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2009

剧情片大陆2009

主演:周迅,李冰冰,张涵予,王志文,黄晓明,苏有朋,英达,石兆琪,倪大红,段奕宏,朱旭,刘威葳,张一白,吴刚,邓家佳,刘芸,爱戴

导演:陈国富,高群书

播放地址

 剧照

风声2009 剧照 NO.1风声2009 剧照 NO.2风声2009 剧照 NO.3风声2009 剧照 NO.4风声2009 剧照 NO.5风声2009 剧照 NO.6风声2009 剧照 NO.13风声2009 剧照 NO.14风声2009 剧照 NO.15风声2009 剧照 NO.16风声2009 剧照 NO.17风声2009 剧照 NO.18风声2009 剧照 NO.19风声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0:27

详细剧情

  1942年10月10日,汪伪政权举行了盛大的国民政府庆典。然而,一系列的军政要员遇刺事件,让身为特务处长王田香(王志文 饰)如坐针毡。在对女刺客(刘威葳 饰)的酷刑审问中,他获得了一条关键的情报——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已经混入了剿匪司令部。立功心切的王田香立刻向日本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黄晓明 饰)做了汇报。二人随即在裘庄布下了一个圈套,意图通过放出假消息逼老鬼现身。  在被怀疑的对象中,有司令的侍从官白小年(苏有朋 饰)、军机处长金生火(英达 饰)、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张涵予 饰)、译电组组长李宁玉(李冰冰 饰)以及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周迅 饰)。在怀疑与排查中,武田与王田香不择手段软硬兼施,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

 长篇影评

 1 ) 捕风捉影

听说老板出差,和牛逼陈偷偷溜出去看电影《风声》,浮想联翩,基本与电影无关。

1、影片一开始说唐生明投靠汪精卫了。唐生明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唐生智的弟弟,娶了一个上海长三堂子红姑娘徐来当老婆,和戴笠关系特别好。人倒是没什么才能,喜欢吃喝玩乐,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活宝。当年蒋介石、戴笠就是看中他这一点派他打入汪精卫政府内部,进则从事情报工作,退也算重庆国民党在日本人设个办事处。他倒无所谓,他哥哥死活不同意,觉得说家里出了汉奸丢人,最后蒋介石亲自做工作,唐生智才同意,国民政府说唐生明叛逃,唐生智登报断绝兄弟关系。唐生明在敌占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舒舒服服过好日子,左右逢源等到了日本投降,也算靠吃喝玩乐立了一件大功。

2、戴笠这个人也很有意思。这个人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但是蒋介石这么讲权术的人却在戴笠面前从来不假辞色,对戴笠还不如一条狗,真是让人想不通。戴笠人情通达,但是没什么学问,所以军统用的人很多也是市井小混混,难成大事。据说有一回军统在武汉开晚会,唐生明也在,军统特务集体起哄请徐来唱首歌,徐来花坊出身,自然视这种事情为奇耻大辱,谁料戴笠圆场,亲自唱一首歌了事。戴笠手段可见一斑。戴笠这个人喜欢美色,最早每晚需坐车从上海到重庆直接向蒋介石汇报工作,颠簸劳累,戴笠每每带上两个军统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美女,左拥右抱,莺歌燕舞,一路下来反而精神抖擞。

3、抗日初期,主要是军统在上海滩负责暗杀日伪高级官员。后来唐生明指示军统上海机关发一封电报,说暗杀一则效果甚微,二则日本人报复殃及市民,市民怨声载道,还是不要搞了为好。军统暗杀遂终止。没想到日本人也截获了这封电报,唐生明身份暴露。因为电报内容对日本人有利,同时日本人也需要有一个渠道与重庆取得联系。所以唐生明不但没有危险,地位越过汪伪政府大大提高,真的成了重庆驻敌后办事处。唐的身份半公开之后反而成了香饽饽,得到不少情报,汪伪要员为了留条后路也巴结异常。真是傻人有傻福。

4、蒋介石不是不想和日本人谈判,而是找不到和谁谈判。平心而论,应该说蒋百里、蒋介石这些人对日本国内情况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和日本政府谈?日本政府三天两头被军人推翻,怎么谈?日本政府再想和平随便几个人下克上就搞个什么事变,日本政府本身极力反对九一八,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随便带几个人不是也把四十多万东北军赶出关了么?没办法谈。

5、汪精卫这个人相对就有点天真。一方面作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汪当时失势已久,另一方面总觉得沦陷区这么多老百姓的权利总得有人维护,汪精卫就投了日本人。可是坐下一谈才发现自己太天真,面对日本人的条约,天天以泪洗面。同样的情况还有陶希圣和高宗武。签协议,卖国;不签,日本人枪口在那里。陶希圣一家都在上海,天天回到家纠结不已。陶妻是家庭妇女,没什么文化,但是在餐桌前当着全家孩子的面说,你要是签这个协议,我就一枪打死你。于是陶、高二人在杜月笙留在上海的管事万墨林的帮助下,偷偷逃到香港,公布汪日密约。这就是“高陶事件”。张彻有部电影《上海滩十三太保》也是以这件事为背景。每每想到陶妻,真是应了那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为读书人。

6、陈公博一看高陶二人离开汪精卫顿时急了,他说那么汪先生怎么办?其实陈很早就劝汪精卫不要投日,汪不听。陈只好置身事外躲在香港。看见汪精卫势单力孤,只好和莫国康知其不可而为之,回到汪精卫身边以报知遇之恩。汪精卫用人不当,手下多为周佛海、李士群这样只为升官发财玩女人的货色,伪政府又怎能有所作为?日本投降之后这群人的嘴脸令人不耻。陈公博倒没做什么坏事,审批汉奸的时候也没有为自己如何开脱,从容赴死。汪精卫得友如此也算含笑九泉了。

7、平心而论,二战中日本人的部队装备可能在参战几大国中仅仅比中国强,但是日本兵的战斗力是非常突出的。前两天看一个牛人的博客说:蒋百里战前的预测是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中国兵和日本兵的战斗力是1:1,但是打到后来基本上七八个中国兵拼掉一个日本兵,因为后来随着大面积国土沦陷,国民党兵源严重不足,是十几岁的孩子拿着枪冲在前线。曹聚仁回忆抗战初期自己采访一位军人的时候问他胜利了想干什么,那位军人冷静的说我们这些人都会死。那个年代有无数的人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视死如归地投身到抗日之中的,他们从来没考虑过自己胜利后会怎样,就是简简单单的想用一整整代人拼掉日本人。

8、我坚决反对在电影电视剧中丑化日本人,一个愚蠢的日本人的形象是对所有牺牲的人的最大的不尊敬。也许我是一个老派的人,我理想的电影是张彻的《上海滩十三太保》,一件很小的事情,不需要有什么微言大义的说教,只需要完善而简单的剧情,细腻的情感。最后我听到老鬼的遗言的时候,“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眼泪掉了下来,我只恨这个电影不能更加真实。我相信我所体会的这种感情没办法用任何语言来表现,任何艺术形式都没办法来表现那个年代无数普通或者不普通的人精卫填海般牺牲。

~~~~~~~~~~~~~~~~~~~~~~~~~~~~~~~~~~~~~
这篇文章是我看完电影随手写的,
很多资料并没有查证,
也有很多笔误,
比如戴笠每晚是坐车从上海到南京,
前两天看沈醉提到蝴蝶我才想起来,
徐来是个演员,
不是堂子出身,
她和蝴蝶是手帕交,
戴笠和唐生明有这样一层关系,
所以关系不错。

文字粗浅引用错误就更不必待言,
各位随便看看就是了。

 2 ) 电影《风声》中莫尔斯电码的数学讨论

( Rivendell 原创 )

对《风声》电影本身不做任何评论,仅仅是对可爱的周迅利用旗袍留下的内容做一点数学分析:

旗袍莫尔斯电码文字内容如下:

我不怕死
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
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不计标点符号的话是137字(如果不对那是微软 Word 的责任),那么莫尔斯电码发送这些信息需要多少内容呢?

这里牵涉到了汉字的编码问题。莫尔斯电码本身是非固定长度编码,但是用来发送拉丁字符集的,也就是发送英文字母的。而汉字的编码系另行设定。我们对此作两种考虑:一是传统的自解放前就开始使用的四角号码编码;二是采用现在电脑上常用的汉字一级字库的方案,只考虑3755个常用汉字。

莫尔斯电码的基本元素是点和划,也就是二进制的编码,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很简单了,就是二进制的比特率。

A) 四角号码的话,每个汉字采用的是4个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数据量为 10 的四次方,即一万,换算为 2 的 13.2877 次方,换言之平均每个汉字需要二进制的 13.2877 比特。

B) 如果采用一级字库呢,那么数据量就是 3755,每个汉字需要的应当是 11.8746 比特。

对应到莫尔斯电码这一类的二进制编码来看,也就是每个汉字需要这么多个“点”或者“划”符号。依照这样运算,旗袍上缝这些文字内容,需要缝多少针呢?答案就是 13.2877 x 137 = 1820 针(四角号码版本),或者 11.8746 x 137 = 1626 针(一级字库版本)。

鉴于需要缝的针数很多,周迅在片中需要投入的时间必然也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下面进一步要问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旗袍上缝这么多针大概缝迹的长度应该是多少呢?

这里牵涉到的不止是数学了,缝针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常见的是平针缝和卷针缝,如果缝旗袍的话,倘若是小的破口,似乎也可以卷针,但是卷针很难传递莫尔斯电码的长短线。再说卷针对于旗袍也显得过于粗糙,这些都明显的指向是平针。对于平针,比较均匀的平针缝,针迹长度应该是 4 毫米至 5 毫米,为了传递秘密情报,当然应该是选较短的针迹,我们设想长划线的针迹长度是 4 毫米好了。

我们再假设这些二进制点划线当中的点和划数目基本一样,同时根据莫尔斯电码的规范,“点”的长度应当为“划”的长度的三分之一,那么平均每针的针迹长度不妨认为是 0.5 x (4 + 4/3),即 2.6667 毫米(这里“点”的针迹长度仅有1.333 毫米)。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来,137 汉字如果采用莫尔斯电码缝针的话,总计的针迹长度:
A) 1820 x 2.6667 = 4853.3 毫米(四角号码版本)
或者
B) 1626 x 2.6667 = 4336.05 毫米(一级字库版本)

换言之,长至 4米8,短至 4米3。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同样专业的李冰冰未看出电码内容,因而有理由认为这个代码是经过加密的。如果是采用电影电视里常见的书本加密,那么需要增加的冗余数据可能达到 2 倍到 3 倍之多,那么总共缝线的长度将也是 2到3倍。

另外,除了增加数据量的加密之外,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数据压缩的可能。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 Huffman 树,但是又不影响对数据的传输和加密的话,那么数据也可能被压缩到 50% 甚至 25% 的长度。那样的话,针迹长度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到 2米或者1米左右了。

以上讨论完全和影片内容无关,纯粹是数学探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漂亮的周迅花很长的时间做女红,非但不是情节上的渲染,而且是数学上的必须。

 3 ) 中国式编剧,何时有逻辑

      表演是不错的,好评一片,但是就我个人感觉,大部分人仅仅是重复了自己。尤其是张涵予的男儿气,周迅的骄气,英达的混子气,都是常态了。苏有朋有些用力过度,黄晓明还是不温不火,真正算的上戏骨的,除了吴刚这样的小配角,也就是王志文和李冰冰了。
    场面没什么了,气氛营造还可以,酷刑设计实在发指,这片应该是限制级。
    剧情应当是间谍片的最大看点所在。从叙事的角度,本片算讲述合格。可惜编剧/导演还是有点憋不住劲,怕群众看不明白似的,让李冰冰和周迅提前交了一点底。“行百里者半九十”,这点泄气让本片大打折扣,一下子从悬疑片落到了革命片。
    但是,本片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最大的问题是:编剧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故事编(改编)的对吗?
    我随手来挑几个逻辑上的纰漏吧:
一,情报是靠张涵予哼戏发出去的?那种情况下他还能哼戏已经是出离常规神乎其神了,还能通过唱腔的高低错落来发密报?这倒是开创了一门新的密码学!那还费劲弄什么摩丝密码干什么?大家唱两句就“你知我知敌人不知”了。
二,张涵予的密报是通过抢救他的医务人员传出去的,这条线是他早知道的吗?如果是,那么何不假装和周迅打架或是强暴周迅弄个伤去治疗来传信?如果不是,那么哼戏只是病急乱投医的碰巧?
三,周迅求死是设计让自己的尸体传递密报。首先,人都整成那样了,内衣还能完好的留着?还能完好的扔出来让同志们收了去看?其次,每个人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大家互不认识,刑讯处死人多的是,能专门安排去挨个翻检察看是否我党同志,有无密码遗言?再者,人死了总要登记走程序,等程序走完扔出尸体黄花菜早凉了!
四,无论是张涵予还是周迅,最大的目的是尽早传出情报。如果情报是靠张的抢救来传递的,那么张的设计就不对,因为是周迅的自我暴露才给了张抢救的机会,而这不在张的设计里;如果情报是周的死来传递的,那么周的设计就不对,因为她是靠李冰冰的帮助才得以实现牺牲,而争取非同志的帮助是不确定因素——事实上这步还是李冰冰主动出击的,时间上也过去了不少,要换个别人没有张涵予的棒身体早招供或是惨死了。所以你看,最后的成功(姑且抛开理论上的不可能)都是他们自身设计之外的,这就是两个间谍的计谋?
五,通过哼戏来确认同志从而合谋演戏,这是本片最大的一个谜底,一系列演绎也因此得以串联进行,但是这个设计实在是最最好笑的!间谍之秘密,连身处一个单位的上下级都互不认识,居然“一唱这个戏就知道是我们的同志”,这和戴个党徽差别都不大了!这样,只要队伍中有一个叛变的,没事出去哼哼戏,不早一网打尽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片子还能让人认真给挑漏洞,就算让人看进去了——多少国产片其实你根本不要去管合理与否,过过眼瘾就完了。只是仍不免闷闷的想,编一个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故事,有那么、那么、那么难吗?

 4 ) 难得的流畅好电影(没有看电影的切勿看该文)

首先很高兴我在去看这个电影之前只知道“这是个好电影”。对内容一无所知。


我真的觉得这电影很棒。已经好久没有国产电影让我从头到尾集中精神完整的看完,并且还觉得很精彩了。导演切入的视角很妙他没有选取大时代和复杂的组织关系,把矛盾锁定在五个人身上。一部典型的推理悬疑剧。五个人在密闭的环境下面对危险展现的人性就很有趣了。
而且导演为每个角色都设计了丰富的隐藏的背景,并没有过多的笔墨,都通过戏剧的冲突毫不拖沓的展现。

因为最近我都在看戏剧结构分析,包括场景的暗示等等的那本书《拉片子》也尝试去分析了这电影。
我看的时候经常想“真的有这些暗示么?”通过对这部片子的观察。发现这些暗示完全都成立。

晓梦:晓,黎明。梦,黑暗中的梦境。电影里也有说:“这就是一个噩梦。”
民族存亡之际黎明前的黑暗。

从开始最开始的风声来点题,到片头的水的底纹来暗示本片是一个心理斗争片,用晓梦的白裙子来暗示她为革命献身的纯洁。将她双腿分开从麻绳上摩擦而过暗示的是特务组织对她的强暴和性虐代等等等等。。
而被关押的五个人。正好了暗示了那个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同身份的五个人。

小白代表的是依附着伪装政权的“娱乐界人士”他唱的京剧就说明了他的身份本是文艺界人士。他势利,他想往上攀,很八卦。真是为难苏有朋了。他还是个很好的功能人物,让戏剧前半部分有了笑点。

军机处长代表的是伪政权的一类普通人,依靠着裙带关系在伪政权里取得重要位置。胆小怕事。(我就是觉得他自我了断得太快了一点。不过也间接说明了特务机构的手段残忍连这样的人都自我了断了)

玉姐代表的是迷茫的一代人,也可以说代表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生活在混乱的社会里,只是安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卷入时代洪流。爱情,尊严都受到了侵害。表明在这样的动荡社会环境下,没有人是安全的。

军官代表的是为了革命出生入死的广大军人。他对汉奸说的那句”想当年我出生入死血战沙场,现在你们这样的人却得势了“是作者对广大这类热血军人的一种同情和对他们不公正待遇的呐喊。他代表的都是那群勇猛的军人,是正义与力量的代表。

晓梦代表的就是那时候将青春和智慧都献给革命的年轻人,在酒吧里的奔放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完全不同于以往那些被模式化了的英雄人物人性的一面,也让观众在她身上看到当代人的影子,唤起情感的共鸣。她代表的是将带领那个时代的希望的人,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牺牲和被施以的肉体的折磨代表的是这个群体在革命战争中的付出。

说够了这些理性的。这部电影的好处还在于还是有动人的情感在的。
其实它还是发出了一个疑问:“为了这些信念献出生命值得还是不值得。”

最后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晓梦的遗言:

”我不怕死,只怕爱我之人不知道我为何而死……”
并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歉意,一个朋友的内疚。让全片回归到“人性”上来。
最后的镜头是晓梦那张青春又微微带着笑容的脸,这时候我们都明白,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再不会离开这里。
她知道生命已到尽头。却那么平和淡定。

 5 ) 《风声》:SM式革命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话鞭辟,搞国内革命如此,搞民族独立革命也是如此——《风声》的抗日战争背景当然也是一场民族独立革命运动。
于是在《风声》里看到了大量的SM式暴力,我毫不怀疑此片在政治上的正确,但是充斥银幕的血腥让我难以释怀——苏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体,张涵予脑袋上插满的细针,英达直挺挺的举枪自尽,电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饭。不过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女一号周迅被迫骑跨在一根粗大的麻绳上让人拉着来回摩擦——然后便是那里汩汩涌出血水(当然没有直接拍摄)。
麦家自己改编了自己的小说,原著我没看过,单从影片来看,SM味十足。我甚至把《风声》看作中国版的《无耻混蛋》——顶了一个“政治正确”的名头,便开始大开杀戒。当然本片的技术含量勿庸置疑:当一群人被带到古堡状的建筑物接受甄别时,我立马想起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本格味十足的推理气息扑面而来。须知现在的国内电影往往流于奇观画面的展示,演员一露脸观众就猜得出谁是坏蛋,《风声》却要实打实的在智力游戏上做文章,可见还是有两把金刚钻的。
可惜人物死得太快,按我的设想,拖到最后几个人都在,然后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空里让剧情爆发到高潮,揭发出“老鬼”的真实身份,再来一个善恶大对决,岂不快哉?可惜到接近九十分钟时,周迅对李冰冰来了番真情告白,我就知道春光乍泻了。当然最后肯定会通过人物对白把整个迷局明白无误的交待给观众,不然还不太适应推理片的中国观众会一头雾水的走出影院,这对电影的口碑宣传犹为不利——果然张涵予承担起了这个职责,而最后的包袱在于:张本人就是周迅的上司“老枪”。
这就有点故弄玄虚了,可劲往玄上造,还不如把王志文饰演的汪伪特务处长编成“老枪”。而周迅借尸体传递消息的说法也有点靠不住(日本鬼子不会焚尸灭迹?);至于张涵予通过哼唱戏曲来传递信息,操作性也很成问题(人都被折腾昏了还能边哼边掌握曲调的细微变化?);整部《风声》看下来,其实主要还是在拿摩尔斯电码说事——这东西,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有些可惜。要是我,就把日军通过家人逼迫周迅就范的一幕编成传递情报的过程——周美女早就料到了敌人会拿家人威胁她,就在她跟母亲通话的一瞬间,她通过暗语传递了信息:在整部《风声》中,这是情报员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路。而张涵予的角色,则可以编成中统情报员,国共两党的情报员起先互不知晓,然后在对日斗争中巧妙的结成联盟,最后我党情报员牺牲、助国民党情报员送出情报。最后再加个引子,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前国民党中统情报员来到大陆,给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扫墓……
当然拍成这样,《风声》已经是国产电影中的翘楚了。事实证明,主要依靠大陆演员也能撑起一部像模像样的类型片(苏有朋饰演的男妾也很出彩)。而已经久违了的谍战题材重回大陆观众视野,这本身也是国产电影强势复苏的一个迹象——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我们的电影票房勃起了,但影片的文化价值似乎有些阳痿。须知我们国家是没有分级制的,《风声》还赶在六十年大庆的当口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孩子们看这样的影片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放在MPAA那里,《风声》至少是个R级的!
自从Lust, Caution被禁后,身体与革命的关系不再被国内电影艺术家们广泛讨论,不过《风声》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文本。当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剥光李冰冰的衣服时(这又是个少儿不宜的场景),他说,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敌人。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出现了福柯再世的恍惚:身体与革命的后结构主义关系,竟被一个日寇先知般的一语道破。革命需要暴力,革命也需要革命者的身体,所以,SM式的酷刑才是对付革命者的最好办法——而对女性来说,性权力的沦丧变成了身体主权丧失时的副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鬼”,无非是一个保全了晚节的王佳芝罢了。

(南方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风声》就是一场杀人游戏。

《风声》就是一场杀人游戏!
地点:古堡
人物:七人,黄晓明,王志文,苏有朋,英达,张涵予,李冰冰,周迅
角色:法官——黄晓明
      警察——王志文、黄晓明(兼)
      平民——苏有朋、英达、李冰冰(同情杀手)
      杀手——张涵予、周迅
第一天晚上,警察通过笔迹,验了平民苏有朋,平民冤死。
第二天晚上,警察(其实是法官黄晓明亲自查验)通过性虐待的方式,查验李冰冰,证实为平民。
第三天白天,经过讨论,恐吓等等,平民英达崩溃,主动自杀,算是被票死。
第四天白天,警察通过在天台吃午饭的形式,察颜观色,把目标定位在张涵予和周迅之间。
第四天晚上,警察通过把周迅和张涵予关在停尸间对质的方式,由周迅指认,开始用拷打的方式查验张涵予。却不知,这其实是杀手间的互杀!
第五天白天,平民李冰冰和杀手周迅讨论,杀手成功扰乱平民,争取到平民的同情,平民李冰冰指认周迅,但实则为杀手周迅自杀救同伴。
第五天晚上,警察查验周迅,释放张涵予,抓住一个杀手,释放一个杀手。杀手周迅自杀,杀手张涵予成功将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周迅通过自杀的方式,亦将信息传递。
总结:这是一个由两个警察,两个杀手,三个平民构成的杀人游戏,但其中,一个平民(李冰冰)投向杀手,一个平民(英达)自杀排水,对警察毫无帮助,而且两个杀手居然玩起高级逻辑,相互自杀,可见,警察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短评

周迅最高!周迅啊周迅~我爱死你了~BTW,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无比杀人游戏,两个杀手互相对掐,然后平民很乱,警察趁法官闭眼了下淫手。

6分钟前
  • 颜良辰
  • 力荐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11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力荐

片子本身合格,但看了还是很失望,因为网上的评价都太好了,心理落差难免巨大。老鬼拯救老枪那个办法,根本不靠谱。你怎么知道老枪能清醒着把消息传出去,你怎么知道接头人员会想到查看你的内衣?难道不是你自己活着出去传信息,可能性更大些吗?

15分钟前
  • 任晓雯
  • 还行

白小年太早挂掉了,我还没看够苏有朋的娘劲儿呢~~张涵予这个男人真有味道~李冰冰和周迅摊牌后对飙演技那段情绪拿捏细腻又到位很是过瘾啊~~英达那个死胖子死得太逗了,本来都没他事了结果非要把自己搞死~~好吧,黄晓明这个大绣花枕头此次也算有进步~~~比较来说風聲比建国大业好看很多~~

19分钟前
  • 研磨_Lynette
  • 力荐

很久没看过这一类型的片子,虐心折磨人啊,可还是想看片子刺激这你想要猜出到底谁是“老鬼”。周迅演技永远是无挑,最让人惊艳的是苏有朋,天哪!不可思议的“兔爷”。

24分钟前
  • 加菲猫
  • 推荐

借朋友的光看了媒体专场~虽然真的血腥到变态~但是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好导演,好演员(除了黄晓明),好画面,好故事!看了不后悔~不看你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28分钟前
  • 一坨你的猫
  • 力荐

李冰冰说那句“揭发你,我要去揭发你”时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感觉到那种炉火纯青的演技...

31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看了两遍还想看,每个人都在倾尽所有地演出,最后被感动到忍住流泪。真的很好看!期待DVD能呈现完整版,去TM该死的审查。

33分钟前
  • Ri-Mei
  • 推荐

蘇有朋先生您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戲路啊!!

36分钟前
  • 乔阿酥
  • 推荐

雷点与泪点共存,百合与卖腐齐高。

38分钟前
  • 蘑菇斯基
  • 推荐

"此片片名不应叫《风声》 应该叫《武田少年事件簿 の 皇军揪内鬼SM大决战》"--同想起少年事件簿: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40分钟前
  • 两口
  • 推荐

“当人间沦为炼狱,谁能用信仰,迎来光明?”

4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所有人表演几乎挑不出毛病,对国产电影类型化有重大突破,故事跟小说非常得不同,叙事逻辑虽有个别瑕疵,但整体推进得很靠谱,各方面都相当的到位,在国产片范畴里制作精良,这片要不卖两亿,有点不可想象。看了结局,很不错,还能更好!显然是不得不看!!!

47分钟前
  • 关雅荻
  • 力荐

周迅和李冰冰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48分钟前
  • 双子叶
  • 推荐

格调低下,推理扯淡,能比“女文工团员的最后的下落”稍微好点。升华僵硬得我都要哭了。迅迅,不怪你……

51分钟前
  • 百野
  • 较差

果然是鬼片导演,镜头从头摇到尾。

5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黄晓明在电影里简直是妇女之友。。不对李冰冰用刑,还给周迅披件衣服。。

56分钟前
  • 爱未未
  • 推荐

牛片 没得说 怎么能不看!!!!!李冰冰太美了

58分钟前
  • 淘金汉
  • 推荐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之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59分钟前
  • 赵行德
  • 力荐

这版风声都没有拿女主双黄蛋,后来七月与安生拿了,这像话吗

1小时前
  • _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