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妻物语

喜剧片日本2004

主演:深田恭子,土屋安娜,宫迫博之,筱原凉子,阿部隆史,树木希林,小池荣子

导演:中岛哲也

 剧照

下妻物语 剧照 NO.1下妻物语 剧照 NO.2下妻物语 剧照 NO.3下妻物语 剧照 NO.4下妻物语 剧照 NO.5下妻物语 剧照 NO.6下妻物语 剧照 NO.13下妻物语 剧照 NO.14下妻物语 剧照 NO.15下妻物语 剧照 NO.16下妻物语 剧照 NO.17下妻物语 剧照 NO.18下妻物语 剧照 NO.19下妻物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5 00:06

详细剧情

  17岁的龙崎桃子(深田恭子饰)住在茨城县下妻,她喜欢洛可可风格的打扮,并向往中世纪的法国。和桃子同校的高二女生白百合草莓(土屋安娜饰),是一个整天骑着重型摩托车的“飙车帮恶女”。  一次机缘巧合,桃子和草莓偶然结识对方,她们对彼此充满了好奇,而且都不明白在这小地方怎么会 有对方这样的女孩。此后草莓经常来拜访桃子,她关注桃子,并对她的装扮评头论足,但坚持己见的桃子不为所动。草莓需要去一趟专为大姐头制作特攻服的服装店见识下,她希望自己可以穿上特攻服参加一个前辈的隐退仪式。她们没能找到,但桃子竟然特意为草莓缝制特攻服,成为莫逆之交的她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长篇影评

 1 ) 周期性发作的洛可可式生活

【0】被观看事物的无聊,促使判断力透过它,带着设想与批判进入到渗透的观念中…】

1】似乎有很多这样的影片,在开始的时候挺有趣的样子,但演着演着,就越来越无聊。《下妻物语》(下妻是地名)就是这样的影片,在开始的时候,那段洛可可生活的演绎营造了梦幻般的趣味,两位女主角桃子和草莓(又名巫女)的出场也挺酷,然后,就成了少女漫画般的庸俗情节。最后,影片的主旨无非是友情和生活的意义之类的老生常谈。整个影片的故事讲的无非是两个以不同方式掩盖起各自生活的无意义的少女,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最后在友情中发现了生活意义。不过似乎,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具有肤浅正能量的老生常谈,悲喜交加的浅薄。







【《下妻物语》与文艺色彩】

  2】能够为本影片挽回趣味的,除了靓丽的视觉之外,大概就应该是渗透在影片中的日本文艺色彩。日本文艺具有变态般的诚实态度和矛盾的夸张样式,自然地呈现生活中被掩饰的部分并且不自然地呈现生活中直白的部分,如此构成的恶作剧般的喜剧感觉,尤其显著地体现在他们对死亡和孤独的敏感中。在这种死亡与孤独的氛围中构造生命与友情:越是死寂,越要生机焕发;越是孤独,越要友情泛滥。如此矛盾的方式,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愉悦。只有在这样一种黑色幽默中,我们才能镇定自若地直面历史的罪恶和人性的邪恶。

  3】在《下妻物语》中,越是死寂,越要生机焕发,这表现在桃子和草莓分别以各自的热情掩盖各自生活的无意义。桃子以对洛可可生活方式的热情来发现价值,草莓则以参加摩托车暴走团体来给自己意义,而洛可可和暴走都表现为生机焕发的样子,这是一种表象。桃子从小时候开始就是个几乎冷漠到无情的人,像她这样的人在少女时期会迷恋洛可可式服装,似乎是矛盾的事情,不过,洛可可式样所代表的态度大致上本来就是冷漠的,只是对自我的快乐热心。桃子这个人的价值观是冷漠的享乐主义,一种个体化的前浪漫主义。作为女孩的她会说,“抓住幸福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话如果从客观上看,简直就是诡辩的说法。这种态度显然是洛可可式的,将自我的主观与外在的客观分开,并且以自我的快乐为高尚,以外在的不安为低劣。

4】“饱尝酸甜苦辣以积累人生经验之类的,很差劲。”在这种态度中藏着柔性而死寂的人格,孤独是它的自然结果。桃子倒也自安其乐,她会说,“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去”。多么自在的说辞!但桃子却不自觉地和草莓具有了友情。她们自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她们之友情的原因是她们在彼此中看到了自己。她们同样以生机焕发来掩盖无意义,同样具有柔性,而内心中有类似的孤独。或者说,她们的心灵契合着。在草莓遭遇微不足道的威胁的时候,桃子竟然友情泛滥地去营救她,如此事件成为她们重新发现意义的机遇,多么令人欣慰的结局。不过,这应该不会不是在开玩笑吧。


5】洛可可的生活方式(洛可可式)意味着浮华而浅薄的享乐主义,但是它却深刻在人类社会的追求中。洛可可式所具有的就是主观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沉浸在享乐的向往中,漠视外在的或它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罪恶。洛可可式生活是人们所向往的社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在它作为不可救药的追求的意义上,它其实是人们企图中的疾病,根深蒂固的疾病。洛可可式在某些时代可能成为现实,比如法兰西洛可可式艺术盛行的年代或天朝历史上的所谓盛世,但是它不会作为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得以保留。“生活在根本上是不完善的,是不能忍受的,它不断地力图以新的形式来重造生活秩序”(载《时代的精神状况》)。这些翻新的形式在类型上都可以归属为洛可可式。由此而言,“不断地力图重造”意味着洛可可式作为根深蒂固的被向往生活模式,它会周期性地发作。

6】洛可可艺术是盛行于十八世纪法国的艺术方式,它所反应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浮华,娇媚,安逸,艳丽,色情,腐朽。洛可可生活方式的灵魂就是沉浸在梦幻般的状态中,享受身体的快乐,醉生梦死。如此生机焕发和充斥着快乐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它是追求单纯幸福的结果,摆脱工作的束缚,自由地享受。恰似当时一名伯爵所言,“十八世纪人们对贵族社会的优越性的依恋,是与他们对新哲学的甜蜜的自由思想的爱好纠合在一起的”。这种喜爱不仅适用于十八世纪,而且也适用于现在和将来的许多世纪。然而,就是这种看起来生机焕发的洛可可生活方式深深地蕴含着死亡。洛可可的生活方式是单纯耗费的生活方式,它不在乎节制,它越炫丽,也就越快地走向死亡。洛可可艺术在法国盛行的年代正是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在他之前的路易十四为他留下了巨额国债,但他并不在乎偿还,却只在乎醉生梦死的享乐。在这个时期之后,法国就迎来了大革命,由此迎来贵族阶层的死亡,法国大革命所具有的摧毁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洛可可生活方式的回应。

 7】洛可可式,这个具有欧洲风俗特征的名称,实际上蕴含着浓郁的天朝中国风格。洛可可式所类似的是天朝的贵族生活方式或皇族生活方式,这不仅表现在视觉装饰上,也表现在文化内容中。欧洲本来有一群粗鄙的国家,即使是法兰西,直到他们从东方而来的流浪者那里听闻了天朝的繁华文明,于是他们拼命地开拓航路(在所谓的航海大发现中)去接近天朝,以承蒙天朝的恩泽。在那个据称崇尚理性的启蒙时代的法兰西,他们将遥远的天朝当作社会的理想来膜拜。当时的欧洲人忽视或无从认识天朝的压抑与可悲,天朝距离他们那么远,恰似天堂的遥远。他们只能按照道听途说的夸张和心中的理想去看待天朝,而他们也根本无法想象天朝何以如此理性和繁华,以至于他们只能用一种器物来称呼它:chine,瓷器。精致的瓷器不仅代表了天朝崇尚的品质,而且它本身就是洛可可式的。如此精致的瓷器具有优雅的曲线型,它是不透明的,将内容和外在隔离开,虽然以精致的外表呈现,但内容漠然;精致的瓷器被小心翼翼地制作,它是脆性的,会在冲击中破碎,具有洛可可式的质感。

  8】在人类至今的观念史中,洛可可式作为独特的模式是与十八世纪大革命之前的法国联系在一起的,对洛可可式的诠释也以那个时代为依据。这样的观念与线性历史观有关,但是洛可可式作为类型,早已在天朝出现了,而且是以周期性发作的方式出现的。十八世纪洛可可时代的法兰西玛丽皇后(或谁谁)面对平民没有面包吃(民无食)的状况,说出“何不吃蛋糕”,而三世纪天朝皇帝晋惠帝早已经类似地说过“何不食肉糜”的话。在这个事情上,天朝比法兰西至少领先了十五个世纪。虽然天朝之前从未用过“洛可可式”的说辞,但是天朝的几乎每一个盛世都类似洛可可式,天朝的一个盛世就是一次洛可可式的发作。

9】整个天朝的历史就是持续的周期性洛可可式发作的过程。天朝的盛世具有洛可可式的属性:天朝的盛世浮华,安逸,艳丽,腐朽;它沉浸在自大的梦境中,自以为整个世界的存在都服务于它的享乐主义;它社会分化,阶层间冷酷而漠然;它由过分的装饰呈现,天朝盛世总是粉饰而成的,以此掩盖荒谬,掩盖压抑和死寂,这应该也是天朝盛世最洛可可式的方面。天朝的盛世具有洛可可式的质感,它是脆性的,总会破碎,社会的熵增加,这时,一个盛世会结束,也就是一次洛可可式结束,迈向死寂。盛世转入乱世,由此也开始了另一个周期,一个重新向往洛可可式的周期。

10】正在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洛可可式发生时期,遥远的天朝也几乎在同时进行着盛世,即所谓的“康乾盛世”。当法兰西的洛可可式被法国大革命(1789年)致死的时候,远在天朝的洛可可式盛世也非常接近地被一场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1796年)致死。虽然如此相似,但两者的意义却相去甚远。对具有“线性历史观”的欧洲文明而言,法国大革命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它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对于“周期性盛世病”发作的天朝而言,一次区区的农民起义实在算不了什么“历史性事件”,也无所谓什么“历史性事件”,一次胜利的农民起义只是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契机,而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只是一次清扫活动。清扫过后,天朝仍旧靓丽,仍然再次沉浸到自大的享乐主义梦境中。难怪黑格尔会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这话说得相当有道理。

 2 ) 下妻物语-漫画电影的标准

所有电影的故事说来其实也都不算什么,
除了卖弄逆转结尾的惊悚类型片之外,
还不都是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

作品多了,类似题材也多,很多故事其实说来也都是重复的,再怎么新颖的题材观众都可以找到别的作品的影子。

所以看电影其实看的不是故事本身,
而是看导演如何讲故事,看演员如何演故事。

能将一个俗套故事说的有声有色的,
昆丁算一个,用他的恶趣味和闪动的sense,
马丁西克塞斯,则用大量的旁白和强烈的风格化(自从好家伙开始我就对善用旁白的电影不可抗拒)。
当然还有科恩兄弟,他们的幽默和恶搞无人比拟。
还有克里斯托夫诺兰,他讲故事的方式,由实验性的风格化剪辑(Following,MEMENTO,Insomnia),如今渐渐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好莱坞第一大片制作者(Dark Knight)。

此外还有盖里奇,斯皮尔伯格,大卫芬奇,费尔南多,杜琪峰,姜文,朴赞郁等等,数不胜数。
那些讲故事的高手将俗套的故事讲得不俗,
有时候庄严,有时候凌厉,有时候令人捧腹大笑,有时候充满智慧。
不像烂俗的导演们就算启用演技精湛的大明星也拍不好一个电影,会讲故事的导演们用非专业演员都能拍出一个经典。


看一部好电影是一种享受,
看一部好漫画也是一种享受。

日本是漫画大国,漫画产业世界顶尖,每个漫画的受众都很明确,题材的多样化和作品之多,不是那些几个英雄来支撑的美国漫画可比拟的。
可当美国漫画通过好莱坞的资金和操作改编成电影以后,这个MAN那个MAN席卷全世界之时,日本漫画的好故事却很难改编成好电影。

比如说GTO, 军鸡,漩涡,死亡笔记,大逃杀,魁!天兵高校,城市猎人,甲贺忍法贴,还有即将上映的龙珠(虽然这是好莱坞的,但好像这才是问题。预告片足以载入史册)之流……
一部部很棒的漫画改编成电影后却总是让人失望至极。
漫画的题材及内容的新鲜感和冲击性备受电影界垂青,可重要的角色性往往被舍去(因为太为夸张的理由),而漫画的表现手法或是被完全抛弃而没有意思,或是被完全沿用(魁!天兵高校)而失败。


漫画改编电影的作品性失败的这种窘迫情景一直持续下去,
而下妻物语却终于给人万分惊喜。

下妻物语之后,漫画改编电影不再只是“改编”,
而是上升到了漫画式电影的高度。

本片极其鲜艳的视听感受标榜了漫画式电影的身份,
而充满sense和才华的剪辑和表现手法却是从漫画和电影各取所长,
当开头由动画转为写实,女主角的旁白响起,画面转到洛可可时代时已经吸引了注意力,
广告形式的佳世客段子也令人喷饭,
纪录片编年史形式的父母段子和成长经历也充满趣味,
而除了夸张的主角们之外,卖蔬菜的,店长,暴走族,暴走女们等及其鲜明的漫画式角色也是可贵之处。

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剪辑和叙述方式是重中之重,
带有夸张和恶搞却不恶俗,
非现实的角色却充满魅力,
单纯的故事却富有张力。
最终要的是这个尺度把握得非常精准。

虽然我都没看过原著小说/漫画(疑似少女漫画,本人也对此类题材丝毫不感兴趣),
也不清楚到底是漫画在前还是电影在前,
但观影体验却远比感兴趣的漫画题材来的有意思。


漫画改编电影不再需要火爆的大场面和动作场景来实现漫画的影像化来作为卖点,
可爱,饱满,点到为止的影像语言,取漫画之长,用镜头讲好一个漫画,不需要高成本却可以做到高成本都望而却步的境界。

观众需要的是这样的电影,
让漫画改编电影的庸俗弱智化都烟消云散吧。

往后还会有很多的日本漫画要改编成电影,
而下妻物语,则给后来者展现了一个漫画式电影的标准。

 3 ) 我们的青春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的华丽

昨天看了《下妻物语》,说不清的日本电影,乱七八糟的剧情,居然也很触动我,也许这是因为我们的青春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的吧,以前看《花与爱丽丝》也是这样的感觉啦,还有NANA
  
记住下面这些台词:
“人在面临幸福时 会突然变地胆怯 抓住幸福其实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
这让我对勇气有了新的理解,原来我并不是很有勇气,因为我能忍受痛苦但并不能抓住幸福。
    
“人,最珍贵的东西是绝不可以借给别人的。能借给别人的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东西。所以我借出去的东西没想过要收回来。这就是我的“借钱不还主义”
这个,我想得没那么透彻,在借东西上我还没有一个行为原则。以为会归还的,一般都会归还吧,偶尔有意外损失很难受,但过阵子也就淡了,也不至于没了什么不能活。
    
“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去,说什么一个人就无法生存之类,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不做人也行,我做条狗也可以,至少比不得不依附于别人的人要自立得多得多”
自立真的很辛苦哎,但没有什么人比自己更靠得住,也许某一瞬间会有人觉得你比他自己还重要,但那种感觉会消失的,靠得太近的话反作用力会很大,所以请保持距离。
    
“哭泣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但是女人不能在别人面前流泪,这会被别人同情,哭的时候一定要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这样,你流了多少泪就会变得有多坚强。”
想想还真是,我超能哭的,但同时也很坚强的,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眼泪和软弱是两回事”。每次大哭过后都会变得更坚强些吧。
  
btw 我其实很喜欢洋装的 华丽的法国宫廷风啊~~

 4 ) 不被需要,也不需要谁

桃子有着自己世界的法则。在下妻这个小地方,她满不在乎地穿着一身梦幻的服饰,撑着遮阳伞,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和一群穿着从Jusco淘来衣服的民众擦肩而过。她不会被同化,也没有兴趣不屑,外在的世界,在她的眼里,只是纯然地于己无关。    早熟的桃子,从小就那般冷静成熟。还在小学的桃子,就已经可以沉着地握着抛夫弃女的母亲的手,告诉她,人,在面临巨大的幸福时,会突然变得十分胆怯。抓住幸福其实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就像桃子所向往的18世纪的法国名流一般,她也彻底摒弃了内心一切的情感。    不会为别人的死亡而感到同情,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感到寂寞。她说,人是独居动物,一个人诞生,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死。说什么一个人就无法生存之类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不做人也行,我做条狗也可以。至少比不得不依附于别人的人要自立得多的多。她说,父母、朋友、恋人,不管什么对我来说,就跟社长、课长、股长、负责人、管理员这些头衔是一样的。除此以外毫无意义。

 5 ) 包裝精美同時又具有不俗內涵探討的爆棚創意喜劇

《下妻物語》在港被誤以為是祟日「潮人」或是「Lolita」迷之選,非這兩類族羣的人大有機會對浮誇造作、特立特行的包裝卻步。

 
而事實是,影片隨了展現著部份年輕人感興趣的日式少年文化和「Lolita」文化外,奇趣獨特的漫畫喜感、不按常規的玩味拍攝風格和隱藏在上述各種甜美原素底下,歸真返璞的年青人摸索生命意義之旅才是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筆者試從個人的觀影喜惡準則評評本片的傻劣。


電影的創意深度與闊度

本片以廣告式的扭計比喻、誇張惹笑的漫畫感兩者共同營造了一種年少輕狂的氣氛和故事;在連串不依常規的敘事和拍攝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重新提醒了觀眾記住電影創作的多元可能。其滿溢的創意迸發出一種感染力,對於致力於攪創作的同好著實不得不到影院觀摩觀摩不可。


電影的氣氛營造

此片沒刻意用尋常途徑如音效和剪接等製造具有衝突張力的氣氛,卻以演員、服裝、道具和構圖等建構了一個完整統一有如漫晝般令人開懷的狂想氛圍。此舉使觀眾輕鬆抽離現實並愉快地投入到電影中莫會令人有兒嬉胡鬧的感覺。


電影的劇情編排

電影從深田飾演的桃子在駕駛電單車時被貨車撞到半空一刻開始。面臨死亡間,桃子回憶起往事。桃子的身世、「洛可可」人生觀、「Lolita」裝束的迷戀等等輕快流暢地交待到觀眾心內。電影成功地讓觀眾迅速對桃子產生極大興趣後才慢慢敘述起桃子與阿莓的相識經過一直到最後桃子因何會被貨車撞倒的一剎為止。把桃子被車撞飛後是死是活的猜想懸置了大半套電影,在凝聚了足夠的感情投入後,以意料之外的結果締造了桃子車禍後的大逆轉和接下來的高潮終幕。由此可知,這電影在浮誇造作的表象底下,具有細緻扎實的的編劇,僅就這點已讓人有意外驚喜了吧。

 
電影的主題內涵

到了這裡,相信已沒人認為此片是一套攪噱頭的胡鬧喜劇了吧。那筆者就來分享一下主觀的內涵思想。本片的包裝明顯地針對著年輕人的市場,而理所當然地,本片所著力探討的就正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不要以為本片以「Lolita」迷為指涉對象,這只是年輕人的自我、享樂主義和逃避面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極致化借代。這點可從電影把「Lolita」裝束與「洛可可」及時行樂主義接上軌中得到印證。電影就是從這種年輕人的風氣出發,作出戲劇化的誇張從而形象化地展現出年輕人摸索自己生命意義的歷程。年輕人在踏進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前總會面臨一段寂寞的時光,這是讓人自處反思以作進一步成長的必要空間,情形就像是桃子接納阿莓以前的狀況。而在這段心裡異常矛盾,追逐著未知生命方向的路途上,我們或許都會如桃子一樣碰上了阿莓這樣的同路人互相影響、互相激發以達至如本片最後兩人都分別得道的結局一樣。

 
此外,拍廣告出身的導演中島哲也在影片中加入了對廣告這商業行徑嘲諷的副題。比如是,「人人也去吉之島」或是「假貨也可成潮流」等都不期然讓人嗅到導演對商業廣告形成潮流的諷刺氣息。

 
最後總結全片,《下妻物語》可是一套包裝精美同時又具有不俗內涵探討的爆棚創意喜劇。全片的氣氛、主題和創造性都是高水準演出,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影片中後段描述桃子和阿莓的感情是略為拖長了一點,損害了本來該是無懈可擊的爽快流暢感吧。

 6 ) 生活方式决定生活态度——《下妻物语》

这是我看的中岛哲也拍的第二部电影,两年前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被它谐趣的叙事以及细腻的女性情感深深打动后,再来看他的这部电影处女作,仍旧被它流畅有趣的叙事和华丽眩目的画面再次吸引,当一种精美与趣味结合了美丽少女的情感成长的故事,就如同桃子遇到了草莓,青春而养眼。
  
  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下,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我们应当艰苦朴素,所有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都是值得鄙视的,一个人越是对外在物质汲汲以求,他的内心便越是空虚堕落,道德败坏,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早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中便是大行其道,诸如《女儿经》、《国风》等旧市民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作为资本主义汇聚中心的上海更是被描绘成为一处乌烟瘴气、诱惑良家妇女堕落淫荡的场所。而我们从小所受的唯物主义教育又告诉我们,物质是决定意识的,而对于物质的追求又是被唾弃,等到我们追求到了丰裕的物质后,又发现我们的精神是如此的孱弱,所以当我们去追索是什么使我们如此无所适从的缘由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的精神力量的获取,原本就是神秘而无序的。然而,当我们具备鉴别能力的时候,我们仍旧拥有选择的权利。只是不知道,当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它也许仍旧根源于我们从前的生活所塑造的我们,我们从来就不是自己,这是一件挺令人感到迷惑的事情,明明清晰存在着,却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

  然而我是相信更多的时候,物质的充裕往往更能令我们找到自我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当那些物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后,沦陷于一种精美繁复的生活情调中,对生活的细致雕琢是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生存的荒谬与麻木的,全人类意义上的物质与精神的二律背反在个体身上其实并不适用,正如同桃子找到了精美洋装把自己打扮得象个布娃娃,从此她就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其实几乎所有生活的意义都是寄托在物质之上的,所以,假如你不断去思索生活的意义,往往是找不到出路的,而只有沉溺于某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当桃子在穿着洋装的时候,她就坚决扮演一个自我的洋娃娃的少女,在她的想法中,“女孩子越柔弱越有价值,这就是洛可可的美学,比起被人保护,觉得自己更适合保护别人的女强人之类,最恶心,饱尝酸甜苦辣积累人生经验之类,最差劲。”是啊,女人柔弱,是因为我们天生悲悯,难道我们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哀伤?我们虚荣,就是因为我们生来空虚,难道我们就不能光明正大的虚荣,正如《魔鬼代言人》中的结尾Al Pacino说的:“虚荣,我最喜欢的原罪。”
  
  在我看来,桃子就是一个迷人的柔弱独立少女,比起失去女性柔媚特质而直奔与男权抗争的洪流中去,奋斗得头破血流而不得善终的铁娘子来,她更美丽动人,比起温柔敦厚恬静如水却丧失独立人格成为男性附庸的纯粹淑女来,她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并且在影片中似乎有意回避了她的爱情,将她的心志与爱情隔离开来,或许所有女人在爱情面前都会丧失理智而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偶,这在中岛哲也的下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表达得尤为触目惊心,桃子的方式或许就是在自己成为别人玩偶之前,将自己成为自己的玩偶。
  
  然而,当她的这一身美丽洋装被染上了朋友的鲜血,当她被丢进了一滩脏水之后,那一身的行头不再具有任何美感的时候,她潜藏在心底的反抗意识才被彻底的激发,和巫女一样,当你穿上特工服,坐上摩托车成为一名暴走族的时候,你或许就忘了自己曾经是如此的唯唯诺诺,其实根本就无所谓哪个自己是真实,真实的自己全看你选择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全看你做出的选择是如此迎合了你想法。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当我们被生活赶到某一个位子上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做得很出色,只是我们从前不曾想要如此而已,所以,你还在守着一个虚假的自己,然后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吗?
  
  所以“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这是一种很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短评

nana真的比不过此片!~

3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每年夏天都可以重温的片子。

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特别喜欢草莓,因为她不同于其她的女孩儿,一切都是自然不做作,桃子也是可爱至及,里面的衣服我都喜欢极了。梦想自己也可以穿成桃子的样子,但却拥有草莓的坚强性格。最喜欢的一个长镜头就是桃子生气的样子,她为了救草莓独自一人勇斗恶女帮的那场戏,真的非常感动我。总之是部好电影:)

13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最喜欢的颜和最喜欢的性格组合在一起,不是蕾丝简直是罪过!深田恭子的颜真是怎么都无法讨厌,怎么喜欢都不为过!土屋安娜的颜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再加上性格就更了不得了!片尾小场景甜甜甜,为什么两个人不亲亲?

17分钟前
  • Ziggy
  • 推荐

三星半,洛莉塔与朋克风格始终是日本时尚两大方向,这就是本片的卖点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妈!!也太好看了吧。本来以为“抓住幸福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已经是最高的台词了,但后面大决战的时候,草莓说,她不是我的朋友,她一直都是独自一人,我也想像她一样独自一人。天啊!!!我嗷嗷大叫,完全赞同。两人关系的最高形态不是合二为一而是相互投射相互转化啊!“我想像她那样独自一人”,太会写了呜呜呜呜呜,两生花yyds,同时不难发现爱幻想、喜欢漂亮服饰是两人的共性。还有一段是好强的草莓要哭了,但她一直说女人不可以在别人面前哭,于是桃子默默转过身去对她说:可以哭了,这里现在没有人了哦。太温柔了呜呜呜

25分钟前
  • 圈圈儿
  • 力荐

只要坚持穿萝莉装就一定可以获得幸福。

27分钟前
  • 三只
  • 推荐

青春,艳丽,脱线,暴走,Lolita,百合,这片不好看不行啊

28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力荐

如果可以,我想要出生在18世纪的洛可可。陈磊说。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一群贵妇打着太阳伞在玫瑰庄园散步,走累了就做点儿针线呀女红啊,玩玩刺绣。我就是这样喜爱洛可可主义。可是。陈磊抱怨道,我却住在一个叫下妻的小镇。说到这里,陈磊忽然停下脚步,定睛一看:呀!踩到牛屎了!

32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导演的2部片子我都喜欢,松子的悲惨人生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就不说了,但是这部戏让我喜欢上土屋安娜,NANA出真人版时我多喜欢NANA可以是她演的啊~~

37分钟前
  • 熊猫
  • 推荐

我不应该因为你恶俗的封面而一直充满排斥地把你丢在硬盘里长达数年的。

41分钟前
  • A-sun*
  • 力荐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喜欢。

42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广告和少女漫画的巧妙融合。当洛丽塔装遇上特攻服暴走族,洛丽塔装下冷漠的心变的热情,特攻服里软弱的心找到了真正的勇气。影片以借代年轻人的自我、享乐主义和逃避面对现实世界的Lolita迷为指涉对象,从年轻人的风气出发,作出戏剧化的夸张从而形象化地展現出年轻人摸索自己生命意义的历程。

47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土屋安娜帅到吐

50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某个学姐毕业论文关于Lolita Fashion 在答辩的最后 有人问她 是否遭受过歧视 她说了句 所有敢穿小裙子出门的女生 内心都是强大的

53分钟前
  • HerzHan
  • 推荐

额滴神,华丽丽啊 - - !小LOLI大暴走……打架那段的古典乐忒熟悉忒合衬了~!~!~!配角很强大~!~!~!大爱~!~!~!

55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看人家这理直气壮的日本时尚文化

56分钟前
  • 张敦厚
  • 推荐

土屋安娜很美哟~

5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这才叫青春片啊!!青春少女就该像个怪物一样,穿着让别人大跌眼镜的衣服,飙车打架说傻话无所不为,以后再当懂事的死大人也不迟,还有大把时间!与此相比,那些搞忧郁啊谈恋爱的青春片简直是什么玩意啊!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土物安娜简直是天生的女流氓噗噗……那个骑机车的样子真的好帅哟……

1小时前
  • 宅蘑菇Mok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