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血之血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罗贝托·埃利茨卡,皮耶尔·乔治·贝洛奇奥,莉迪亚·李博曼,阿尔芭·罗尔瓦赫尔,费德里卡·弗拉卡西,福斯托·鲁索·阿莱西,阿尔贝托·克拉科,菲利波·蒂米,托尼·贝尔多瑞利,布鲁诺·卡里诺

导演:马可·贝洛基奥

 剧照

吾血之血 剧照 NO.1吾血之血 剧照 NO.2吾血之血 剧照 NO.3吾血之血 剧照 NO.4吾血之血 剧照 NO.5吾血之血 剧照 NO.6吾血之血 剧照 NO.13吾血之血 剧照 NO.14吾血之血 剧照 NO.15吾血之血 剧照 NO.16吾血之血 剧照 NO.17吾血之血 剧照 NO.18吾血之血 剧照 NO.19吾血之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8 16:11

详细剧情

  百年前,士兵费德里科在博比奥,被一名修女诱惑,百年后,调查员费德里科来到博比奥,发现这里住着一位只在夜间活动的老爷子。  影片由意大利国宝级导演马可·贝罗奇奥执导,其曾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此次以《吾血之血》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狮大奖。

 长篇影评

 1 ) 简评 吾血之血

今天刚刚看完这部影片,感觉其实没大看懂,于是网搜各种影评,发现到最后和自己想的差的还蛮远的,想想还是自己写一下影评可以对影片有更好的理解吧,第一次写影评,不到之处见谅哈。

吾血之血主要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发生在中世纪的,另一个发生在当代,总体感觉第一个故事的逻辑还有剧情都明显好于第二个,与之相比,第二个也就只能靠吸血鬼这个话题来稍稍能让人更感兴趣些罢了。

先简单讲述一下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一位修女和神父私通,神父最后由于内心的矛盾而自杀。其双胞胎弟弟为了能够让哥哥墓地葬在教堂(自杀在天主教教义是不能被上帝宽恕的,故而不能葬在基督教统治的土地上。当然除非在死亡前对上帝忏悔,影片中对此也有提到),努力奔走,本打算配合教会的教士,通过忏悔等手段逼迫修女承认两人之间偷情(那样男主的哥哥死因就是被女主(恶魔)吸引,不属于主动自杀)。结果,弟弟在这个过程中却对于哥哥私通的修女产生情愫,然而在内心矛盾挣扎中,最后还是选择屈服教会,放弃与修女两人私奔,最后导致修女被囚禁在墙内几十年。而在几十年后,弟弟成为红衣主教,回到这个修道院,才将修女放出。
第二个故事则是讲述数百年后,同一个地点,一位吸血鬼伯爵隐世数年之后,却因政府想要将其宅邸(一座监狱)出售给一位陌生的俄罗斯富商,而不得不出世。然而,却因为小小的一位侍女的微笑,让他决定放弃生命(或者是本来这群吸血鬼他们就不能永生,但是必须要吸血,因为中文翻译好像是这个意思)。

看完这部影片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痴情女负心汉,但是回头想想,这些男人也没有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可以是说整个社会的体制的束缚了。拿第一个故事来说,哥哥一面是自己从小到大信奉的上帝和自己的“良知”,一面是自己的爱人,挣扎无望只好选择结束自己生命;于此想比弟弟就“坚强”的多,最后放弃爱情选择成为教士,两把沉在河底的钥匙让人看着真是心碎。。第二个故事就带有很明显的批判性,而且更为压抑。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旧的保守的生活方式,还是我们标榜的新进的生活方式,归根到底都没有任何的变化。老伯爵医生是旧的一方,检察官年轻人(包括伯爵的妻子)是新的一方,两种生活方式围绕着出售监狱这个活动在相互交锋。我们可以看到,吸血鬼中也有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生活的角色,但是在我看来依旧还是在“笼子”内,毕竟他们最后决定还是想方设法维持现状,维护自己利益,他们的与时俱进无非就是为了适应新的笼子和为自己找一点乐趣罢了。而导演的目的估计也是希望借此影片一窥那个人生的终极问题吧,我们到底要去哪里。

而在这压抑的黑暗中,爱永远是一道一闪即逝的亮光。修女被两个人抛弃,受到无尽的折磨,但是仍旧相信爱情,一直保持沉默。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一位从小到大信仰上帝而无比的单纯的女子,当她坠入爱河后,想让她承认自己的爱情,其实是通奸甚至是恶魔的吸引,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手段都不能让她屈服,她这是就是坚冰。这是我们的分析,其实修女应该只是单纯相信,她是对的吧。最后被岁月和刑罚折磨的不成人样的修女,再看到之前的爱人的时候,跪了下去,这也是一件很残酷的描述方式吧,他只是来看她听她忏悔而已。最后的依旧年轻的女孩走过身为红衣教主的尸体,这应该就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只有爱,在这个世界才是永存的吧。第二故事吸血鬼伯爵最后在濒死之际追逐那一对恋人,想要感受青春及爱情的滋味,哪怕只能远远看着,直道自己死去,也是讲述的这个观点罢

总体来说,两个小故事从古到今,每个小社会大社会新势力旧势力都是换汤不换药,每个人都在一个笼子里面,受到传统、体制甚至个人的束缚,浑浑噩噩如行尸一般,然而只有爱情,永远令人疯狂,能够让人突破自我,感受到其实我还是活着的吧。而片中的那首优美的插曲,也是完完全全的阐释了爱情的凄美和力量

So close, no matter how far
Couldn't be much more from the heart
Forever trusting who we are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Never opened myself this way
Life is ours, we live it our way
All these words I don't just say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Trust I seek and I find in you
Every day for us something new
Open mind for a different view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Never cared for what they do
Never cared for what they know
But I know

 2 ) 领悟自己生命和教会我们爱的伪装吸血鬼

这是一个以耶稣,圣母玛利亚教义为生存法则和道德评判下的时代。人们彼此敬爱尊重不能逾越雷池的礼教。从回廊开始进去修道者推开地下室房门却看到一个倒挂头脚的修女因为折磨不知是享受般呻吟还是痛苦的叫喊。下个镜头是减掉因为需要减掉秀丽长发而寻找撒旦契约的女人流下眼泪。男主再回头看到那青春活力的修女吟唱着牧歌,嘹亮而真诚。用三个分镜头就刻画了这个时代,压抑,真实,荒诞不经,以美丽的建筑风景和那肃穆的服饰。仪式和习以为常的规矩,行动完完本本带入我们的感情和思绪回到那个沉重又真实的时代,代入我们走进一个以压制人性为高尚美德的社会,既无奈又悲哀。

    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山清水秀安静流淌的河流,都和那些穿着修道士基督长袍显得格格不入。就像被缠绕铁链的女人丢进清澈见底的河水,如果违背自然规律没有漂浮起来就是真的耶稣信徒。如果顺应自然规律漂浮起来就是恶魔撒旦的仆人要被杀一样讽刺不堪。而人们所有又都是这制度下的服从着,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没有思考为了生存而生存。那两个服侍男人脱衣的女人就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从小到大都体会过爱和被爱,只有教义里的相互礼让和敬爱。真的是悲哀又虚伪的禁爱,就像所谓藏污纳垢的都是那些自封高人一等的信徒古来就有。道教,佛教,基督,穆斯林,都是所谓以圣人创建自居以拯救心灵枷锁为口号,所谓上帝,佛祖,安拉都只不过是那以克制压抑人性为高标准要求的名词而已。妄图毁灭人性和欲望违背自然规律而控制人,最后往往像弹簧一样越压制反弹力越大甚至毁掉自己。

    影片的立意远远不仅如此,镜头转向百年后的一天。时代日新月异,科技文明发展也快速发展。从一个老人的视角开头,一个结婚后就失踪的伯爵,因为常常在夜里出没被人称为吸血鬼,吸血鬼人不是人,鬼不是鬼,没有政府机构补贴也没有人关注关心,我想这就对应了那个把回廊的钥匙丟进河里后心死的男人一样。因为时代。环境和道德制度下的束缚不敢追寻自己内心情感最诚实的表达,只能任由心爱的人被囚禁在隔墙内像活死人一样,而他也因此把心灵的钥匙丢弃,最终也活的像一个活死人,没有心灵。所以结婚后更加无法面对自己,只能在夜间出没虽然活着却跟死了一样。河里静静躺着的钥匙和他那把一样,应该映射了更多的悲哀和凄惨,许多人,或者更多像他一样被迫丢弃自己的心,被迫压抑自己的欲。这就是那些所谓的大道。让人苦笑不得。

    现代里没有生存能力却被迫装瞎子,装瘸子装哑巴甚至装疯子,装活死人吃着救济,活在体制内。就和那百年前的修道士一样,压抑自己只为生存活在规则里。原来过了百年,千年什么都没有变化,就像医院里老人们的谈话。我们这个时代,发展文明,科技神奇,看似一直在像积极向上的飞速前进,其实没有丝毫的变化,因为还是那群人,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偏离。世界许多的事都没有变还是用各种各样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而已,我们只是活在现在制定的规则之中,就像百年前的修道士一样活在自己制定的规则里,都没有突破制度,除非死亡。而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自己具有前瞻性,具有文明,神圣的自我自豪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意淫里,原来都没有变,这个小镇这个世界都是如此。还是那群自以为是的人。

     两个时代的故事,群众,男女原本没有更多的变化,就像那群在废弃的修道院里吟唱的男孩和上个世纪男人看到修女们吟唱的牧歌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那激吻相拥的男女没有像当年的男人那样被时代阻隔后分开。老人看到那情侣就像看到了希望,一直用年老的身体追逐寻找,而偏偏又是在这个已经废弃的修道者,还是那个回廊,曾经压抑人性欲望和爱的回廊却成了情侣之间温存爱恋的场所。这既有讽刺又有赞美,力不从心奔跑的老人终于没有灰心丧气他满头大汗因为他感受到了不同,那就是爱。在一切一切时代中,只有爱发生了改变,只有爱可以让人窒息的感动。只有这份真挚又最自我的感觉才能创造希望。

   我们虽然永远活在自我的安慰和意淫中,但是丝毫没有逃出那自己制造的规则里。又不自知。但是爱却改变了许多事,用这个改变去批判过去的愚昧和现在反思的自我。并让你我后人学会思考和辨别共勉。两处时代里同一首歌曲结尾虽然没丝毫区别但是多了一丝安慰和欣喜。伪命题的吸血鬼以自己的血和教训教会了自己生命,也教会了我们爱。这就是最后的吸血鬼也是吾血之血。
转载联系微信512054928

 3 ) 69

今年离去的两位大导演香特尔·阿克曼与祖拉斯基分别于去年拿出遗作,一部是《无家电影》和《黑暗宇宙》。如果《吾血之血》成为马可·贝罗奇奥的遗作,我倒是丝毫不会感到惊讶。这不仅因为马可·贝罗奇奥已经快迈入八十的门槛,还在于《吾血之血》流露出的一个耄耋老人对青春肉体的遗憾与年华逝去后感到的无尽忧伤;而这作为一位导演其生涯的句号,显得颇为合适。

当然,这种丿嘴话不该过早说出。在看过《再见,长夜》《征服》《沉睡的美人》之后,已经将马可·贝罗奇奥认定为影史最具激情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当我们知道此时导演在拍摄这些电影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因而,我们完全懂得在旺盛的创作激情下,马可·贝罗奇奥还会拿出多少佳作,比如最新的一部《梦中人》已经在制作之中。

《吾血之血》讲述了两段间隔数百年却有内在联系的故事。前一个故事是一起发生在17世纪的女巫审判事件,讲述修道院一位修女犯下情罪,导致相爱的男人自杀,不被允许埋葬在修道院。男人的胞弟为此前往修道院欺骗并说服修女承认罪行,从而将哥哥的尸体移入修道院。却不想坠入爱河。至于后一个故事,则是这座修道院在数百年后被政府挂牌出售,从而扰动了周边市民,从而将意大利社会现状交融在历史、宗教、政治等大议题之下。

两段故事已院门的开启交接,其联系让人很难摸到头脑。再加上哥特化的摄影风格与高反差打光,让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暗影,尤其是最后女巫破墙而出,在配乐(nothing else matters)的咏唱下,让人惊艳。在此捎带提及一下,试着设想一位非意大利裔导演在还原这一题材时会走向哪里。往往会采用一种舞台化的处理方式,来空置故事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这是较为容易的处理,但对一位意大利导演来说,现实感的坚实是根深蒂固的。故而,第一故事中,我们体验到的那种饱满情绪,都是出自天分进而加工的结果。

在第二个故事中,巴斯塔爵士在店里面对青春肉体的欢畅所展露的失意,实则可以看成是导演马可·贝罗奇奥对自身老去的感触。尤其当其跟随青年男人迈步楼梯跌坐于平台上时,向他袭来的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画面:女巫破墙而出,残损的肉体重新焕发出肉体鲜活的光芒。这是每一个年华老去的人都将面对的无可奈何。

 4 ) 我的女人,我的身体,我的血

我的女人,我的身体,我的血 文_调反唱唱 如果一部电影有四个或者以上的故事,一般人会放弃在它们之间寻找什么承上启下的关联,[故事的故事]、[沉睡的美人](马可·贝罗奇奥2012年的作品)便是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故事们都服务于一个主题或者一种风格。而如果一部电影,总共只有两个故事,且它们之间看不出什么关联,大概还是会有百分之八十的观众,努力从蛛丝马迹的上找出隐喻以联系前后。[热带疾病]、[李文漫游东湖]、[吾血之血]算是这一类,前两部是现实与幻想的互文,最后那个则是前后时空的互文,这样的形式光是听起来都觉得很妙。 [吾血之血]的两个故事是这样讲的。100年前的意大利,修女与牧师相爱了,牧师出于愧疚投河自尽。此事一经曝光,该修女被认为是撒旦的仆人,教堂使用各种酷刑折磨她。死去牧师的弟弟本想致修女于死地,却不小心爱上了她。但他不想重复哥哥的悲剧,把修女留在囚房内,仓皇离开了。100年后,有人想要买下当年发生这一切的教堂,并将它改造成音乐会堂,里面居住的吸血鬼伯爵千方百计地想要保住它。前面是个爱情故事,拍得很悲很苦,后面怎么说呢,完全是喜剧片的套路却带着淡淡的忧伤,大抵可与卓别林联系在一起。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故事除了都有那个阴森森的教堂之外,到底有什么关系? 还是从风格上慢慢讲,王小波批评张爱玲的小说“带点幽闭恐惧症的味道,写那些中国传统女人的心烦事,在不幸中品来品去。”一打开[吾血之血],马上让人想起这样的意味,一个古装男人敲开教堂的房门,里面黑得一点光也没有,就像谷克多的[可怕的父母]里面那栋老宅子,然后耳边是幽灵一样的修女唱诗班气若游丝地唱着歌。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就在那样一个封闭的地方,里面的人物像是在浪费生命,就像王小波的意思,感觉要得幽闭恐惧症了。像是要自暴自弃一样,马可·贝罗奇奥顺着这种要死人的意思往下走。这个故事淡淡的,里面的布景风格都按照老套路,你不会像真的在黑匣子里跟着影片漫游,一定会时刻自觉提醒自己,这是在拍电影。里面的服装也不像BBC古典剧那样讲究,那样豪华,演员们穿得很随意,就像是一般古装片里群众演员穿的那种。 但其实,这个故事没有那么“云淡风轻”,它是很苦的,看上去像一个临死的人讲的。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故事想象一个叙事视角,大概就是那个被男人反复欺骗,被教堂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女人。一个爱情故事的确要这么讲,感情很深,着墨却不多。修女被剃头,却仍旧散发出女性香气,弟弟按耐不住吻上了女人的唇,这段爱起初像是在偷情。之后,主教一众围着女人试探她,如若对着耶稣画像在几分钟内留下眼泪则可证明她的清白。女人刚开始并无眼泪,就算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也无动于衷,但心上人一出现,她的眼泪即刻喷涌而出。最后一处爱的展现,是女人被封在石砖围城的四面墙中,那个场景的所有旁物都被虚化处理,仿佛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她与他的对视。除此之外,故事的大多篇幅都在拍意大利山区的风景,受悲伤故事的影响,一切都看起来灰蒙蒙的。 第二个故事则要现代和无厘头得多,像王小波自己的小说,他说:“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呐,正不就是[吾血之血]嘛。近十年来,吸血鬼文学和电影的热潮使得影片给人造成标签化的印象,加之古典海报和片名翻译的误导,大多数人大概会蛮以为这是一部意大利版的[唯爱永生]、[夜访吸血鬼]什么的。[吾血之血]中的确有吸血鬼,但却没有獠牙,没有他人之血,现实和亲民得很,巴赞早就说过:“吸血鬼也应该披睡衣、抽香烟。”片里的伯爵在教堂里住了百年,抵制上网,不关心时事,还是像教堂里的人该有的那样患幽闭恐惧症。但当下的意大利可不允许他这样下去,政府来人了,说教堂卖给了俄罗斯富翁。伯爵很着急,前去找政府的人麻烦,却因爱上人家的妹妹而心软。这个吸血鬼好另类,他活得很失败,政府从来不承认他这号人的存在,拿不到低保,也没有个合法的住所。他自己也很自暴自弃,找找朋友发发牢骚,仿佛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但一把年纪的老伯爵,还是被爱吸引,他爱上了年轻的小姐,也不去吸人血了。说到底这个故事还是在讲爱,只是前面啰嗦了很多格调高的东西(马可·贝罗奇奥擅长讲的自由、权力、政治什么的),到最后才显出爱的实质来。 里面的老伯爵大概和满头白发的贝洛奇奥很像,但在你以为这个曾经被誉为“意大利最富有激情的导演”已经疲软了时,影片末尾则要打你巴掌。故事回到古代,弟弟已经变成了教皇,当他下令拆除囚禁修女的墙时,从废墟里出来的不是一个垂死的老女人,反而是获得新生的妙龄女郎。镜头切换到现代,那个因爱放弃挣扎的老伯爵,最后在追随姑娘的路上断了气。 刊于《看电影》周刊 2016年3月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5 ) 罪与罚

《吾血之血》的导演贝罗奇奥已经八十岁了。查阅了他的作品列表后再回味电影,对岁月流逝的感受尤为深刻。
 
电影记叙了发生在同一空间的两个时代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年轻的修女被认定诱惑了男子并致其自杀。那个时代宗教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这样的女人无疑是亵渎了神。为了拯救死去男子的灵魂,修道院里的人对修女进行了残酷的刑罚,逼她承认她与魔鬼定立了契约。而自杀男子的弟弟费德里科,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修女并没有屈服,勇敢地承受了加在她身上诸多折磨,以沉默表达反抗。费德里科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她,却在重压之下选择逃避,扔掉了本可以拯救她的钥匙。修女最后被禁锢在砖头垒起的牢房中,开始了不见天日的余生。

 
时光流转,第二个故事已经在数百年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伯爵不愿意融入现代社会,执意留在城堡里过着吸血鬼式的中世纪生活。他封闭了自己的社交,只保留与仆人、管家,还有当年长老会的兄弟们的来往,栖身之地就是当年的修道院。
 
但伯爵的努力并不能阻止外界的变化。仆人们有了自我意识,长老会的兄弟们开始使用网络,就连他的住所——修道院,也即将被财大气粗的俄罗斯富豪买下。深感无力的他在一个夜里走进热闹的市区,感受着世间的繁华。虽然他极力想隔绝一切,但是他发现就连他自己也变了。他被一名青春热情的女招待吸引,感受到了年轻生命不可阻挡的魅力。这种变化让他恐惧。


 
夜里,伯爵重回修道院。黑色大门打开时,两个故事的时空线索重合在了一起。这一边,老伯爵踉踉跄跄倒在楼梯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看着年轻的女招待牵着恋人的手,沿着修道院的长廊奔跑着;与此同时,几百年前的另一幅画面与眼前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被囚禁的修女在砖墙倒塌的一刻破牢重生,鲜活的肉体从残缺的身体中站了起来,原本前来赦免他的红衣主教却在尘烟中轰然倒下。

 
这部电影以两个不同时代的故事互相连结,深刻地表达了新旧秩序交替和宗教批判的主题。电影中的两个故事,第一个讲得要更完整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修女的白晰的面庞和灵动的眼晴。她是那样年轻,充满着热情和人性。她凝视着费德里科时,他的心跳动起来了。与之相对比的,是修道院里其他修女和神父的阴沉,是侍女们的刻板。他们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毫无生气,他们带来的压抑感,让原本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都失去了光彩。
  
女巫审判是中世纪基督教迫害异教徒的方式,三百年中有十万以上受害者死在火刑柱上。宗教试图以此巩固他们的统治,禁锢人性,但是却注定失败。人性是不可能被扼杀的,它会苏醒在被审判的修女身上,在费德里科身上,在跃跃欲试的女仆身上,在发誓维护秩序的长老会身上,甚至就在伯爵自己身上,这是生命的本能。



电影最后以一组星云变幻的空镜头作为结局,世界重露光明。历史上所有试图不朽的最后都腐朽了。从黑暗中走出的,更知光明的美好;从禁锢中挣脱的,更知自由的珍贵。如今再没有谁可以阻止年轻女孩与恋人在修道院里的拥吻,新秩序势不可挡地宣告了旧时代统治的终结。


在这部电影中也可以看到导演个人的情绪。我甚至觉得,故事中爵士老迈的身体里,弥漫的就是导演本人对于自身生命力渐渐消逝的洞察和感伤。伯爵在酒店里看着年轻男女们追逐嬉闹时的神情写满嫉妒和失落,而他在修道院楼梯中追逐女招待却颓然倒地的一幕,分明是对青春的渴望和力不从心。那样蓬勃又年轻的肉体,无论他有多强大,都无法再重得。

 6 )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5周:马可·贝洛基奥《吾血之血》

2023戛纳补课圆桌系列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已于2023年5月下旬举行。该系列圆桌遴选了戛纳不同单元的部分导演前作,以每周1期、每期1部电影的频率进行补课和讨论。

第5期 马可·贝洛基奥 Marco Bellocchio

贝洛基奥新作《绑架》(Rapito)入选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次补课片目为《吾血之血》(Sangue del mio sangue, 2015),入选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参与人:秋曳子 FF Sum emf Anni 日期:2023/5/20

全文约46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Sum

《吾血之血》在背景上被粗略分为前现代与现代两个部分,然而在这些部分中所发生的却好像很难被精确把握到其意义。与这种模糊性相反,将两种背景加以相连的却极为清晰——转变似乎总由在修道院内部投向其外的匿名化的视线的视点来完成,其存在似乎与修道院同样经久坚固。与此相联系,两种故事似乎都难以脱离宗教的、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后者像是一个基点,或者至少是一个常量。“吾血之血”所指的,也许恰恰就是在这一意义下的宗教。不管那个地方如何改变,人们在思考或者行事时,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总会将其纳入考量,作为权衡的一个部分,或维护或反抗,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在确证着它的存在。

Sangue del mio sangue, 2015

另外,这种血脉性也许同样体现在剪辑方式上——与较早时期贝洛基奥的电影相比,《吾血之血》在剪接上明显缺少了一种暴力性,或者说,是一种极强的动势。在对两种不同介质/背景的故事进行关系处理时,我能感受到的似乎更多是血的交融,在此之中看不到太多剧烈的变化,联系是悄然的。

然而,宗教在片中的面貌似乎不是特别正面。在前现代的部分中,打面光的方式最终形成的是典型的阴阳脸——将面部分为均匀的、对比度极强的明暗两半;转入现代部分后,与修道院关系不够密切的人们似乎都得到了正常光线的礼遇,而与之相反,“吸血鬼”(明晃晃的类比)与其拥趸的脸却依然有一半处于晦暗之中,宗教在这一部分中明显更像是一种历史幽灵。

emf

我在观看的时候其实没有觉得吸血鬼伯爵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像吸血鬼同僚们所说的那样,他确实像一个守护者,几乎是一个好心人,虽然他的身世和他所代表的世界观晦暗不清。古代部分的主角费德里科和现代部分的伯爵差异很大,但两者似乎都是一种含混的意志的化身。这里“含混”可以指其动机和道德性,也可以指意志本身。

Sum

我认为这里的负面更多是借由一种典型的表现主义视觉风格而体现出来的,尽管其本身所要呈现的不一定是表现主义所惯常表达的内容,但这种风格从直观上看总让我有更重的负担。

Anni

《吾血之血》的剪辑和运镜相对我看的另一部《征服》而言的确沉静得多,后者的影像就像范霍文最好的电影一样被激情驱动,将动作的速度和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阴影的运用大胆而美丽;而《吾血之血》除了偶尔一两个镜头(悬崖跳水、结尾的某些镜头)之外,在影像上的选择和设计可谓十分平庸,回想起来是相当令人失望的。

与Sum不同的是,我无法把这种影像上的松懈和“血的交融”这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因为电影在两个故事之间仅仅是做了结构上的并置,而并无所谓的“交融”,即便是结尾的平行剪辑也只是普通甚至俗套的影像手法。对于《征服》和《吾血之血》在影像处理上的巨大差别和差距,我所能想到的理由只可能是因为题材或情绪基调的不同而不得不改变策略,但从结果上看这样的改变很难称之为成功。

Sum

同意Anni说的,我也认为这两部片存在着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但也许正是因为两种影像之间所尝试的(尽管只是不完全的)去差异化,以及剪辑上谦逊的平滑,让我感觉(承认这种感觉并不缺少对动机的隐含理解所带来的辅助)部分之间的联结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式的并置。

Anni

齐衣的短评中提到与阿彼察邦的联系我也没看出来。阿彼察邦的镜头之中的物质性和时间流逝之感具有极高的纯度和强度,我们不可能忘记《热带疾病》中的森林或《布米叔叔》中的山洞;《吾血之血》的前半部分同样存在许多自然空间,但在贝洛基奥的场面调度和工业化的照明美术之下它们只是呈现出虚假的舞台感(和不喜欢《我的母亲》的理由类似)。

这种舞台感在《征服》中不构成问题,因为它的影像本来就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配合去时间化的场景(完全是动作之间的齿轮连转)和寓言化、强戏剧性的叙事,效果很惊人。但是《吾血之血》则不同,这部电影在情绪上幽静而伤感,在节奏上缓慢而微妙,理应是一部注重时间和物质性的作品,也可能看出贝洛基奥在往这一方面调整;也许舞台剧属性是不完善的调整后的残余,或是有意为之,总之我觉得它和电影的意图和其它性质之间是失谐的。

emf

是的,这部电影有许多“失谐”的时刻:费德里科和神父的对话使用非常类似于纪录片采访的浅焦正面镜头拍摄,而卧室里和另外一些地方却又故作诡秘,配上惊悚片般的不协和管弦乐。这一切组合起来,很难说能成功达到什么意图,它们只会给人迷惑的感觉:或者说,这也是一种意图?

最为明显,也是最可以确定特是意为之的失谐部分,大概就是片中歌曲的运用。古代的故事中出现了英文演唱的现代歌曲,而现代故事中出现了古代的民谣。这一切都在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因此你需要用别样的目光来观看它”。相对于叙述内容(事实上,作者有意让它非常简单),我们的注视转向了这种失谐——或者,我会说“错位”——本身。

FF

确实是有些失谐的小细节,比如费德里科和神父在修道院走廊的对话戏中,对话的剪接间会突然出现几位修女从旁边穿行而过,而在此之前也没有声音设计上的铺垫,确实是有些 raise some eyebrows 的感觉。

但总体而言,如Anni所说,影像上的设计和选择都是十分的平淡和平均的力度,而在这种温吞的影像下,我很难会觉得贝洛基奥会想令观众迷惑而又对谜题着迷。他没有做到这点。

秋曳子

《吾血之血》的摄影、剪辑和调度都给我一种“大师”感,一种“圆滑”的感觉,几乎所有在同一场景内的剪辑几乎都是不动声色的(可以说是最为平常的),在建筑下,人物的部分被显目的阴影所遮蔽,伴随沉静、庄重的配乐而舒缓地移动——“典雅”贯穿了古代和现代,电影的此种基调似乎被不倒的修道院控制了一般。

可能是我不够敏感的缘故,emf所言的音乐的“失谐”我觉得并不瞩目:古代部分出现的现代音乐并没有明显的现代乐器特征,即使是在刚进入现代部分谐谑意味的音乐的出现和临近结尾老伯爵的两次心绪起伏伴随上行旋律的时刻,人物的运动依然是在那种音乐下典型的表现,没有任何惊喜。总体而言,它们给我陈旧的感觉,但我很难确定这是否是真正的陈旧还是本片应该采用的。

FF

关于Sum之前说的基于宗教和保守主义的权力,第一部分中我们看到的“强权”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结构非常稳固、基调严肃,以至于每个人都必须小心翼翼才能夹缝生存。而第二部分中似乎某些东西翻转了过来,权力集团变得小心翼翼,居民和外国投资者开始不断挑战修道院的传统。在前后两部分的转折之处,当我们从钥匙孔窥探出外部光鲜的一辆现代豪车时,电影的调性几乎反弹而去到一种轻盈的状态。这种轻盈来自于权力系统的干涸与萎缩,当我们看到权力集团努力寻求与当地居民的共存之道时,很难会将其与前一部分的残酷形象联系起来。

并不是说前者就一定不能为后者充当“注解”,而是当我们直接面对这两幅相似而又迥异的图景,同时又缺失百年间演变之证据时,这个世界舞台的一些枷锁被消解了(很难想象我们会对着一副历史地图和一副未来蓝图会背负上什么沉重的责任感——除非我们真正从过去走来,或一路走到了未来)。繁文缛节被省略,详实的考究被免去,我们对每一原本独立于自身时空和语境的场景,都开始有了更多的解读,甚至是反向的解读,而毋需担忧绝对的正确与否。

Anni

两段之间的这种跳跃真的是“枷锁的消解”吗?我看到的反而是一种文本的强力,它将两个故事限定在它们与对方共同构成的某种二元关系之中,即使这种关系不是确定的,但也是必定存在的。即便我们忽略贝洛基奥有意创造的种种对位,仅是二者之间的反差就已经使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无法逃离这种二元关系。的确,一个独立的故事的doppleganger的存在使其比自身多出了更多的解读,但在我看来,这种“增加”对电影而言并非一种生成性的运动,相反它以电影对自身的解构为代价,正如电影结尾制造的平行剪辑并没有制造更广阔的空间,反而是将原本弥散在文本中的模糊性聚焦为了一个确定的谜题,它也许在情绪上、在“写作”上是成功的,但在电影上是失败的。

emf

我认为,错位的存在实际上消解了二元关系,就像音乐中的切分节奏消解了强弱拍的固定关系。在发生错位的文本中,事物被立体地绞合在一起,拒绝任何平面的观看。最有趣、最宏大的错位大概就是古代和现代部分中人物的对应方式。重要角色如神父变成了一个小角色,一个跌跌撞撞的盲人;费德里科变成了一个骗子检察官;修女们变成了一家饭店的服务员——但最引人注意的那一位(吸血鬼伯爵爱上的那一位)并非古代中的女主角,后者我们只是偶尔瞥见在聚会时弹着钢琴,露出灿烂的笑容。

Anni

在我的理解中,“古代和现代部分中人物的对应方式”并不是“错位”,至少和emf之前说的影像和音乐上的失谐不是一种东西。不同时空的角色的转换,难道不是有意在制造一种反差,而这种反差不仅没有消解、反而在强调和巩固两个故事之间的对位吗?对于歌曲也是同理,它们分别在各自故事中出现的时候是作为故事内部和谐体系的一个失谐的元素,但在整体中,它们又在反差中被重新固定为了一种整齐的二元关系。当那首英文歌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令人感觉诡异而富有魅力,但第二次就变成了一种无聊的对位和呼应。

emf

我觉得无论如何被“巩固”,两个叙述间的对位关系永远还是相当含混、无法简单归纳的。如果要归纳,似乎只能这么说:古代故事中一些人物在现代消失了,剩下的完全改变了位置,另有新的人物加入。但这并不像一种整齐的二元关系或对立;借用物理概念,或许可以将其比作某种波函数在不断相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瞬间。

FF

可否这样讲,只要将任意两个故事(无论有关或无关)并置,它们之间就必定会产生某种关系,电影只有接受这种关系才能成立,否则就是“两部电影”了。既然这无法避免,是否这种关系的微妙之处才是值得关注的,如Anni所言的“不确定性”。在我看来似乎Anni是更不满贝洛基奥一些结构和技法上的编排和选择,比如前后两个故事时长、叙事力度、同样的修道院空间都是一致的,都平稳落在天平两端,所以才会有一种僵化和不自由感。

Sum

emf提到前现代与现代部分的那些可标识的内容错位,让我突然想到电影的最后一个部分,似乎在这个部分中一切元素得到了复位,或者说那就是作为复合体的故事的真正结尾。原先的前现代部分中,被禁闭的修女总被刻画为一种即使不算明显但又相当晦暗的形象,很难不将其与撒旦相联系;然而,宗教权力体系,若被放入全片中加以看待,并不是一种正面的形象。结尾段落中伴随着被关押的修女作为全新的身体出现而倒地的红衣主教,与紧接着的“吸血鬼”倒地,更像是在“解谜式”地阐明这些对位关系。这也和FF提到的两个部分中权力的翻转是相联系的。

emf

我并不觉得结尾完全具有解密的性质。电影只是在两个叙述世界中建立了一种不完全的映射关系(其中如FF所说可以识别出某些权利的反转,但这也不绝对),两者仍然像某种本体和喻体那样几乎平行;然而临近结尾的闪回片段引入了更奇异的错位,将两个叙述彻底纠缠在一起。

Sum

是的,我只是单就宗教权力或者更宽泛的保守主义的权力这一特定层面提到“解谜”,在其他层面上这部片子的确依然是晦暗不明的。

emf

闪回片段中,已成为主教的古代费德里科重访修道院,决定为长久囚禁于此的贝内代塔赦罪。给她圣餐的场景中,我们瞥见她满是污迹和伤痕的身体一角;然而当囚室的墙终于被拆除时,伴随着宏大的音乐,我们看见走出来的并不是贝内代塔,而是现代故事中伯爵爱上的那位女子,她的身体也光洁无暇。在这一刻,主教和伯爵同时死去了。

说实话,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些部分的象征含义,但此处超越叙述时间的事件确实使我惊愕。它就像某种奇点的闪光,主教和吸血鬼正是因为看见了这种闪光而死亡。如FF所说,这确实是一部“不自由”的电影,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有点玄学意味的宇宙寓言,甚至可以说。也许它的呈现方式确实有某些“非电影化”的失败之处,但它至少非常有趣。


评分表

*四星制评分,最高★★★★,×代表零分。

往期推荐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4周:王兵《铁西区的一部分:工厂》

长评 | 洪常秀笔记 III:《处女心经》

访谈翻译 | 与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和罗伯特·克拉莫的讨论


 短评

20161208 Séance présentée par Marco Bellocchio

3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3.5 Nothing Else Matters

5分钟前
  • vivi
  • 还行

3.5入,Metallica之唱诗版《Nothing Else Matters》加分;《年轻气盛》之升级版,对青春和美的迷恋穿越时空不改,权力与腐朽的坍塌历经世纪演变,以血还血,血肉蚀尽脱胎换骨迎来暗夜唯爱永生,放之艺术与生命皆准;布光极赞。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插曲用了Nothing Else Matters.

13分钟前
  • 去年槲寄生
  • 还行

一看就是老头子拍的,东西说了很多,但中间啰啰嗦嗦的,看得人昏昏欲睡,那个老吸血鬼伯爵和费德里科主教应该都有导演自己的影子吧,辜负过几个女人心怀悔恨,又对年轻女孩子有了爱抚的欲望。害人之人反成了主教,受害者还要被囚禁一生,无罪之人祈求有罪人的宽宥,讽刺。

17分钟前
  • Shadow
  • 还行

4,索伦蒂诺花巨资做不到的事,贝罗奇奥用最少的钱最朴素的方法一跃而就。

20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古代一段过于冗长,现代部分很有意思

21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时至今日还是只有一个贝罗奇奥能以如此优雅的方式信手交织起不同的故事和同样的面孔,也只有一个贝罗奇奥看透了吾国吾民血肉里的腐朽不堪,方敢以七旬之身质疑其自欺欺人而不见分毫的刻薄或老气横秋。监狱里再建囚牢,拒绝相信因“非我”而被恐惧的自由本已触手可及。Nothing else matters.

24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一部故事简单,靠一些神怪噱头制造迷惑的电影。于是就有了一群各自想象,奋力填空的艺术观众。越喜欢玄幻的越高看此片,但池中暗月,始终没有完型。

26分钟前
  • 半逗
  • 较差

有罪就该忏悔,找不出证据如何逼供,沉水不浮,眼泪自流,火刑伺候,实在逼不出撒旦,那就关她几十年,污秽褪尽,终于蝴蝶破茧,白天失踪晚上瞎逛的伯爵就算是吸血鬼也是一把老骨头了,本是残喘,偶遇一抹亮色,死灰复燃,然而身躯听不了使唤。

29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太魔性了⋯⋯后怕⋯⋯丝毫不累的我看《吾血之血》十分钟就睡着了,一直到电影结束都没醒过来,刚刚被惊醒还以为是凌晨⋯莫名其妙睡了两个小时,搞得我有点不敢看新一遍⋯

3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3.5星。生不敢恋,死亦何哀。

32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不喜欢这种模模糊糊,扯宗教、扯神迹、需要联想和过分解读的电影,总感觉导演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况且电影技法方面也没有什么可以赞扬的地方。[C]

37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有意思吗?

38分钟前
  • 杰诺拉泽
  • 还行

这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叙事方式也很私人化,很任性。比如导演对权力的看法,比如片中的御用演员和家人,比如故乡博比奥圣塔娅拉教堂贝内代塔修女的传说,比如连片中里孪生兄弟死去的梗,都是导演自己的人生故事,他的孪生兄弟1981年的时候去世,导演在1982年的【眼睛和嘴巴】里也拍过。★★★★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执导50年整,贝洛奇奥用女巫审判和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两个时空的故事描述新欧洲与旧欧洲此消彼长的关系(吸血鬼像是幽灵代表着旧欧洲的复燃),阐述了新与旧之间的长久对立背后,不变的权力才是谎言、虚伪的根源。

46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墙里走出一个永远的女孩

47分钟前
  • 北斯特托伊勒托
  • 还行

看到最后终于看懂了……有点意思但谈不上喜欢。配乐太美。

52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从宗教到国家机器,人从未获得真的幸福与自由,一直朝拜着强权和虚伪。

5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代表欲望诱惑的撒旦,还是身轻如初的圣徒。

57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