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

战争片英国2004

主演:唐·钱德尔,苏菲·奥康内多,杰昆·菲尼克斯,尼克·诺特

导演:特瑞·乔治

播放地址

 剧照

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2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3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4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5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6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3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4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5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6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7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8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9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1:07

详细剧情

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之间矛盾重重,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胡图族大肆屠杀图西族人,在这种背景下,卢旺达饭店经理保罗一直四面奔走,最终成功挽救了饭店里一千多名图西族和胡图族难民。©豆瓣

 长篇影评

 1 ) 民族的斗争

民族的斗争 ——《卢旺达饭店》观后

一夜之间,你的同学,老师,邻居,朋友,甚至是偶遇的路人,突然向你举起了屠刀。他们砍死了你的家人,强暴了你的姐妹,掠夺了你的财物,最后烧了你的房子,连你自己也难逃幸免。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是怎样的人间惨剧!但是,如果这一切不单只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身上,而是数十,数百,甚至数万的家庭身上,那已经不能被称为人间的惨剧,那是也许只有在地狱才会发生的事情。1994年的4月,卢旺达就变成了这座人间的炼狱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84%的胡图族人向占15%的图西族人举起了灭族的砍刀。在紧接着的100天内,超过80-100万的无辜平民遭到屠杀,20万以上的妇女遭到强暴,整个卢旺达失去了八分之一的人口。整个世界在那时仿佛丢掉了魂魄,只能任由恶魔之火在人世间燃烧。

《卢旺达饭店》就是以这次大屠杀为背景拍摄的一部电影。保罗.路斯沙巴吉纳,米科林饭店的经理,在这次屠杀中拯救了1268名图西族难民。影片中对于屠杀的描写是无比震撼的,狂热的胡图族人对人类生命肆意的践踏和遍布的尸体让人不忍卒睹。但实际上,保罗在一次演讲中却仍然说,影片所表现的屠杀仍是轻微和侧面的。他说:你不能(残酷的)邀请人们去看那些真实(所发生的)事情(屠杀)。

无疑,保罗是勇敢的。他的勇敢在于,他敢于用物质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用他所有的可获得的金钱,美酒和雪茄来收买掌握他人性命的屠杀首领。他也敢于在可以选择逃离的时候放弃生的希望,将自己对生命的渴望放诸于他所庇护的所有难民身上。对于保罗的人性之美,是怎样赞誉也不过分的。可是,这种人性之美却更是因为有着人性之最丑恶的对比才显得如此宝贵。这让人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卢旺达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抱有这样的深仇大恨?

一切都归于殖民主义的罪恶。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从而拉开了长达100天的人类灾难的帷幕。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择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己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为什么殖民政府选择了图西族作为统治的阶级?又为什么在卢旺达发生了灾难时置诸不理?殖民国在其殖民地“以夷制夷”,是为了:统治的便利;政治上的节约:以及经验的总结。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发展的普遍特征》中写到: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将社会的利益更多的分配给统治阶层,而领导责任也随之被承担起来;而亲族之间的联系让这种社会分层有了内在的持续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而18世纪南北美洲之所以迅速的独立,华盛顿、又或者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些土生土长的白人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毫无疑问的,如果此种社会分层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内循环从而与外部进行正常的交往,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向中的确可以带来进步,但作为附庸国,或者沃勒斯坦笔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依附国”,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依附国不断地向核心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再输回产品,这种不平等的交换只会不断地加剧依附国的贫富分化,而真正的利润则大部分都流入了核心资本主义国家。也正是因为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和困境,让卢旺达的动乱有了现实的基础。实际上,几乎任何的现代革命和暴乱,例如一战后的德国,又或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联,都是起源于经济上的强烈的衰败。而在卢旺达大屠杀爆发之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选择了沉默和视而不见。这种让人愤怒的冷漠被片中的西方记者一语道破了天机:这些屠杀的镜头会让西方人说,真是可怕,然后继续吃他们的晚饭。一切都与他们的生活无关。而政客们更是不会关心根本不影响他们选举的“闲事”。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也并不足以完整的审判殖民主义的罪恶。胡图族与图西族并非是天生的仇人。16世纪,卢旺达的图西族建立了封建王朝,直至殖民主义之前,图西族与胡图族始终保持着最大程度上的相安无事,他们混居于一起,讲同样的语言,信仰同样的宗教,两族之间通婚频繁。而资本主义帝国在打破了卢旺达的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民族问题。

事实上,在建立殖民统治之前,胡图和图西甚至不能够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那么,什么是民族,民族是否与生俱来,民族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如何而来便成了值得讨论的问题。现代民族主义核心理论家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而不是相反。而民族主义起源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他认为在工业时代以前的农业社会不存在形成民族的可能,因为民族是一个需要若干共同特征的群体,而由于农业社会中个体的独立教育使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足以形成共通;并且因为识字率的普遍低下,以及缺乏统一的语言使个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充满了困难。所以完整的族群概念难以形成。而另一位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本迪克.安德森在他最出名的专著《想象的共同体》中也写到: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利益的追逐,印刷术的广泛发展和语言的巩固之间偶然的相撞而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在内心中想象而来的共同体。英国新左派思想家霍布斯鲍姆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民族与民族主义,排除了通过语言,文化,宗教,地域来划分民族,并且将工业化之前的族群定义为“民族主义的原型”(proto-nationalism)。归根结底,当代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前现代族群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便是:它是一个被建构的,要求具有自决权的政治单位,并且在诞生以后就孜孜不倦的追逐着自己的政治屋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民族问题在殖民主义者将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现代的组织形式带入卢旺达以后会变的陡然严峻和充满对立起来。事实上,由于几百年的互相的通婚,图西和胡图族人已经难以被清晰的分辨出来。而殖民者采用的方式便是根据长相加以区别,相对来说更高,肤色更淡,甚至如电影中所说,鼻子更大的卢旺达人便被定义为图西族,从而享有各种统治的权力,而其他的卢旺达人则被确定为胡图族人。并且将族裔的区分以户籍的形式确定下来。这种政治上的划分最终造成了整个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

如今距离这场灾难已经过去十数年,但是对卢旺达造成的伤害却至今仍难以弥补。事实上,资本主义的演进如同其他制度一样,伴随着无数的流血和牺牲。不过我却无意责难资本主义。尽管资本主义的每一个铜钱上都沾满着鲜血,但又有哪一个“主义”不是呢?资本主义始终仍然是最不坏的制度。对这样的一场人道灾难,就如同雅斯贝尔斯在谈论世人对纳粹行为的责任时说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少背负着形而上的罪恶。我们的沉默,漠不关心就是罪恶;我们所消费的产品上莫不沾染着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丧生者的鲜血。我们要做的不是谴责,而是忏悔,忏悔为什么这种罪恶会发生在人世间,认清这种罪的来由从而避免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过就如同雅斯贝尔斯的世界主义终究是乌托邦的幻想一样,期望人类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又何尝不是?








 2 ) 泣血的非洲——《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胡图族的政府军与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之间所发生的武装冲突,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屠杀,也叫做卢旺达内战。当时据说在这场武装冲突中遇难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维基百科



“我很高兴你能拍到这些,整个世界都会看到的,这是我们获得国际干预的唯一办法。”

“是的……如果没人干预,也值得播报吗?”

“看到这样的暴行,怎么会没人出面干预呢?”

“哦……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他们会说‘太可怕了,天啊!’,然后继续吃他们的饭。”

                                                                                               ——卢旺达饭店



看完这部电影,考虑了许久,是否应该做这篇评论。每写一个字,电影里面的这段台词都像芒刺一样扎在我的心里……

超过一百万……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一百万人被屠杀是个什么概念?我无所适从。我们会为逝去的亲人流泪,会为肥皂剧里缠缠绵绵的男女主人公流泪,甚至会为一两句感动的歌词流泪……我们会为成千上万种理由流泪,可是一百万人……你会为一百万人流泪吗?你的眼泪够用吗?!

我只能说,看完这部电影,我耻为为人!



我们喝着上好的红茶,眼含热泪看完这部电影,在有暖气的房间里面义正言辞的批判着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和国际社会的麻木不仁,然后睡一觉,渐渐淡忘这两个小时的震撼与感动,然后在新的太阳升起时继续抱怨自己的福利与津贴,花几百块钱买上一大堆烟花爆竹忙着送年……

然后,这部电影被我们抛在了脑后。我们看它就是因为我们每天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活着,所以我们需要感动,这部片子确确实实感动了我们,感动的稀里哗啦的,ok,它是一部好片,影评结束…………

可是,电影之外的东西呢?那里,黑非洲,那些人们,现在又怎样了呢?你会去关心吗?



人性……我觉得我们任何一个人看完这部电影后来谈这两个字都是荒唐可笑的。不知为何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间庄严肃穆的会议室,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一场激烈异常的争论,旷日持久,无休无止。他们在议题是卢旺达究竟是否发生了种族屠杀;记者们提供的录像会不会片面有失公道;冲突中死亡的人数究竟是500还是5000(事实是两个50万);究竟该如何保证本国公民的安全撤离;发往非洲的援助应该用美元结算还是法郎结算;UN维和部队的指挥官应该是美国人还是比利时人;往返卢旺达的飞机应该一周一次还是一周两次……他们挣得面红耳赤,他们是多么的高尚啊,因为他们做的这一切都为了那两个神圣的字眼,人性!在他们讨论的每一个小时,都会有400人被残忍的杀死,而他们就这样整整讨论了100多天……

其实我们也和这些绅士们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是那样的义愤填膺,可是,也仅此而已,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回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本书,叫做《雨啊,请你到非洲》。我是比较抵触拿别人的痛苦来煽情的,所以我并没有认真去体会作者金惠子那种刻骨铭心的悲悯与痛苦。那本书里面的照片也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在中国太多的孩子处境比起非洲好不到哪去。

现在我明白了,当你成为那片绝望之地上成千上万绝望之人唯一的一点希望时,当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拯救你所能拯救的一切时,你才有资格提起那两个字——人性。

爱在付出之前不能算是爱。

这是金惠子书里的一句话,我深以为鉴。我不想一本正经的去讨论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成功与否,更不想唾沫横飞的去研究什么人性和种族屠杀的背景。也许若干年后,我真的有能力去拯救和安抚一些正受饥饿和战火摧残的灵魂。

所以我只想说说我的心里话,我的朋友们……我真的希望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一旦知道了这一切,你又怎能无动于衷。



引用几段金惠子书中的文字: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痛苦的呐喊?
在塞拉利昂的一个救助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双臂都被剁掉的男人,只剁掉一只手的女人,还有几个被砍去一只手臂的男人。
每个人被剁掉的部位各不相同,是砍掉手腕还是手臂或是从胳膊中间砍断,全看叛军当时的心情。其中一个女人,手腕没有被彻底砍掉,还连着一部分,于是她就托着血肉模糊的手腕逃跑,直到5天后,才在一块锋利的石头上蹭掉了连接的筋骨部分……
这不是历史,不是小说,而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今,非洲大陆的真实生活。
我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的手腕、胳膊,庆幸它们的完好。



我感到痛、痛、痛,碰到哪里都是痛,最心痛的是那些幼小的孩子:那些饿得像骷髅一样,经常以青草为食的,细胳膊大肚子的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吃饱肚子,维系他们微若尘芥的生命而已。
饥饿的幼儿闪着纯真而无助的大眼睛,眼巴巴的只有一个请求:“给我点吃的!”而人民币8角钱就可以使他们一天吃饱,但他们却没有。



上帝!你为什么让我来到人间!



我不知道爱有多大应该有多大,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尽我一切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灵魂……

 3 ) 100万对我们来说只是数字

你不能想象,这是现代文明的20世纪末;你不能想象,在一整个国家,法律、道德、秩序、人性完全丧失殆尽;你不能想象,在一百天的时间里,100万人惨遭屠杀;你不能想象,面对这一惨剧,全世界竟然默不作声! 本片完全依据真实事件改编。卢旺达这个非洲国家有两个主要民族,胡图族和图西族。在1962年独立以前,这里是比利时的殖民地。灾难的根源正是来自这些殖民者。图西族人皮肤较白,五官较接近西方人,比利时人竟以这个理由让占总人口15%的图西族人管理占总人口85%的胡图族人。然而卢旺达独立之时,比利时人又让胡图族人接管了权力。两个民族的矛盾爆发了。图西族武装撤退到邻国乌干达(那也是个恐怖的地方,见影片《末代独裁》),时刻准备反攻夺权。而卢旺达当局的胡图族政府也通过广播在不断煽动民族仇恨,在军队之外滋生了许多更为激进的民兵组织。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在1994年的这个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头,卢旺达胡图族总统的座机被不明飞弹击落。胡图族激进分子一口咬定是图西反政府武装所为,于是屠杀爆发了。 保护图西族女总理的比利时维和士兵连同女总理一起被暴徒杀害,美国刚刚经历了在索马里美军士兵遭虐尸事件(详见影片《黑鹰坠落》),决定不干预卢旺达事务,国际社会普遍持相同态度。联合国维和部队大部分撤离,法国派兵将西方人全部撤离卢旺达,随后也就离开了,留下了这一片完全无秩序的人间地狱。这时候,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一座比利时人开的酒店经理,胡图族人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担负起了辛德勒的责任。在这个人间地狱中,他历经艰险保护了1000多名图西族人,而他自己险些遭到视其为叛徒的民兵的杀害。在卢旺达饭店,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的场景上演。 整整一百天过去,直到图西族武装和乌干达军队攻入基加利,屠杀才告一段落。然而惨剧并没有结束,200万胡图族人害怕遭到报复,纷纷逃往邻国,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参与屠杀。无数的人在路上和难民营中死于霍乱和疟疾。直到这时候,全世界仍然默不作声。正如影片中一位西方记者所说:“我把这些画面送到全世界,他们会叫到‘Oh my God, it's horrible!'然后他们将继续吃晚饭。” 酒店经理保罗,平常对在酒店潇洒的国际政要唯唯诺诺,不断周旋,希望能在危机爆发的那一天得到一点帮助。然而,人间地狱降临的那一刻,这些白皮肤的人拍拍屁股,一去不返。即便是那位勇敢的拍下屠杀画面的记者。当然,我们不能责怪他,他已经尽到了责任,然而他临走时留给他的卢旺达情人的只有一堆废弃的钞票。维和部队的长官对保罗说:“你善良、礼貌、聪明,可惜你是黑人!在西方人眼中,100万个你不如一张选票!”可笑的是,保罗却利用了西方大国的“正义威信”震慑住了屠杀者:“美国间谍卫星一直在监视!他们会审判战犯!” 100万人,对我们来说似乎仅仅是个数字。当我们看到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的数字时,你会觉得它不再是数字。然而对于其他民族来说,这仍然是个数字。这部电影沉重、真实地让全世界看到这100万意味着什么。影片导演特里·乔治和当事人保罗· 卢斯赛伯吉纳一起在幸存者敬仰的目光中走过,一起在4000具干尸边走过,他将他的所见所感真切地反映到了影片中。 《辛德勒的名单》、《上帝之城》、《血钻》、《末代独裁》、《不朽的园丁》、《战争之王》、《黑鹰坠落》……一个又一个名字只能告诉我们,在所谓的现代文明下,人间惨剧从来就没有停止。现在,这灭绝人性的一切正在被遗忘的大陆---非洲上演。 说点题外话。美国干涉索马里内战,遭遇美军士兵遭到虐尸的惨剧,某媒体鼓噪道,“美国霸权主义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在国内的压力下,美国不再干涉卢旺达内战。坐看百万人被屠杀后,该媒体责难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起人道主义灾难视而不见”。我说这个正在伟大复兴的民族,是否也该开始承担一点国际责任,而不是在一旁冷嘲热讽。比如现在的苏丹达.尔.富.尔,已经20万人丧生了。我并不打算美化西方人,美国高声问罪,只不过因为这是给予压力的筹码。无论对于哪国,20万,30万,100万,600万都只是数字而已。 一切只能靠自己。如今扬眉吐气的犹太人,让全世界人都知道600万同胞被杀的惨剧,让德国人低下了头。中国正在变强,声音正在变得有力,相信我们当年的惨剧也会得到更多的认知。那卢旺达人,乌干达人,津巴布韦人,索马里人,苏丹人呢? -----------------

2022年注:这篇影评写于2008年。下边的评论论调很好地体现了这十几年来的变化。

 4 ) 今天的世界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如果不是因为有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我不会想起关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如果不是卢旺达饭店的这些人用他们的声音打动了那些他们认识的西方人,他们或者不会获救。
但是,我也不能忘记一名记者的话:我们拍了这些又怎么样?那些人看到了会说:“噢,真可怕”,然后继续吃自己的饭,过自己的生活。

我为自己不能做些什么而羞愧。就象那些在屠杀开始前离开的外国人一样。
最近我一直想,其实,我可以做点什么。或者,我应该做点什么。既然,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些。我希望在2010年底写总结的时候会有一笔,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捐助,给那些需要的人。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奇妙,科技日新月异,苹果又发布了新的ipad,阿凡达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而在另一面,甚至不过十多年前,仍然有种族屠杀,没有法治,不讲道理,没有人性,拿着原始的砍刀随便的撂倒那些无辜的人。甚至今天,海盗猖獗。有时候,真不敢相信。

如果你注意到了那些杀人工具,不是原子弹,不是核动力,不是变形金刚里的先进武器,只不过是些打磨了的铁片,在一端用布或者别的什么简易材料缠了一个刀柄出来,它们就要八十万人的生命。所以,到最后,也许不是外星人灭了地球,而是人性中的恶魔从潘多拉的盒子跑出来,人类自己消灭了自己。

 5 ) 在人性危机中嘲讽

    《卢旺达饭店》买了几个星期了,一直都没看,不是不舍得看,而是不敢看,因为知道这是一场人间惨剧,不知道电影会怎么来表达,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不敢让自己的心情过于沉重,坚持到昨天晚上,才下决心看了。

       看着电影,好几次,我禁不住都笑了,当然电影不是搞笑剧,而且这里处理得没有过多的血腥镜头,只是这里面的好多次入微的动作细节和语言,让我不由得想大声嘲笑现在这个世界,这个所谓的世界秩序和格局。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卢旺达的高档酒店经理,保罗,胡图族人,在1994年种族冲突中救了1000多位难民的生命。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终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终于在一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

       保罗所在的那家酒店是比利时老板高级休闲度假酒店,利用酒店经理的职位,他与那些军方上层人士,白人,联合国官员周旋着,啤酒,威士忌,香烟,紧张地巴结着,对于西方的强大和维护世界秩序世界和平的信念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每个血管里。他一直都相信着依靠那些以美国西欧国家为主导的联合国可以在卢旺达实现和平,至少那些白人朋友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但在战争爆发后的一系列事件,所有的希望都成了泡影,多年的经营只能换来一个生命的延续而已,最后也被迫背井离乡。这中间一系列努力在电影里看来只能是对现实的巨大嘲讽。

       镜头一:战争爆发,屠杀开始,可怜的几个比利时籍联合国维和士兵只能顾上仅有的几个酒店和难民营,甚至有11个维和士兵被杀,虽然有枪,却不能开枪,维和将军的电话求救,数天的等待,随后等到的只是一个小队的维和官兵,在酒店避难的上千人欢呼雀跃,以为是和平的力量,生存的机会,可他们带来的却只是帮助所有联合国官员和所有外国人撤离的命令。维和将军告诉保罗,因为你们这些黑人,而且是非洲的黑人没有价值,不值得他们的政治角逐中的选票,所以没人会来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哼哼,看到这里,我不禁点头,那些所谓维护和平的漂亮宣言在这里多么苍白无力啊!美国大兵们,在越南,在韩国,在伊拉克,在索马里到处出现,扮演着世界宪兵的角色,为什么,因为那里有他们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可怜的卢旺达,连这点仅有的利益都没办法实现,所以,他们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办。

       镜头二:一个欧洲摄影记者,很正义的人,拼死在外面拍到了种族屠杀的画面,只是男人的花心总是没办法抑制的,在酒店搭上了一个当地图西族女孩。在撤离的时候,图西族女孩哭喊着希望他可以救她,而他可以做的却只是把钱(已经没用了的货币)给保罗希望他可以帮助,而保罗一直都是相信西方人可以救他们的啊。撤离的那天下着大雨,摄影记者走向大巴士的时候,酒店的侍者还在后面给他打着伞,他连声说着不要侍者却坚持,因为即使在那时,他们都还坚持着自己的专业—高级酒店的星级服务,记者无以自容,只能说羞愧两字。西方人给当地人洗脑,告诉他们什么叫品位,什么叫服务,却没有告诉当地人怎么振兴自己的民族,他们只是用这些来挣钱而已,在生死相关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显得非常得无聊了。

       镜头三:保罗对西方的信任无以复加,以至于很多次他救人竟然用非常可笑的一些借口,而事实是,这些借口竟然都帮他实现了救人的目的。在酒店里他一直在巴结一个胡图政府军队的将军,战乱当中要求将军的帮助除了贿赂,当然还需要一些威胁:一次保罗说美国人一直用卫星在监视,事后妻子问他是不是真有其事,他笑笑说他怎么可能知道,总不能说美国人躲在树上偷窥着,两人大笑,我也大笑;另一次他威胁将军说如果不去阻止屠杀,如果到时候美国人来抓战犯,他将不会替他辩护作证。真真可笑,可那个将军确实相信了,他希望如果真得有那个时候,还是多一个人替他说话的好,而且还是一个在白人圈子里混得还不错的人。一场屠杀避免了,不过不知道布什看到这里是为美国骄傲呢还是像那个摄影记者一样感到羞愧呢?

       这部电影今年金球奖金熊奖都拿到了提名。这场人类的浩劫今天终于有部电影可以来记录了,只是不知道这些西方人看到这部电影后会怎么想?看来卢旺达人民应该好好学学中国人的近代史,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民族只有自立才能自强。

 6 ) 卢旺达、孩子和黑人

终于看完《卢旺达饭店》。非娱乐片,一次性看完,于我而言,是件稀罕的事。
喜爱这样一部影片,远胜过同年大热的《飞行家》,或者《百万宝贝》。
这是关乎一个男人的故事。关乎,爱与救赎。

许多时候,我都带着某种麻木的情绪。比如在看着片中反复出现的遍地尸体时,我几乎生不出任何感触。阴冷的天我行走在C城街头,表情呆滞如出一辙。
这年头,还有什么可以打动人?从屠杀到海啸,站在灾难的对岸看看,也就过去了。
可是,影片结尾。当看到黑色字幕映出白色字符——“死于这场内乱的,约有一百万人”时,猛然间却想要流泪。
从来都是如此。悲惨的故事,淋漓的鲜血,总是轻描淡写地被历史一笔带过。许多年后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也只是说,那场战争有那么多人死去。数据始终都在,而那些无辜的人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面孔,再无人在意。


孩子。

许许多多的黑人小孩。有保罗的几个儿女,还有无数失去了父母和家园的孩子们。
面对着那一双双惊慌失措的眼睛,总是很难释怀。他们蜷缩成一团,相互取暖,彷徨无助。他们有着和年纪不相称的成熟和隐忍,然而这丝毫起不了作用。
联合国部队前来救援所有被困的白人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旅客们走了,修女们也离开了。雨下得那样大,可是终究掩盖不了孩子们眼中的迷惘和失落。
没有仇恨,他们只是找不到方向。
音乐响起,是一群土著小孩唱出的淳朴民谣。雨还在下,车辆远去。那歌声里有希望。
又能怎样?
另一个有着相同寓意的场景,是在外界最动荡的时刻。保罗的妻子和女儿在所有人面前跳起欢快的舞,许多孩子在观看,他们的脸上有毫不掩饰的喜悦。这些幼小的心灵体会不到战争带来的离愁别绪,一点小小的欢乐就可以令他们满足。
那一刻,真的很开心。可是未来在哪里?
战争在这里显出前所未有的丑恶和苍白。


黑人。

联合国的将军这样对保罗解释,你不仅是黑人,你还是非洲人。
于是最终谁也没有到来,包括那些所谓的人道主义者。
我无意贬低这位将军,毫无疑问,他是个好人。在那些纷乱的日子里,他也确实帮助了这些孤立无援的难民们。
可是,这样的帮助中,蕴涵了多少同情的成分?而并非只是对生命的尊重。
灾难降临时,他终于还是选择离开。也许对他而言,援助弱者是出于道义,袖手旁观则是理所当然。
还有那些曾经居住在卢旺达饭店的白人们。他们离开时,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表情。除了那位爱犬生病的女士。
他们从未亲身经历过卢旺达人民的切肤之痛,所以无论何时,不管何事,那种身为白人的优越感始终存在。
一些普通人毫无道理地从骨子里贱视另一些本该与他们平等的人,这就叫悲哀。

好在,导演没有刻意安排一位白人救世主。拯救卢旺达饭店难民的,是他们的黑人同胞。
一大批政客在无情的嘲讽中丢尽了面子,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有自诩为最人道的联合国。
《蝙蝠侠诞生》上映时,据说删掉了一个公安人员说粗口的镜头,理由是侮辱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总统是不是不上茅房?明星是不是从不失态?  
念及此,越发觉得《卢旺达饭店》的导演值得尊敬。

只有保罗是真实的,比起一个个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他才是有血有肉。虽然有时还是会考虑个人,可最终善良的一面占了上风。毕竟,在周围的,是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有同胞。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过分绝对等于虚伪。
英雄?就看你怎么理解。
我唯一可以确切告诉你的是,由于保罗的善良和勇敢,1268条生命得救了。
1268。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数目,这是一个加一个再加一个鲜活的灵魂。

可是,那一年,总共有多少人死去?

 短评

这种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欧洲人用辛特勒名单纪念犹太屠杀的时候,非洲也同样有卢旺达饭店记录着感人的大救援。没有惨烈的屠杀与交火镜头,然而带给人的感动是那么真实,那种真实的生的欲望与善的本性。男主角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精湛,完全投入,彻底地让人记住了这样一位英雄。至于里面杀人工具砍刀来自中国的场景,也只有对于中国制造的一种无奈。

3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很早以前看黑镜头就知道这段历史了片中还是侧重于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但实际上 在图西族控制的地区 对胡图族也发生着同样的杀戮这是一场无法说清的事实事实没有真相只有荒谬的让人不可理解人们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的邻居搏命只因为他们觉得 不杀死对方对方就会来杀自己

4分钟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力荐

当这个世界闭上双眼,他却敞开了怀抱。

8分钟前
  • 蓓蕾
  • 推荐

屠杀纵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屠杀的漠视。

1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几乎是一边哭着一边看这部电影。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表面上看起来是胡图人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但请一定要记住,是比利时人煽动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仇恨,是法国人提供了武器。所以,究竟是谁残忍,究竟是谁野蛮?是那些自诩早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殖民者,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殖民者身份。令人感动的是,在一切人世间的悲剧之中依然看到了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12分钟前
  • 月半姑娘
  • 力荐

1994年,当地球的一端在讨论应该是阿甘正传还是低俗小说拿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却正在发生着惨绝人寰的百万级别的大屠杀!!距离现在也才区区26年时间。所以种族歧视被提高到一个特别敏感的地步,被当做不可触碰的政治正确也是非常自然的,即便是已经2020年了,【黄祸论】依然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卢旺达大屠杀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利时充当了搅屎棍,这种骚操作对于有着大量殖民地的英国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印巴战争就是不列颠的“杰作”,而美国则继承英国的衣钵,继续制造中东和东欧的各种战乱和难民潮,而无疑最终会被反噬,自食其果!华金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却留下了最有名的台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值得全世界所有的领导人认真思考,拒绝仇恨,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而不是继续让人间悲剧重蹈覆辙!

16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记者和保罗对话,对于外国观众看到图西族遭受的惨象后所可能的反应作出的揣测,令我想起《关于他人的痛苦》,苏珊·桑塔格在书中提到,我们看多了反映苦难的照片,就会在某种层面上以为自己真的帮助了那些身陷囫囵的人。当然这是一句题外话,但与我们切身相关。

21分钟前
  • redlunch
  • 推荐

“他们来这不是来帮助我们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卢旺达无法为他们赢得一张选票。”

25分钟前
  • 不全
  • 力荐

我们看了那些屠杀的镜头 然后继续吃大餐

30分钟前
  • 米米无
  • 力荐

一部会让我们灵魂受到强烈震颤的电影。通过饭店经理保罗在大屠杀中的经历,来纪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恒的东西。虽然没有对大屠杀全景式的再现,却用深刻的心理描画使得观众的心灵受到同等的冲击。电影并非单纯的赞扬保罗,而是深沉的纪念普通人在灭绝人性的灾难中散发出的光辉,不仅仅是保罗。电影成功的做到了不忘记历史的目的.但这十年里,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视生命如草芥的屠杀,从来便没有停歇过--谁又将见证,新的苦难与创伤?他们被世界遗忘了。

31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记着人世的罪恶,也记着在罪恶中的人性光芒

33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片尾曲,震撼心灵的人性故事,愿真善永存,苦难和邪恶远离所有人

34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人祸最惨。可我们看完新闻,还是会安心的吃完晚餐。

35分钟前
  • Vamei
  • 力荐

最荒唐的是,胡图族与图西族是比利时殖民者人为划分出的种族。

37分钟前
  • 沸海鲸歌
  • 推荐

堪与辛德勒名单媲美的影片

41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当电影成为我们铭记历史的唯一方式 是幸或不幸

43分钟前
  • 伊宜以忆
  • 力荐

电影没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辑,有的只是质朴之中最撼动人心的真实。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正的人间炼狱。当世界遗忘他们,国家陷入疯狂的时候,一个比辛德勒更加艰辛的男人在一个人人力求自保的环境下敞开了他的双臂。记住他的名字——保罗·卢斯萨巴基纳。★★★★☆

44分钟前
  • Q。
  • 推荐

做一个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为人一定要正直。

49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卢旺达的孩子们从神职人员身边被拽开时,随着背景音乐,眼泪忍不住打转◎◎基于背景值得一看!

51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看到一些评论突然想说:如果看到他人的这些苦难,我们的反应是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国家,应该对当下的生活感到知足。这种思维难道正常?这种教育的产物难道不该反思?事实上这种庆幸就是在以民族、种族、国家等为分界线,把自己放在隔岸观火的立场上,为灾难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而窃喜。这种对他人灾难极度缺乏共情的逻辑,理所应当得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也正是所有仇恨和杀戮的根源。

56分钟前
  • 巫岚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