不可能的幻想呢? 你当然可以一遍一遍告诉自己说,我其实是可以结婚的,我其实是可以对父母对亲戚对那些所有的存在所谓“需要负责”的人有个交代的。那么,你大可找一个“心怡”的女人,同她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而我,只想告诉自己说,勇敢的去爱。如果生命失去了这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由,那么,它也不能称其为生命了。 --------------------------

 3 ) 伟同的父亲也是同性恋。

      伟同的父亲最后和赛门的对话说道“我听,我看,我了解。”而那个片中提到过的张叔叔,正是父亲真正的“爱人”,第一次是他的母亲提到张叔叔,在我们家住了40年是和我们一起把伟同带大的,伟同结婚 张管家也送了一份礼,理由是伟同是张管家看到大的,后面高爸爸又说 把西门当成自己的儿子,而且西门也是威威孩子的另一个爸爸 ,这些都可以说明完全有可能张管家才是高爸爸的真正爱人 张管家把伟同也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在他结婚的时候送了一份礼,当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伟同的母亲正在看自己的相册,而相册里一闪而过的一张张照片都有另外一个男人的身影,而且和父亲搂在一起很亲密,最后他们全家在机场看全家福的时候多出的塞门的身影相呼应,这也是父亲能接受此现状并把塞门当作自己的儿子。而父亲最后告诉塞门一个秘密让他保密,并且告诉他谁都不能说,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能说,因为是为了这个家庭,所以伟同的母亲并不知道父亲也是同性恋。这也是塞门为什么能接受伟同的孩子做另外的爸爸。还有一个细节是刚到美国时对儿子的一番话,提到两个重点, 逃婚当兵 延续香火, 如今看到儿子的类似遭遇,所以才会“感触良多”,但是正常的反映大多会是愤怒和无法接受吧,其中婚礼李安唯一的出镜说了五千年的性压抑的结果。
    最后我认为是的……三人关系是有映射的
  葳葳,伟同和赛门
  高母,高父和老张
  高家二老来看伟同时,赛门在他们家扮演的角色几乎就是个管家了,他做菜确实比葳葳在行得多,这与一直在高家做菜的老张角色完全对应 再加之高家人老张被反复提及但一直不出现。
    高爸和张管家确是出生入死的同志(在情感上比伟同和SIMON更深厚),两人的情谊应该胜过了高爸高妈的夫妻情谊。如果张管家是终身未婚,这个事情就很明显了。高爸、高妈、老张三个人相处了大半辈子,对这种情感关系怎么会没有体会。伟同的性取向可能就是这种家庭关系渗入潜意识造成的。他并不是对待女人性无能(在他酒醉意识模糊的时候还是很能干的)而是更喜欢和男人在一起。他父亲作为老一辈人,只是在情感上和老张保持着交流,但行动上是压抑着的。而伟同去到了万恶的美利坚,于是把他和他老子的性压抑全部宣泄了出来。最后高爸和高妈走向登机口的时候,身后跟来了一个男性身影,一闪而过,看不见正脸从两人身边匆匆走过。之后,高爸、高妈的情感终于宣泄而出,说“我只是高兴。”“我也高兴。”,此男是老张的化身无疑,匆匆走过,此事终于从两人身边过去了,心结解开了。高爸最后来了个放松的舒展,终于释怀了。
(以上个人观点,如有不符请予指正)

 4 ) 那一场喜宴,那一种委曲求全……

    知道李安还是因为《卧虎藏龙》。虽然里面有我喜欢的发哥,虽然《玉蛟龙》是我小时候就熟悉的故事,虽然这部片子在好莱坞得了奖,但我还是没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武侠片。也许这其中也包涵了对章子怡的不认同吧。终究还是因为《卧虎藏龙》知道了李安。终于也开始了解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例如他之前还拍过《饮食男女》、《喜宴》之类的伦理片,例如他因为《推手》而成名,例如他是台湾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关于绿卡的影片,美国拍过,同是台湾人的张艾嘉也拍过。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我一直觉得《少女小渔》就是沿袭了美国影片《绿卡》的套路,没有什么新意。而李安的《喜宴》里面,男女主角之所以在一起,一半的原因也是为了绿卡。对女主角威威来说,婚姻就是为了能得到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即便那只是一张没有实质意义的证书。当然,从威威和伟同相处的一些细节中也可以看出,在威威心里,夹杂着一股对伟同的爱恋,尽管这是她的一厢情愿。然而,《喜宴》终究不是围绕着这张绿卡,而是男主角伟同的同性之恋。

台湾人伟同在纽约生活了十年,有一个同居五年的朋友赛门。伟同的父母想抱孙子,时时催促伟同找女朋友。威威是伟同的房客,喜欢画画,却因为没有绿卡常常失去工作。为了帮助威威,也为了对伟同的父母有个交代,赛门提议二人假结婚。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因为伟同父母的到来而意外连连。

李安对家庭伦理题材的处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在《推手》里面,李安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公公与儿媳妇的相处方式表现出来。气定神闲的太极推手和焦躁不安的英文打字构成了影片中十分明显的文化对立。《喜宴》中,差异仍然存在,只不过,已经开始呈现出中西方文化逐步交融的态势。而且,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的伦理观念也在影片中得到了交汇。父子关系的发展是表征,两种文化、伦理的交融是实质。

作为东方人形象出现的高伟同,不仅在美国留学、定居,而且习惯了美国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他身边,有一个相处五年的同性恋人。一个在西方生活的东方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交融。五年不是一段短的时间,这个时间概念体现出伟同在情感追求上传统的一面。不止如此,漂亮的女房客威威也多次表现出对伟同的好感,却因为伟同对爱情的坚定与执著不得不望而却步。这种传统的对情感的坚守与现代伦理观念中的同情恋情共同组成了高伟同这个矛盾的统一体。

父母不满意儿子媳妇处理终生大事时候的潦草态度,坚持要有一个传统的仪式。于是,伟同的婚礼也出现了两种文化的折衷,既有西式的公证,又有中式的喜宴。中国餐馆陈老板,昔日伟同父亲的下属,自告奋勇张罗了一切。一场喜宴就这样展开。闹酒、闹洞房,闹到威威心思恍惚,假戏真做也在情理之中。而伟同呢,仅仅只是因为醉酒吗?

应该说,伟同一直试图在两种文化、两种伦理观念中求得一种生存。这是委曲求全,也是为了在对立之中取得平衡。为了平衡,他要应付母亲寄来的交友表格;为了平衡,他和威威演了一出结婚的戏;还是为了平衡,即使到最后,伟同也不忍心告诉父亲实情,担心父亲的病体承受不了打击。

而这样的委曲求全,何尝不存在于父母中间。面对儿子媳妇的公证式婚礼,父母即使满腹的怨气与伤痛,也没有把这种不满化为直接的冲突,他们在观礼的时候仍然强颜欢笑。父亲的沉默,母亲的失态,到陈老板承诺婚宴以后二老的开怀大笑,这人之常情的反应中更蕴涵着一腔心酸。

母亲终于得知了儿子是同性恋者的真相,但她并没有做出过激的反应。她不能理解,却还是选择了宽容。其实,父亲也并不是伟同想象的那样不能沟通。只有赛门知道,那个用英文吵架的早晨,伟同的父亲已经听明白一切。父亲并没有戳穿,任由他们为了尽一点孝心而演戏,我想,并不只是希望能真的抱上孙子。对于父亲来说,回避矛盾其实也就意味着一种变相的接受。

三个年轻人找到了最适合的处理方法,也满足了父母的愿望,结局应该算两全其美。而这个结局,也是伟同父亲无奈之下的期望吧。父亲临别时感谢赛门照顾伟同,而对威威的感谢明显是为了高家的香火。机场安检时,父亲举起双手的背影,似乎隐喻着一种投降,那是父母为了子女的幸福而作的投降,是一种不得已的退让。而这种退让,同样存在于子女之间。传统与现代,其实也用不着决裂。就算是委曲求全,也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更何况,因为理解对方而退让,总是会给人带来温暖的。

那场喜宴,毕竟存在过。在两代人的记忆中,也将一直存在下去。

 5 ) “编剧是电影的核心”——中国导演的编剧能力

不久前看到一篇新闻,英国导演明格拉与陆川、徐静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对谈,其中谈到有关编剧的一点深得我心。明格拉和陆川两位导演都是编剧出身,一致认同“编剧是电影的核心”,联想起拉拉杂杂看过的不多的国内电影,就借我喜欢的李安电影《喜宴》的宝地来粗浅谈谈我对国内导演编剧能力的看法。

前不久看台湾纪录片《华人纵横天下——李安》,讲述李安的成长历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自纽约大学电影系毕业后,李安在纽约整整“蛰伏”了六年。这六年是默默无闻的六年,是前景黯淡的六年,是内心苦闷的六年,但同时,也是韬光养晦的六年。这六年李安做了什么?李安自己说,他不是不能去片场工作,像很多人一样先接近电影,先养家糊口再一步步追求理想,但他认为编剧才是一个导演最重要的,所以,在看似“家庭妇男”生活的六年里,李安其实是在沉下心来锻炼内功。接下来,才会有六年后凭着《喜宴》、《推手》两个剧本在台湾获得剧本大奖从而赢得执导机会的人生大转折。尽管如今的李安是彻底大红大紫了,不过在我看来,他的电影中最好看的,还是李安自己担当编剧的“父亲三部曲”,这是李安的人生情结,是从一个华人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正是编剧能力,给了李安这个性情腼腆、甚至自己承认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在电影圈里一飞冲天的机会。(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娜斯的博客里有一篇文章分析像李安这样的导演在大陆的电影体制里是很难存活下来的,分析得很是在理。)然而,编剧能力的积弱乃至缺失,却是我在看国内许多电影时越发感觉强烈的一点。

当看完《无极》,字幕上打出编剧陈凯歌的名字时,我无语,继而想:也好,自己打自己耳光,片子烂也不能怪编剧了,因为这是陈凯歌“自己的儿子”。我不想对此片进行评论,我只觉得,陈导演赚钱心切,一心媚俗,以至将人民群众当白痴了。片中有几处颇现陈导“文学功底”的对白,但在这样一部片子里只觉得异常刺耳、搞笑。这是一部不能称其为片子的片子。我甚至纳闷,这和《霸王别姬》怎能是同一个人导的呢?陈导的编剧,让自己晚节不保。

张艺谋的编剧能力自然没什么夸耀的,从来摄影才是他的强项。《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梁》等,这些成就张导名声的无一不是来自国内文学名作,有深厚的文学作品为剧本,加上色彩之魅,张艺谋的早期片子确实风格独树一帜。可是等到《英雄》、《十面埋伏》等出来,我疑心张导对编剧的选择,对剧本的眼光都开始丧失了,除了色彩的炫耀,连一个像样的故事都没有讲出来。《千里走单骑》据说请的是国内有名的编剧操刀,可是,这部被认为是回归亲情的片子,“里子”是极为虚弱的。我只在片里看到做作、虚伪、说教,仿佛有个人在旁边不厌其烦地讲解:“看看,多感人的父子情,你还不流泪吗?”如果没有对“你想拍什么,你要说什么”有深入的想法,张导的片子即使色彩再眩目也激不起我的兴趣。要命的是,我看了一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简介,硬要将《雷雨》演绎成一个古装片,我怀疑该片很有可能和《英雄》、《十面埋伏》组成张导一路延伸的“武侠三部曲”。

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了,对于初当导演的她来说,值得鼓励。不过,将茨威格的小说改编成发生在中国乱世里的爱情电影,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意义不大,而且,剧本也实在容易讨巧。不过,看了博客“老徐”之后,我才开始真正失望了。徐静蕾一直讨人喜欢,也有“才女”的光环。我不否认她的“才”,不过我觉得,相比她的名声和地位来说,这个“才”显然还太薄弱了。而她博客的结集成册让我觉得她很没有自知之明。说她是文学青年我勉强认同,不过,要成长为真正一流的导演,光看很多电影是用处不大的。从来是“功夫在诗外”,电影也是如此。

我真正喜欢的的导演是贾樟柯,这个同样是以编剧胜出的小个子山西男人。看他的片子觉得“言之有物”,觉得别有一番情怀。这是一个真正关注小人物的导演,除了《小武》、《站台》,连他被许多人批评的《世界》我都觉得很好。真实,是我看《世界》最大的感受。贾导对小人物的刻画和关注永远令人心动。有意思的是,之前看蔡康永采访台湾导演蔡明亮——同样是“编而优则导”的导演,突然觉得蔡明亮和贾樟柯很有一点相似:都爱用固定的那几个演员,都不走明星路线,都是给自己喜欢的演员量身订做剧本,都和自己的演员发展出一种深刻的了解。这种拍电影的方式令人动容。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还是赶紧打住吧。总结起来就是,我喜欢有内容的电影,而我觉得不管有多少明星,多强阵容,多大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决定电影灵魂的——导演。一个导演有没有能力拍出好片,体现在一个导演的才情上,而这个才情最大的出口就是编剧。一个导演的编剧能力折射了他的眼光,他的生活阅历,他的阅读层次,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洞察力和感悟力。

在谈论编剧时,明格拉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一直对那些从编剧转变成为导演的人非常感兴趣,因为编剧才是真正的核心,他们会理解写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如果能够写一篇作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的作品,这样的人还是非常少的。”深有同感。

 6 ) 喜之宴

最动人的电影,并不是那些让你痛哭流涕的片子;
真正能让人感动的东西,会令你哽咽着说不出话。

这部15年前的电影,属于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一部。看过《推手》和《饮食男女》,却因为一度认为《喜宴》是一部黑色“同性恋”电影而一直没去看。

伟同(赵文瑄)出息了,长大去了美国。三十好几仍没有结婚,台湾的老爸(郎雄)老妈(归亚蕾)急了。爸爸曾是师长,指挥过几万人。年纪大了,血压一高就危险,可就是咽不下一口气,因为还没抱孙子。可真相是,伟同是个GAY,和美国男友SIMON感情稳定,过着幸福的生活。于是,为了让老爸继续活下去,为了让家庭完成责任,一场闹剧就要上演了... 而为了拿到绿卡,上海姑娘威威(金素梅)同意和房东伟同合作这场骗局。雪白的婚纱,鲜红的旗袍,一派热闹祥和的喜宴由此拉开帷幕。此时,深知内情的,只有我们这些扮演着观众角色的局外人,一切都显得滑稽可笑,却又让人无可奈何。

不可否认,台湾电影的中国味很是正宗,既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又有耐人寻味的叛逆。“喜宴”无疑是全片的高潮,亲朋好友汇聚一堂,不闹个一醉方休绝不罢手。其实,喜宴本身和故事的情节并无太大联系,而更像是导演个人情感的大爆发。此刻,传统、责任、家庭、婚姻、中国式性观念...都被淋漓精致得泼洒到了“喜宴”这块大红的画布上。于似乎,只有在喜宴上,一个被压抑的话题——性,才能被堂而皇之地谈论和游戏,就如那句“死了也不能不闹洞房啊,这是咱们的国粹!”;抑或是李安客串的宾客:“这是中国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还有威威最后假戏真做,对伟同说:“今天我就是来解放你的!”突然想起了《色·戒》,觉得,多年之后,李安拍这部电影,也是必然。

其实,能看明白的人,完全了解,《喜宴》所代表的人群并不局限于“同性恋”这个话题之上。

第一个让我感动而意外的情节,是当伟同看到歪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的爸爸时,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沉着万分地去探一探他的鼻息...也许,此刻,他是希望他已经“走”了的,因为只有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是的,我们身边的太多人,如片子里的主人公一样,自欺欺人得妄图以各种方式逃避生活的难题。

片子的大部分,是笑着看的,而唯一让人突然很想哭的部分,是爸爸和SIMON坐在海边,他给了SIMON一个红包,就如当初给威威红包一样。此时,他开口讲出了英语...于是,我们知道,爸爸其实是懂得英语的,他听懂了每一次伟同和SIMON的对话。也就是说,他才是最明白的人,明白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明白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骗局;也明白,如果他不继续装傻的话,这辈子就抱不到孙子了...

只能用“委曲求全”来形容全片,但此时,这四个字没有一丝贬义。《喜宴》带给我最多的回味就是“理解”,感动于爸爸的那份理解、信任、宽容、大度和大局的爱。也许,为了自己能抱上孙子的出发点是自私的,可如果不沉默呢?又会是什么结局?家破人亡?

世上存在着对你不离不弃,包容你所有过错,所有任性,而后仍然一如既往,甚至更加爱你的人,有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你的父母。一切的出发点都源于爱,那么,幸福就是终点。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慰藉。

片尾,戎马一生的父亲,在最后经过机场安检的时候,默默举起了双手。于导演,那似乎象征着一种投降,一种对生活的默认;以及传统道德之外,对另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默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永远不可能像一幕白墙般,没有一处败笔...

除此之外,归亚蕾出演的妈妈,实乃全片最精彩的人物!

 短评

传统的闹洞房太可怕了

4分钟前
  • Ruby姐姐
  • 还行

觉得感动的都是男的吧,当男人就是好,一手同性爱人,一手怀孕妻子。家里捧着,妻子宠着,爱人爱着,老父亲也向他“投降”。归根结底,只是想抱孙子,生儿子罢了,到底爱谁无所谓。女性可千万睁大眼,别做了同妻还感动地一塌糊涂。

7分钟前
  • Voyager 1
  • 还行

台湾跟大陆假结婚,其实在跟美国搞同性恋

11分钟前
  • 王神爱
  • 力荐

作为导演,李安在《喜宴》中的表现还略嫌稚嫩,电影中粗糙的细节比比皆是,远不及《卧虎藏龙》之后的精雕细琢;但从内容与情节上来说,这部我感觉却是李安最精品的几部电影之一:放了很多心血心思上去啊,对文化差异的刻画准确犀利而生动活泼。这部电影李安作为编剧比作为导演更成功。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婚礼上一片狼藉的时候,有个中国人向老外解释:that’s the results of 5000 years of sexual repression,瞬间解释了咱们好多荒谬却无法改变的习俗

13分钟前
  • bamboo
  • 推荐

我现在挺同志,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不成为同妻。

14分钟前
  • ᥫ᭡້໌
  • 推荐

我对骗婚的死gay一点好感也没,哪怕姑娘是花钱雇来的都觉得恶心。

18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爸爸肯定也是gay的嘛,多明显啊~Simon是多么理想化的同性伴侣啊!金素梅太像叶童了~我喜欢李安这个系列的电影,很回味~还有赵文瑄实在是太帅了!噢,薛绍~

23分钟前
  • 小M
  • 推荐

父亲在片尾过安检的时候最终还是举起了双手。

28分钟前
  • 劳永逸
  • 力荐

看到房间号1069我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33分钟前
  • 小V
  • 力荐

能把直男变弯,弯男变直的好片子。。。

37分钟前
  • 打蚊子的科学家
  • 力荐

所以说,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伴郎和新郎的关系。微虐慎入。

42分钟前
  • 玛奇朵
  • 推荐

赵文瑄处女作这个程度,让人惊叹

43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李安总是善于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表现中国文化的细枝末节。被放大致喜剧形式所表现的那场中国婚宴,反讽了中国文化中对于性的压抑…而中国最传统的家庭、家族理念,也在这一场假结婚的风波中进一步深化。隐忍的情感,家庭中的冲突,最终在爱与理解中得到化解。接受了一切向前走,这终是一场喜宴。

48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力荐

“妈,同性恋的人能够在各方面合得来凑合在一起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我跟赛门都很珍惜对方。” 李安总能在边缘和传统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然后双双将我们击溃。

4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李安那句酱油台词太霸道了,大家都没捅破的窗户纸就这样被他。。。可能是编剧有外国人的缘故,台词有点心灵鸡汤啊,不过一切都很完美,喜欢归亚蕾的表演,赵文瑄也确实巨小受哈哈哈。爸爸才是终极boss,不要小看爸爸!懂外语就是王道啊~~~感人的好片

5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昨晚看李安的采访,他说「在变化得太快的社会中,孝道该何去何从。人好像只能去接受和追赶这些变化,其实是很无奈与惆怅的。」家庭三部曲终于看完,这部编剧太妙,如果说「饮食男女」是在调和传统伦理与烟火世俗,那么这部则在调和中西、以及传统与现代的文化。PS:李安那惊鸿一瞥的客串。

54分钟前
  • A。
  • 力荐

故事讲圆了,金素梅的台词功太生硬,想打掉孩子的那两段台词写得不好。

5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这片在20年前是多么得前卫出格阿!!

1小时前
  • ryanking1219
  • 推荐

李安自己在里面演路人甲划重点敲可爱!“让你们见识一下中国人五千年的性压抑”哈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黄青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