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瑞秋·布罗斯纳安,艾利克斯·布诺斯町,迈克尔·泽根,托尼·夏尔赫布,玛琳·辛科,斯特林·K·布朗,简·林奇,扎克瑞·莱维,莉莎·维尔,卢克·柯比,安德鲁·波尔克,乔尔·约翰斯通,马蒂尔达·斯齐达吉斯,许玮伦,努齐奥·帕斯卡尔,马提欧·帕斯卡尔,凯文·波拉克,布赖恩·塔伦蒂诺,卡罗琳·阿隆,贝利·德·扬,辛西娅·达洛,贾斯汀·卢佩,威尔·伯瑞

导演:埃米·谢尔曼-帕拉迪诺,丹尼尔·艾提奥斯

 剧照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2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3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4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5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6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3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4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5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6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7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8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19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20:06

详细剧情

  巡演生活既令人心向往之也让人自惭形秽,米琪和苏西还学到了她们在演艺界里终生难忘的一课;乔尔在支持米琪和追逐梦想的同时苦苦挣扎;亚伯欣然接受新使命,而罗丝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天分。

 长篇影评

 1 ) 对于第三季中多条人物剧情支线的解析和评价(个人角度,不喜勿喷,欢迎交流)

这一季在我看来要比之前两季都更值得夸赞。一口气刷完后,十分满足。新一季富有野心地展开了多条故事线,在我看来它处理得非常好,将剧情推向了一定的深度。并在推动剧情和发展人物的同时,也展现了时代背景和那个时代里不同群体的特点。

虽然很少写长篇影评,但在看到网上有人说这季比之前更乱了时,忍不住想写下自己的想法作为反驳。所以如果有什么错误或者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指责。

首先想说的是,这种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剧情美剧,如果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从主角的身边人物下手,多展开几条支线。光靠主角,剧情就会变得单薄无力。例子有很多,CW台很多剧就爱犯这个毛病(我当年真是看着几部喜欢的cw剧因此高开低走,最后面临被砍23333)。正面例子就像是《少年谢尔顿》,虽然主角是young Sheldon,但如果只讲他,观众会疲劳,所以第三季YS也把剧情点平均分散在了他的几个家人上。同理,如果到了第三季都只是米琪的视角,只有感情的分分合合和事业的一帆风顺,我敢说绝对精彩程度会比现在少一半。

这一季多线发展,而且所有人物似乎都在围绕一个主题——自我实现。或者有些可以说是觉醒。只不过有些自我实现失败了,有些成功了。人物间的对话内容也越来越有意思,有铺垫有暗示有深意。我还记得当自己看到女主爸爸和自己老友在沙滩上的对话,一段与主角或剧情似乎毫无关系的对话,这段话意味深长并且前后衔接顺畅,我当时就觉得,这部剧野心不小啊。

首先,先说苏菲那条线,虽然很多弹幕都在嫌弃这条线,都说很注水很不想看,但我觉得她的狼狈得很有内容,这是编剧绝妙的一笔。怎么说,不仅仅实现了从一个完全的反派扁平人物化身为一个有故事的圆型人物,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足以拿去拍部电影的支线。让我想起了梅姨的那部《跑调天后》。

苏菲,一个在喜剧界已经有很高地位的有钱女人,与舞台上扮演的粗犷大妈不同,她的真实生活每天养尊处优,被佣人们精心照料。前两季对她的描写已经足够讽刺。但这一季,她开始有了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困境,当她想重拾年轻的梦 进军戏剧界。当苏西帮她打理好一切,所有知名的戏剧圈内人都围着她这么一个自带人气卖座的名人转时,她却连台词都不背还提了一大堆要求,平时都是别人帮她开门所以她连开门这么一个动作都已经陌生到要反复练习。

看到这里,插一下段话,我知道编剧绝对无意,但这一段居然十分碰巧地和当下国内演艺圈一些怪象重合了。一些在别的领域攒足了人气的明星,能够凭借自己的知名度赢得资本的青睐,从而大摇大摆地进入演艺圈,无论他们演技有多么糟糕。

回归话题。其实彩排时,苏菲也有挣扎也有用心,甚至给投资人看的那一段表演发挥得让大家都意外。但当她真正要站上舞台时,很遗憾,她慌张了,并在慌乱中不得不本能地用自己老本行的喜剧发挥去讨好观众。这种紧张这种下意识可能不是她的错,但她错就错在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搅乱了其他演员的演出。最后还把这一切,自己的过度自信和自己的不争气,全部赖给苦心安排一切的苏西。

那一集中,她的怯场和米琪直播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米琪可以因为拿到了反人道的讲稿而坚决拒绝出任何声音,(值得一提的是,爸爸看到稿子的立场后,提醒她要注意自己说的话,也可能暗示了爸爸朋友的过去经历给他带来的深刻教训,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中切合了最后的悲剧吧),而苏菲却一直活在自己的温室里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经纪人苏西最后对她恨铁不成钢的话也指出来了这点。

女主父母那条线很值得玩味,我真的太喜欢这两个角色了。爸爸的倔强任性中带着对理想对家人的温柔,妈妈的优雅美丽中又带着对自己生活的坚持不放手。爸爸妈妈这条线虽然从第二季开始就一直进行着,像是可爱的穿插曲,受大家喜爱,但这季明显可以看出,剧组开始对这两个人物背景的深挖,和有意为角色发展拓展空间。

首先是父亲这个理想主义者,他其实早就想借助文字的力量改变世界,只是一开始把希望错放在一群过家家般儿戏的嬉皮士上(而且那三个嬉皮士居然让我想起了《戏梦巴黎》,不知道编剧是否有意恶搞哈哈哈)。虽然失败了,梦碎了。但从和老友的对话以及他对出版自己戏剧评论的坚持,可以看出他从来都没有放弃。出版后他也经历了个心态上的过山车,从欣喜地把报纸发给每个人,到亲家说他的文章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世界还是那样时他的失落,到最后,当读过他文章的百老汇制作人用番茄砸他并和他打一架后,这个可爱的理想主义就像是重生一般,快乐地翘起脚坐在沙发上,曾经有些小洁癖的他居然连全身的污渍都没有嫌弃。他很高兴自己的文字刺激到了戏剧界的人。他眼里带着光地宣布:文字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优雅又坚强的母亲,也改变了自己曾经封建的思想。因为生活拮据,她不得不回到老家,面对趾高气昂的亲戚,和把她当作三岁小孩的佣人。作为女性,她不被允许坐到正座上参加家族会议,不被允许替自己说话,不被允许反驳那些日常工作只不过是跟工人打招呼的亲戚对她和她丈夫的嘲笑。她的话语权比一个什么都不用做的未成年男孩还更低。明明是曾祖母创造了家族产业,但这家族却表现得让曾祖母这个创立者上桌和他们这群受益的人平起平坐都是他们勉为其难,所以她才会连支撑家庭的钱也干脆不要,直接带着曾祖母肖像暴走离开,哪怕没有家族的车送她回去。没有平等的对待,她宁可不要其他居高临下的亲戚给的一切好处。母亲回来后有段话也很有意思,大概就是指责米琪,如果不是米琪,她不会觉醒,不会觉得曾经那一切有什么不对。虽然这段话是愤怒的指责,但能看出其实母亲已经自愿接受了这个思想。

作为女主的父母,他们也从一开始的不认可,到后来虽然不赞成但还是同意了,接着妈妈能够在痛饮几杯酒的情况下忍着听完女主的段子哈哈哈哈,而爸爸也能放下偏见去看兰尼的演出 帮他说话 甚至和妈妈一起把兰尼保释出来。

再来是夏尔那条线,这条线有点复杂,混合的元素有点多,我的见解不够到位,所以也很期待更加清晰深刻的解析。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平时待人还蛮亲切友好但有时却容易神经质甚至崩溃的歌手。他敏感又易碎,却对米琪格外友好和信任(其实并非主角光环,米琪在那个年代对有色人种的尊重,和巡演成员打成一片,煮东西给大家吃,都体现了她的友好和善良,而心思细腻的夏尔肯定捕捉到了米琪的真挚和友好)。在60年代,有色人种能够混到那个地位,的确是不容易,我个人认为其实也有侧面说明他经纪人的厉害。情节本身就给夏尔与经纪人的关系留了很多猜想空间。

后来经纪人之间的感悟交流对话很有趣。这两对经纪人与艺人就像映射一样。他和苏西都是嘴上吐槽嫌弃着自己的艺人,但实际上却觉得自己的艺人是世界上最棒的,都带着真心的信心和为他们工作铺路的热情。就像夏尔在船上说的,其实一开始抛硬币是经纪人赢了,但他不肯,偏要三局两胜让给夏尔。

而最后经纪人在飞机场上指责米琪的撕破脸场景,其实也早有许多铺垫,而这一转折也给下一季故事发展留下了悬念。看到那个场景,不得不感叹一下演员的精湛表演,那种自责没能保护好艺人又气愤米琪的过失、却念在昔日与苏西米琪的交情和自己艺人隐私的份上使劲克制自己不要当场爆发的样子,看得我揪心。

嘿嘿嘿,然后就是爱情线。前夫这条就不想说了,虽然也想看这两个人复合,但看走向的确不太可能了。而兰尼和本杰明也只是出现了那么一小会,但编剧真的很会,哈哈哈哈,这两个男人简直是理想型的蓝颜知己和结婚对象。和兰尼的化学反应实在是太强烈了,两个知己在一起,相互捧场的样子太可爱了,而彼此之间的认可已经胜过一切观众的掌声。我也很赞同最后点到为止的处理,有些友情需要克制来维持,不能被其他情感和过界而毁掉。然后,沙赞张丽薇,啊,说错了,本杰明的短暂出现真的是一个亮点,他对(健)女(硕)主(高)的(大)爱(的)与(身)包(材)容,和,被(那)拒(张)绝(好)后(看)的心(脸)碎(蛋)真的让无数人立马入股米琪和本杰明这条线。

最妙的当属,这些线从来都不是单独进行,而是穿插着,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彼此,并展现着时代背景,最后又聚合在一起。

很多时代背景都通过剧中元素体现出来了,电台广告赌城点播唱片机等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标志,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外来移民带来的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冲击,黑人群体的地位上升与仍无法消除观念隔离的矛盾,犹太人文化的展现,麦卡锡主义下部分学者的不幸遭遇和另一部分学者的反叛,上个世纪对公众人物性取向话题的禁忌和敏感等等。

这部剧其实更多可圈可点的地方都在于女性觉醒的主题,展现了那个年代女性开始逐渐重视起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规划。当然它一如既往地在这点上用心了,大多数人都会看到这方面,包括服装的精致和很多长镜头的使用,这些有趣之处绝对能得到许多赞美。那些赞美和解析肯定比我写得更加专业和高级,所以,虽然作为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一个被女主服装搭配迷得神魂颠倒的观众,但我也就不在这些方面上献丑了。

虽然要把整个剧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桥段拆开来对比还是十分不容易的。但要说出我最喜欢的镜头或片段,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最后一集的开头那段闪回

一开始,是回忆线,退回到两人热恋阶段并且即将迎来新生儿的时期,镜头 音乐 角色的神情都体现出男女主曾经对当时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期待。后来 镜头一转,十分巧妙又讽刺地,回到了当下那条线,同样的地点,当男女主离婚后 连座椅的距离和坐姿都十分明显地暗示了他们的疏离与不耐烦,两人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以及一些生活琐事而争吵。因为忙碌的生活两个人不得不赶紧结束谈话,走出门后两人各奔东西。最后,立马回到了回忆的那条线,男主急匆匆地赶过来结账并欣喜地宣布自己将要做父亲的好消息。

这种强烈的戏剧性的对比转场,就是这部有趣调皮的剧给你开了个意味深长的玩笑。

当然最后,还是想说一下对于我个人来说,小小的出戏,就是,那种蹩脚且插入得猝不及防的中文把我尬到头皮发麻。我并不是说不喜欢看到中国元素,但主要是 如果那个角色哪怕是个越南人 韩国人 日本人 或者爱斯基摩人,当她在骄傲地操着家乡话时,我绝对不会出戏。就像,你在和恋人过夜后,你自己的父母突然跑过来很亲切地问候你累不累,热闹地讨论你恋人的床上技巧。总之,我不是不爱我的父母,只是一切让我太过出戏了哈哈哈。

【补充:几个月后在二刷时,其实也反思了自己的这番话,也觉得对于角色太过苛刻,其实我们应该多包容甚至是鼓励欧美影视里亚裔面孔和东亚文化的客观展现,应该鼓励欧美创作者们不要忽视并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亚裔的存在。在梅这个角色上,其实编剧是有下功夫的,而且立场也是相当公正的,因此,我也在反思,编剧们的这份真诚其实是可以拥有应得的欣赏。

但是当最后梅和米琪,两名独立自信并带着远大抱负的女性,在酒吧里互相自我介绍时,一反传统电视剧里现任前任的抓马。虽然并非深度对话,但看到这个现代电视剧中仍然弥足珍贵的情节时,我立马就原谅了那些让我尴尬的蹩脚中文和中国元素,因为我感觉到编剧在梅这个角色上的塑造是生涩而又可爱真诚的。

(一切都是本人的观点,不够专业,也欢迎有理有据的批评和交流)

 2 ) 近年来最了不起的女性喜剧,你还在追吗

从新世纪之初还只是作为粗糙的、刻板印象化的家庭肥皂剧来拍摄,到如今已经贯穿于历史、悬侦、科幻、奇幻、律政等各种电视类型当中,女性题材在近几年的北美电视市场上毫无疑问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在今年,《杀死伊芙》《伦敦生活》《傲骨之战》《使女的故事》《大小谎言》这些高质量的回归剧,以及《难以置信》《致命女人》《早间新闻》等热播新剧的诞生,女性剧集的市场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整体表现力甚至盖过了那些以男性主导的电视剧集。

《杀死伊芙》第二季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

《致命女人》

而在上周五,亚马逊流媒体平台也如期一次性全集上线了旗下最为成功的女性喜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第三季,该剧直接瞄准接下来即将展开的北美颁奖季大战。

作为近年来喜剧类电视剧集中当之无愧的一匹黑马,《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前两季已经斩获了艾美奖、金球奖、各类工会奖包括最佳剧集、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在内的所有核心奖项;收视方面同样喜人,是当前北美电视市场上最成功的女性喜剧,而且一举捧红了瑞秋·布罗斯纳安这位蛰伏已久的优秀女演员。

截至目前,《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仍保持了与第二季持平的豆瓣8.6的高分,IMDb单集均分则达到了8.9,烂番茄累计82%的媒体新鲜度。尽管观众和媒体打分略有所下滑,但这种下滑仍是维持在季播剧合理的升降幅度之内的。

剧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纽约,一位传统女性在突如其来的婚姻变故中逐渐蜕变成为现代独立女性的故事。

女主角米琪·麦瑟尔(Midge Maisel)生长在一个颇有涵养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她的父亲艾伯(Abe)是哥伦比亚大学受人尊敬的数学教授,举止优雅的母亲萝丝(Rose)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化涵养。家庭环境优越的米琪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生活总能按照规划的节奏进行,说她是上帝宠儿丝毫不为过。

而现在,年纪轻轻的米琪已为人妇多年,但即便如此,她始终坚持每天以最完美的状态面对丈夫和两个孩子,尽职尽责地履行社会交付给已婚女性的“任务”。在外人看来,米琪与丈夫乔尔·麦瑟尔(Joel Maisel)之间如胶似漆,他们的婚姻完美得就像是一场童话。

乔尔尽管在自家创办的制衣厂里任职副总裁,但却痴迷单口喜剧表演,每当他在夜里出入酒吧进行单口表演时,米琪总会在酒吧的某个角落认真观看表演,为丈夫加油打气。资质平庸的乔尔为了在观众面前表现自我,却不惜抄袭别人的段子。

最终,因为一次表演上的失误,深感蒙羞的乔尔将怒气全部都撒到了米琪身上,向米琪袒露自己早已出轨秘书的秘密。他厌倦了现在的平平无奇的生活,决意要离开米琪。而从未遭遇过困境的米琪对于突如其来的重大婚姻危机完全不知所措。

备受打击的米琪来到乔尔表演的酒吧,情绪上头的她不自觉地站上了舞台,对着话筒将自己无处可发的那些愤怒通通发泄出来,然而这一切却引起台下的观众一浪接着一浪地哄堂大笑。

米琪在台上浑然天成的单口表演吸引了苏西(Susie)的注意,她一眼就看出来米琪在单口喜剧方面的天赋,打算劝说米琪从事单口喜剧表演的工作。对于从小生长在体面家庭的米琪来说,这种请求毫无疑问是荒唐的。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其实十分严重,女性的工作机会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女性在婚嫁之后自然而然成为了家庭主妇,私人生活因此变得单调乏味,她们对此却早已麻木,不以为然。

单口喜剧表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只有男性才能从事的职业,它意味着低俗的段子,意味着需要抛头露面。即便是在今日,我们也能直观地发现,在单口喜剧表演领域真正成功的女性表演者屈指可数,国内观众所熟知的恐怕也只有美籍华裔黄阿丽一人。

何况在那个约束女性自我表达的保守时代风味下,不管是离婚,还是从事抛头露面、取悦他人的工作,都必然会对女方的整个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即便米琪尚且年纪轻轻,也有令人惊叹的喜剧表演天赋,她都必须得屈从父母的要求,屈从社会传统的规训。

实际上,米琪自小便热爱着单口喜剧表演,她非凡的喜剧创作和表演天赋在自己婚礼的时候就小露过一手。但碍于性别身份和阶层身份,不管是在父母面前,还是在丈夫面前,米琪都只能压抑住自己对于喜剧表演的那份热情。

在经历了以离婚为开端的一系列变动和困境之后,米琪逐渐地得到了父母的谅解,与前夫乔尔分手后也成为了朋友。与此同时,她还交往了一个条件不错、知情达理的医生男友。

眼前的阻碍一一扫尽之后,米琪决定追随内心的想法,与苏西合作进军喜剧表演界。尽管因为缺乏经验,她们的第一轮巡演以失败告终,但米琪却在之后的电视台直播秀中大放异彩,获得了外界颇高的关注。

从此以后,一战成名的米琪在单口喜剧表演的事业上有了新的进展,但同时她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身兼常驻导演、编剧等要职的埃米·谢尔曼-帕拉迪诺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核心创作人。在这部剧集之前,埃米还曾参与到经典女性家庭剧《吉尔莫女孩》的剧本和导演工作。埃米非常擅长于拿捏女性的复杂心理,以及女性之间的互动。

剧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故事背景和今年国内热度最高的新美剧《致命女人》中贝斯·安(Beth Ann)的故事线是相同的,都是上世纪50年代男性保守主义统领的美国。

《致命女人》

米琪和贝斯的身份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遵循社会传统规范的已婚女性,都遭到丈夫的出轨背叛,被男权社会压制自我职业发展(米琪想做单口喜剧,贝斯想做钢琴家)。

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在反映女性反抗上,却并没有《致命女人》那么极端,这是一部表达上非常温和的女权主义电视作品。整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是基于历史现实的严谨想象,从人物形象的构思,到服道化处理都做到了极其讲究。

相较于《致命女人》这样的爽文式快餐剧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为了营造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真实性做了很多细节。譬如从小受到保守教育的米琪在维持婚姻新鲜感上总是不知疲倦,她每晚都要等到乔尔睡去后才偷偷起来卸妆,早上则要在乔尔觉察前上好妆,再回到床上等待乔尔醒来。取悦丈夫便成为米琪这样的家庭主妇最重要的任务。

米琪的挣扎和女性意识觉醒绝对不是突然的自我爆发,也不是别人一两句说教之言就能唤醒,整部剧用了两季才最终初步完成米琪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这种一点一滴的、一步一个脚印的细致刻画,正是历史上无数女性走向独立的真实过程,因为思想观念的解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励志的女性奋斗外,《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看点还在于对真实的历史氛围的还原,那些旧纽约的街道、商店、酒吧、电影院和其他娱乐文化产物比比皆是,建筑、室内装修和装饰道具都是复古而极致的,没有丝毫的粗制滥造。

整部剧最吸引观众的,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复古元素,毫无疑问是50年代的女性时尚文化。在这部堪称50年代女性时尚穿搭的教科书剧集当中,那些中产阶级女性精致的发型和妆容、配色大胆的服饰穿搭无不令人眼花缭乱。女主角几乎每集都要换上多套长裙,每套长裙的设计风格都有所区别,哪怕是女主角戴着的一顶帽子或是一对手套,都绝不敷衍。

尽管《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是一部偏向于女性受众的电视剧集,但这并不意味它放弃了男性观众。实际上整部剧对以米琪父亲和米琪前夫为首的男性形象的刻画,乃至对50年代的美国男性时尚文化的还原同样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对男性观众来说,这部作品仍旧是具有反思意义和文化考察意义的。

三季下来,《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到底也没有神化米琪的形象,她仍旧是会犯错、会栽跟头、会被七情六欲左右的世俗者。但我们知道,米琪小姐今后若是犯了错、栽了跟头,肯定是以追随内心为前提的。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3 ) 成为不起眼的普通人,就已足够了不起

我在想,大概每个女孩的成长都经历着童话破碎的过程。

小女孩的天真,会让自己成为梦想中的小公主。

如果运气足够好,父母兄弟疼爱、一路顺遂、嫁给心爱的人、不愁吃穿的生活,似乎完美而幸福。

可即便如此,我们仍无法预料是否甜蜜的生活会在某一时刻突然被撕裂。

麦瑟尔夫人的生活,就是如此。

哪怕她出生在富裕且有学识的中产家庭,哪怕她美丽、自律又有趣,拥有一屋子的漂亮衣服,仍会遭遇丈夫出轨、被丈夫抛弃的窘况。

哪怕她有足够的喜剧天赋、放弃和高富帅结婚的机会、演出越来越顺遂,仍会因为说错话而失去和Shy一起巡演的机会。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我们看着麦瑟尔夫人一路打怪升级,但到第三季的最后,似乎一切都回归了原点。没有变得更好,只是走到了另一个出发点。

生活不是直线前进

去年12月,亚马逊一次性放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Season 3)。直到现在,豆瓣评分8.7,和第二季持平,比第一季低0.1分,却是我心中最好的一季。

第一季的剧情,像女频文,有着开挂的“爽感”。

六十年代的美国、犹太家庭,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是人生的失败者,更是会被边缘化的人群。

父亲催着米琪去把老公哄回来,母亲急着让米琪再婚。只是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有喜剧天赋,除了当家庭主妇这条路,还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米琪以“麦瑟尔夫人”的艺名,开始了演艺生涯。从简陋低俗的小酒馆到电视台,争取每一次上台演出的机会。

第二季,米琪遇到了高富帅医生本杰明。这个近似完美、性格有些古怪而有趣的男人,看起来会是米琪的好归宿。

可就在这个时候,Shy邀请米琪加入巡演。

婚姻和事业,你选哪个?

放到女性独立的风潮中,选择事业似乎是最正确的。毕竟就算在当下,仍然有大量的鸡汤会说: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保障婚姻幸福。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到了第三季的结尾,米琪不仅没有收获婚姻与爱情、孓然一身,更失去了她本以为属于自己下半辈子的事业。

独立觉醒?亦或是生活真相

如果说前两季是披着糖衣的大女主理想剧,到了第三季,女性主创却赋予剧集更多的反思。

譬如——

放弃本杰明选择巡演的米琪,最终却因自己的失误被Shy终止合作。

一心想女儿再婚的mama,说出了“倚靠男人靠不住”的话,也开始操持自己的事业。只不过讽刺的是:她的事业是“媒婆”——促成不了女儿的婚事就去促成别人的婚姻。

曾经说着女秘书坏话的伊莫金,也去了秘书学校,和一屋子底层女性一起学打字。

而同米琪一样以为自己的经纪人事业顺利上升的苏西,迎来了索菲的自毁式表演,赌球输光米琪的佣金,只能靠烧毁母亲的房子来骗取保险金。

一个个,不是被生活打脸,就是被自己打脸。就连papa也没逃过。

有人说第三季的主题是“觉醒”,是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开始纷纷独立。但我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浅显而又一致的“独立”。

米琪和父母曾经的生活在象牙塔中。papa作为大学教授,享受着住房福利、可靠的收入和尊崇的社会地位;mama来自富裕家庭,从小养尊处优,米琪所有的优雅高贵都源自母亲的言传身教。

只是这个家庭中,最早被生活撕碎、从象牙塔中走入现实世界的,是曾经被保护得很好的女儿。

papa从学校离职,像个懵懂小孩似地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闹出笑话不管,更牵连着家庭的生活水准一落千丈。除了年龄的差异,在社会阅历上,papa和乔尔恐怕没什么差别。

mama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婚姻失败、“人生失败”无力挽救,却因机缘巧合下促成了别人的姻缘,而认为自己拥有做媒的天赋——而这就与当初的米琪一模一样。

米琪和mama都想能像男人那样掌控自己的人生。

只是,掌控自己的人生并不意味着真的能一切尽在掌握中,人生有太多事并非是自己能掌控的。

米琪自认为事业与婚姻不可兼得,却没有问一问本杰明,于是就这样错过了一个愿意支持太太搞事业的高富帅。

米琪买回自己的公寓,是用攒在苏西那的佣金来付首付、用Shy的巡演合约做担保;但她并不知道苏西输光了她的钱,更没想到Shy会取消合约。

“独立”,真的意味着万事大吉的结局吗?

恐怕并不是。

独立只是开端,是独自去面对万事,困境和挫折只会更多。那种掌控自己人生的快感,只发生在少数时刻。更多的情况下,意味着要穷尽全力去对抗未知。

能过上平凡生活已经足够了不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励志鸡汤、成功学风靡全球。不仅是中国,任何国家的书店里,这类书籍都会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但在这世界上,能够无病无灾、没有意外地过上平凡生活,已经是大多数人最幸福的模样了。

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人们的转变其实都不是主动的,都是在遭受到了某些“变故”后,才开始思变——如果不能回到先前的平凡生活,那只好努力去尝试新的生活。

对米琪来说,大学毕业找个家境相当的男人结婚,在母亲和佣人的看顾下,能把两个孩子和家里打点妥当,保持身材和美貌,再与同为家庭主妇的闺中好友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属于她的平凡生活。

她并不是为了成为杰出的人而去当喜剧演员。

事实上是“失婚妇女”这个身份,让她失去了平凡生活。

哪怕在现在,离异的身份也算不上是普通人,仍是少数人,也依然会让生活发生重大转折。

虽然故事的背景是在60年代的美国,是充满女性平权、自由言论、反文化运动、反战运动、黑人平权、LGBTQ平权意识觉醒的各种思潮碰撞的年代。但故事讲的并不是“大女主”、“女权”、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是在瞬息万变的人生故事里,敢于迎难而上、直面变化的成长。

并不是追求卓越才是了不起。

仅仅是追求幸福,保持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面对不可预期的变化,就足够了不起。

我喜欢第三季的故事,正是因为喜剧面具下隐藏的真实感——1960年代和2020年有很大的不同,可人生啊,一代复一代,却好像并未有什么不同。

可这不就是人生吗?

Tits Up!

最后,Shy演唱的歌曲太好听了。 推荐大家—— 《No one has to konw》

 4 ) 涉及剧透,越看越气的第三季,,,

熬夜看完,越看越气 看之前有多期待,看之后就有多失望 【涉及剧透】 1.剧情约等于没有进展,除了女主一家全员失业 2.本杰明肯定是不回来了 3.女主还爱着前夫哥,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甚至离婚后又结婚了 我现在觉得女主有一点点婊了,还有点犯贱,往前夫哥跟前凑,因为前夫哥懦弱无能还大男子主义就想当然的认为本杰明也一样 4.能看出来全社会都有女权觉醒的影子,但是,有点生硬 5.女主一张嘴,真的是说嗨了啥都往出说,,,第一季得罪苏菲,第二季得罪百货商店同事+间接导致papa辞职,第三季把巡演作没了,一个成年人真的这么,,,没脑子吗,,,第一季好歹是苏菲也不咋地,第二季第三季纯属作,智商直线下降 6.最后,前夫哥毫无长进,新女朋友帮忙搞到卖酒执照,他又开始和新女友发脾气,觉得自己行。问题是你靠你自己死活批不下来,然后你这么能耐,你发完脾气还接着用执照。

ps.两对父母好萌!如果还拍,求加戏!

 5 ) 麦瑟尔夫人——女性困境之美国文化解决方式

连看三季《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了。据悉第四季由于今年的疫情要延迟,不能在圣诞节播出,这对于如我一样的麦瑟尔迷,不是个好消息。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米琪和丈夫乔伊结婚多年,两人共同抚养着他们的孩子,生活可谓是幸福而又美满。乔伊一直想要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每周末,他都会前往俱乐部登台表演。然而,乔伊的脱口秀事业一直都不温不火。

某天,在表演又一次失败后,乔伊崩溃了,他向米琪坦白自己有了外遇,并且当即收拾行李离开了家,一夜之间,米琪成了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悲伤和绝望之中,米琪登上了舞台,借着酒劲进行了一番精彩绝伦的演说,逗得台下满堂大笑。俱乐部的女招待苏西在米琪身上发现了过人的天赋,决定成为她的经纪人。

在第二季,米琪在苏西的帮助下继续着她的脱口秀梦想。而一直以来矜矜业业扮演着家庭主妇角色的米琪的母亲罗斯,却突然觉醒了女权意识。她抛弃了总是无视自己的丈夫亚伯,前往巴黎完成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离开了米琪后,乔伊回到了父母所经营的工厂干活,却发现那里的账目亏空管理混乱,与此同时,他和米琪的心中都还有着对彼此的留恋。米琪在度假期间结识了一名外科医生,两人之间似乎有着碰撞出火花的趋势。

第三季,米琪和苏西发现与夏尔一起旅游的生活很迷人,但却令人谦逊,他们学到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演艺事业的教训。乔伊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同时努力支持米琪。亚伯接受了新的使命,罗斯也知道她有自己的才能。

——这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剧情梗概,并不能说尽这三季的所有内容。这部剧其实还蛮复杂的,不能用“女权主义”一言以蔽之。在看似重头戏的麦瑟尔的脱口秀事业之外,缠绕其间的是她的婚姻问题。在第三季出现麦瑟尔父母婚姻的描写之后,我发现它更想探讨的是女性的困境,由女性在婚姻和情感里的种种悖论,来探讨是否有一种解决思路,可以最终获得某个平衡。看第一季到第三季的走向,我觉得这种思路是越来越偏向美国文化,作为解决之道。

一、女性身体的价值困境

无论东方、西方,状写女性总是与她的身体、与美联系在一起的。人们隐隐地认识到女性的被造是为了一种美感,也一直在寻求这种美感表现形式的答案。人类的文化总是伴随着人类的物质进程,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因此,任何一种新于传统的思潮先天地要打破传统,和革命的历程心照不宣地呼应。在大大小小的战争和科技革命中,人类总是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因而迫不及待地要把“旧”弃之如履。关于女性美感的认识也是如此。无论东方、西方,对女性的认识都要附加上“社会进化”的烙印,而那些在旧的时代就已经发出新思潮的人,被认为是具有某种“自觉性”。然而人对新的拥护也可能是盲目不计代价的,对旧的批判也可能是矫枉过正的。社会自己对此的反思也不计其数。

在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统里,对女性美的探寻到达一个以至于耽美的境界。有现代人为之“意淫”,我觉得很不恰当。难道说屈原自比“香草美人”不是为着治世理想的美学追求、而是隔岸观火的观赏把玩吗?中国的古典传统是一个有贵族的传统。它不是现在的马云、刘强东,而是真去珍惜美、渴望欣赏美、喜爱谈论美的、认定美“高尚而无用”的阶级。他们把目光聚集在女性身上,赞叹女性之身的清洁优雅、女性之德的安静贤淑、女性之创造力和诞生的隐秘联系、女性冰雪聪明的对社会暗自的承担。若不至此,没有一位仕女的形象能在博物院永久珍存。现代的女权主义发明了“男性凝视”这个词。概是由传统中男性对于女性永不泯灭的好奇观望、几近自卑的赞颂歌唱。我们要注意一点,传统社会的这种观望权、歌颂权,是由男性垄断的。即便是诗书之家的女子,能言善文也难拥有发言权、发表权。因而“男性凝视”更是男性描述女性的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缘故,而不能一概算作“猥琐”“贬抑”。

传统女性之身闲适于闺阁的平淡场景是由革命打破的。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技术革命,其带来的更普遍的权利。无论东方、西方,作品权不再由男性垄断了。19世纪《织工马南》的作者玛丽·安·伊万斯为了发表这篇小说,采用了一个男性笔名:乔治·艾略特,女性开始从闺阁中来到社会语境,这种初暴露既是惊喜的,也是紧张的,被女权主义视作始祖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一个自己的房间》里对这种初暴露作了表面诙谐内里却有悲观的质疑态度,因此提出“一个女人要写小说,她必须有钱,有一个她自己的房间。”——对于当时的女性,经济独立和生存独立都是极不可能的,她等于是在说,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的表达权是遥不可及的。因而后世一轮又一轮的女性革命,无外乎是这种初暴露的紧张和不可能的余声和缩影。即便放到现今,女性之身的潜藏或暴露仍旧是一个心照不宣的重大议题。你之所以觉得现在对此似乎是更开放了,只不过是因为现代对于有重大意义的命题越来越懒得去过多讨论了。在革命和发展的路途中,真正值得关注和探寻的价值已经失却了重要性。

就连艾米丽•迪金森这样一位诗歌天才,也终生未能脱离闺阁之中的女身。她在诗歌里兴味盎然的自我观照,却不是苦闷和封闭的。这才是我们必须去看的内容。而不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诸如她和李清照,都是封建社会优秀女性不得施展和解放的牺牲品。如果你不熟悉前者,作为中文的学习者和阅读者,你不可能不熟悉后者,你如果诚实地面对词人的作品,断说不出那里头是在倾诉什么封建悲剧。她所感知和记录的意象,那些情愫和诗幻,永远超过现代女性审美能力的极值。要知道“封建”只是后来一些人对它的定义,封建中的丰富、含义之优雅,我甚至不需要从文学作品身上去找寻,单单只要看看我祖父辈的人,其终身恪守而我辈却不屑一顾的东西,那样“高尚而无用”,可能就是现代革命所带走的。纵然不同时代的社会对女性总有些常规和不常规的要求,而人对女性之身的要求,所隐含的是对“美”的规训。虽然儒家没有提供真的有效的解决之道,但它所提出的德性情操的蓝图,代表着那时代的人认为人性应该抵达的高度,因此就不能轻易舍去。

回到这部女权主义现代剧,无处不在宣告着其对于女性之身的态度衡量。这种态度是一个美国文化的态度,而且是一个摩登版本的美国文化。它也相信女性之身承载着人们对道德和美的一个需要,但它所表现的道德就是“自由的自觉”,再矮化成麦瑟尔离婚的自觉、醉酒的自觉、痛苦倾诉的自觉、出格的自觉;它所表现的美仅仅是虚浮,影剧用大篇幅展现麦瑟尔对自己身材的严苛、对时尚的追求、对华服美衣的拥有欲……并谓之“现代女性的精彩”“女性解放的曙光”,这些表现,也许也有人物可爱真实的一面,但却难以担当女性真正的价值和义务。第一季的开头就以一个刺激的场景打破了关于女性的身体禁忌——离婚失落而醉酒的境遇下,麦瑟尔夫人走上酒吧舞台,接近神经质地喃喃诉说,她所说的都是她刚刚经历的,而台下的观众酒客却以为是一种艺术加工的表现,影剧在这里用脱口秀表演的黑色幽默性质,表达了人类悲剧并不能沟通的实情,麦瑟尔也感受到了,她面对这些对他人的悲惨只当做喜剧的观众产生了愤怒,而她,作为50年代被抛弃的女性,唯一的武器仅仅是——裸露上身。这时最后关于女性之身真义的遮盖物被完全除去,徒留下一个精心保养的精致的肉体,只是人们并读不懂它。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第二季麦瑟尔夫人的演艺事业步入正轨,她再也不去做揭示的尝试,而是愈加地穿戴上一件比一件更优美的华服,她接受了美国文化对女性之身的定义:消费、遮盖,她在诚实地面对自身的路上越走越远。可惜的是,这其实是拍出了当代美国文化看似丰盛艳丽实则虚掩美好道德的实景,在观众眼里,麦瑟尔夫人一幕幕脱口秀演出的语出惊人、以及离婚后好像是“独立自由”了的麦瑟尔式的强有力,却成为一个现代女性的理想蓝图,更成为女权主义的凯歌。第三季开始就是极具反讽的,麦瑟尔既然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号,第一集偏偏就是劳军演出。虽然情节和台词都表现出一些反战和平权的内容,但问题是,她为什么要去。第一集就注定了麦瑟尔的演出是被时代牢牢牵锁的,离所宣称的自由恰恰很远。因而就不难怪第三季充斥了大量的俚语、俗语,苏西的角色进一步地去女性化,道德被抹去了。女性承载美德被斥为枷锁。麦瑟尔作为女性存在的只剩下华彩肉体。

二、女性职分的价值困境

这部剧有两条主线:1.麦瑟尔的演艺事业;2.麦瑟尔夫妇的婚姻关系。剧目指出,麦瑟尔夫妇的离婚是因为乔伊偷情。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离婚之后女子还归为娘姓,然而麦瑟尔不仅没有回归原姓,还故意地用“麦瑟尔夫人”这个名号作为自己的艺名,也作为她全新身份的指称。这是值得玩味的。她跟革命式出走的女性形象有很大差别。上面讲了她在女性之身上所面临的的困境和所选择的解决方案,就是消融于当代美国文化,遮覆自己的身体,可以说这样的离婚和不离婚对她而言并无本质区别,不过仍然固锁在金丝雀一般的身体的殿堂里安逸,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婚前她在这个殿堂里,不讲脱口秀;婚后,更关注一切的享乐,但仍在殿堂之中。我们对现代一个先入为主的看法就是旧的不合理。因此我们对女性在政治身份上的作为的重视远大过她的操行。从前者的角度来看,一切勇于破四旧的创新举态都可归为新的女性道德,一切从行为上似乎不愿改变的女性生活方式都是阻止社会进步的原因。我想这是和女性职分的困境有关的。无论是东方、西方,在近代史都经历了社会的巨变,尤其是劳动分工的巨变。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再依赖纯粹繁重的体力,轻盈地操纵机械杠杆取代了人工,致使越来越多的妇女也可以从事从前必须由男性承担的劳务,这在狄更斯笔下的英国是如此,毛时代“女性能顶半边天”的中国也是如此。女性的社会职分和社会属性都发生了巨变,然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很大可能永远,也不会改变,即妻职和母职,当然,在中国语境下我还想加上非常重大的家族礼教的职分。

麦瑟尔的妻职的困境源自哪里?影剧讲了,乔伊的外遇。第一季第一集第一幕是他们的婚礼,婚礼上交代了他们的相识、相爱,也许是有如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夫妻一般的流程:上东区的家庭出身、常青藤名校的教育背景、富足安稳的工作岗位、美好舒适的婚姻家庭。所以麦瑟尔说,一切都是乔伊亲手毁掉的——我相信观众也是这样想。可是,影剧中的乔伊,好像除了这一个“污点”,各方面都可算是完美男人了。他优秀而体贴,重感情而有情趣。为婚姻的破裂,他也极度痛苦,并在之后数次想要和好。每次乔伊出场,演员都赋予这个角色一种沉重,我们隔着屏幕都能看出来,其中自然也有离婚男人的失落,但更主要是他对这一切、这种文化、这种生活方式、这种处境的怀疑而不得解决。别忘了乔伊原来也是个脱口秀演员,但在麦瑟尔夫人走上脱口秀生涯后,他就不再演出了。当麦瑟尔夫人决议彻底地拥抱世俗文化、消解自己的女性之身的时候,乔伊始终在抗拒。这是一种“直男癌”吗,这不是,这是作为女性性别旁观者的男性出自本能、发自需要的对于女性性别价值最终极的渴盼,对于女性真正的美的含义不愿舍弃的痛苦。因此,造成麦瑟尔妻职困境的深层原因,不是丈夫的外遇(即她总结的女性由于不具有经济价值而导致的不公平),而是自身的陨灭(即女性由于不再作为审美载体而产生的世界的损失)。

麦瑟尔的母职困境来自哪里?影剧认为,来自母职本身,来自子宫。由于母亲和婴儿的关系,这种牵绊总不能给她带来真自由。影剧用一幕幕鸡飞狗跳的场景描画了这个意思。也用麦瑟尔的紊乱、丈夫的抱怨,展现母亲角色的荒谬。剧中的孩子也几乎是没有哪一点可爱的。基本上是个恼人的累赘。步入现代,由于社会职分的入侵,母职受到强烈的震荡,无论东方、西方,都曾试图解决这个困境,而且手段是一样的。如果说东西方都曾不约而同地通过身体的复辟破坏女性道德的自我专一,那么东西方也都不约而同地通过身体的遮盖维持女性神秘特征以求达到母职的神化。天主教所做的正是如此。我非常喜欢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呼喊与细语》中的三姐妹,以一副赤裸拥抱病体的画面展现类似圣母与圣婴毫无隔绝的场景,以图探寻人与人情感互通之可能性。通过赋予玛利亚神圣地位,维持母职不受到社会更迭、社会分工巨变的震撼。东方也是如此,并且仍然是毛时代将这一“母亲”概念加强到“英雄”的地步。现代性的确是要加强母职的地位,但却选择了一种不诚实的做法。因为母职的定位和母职的实现,是需要全社会真去面对和解决的,而不是通过对母亲的歌功颂德。因此我常常感喟现代性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它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不应该舍弃的东西进行舍弃,又对应该制止的事情网开一面,它所谓的祛魅无非是依据经济伦理的需要对抗真实道德的伦理。在其中女性恐怕是最现成和方便的一块橡皮泥。因为女性这个性别从来也不只是生理的,而更在于对社会主流价值的选择权利和道德风向。

最后,我想谈一谈这部影剧没有谈到的,中国语境下女性家族礼教方面职分的困境,因为这是我国特有的,而且仿佛很少有学者会讨论到。我们知道“封建礼制”的精髓在于嫡长子继承,便误以为家族中一切的重担都在嫡长子身上。然而不是。中国封建社会能运营几千年,两性的分工合作在它这个体系里肯定是最优的。落在男性肩膀上最终的担子是国,对女性则是家,这两条线的并行不悖,才能确保历史稳固一成不变。国的事虽则重大而神圣,家的事同样艰难而琐碎。旧时代的妇女不在家里,而在家族里,哪怕是没写进族谱中的侧室、妾室,也都在各自的位置履行家族礼法。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固然体现了多妻制家庭女人面临的危机戕害,但影片不厌其烦的重复场面的琐细拍摄,更是在说明这一整套礼法就是家族中女性最大和最重的职分。——以上论述,前提多采用“旧时代”,可你把该词去掉,放在现在,虽说不能百分百成立,可也总有体现吧?再怎么革命,再怎么发展,一个社会的礼仪轻易都不会废去。这是民族的自觉性,这种民族的自觉性,仍然选择了女性。因而作为现代女性,不管形式是怎样,我们还是卷入这一整套的礼仪之中的。新中国的成立,到后面独生子女政策,对这方面的职分产生了直接威胁。因为只有一个女儿,便不可能有长媳来操持家族未来的礼教的。出于种种原因,时代的,现状的,父母对女儿有一个新的期待,是中国从古到今都不曾有的:望女成凤。说是时代的、现状的原因,其实根源还是传统的、民族的,是举仕的热望,是佳子弟的传承,也是后继有人。这使得50-90乃至现在初出茅庐的10后这整整半世纪的女性,她们必须同时承担世俗之劳与风俗之务。这主要还不是体现在劳务上的,而是体现在他者的期待上。对女性承担家族礼教的职责并没有减轻,而对女性承担社会职责的期待却理所当然地加重。是这种期待而不是这种劳务,是现代女性的困境之一。如何跳脱出这个双重的困境,不仅需要我们和社会坐下来谈,怎么减轻我们的负担,更需要我们和自己坐下来谈,这两种职分的意义在何处。毛时代用兴建男女宿舍的方法试图将女性从家里向劳动场所倾斜,家庭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礼崩乐坏。对于家族礼教,女性是风范的拥有者和承继者,是传统忠实的审查者和缔造者;对于社会责任,中国女性像涓涓细流填充了钢筋水泥不能填补的地方,传统女性力量,对社会对家庭都不可缺。我认为盲目地去除其中任何一种女性职分,都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损失。

三、女性情感的价值困境

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间,还存在一条暗线,那就是麦瑟尔夫人的情感路径。上文讲到,这部影剧体现了女性职分的现代困境,影剧提供的解决之道是美国文化。是把妻职和母职化解到美式的狂欢之中。在一场场尽情嬉笑怒骂的表演中,女性职分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萎靡。我真不知道,这是影剧宣扬的,还是它反讽的。不管怎么说,身体是客观存在的,职分是身而为人必然具有的,而情感则是常常被轻忽和误解的。

演员的表演,是舞台剧性质的,不包含过多的阐释,更在于表现。她在舞台上神经质、梦呓般的喃喃自语滔滔不绝,都在对抗来自心灵那股最真实的力量——情感。除了第一次在酒吧登台曾绝望不能自抑失声痛哭,重整旗鼓的麦瑟尔夫人之后并没有这样痛痛快快地流过眼泪。因为情感被成功地抑制了。这涉及到女性对情感、对眼泪的处理,也涉及到人类意志对女性情感、眼泪的态度。

女性对自身情感的处理,能搜索的依据其实不多的。我还是只能想到女性诗人、作家,或是女性人物和形象。无论张爱玲的笔法有多么冷彻,还是钻心地在其作品中流露自身的深寂和绝望。她所书写的爱情是冰冷的,其中的女性是没有盼望的,其中的男性象征某种遥远的对立。她也并不认为是封建礼教而认为是男女之间这种永恒的无望的对立产生了刘兰芝式的泣诉。张爱玲的文学其实是革命的,有革命的义无反顾和注定的牺牲,与之很不同的简•奥斯汀,她的作品则是反对革命的,是改良的,希望在既有的庄严的社会标准之下实现爱情的真实丰满,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是理性的,固化的,看待婚姻也是高于感情的。除此以外,无论东方、西方,都存在另一种对待自身情感的女性“异端”,西方是圣女贞德,东方是花木兰。同样是部分地压制女性情感、企图跨性别地逃脱情感的束缚,两者的性质仍然不同。前者是依据“天主的启示”捍卫失地,后者是因为“阿爷无大儿”投入远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神圣,前者以殉道的光荣被铭记,后者以名利的轻淡被传说。她们同样的被铭记和传说,都代表人们仿佛希望女性情感也具有这样一种英勇顽强的面相。

回到麦瑟尔身上来,当她面对丈夫出轨和婚姻破裂,她在舞台上的流泪是痛苦的,也是真实的。是她仅能作出的对自身情感的一种处理。很多人认为流泪是完全不可控的,是生理性的,也是基于意识的。但泪水背后的意志却可以很不一样。强烈的震荡导致遏制不住的眼泪,在麦瑟尔这里流泪还代表了对乔伊的指控,流泪并不是价值中立的生理现象。在中国土地改革期间,妇女的眼泪曾经是“斗地主”活动中强有力的武器,诉苦是把很多地主、富农推向断头台的重要情感力量。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即便如此,情感仍旧是人性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很遗憾,麦瑟尔夫人其本质是刚性的,她在短暂的毫无顾忌的情感流露之后,就彻底忘记了情感。通过脱口秀这种消解日常话语的形式,她和自己的情感对抗。因此后来乔伊出于偶然的好奇在台下听到麦瑟尔把和他的婚姻细节当作笑料以飨观众时,就崩溃了。麦瑟尔的爸爸亚伯在台下听到女儿把这位正统犹太人无法接受的露骨话题当众演说的时候,是如此暴怒,尽管他从政治上已经开始倾向左翼,口口声声宣称女性的独立。因为无论是乔伊还是亚伯,无论是出于男性的尊严还是民族的尊严,都没办法接受麦瑟尔对自己情感的不忠诚和戏谑。他们看到,脱口秀并不是一种娱乐,哪怕他们可以大大方方地欣赏其他女人这样的表演,他们无法直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对情感的背叛——同时也是对传统的背叛。他们无论是跻身商业还是醉心现代政治,都并不是他们所以为的那样新,他们是旧的,这种旧是不可能消散的,这种旧里面蕴含着人类本原的一些东西,需要得到我们认真的注视、诚实的对待,它不能被现代社会所消灭,不能被美国文化所覆盖,也不是泡沫。是不分民族的人性的基石。

 6 ) 编剧真的有够鸡贼

今天中午看到新一季上线的消息就一直盼着下班冲回来看,从吃饭一直看到半夜两点,终于看完了!又爽又不舍……

不得不说,编剧这一季真是太鸡贼了!此处是褒义的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前两季就一直在宣扬的女性独立和女权在这季被十分明确地一而再再二三强化了;对LGBT群体话题的讨论与以黑人为典型的种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了,还加了个华裔女孩儿;当然,宗教话题怎么可能放弃;还有右翼势力崛起;女性参政;乌托邦式的communist小年轻实际只是一群废柴……这么多社会议题都融进去,这么多政治正确的东西融进去,对任何一个问题有所关心的人都可以找到共鸣或是想讨论的点,编剧难道不是很鸡贼吗?而且由于女主喜剧演员的身份,讨论这些话题多是以讽刺的幽默话语之类的在发表见解,不会让人有主题教育的沉重之感,所以观众能感受到想说什么,但不会觉得厌烦(即使你并不赞成)(当然由于剧情把对立表现得很极端,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表示赞同)所以我再次要说,编剧真的很鸡贼。

当然,因为有这么多想说的或者是为了引起话题塞了这么多想说的,剧情比起第二季会显得节奏太快(我认为第一季节奏又太慢),这是问题之一。但不影响我时不时为那些好的台词而暂停截图。当然,进展快也有好的地方,观众时刻提心吊胆,真的挺吸引人的。结尾埋的大坑勾着我继续等着新一季。

但是我自己的意见是,下季如果再是这种节奏的话,野心就过大了,毕竟只是8集的量,又想讲好故事,又想包罗万象地传达社会观点。程度太超过的话,可能会有想讨好所有群体喜好的嫌疑。

不管怎样,在新一季出来之前,我还是觉得这是最好看的一季!

 短评

我很肤浅 我只想看到米琪无忧无虑的生活

5分钟前
  • 谁家那小谁
  • 还行

LennyBruce这种带点斯拉夫血统感觉的实在是太帅啦!!睡他!!以及,林俊杰请你小声一点我都要聋了!!

7分钟前
  • ASK TANG
  • 还行

一觉醒来上线了。第三季虽然内容丰富,但进展其实不快,路演走了一半就被犯错强行结束,折腾一季又基本打回原点,前夫兼老公还是在不停找女友,房子买了还不知道付得付不起,总是让观众悬着心,第四季要为这季闯的各种祸解套,再离婚、事业重启、还房贷,最后,Vegas是结婚圣地真是神来之笔(想起friends),和Lenny的关系就停在没有实质发生之处吧,心疼本杰明,至少应该努力试一次而不是写封信逃跑。。。

8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本杰明,就决定是你了!!第四季下注本杰明不亏!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11分钟前
  • Lois
  • 力荐

“在我死之前”,给爷迷晕了

13分钟前
  • 23:33
  • 力荐

为什么又和前夫睡了,男人那么多,干嘛每一季都和前夫缠缠绵绵,一个爽剧搞这么粘糊的剧情

16分钟前
  • LindSay
  • 推荐

兰尼布鲁斯那段太lalaland了,一脚把我踢去站兰尼布鲁斯

21分钟前
  • 推荐

你前夫哥还是你前夫哥。

25分钟前
  • 王食欲
  • 力荐

看到本杰明对米琪说出最后一句话时,我一个鱼跃从吊床上蹦起来,大声的喊出了世界上最卑微的话:求求你们在一起吧!!!

30分钟前
  • RoseDiLibertà
  • 力荐

不必纠结她应该和哪个男人在一起或者是不是胖了这些根本不是重点,从家庭主妇到单口喜剧表演、从布鲁克林的小酒吧到Shy Baldwin的开场嘉宾这些你们都看不到吗? 妈妈那段话“我不需要性别平等或为自己挺身而出,我以前很好,一辈子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我很爱我之前的生活,是你让我变得激情又独立还身无分文。”←这才是Mrs. Maisel真正marvellous 的地方

33分钟前
  • 兔11
  • 力荐

奇了怪了你們都在看什麼東西?這劇的服化道、場面調度、鏡頭運用、色彩都是一流水平,加上密集的台詞帶來的巨大的信息量配合演員的表演分明是一場盛宴。這季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爸爸要用“文字改變世界”,媽媽開始做紅娘,前夫哥開起夜總會,蘇西更有責任感,麥瑟爾夫人從不知名的酒吧站到了有三層樓滿滿觀眾的大劇院!最後兩集真是要哭出來了,這季好溫暖啊。

38分钟前
  • Joker
  • 力荐

本杰明是拿了达西人设的剧本了吗

40分钟前
  • Soleilll_F
  • 推荐

不会又是一次性放出来吧卧槽!我就知道会这样。我的数学题型整理妈妈的呀!

41分钟前
  • 棕毛巨贵二大爷
  • 推荐

我太讨厌片头的林俊杰了!无法忍受!

45分钟前
  • 兮仔
  • 推荐

好喜欢Lenny Bruce,智慧、幽默、帅气,偏偏还带着忧伤。歌手Shy让人想起《绿皮书》里的钢琴家,Rachel这点的确越界了,怎么开玩笑都ok,但是out别人的性取向有点过分。整季笑点都在爸爸身上,而Rachel有点停步不前,没有找到事业突破点。前夫不想提,也不想看到。

47分钟前
  • 小宗
  • 推荐

虽说要根据历史,但是女主真的不能跟兰尼吗???就差临门一脚了!!!!!

49分钟前
  • 奢求一个梦
  • 力荐

我太喜欢萝丝了!!她回家那段真的绝了,性别意识的觉醒BTW一口气看完真的爽

52分钟前
  • 神经蛙
  • 力荐

简直要变成破产姐妹了

57分钟前
  • 季呵_呵
  • 推荐

无语了。现在美剧都是在我考前播吗。这次月考继续追剧~

1小时前
  • 野生动物
  • 力荐

第三季扩大视野,加入政治/种族/LGBT元素,米琪的衣服永远都那么美,最后本杰明为什么出来了!编剧,你为什么要故意塑造一个完美角色!那一大段心碎咆哮真是虚幻而令人心疼= =

1小时前
  • 满月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