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喜剧片法国1972

主演:费尔南多·雷伊  保罗·弗朗克尔  德菲因·塞里格  布鲁·欧吉尔  让-皮埃尔·卡塞尔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剧照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2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3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4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5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6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3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4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5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6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7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8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19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9

详细剧情

  朋友们来到大使拉法尔(费尔南多•雷依 Fernando Rey 饰)家中做客,但是他们记错了晚餐的时间。毫无准备的拉法尔夫人(德菲因•塞里格 Delphine Seyrig 饰)对此深表遗憾,但是大家谈兴正浓,于是在外面聚餐。然而在酒店里,大家却见证了店员为店主守灵的一幕,遂悻悻离去。6个人走在乡间小径上,阴云密布的天空中,阵风吹起了麦浪,他们开始分享失约的奇遇……  塞内夏尔(让-皮埃尔•卡塞尔 Jean-Pierre Cassel 饰)去大使馆拜访拉法尔,但是却目睹了他射击驱赶女恐怖分子的一幕;拉法尔在家中又遇到了这个意欲行刺的女人,还好他巧妙地化解了危情;其他人到弗洛伦斯(布鲁•欧吉尔 Bulle Ogier 饰)家做客,但是男女主人却躲在后花园偷情。只剩下女仆伊勒斯招待各位宾朋,众人觉得无聊作鸟兽散;女眷们在席间闲谈,突然闯来一个装甲部队上尉,对她们讲述悲惨的回忆……

 长篇影评

 1 ) 永远吃不上饭的富人,到底在怕什么?

晚年的布努埃尔听力基本全部丧失,成为一个只能听到自己回忆的聋子。

他执拗地在自己的电影中拍摄那些保守且古板的中产阶级,或是复古地追踪20世纪初的欧洲上流社会,直到1972年《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那时候流行的是披头士和喇叭裤,连爵士乐都成为褪色的金子,更别说雍容典雅的古典乐了。

然而布努埃尔依旧喜欢在他的电影中展现资产阶级的做派,他们还是会在繁文缛节中得意,边喝着马天尼酒,边洒脱着得体的西装和晚礼服。

然而布努埃尔向来不正经,他没打算好好地讲一段资产阶级保守派的衰亡史。

他总是用闹剧和超现实的手段处理这些体面的中年男女,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是一部讽刺资产阶级的辛辣之作,他们纷纷称颂这位曾经的超现实主义悍将,为他不忘40年前的志愿而拜服。

总觉得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不能足当地描摹这位电影大师。

尽管影片中的确不缺辛辣的讽刺桥段,譬如那对在草丛堆里做爱的夫妻,他们依照着装来判断他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当神父穿着园丁衣着时,被他们不由分说地扫地出门;而当神父穿着主教衣着入门后,他们又万分抱歉,以至处处表露敬意。

而这位主教同样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当一位将死的老人向他忏悔时,他得知老人就是在几十年前杀害其父母的凶手。在仪式上,他丝毫不失基督教的礼节,他告诉老人,上帝将会原谅他的罪行。

然而在他将要离开时,却又用枪直接崩掉了老人的脑袋。

但这些看似虚伪造作的行为,却是布努埃尔一种狡黠的仁慈。他不愿意说些冠冕堂皇、正正经经的话,就像面对《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时,他也很快哉地向记者调侃道:“那当然啦,我可是付了奥斯卡那边25000美金哦!”

尽管本片最后还是拿到了奖项,可这个玩笑还是弄出了不少风波。

这位已至暮年的老人希望将那些熟悉的资产阶级老朋友一一画像,去抚慰那些或许被看做老古董的“审慎魅力”,这种“审慎”的气质,布努埃尔本人同样具备,对面外界的采访,他也毫不避讳地说:“我也是个资产阶级啊!”

所以在电影里面,布努埃尔大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周围朋友的故事作为题材。

比如那位士兵在餐馆中突然走到三位女主角的面前,向她们询问童年是否快乐,并讲述自己不幸的遭遇。这个桥段其实是布努埃尔经常在酒吧想做而又没做的事。

而整部电影一直围绕的聚餐活动,便直接来源于布努埃尔的一位朋友贝尔希曼在生活中遭遇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为了电影的开头。

而用聚餐或者聚会作为契机,让三男三女不断的聊天、应酬、做爱、偷情,甚至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大路上,布努埃尔依旧没打算轻易放过他的银幕角色。

他让六个人先是不断的安排聚餐,然而正当开始吃饭时,一桩桩变故接踵而至。要不是约错了日期,要不是餐厅旁边正在举行葬礼,要不是因为男女主人忙着亲热,错过了聚会,要不就是因为军事演练,搅乱了饭局。

而当他们正可以好好吃一顿时,却发现不仅是在梦中,而且还被人在梦中用各种手段打断。

布努埃尔可以狡黠地安排无数个挫败,让这些看似体面尊贵的资产阶级男女跌倒在无尽的泥淖中。

并且他将这些挫败大多安排在每个人的梦境之中,而且还是梦中梦。比如片中最后的一段梦境,是米兰达国的大使所做的梦。他的梦中又出现了两段聚餐的场景,然而,一场被警察破坏,一场被青年恐怖分子破坏。

在这两场聚餐中,他还在梦中让一位警察做了恐怖的梦,而这位警察在接收上司命令时,却又因为飞机的轰鸣声,对话被完全掩盖。

这种梦境和关键信息被“恰巧”掩盖的场景在片中多次出现,布努埃尔不再像《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中那样,用超现实的画面怀疑现实,反抗世俗,而是将超现实的手段化在了整部电影的情节、场景和故事中。

尽管这种彻底模糊现实和梦境的手法在1967年的《白日美人》中就已经初露苗头,但是直到《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布努埃尔才开始用大面积的梦境来作为真实故事的补充,何者为梦?何者为真?在他的狡黠下,已经分不清了。

恰如他自己所言:“因为梦境是现实的延伸,是清醒状态的延伸。在电影中,一旦你说‘这是一个梦’,它们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于是,每次怀着饥饿参加聚餐,而又每次被打断的梦境成为资产阶级的时代现状——他们总是活在优哉游哉但又充满挫败感的处境中。

越到晚期,布努埃尔越是将潜意识中的身份印证到电影中,包括他对资产阶级那种狡黠的仁慈。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标准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因为在古巴经商暴富,所以回到西班牙家乡之后,大量购置土地,成为一方乡绅。

当他青年时期,可以用热血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反抗资产阶级家庭的出身,以及天主教的文化因子,可是越到晚年,这位反骨式的人物反而温和了。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恰是这种从锋利到温和的“梦的解析”。它的人物自然还是逃不了人类的原始欲望,萨内夏尔夫妇为了满足一时兴起的性欲,他们宁愿让一群客人坐冷板凳;拉斐尔大使和朋友的妻子搞外遇,而当朋友明明可以戳穿他们的奸情时,三人都选择了体面的解决,不愿戳破尴尬的事实。

然而这些甚为可怜的欲望却和六个人的聚餐一样,始终很难得到彻底的满足,萨内夏尔夫妇的性事草草了事;而拉斐尔和朋友妻子的偷情也无奈中断。

这种欲求不满而又处境窘迫的氛围,化作了那段顶着烈日而又遥遥无期的集体行走,他们穿着体面,但却又身处荒蛮之地。

四十年过后,布努埃尔开始对自己和所处的这个阶层终于以某种方式握手言和。

这个看似保守迟钝的失聪老人,或许在经历七十年风雨之后,从他在西班牙、法国、美国和墨西哥这些形色各异的国家中听清了些什么,而这些听清的东西,对于我们大部分听力良好的人来说,或许一辈子都听不见。

 2 ) 什么是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这部电影的名字和整部电影的风格趋于一致,具有某种内在的讽刺意味。在布努艾尔的晚年创作中,他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超现实主义的表象,而更加深入超现实主义的本质,通过对现实的某种梦境化和荒诞化处理,而形成一种类似现实却超越现实的矫情风俗。因此,不同于早期同达利合作的《一条安达鲁的狗》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绘画般的装饰性(达利的绘画作品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将超现实主义深入到故事本身,并通过辛辣智慧的讽刺呈现出一种荒诞派戏剧的独特魅力。

 

布努艾尔这部电影中描写了三对男女试图聚餐却屡次失败的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填补了个中各样的梦境,并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的方式来诠释梦境并抽离出所谓的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然而,在几个段落之间,布努艾尔插入六人在空无一人的大道上匆忙前行的桥段,暗示了“资产阶级”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审慎,但在人生道路上毫无不目的性的可悲处境。

 

第一次和第二次聚餐的失败在于一个葬礼和一次无法抑制的性冲动,因此布努艾尔在电影开始就将死亡和性,这两个弗洛伊德无比热衷的词汇投入到影片之中。而接下来的一次关于童年回忆的叙述和一个梦境的阐释中,布努艾尔深入弗洛伊德的理论,展现了人们潜意识中“弑父娶母”的原罪情结。因此,通过前三次的聚会失败,布努艾尔一步一步地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将电影的“现实”引入到电影的“梦境”之中。

 

布努艾尔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因此通过梦境、回忆和幻想深入人物心理从而表现人物和世界的荒谬性和神秘性是布努艾尔电影最为突出的特点,然而曾经拍摄出《无粮的土地》的布努艾尔也向世界证明了他电影中饱满的社会批判性。因此,在《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他不仅对伪善的中产阶级进行了揶揄,而且通过戏谑的方式调侃了社会制度。

 

在电影进入梦境段落之后,布努艾尔将矛头转向了人物内心所折射的社会层面和阶级地位。资产阶级的审慎在于他们所处在的中层的社会等级之中,因此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在上层阶级和统治阶层中审慎自己所处的下层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无产阶级的暴动会动摇自己的优越处境。因此,在洛布夏尔的梦境中,他们恐惧成为舞台上任人娱乐的人物,因此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恐惧在梦境中具象化。德维诺关于大使射杀上校的梦境不仅仅是对于“大使调戏他的老婆”这件事在潜意识中的报复,而且是反对阶级统治的某种臆想式的精神胜利。第三段通过警察将六人无理由的关入监狱又无理由的释放,布努艾尔对法制和政治权术进行了讽刺,而警长的梦境又展现了资产阶级对社会性的自我释放和自由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一段大使的梦境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暴动的恐惧,而恐惧的根源在于害怕阶级地位的丧失而无法吃到鲜嫩可口的“羊肉”。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绝对是布努艾尔后期作品中的翘楚,它不仅仅体现了布努艾尔对命运的荒诞性、欲望的不确定性和人物的神秘性的思考,而且在其中注入了强大的社会学观念,影片内容和主题受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的某种影响

 3 ) 关于六人在乡间小路散步的一个有趣细节

“漫无目的地行走”作为布努埃尔本片唯一一个重复出现的段落,绝不是无心之笔,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把整个资产阶级的烦闷无聊的状态抽象地展现了出来,并联系起了片中所有的重要情节。导演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服装当中的有趣细节看到。

随意选取任一六人行走的段落(如1:13:54),可以观察他们的服装。其中花园偷欢的夫妻穿的分别是灰色马甲与淡绿长裙;大使穿灰色西装与黑色裤子;总是有点心不在焉的嗜酒女人穿的是米色毛衣与花长裙;与大使偷情的妻子穿的是白色蝴蝶结衬衫,而她的丈夫穿的是全套深灰色西装。(原谅我都给他们起了外号,让我记住人名实在有点儿困难。)

而他们的服装,是均匀分配在各个晚餐被打扰的段落当中的。

我们来整理一下晚餐中断的场景分别为何:
第一次:主人通知错了时间,到了新的餐厅却发现了晦气的葬礼。【这一段中,心不在焉女人的米色毛衣与花长裙出现。】
第二次:两位主人忙着在花园偷欢,却吓跑了客人。【这一段中,大使的灰西装与黑裤子出现。】
第三次:夫人们在餐厅聚集,却没有茶,也没有咖啡供应了。【这一段中,偷情妻子的白色蝴蝶结衬衫出现。】
第四次:需要演习的军队突然出现,打断了晚餐,而后又匆匆离开。【这一段中,偷情妻子的丈夫的全套深灰色西装出现。】
第五次:人们来到上校邀请的会所举行晚宴,却惊讶地发现大幕拉开,自己正端坐在舞台之上。【这一段是丈夫的梦中梦,漫步的六人的服装,没有一套在此处出现。】
第六次:人们仍然在上校处聚餐,大使因受到上校侮辱,枪杀上校。【丈夫的梦中梦的第二部分,仍然没有出现漫步者们的服装。】
第七次:警察进入住宅,拘捕了六人。【这一段中,花园打野战的夫妇的灰色马甲与淡绿长裙同时出现。】
第八次:三个不明身份的人破窗而入,枪杀了参加宴会的所有人。【这一段是大使的梦,没有漫步者的服装出现。】

从以上的总结里,我们可以看到的规律是:
一、如上所说,漫步的资产阶级们的服装均匀分配(出现)在不同的晚餐被打断的段落中。
二、六人的服装只在现实中出现,而不在梦境里。
三、六人当中有一对偷情者,因此有两对同床异梦的夫妻;所以,四个人的服装都在不同段落中分开出现,只有花园偷欢的那一对(显然还对对方存有激情的)的服装出现在了同一个场景里。

布努埃尔的设计之精,渗透到了服装之中,以此连结电影中所有的重要段落,同时也展现了人物关系。希望我这篇小小分析,能说清楚了这有趣细节,也给各位理解这部电影的意义一些启发。

 4 )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路易斯·布努埃尔是一位实在的天才,他在《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对资产阶级和教会的讽刺直接而坦白,形式上又是完全的超现实主义,观众一直在清晰和懵懂之间游走着感受电影的乐趣。电影中重复使用的梦境形式非常让人喜爱,这更像是导演在嘲笑资产阶级根本睡不好觉。
资产阶级这顿饭,从头到尾就没吃过一次安稳的。布努埃尔对超现实梦境的掌控已臻佳境,让我产生了一种梦比现实更真实的错觉,这等讽刺也算是够力度的了。
超现实主义大师依旧的犀利之作,如片名一般赞不绝口,影片以话题“吃”所展开滑稽又荒诞的剧情,大量现实与梦境的衔接,极度顺畅,同时又是绝对的无往不利,布努埃尔对社会时局的清醒认知与讽刺力度把资产阶级那点千疮百孔的心思勾当批判得体无完肤,透彻又具觉醒性!

 5 ) 米宏达共和国初考

片中主角之一的Rafael身份是米宏达共和国驻法大使,片子很多情节也都是围绕他的身份展开。显然,米宏达是一个虚构的国家,对于米宏达影射的国家也是众说纷纭。作为一个地理门外汉,就用片中的细节初步考证一下。

对于米宏达共和国最初的讨论是花匠神父和Rafael的一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南美洲国家。好在南美洲国家和地区不多,一共13个,依次有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智利、阿根廷。首先排除法属圭亚那这个地区。

神父对该国有错误的认知,比如认为该国有波哥大这座城市,有潘帕斯草原,有金字塔等等,但这一一被Rafael否认,波哥大为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潘帕斯草原在阿根廷境内,秘鲁境内有金字塔遗迹。这样排除了三个国家。

同样Rafael肯定了神父说的一点,该国有安第斯山脉穿过,这样排除了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等国家。巴西国土面积虽广,但是未达安第斯山脉。

有人认为米宏达共和国映射的是委内瑞拉,因为委内瑞拉北部有米兰达州。其实Rafael邀请众人前往米宏达共和国度假的时候, Florence曾经提到这是一个南半球国家,委内瑞拉全境在北半球,因此更加排除,同样排除了赤道穿过的厄瓜多尔。

这样还剩两个国家:玻利维亚和智利。在上校的聚餐中,透露了更多这个国家的信息,比如接纳纳粹,政治腐败,甚至有游击队的存在。很多人认为是智利,因为这个国家以接纳纳粹闻名,而且还有皮诺切特的独裁,不过这部片子在皮诺切特发动独裁之前上映,彼时智利的社会没有众人口中的动荡。

反观玻利维亚,也曾接纳过纳粹,切格瓦拉也是在玻利维亚进行游击战争被捕的,距离电影上映也没几年。Rafael也说现在游击队已不是问题。

因此,我认为所谓的米宏达共和国和玻利维亚更为相像。

 6 ) 资产阶级永远在路上

每个人的梦境都在透露荒诞,人人都有一副假面,被假面所困,为扯淡而杜撰历史,顾左右而言他的虚伪,充满欲望的贪婪,背叛欺骗与愚弄朋友,被一网打尽后的惊诧,种种…都是如此荒诞。 电影用荒诞的,魔幻的,近乎嬉戏的方式来深刻的讽刺资产阶级,其表现方式已经跳出了超现实主义本身,更富有想象力也更加魔幻,充分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融入电影主旨。 PS: 1.梦境的转场,门牌号如同时钟波动一般,大麻与梦境的反射蒙太奇。 2.剧作的巧妙,内涵呈现了矛盾又是其本身要表达的,有互文的文学表现方式。 3.剪辑使梦境的出入流畅,抽丝剥茧的揭示资产阶级的丑态。 4.结尾呼应开头的场景,众资产阶级沉默不语的在乡间小道行走,似乎让一切虚幻回归真实。也是最终导演要呈现的荒诞隐喻:(资产阶级)永远在路上(此外其他场景也可对应为永远在做梦,永远吃不到饭)。 postscript:本想写一篇长的分析,可我太懒了。短评限字数只能发到这里了,稍长的短评而已。

 短评

辛辣讽刺喜剧。这6个体面人始终无法享到口福,却一直做着恶梦。无目的地走在康庄大路上。海报只得艳唇美腿暗示这帮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每日只需食饭、造谣、通奸以打发时间。偶然到刻意的消音手段,钢琴通电的刑求,掉虫子的个人标志。只是提到布努埃尔就觉得达利和洛尔迦的情变和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8分钟前
  • 水仙操
  • 力荐

布努埃尔代表作,197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对资产阶级虚伪虚荣虚空贪婪的讽刺力度比肩[游戏规则][甜蜜生活]。2.吃不成的晚宴与永远在路上的6人。3.超现实与梦中梦无缝拼贴,听鬼弑父,主教园丁,餐宴舞台,毛派美女暗杀者,警长游魂,死者之国无人大街,桌下偷肉被杀。4.以飞机打字噪音掩盖谈话。(9.5/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虽然看不懂,但是好看。虽然除了吃饭就是做梦但是我喜欢这种叙事手段。

14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力荐

一个一个情节串得天衣无缝,布努埃尔确实很牛逼。而且我很喜欢他的讽刺,这几个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走在乡间的路上,似乎是在想对我们说什么?一场毫无终点毫无目的的做作?

16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所以“完美陌生人”真的就是这部电影玩剩下的。中产生活可以故作优雅,却无法阻止一个个空虚怪诞的梦。到某个临界点后,连我都想拿起枪对这六个男女突突突扫射...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错乱的时间、突来的欲火、错误的环境一次次干扰了食。弗洛伊德认为,欲望之不达致使噩梦的产生,他们多次在大路上毫无目的的前进,做着鬼怪的噩梦,那个拉开帷幕在众人面前聚会的梦不正是他们自身的写照吗?各种噪音掩盖了他们的虚伪言辞,当他们终于吃到食物,他们狼吞虎咽,揭开了他们最后的伪装。

2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状况百出的聚餐,不合时宜的媾和,答非所问的对话,每当涉及到那些冠冕堂皇的官方理由便有飞机喧嚣的轰鸣出现,以及疯狂诡异的梦境与同样混沌的现实像一锅浓汤般搅在一起,布尔乔亚的三男三女走在没有终点的路上。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B】又是一部没有太看懂但却比较喜欢的片子,虽然我一看到政治对话就脑袋疼,所有的隐喻也一概不明白,但算是拍的很好看也很有趣啊不闷,不过一个法国片为什么运镜这么好莱坞啊。

2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不光饭永远吃不上,觉也没有睡好过。寝食难安,做梦也要努力保持光鲜。所有梦境都来自男性,女性只是穿着金钱的附属品。

32分钟前
  • 推荐

关于如何拍好一部资产阶级讽刺片,本片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范本。布努埃尔只是用一些生活小剧场的串联,就完成了这部出色的影片。本片的叙事结构赋予了一种梦境般的奇妙氛围,以至于观众常常无法分清梦与现实的界限,而茫然于那些荒谬可笑的生活舞台中。仔细回想不难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不时穿插在各个段落间的主人公群体在乡间大道上不断行进的画面正是导演为观众呈现的一种核心思想,即资产阶级永远走在无尽的路上,而驱动他们不断前进的正是他们的欲望,每一种欲望却又以各自独特的舞台在一次次未能成功的聚餐中展露无遗:食欲、性欲、物欲、金钱欲……而每一个片段中插入的新的资产阶级人物也以他们的方式展现着欲望,衬托着欲望,也编织这梦境与现实。弗洛伊德说梦是人被压抑的潜意识,正是欲望无法满足,梦与现实才如此模糊。

36分钟前
  • 斜陽
  • 推荐

伴隨著影評分析我才看懂了這個大概,電影是好的,可是太悶了表現手法也不算很吸引人.我只是癡迷與封面那個紅唇和細腿.

3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非常好看!一般人用现实讽刺现实,力图把现实做到极致;布努埃尔则用超现实讽刺现实,形式虽然变得间接了,内容却变得更直接了,更能贯彻作者本人的意图了,再不容许任何歪曲,直言骂的就是你!三个男人的梦为横线,六个男女的行走为纵线,资产阶级的拘谨和魅力全部框在其中,被布努埃尔像猴儿一样耍!

4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布努埃尔的阶级讽刺倒是巧妙避开了崩坏,梦的嵌套带来观感的满足,也提供了数多可供解读的角度,所以这顿历尽千辛要吃的饭被讽刺得精准且到位。死亡、性、俄底浦斯情结、讽刺军队法权,手法老辣。其实还有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子,但不管怎么样,在超现实主义方面,布努埃尔总是领先的。

4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不喜欢这样的电影:人不是人,这是我最不能忍的。人物完全变为符号,莫名其妙,情节不合逻辑,象征也是生硬的,好像在说:“THIS IS 象征,如何如何,我高明吧,深刻吧”。幽默?为什么我却基本没笑...

49分钟前
  • 生·人
  • 推荐

8/10。对立元素是布努埃尔常用的反讽概念:飞机轰鸣遮蔽电话对讲,高压电钢琴爬出蟑螂的警察审问,办公室贩毒中大使拿起猎枪瞄准街上革命女子的电动玩具,之后手枪威胁女子进屋遭遇一连串身体反抗,爱好园丁的牧师射杀仇家背弃了仁慈的神,把谋杀和亵神、性和破坏欲望如摆上桌面的食物一样供观众审视。

5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重看#2018年6月第三次重温,依旧非常着迷于那零零落落讲述的梦境,梦的插入与断裂与拉乌鲁兹非常相似,以一千零一夜的古典方式讽刺上流社会众生相,荒诞讽謔;走在路上(《卖艺春秋》有相同一幕)不妨看作那顿永远吃不上的饭和那些做不完的梦之“幕间”。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不认为有实质上的内在力量,梦境与现实的边界过于清晰为一次连贯的体验造成破坏(不像《泯灭天使》这么一体成型),不过毕竟,资产阶级内在并没有魅力,反倒是神父的角色成了点睛之笔,在两次换装间完成了电影的思考。

58分钟前
  • TWY
  • 还行

每个人都受困于自身,这是一条无止境的路。

1小时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一顿永远也吃不上的饭。衣服真的很好很中产,现在看也都很漂亮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我刚开始对电影感兴趣的时候,这部片子就让我兴奋地叫出来:“电影居然可以这样拍。”现在再看一遍,依然如此。

1小时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