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双雄

动作片香港1989

主演:周润发  李修贤  叶倩文  曾江  朱江  成奎安  黄光亮  

导演:吴宇森

 剧照

喋血双雄 剧照 NO.1喋血双雄 剧照 NO.2喋血双雄 剧照 NO.3喋血双雄 剧照 NO.4喋血双雄 剧照 NO.5喋血双雄 剧照 NO.6喋血双雄 剧照 NO.13喋血双雄 剧照 NO.14喋血双雄 剧照 NO.15喋血双雄 剧照 NO.16喋血双雄 剧照 NO.17喋血双雄 剧照 NO.18喋血双雄 剧照 NO.19喋血双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6:00

详细剧情

  杀手亚庄(周润发)在一次暗杀行动中误伤了歌星Jennie(叶倩文),令其双目接近失明,自此,深感内疚的他开始暗中保护、帮助 Jennie,并想趁她眼睛完全失明前筹一笔款送她去国外医治,为此,亚庄铤而走险再当杀手,不想任务完成后不但没收到钱,反被雇他杀人的汪海派人追杀。  奉命侦查相关命案的警探李鹰(李修贤)在查案过程中知晓事情另有隐情,亚庄并非冷血杀手,开始同其惺惺相惜,而在应对汪海势力的追杀中,两人更是结成生死之交。然而亚庄的命运,似乎是被注定了。

 长篇影评

 1 ) 被嘲笑不会写好剧本的吴宇森,拍过最好的一部电影

【零】

在2019年7月,我看到了《背叛大哥的日子:拍片不为艺谋,电影再无凯歌》,并奉之为年度最佳。

在这篇文章里,著名编剧芦苇,对陈凯歌、张艺谋和吴宇森三位大导演作出的评价——都不是会写好剧本的人

这番话,充满了文人的傲娇气,很有意思。因为这番话,才有了以下这篇文章。

【一】

2006年,吴宇森找芦苇写了《赤壁》的剧本。芦苇翻阅资料,用剧本重建三国。最终,剧本没有采用,吴宇森亲自操刀,片中小乔对马喊的那句“萌萌,站起来”就出自他手。 电影拍的是宏大历史,观众却在电影院频繁笑场。芦苇说一部史诗被吴宇森拍成了卡通片。

《赤壁》片场的吴宇森

作为执笔写出过《霸王别姬》和《活着》两部鸿篇巨作,也跟三位导演合作过的人,这番话从芦苇嘴里说出来,自然有其重量。

那么说来,这三位不会写好剧本的导演们,总是坚持自己操刀剧本,而不喜欢假手于人,是不是因为自我膨胀?

在我看来,倒未必是。

被奉为大师的黑泽明,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成为导演,那就去写剧本,你只需要纸和笔。只有通过写剧本,你才能知悉结构上的所有细节,和电影的本质。」

剧本,一剧之本,是电影世界观的基础,当导演的人,对自己作品的世界观有所执念,也是必然的事情。

直至此时此刻,吴宇森一共拍摄了40多部电影,就参与了其中一半的编剧,在《赤壁》之前的,随便哪一部都足够镇住场面。

所以,「吴宇森写不好剧本」这话,芦苇可以说,你我可不能接。

【二】

那为什么吴宇森把《赤壁》,原本应该史诗一般的剧本,写成了笑场和尴尬齐飞的「卡通片」呢?

我认为,除了如芦苇所说的,作者自身文学修养水平未足以驾驭作品以外,也可以借用吴导自己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有一类导演,他一辈子不论拍多少部电影,实际上也只是在以不同形式拍摄同一部电影。

(这算不算是一种念旧?)

在拍摄《赤壁》之时,已经在创作巅峰期滑下的吴宇森,显然也是这一类人。

吴导的作品,有风流浪漫的《纵横四海》,豪情盖天的《英雄本色》,悲情惨烈的《喋血街头》。

这些电影或者各有不同,但总有一个感情元素(母题),贯穿了它们。

那就是「英雄相惜」之情。

而吴宇森把这份他最臻爱的「母题」,直接在一部电影里表现出来,不但为这部电影写出了可能是他一辈子最好的剧本,也奉献了其「暴力美学」的技术巅峰。

《喋血双雄》。

——吴宇森电影集大成之作,也是他至今拍过最好的电影。

给出这个定论是很危险,一不留神引战,毕竟吴导还拍过一部《英雄本色》,论影响力,港片中堪称无出其右。

但影响力第一,是一回事;品质第一,又是另一回事。

平心而论,这不矛盾。

【三】

电影是「声光影」连接的艺术,所以你不能说,只有把故事讲好,才能叫好电影。

同样,仅仅把故事讲好,也不能叫好电影。

既然我把《喋血双雄》奉为吴宇森导演的生涯最高作,那就必须让大家了解一下,这部电影在「声光影」上有多了不起。

大家都知道,吴宇森电影有那么几个「标签」:

双枪、对峙、白鸽、教堂、慢镜头、无限子弹的枪战……

这些「标签」,《喋血双雄》都有,而且相互混搭着,配合着剧情和气氛,最需要它们的时候,以最完美的形式出现。

吴式暴力美学专属的双枪对峙

决战之前的教堂与白鸽

宣泄子弹和情绪的连场大战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是一种引导观众情绪和表达角色情感的表现艺术。

不论是打不完的子弹,还是枪火喷发的慢镜头,其实都不是为了单纯地让暴力刺激观众的感官,更多是让角色的情感能够更直接地传达的观众的心中。

而在《喋血双雄》里,凌厉的动作设定,比之《辣手神探》毫不逊色,对暴力的展现却比《英雄本色》更为凝练。

举一个例,就是电影中段的一场狙击刺杀戏。

将气氛与动静结合的远程狙击刺杀

这是一场不论动作设计、画面构图、细节刻画、音乐音效、情绪引导,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将吴式暴力美学升华呈现的好戏。

在电影里,周润发饰演的杀手,要在一个龙舟比赛上,警察及黑帮重兵包围之下,刺杀一名黑社老大。

导演运用了一段对比鲜明的蒙太奇,把这场刺杀戏的气氛和效果推到了顶峰:

杀手开船从远处驶近,进入狙击范围(画面)——

目标人物进入杀手的视野(画面)——

杀手观察目标后,缓慢拿丝巾扎紧手腕,防止因为紧张导致的汗水,不让托枪的手不够稳定——

画面目标切换到目标身上,喧闹的画面,和杀手那一边的安静,制造强烈的对比效果——

俯视着的镜头,看见杀手举枪,瞄准着目标——

目标所处的位置,扰乱因素过多,让杀手放弃第一时间的狙击——

杀手放下枪,别过脸,调整呼吸,等候更合适的机会——

画面切换,龙舟点睛,船队纷纷击鼓,气氛开始飙升——

杀手听到鼓声,知道机会来了,缓缓转脸,画面在杀手脸上、目标身上、擂鼓敲击之间来换切换——

当画面切换的速度加快,我们感到气氛的紧张程度到达高峰之际,杀手举枪,瞄准目标——

扣动扳机,精准命中目标头部——

在目标倒地的时候,再对身体补枪——

这场戏,评价就八个字:行云流水,张弛有道!

画面、配乐、动作设计,都是简洁而又克制,但却很好地把观众的眼球和情绪纳入到导演的掌握之中。

这就是吴宇森导演「功力」的表现,也是为什么有些电影能让观众看得「入神」,而有些电影则让人看得「出戏」的原因所在。

【四】

一部电影的品质,「剧本」往往决定了下限,而能到达怎样的上限,则要看「导演」。

芦苇说吴宇森写不好剧本,但我敢说《喋血双雄》的剧本非但不差,而且还写得很好。

很多人都知道,《英雄本色》里充斥着各大主创自我投影在其中——

在那之前,吴宇森拍了一堆「烂片」、狄龙是邵氏武侠片的「过气明星」、周润发转战大屏幕之后成了「票房毒药」……

于是,故事的剧情,就承载着主创人员自身的「情绪」。所以,演员的表现特别入戏,因为那就是他们自己。

3年之后,拍《喋血双雄》时,主创已经打开了局面,于是电影更多反映的,不再是主创的「情绪」,而是导演的「价值观」。

比如,周润发饰演的杀手小庄,作为一个朝不保夕,每天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但他不偏激、不冷漠、不残忍,反而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相信「正义」,也能理解别人的苦楚——

他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斤斤计较」,哪怕刚刚经历了出卖——

对一个在路上中枪的小孩,他宁愿选择延误逃跑的时机,也要把她送去医院抢救。甚至要亲眼看到小孩脱离危险,才舍得离开。

而作为警察的李鹰,虽然鲁莽、耿直,内里却又粗中有细,能够穿过敌人的外在,看清他的本质。

他们就像镜子内外的两个映像,看似对立矛盾,实质却是相同的存在。

而导演就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向观众表达了他所认可的价值观

除了主角,配搭也没有落下。比如说朱江饰演的杀手经理人——

为了朋友,可以被打成重伤,可以自认是条狗,不要命,也不要尊严。

这都是什么精神?

——「侠义」!

一种老旧,甚至已经被嘲笑脱节于时代的精神。

在电影里,导演也无数次自嘲,自己坚持的东西,已经渐渐被大众所遗忘。

在枪战中被反派打碎的圣母像,像不像在向我们昭示「道义」和「人心」的崩坏?

是不是也在斥责着暴力为世间带来的伤害?

对价值观的坚持,对不义的呵斥,对友情的歌颂,导演想在《喋血双雄》里表达的东西,并不让观众觉得贪多难嚼。

相反,它们更像一条被紧密地扭结在一起的麻绳。

这除了因为导演掌控的功力了得,好剧本应记一功。

所谓经典,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

《喋血双雄》是一部31年前的老电影,可就算拿到今天重播,也丝毫不见落伍。

这就和一些真正美好的情感和坚持,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变质,是同样道理的。

所以啊,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还敢不敢跟风嘲笑吴宇森写不好剧本?

(手动狗头)

『 End 』

我的公众号,关注走一波?

 2 ) 吴宇森自称这是他最完美的一部电影

一个职业杀手爱上了他最后一次任务中误伤了双眼的女歌手,为了给她治眼睛,他决定再干一票,事成后却哪知惹来灭口之灾,然而此时他却遇到了他一生中最惺惺相惜的对手也是朋友——一个警察……片中有情有义的杀手,嫉恶如仇的警探演绎了一段血泪喷张的英雄传奇。曾经我以为辣手神探中的枪战已达叠峰,而喋血双雄又再次拉伸我的极限,用不完的子弹,飞不尽的白鸽,圣女像破碎一地,教堂烛台间,宿命在劫难逃....吴宇森导筒下最出色的爱情戏,最淋漓的兄弟情,黑和白的间隙里有条路叫灰色地带,可惜走到尽头却是死亡

周润发和李修贤诠释得都相当经典,怪不得吴宇森自称这是他最完美的一部电影。

 3 ) 双线叙事-about<喋血双雄>&<肖申克的救赎>

  也许,时至今日当身边的人谈论起关于电影的叙事结构时,第一个会拿出<无间道>来举例,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伟大的影片,无论是其潜藏在故事底下关于承受无间地狱一般的苦难的概念,亦或是其形似古典主义的双线叙事结构(当然,说实话也仅仅是形似而已.因为时至今日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化),都是为人所称道,令人拍案叫绝的.

  可是,在1990年和1995年,相隔万里的两个地方的两位导演却拍出了两部不一样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吴宇森和达拉邦特的<喋血双雄>以及<肖申克的救赎>.

  首先,从叙事上来看两部电影都选择了双线叙事手法.吴宇森用的两条线,一条是警官李鹰,另一条则是杀手小庄.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他们的身份也意味他们两个人必须站在对立面,在人们看来,他们唯一的交集便是四个字--你死我活.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渐渐会发现,他们两个人都是和所处背景格格不入的人:李鹰正义感极强,为了扑灭罪恶往往不计后果,因此不拘小节的他不受上司待见,被内部调查,很多案子都不能够插手.诚如他所言:我相信正义,却没有人愿意相信我.他有一个正义的理想,但是通往理想的路充满荆棘.而小庄是一个杀手,他枪枪要人命,但是他从来不滥杀无辜,更重要的一点,他的心里一直想着是要救人.但是这样一个"不太冷"的杀手,却处处被人追杀,穷途末路之时,只有一个警察和他的朋友站在他身边.

  当然了,在这部戏里小庄是主心骨一切都是围绕他而展开的,而李鹰,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配角,正是他和四哥使得小庄的整个形象都丰满起来.这部戏是讲"killer"的,但是最出彩的地方是"双雄"的对决:正义,友情,忠诚与背叛.这些构成一个世界的元素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而显得相得益彰.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角毫无疑问是Andy,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Red,那Andy的形象绝对不可能达到那个光辉的高度.他们两个跟你我一样都是普通的人,但是同一片天空下,他们被投入了监狱,失却了自由.有的人是罪有应得,像Red;有的人是无辜的被人陷害,像Andy.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想究竟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罪呢?当人们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他们对这个问题也不愿意去想了,简单的回答一句"my lawyer fuck me."

  Andy一直认定自己无罪,但是对于自己亏欠妻子的爱与理解,成为了他心中的羁绊,所以他默默的忍受着一切.直到他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以及周遭的黑暗.他终于决定踏上了自我救赎的路.

  Red是一个老油条,他杀了人,但他依然渴望能够得到假释,却无一例外的被驳回.肖申克监狱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生命里永恒的一部分.他"一开始恨它,然后你慢慢习惯它,最后变得离不开它".对于他而言数十年的牢狱生涯已经足够惩罚他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冲动叛逆的小子,但是他依然无法出去,一方面是假释官不允许,令一方面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未知,让人恐惧.

  一开始,是Red帮了Andy,给他枯燥的日子带来了乐趣.而后,Andy渐渐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他用自己的能力为狱中的朋友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也给Red那似乎看不到尽头的铁窗生涯带来了一丝希望.最后应验了那句话:"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吴宇森与达拉邦特在运用双线叙事时,最大的共通点变是通过一条线使得另外的一条线更加的圆满与丰富.通过对主线的"润色",影片所要表现的情感与诉求自然是更加能打动人了.当然了,我也同意另外一种观点,就是说这两条线其实是互为佐证,说谁突出谁都是有失偏颇的.

  现在很多影片都喜欢采取多角度,多线叙事.在影片的进行过程中,观众就好像通过一个宽阔的视角来领会这个故事.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既可以给观众一个广阔的角度来观赏和评论影片,也使得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尽可能的看起来更加厚实与丰富.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通天塔,撞车,还有博比.题材都很好,但是选择了这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容易使得场面混乱,演员失控,让人对其中的一些情感难以感受,当然了,题材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表现的手法.

  双线叙事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因为故事的重点是放在这两条线上(当然还有其他支线了),所以戏剧的张力是足够的.也可以使得观众更好的体会.不过,这里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在角度的选择上,相对来说会比较狭隘.

 4 ) 喋血:无法救赎的英雄和尴尬成全的道义

一:圣母像的破碎:代表了救赎的不可能。小庄作为职业杀手,本身的存在就是在破坏生命的统一和完整。在他完成喋血的同时,也伤害了女人和小孩(是否意在隐喻男性破坏行为的真正受害者是女性和孩童),此为一重无可救赎;为了拿回杀人报酬,四哥最后死在他的枪下,此为二重无可救赎;和汪海团伙的激战,致使代表正义的警察参与了此次法律意义上的非正义行为,此为三重无可救赎;无论被杀者是正是邪,小庄最终也没能放下屠刀,此为四重无法救赎。四重救赎的不可能影响了小庄悲剧英雄形象的形成。

二、关羽塑像的存在:代表了江湖道义。四哥的死是江湖道义的冲动化结果,警探小马对杀手小庄的信任和掩护也是江湖道义的情化效应。而汪海集团的覆灭也意在表明江湖道义只会缺席,不会消失。

三、正义和非正义的对立与结合。如果说警探小马代表是法律社会的道德正义,那么小庄对应的则是道义江湖的契约正义。小马从其警探的身份出发,将有不法行为小庄抓捕归案是他的职责所在;而小庄从他职业杀手的位置出发,将上头要求杀的人处理掉才是正道。双方对于正义的定位因为职业的相异而不同。如果各自因为职业要求对双方的职业行为产生了阻挠和妨碍,那么此时就已经形成了双重意义上的正义和非正义对立。即小马眼里的正义是小庄眼里的非正义,小庄眼里的正义是小马认为的非法行为。而两者的结合则是江湖道义模糊法律后的传统表达(参考《七侠五义》)

四、随便说说电影语言吧。高反差的灯光和色调对比,以及超级有杜可风感觉的滤镜。对应于小庄的配乐则是颇具苦涩柔情和萧瑟悲愁的口琴独奏。

这次真的是很想哭了,估计是药吃得迟了。自己感慨自己是英雄到了夜晚就悲哀。

 5 ) 私人回忆

粗略地数一下,喋血双雄这部电影,我从1991到现在,看了20遍左右。
 现在的家里有这盘录像带,我有时还会在百无聊赖中看上一段,每次都仿佛能使我的心绪获得短暂的平静。情节的烂熟于心不必说,连对白都已经能流利背诵了,但它依旧会让我坐下来注视着镜头的流动。十几年前,我看的是剧情和动作场景,五六年前,我看的是用光和镜头语言,而今,我看的是什么?也许是远去的美好时光,模糊的人物背影。
 除了我以外,喜欢本片的人为数不少。昆丁·塔伦蒂诺对吴宇森的狂热推崇是广为人知的。万人迷迪卡普里奥在几年前接受专访时声称,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是喋血双雄。去年,在我对贾樟柯的没法刊登出来的专访中,他差不多是满怀深情地谈起了喋血双雄,就像在电影里一样。
 “小庄,你回来啦……”
 “珍妮,我准备带你去海边,医生说换个环境对你的眼睛有好处……”
 “好啊,我希望在海边,听听海浪的声音……”
 “我办完事来接你……”
 站台的末尾,一个内陆小县城的黄昏,他在沙发上迷糊睡去,她抱着孩子,灶台上的水壶喷出蒸汽,而那段对话隐约传来。贾樟柯说,这部影片给了年轻的他以无限幻想。法国人评价站台说得好,终点处青春不在。
 每次重看,我会回想起关大、刘点等朋友,十多年来,我们的友情不曾稍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体会过轻松的快乐。尽管有评论者拿吴宇森影片的“同性恋情结”说事儿,但我们无疑都喜女色并无人好男风。在岁月流逝后,我明白了男人之间的友谊是可以那样牢固,虽然我们并没有机会拿起枪为彼此喋血街头,但我们知道,在我们之间有僵化的支持、顽固的挂念、偏执的宽容,而没有伤害。
 我和五位女子一同看过此片,其中多数人早已失去联络。其中难忘的是和X,1991年深夏,从那以后,我离开故乡,终于音信皆无。
 和X的相识是个偶然。我乘坐公共汽车,而她是售票员。在正式认识以前,我已经见过她半年。她很漂亮,虽然因为寒冷,经常捂得严严实实。那天,我乘车买票,掏出了十枚崭新的二分纸币。她笑了笑,说“算了吧”。下车时,我还是把钱放在她的小桌上。后来,我们遇到了就开始聊天。那年我高二,16岁。她好像比我年长四岁。我们莫名其妙地成了朋友。虽然我称她姐姐,心里也没有什么杂念,但我们曾约会看电影,划船,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有时候看起来像一对情侣。一起看喋血双雄是在一个午后,她在结尾处感动得留下了泪水。
 现在是2003年,12年过去了。她应该早就结婚了,而且有了小孩子。早在七八年前,我回到故乡时问起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得知她早就调到其他线路了。我不知道她的近况如何,但她在12年前的姣好面容依然清晰。当剧场内灯光转暗,我转头看见她的侧脸。她大概早就忘记了我,当然,也许会留存一点淡淡的印象。
 在人的生命里,会有多少次类似的相遇?她就像一颗彗星,只是经过,照亮我人生的一个短章,然后消失无迹。
 “人生若只如初见”。

 6 ) 错置年代的杀手

  
喋血双雄始于教堂结束于教堂。
 
杀手小庄是成熟后的小马哥,又是一个极致,一面冷酷的枪枪要人命,一面温情脉脉的陪着珍妮;前一刻凌厉的抬枪杀人,冷静的驾艇离去,后一刻为了救小女孩不惜以身犯险;面对朋友的背叛,他心痛得选择原谅,因为他是个念旧的人;和代表正义以抓贼为使命的警察惺惺相惜并联手退敌。浮光魅影中,仿佛看到一个错置了年代的杀手,带着古龙笔下阿飞的痴,李寻欢的义。
 
别人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指”间,他自己之生死全在其“心”间。铁血柔情的小庄,义气干云的小庄,冷静的心有了感情的牵绊后,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了,杀人行动顺利完成但也暴露了身份,他没有离去执意要拿回150万报酬,因为他要去美国治好珍妮的眼睛,珍妮是个歌者,在他上一次杀人时被他误伤双眼。
 
珍妮家里,惺惺相惜的一警一匪不想惊了珍妮,合力让珍妮继续蒙在鼓里;机场,珍妮摸索着狂喊着让小庄离开;曾经背叛他的朋友为了让他顺利带走珍妮,装疯卖傻;曾叔拼死跟踪到他们的藏身之所指名告诉给李警官,真真切切的情义让我们动容。
 
教堂里,曾经背叛过他的朋友如约而至,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和信任,比之于李寻欢他算幸福的了,只被朋友出卖了一次。随后雇主也跟踪而至,杀手小庄与代表正义的李警官联手和雇主展开一场激烈的枪战,硝烟弥漫,白鸽四起,圣母像在纷飞的枪火中流泪、倒塌,小庄最终也宿命的伤了双眼含恨而去。他这样的杀手注定是要凄凉收场的,为钱杀人的冷血和人性的温情不可能长久和平共处于一个人的身上,此消彼长之际,就是赎罪之时,其代价是生命。
 
发哥在这部片里的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笑容臻于化境。在饭店里,杀人、顺势撞入,转身,开枪一气呵成,动作优美精湛。面对弹琴的珍妮,凝视、转睛、低眸,3个动作就将他复杂的心态交代得一清二楚,在室外靠在墙边目送珍妮离去,吸烟、叹息、别脸更是将歉疚疼惜之情表露无疑,无需语言,发哥的眼神、嘴角的动作就是语言。杀汪时,小庄坐在船上,将丝巾慢慢地缠上左手,抽枪而起,举枪、瞄准、放下、静听、转脸、凌厉一击,在鼓声的叠加声中,凝结成绝对的经典。可以说,发哥,只有发哥,只有发哥的气度、动作和表情才能传神的诠释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只有发哥讲述的情义才让人信服,也只有他才能为江湖影片蒙上侠义温情色彩。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它列为本世纪亚洲十大影片之一。英国著名电影杂志《帝国》创刊15周年,特别选出15年来15部最具影响力电影,《喋血双雄》有份入选。
 
 
 
 

 短评

的气质太杂,只有一点,他这个人,放到哪里,都做不成配角。怎么会有存在感这么强烈的人?同样是握枪,张国荣握得专业好看,他爱枪胜过爱女人。周润发握枪,如同拿一支烟般自然,枪是为他而存在。

5分钟前
  • 等待西班牙天亮
  • 推荐

剧本牛逼,人物牛逼,对白牛逼,动作场面牛逼,一系列都是华语电影里无法逾越的经典。现在的港片和合拍片所缺乏的其实就是剧本里对于人物的把握。虽然场面越来越精良了,但是在人物和剧情上仍然苍白无比。《喋血双雄》,所有编剧和导演都要铭记于心的标杆之作。

6分钟前
  • 品客
  • 力荐

早期CC的guilty pleasure,发哥杀人总要开十枪以上

1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重温了这部89年的老电影。在没有“基友”这个词的时候,那是多么浓重的兄弟情怀啊。女主角只是摆设。

14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香港时期吴宇森最巅峰最成熟的作品 // 彼时意气风发的周润发和气定神闲的李修贤

1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我知道导演想营造一对相互对立却又惺惺相惜的一正一邪两个人物,但是sorry,吴宇森,你失败了。两个人的感情建立得很唐突,更像基情。枪战戏也处理得不好,没有拿捏到暴力和唯美的平衡。比《英雄本色》差n条街,倒退。另,叶倩文挺惊艳。

21分钟前
  • AGPの黄昏
  • 还行

双雄,是2×2,曾爷和四哥也是大英雄。

22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那时还在念小学。结尾却倒现在还记得。

2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太经典的一部,虽然今天看来有些做,可在当时相当轰动,而且今天的不少类似题材的影片都有它的影子。“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太念旧。”

30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迄今为止,在我所看过的动作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34分钟前
  • ∫跬步→千里
  • 力荐

吴宇森都说 这是他与周润发合作发挥得最好的一部

39分钟前
  • 卧视X
  • 力荐

那首《浅醉一生》...

43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吴的英雄片从不卖弄叙事技巧,单刀直入让主角深陷险境,然后大开大干一次次绝处逢生。热血之外,更愿去渲染大气候下人在江湖的无奈、惺惺相惜的情义。而游离于司法之外的非理性大决战,即便只是公理和正义的片刻光芒,对观众却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麻醉。

44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录像厅时代的怀旧感觉,那时的台词和表演确实有些过时了,李描述周时的基情满满,引发大笑场。枪战教堂白鸽依然经典,我们这样的混不了江湖了,因为太念旧。北影标放粤语。

45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表现性放大”,波德维尔的这个词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德尼罗和帕西诺在盗火线中的惺惺相惜,演不出喋血双雄中发哥和贤哥那么强烈的感染力。而吴宇森自己承认受到梅尔维尔的影响,主要是指《红圈》伊夫蒙当举枪射击那个桥段。↓在原创最大前提下,斗胆试论优劣:蒙当突然抄枪那一刻,胜在以性格塑造为依托,诚如吴宇森文中所言,“因友情重获自信”。弱在与通篇的冷峻极简风格欠搭,何况黑布罩头不辨五官,情绪无法充分表达。辣手喋血的两处致敬则相反,夸张却不违和,属吴氏热血豪迈风格链条的一环。但弱在过于炫酷其表,缺少与角色性格变化的内在关联。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2965110/

4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资料馆。不管是[英雄本色]或是[喋血双雄],吴宇森的电影太依赖于时代,哪怕是观众短暂的脱离,所能观察到的不过沧海一粟,且太过表面苍白,可能也正如那句「现在不再是我们的时代」,黄金年代过去之后遗留下来的到底是瑰宝,还是碌庸,值得思考。

51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多情的发哥连眼神都在发情,搞爱搞基他样样行。枪声在这里响起,白鸽在这里飞起,他们在这里的地上错过了彼此。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如果不能给朋友一个交代,倒不如死的光彩。如果无法给正义一个答案,就干脆杀个痛快。他不像杀手,因为不择手段的杀手从来不问江湖规矩。他不像警察,因为太讲原则的警察从来不懂人情道义。这世界如此辽阔,竟然容纳不下恋人眼中的绵绵情意,江湖里的惺惺相惜。如若能浅醉一生,谁愿意喋血称雄。白鸽飞出教堂,雕像轰然而碎,江湖道义与天真理想似乎永远定格在小宝与毛头相视一笑的眼神里。我们无法确认这个浪漫而凄美的杀手童话是否真实存在,也许就像片中台词那样:我们一直都在编织一个海市蜃楼。电影工业日渐成熟,故事架构与后期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但这份真挚的铁汉柔情,这份赤诚的侠肝义胆,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些念旧的人,总是在梦里依稀看见:一袭白衣的小庄走在雨中,笑容依旧,步履从容,琴声悠扬,渐行渐远。我心里双雄类电影的最高峰。

58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两位江爷在《纵横四海》里的正邪互换显示出吴宇森一种中年人的幽默感,进而乃是心态上的转变(所以我始终更爱《纵横》多点).....而曾爷在这里面简直就是给二位男主拉皮条的.....当李修贤遇上周润发,于是我懂得为什么后者叫做“超级演员、超级偶像”....

1小时前
  • Connie
  • 推荐

周润发步入酒吧,跟叶倩文对视的时候,响起BGM《浅醉一生》,太醉人,也让贾樟柯能爱到在《江湖儿女》里用了三次。三十年前的吴宇森诠释的江湖,也许是贾樟柯想在三十年后自己的江湖里也借鉴的一个烘托调子。听着叶倩文这首幽怨的歌,给本片补上一次分数。江湖儿女观光团团员。

1小时前
  • 老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