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

综艺大陆2005

主演:谭乔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谭谈交通 剧照 NO.1谭谈交通 剧照 NO.2谭谈交通 剧照 NO.3谭谈交通 剧照 NO.4谭谈交通 剧照 NO.5谭谈交通 剧照 NO.6谭谈交通 剧照 NO.13谭谈交通 剧照 NO.14谭谈交通 剧照 NO.15谭谈交通 剧照 NO.16谭谈交通 剧照 NO.17谭谈交通 剧照 NO.18谭谈交通 剧照 NO.19谭谈交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6:06

详细剧情

  成都本土一档寓教于乐的交通警示类节目。因为其贴近大众的节目特色和诙谐幽默的主持特点,赢得了成都市民的一致好评。其中很多期经典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转载。受到了热烈的关注。一个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警察,《谭谈交通》令谭乔成为成都最有影响力的交警!而谭乔则让交通法规变得生动有趣,清晰可触。

 长篇影评

 1 ) 生活就是三环路,对不对?

啊,生活,你突然感慨,就是三环路,你说,其实就是三环路。双前手画出一个圈。

谭谈交通晓得嘛,三环路逮人的,天天逮,十多年了,就是在三环。你继续说。主要是关心闯红灯现象,也要研究电瓶车面包车超载的问题,可以称为交通警察执法普法实录。我个人认为它算是这类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了,你补充说,至少是厅级。

好,我说,晓得了,但是这跟生活有什么关系,你展开说说。

好,你说,我展开说说,你想想,十多年,就在三环路,天天逮人,逮了十多年,这是不是生活?

我说,我晓得这个节目,看过,知道它天天在三环路抓人,谭警官嘛,但是为啥子这个是生活,你展开说说。

好,你说,我再展开说说,你想想,十多年前你坐到餐桌上吃饭看到他在三环路上逮人,十多年后你又坐到餐桌上,你看到他还是在三环路上抓人,这是不是生活?

安?我说。然后沉默。

唉。你说,就是,你想,十多年,啥子车没抓过?啥子人没逮过?十多年,这个就是生活。二仙桥晓得嘛,火了!网上可以说是火了,走成华大道,去二仙桥,一个大爷在谭谈交通里头,笑死个仙人。还有啥子倍思特橱具,巨搞笑,哎哟你想嘛……

嗷,我嗷的一下想起来,是,我想起我坐在马家花园的木头小板凳上,比面前的茶几没有高出多少,前面是灰色的那个小电视;我想起红照壁的那个透明茶几,对着电视放着一碗棒子骨汤;我想起外双楠那个可以移动的电视柜,吃饭的时候就把电视转到餐桌这边,桌子这边是加豆腐干和二荆条炒的回锅肉,还有一盘蒸的茄子,旁边的沾水无敌诱人。为啥全是下饭菜,我想。突然,红绿灯,新闻全接触,李伯清,陈岳叔叔还有中分的王宝器一下全部站到外双楠的餐桌前,可以说是图谋不轨。我脑袋一转对他们说,都是下饭菜,你们吃嘛。我嗷的一下想起来了。

啊,我叫一声。你停下。我说,我懂你意思,生活就是三环路,对不对?

你愣住。

我继续说,还有哦,去二仙桥我们不用走成华大道,一号线转七号线,方便。

 2 ) 气球飘走了,还会回来吗

1

2014年冬,有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喜欢的人说它是不拘一格的珍品,接受不了的人说它是不伦不类的怪物。

走红之后,作者庞麦郎自称拥有法国血统,祖籍台湾。

网络世界没有永远的遮羞布,不久人们就发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陕西汉中人,身份证显示他生于1984年。

媒体找到他寻找真相,他说身份证怎么回事自己也不知道。

人们质疑他不认自己的爸妈,他说: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吗?

庞麦郎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到了最高境界。

他成了一个小丑,人人都可以拿他取乐。

2016年以后,滑板鞋和庞麦郎的流量开始逐渐从互联网世界退却。

直到2021年,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说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2020年,歌手吴克群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唱歌、扭动身体,台下没有一个人在认真看他的表演。

结束的时候,庞麦郎向台下道谢,无人回应。

吴克群想和这个唱歌的小伙子聊一聊。

他问:你做了十年的音乐,你觉得观众喜欢吗?

庞麦郎说:我觉得大家蛮喜欢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做表演,第一场演唱会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吴克群接着说,那你做音乐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庞麦郎:就是那些绯闻,脸上显出羞涩忸怩的表情。

吴克群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什么绯闻?

可以讲出来吗?

庞麦郎犹豫再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有些话题我还是不想讲出来。”

当被问及,会不会感到自卑的时候,庞麦郎抬头望天,没有回答。

他进入了一个状态,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状态。

3

“我是约瑟翰庞麦郎,今年28岁,生于1990年1月19日。”

“我的故乡叫加什比克,它位于我国的西北,属于南方地区。”

从乡村走进城市,他时刻在担心自己在城市人眼里,会不会显地没有档次。

他想努力呈现自己真诚的音乐世界,又在真实的身份前遮遮掩掩,两种矛盾让他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都别扭不堪。

庞麦郎全程只有很少的几个瞬间与吴克群对视。

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宽大的棒球帽掩护下,目光低垂。

这样的表情,几乎在所有访谈视频里都能看见。

一次采访前,记者问他,必须要戴着眼镜吗?

他说,我觉得戴着眼镜比较酷。

记者问他,加什比克是哪儿。

庞麦郎搓着手说,你就写加什比克就可以了,不用说在哪里。

他说自己是08年开始创作生涯,2015年12月开始巡演。

记者问都去了哪几场,能具体说一说吗?

庞麦郎的上半身从沙发里立起来:这个不能说,因为我们还没发布。

他回顾了自己创作滑板鞋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下午。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

但是他都不喜欢。

他想换个地方再找。

回去的路上,偶尔发现一双鞋子。

那是一家专卖店。

鞋子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他超级喜欢。

问了下价格,不贵。

“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那双鞋子很漂亮,我穿了三年,很结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名,我就把鞋子随手丢进垃圾袋,扔了。”

后来就找不到了,庞麦郎一直很怀念那双鞋子。

上学时,庞麦郎的作文曾经在校报上发表。

在这段2019年的采访中,庞麦郎经常性地停顿,不是抬头眨巴眼睛,就是片刻低头沉吟。

4

2014年4月,一个叫庞明涛的人在网上找到昆明音乐人黄俊杰,想请他录首歌。

粗略看了几首歌的歌词后,黄俊杰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写出这么奇葩的歌词来?

他让庞明涛唱了几首歌。

没等唱完一小节,他就喊停:“我让你唱,没让你念。”

对方认真地回答:“我就是在唱啊。”

最终,黄俊杰从那本厚厚的手抄歌词本里,挑了一首正常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开始制作。

那首歌叫《我的滑板鞋》。

这首歌没有旋律、没有节奏,黄俊杰为它谱曲、合成,最后再教庞明涛唱。

歌曲完成录制,是无尽的后期编辑。

因为庞明涛没有一句唱在拍上,需要把字、词、句拆开、打散、重组,再延展成一首歌。

从那以后,这成了庞麦郎每首歌的制作流程。

在黄俊杰眼中,庞麦郎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

有次吃饭聊天,他骂了句:我日,照这种说的话……

庞麦郎说:山东日照我去过。

庞麦郎认为,自己的观念比较偏西方化。

他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外国名人,他临时想不起来,就起身问前面的打光师:之前有个黑人总统是谁?

得到答案之后,他面向镜头,重新坐正。

“还有Mandela。”

庞麦郎整理了全中国的州和市的名称。

他还给自己的故乡汉中,起了一个很“世纪化”的名字:加什比克市,古拉格镇。

此外还有:华耶和图、约西里约、福克莱斯、迪克丹姆斯特……

共计292个城市,30个州。

这些都是他自己起的名字。

庞麦郎一直强调,自己的演出要国际化,作品要国际化,一切都要国际化。

“再国际化还不是,十块钱的面你该吃还得吃,五十块钱的宾馆你该住还是得住。”

经纪人说。

庞麦郎喜欢卷发,因为那样比较时尚。

做完造型,一缕缕卷发随着卷发棒的撤走,变得蓬松、自然。

他凑近镜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放大。

“像摇滚乐,像摇滚乐乐队!”

问他满意吗,他回答:very much!

在一场酒吧表演中,庞麦郎站在台上卖力表演,无论音调还是节奏都溃不成军。

台下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人群里不时传出窃笑。

这个时候的他看上去尤其孤独。

庞麦郎觉得,许多观众对自己的音乐还不够理解。

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音乐。

所有人的目光都匪夷所思,所有人的话语都是关于他。

许多人冒充记者找他约访,他没有说的也被报道出来了。

“都闭上嘴巴,他们是坏蛋。”

除了唱歌事业,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是一个怪兽,非常恐怖的怪兽,然后拍他们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5

2014年成名后,庞麦郎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和经纪人白晓偶尔接活:婚礼、酒吧、商场开业,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

现实如此惨淡,庞麦郎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过气网红。

“我是一个流行歌手,我有自己的作品。”

“虽然不知道哪首歌会红,但我将来一定会出名。”

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始终低头看地,避免和记者有目光接触。

经纪人白晓和庞麦郎的关系像一对兄弟。

他随身带着一些药,包括有助睡眠的安眠药。

他说:趁年轻,陪着庞麦郎再搏一搏。

两人相识于2013年,那时庞麦郎还是庞明涛,《我的滑板鞋》也还没有问世。

白晓在录音棚认识了庞麦郎,然后介绍他进入live house圈子。

因为票房问题,两个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他们一场演出,花费十几万是正常,每次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

每场都是售票形式的专场,成绩越做越惨。

最后资金告急的时候,白晓透支了自己的网络借贷。

他想让庞麦郎多多曝光,有了流量之后把自己亏的钱赚回来。

演出前,他们找到街边一家发廊,为庞麦郎晚上的演出做造型。

经纪人付了钱,总共98块。

走出理发店,经纪人忍不住抗议:“98块,做个造型要98……”

一旁的庞麦郎戴着口罩和帽子,表情严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酝酿情绪。

2021年1月,和之梦联系庞麦郎,进行为期三天的纪录采访。

他特地在10公里外的繁华地带租了酒店,因为自己住的地方不够档次。

别人问他,现在一般是怎么赚钱。

庞麦郎的眼神在昏暗的车厢里更添局促闪烁,声音因为口罩的阻隔越发含混不清。

“就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商业……我们还做商业,做商业。”

别人接着问,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大概几十万块钱。

就在上一个镜头里,百晓还在讲述自己当经纪人这些年60万的欠款。

他希望庞麦郎未来能有更多演出机会,慢慢还清债务。

记者问他,红了之后最想干嘛。

庞麦郎说,滑雪,去鳌山宝鸡市滑雪。

还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

也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情绪激动,他的脸上升起幸福期待的笑容。

庞麦郎房间的桌子上有只绒毛玩偶,他拿起来对记者说:这是粉丝送我的。

接着他回头问经纪人,老白你记得这是哪一年吗?

经纪人说,这是我送你的。

他把玩偶重新放回桌上,小声说忘记了。

庞麦郎的老家,是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饭后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炒花生递给每个人。

庞父六十多岁,牙齿掉了三分之一,右眼眼疾常年流泪。

他说儿子小时候就爱音乐,初中买了一把吉他,花了二百多块钱。

那把吉他静静地立在卧室一角,弦距可以轻松塞进一根手指。

庞麦郎面色潮红,接着说,然后还在汉中买了一双滑板鞋,然后写了滑板鞋歌词,就红了。

这个时候,庞父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庞麦郎伸出手指算,从2014到2021,七年了,我出名七年了。

庞父说:他走到哪,我们就支持到哪,对不对。

天黑透了,屋子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朋友们聊起,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庞麦郎不认父母的视频。

那些都是造谣。

庞父说,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认他。

记者问,你那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台湾的?

庞麦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花生,腾不出工夫回答。

对面的经纪人说:那都是胡乱报道。

室内的灯泡瓦数不高,庞父的沉默越来越厚重。

庞麦郎起身要去睡觉,庞父帮他拍落前襟上的花生皮,看着他走进卧室,关上房门。

等到卧室门阖上,庞父喝光了面前的一大杯水,对经纪人说:

我问你一句话,你和他相处这几年,有发现他其他的异常吗?

看到有些呆滞的经纪人,庞父接着说:是精神上的问题。

经纪人说:这个不太好说。

庞父沉沉唉了一声,头靠到臂弯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庞麦郎经常在微博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有多少人骂自己,他们是怎么骂自己。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流量抛弃了。

经纪人说:是网络造就了他,但是,也是网络……

他没有再说下去,庞父还是那个姿势,认真听他说话。

最后,经纪人笑着和摄影师说:这个别拍了。

6

从老家到西安,庞麦郎乘坐高铁。

“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

“感觉到一个城市,和我们镇上的文化不同。”

一个粉丝说,庞麦郎是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人。

他不太懂社交,也太不懂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2021年初,庞麦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住院3次,共计136天。

从医院回到汉中老家,大部分时间呆在村里。

他与白晓在合作五年后分道扬镳。

9月17日,刚吃过晚饭,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背着包在猪圈旁走来走去。

他说有人害他,他要五万块钱,要离开这里。

2021年12月,一个叫张嘉唐的人提出要担任庞麦郎的新经纪人。

他拿起一双鞋问庞麦郎:“你觉得这双鞋发售价多少?耐克有史以来发售价最贵的鞋子。”

“几百块钱能买到吗?”

庞麦郎接过鞋,小声地回答。

张嘉唐笑得前仰后合。

“几百块肯定买不到。”

那双蟒蛇皮球鞋的发售价是1.6099万人民币。

弹幕飘过,一条接一条:

“庞麦郎有点呆啊”

“为什么要叫他来”

“别人买不起,别问了”。

和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张嘉唐相比,庞麦郎干枯瘦小,呆若木鸡。

张嘉唐并非不知道庞麦郎已经确诊精神疾病,同时还十分清楚他的潜在商业价值。

他上传到B站的这段视频,“职业玩家”的标签赫然在目。

当他得知庞麦郎和之前的伙伴结束合作,觉得挺可惜。

“沧海遗珠,我签了你吧。”

有人说,庞麦郎的视频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合作?

张嘉唐回答: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他具有商业价值,国民度也高。

“我签一个网红还得给他花钱,还不一定有商业价值,但庞麦郎的商业价值就摆在这。”

有媒体提出质疑:庞麦郎刚出院没多久,你会不会有顾虑?

张唐嘉个人认为庞麦郎没有病。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他挺正常。”

媒体问,庞麦郎患精神分裂症这件事算负面吗?

张唐嘉说:“负面,太负面了!”

张唐嘉想让庞麦郎的价值和热点从负面方向逐渐往正面去转。

他觉得庞麦郎个人是有IP的,可以让他重回滑板鞋时的巅峰。

但他觉得,庞麦郎的歌不是那么有观赏性、表演性,除了一首《滑板鞋》。

手里有品牌资源的张唐嘉,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宣发来盈利。

他认识很多歌手、rapper,大多数没有演出。

想通过演出挣钱,这事儿本身就很扯。

“做演出就要饿死。”

庞麦郎对张嘉唐担任经纪人的唯一要求是,帮他出唱片。

当被问到两人之间合约的其他内容时,张唐嘉说,这个不方便透露。

8

很长一段时间,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已经销声匿迹。

直到气球哥的故事连续反转,不断刷屏,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自称来自台湾基隆的西安年轻人。

也许将来,庞麦郎将永远变成一个历史符号,再也不会出现。

就像曾经的芙蓉姐姐、后舍男孩、旭日阳刚……

迭代更新的网红,像一茬接一茬的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乐此不疲。

《西游记》里,白骨精吸光了一家三口的精血,又利用他们的皮囊,去割唐僧的韭菜。

坐在小板凳上,和居高临下的气球哥苦口婆心的谭乔,像极了努力保护唐僧的同时被紧箍咒折磨的孙悟空。

当他目睹一遍又一遍撒谎、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的玄奘,原本想要保他西天取经的那份热心荡然无存。

失望了。

可惜气球哥不是金蝉子转世,既没有远赴花果山求情的猪悟能,也没有一路暗中相助的如来观音。

他只是一个可能精神有问题的凡人。

结局如何,只能为他祈祷。

冒充侄子找到气球哥,和他签下违约金100万的合约,叮嘱他不要在包括谭乔在内的其他人透露太多。

气球哥的流量来自于他的诚实单纯,教他撒谎的经纪公司不知道,这再也不是大家喜欢和追捧的那个气球哥了。

就像脱下警服的“反诈老陈”,不会再在连麦的时候让网红们心头一惊,也不会让观众继续买账。

气球哥和庞麦郎最大的不同,是他全程都是被其他力量推动着。

庞麦郎至少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唱歌,唱好了说不定以后可以拍戏。

气球哥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规划。

今天人家说他嗓音好他就去唱歌,明天说他身材好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后天让他去缅北他也会乐呵呵照做。

在标清画质的古早视频里,谭谈交通邂逅气球哥,这个卖过歪烟歪酒的男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

再遇气球哥,是众多热心网友的提议,然后谭乔带着大家的好奇与关切找到了他。

最后,流量公司和资本循味赶来,给他洗脑,让他在一份可能根本没看懂的合同上签字画押。

一个无知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站在了聚光灯下,兴奋、紧张、手足无措。

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苹果的人,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9

视频最后,谭sir感觉说再多都已经无益。

他无奈感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火5分钟。

气球哥马上说:是,多活几分钟。

看客们以为气球哥阅尽人间,大智若愚,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

助推的每个人看上去似乎都没什么错,都是想让气球哥越来越好。

但肉眼可见的,气球哥的生活,至少到现在,依然破败不堪。

没有固定工作,沦落到靠小卖部老板偶尔接济的地步。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极度的好吃懒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问谭乔:为什么不像带二大爷一样,带带气球哥。

他很明确地回复:我对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

二大爷的状态,可以这么带他。

但气球哥目前的状态,肯定不行。

谭乔自己曾长期接受过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下来,他对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了解。

气球哥一看,精神就有问题。

应该先带他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简单地融入社会。

他真心不希望他有树先生的结局,最后真的疯掉。

谭乔当时和气球哥说好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对气球哥的帮助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但还没等实施,他就突然签约了,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

原本的计划就此落空。

有些人的精神不正常,只是在他诙谐幽默的外表下被掩盖了。

气球已经飘走。

但愿他有一天能想起原路,回归初心。

END

【文章原发于公众号: 燕妮日记】

1

2014年冬,有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喜欢的人说它是不拘一格的珍品,接受不了的人说它是不伦不类的怪物。

走红之后,作者庞麦郎自称拥有法国血统,祖籍台湾。

网络世界没有永远的遮羞布,不久人们就发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陕西汉中人,身份证显示他生于1984年。

媒体找到他寻找真相,他说身份证怎么回事自己也不知道。

人们质疑他不认自己的爸妈,他说: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吗?

庞麦郎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到了最高境界。

他成了一个小丑,人人都可以拿他取乐。

2016年以后,滑板鞋和庞麦郎的流量开始逐渐从互联网世界退却。

直到2021年,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说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2020年,歌手吴克群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唱歌、扭动身体,台下没有一个人在认真看他的表演。

结束的时候,庞麦郎向台下道谢,无人回应。

吴克群想和这个唱歌的小伙子聊一聊。

他问:你做了十年的音乐,你觉得观众喜欢吗?

庞麦郎说:我觉得大家蛮喜欢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做表演,第一场演唱会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吴克群接着说,那你做音乐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庞麦郎:就是那些绯闻,脸上显出羞涩忸怩的表情。

吴克群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什么绯闻?

可以讲出来吗?

庞麦郎犹豫再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有些话题我还是不想讲出来。”

当被问及,会不会感到自卑的时候,庞麦郎抬头望天,没有回答。

他进入了一个状态,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状态。

3

“我是约瑟翰庞麦郎,今年28岁,生于1990年1月19日。”

“我的故乡叫加什比克,它位于我国的西北,属于南方地区。”

从乡村走进城市,他时刻在担心自己在城市人眼里,会不会显地没有档次。

他想努力呈现自己真诚的音乐世界,又在真实的身份前遮遮掩掩,两种矛盾让他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都别扭不堪。

庞麦郎全程只有很少的几个瞬间与吴克群对视。

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宽大的棒球帽掩护下,目光低垂。

这样的表情,几乎在所有访谈视频里都能看见。

一次采访前,记者问他,必须要戴着眼镜吗?

他说,我觉得戴着眼镜比较酷。

记者问他,加什比克是哪儿。

庞麦郎搓着手说,你就写加什比克就可以了,不用说在哪里。

他说自己是08年开始创作生涯,2015年12月开始巡演。

记者问都去了哪几场,能具体说一说吗?

庞麦郎的上半身从沙发里立起来:这个不能说,因为我们还没发布。

他回顾了自己创作滑板鞋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下午。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

但是他都不喜欢。

他想换个地方再找。

回去的路上,偶尔发现一双鞋子。

那是一家专卖店。

鞋子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他超级喜欢。

问了下价格,不贵。

“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那双鞋子很漂亮,我穿了三年,很结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名,我就把鞋子随手丢进垃圾袋,扔了。”

后来就找不到了,庞麦郎一直很怀念那双鞋子。

上学时,庞麦郎的作文曾经在校报上发表。

在这段2019年的采访中,庞麦郎经常性地停顿,不是抬头眨巴眼睛,就是片刻低头沉吟。

4

2014年4月,一个叫庞明涛的人在网上找到昆明音乐人黄俊杰,想请他录首歌。

粗略看了几首歌的歌词后,黄俊杰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写出这么奇葩的歌词来?

他让庞明涛唱了几首歌。

没等唱完一小节,他就喊停:“我让你唱,没让你念。”

对方认真地回答:“我就是在唱啊。”

最终,黄俊杰从那本厚厚的手抄歌词本里,挑了一首正常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开始制作。

那首歌叫《我的滑板鞋》。

这首歌没有旋律、没有节奏,黄俊杰为它谱曲、合成,最后再教庞明涛唱。

歌曲完成录制,是无尽的后期编辑。

因为庞明涛没有一句唱在拍上,需要把字、词、句拆开、打散、重组,再延展成一首歌。

从那以后,这成了庞麦郎每首歌的制作流程。

在黄俊杰眼中,庞麦郎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

有次吃饭聊天,他骂了句:我日,照这种说的话……

庞麦郎说:山东日照我去过。

庞麦郎认为,自己的观念比较偏西方化。

他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外国名人,他临时想不起来,就起身问前面的打光师:之前有个黑人总统是谁?

得到答案之后,他面向镜头,重新坐正。

“还有Mandela。”

庞麦郎整理了全中国的州和市的名称。

他还给自己的故乡汉中,起了一个很“世纪化”的名字:加什比克市,古拉格镇。

此外还有:华耶和图、约西里约、福克莱斯、迪克丹姆斯特……

共计292个城市,30个州。

这些都是他自己起的名字。

庞麦郎一直强调,自己的演出要国际化,作品要国际化,一切都要国际化。

“再国际化还不是,十块钱的面你该吃还得吃,五十块钱的宾馆你该住还是得住。”

经纪人说。

庞麦郎喜欢卷发,因为那样比较时尚。

做完造型,一缕缕卷发随着卷发棒的撤走,变得蓬松、自然。

他凑近镜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放大。

“像摇滚乐,像摇滚乐乐队!”

问他满意吗,他回答:very much!

在一场酒吧表演中,庞麦郎站在台上卖力表演,无论音调还是节奏都溃不成军。

台下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人群里不时传出窃笑。

这个时候的他看上去尤其孤独。

庞麦郎觉得,许多观众对自己的音乐还不够理解。

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音乐。

所有人的目光都匪夷所思,所有人的话语都是关于他。

许多人冒充记者找他约访,他没有说的也被报道出来了。

“都闭上嘴巴,他们是坏蛋。”

除了唱歌事业,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是一个怪兽,非常恐怖的怪兽,然后拍他们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5

2014年成名后,庞麦郎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和经纪人白晓偶尔接活:婚礼、酒吧、商场开业,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

现实如此惨淡,庞麦郎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过气网红。

“我是一个流行歌手,我有自己的作品。”

“虽然不知道哪首歌会红,但我将来一定会出名。”

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始终低头看地,避免和记者有目光接触。

经纪人白晓和庞麦郎的关系像一对兄弟。

他随身带着一些药,包括有助睡眠的安眠药。

他说:趁年轻,陪着庞麦郎再搏一搏。

两人相识于2013年,那时庞麦郎还是庞明涛,《我的滑板鞋》也还没有问世。

白晓在录音棚认识了庞麦郎,然后介绍他进入live house圈子。

因为票房问题,两个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他们一场演出,花费十几万是正常,每次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

每场都是售票形式的专场,成绩越做越惨。

最后资金告急的时候,白晓透支了自己的网络借贷。

他想让庞麦郎多多曝光,有了流量之后把自己亏的钱赚回来。

演出前,他们找到街边一家发廊,为庞麦郎晚上的演出做造型。

经纪人付了钱,总共98块。

走出理发店,经纪人忍不住抗议:“98块,做个造型要98……”

一旁的庞麦郎戴着口罩和帽子,表情严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酝酿情绪。

2021年1月,和之梦联系庞麦郎,进行为期三天的纪录采访。

他特地在10公里外的繁华地带租了酒店,因为自己住的地方不够档次。

别人问他,现在一般是怎么赚钱。

庞麦郎的眼神在昏暗的车厢里更添局促闪烁,声音因为口罩的阻隔越发含混不清。

“就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商业……我们还做商业,做商业。”

别人接着问,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大概几十万块钱。

就在上一个镜头里,百晓还在讲述自己当经纪人这些年60万的欠款。

他希望庞麦郎未来能有更多演出机会,慢慢还清债务。

记者问他,红了之后最想干嘛。

庞麦郎说,滑雪,去鳌山宝鸡市滑雪。

还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

也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情绪激动,他的脸上升起幸福期待的笑容。

庞麦郎房间的桌子上有只绒毛玩偶,他拿起来对记者说:这是粉丝送我的。

接着他回头问经纪人,老白你记得这是哪一年吗?

经纪人说,这是我送你的。

他把玩偶重新放回桌上,小声说忘记了。

庞麦郎的老家,是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饭后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炒花生递给每个人。

庞父六十多岁,牙齿掉了三分之一,右眼眼疾常年流泪。

他说儿子小时候就爱音乐,初中买了一把吉他,花了二百多块钱。

那把吉他静静地立在卧室一角,弦距可以轻松塞进一根手指。

庞麦郎面色潮红,接着说,然后还在汉中买了一双滑板鞋,然后写了滑板鞋歌词,就红了。

这个时候,庞父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庞麦郎伸出手指算,从2014到2021,七年了,我出名七年了。

庞父说:他走到哪,我们就支持到哪,对不对。

天黑透了,屋子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朋友们聊起,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庞麦郎不认父母的视频。

那些都是造谣。

庞父说,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认他。

记者问,你那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台湾的?

庞麦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花生,腾不出工夫回答。

对面的经纪人说:那都是胡乱报道。

室内的灯泡瓦数不高,庞父的沉默越来越厚重。

庞麦郎起身要去睡觉,庞父帮他拍落前襟上的花生皮,看着他走进卧室,关上房门。

等到卧室门阖上,庞父喝光了面前的一大杯水,对经纪人说:

我问你一句话,你和他相处这几年,有发现他其他的异常吗?

看到有些呆滞的经纪人,庞父接着说:是精神上的问题。

经纪人说:这个不太好说。

庞父沉沉唉了一声,头靠到臂弯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庞麦郎经常在微博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有多少人骂自己,他们是怎么骂自己。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流量抛弃了。

经纪人说:是网络造就了他,但是,也是网络……

他没有再说下去,庞父还是那个姿势,认真听他说话。

最后,经纪人笑着和摄影师说:这个别拍了。

6

从老家到西安,庞麦郎乘坐高铁。

“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

“感觉到一个城市,和我们镇上的文化不同。”

一个粉丝说,庞麦郎是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人。

他不太懂社交,也太不懂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2021年初,庞麦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住院3次,共计136天。

从医院回到汉中老家,大部分时间呆在村里。

他与白晓在合作五年后分道扬镳。

9月17日,刚吃过晚饭,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背着包在猪圈旁走来走去。

他说有人害他,他要五万块钱,要离开这里。

2021年12月,一个叫张嘉唐的人提出要担任庞麦郎的新经纪人。

他拿起一双鞋问庞麦郎:“你觉得这双鞋发售价多少?耐克有史以来发售价最贵的鞋子。”

“几百块钱能买到吗?”

庞麦郎接过鞋,小声地回答。

张嘉唐笑得前仰后合。

“几百块肯定买不到。”

那双蟒蛇皮球鞋的发售价是1.6099万人民币。

弹幕飘过,一条接一条:

“庞麦郎有点呆啊”

“为什么要叫他来”

“别人买不起,别问了”。

和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张嘉唐相比,庞麦郎干枯瘦小,呆若木鸡。

张嘉唐并非不知道庞麦郎已经确诊精神疾病,同时还十分清楚他的潜在商业价值。

他上传到B站的这段视频,“职业玩家”的标签赫然在目。

当他得知庞麦郎和之前的伙伴结束合作,觉得挺可惜。

“沧海遗珠,我签了你吧。”

有人说,庞麦郎的视频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合作?

张嘉唐回答: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他具有商业价值,国民度也高。

“我签一个网红还得给他花钱,还不一定有商业价值,但庞麦郎的商业价值就摆在这。”

有媒体提出质疑:庞麦郎刚出院没多久,你会不会有顾虑?

张唐嘉个人认为庞麦郎没有病。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他挺正常。”

媒体问,庞麦郎患精神分裂症这件事算负面吗?

张唐嘉说:“负面,太负面了!”

张唐嘉想让庞麦郎的价值和热点从负面方向逐渐往正面去转。

他觉得庞麦郎个人是有IP的,可以让他重回滑板鞋时的巅峰。

但他觉得,庞麦郎的歌不是那么有观赏性、表演性,除了一首《滑板鞋》。

手里有品牌资源的张唐嘉,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宣发来盈利。

他认识很多歌手、rapper,大多数没有演出。

想通过演出挣钱,这事儿本身就很扯。

“做演出就要饿死。”

庞麦郎对张嘉唐担任经纪人的唯一要求是,帮他出唱片。

当被问到两人之间合约的其他内容时,张唐嘉说,这个不方便透露。

8

很长一段时间,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已经销声匿迹。

直到气球哥的故事连续反转,不断刷屏,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自称来自台湾基隆的西安年轻人。

也许将来,庞麦郎将永远变成一个历史符号,再也不会出现。

就像曾经的芙蓉姐姐、后舍男孩、旭日阳刚……

迭代更新的网红,像一茬接一茬的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乐此不疲。

《西游记》里,白骨精吸光了一家三口的精血,又利用他们的皮囊,去割唐僧的韭菜。

坐在小板凳上,和居高临下的气球哥苦口婆心的谭乔,像极了努力保护唐僧的同时被紧箍咒折磨的孙悟空。

当他目睹一遍又一遍撒谎、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的玄奘,原本想要保他西天取经的那份热心荡然无存。

失望了。

可惜气球哥不是金蝉子转世,既没有远赴花果山求情的猪悟能,也没有一路暗中相助的如来观音。

他只是一个可能精神有问题的凡人。

结局如何,只能为他祈祷。

冒充侄子找到气球哥,和他签下违约金100万的合约,叮嘱他不要在包括谭乔在内的其他人透露太多。

气球哥的流量来自于他的诚实单纯,教他撒谎的经纪公司不知道,这再也不是大家喜欢和追捧的那个气球哥了。

就像脱下警服的“反诈老陈”,不会再在连麦的时候让网红们心头一惊,也不会让观众继续买账。

气球哥和庞麦郎最大的不同,是他全程都是被其他力量推动着。

庞麦郎至少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唱歌,唱好了说不定以后可以拍戏。

气球哥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规划。

今天人家说他嗓音好他就去唱歌,明天说他身材好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后天让他去缅北他也会乐呵呵照做。

在标清画质的古早视频里,谭谈交通邂逅气球哥,这个卖过歪烟歪酒的男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

再遇气球哥,是众多热心网友的提议,然后谭乔带着大家的好奇与关切找到了他。

最后,流量公司和资本循味赶来,给他洗脑,让他在一份可能根本没看懂的合同上签字画押。

一个无知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站在了聚光灯下,兴奋、紧张、手足无措。

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苹果的人,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9

视频最后,谭sir感觉说再多都已经无益。

他无奈感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火5分钟。

气球哥马上说:是,多活几分钟。

看客们以为气球哥阅尽人间,大智若愚,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

助推的每个人看上去似乎都没什么错,都是想让气球哥越来越好。

但肉眼可见的,气球哥的生活,至少到现在,依然破败不堪。

没有固定工作,沦落到靠小卖部老板偶尔接济的地步。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极度的好吃懒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问谭乔:为什么不像带二大爷一样,带带气球哥。

他很明确地回复:我对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

二大爷的状态,可以这么带他。

但气球哥目前的状态,肯定不行。

谭乔自己曾长期接受过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下来,他对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了解。

气球哥一看,精神就有问题。

应该先带他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简单地融入社会。

他真心不希望他有树先生的结局,最后真的疯掉。

谭乔当时和气球哥说好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对气球哥的帮助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但还没等实施,他就突然签约了,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

原本的计划就此落空。

有些人的精神不正常,只是在他诙谐幽默的外表下被掩盖了。

气球已经飘走。

但愿他有一天能想起原路,回归初心。

END

【文章原发于公众号: 燕妮日记】

 3 ) 一个成都人眼中的谭乔和《谭谈交通》:非常规的警察,和屏幕上的斑点

作为一名成都人,我直到谭乔警官在网络上走红为止才知道他真正长成什么模样。

这并不是说我从小就对谭乔的节目不熟悉——的确,我并非那种期期不落的铁杆观众,但是,又有谁会不熟悉咱们成都人民的好交警谭乔呢?每当你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视,翻阅着各种数字为编码的频道(没错,在我小时候电视还是需要翻台的),你将会有极大的概率在成都台一晃而过时听见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川普口音:“大家好,欢迎收看《谭谈交通》。”

那时,电视机台还普遍不是高清台,而我又由于天生的遗传早早地患上了近视,我还记得,那时我妈妈痴迷于用中医中药和针灸来治疗我的眼睛,因此本来就患有近视的我在医生的要求下摘下了眼镜,过上了“无镜生活”,这是那庸医用来治疗我近视的一大秘门。三百度近视的我从此便天天地生活在了混沌与无序当中,一切离我两米开外的人与事物便都像隔了一层结了雾的毛玻璃,懵懵懂懂,不明所以。有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太”字,我站起来愣是把它念成了个“大”;又有时,妈妈会指着窗外的灯火对我说:“立立,看那灯火多绚烂明亮。”我又会歪着头,对着那如同调色板般模糊不堪的一团颜色瞧上半天,说:“好像是那么回事儿。”

那个时候,周遭的一切人事对我来说都只不过是一团团模糊的色彩斑点,这些斑点会说话,会发出声响。有时它们朝我走来,边框在我的虹膜里逐渐勾勒清晰,便又成为了人,成为了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奶奶。

所以你此时应该可以理解,为何我长久以来都不知道谭乔警官的面容长相了。

再后来,谭乔警官曾到我们中学做过交通知识科普演讲,但那时我坐在礼堂远远的后侧,根本看不清他的面容。

就这样,我错失了许多次能够辨认出谭乔的机会。

但是,我还是牢牢地记住了电视机上的谭乔,记住了那块秋冬黑白相间的,春夏蓝白相间的斑点。

我在许多地方见过谭乔,或者准确地说,我在许多地方见过与谭乔色调一致的斑点,但谭乔又与这些斑点不完全一致。

想要找寻这些黑白色的斑点非常容易:它们往往逡巡在街道上,在马路边。这些斑点往往是定立不动的,似有一股威严在身。更奇怪的是,它们似乎有一种排他性,每当这些斑点靠近其他的,桔黄色的,黄色的,蓝色的斑点,后者往往会像磁铁相斥般地向外逃开——简而言之,它们并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之内。

但是谭乔和它们都不一样。

先来说说那些桔黄色的斑点吧:印象所及之处,我常常能够在一大清早遇见那些它们。据我所知,它们凌晨四五点钟便起了床,排布在城市街道的两端,它们身躯佝偻,低低地挨着地面,在我的视线范围内艰难而又缓慢地晃荡着,好似一块块缓慢而又不规则运动的光斑。此外,它们似乎十分讨厌落叶,烟头和纸屑,因为在它们的所到之处,这些物品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斑点着装鲜艳,似乎是为了让人们提起对它们的警觉和注意,然而据我所知,它们却是城市里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群体。每日每夜,无数辆道路上疾驰的汽车、货车与它们擦身而过,却又视若不见;于街上行走的路人对它们的存在置若罔闻,他们或许会随手弹掉手中的烟灰,又或是朝地上扔下被脚踩熄的烟头,那些桔黄色的斑点便会一声不吭地移动到那里,几秒之后那片地土便又重归干净了。有时,瓶子纸屑又会出现在马路,公路的中间,而这时它们又不得不冒着弹雨般穿梭的车流来到那里,默默地将这些道路上的“不速之客”处理干净,然后又回到街边的角落。在这样危险的马路上穿行,是一定会有受伤的风险的,有传说曾说,有好些桔黄色的斑点在公路上清扫纸屑时被车辆剐蹭冲撞,此后再也见不到它们。

似乎谭乔是第一个主动向它们靠拢的黑白斑点。

当黑白两色与鲜艳的桔黄色靠在一起的时候,画面总归会有些不协调,但是谭乔有他自己的“技能”:他会模仿其他颜色的斑点说话。

我记忆中的谭乔总是先以一个缓慢的姿态接近那些斑点,仿佛在靠近一只惧怕生人的羚羊。他总是以“师傅”“阿姨”“大爷”“大姐”来称呼它们,并在靠近它们的时候微微地前倾,放下自己的身段。

“阿姨,这么热的天还在这打扫,真是辛苦你了。”

“师傅,起个大早累不累啊?”

他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够与这些斑点和谐地处在同一个画面之中,而并不会出现任何的不适。他往往会询问这些斑点的遭遇,身世,并且切身体会他们的苦与难。在平日,没有谁会关心它们几时起床,又已有几日没有进餐,但是在谭乔这里,这些一切都是充分且必要的信息,他乐于倾听他们讲述,甚至有时还会跟随它们回到那狭窄阴暗的一隅住所——这些鲜艳的斑点往往住在黑暗阴湿的地方,这与它们的外表又格格不入。同样的,也很少有那些黑白相间的斑点会跟着它们进到这些地方。

“大爷,你就住这个地方啊?”

“好家伙,这么狭窄的房间就住了五口人。”

我不知道谭乔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那些斑点的住处的,但我想他在事后应该十分不是滋味,乃至于一个人偷偷地落泪吧。

再有时,我又会在电视上模模糊糊地看到一块块庞然大物:它们离地有好几尺高,而在这庞然大物下却是一个佝佝偻偻的,瘦弱矮小的蓝色斑点,像是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行者,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承载了如此庞大的躯体。而谭乔总会在这时抢步上前,替他们扶挡着这块巨物:

“师傅,一个人背这么多的东西你不累吗?”

“肯定累啊!但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的嘛,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婆得了癌症,母亲又瘫痪了……”

那个蓝色的斑点声音平实,略有些沙哑,和我的爷爷声音别无二致,但从他嘴中说出的话却又如此无奈。它们的身世就如同一张揉乱了又被随意遗弃在地上的废纸,平日过路的行人并不会多看一眼,更遑论那些不苟言笑的黑白斑点了。但谭乔却和它们不同,他喜欢聆听这些斑点说话,在他的循循善诱下,这些纸张渐渐被铺展,理平开来,像是被扔进了水中,展现出一张皱纹纵横又凹凸不平的画面,这些画面上写着的是苦难,辛酸和悲伤,是从不被人听闻和理解的苦难,辛酸和悲伤。

在谭乔警官走红后,我第一次认真地打量了他。

他现在已至中年,身材和脸型已有些发福,发际线已经后移了不少,不过我特意找回了他年轻时候的照片,那时候的他面容清癯,但却很难说得上是有着一股“凛然正气”。实际上,他长得就像是成都人口中所叫的“小伙子”,朴实到贴在电线杆上也会马上被人忘记,甚至我可以想见,他在婚后没准是一个标志的,会把所有资产悉数上缴老婆的“耙耳朵”。脱下警帽,他又像是可以和你父亲一块吃冷淡杯,用四川话叫着“好球~哎呀!”的世界杯球迷。可以说,他的长相并没有让我失望,我心目中的谭警官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副大众脸,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标标准准的成都人。

成都人嘴碎,喜欢念叨,心理八卦,形容女的话多有方言“话婆子”,形容男的话多有“占花儿”,成都人又喜欢将就,得过且过,因此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才孕育出了谭乔这样一个喜欢念叨的警官。

然而,只有谭乔这样的黑色斑点,这样能够蹲下身躯,靠近其他颜色的斑点,并与他们一同聆听与分享的黑色斑点,才是我心目当中的“来自人民的警察”。

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发过一句话:“如果要以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笔法来写一篇关于成都的小说的话,那谭乔应该是写得最好的那个人。”

的确,没有任何人比谭乔更清楚成都这个城市的荣耀与黯淡,辉煌与衰落,欢乐与苦痛。

我想,谭乔应该最清楚:英雄不光是万众瞩目凯旋而归,在黑暗中守着做人的尊严,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的人更是英雄。

而这也是我想说的。

文/余准

 4 ) 这一期我竟然哭了

哭了,这期节目能打倒我生活中每一个小矫情 他是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一位亲人去世的时间啊 谭警官:家里人难道不担心你吗?你爸爸不管你? 爷爷:我爸爸死了十一年了。 谭警官:妈妈呢? 爷爷:妈妈死了二十多年。 谭警官:那你老婆不管你? 爷爷:老婆也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谭警官:那你的子女呢? 爷爷:也死了,生孩子难产死了,女儿和孩子一起死了。 谭警官:诶呀难道你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吗? 爷爷:哥哥死了十八年了。 谭警官:那你弟弟呢? 爷爷:在这儿,他是傻了,残疾了……嗯只有我和弟弟 还有一条狗,也十多年了,快老死了。 谭警官:就你这情况,搁谁身上都非常的痛苦,家里发生那么多的变故,但我见着你,感觉特别的开心,为什么? 爷爷:往前看。

 5 ) 不必是伟人才受人爱戴。

昨天早上一条朋友圈又勾起了我重温《谭谈交通》,晚上吃饭时还拉着老婆儿子看了“二仙桥大爷”、“贝斯特橱柜”和“向前看大爷”等几期经典的视频,真是好笑啊,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什么谭警官离开荧屏那么多年还有无数人惦记着他,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不仅贡献了那么多“名场面”,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基层执法者,一直向大家展现着“执法的温度”。他不仅普法,更关注民生。虽然他无力改变,但是作为一名执法者,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温暖的传递,这才是《谭谈交通》在网络时代能被奉为“国产综艺天花板”的原因。

 6 ) 短短10分钟,谭谈交通治愈了千万人的内耗

一、这个节目

谭谈交通真的是绝,各个名场面都前后看过好多遍。推荐给每个没看过的朋友看一下。谭谈交通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部经典,面向底层老百姓工农的访谈/真人秀。底层人、人的善良、坚韧、可爱。

人格平等,直视、倾听、交流,这是谭sir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面。

谭谈交通的大结局是,一向拦别人的谭警官被人拦住,一向快乐健谈的谭警官抑郁了,一向一身jing服的谭sir脱掉了制服,一向给人普法讲道理的谭sir被人普及潜规则。

谭sir脱编,下海了,做自媒体,也挺好。上岸还是下海,that's a question。 好jing察谭sir抑郁了、离职了。好县长陈行甲抑郁了、离职了,这是一类宿命。

二、真人秀

谭谈交通很多真人值得品味。

废土流摩托小哥和他的甜美女朋友

二仙桥大爷

福贵大爷

气球哥(树先生真人版)

国富

腰马合一哥

散架摩托

水泥车司机

杀马特

社会人

等等,有机会展开写一写。

谭sir脱编,下海了,做自媒体,也挺好。上岸还是下海,that's a question。

好jing察谭sir抑郁了、离职了。好县长陈行甲抑郁了、离职了,这是一类宿命。

Rapper连麻出了首说唱《谭sir》挺有意思。说唱就像相声一样,要半批判半揭露(不能真批判)。

四川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中国特别典型、代表性的地方,极端的贫富都有,老百姓善侃幽默吃苦耐劳。

那个说唱纪录片,川渝陷阱也不错。

三、娱乐一下从八卦角度。

底层的老百姓苦为阴,谭sir正道为阳,再上一层的,阴。组成了一个“坎”,即水。水能载舟,是这样吗。

六十四卦的坎卦是这样写的:

《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坎(水)上,为水流之表象。流水相继而至、潮涌而来,必须充满前方无数极深的陷坑才能继续向前,所以象征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因此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推进教育事业。(这是说中国吗)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白话】初六,置身于重重的艰险困难之中,落入到陷坑的最底下,结果必然是凶险的。——这是说老百姓的生活吗。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白话】九二,仍然处在陷坑之中面临危险,虽不能脱险,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这是说谭sir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白话】六三,往来进退都处在重重陷坑之间,面临危险难以得到安全,落入陷坑的最底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伏枕以待,不可轻举妄动。《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白话】《象辞》说:“往来进退都处在重重陷坑之间”,是说虽急于求得平安,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最终还是不能摆脱危险,走出困境。——这是说那些“上面的人”吗。

 短评

这该上春晚

5分钟前
  • 三条龙
  • 力荐

谭sir每次聊天都能跑题到十万八千里,但每次都能精准降落到交警分局接受处理

8分钟前
  • 小蓝蓝
  • 力荐

看这个长大的,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心酸,很多违法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意的,这就是人家的生路,跟他们说了下次就不这样拉货载人了吗,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镜头中采访者身旁飞驰而过的一辆辆载人摩托、超重拉货三轮,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那些敢想的、不敢想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所以采访基本都在三环路边,城乡结合部不远。多么轻松的节目,我说的好沉重。

12分钟前
  • 第①印象
  • 力荐

真想和那个边聊qq边骑车的家乡特产是荣昌猪的想去征服韩国市场的男孩聊qq。

15分钟前
  • moa
  • 力荐

国内最搞笑最好看的综艺节目了

20分钟前
  • 慈祥的大手
  • 推荐

伟大的劳动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

25分钟前
  • DER
  • 力荐

在b站看到一个弹幕 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确实

30分钟前
  • dowhatuwant
  • 力荐

很多五星片段,但所有精彩的段落都是“嘉宾”贡献的,谭警官太多耍宝就变得没意思啦

31分钟前
  • 飞机头
  • 推荐

虽然我没有到过成都,但是我知道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35分钟前
  • 星期五
  • 力荐

“经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让你保持着乐观?”“往前看。”“什么?”“朝前看!”

38分钟前
  • 猫大仙
  • 力荐

b站真是地方台奇葩民生节目宝库,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土味小品,笑中有泪。

40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喜剧的背后是成都底层人民的生活,笑中带泪

4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呀四川人到底是什么宝藏

46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虽然我从来没去过四川成都,但是我知道要腰马合一的骑着民思达电瓶车走成华大道到二仙桥送倍斯特橱柜。

47分钟前
  • 搔首踟蹰sy
  • 力荐

越看越觉得谭警官很帅啊!!

52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好的(纪实/虚构)作品,其中一个共同点是真诚。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流量还不能折现,电视还是有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比较让人有共鸣,加上这个节目的老百姓太加分了,那种城乡之间碰撞出来的民间智慧、幽默和朴实,是在短视频盛行时代里很难看到的。现在大部分视频都充斥着做作和拧巴,“我想红”的渴望溢出屏幕,唯独缺少真诚两字。

56分钟前
  • latitude17°
  • 力荐

哈哈哈哈竟然有条目,那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B站循环播放这节目生产的段子,我已经记不起我上一次笑到抽搐笑到流泪是什么时候了。川渝好地方啊,果然天府人民欢乐多。

57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虽然没去过成都但我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5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小时候经常看,后来去重考科一我被迫在交警大队连看七天。。。

1小时前
  • 康踏踏
  • 力荐

这是中国,这是生活。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