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记录片台湾2014

主演:痖弦

导演:陈怀恩

播放地址

 剧照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2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3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4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5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6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3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4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5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6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7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8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9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0:20

详细剧情

  回顧1950年代迄今台灣詩壇與文壇,瘂弦的參與及貢獻,幾乎可說是從一個人的身體力行,縮影了超過六十年的現代詩與文化史。  在創作上,公開發表詩作雖然只有12年(1953-1965),然而作品經典淬煉,經過好幾世代潮流的浪頭,仍傳頌不輟。在編輯事業上,從《創世紀》、《幼獅文藝》到《聯合報副刊》,前後45年編輯生涯開枝散葉,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前溯五四與日據時期文學傳統,從島內到海外,打造文壇盛世。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勳、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與張默重回高雄左營眷村,同遊《創世紀》創刊與1950年代創作狂飆、抄寫禁書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高雄煉油廠圖書室」等場景;南下成功大學,踏訪「旭町營房」舊址,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和接任副刊編務的陳義芝一起到圖書館,翻閱昔年《聯合報》副刊檔案,回憶「副刊王」與「副刊高」(高信疆)競爭互動、合縱連橫的臺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  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湧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

 长篇影评

 1 ) 生命不止,弦歌不辍。life goes on and on,and we can hear you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两个多小时的纪录片拍的极好,光线镜头都是艺术,哑弦的诵读极具韵味。娓娓道来诗人的一生。满分好评。

87岁的时候该如何?探访老友和他们吟诗唱词,把戒严时代自己编的诗刊一本本摆在地上,再一次拥抱那可贵的,对文字,对自由的尊重。

这漫长波荡的人生,多少爱恨都付纸间。

年少无知一顿饭便流亡到了台湾,此去便是42年。南阳的老母早已含恨而终,乡音未改,挂在屋檐下风中摇摆的红玉米,看不懂的,南方出生的女儿。

参军,演剧,求学,写诗,办刊,一直行走却永远无法到达。没有什么比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打开锈迹斑斑的锁,亡妻的信细细读来,再一次,心念流转。苹果咬了一半,瓜子尚未磕完,夏日云烟,生生世世换不回的名字,是灵魂的一阵轻颤,花非花,终会在云涌得最多的山坳里找到她。

要有诗呀,要有歌呀,它们不是视觉的陪衬,不是生活的遥远,而是生而为人的本能,是生命的韵脚。

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散步之必要,遛狗之必要.....阳台,海,微笑之必要,懒洋洋之必要......

「飘零君莫恨,好句在天涯」

 2 ) 如歌的行板

看到此时,我才隐约感受到台湾文化圈发展与大陆文化圈发展的不同,以及近年来台湾文学向大陆弥漫的趋势。

我隐约感受到,就如同最早读书时所感念到的“百家争鸣”,那却是在物质不丰富(同时对物质要求低下)的情况下,在精神层面所衍生的繁荣。这样的繁荣往往意味着对既有环境的不满,或追逐欧美文化的趋势。大陆文化圈因为文化的断层,因此八十年代的文化重建耗费了时日,紧接着科技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反而阻碍了人们向精神层面探寻,而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物质的实现。

或许这也是成功学、鸡汤文、快餐文学等兴起的原因,同样我们也不可否认为了生存的出版社。

文化的喑哑与人的喑哑相连,文学的风气似是不能与物质的发展相平衡,而思索本身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显得有些奢侈。因为缺少共同的经历,诗歌作为人的情感凝聚,却偶尔被他人因物质的考量所评价、所凝视。

对于痖弦的乡愁,实际上他们的诗歌与当下的国人没有太多情感共鸣。这也是最初我阅读《洛夫长诗》的感触。因为欧美文化符号与象征的运用,使得从古典文化教育中过来的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背景,这也解释了叶嘉莹、蒋勋、席慕容等人的作品在大陆获得认可的理由。

他们将流落世界的他们定义成为“流浪者”,他们在否定战争的同时,似乎并没有理解到战争兴起的原因。只是以个人的态度去批判那时的时代,又因身在国军之中,从而对大陆的感情又显得复杂。例如在他多年归乡之后,对于父母遭遇的不平,以及对当年两岸不通信的愤怒。

身处当下的历史格局,不难想象这其中的原委,正是由于他个人的抉择(去台湾),便是将家人推向了另一面。

我们固然不能对其做价值判断,所处历史之中我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力。这个纪录片让我试图还原历史之中台湾的这一代文化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及如何走向未来。这点上,蒋勋做得不错,其作品在大陆很受欢迎,希望将来对于港台的文学之旅,能够有所总结以及感悟。

 3 ) 浪漫而又苦楚

给桥

常喜欢你这样子

坐着,散起头发,弹一些些的杜步西

在折断了的牛蒡上

在河里的云上

天蓝着汉代的蓝

基督温柔古昔的温柔

在水磨的远处在雀声下

在靠近五月的时候

(让他们喊他们的酢酱草万岁)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地、多么地长啊

纵有某种诅咒久久停在

竖笛和低音箫们那里

而从朝至暮念着他、惦着他是多么的美丽

想着,生活着,偶而也微笑着

既不快活也不不快活

有一些什么在你头上飞翔

或许

从没一些什么

美丽的禾束时时配置在田地上

他总吻在他喜欢吻的地方

可曾瞧见阵雨打湿了树叶与草么

要作草与叶

或是作阵雨

随你的意

(让他们喊他们的酢酱草万岁)

下午总爱吟那阕「声声慢」

修着指甲,坐着饮茶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长啊

在过去岁月的额上

在疲倦的语字间

整整一生是多么长啊

在一支歌的击打下

在悔恨里

任谁也不说那样的话

那样的话,那样的呢

遂心乱了,遂失落了

远远地,远远远远地

 4 ) 期

我把你的世界放进一个旧木箱子

是你从娘家带来的,过去

一直嫌它太旧,不漂亮;现在

有时候,每天的有时候

我会从箱子里拿出一小块

在午后的阳台,在灯下的书桌

在绝对的永恒的边缘摊开它们

用湿润的语音和沉默

寻找时间疲倦的词

事物倒退,退至模糊,退至标本

这个时候,每天的这个时候

我不是故意打盹的,那是

白色的年纪和额头

经不住岁月击打的关系,我老在想

人的余生该是多么的漫长啊

所幸的是,我们的距离

也只有石头上的一个归期

随时随地的一个归期了

——【期】

 5 ) 如歌的行板

这是台湾人拍的记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第二辑中的一部。以诗人痖弦回台访友为切入点,通过现实与回忆拼凑成诗人的一生。

我对诗人的作品没有多少感触,纪录片留给我文学的印象并不深,倒是诗人历尽沧桑后追忆人生时的坦荡与真诚让人动容。我不知道自己老时是怎样的心境,但能够如此从容与升华,这是让人羡慕的。

诗人的一生可谓苦难,少小离家,孤身漂伶,凭着文艺的天份和热爱读书的刻苦,终于立足于社会,成名于文坛。他不是天资聪慧的杨牧,也不比家学渊源的林文月,不象周梦蝶那般出世,也没有林海音的声望。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活着,然后是幸福地活着,在没有太多的物质条件的帮助下,文学源于他的热爱与勤奋。所幸他坚持下来的,在极度的贫瘠中走了出来。最终他成了大报社的主编,名利双收。

痖弦是吃过苦的,但苦难并没有让他计较太多得失,没有让他人格畸形。相反,他凭着他的毅力、乐观,感受着生活,超越着生活。他对林怀民讲梅兰芳的故事,说“不怕,生活是有太多的不容易”。言毕抱着林几乎要哭起来。我深深感觉到那种在苦难挣扎过、恐惧过,挺过来的人的心态。他不是没有害怕过、绝望过。只是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鼓足着勇气走过来。这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希望能如他那般,生活即使是苦难着,也充满着希望;暮年回首,不纠结于过往,心淡如水。

 6 ) “当紧紧握着自己的不幸,于是便得到存在,存在,竟也成为一种喜悦。”

诗歌与瘂弦回忆的交叉呈现,也是对台湾1950年至今诗坛史的回顾,流离战乱的历史悲痛融入生命变成诗。被触动好几回,最后一段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来。

随意写写影片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少年时参军在师部经历压抑的集体主义,夜晚会听到无法忍受压抑同僚吞枪自尽“我不知道他哪里找到的子弹”。诗歌成为不幸中的唯一慰藉,“当紧紧握着自己的不幸,于是便得到存在,存在,竟也成为一种喜悦。”

从来没有了解过「戒严」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背景的影片,从影片中的种种描述里看得太难过了…以下是一些片段:

瘂弦与友人林怀民相见时,小林说:“在那个时期,当政治的禁忌变成生活的禁忌,每个人都会先陷入无限的自省(自我审查)之中。”(联想到《1984》了)

瘂弦少年从军,内战期间随蒋迁至台湾。1948年内战结束,一句“南阳”(瘂弦家乡)收复了,两岸至此不许通信,成为与父母的生死诀别,成为与家乡的生死诀别,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再也回不来了。

非常难过又感慨的事实:政治的变动是真的可以一夜之间改变一切,最后仅以一句轻飘飘的历史描述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流离失所…

时间留下了一条巨大的沟壑,看完才切实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个体经验,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写诗12年,却只发表88首作品,前半生的经历使得love&war time成为瘂弦一生中诗的主题。看这部纪录片,会被诗中饱含的情感美得颤动,也会难过得数次流泪,写影评时试图再次体会这种复杂的情感,但依旧词不达意,面对影像本身,我的文字显得太无力T T。

 短评

上一代的傳奇,消逝中的人和事,聽來叫人神往而感傷。

6分钟前
  • anniesit
  • 力荐

詩人只寫了12年詩,88首發表作品,但是他說,一日詩人,一世詩人。看詩人寫詩,看詩人讀詩,看詩人的生命史。今人之詩作,缺少這些前輩的磨難、歷練、沉澱,所以才有諸多梨花體、烏青體之流。

7分钟前
  • 聽見月光
  • 力荐

有好幾回,在黑暗的戲院裡流了淚。

8分钟前
  • oopsitecm
  • 推荐

看时《大江大海》的片段在脑海闪过,许多记忆里一个永痛的1948年。个人的生命放到历史里才显出意义。蒋勋在码头边读起《深渊》,惊讶地说,你那时候很大胆啊,批评政府。办创世纪的时候,他们把左派诗人化了名藏在书里,确实大胆。看完电影出来,新闻报民进党胜出。好像在给这场漫长回忆画终止符。

11分钟前
  • Arrow Shaw
  • 力荐

我一直以为痖弦像他的诗一样低沉阴郁,但没想到是个温润随和的老人。他的声音真是太好听,在影院里,环绕一片黑暗,沙哑却嘹亮,连天的高粱一样汹涌开来

15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此前不知道瘂弦,不晓得他的影响力,也没有读过他的诗。看完非常非常喜欢先生的人生故事,是萦绕那个大时代的一首温柔却执着的将进酒啊。从读抄禁书的左营青年,到在爱荷华与国际友人谈笑风生的文学青年,和桥桥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再到楚汉争霸的联合报副刊王,为《幼师文艺》《创世纪》贡献,又做了商禽、林怀民的密友,蒋勋、席慕蓉的恩师。家事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永恒伤痛,“红玉米挂着,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红玉米挂着”。//想读书单又厚了一摞!

19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力荐

现在只有这两棵榕树知道我年轻时的样子

2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看他读红玉米那首诗,在黑暗的影院里忍不住落泪。

28分钟前
  • R.H
  • 力荐

認識了一個詩人, 記得他說的一句,大約是詩就是鴨掌的po,寫詩就是找出事物之間的關聯, 我覺得比喻也是事物之間的關聯

29分钟前
  • 梁小小
  • 还行

慚愧非常,不看這片也不知華文界有此詩人作家,記得看到最後的最後。

32分钟前
  • 健EDWIN
  • 还行

后来,他的名字就写在风上。

35分钟前
  • silmarillion
  • 力荐

「飄零君莫恨,好句在天涯」。一個理髮店,剪一次頭髮,就回憶完他的一生。瘂弦確實是一個好詩人。片中蔣勳在黃昏中誦讀「深淵」那段,我猛地回到現實中——那一夜,他也為我讀過此詩。人吶,不過是孤獨地活著。

39分钟前
  • 上官良成
  • 力荐

4.5;“世界上唯一能对抗时间的,只有诗。”「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颠沛的一生却也是丰润圆满的历程;痖弦声线真棒,朗诵诗歌韵味十足,平添魅力。

4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还有什么比失败的一生更富有诗意呢?” 想起在台湾时听蒋勋讲课说到痖弦,给我们看了他的诗,做了一整节课的赏析练习。看完纪录片,看到抄诗、念诗和温哥华的片段便忍不住落泪,在片中出现的诗,像最轻盈的蝴蝶落在我心脏那薄得几乎透明的叶脉之上,蝴蝶款款飞,脚落在最敏感的心弦上,我颤动不已,蝴蝶并不知情。

42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力荐

導演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質:幽默感、深情,委委道來⋯⋯👍👍👍飄零君莫恨 好句在天涯

44分钟前
  • 秦音无界
  • 力荐

加拿大将来华人多了,就叫chinada,美国将来华人多了,就叫美利坚和中国

48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观看之必要

53分钟前
  • acaleph
  • 力荐

痖弦,台湾诗歌界的宗师级人物。陈怀恩导演拍得很棒,这一系列里人物最饱满的一集,痖弦老爷子80岁了,还是北方人的豪迈性格,说话声音响亮,时常爽朗地哈哈大笑,骨子里又有诗人的天真细致,讲到诗歌,回忆旧时人事,经常忍不住就热泪盈眶。

5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所以神把我支开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晓得。”

58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如诗的电影,被柔软的美好和回忆的离愁 触动而流泪之必要。文学电影,好爱这种存在

1小时前
  • Wend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