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悲剧

剧情片美国2021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阿历克斯·哈赛尔,博迪·卡维尔,布莱丹·格里森,科里·霍金斯,哈利·米尔林,迈尔斯·安德森,马特·赫尔姆,摩西·英格拉姆,凯瑟琳·亨特,布莱恩·汤普森,斯蒂芬·鲁特,罗伯特·吉尔贝托,伊桑·哈钦森,理查德·肖特,西恩·帕特里克·汤玛斯,拉尔夫·伊内森,杰弗森·梅斯,奥利维亚·华盛顿,韦恩·T·卡尔,雅各布·麦卡锡,Scott Subiono,Lucas Barker

导演:乔尔·科恩

 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0:06

详细剧情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

 长篇影评

 1 ) 电影不是舞台剧

黑白的画质,还以为是老旧的片子,一查,原来是2021年的片子。因为之前看过《蜘蛛巢城》,所以内容大概基本熟悉。本没有新鲜感,却又遇到单调的场景,大把大把的舞台对白,甚是无聊,勉强看完。女巫只是普通的催化剂,麦克白夫人才是谋杀“荷尔蒙”“提鲜剂”。女巫炫酷的表演后,全身而退,可惜麦克白夫人把“荷尔蒙”发出去之后,却沉浸在自己血腥的幻梦中无法自拔。她本不是患得患失的人,却变得优柔寡断,全片完全看不到她这个人物性格的变化。大把的台词无法改变人物的形象。只能说舞台剧改到最后,还是影视化的舞台剧,缺乏电影的那种紧凑、扣人心弦。唯一的亮点:女巫的出场,让人惊掉下巴。

 2 ) 单飞乔尔的极简莎翁,请再来一打

37年了,科恩兄弟终于也要单飞了。据说原因是弟弟(伊桑)不想拍电影了,于是大哥(乔尔)只得自己(顺带捎上大嫂)过了把莎翁瘾。

剧情几乎严格忠于原著(当然删减了约半小时的内容),包括后来被科幻片玩烂的自证预言梗(麦克白会即王位),爱洗手的麦克白夫人,文字游戏(森林移动,非女人所生)等。麦克白捡皇冠时被斩杀倒是首创,不知是不是受了子路结缨而死的启发。

科恩兄弟二十年前为了致敬黑色电影,曾把《缺席的人》拍成了黑白片。本片的黑白画质连同其他场景设计则呈现出极简主义风格,在我看来正适合这部被演绎过千万遍、观众对故事台词都稔熟于心、与其花里胡哨不如一展精髓的经典剧目。其实乔尔本来是想在苏格兰(原著人物原型所在地)实地取景的,只是后来迫于疫情才不得不改在摄影棚拍摄。这个计划之外的舞台感可能是新冠病毒在肆虐好莱坞的两年中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两个提名实至名归。丹泽尔·华盛顿凭黑人版麦克白蹭了个影帝提名。但我觉得最该提名甚至得奖的是饰演女巫的那位(仨人/鸟都是一个人演的)——那表情那仪态那口音那装扮,以后就是妖精天花板了。

最后是表白:乔尔,这样的大银幕莎翁你拍一部我看一部。

 3 ) 《麦克白》的悲剧

《麦克白》原著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完美的戏剧(废话,不然怎么能被称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同时代对其的解读也足够多,而且相当多的解读是极具“创意”的。

曾看过的比较好玩的解读是高中语文老师曾在课上提到,《麦克白》在某些时期被解读为昭示“封建君主必然灭亡”事实的戏剧,配合“打倒孔老二”,上演得不亦乐乎(坏了,“不亦乐乎”也是孔老二的话///)。

科恩版的《麦克白》从标题似乎就表明对原著的解读是宿命式的:你已经知道这是个悲剧,只需等待悲剧发生即可——这种解读方式很容易想到拉康对《失窃的信》的解读,三次看信对应三次女巫的显现,因为对拉康的阅读数量还不太够,暂时不展开...

谈些好玩的:

“什么锅配什么盖”

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畏惧流言蜚语,但却不知道为何畏惧”——它似乎否定了流言蜚语对我们的伤害,但在当代,我们所目睹的网络暴力显然会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情形(比如刘学州的死),这句话似乎在想要强调:流言蜚语真的能够伤害到我们本身吗?说的具体一些,难道刘学州的死仅仅是因为网络暴力?他所经受的来自父母的暴力,他所经受的来自体制的暴力,这些难道就没有为刘学州的死造成一点点的影响?当然有!那么他们呢?与其说我们不知道为何畏惧,倒不如说不知道畏惧谁:真正畏惧的事物从来不会被揭开面纱,这就是语言的暴力之处。

切身体会也告诉我,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对我的情绪真的很难有多少影响,真正对我情绪有影响的是那些不太熟悉、却似乎有着关联的人,比较生动的例子就是朋友圈的那些人,他们的话真的很容易伤害到我(怎么变成吐苦水勒!我就要说,发朋友圈的都是傻逼)——当然,前任对我情绪影响最大,换位思考就是,我的出现对前任的影响也难以忽视,所以,不联系最好!

在林中的对话很有意思,导演在“老旧的”剧本中注入了一些“新东西”,女权主义,当然没那么明显,而是以“男性也可以表露感情”来反映的,不过这句话同样蠢...“你可以不像个男人一样”,“你可以像个男人那样去感受”:语言的缺陷暴露无遗,这两处“男人”似乎是不同的,但又似乎完全一样,这会让男性观者很迷惑,我到底像哪样?——如果观者会思考这个问题,那就太好了,虽然表现手法是有问题的,但引人思考就很好,而且,男人应该怎样,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前沿且热门的话题。在此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男人怎样都可以,没有应该一说,更进一步的,放弃男人这个身份,拥抱一些自由。

这张图也很乐,我不知道男主说出这句话时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前后两句话是完完全全的反讽,更是对由黑人来扮演麦克白这个角色的巨大讽刺...我不明所以


欣赏下这部电影的绝美画面罢,为数不多值得称道的

 4 ) 莎士比亚与奥逊威尔斯

(发表于《陀螺电影》)

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几个世纪的经典烙上自己的印记。

而乔尔·科恩的这次改编,则古典和先锋性兼备。这部电影是他离开了兄弟伊森之后的一次单飞,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是一次孤立无援的创作。乔尔还是和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共同创作着。《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100%的科恩电影,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部100%的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讲述了忠诚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在一场胜仗后遇见了三个神秘的女巫。她们寓言麦克白很快就会取代现有的苏格兰国王,自己登上王座。麦克白不信女巫的话,但是权利的诱惑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地盘旋。在妻子的诱导下,麦克白终于觉得实现女巫的寓言,在庆功宴的夜晚刺杀了醉酒的国王,取而代之。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因为女巫的预言变得疑神疑鬼,易怒暴躁。被他杀死的昔日旧友的鬼魂也开始纠缠着他,让他不得安宁。时日不长,麦克白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麦克白夫人也因谋杀的阴影陷入癫狂,神智不清。

最后,国王的儿子带着亲信旧部从英格兰借兵杀来,杀死了麦克白,夺回了王位。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对人性贪婪丑恶的深入刻画。对于麦克白和其夫人深陷人性黑暗面,走向自我毁灭的精湛描写,让这部话剧成了一个文学经典,麦克白也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几百年来被无数名角扮演。

苍凉而邪恶,是科恩电影常见的基调;自毁的悲剧主角,也在科恩作品中屡见不鲜。从《缺席的人》到《老无所依》,甚至到黑色喜剧《冰血暴》,这一个个虚无的谋杀者中都能看出麦克白的影子。

《麦克白的悲剧》不是科恩第一次改编文学经典了。乔尔和伊森之前已经将《奥德赛》改编成了一部颇具自己个人风格的荒诞美国南方神经喜剧(《逃狱三王》)。可是这一次,科恩放弃了炫耀自己在剧作和台词方面的强项,反而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莎翁原著的情节和语言。这一次,科恩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对视听语言的构建上。

科恩的上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他第一次尝试从胶片摄影转移到电子摄影,而从最后的成片,观众也能看出视觉效果上的些许生涩——有些镜头背景的绿幕过于明显,而另外一些镜头调色则显得过于平庸和偏白。这次,有了莎翁扎实雄厚的文字作为基石,科恩可以全神贯注地调教和掌控电子摄影。

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迷雾中朦胧的憧憧人影;极度特写下如雕塑般深邃,却又有些扭曲的面孔;20年代表现主义式的几何构图;黑白冲突对立明显的光影...如果说从文本上,科恩是站在莎氏的肩膀上的话;视觉上,《麦克白的悲剧》则是对奥逊威尔斯的一次招魂。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细细拉片的话,你甚至可以找出,这个尖锐的高塔是似乎是来自威尔斯的《奥赛罗》;这个倾斜的木屋仿佛是出自《午夜钟声》;投射到人脸上的一道道如锁链般的阴影则让人想起《审判》...

这并不是说科恩的新作只是单纯对名家的一次模仿。尽管不是自己的文本,导演本人的作者印记在各种细节和对原著的改动中清晰可见。比如,原著中著名的女巫三姐妹,在影片中由一个演员饰演。一开场,皱纹深邃面目狰狞的女巫扭曲着自己的身体,蹲坐在沙漠之中。原文三姐妹来回的盘算和谋划从演员一人口中说出,声音忽高忽低,表情风云变幻。邪恶神秘的三女巫在科恩的镜头下,成了一个喃喃自语的精神分裂患者。对畸形异类和癫狂人物的偏爱一直是科恩的特色,莎士比亚的女巫也被重构成了科恩的小丑。

表演风格上,科恩也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虽然麦克白的别称就是“苏格兰戏剧”,但科恩并没有要求主演们试图模仿苏格兰口音,而是保持自己的原本口音。因此,苏格兰将军(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和其夫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都操着一口现代的美国口音。不符史实的口音并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可以产生一种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效应,强调了影片本身的舞台性和戏剧性。当莎翁的文本不再以观众熟悉的英式抑扬顿挫的发音被念出,而是被华盛顿附以流畅而粘稠的美式黑人口音,这种对文本节奏和侧重的重组仿佛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引意。在华盛顿的演绎下,麦克白不再是以往的野心勃勃却备受良心拷问,挣扎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反英雄;而是在军旅生涯之间耗尽一生,年迈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去夺取权利的悲剧人物。

在一场很能彰显科恩风格的戏里,由黑人演员饰演的麦克德夫之子问母亲,自己流亡的父亲是否是个叛徒。这场戏的语言风格在黑人口语和莎士比亚的诗词之间来回切换,在体现了科恩式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其语言的现代性和亲切感也迅速拉近了观众和这两个边缘角色的距离,让他们不久之后宿命性的灭亡更加悲壮沉重。

每次莎士比亚被重新改编,创作者都会试图赋予其新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内外百老汇就上演了无数映射特朗普的莎剧改编——特朗普可以是麦克白,也可以是李尔王。但是,科恩却没有这么做。他的视角和手法是极度古典的,如果不认识这些演员,你完全可以以为这是一部和奥逊威尔斯同期的电影,毕竟充斥着全片的表现主义光影和构图比起2021年,更像是1941年的产物(当然,电子摄影偶尔还是会“露怯”,比起胶片的颗粒感显得过于光滑)。

但是正是这种古典,让本片有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普世性。《麦克白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尽管有着极其精确的时代背景,却是一部跨越了时代的艺术作品。莎翁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隽永的诗意,科恩的影像也会如此。

 5 ) 《麦克白的悲剧》简略拉片笔记

风格感很强的一部影片。 开头有两个相同景别、相同机位的俯拍镜头,分别拍摄国王和麦克白的单人画面,并且下个镜头接的都是灰蒙蒙的天空上飞着一两只鸟的仰拍空镜。用相同机位分别拍二人,预示着他们二人的地位有一天都将相同——麦克白将会夺取王位;同时俯拍的角度有着一种对于他们最终都将走向灭亡宿命的悲悯之感,悲壮而悲凉。人在所谓预言、所谓命运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片画面的灰白色调带着一种肃杀感、疏离感。 当麦克白见到女巫后的那个晚上,他和班柯在帐篷里得知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已成真。帐篷外面由杂草和残枝的影子构成凌乱的线条,正对应着此时心绪紊乱不宁的麦克白的心境。 麦克白夫人的出场:在一个纵深的走廊里,她从远处的光区出现,一边读着麦克白写来告知她女巫预言的信,一边朝着镜头的方向走来。她先从光区走到暗区,随后又从长长的黑暗中走到镜头前的近景,露出庐山真面目。这意味着她是处于黑暗中、被黑暗吞噬的那个人;她走到镜头前时是中近景,显出了她的强势。她手中那燃烧的信纸,亦是她心中燃烧着对权力的欲望,她比麦克白更加冷漠阴狠。 麦克白夫人在走廊里说服麦克白刺杀国王时,麦克白脸上的光影形成了阴阳脸的效果——麦克白正在逐步丢掉原本的善良和良知,走向麦克白夫人的黑暗。 麦克白家里的建筑都高耸着而呈四四方方的方块状,没有任何装饰,光滑而冰冷的质感。麦克白杀死国王后,众人齐聚一堂,麦克白夫人晕倒后众人离开,只剩两个王子仍留在原地。此时再次运用了一个俯拍镜头拍摄两个恐慌想要分开逃命的王子,他们在这个俯拍的远景镜头中占据画面极小的部分,如同两只弱小的待宰的羔羊。同时建筑的影子将原本方正的墙壁分割成不规则的形状,增加了不稳定感,暗示着此时境况的混乱,正义和真相已被颠覆和掩盖。四周的四堵墙构成了一个封闭狭窄的空间,画面中的王子和其他人都犹如困兽一般被此时的境况钳制着。但是两个王子仍站在光亮中,也许暗示着还有希望。 全片的置景舞台感十足,起到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灰白色调相得益彰,加重了那种疏离感。 片中多次采用俯拍镜头。如影片开头分别拍麦克白和国王的单人镜头;麦克白刺杀国王后等场景。这些俯拍镜头带有着一种上帝俯视人们必经的宿命一般的悲悯感。

 6 ) 老年麦克白的欲望

男女主和女巫真是好演员。

女巫太棒了,女巫值一百颗星。

女巫是好演员被以超常的方式放在了超常的位置,光芒四射。

男女主是好演员吧,效果就呵呵。

除了这三位,其他的演员呢,就是你在一部莎剧里能遇到的各种平庸之辈和各种坏演员在这里都能找到,甚至某人一张嘴你就能对号入座:哦,原来他是这一种坏莎剧演员。。。

但是这部还是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想法,所以还是开篇评论。

新想法来自麦克白夫妻的年龄。男女主演员的年龄都65+了,如果是以前,我会把演员带入3、40岁的角色当中去,但这次看的时候,渐渐接受了如果麦克白夫妇真的是老人,会是什么心态呢?这种体验大部分来自麦克白夫人的表演。她第一次出场就非常成熟,成熟到消弭了其他麦克白夫人在得到消息时会有的激动,直接进入了一个决绝的状态,这让我很难把她当作一个三十多岁、内心充满激情和野心的角色来看。而麦克白本人,一直看到杀班科,我都基本没看到他有什么弑君的欲望……就完全没欲望啊……而且就丹泽华盛顿这张正义的脸,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以前我对麦克白夫人的理解其实很肤浅,我总觉得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两人,是渐行渐远的交叉线,也就是麦克白夫人始终陷在弑君的深渊里,不管后来麦克白的罪行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她始终在纠缠弑君这件事,并始终试图把麦克白的精神状况也解释为他承受不了弑君。这次麦克白夫人的表演突然让我意识到,麦克白夫人始终都了解麦克白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她看到一个被自己打开锁链的具象的暴力,一步步做了什么,而这些事,和做了这些事的暴力本身,是她不能控制的。麦克白夫人梦游的时候,仿佛牵着一个小孩,这难道不是生死未卜的班科之子?难道不是无辜被杀的麦克徳夫之子?麦克白夫人既痛苦又痛悔又不甘痛悔,所以才紧紧抓着弑君这件事不放,因为只有这件事是她能控制的。这一版的麦克白夫人令我更加悲伤。

麦克白的话,我比较喜欢他后半段的表演,前半段感觉就像被绑住了似的,你是在梦游吗……麦克白本人因为演员看上去并不像奔七的样子,所以老年麦克白的感觉其实一开始并不强烈,但是因为这种整体的表演风格和性冷淡的构图,让人产生一种没有什么欲望的麦克白骤然登上王位,不惜一切代价要紧紧抓住的印象,所谓少年怕得不到,老年怕失去。两人的台词功力都很棒,所以经常会不知不觉沉入台词中,也不大计较表演风格这种事了。

然后我最喜欢的一个支线故事,马尔康试探麦克徳夫,又又又又被删掉了,躺平。不过来说就这两位的话,删掉就删掉吧。

很喜欢乌鸦的运用。

黑白片不黑白片的,就那样吧。

 短评

感觉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像属于旧时代的作品。摄影布光这些太强了。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NYFF世界首映,科恩夫妇都来了。知道剧情,台词听不懂,只能赞赏一下摄影美学。虽然是apple tv出品,但影片开头黑屏一下转白,不由感叹这只能在影院看呐/二刷开头,麦克白从迷雾中走向镜头那一幕,绝了

9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在陈旧的戏剧中继续萃取更冷峻严酷的张力,Joel Coen让”莎士比亚”重现光彩!

11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力荐

像个拼盘。演员里有的表演很通俗,有的又很传统,英音和美音在空中打架。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喜欢A24出品的黑白电影,上一次是灯塔。说不出来是A24偏好构图与4:3和黑白的不适配,还是纯粹的不在我的审美取向,画面美则美矣但却又像少了点什么,转场也总是显得很仓促。角色动线感觉也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Denzel Washington爱国片演多了,他给我的感觉实在是比Macbeth要憨厚,唯一我觉得出彩的戏是谋杀Duncan前的笑,剩下的时候他更像在面瘫神游。Frances McDormand的Lady Macbeth让我也觉得差点儿什么,我可能更偏好Anna Netrebko14年METOpera录像里那种气场全开的演绎。既没有完全的颠覆与创新,也没有完全的复古与致敬,私以为只是差强人意的一个改编而已。

16分钟前
  • 白昼白
  • 还行

欢迎来看老年人活动中心排演的莎翁剧。

2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视觉撑起一分,太精致了!我没看过太多版本的麦克白,和前几年出的那部片子差不多,似乎都是想要放大原作的诗性,而不是剧的核心骨架。有点像一锅放了高级花椒和辣椒但是没有牛油的底料,总还是缺少些力道。是的,我又想吃火锅了。

23分钟前
  • Ov's Pianist
  • 推荐

NYFF首映/科恩的绿衣骑士 更宿命论更精神分析一点 中世纪的冷峻感已接近第七封印 鬼魅感借由光影和建筑实现 medieval brutalism让画面更流畅更冷峻 与戏剧腔形成反差 但科恩没让美学大过故事 秘诀在于denzel washington和fran极致神经质的表演 暗黑低灰度画面结合二人沙哑嗓音更加质感/但科恩兄弟早已不是科恩兄弟了 命运捉弄的巧合感和黑色幽默减半 但符合A24一贯挑片 后现代解构经典和神话 文本里却满满是现代人的困境

26分钟前
  • 巧比
  • 推荐

麦克黑

27分钟前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还行

非常失望,新想法很少。

29分钟前
  • Ocap
  • 较差

史上演技最好的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摄影绝到无话可说,极简主义打造的黑白布景将舞台剧效果拉满,然而最大的感想却是——科恩兄弟解体了?!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7.0/10)乔尔·科恩这次的活儿实际不多啊,个别场景删掉了,有几个调换了次序。给人感觉还是一部舞台剧的录像,但丰富的机位变化得以更好地捕捉演员的表情,不过仅此而已,更多的空间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构造。摄影是范本级的。其实我偏爱那种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但是外表魔改的莎剧。

34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要信命,也不要信命

36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推荐

乔尔想要模仿伯格曼或黑泽明的风格,可无奈他是科恩兄弟的成员,《麦克白的悲剧》的风格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基里科,德国表现主义影响之下的美术设定,另一方面乔尔则重复着同一种构图:浅焦下人物近景直面观众,强迫其注意到人物说话时的肌肉运动,一种典型的黑色幽默处理方式,人物的美式英语则仿佛置身于一场排练或Zoom上的剧本朗读会议,我们当然可以设想一种科恩式的麦克白,参考《逃狱三王》或《巴斯特民谣》,抛弃掉严肃性,在形而上学和反类型上越走越远,用丑角视角或者将场景移置某种荒诞派色彩的人物窘境之中,不过很可惜的是《悲剧》并没有,属于好莱坞那种作为呆板无趣,却稳赚不赔的,缝合怪式的改编;或许将同样的题材交给多兰,也会得到一部类似的影片。

3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不用再改编麦克白了吧,《蜘蛛巢城》之后,不管后来的导演们选择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改编切入点,在这座大山面前,都显得没多大意思了。对于这版极简舞台剧的风格,打光是最大亮点,也是它在电影化上最成功的地方。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请问是在卡戴珊的极简豪宅拍的吗?苏格兰曾有一刻是瓦坎达!

48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这部也期待了很久,但看完心情复杂……首先没有想到会让我觉得很无聊!诚然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摄影机无疑像是把戏剧舞台搬上银幕,白屏的开头和黑幕的结尾也别有用心,电影里的符号、造型、演员、场景和氤氲且黑暗的氛围也是我喜欢的。但就是啊,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例如这个偏装置艺术的后现代城堡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还有演员使用古英语但仍然十分现代的口音,有一种同古典戏剧内核剥离的违和感。(3.5/5)(@Angelika)

50分钟前
  • 澄江堂扫地僧
  • 还行

像是上了一堂戏剧鉴赏课,美学价值突出,电影价值匮乏。

55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7.0/10 大银幕。不喜欢,不满足。很明显它提供的仍是戏剧情境,而非电影情境,光打的再细致也是舞台光,诸如投下一束顶光,人物在光域中心念白等等,这些都属于戏剧魅力。渐隐为黑场自然也就相当于合上幕布。况且大科恩在4:3、黑白摄影、极简主义的这套组合拳里也并没有给出更多惊喜。大科恩的这部和库泽尔的15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学思路,库泽尔当年则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打磨视听以及色彩实验上,个人来讲我还是最爱库泽尔版《麦克白》所创造的美学路径,我也认为库泽尔在他所构想的系统之内其影像层面上是更为大胆的。2021.12.28号@pcc

56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又是一版极具风格化的《麦克白》。与库泽尔版大量的苏格兰实地取景相反,科恩兄这次回归了既表现主义又极简的棚拍美学,表演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影片的舞台感。但总体来说改编的还是有些太中规中矩了,两位主演异于寻常的“高龄”也并未如预料中的那样带来新的解读,表演最为出彩的反而是饰演女巫的Kathryn Hunter和饰演Ross的Alex Hassell。同时也几乎看不到过往科恩的影子,也许这标志着单飞以后的新阶段?

5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没啥必要,通篇的策略皆是惨白的邪气与呆板的装饰性,与极简的初衷背道而驰。

60分钟前
  • TWY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