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拉扎罗

剧情片其它2018

主演: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阿涅塞·格拉齐亚尼,卢卡·奇科瓦尼,阿尔芭·罗尔瓦赫尔,塞尔希·洛佩斯,纳塔利诺·巴拉索,托马索·拉尼奥,尼可莱塔·布拉斯基,达里亚·帕斯卡·阿托利尼,达维德·登奇,帕斯夸丽纳·斯昆恰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剧照

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2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3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4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5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6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3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4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5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6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7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8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9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9

详细剧情

  拉扎罗(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饰)是一位内心单纯的年轻农民,坦克雷迪(卢卡·奇科瓦尼 饰)则是一位骄横的年轻贵族。他在Inviolata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内生活,这个城镇则由侯爵夫人阿诺西纳·德·卢娜(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饰)所统治。年轻的农民和年轻的贵族相遇并成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戏码,希望骗到母亲的赎金,不料最终引来了警察……

 长篇影评

 1 ) 阿扎罗幸福吗?

今年戛纳最佳编剧奖影片《幸福的拉扎罗》出资源了。该片意大利导演出身哲学系,可以想像它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没有想到它是至简魔幻的。故事简洁,16厘米胶片使画面质感粗粝又遥远,身强体壮的阿扎罗有一双鹿一样的眼睛……。阿扎罗幸福吗?他鹿一样谜一般纯洁的眼睛里有愚昧,有圣洁,有奴性,有忠诚,有无私,有因无知而起的无畏。导演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城乡的本源差异、教育的作用、政治的迷途、宗教的虚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艺术的虚弱与无为,阶层分化的根源,以及回不去的故乡。最后的影像是:拉扎罗倒下了,老狼仓惶游荡在街上,好人(或愚昧的人)与疲弱的狼都将是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导演不是在重申丛林法则,她只是在让我们参与探讨,在这个魔幻而又粗粝的现实世界,人性掺杂着神性、奴性与兽性,是否可以捱过所有当下的严冬,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道德的的严冬。这是个悲伤而又诗意的哲学影像。但悲伤并不深重,导演让教堂管风琴的音乐“逃走”,专门为阿扎罗一行演奏,这是她想给这个世界一些体恤的努力。

 2 ) 我理解的拉扎罗和他的世界

他只是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无论故事立意还是成片效果,《幸福的拉扎罗》都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作品。拉扎罗就像一面镜子,他的淳朴善良,他身上“超人性”的纯粹,映照出了很多很多,比如人性、世情、时光流逝等等。但显然,导演的意图并不止于探讨这些,往更远处看,是人性与神性的相爱相杀,以及意大利社会数十载的沧桑变迁。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片,我打算从以下十个方面对本片进行探讨。

一,拉扎罗是谁

在农庄里,拉扎罗是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人。因为他的老实巴交和木讷言行,所有人都对他喝来唤去,只要周围人随便一句话,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他帮什么忙就帮什么,就这么实诚的一个孩子。不像有些人帮助别人是为了图什么,图奖赏图升迁图好人缘好口碑等等,可拉扎罗什么都不图。他助人纯粹是自觉的无意识行为,不是有意为之的。

他从来不会说“不”,看起来也从不伤心,总是一个痴痴呆呆的“诚实”表情,事实上他也没有什么朋友,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在远离人群的小角落里煮咖啡,喜欢对着空气发呆,即使暴雨来了也不躲不藏……这让我想起《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都是“钝感力”十足的人。但是“钝感力”十足的人,却身上往往拥有一些别人不易觉察的美德,也往往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比如许三多可以一口气做333个腹部绕杠,而拉扎罗就更神奇了,竟然可以抵抗时间的流逝。

拉扎罗是一个“赤子之心”尚未泯灭的年轻人。这和他生活的环境不无关系,那个与世隔绝的农庄里,时光流逝缓慢,人际关系单纯,身为一个佃农,拉扎罗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不停劳动。所以他想得少,不如外界的人那么复杂,而喜欢亲近自然的天性又让他天然地比别人本真纯良,观影时,我很自然地想起了David Bowie的一首歌《Nature Boy》,拉扎罗是“自然之子”,在这个争名逐利的浑浊之世,他的“赤子之心”是这世上最稀有最珍贵的东西。

可遗憾的是,人们都不认识“赤子之心”更不懂得尊重和珍惜,所以每当拉扎罗出现,人们总是一脸不乐意,仿佛吃了苍蝇屎一样的恶心表情,当他发着高烧时每个人都在拿他取笑,也不愿意分出一个床铺供他休息。人们只能把他理解为一个好心的“傻瓜”“白痴”,然后毫无顾忌地加以利用,却从不会觉得他的可贵与罕见。这就是人性的悖谬之处。所以在传说里,耶稣最终被人背叛被世人所误,还以自己的死来替世人赎罪。从始至终,人类一直是浑浑噩噩的蒙昧生存着,他们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与丑陋的,假如周围突然出现了一个圣洁的美好之人,他们只会本能地排挤和厌恶,却不知悔改。

二,时光与存在

故事发展到中间,拉扎罗忽然坠落悬崖,与此同时,侯爵夫人的骗局被拆穿,所有被蒙蔽的农民纷纷逃离农庄。也就是在这时,世界一下子前进了几十年。等拉扎罗从昏迷中苏醒,世界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

这一段落可能是《幸福的拉扎罗》里最匪夷所思,也最魔幻现实主义的地方。当然这是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段落,由此我们就可以窥见时间在世界的无情流逝,也能解释拉扎罗后来为什么突然具有了“神性”。这场坠崖坠的漂亮,一下子把《幸福的拉扎罗》坠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连电影本身也具有了经典的独特气质。

一个人长眠不醒,而等他突然苏醒,世界早已今非昔比,这种故事设定,在西方诸多经典文本里都有涉及,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奥兰多》,布拉姆•斯托克的 《德库拉》等等。而拉扎罗坠崖的场面,并非电影独创。一起意外事件让一个人停止生长,并且具有了天赋异禀的神力。在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里,这种手法就曾被用过。《铁皮鼓》里小男孩从楼梯上意外坠下,然后从此停止生长,而且具有了声可裂石的天赋。而小说被拍成了电影,还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殊荣,在片中饰演小男孩的那个演员大卫•本奈特也在片中客串了一下,就是那个对着侯爵和拉扎罗破口大骂的投资人,他大喊着“你们俩都是小丑”。

因为这场意外坠崖,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电影的视野与格局瞬间打开,拉扎罗从过去来到了现在,他依然还是年少模样。而在这匆匆时光流逝里,我们也看到了周围人的巨大变化,那些农庄的农民们开始在城市落地扎根,过的却是蝇营狗苟的底层生活,他们不再淳朴也不再善良,在尔虞我诈中变得更像“城市人”,而在乡间与拉扎罗短暂邂逅的年轻的侯爵,在时光流逝中变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骗子”,外形上也与曾经判若两人,心怀梦想的翩翩少年成了油腻的肥胖大叔。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化,以及今非昔比的时间差,让单纯的拉扎罗一时无所适从。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心怀“赤子之心”,在都市丛林里游魂一样游走,在这个不属于他的地方寻寻觅觅。

三,从人性到神性

《幸福的拉扎罗》里,恰好出现了人类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人。拉扎罗,他周围的农民,还有侯爵夫人。这三类人分别代表了人的三个层次,相对而言,拉扎罗身上“好”的一面更突出,而他身上罕见地存在着一丝“神性”,从内而外散发着圣洁的自然气息,恍如一道洗涤人心的清流,不像普通人充满了欲望,他天生具有淡泊寡然的心性,在他看来生存就像一场随遇而安的旅行,无所谓目的和意义,而路上的每个人都值得被善待,所以他总是那么知足常乐的“憨样”。而坠崖之后的拉扎罗反而比以前更具神性,“人性”在他身上反倒不明显。有几个镜头都在透露这个信息,除了永远青春的模样,他可以把教堂的音乐带走,以及树丛间投下的圣洁光束,都预示着他已经不再是凡人了。

和大部分人一样,农庄的农民则是“人性”占据了绝对上风,他们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也会排斥异己,但总体而言不算太坏。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人居多,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这些人的心态。而当“人性”面对“神性”,自然要匍匐跪地,所以我们见到,当拉扎罗从过去来到现在,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曾经的同伴安东尼娅大为惊骇,竟然激动到突然对他跪拜。

侯爵夫人是电影中的反派,她一开始就在欺骗剥削农民,还满嘴的大道理,靠欺压别人谋生的她谙熟“弱肉强食”的法则,可以说她是“兽性”的代表,在每一个被恶魔缠身的躯体里,都住着这样一个扭曲的灵魂。

假如周围人的“人性”“兽性”不那么明显,拉扎罗的“神性”就无从体现;假如没有拉扎罗的超凡脱俗,就体现不出人类的自甘堕落。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拉扎罗年轻时的伙伴安东尼娅最终走上了诈骗谋生的道路,也让拉扎罗入伙一起欺骗好心路人,可是当拉扎罗和她干了一票之后,她就匪夷所思地表示不想再和拉扎罗合作了,那是因为她身上的“人性”与“神性”在激烈交锋,只要拉扎罗在场,她的自甘堕落就显露无疑。为了让自己不再受良心的谴责,所以她才不敢和拉扎罗再在一起“作恶”了。

四,从农村到城市

《幸福的拉扎罗》里,时空的变迁几乎是断崖式的跳跃,纵向的时间是从几十年前到几十年后,横向的空间便是从农村到城市铺陈开来,可以说,意大利数十载的社会变迁,都在电影里有所投射。而假如只是平铺直叙讲述这些变化,那么就可能索然无味,所以导演便创造了拉扎罗这个人物,他一个人充当了自然和工业的纽带,也映照了乡村和城市的天差地别。

这种社会变迁,我们应该都身有体会吧,城乡二元的格局,农民纷纷涌入城市,数十载的狂飙猛进之后,工业化在古国落地开花,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污染,人们的传统观念也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农经济不再是主流,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空前高涨……这些在《幸福的拉扎罗》里面,都隐隐体现了出来。拉扎罗与他的那些农民朋友们,无论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还是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社会,都始终位于食物链的最底端,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而无论怎么看,拉扎罗和他的农民朋友们都不像一个城里人,他们即使住在了城市,身上却还是留存着农人的本性,在城市边缘飘来飘去。当初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市顿时如同鱼儿离开了水,除了偷抢拐骗什么生存技能也不会,而最让他们向往的还是那些田园生活,即使在城市的角落,他们还是乐意在泥土里挖野菜,因为那让他们觉得亲切。这种境遇就如同来北上广打工的农民工,你可以说你在哪里谋生,却永远不敢说自己就是那里的人。因为你的根始终还在农村,城市只是一个赚钱谋生之所,无根的漂泊感如影随形。

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态度是中立的,他们的眼里的城市是杂乱庸俗的,却并不觉得农村一定比城市好,但那里起码更能让农人有归属感。在电影的开篇,侯爵夫人鞍前马后的属下,刚来农村就大发感慨,不停夸农村空气好,他说,农村什么都好什么都有,而城市却只有美酒。可是这种“农村好”是建立在奴役之上的,没有平等与自由,农人连进城都要经过侯爵夫人批准。后来没有了奴役,却也并没有换来实质的自由与幸福,农人在城市还是一样流离失所。于是这时他们又开始怀念农村生活了。可以说,农人们对城乡的态度是矛盾的,创作者对城乡的态度也很矛盾。也许,这世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之地,只有你觉得安心的地方,才可以称为家吧。

五,欺骗与被欺骗

在《幸福的拉扎罗》里,主创刚开始就给观众开了一个大玩笑。貌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还有那些说说笑笑的欢乐农民,其实都是一个天大的谎言。直到电影中段,也就是拉扎罗坠崖之后,搜寻年轻侯爵的警察赶来,这个精心编造的谎言才被拆穿。

农人欠侯爵家族的债务都是无中生有,合同制的社会还存在被奴役的佃农简直是天方夜谭。女侯爵欺骗了所有农民,让他们以为世界不曾进步,让他们子子孙孙都为自己劳动,从他们身上压榨剥削从中渔利,供自己吃喝玩乐消遣。可是女侯爵又不同于一般的压迫者,她有一套完善的“治理理念”,她洗脑的功夫可谓登峰造极,从让农民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她无偿劳动就可见一斑。生活中她就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成功女性,对谁都面带微笑,还专门给农民的孩子授课,讲“要做上帝的仆人”“勤劳谦卑是美德”之类的话。

这些行为似乎不是这位女伯爵独有的,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统治阶级最擅长的不就是这些吗?先给你灌输一些“高大上”的做人准则,教你做善良顺从的小绵羊,等你迷迷糊糊心悦诚服了,然后再举起屠刀肆意宰割。记得日本侵华战争里,最先做的便是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给中国的孩子教授日本人想要你知道的“道理”。而在南斯拉夫电影《地下》里,统治阶层为了让地下的人们服从管理,就整日广播一些虚假信息,让人们误以为世界没有前进,还是几十年的样子,在这个谎言编织的世界里,天空始终被谎言笼罩真相无法透进来,所以也就没有人思考更不懂得反抗。

六,现代“动物农场”

《幸福的拉扎罗》前半部分一直在讲述农村生活,后半部分逐渐来到了城市。观看过程中,我自然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名作《动物农场》。那个堪称警世寓言的故事里,动物们整天被人类奴役,有一天它们觉醒了就把农夫赶走自己当家作主,可是最终的结局却是换来新一轮的奴役,依然是少数动物在享受,大部分动物在辛苦被剥削。貌似是在讲动物,实际是在讲人类的处境。

“这些人和动物一样,给他们自由,他们就意识到被奴役的命运;你让他们不停劳动,他们就会不自知。”这是侯爵夫人的“治理格言”,她虽然不是好人,可是她的只言片语却道出了真相。作为一个旁观者,她看到了众人对拉扎罗的欺压,所谓的弱者对更弱者的欺压,她说,“他们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却不知道反抗,反而去欺压比自己更弱的人。”

而等农场被警察关闭,女骗子被法办,农民却流离失所,期待的自由与幸福生活并没有来临。反而很多农民走上了偷抢诈骗的犯罪道路。远远望去,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型“动物农场”,被奴役的命运依然存在。最讽刺的地方就在此,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农场到大社会,假如说农场的生活如同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乡村版”,那么城市生活就是“《动物农场》城市版”,总而言之,无论农人去了哪里,无论骗子是否被法办,“动物农场”都始终存在。那不是一时一地的遭遇,而是从古至今,遍地都有的“丛林法则”。奥威尔的《动物农场》绝对不只是想要说一个农场发生的故事,也不是在说一些动物和农夫的遭遇,而是呈现的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真相,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困境。

七,可笑的梦想

电影里有一首插曲,一首在高唱“梦想”的快节奏流行歌曲。在电影里这首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农村,侯爵少爷年轻时故意远离母亲,并且妄图用“假绑架”要挟母亲获取赎金,他住在拉扎罗野外的的隐秘洞穴,时常带着耳机独自听歌,拉扎罗就在旁边,他脸上的表情很呆萌,似乎听懂了歌词又像听不懂。第二次是拉扎罗来到城市,在贫民区的电视上听到了这首歌,别人都在交谈,只有他出神地听着这首歌,若有所思。我猜想他是想念侯爵少爷了,那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其实这首歌还是很“正能量”的,歌词从头至尾都是在大谈梦想,鼓励人们勇敢追梦,假如出现在一个励志风格的片子里,我兴许还会小激动一下,然而在《幸福的拉扎罗》里,我只是顿觉讽刺。因为这个故事架构里,哪里有什么梦想可言?有钱人才能谈梦想,好上加好锦上添花,穷人奢谈什么梦想?除了谋生还是谋生,在一个富人统治一切的世界里,活着就不错了。年少的侯爵本该是有梦想的,他曾对拉扎罗说,“我们成为古代的骑士吧,一起反抗压迫与剥削,去开创一个新的世界。”然而最后呢,他也只是一个loser,母亲破产以后他什么也没有,只是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而拉扎罗可能自始至终都不知道什么叫梦想,对他来说,这些人们嘴里的话都太新奇了。

梦想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在一个冷酷的世界里,除了欺骗与被欺骗,除了剥削与被剥削,加之人性无处不在的贪婪自私,还有那些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世界充满林林总总的荒诞……所有这一切,与梦想半毛线关系也没有。可讽刺的是,越是冷酷无情的人间,越是喜欢提出一些“梦想”“幸福”之类的“正能量”词汇,寓意着努力奋斗之类,可实际上还不是弱肉强食骗来骗去。梦想当然很美,可是出现在一个扭曲的冷酷世界里就好像笑话。人们不谈梦想是因为难以实现,一旦说出来又显得不真诚,而那些歌词里的梦啊爱啊,为什么听起来都像镜花水月啊。

八,孤独的狼

从头至尾,电影里反复出现了一种生物,那就是狼。在与世隔绝的山谷,狼群时有出没,农人的鸡鸭总是屡遭劫难,农人对其敬而远之。而在拉扎罗坠落悬崖之后,把他从昏迷中唤醒的却是一只狼,当结尾处那只狼再度出现,它和拉扎罗进行着隔空对视,而它仿佛能预知拉扎罗的宿命一样,当拉扎罗被众人围殴致死,它就悄然离开了人群,投入了车流不息的城市丛林。

那是不是可以说,那只狼其实就是拉扎罗的灵魂化身,或者说,拉扎罗的性灵其实就是一只狼,当他去世的时候,狼也就跟着离开了?在《幽灵公主》里,山兽神的化身是一头神鹿,人类射杀它以后换来了灾难,那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而在哥谭的故事里,猫女本是凡人,她被人陷害坠地而死,是黑猫把她唤醒,从此她有了猫一样的性情。

想想的确匪夷所思,一般人从悬崖坠落难有生存可能,可是拉扎罗不仅毫发无损还突然有了神力,出现在他身边的就是一只狼。而在这个段落,画外音就是“圣人与狼”的故事,离群索居的老狼与山穷水尽的圣人遭遇,但是狼没有吃圣人,因为它嗅到了一丝味道,那不是人的味道,而是神的味道。虽然主创没有指明拉扎罗具体身份,但是我们不难猜到他的圣神与独特,不妨大胆推测一下,或许他是大自然之子,或许是耶稣在世间的化身,或许是被山兽神赐福的人类……或许在他坠崖之后,他已经离开了人间,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只化身为拉扎罗的狼,因为它想要游历人间。但无论如何,狼的指意是圣洁的灵魂,它不为人理解,为世人所伤,只能在芜杂的人世独行。

九,拉扎罗的幸福

电影的片名很有迷惑性,估计没看过的人还以为是一部小清新风格的爱情片呢(比如我),可事实上,看过之后才发现和《美国美人》一样,片名的反讽意味大于字面意思,而且拉扎罗到底幸不幸福呢?

在神明的眼里,幸福的定义不同于凡人。也许经历过了就是幸福,也许一瞬间的相遇也就是幸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拉扎罗可谓是幸福的。他也曾和年轻的侯爵有过短暂的相逢,也曾在山谷林间自由行走,也曾在这个世上来过一遭,见到了许多人遇到了许多事,但始终无怨无悔无愧于心。王小波曾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拉扎罗似乎也算是成功。

但假如从我们这些凡人的角度看,拉扎罗根本就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悲惨。首先没有人善待他,都把他当做傻子一样欺负。许三多说过“傻子不难过,傻子不伤心”,如果拉扎罗是个傻子,那么他就不会伤心,说不定还觉得幸福。可是我又不觉得拉扎罗是一个傻子,他只是一个宽厚到近乎木讷,善良到类似愚蠢的人而已。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在他的眼里,他并非没有人类的情感,只是他都选择了理解与礼让,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而后来,他也的确落泪了,因为他见识了世界的冷酷无情,一直信任的侯爵欺骗了他,连神明也抛弃了他,教堂里竟然不允许穷人听音乐,所以他落泪了。

或许,拉扎罗来人间一遭只是为了体验的,经历完毕就该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他的幸福源于大自然,源于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源于和周围人友好相处。而这些在农村的时候,他基本都拥有,但是来到了城市,他几乎一无所有,也平生第一次留下了眼泪。所以他最后又变成了一只狼,开始了返回大自然的漫漫旅程。只有那里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十,拉扎罗去哪儿了

结尾,拉扎罗被疯狂的众人围攻致死,此时有一匹狼从他身边跑过,跑过都市丛林的车水马龙,故事戛然而止。那匹狼走了,拉扎罗也走了。似乎这就是结局,可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里,小王子在宇宙遨游,见识了纷繁复杂的世界,与不同的人相遇然后离开,在与飞行员在沙漠里短暂相逢之后,被毒蛇咬了之后就去了另一个世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要睡了。”纯洁的灵魂是不会在污浊的世界久留的,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允许,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不配拥有如此纯洁的灵魂。人们都相信,小王子不是死了,只是回到了自己星球,从此和自己的小玫瑰永远在一起。

拉扎罗也不是死了,他只是去了他应该去的地方,死亡只是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那是一个迥异于地球的地方,那里有梦幻的山川河流,有神奇的草木鸟兽,有长着翅膀的可爱天使,有天籁一般的音乐弹奏……我宁愿相信,他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他会获得爱与幸福。

 3 ) 抹开尘土飞扬的村庄幻象 是镜面般清晰的当代社会演变

本文首发于【MOVIE木卫】(微信公号:movie345)

《幸福的拉扎罗》的开头俨然一副自然主义的19世纪意大利乡村风情画,仿若从泥土中掬捧出来的农民人物群像、一场风笛民歌鼓舞下的求婚仪式、高大茂盛而烟叶层叠掩映的田地、粗糙简朴的农舍间乱窜奔走的牲畜,仿佛直接脱胎自埃曼诺·奥尔米田园诗般的影像《木屐树》。

然而这样平实古朴的生活画卷,很快就出现与历史拼接的裂痕。随着求婚而展开的一场关于前往城市的讨论,则开始揭开这个村庄与众不同之处:现代日用品、汽车卡车和初代手机铃声与前现代的服饰和农耕劳作方式一起不合时宜地出现;订婚后想要离开农村的一对情人,并不像《木屐树》中的新婚夫妇那样受到祝福前往米兰,而是遭到牧师和家人的百般阻挠;农户们的债务和他们的主人侯爵夫人给这个村庄留下了更多谜团——封建制度早该在共和国建立之初就被废止。

侯爵夫人携带儿子Tancredi的度假出场,则牵扯出这个蹊跷村庄的荒诞真相——事实上伯爵夫人长期欺骗着与世隔绝的村民们,从未告知佃户制度早已被废除,而让他们在毫无收入的情况下为她的烟草工厂提供原料,并用越滚越大的债务将他们牢牢禁锢在这片土地为她卖命。

”要让他们沉浸在苦难中。现在他们忍受着痛苦,但是不知道真相。我剥削他们,而他们剥削更弱小的。“她如是阐释自己的封建主哲学。

对母亲深恶痛绝的Tancredi以拙劣手法伪造自己的绑架案,想要骗取母亲的钱财回到城市。出于好奇或是游戏的心理,他相中了拉扎罗来充当玩伴。这个被侯爵夫人称为“剥削食物链“底端的少年,因为单纯善良而被所有人呼来喝去,真心实意地相信他与Tancredi之间兄弟之约。

被庇佑的圣徒拉扎罗

如果不是拉扎罗的角色,那么电影所讲述的只是一则匪夷所思的奇闻轶事,是侯爵夫人如何奴役欺骗、罪大恶极,而无知佃户又是如何被现代社会所解放改造。

拉扎罗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心灵纯粹、不谙世事,虽然没有身份地位和财富,也没有堪破世态的聪明才智,但正因如此,他的智识似乎从不能理解似乎从未意识到他人的戏弄和欺负,也无法明白压在所有村民肩头之上封建主的课税和盘剥,更不能体会想要离开此地的年轻人的受挫心情,他就像基督教颂扬的传说中那些执着于信仰和拯救的圣徒一般,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承诺、从不动摇。

和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前两部作品《圣体》和《奇迹》中的主角,带有自传性人生经验的少女角色不同,拉扎罗更像是一个“非人”的主角,一个将过去生活和当代现实纠缠在一起的神秘结点。《圣体》中偏倚于成长的女性视角在《奇迹》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细腻的心灵书写,跟随着少女的探索踪迹时而出现如梦似真的幻境。到了《幸福的拉扎罗》,镜头虽然以诸多特写切近少年天真无邪的脸庞,却从未揭示过这个少年除了悲喜之外更多的内心活动,在叙事中,他甚至不提供任何的主角视点,他的表现和行为并不影响和推动剧情的发展、他也不承担重塑事件发生的旁观者视角,他让观众从主流的叙事视点中抽身出来,沉湎于遥远的遐想和追寻,在穷尽未知的探索中而最终无所錾获。

为了寻找Tancredi而跌落悬崖后,拉扎罗奇迹般的重生了,仿佛圣经中死而复生的圣徒。这并不是导演第一次呈现生与死幻象交替的神秘现象。《圣体》的片尾,游过水塘的Marta捧住一条仍在活跃跳动的尾巴,它可能来自于被残忍摔死的幼猫。《奇迹》中,养蜂少女游向遍布墓地的孤岛,想要找到生死未卜、踪迹不明的男孩马丁,在洞穴的幻象中她与男孩跳跃打闹、相拥而眠。在这里,水成为一种可见、可触的客观世界与不可见、不可触只能凭知觉感受的自然世界互渗的介质。倾倒而下将呆立于屋外的拉扎罗淋个湿透彻底的雷雨,就如桥下漆黑的水塘,包围着孤岛的碧蓝海水一般,是虚邈神秘、不可解释的自然神性,悄无声息地俯身融进拉扎罗。

当画外音里Antonia向年幼的儿子娓娓讲述圣人和狼的故事时,狼俯身嗅闻坠落悬崖拉扎罗的身体。“一个好人的气味阻止了狼想要吃掉圣人的欲望。”Antonia如是说。与此同时,拉扎罗睁开双眼,迎着神圣的阳光的洗礼重又回到世界。

曾经他所以为的世界的一切——村庄Inviolata已成为被外界所废弃遗忘的角落,而曾经共同生活劳作的村民已经历了二十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在拉扎罗身上,时间的物理性静止了。始终如一的纯善心灵和不曾改变的外貌,被包裹在神秘而不可解释的神性光环之下。

封建制的瓦解并不意味着剥削的结束

因绑架案而被惊动的宪兵队驾驶着直升飞机出现村庄上空,掀起的呼啸风浪让土地上的村民以为看到了传说中的怪物。镜头俯视着被凝滞在前现代时空里的古老村庄,被谎言所筑建起来阻隔历史发展的谜墙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侯爵夫人剥削压迫的佃户被迫迁离他们的村庄进入城市,他们所面对的似乎是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平等、工资、私有制和市民权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谎言和群山所隔绝成的中世纪式乡村生活,由拉扎罗的神秘回归为衔接,进入到了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二十一世纪。影像散逸出神秘怪诞的气息之外,更是有着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批判。

罗尔瓦赫尔始终关注着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与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商品经济之间的对立,正如《奇迹》中以原始方式生产蜂蜜的一家人和他们所拒绝的现代化的生产标准和商业化的经营模式。

《幸福的拉扎罗》中前半段由原始的农耕种植方式、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所组成简朴生活,与后半段物质丰富、科学技术发达、理性经验渗透的现代生活形成对立。从佃户到市民身份的变化,却依然没有改变来自Inviolata的农民生活在社会低层的现实。

罗尔瓦赫尔的镜头,也常常会驻留在被遗弃在时代角落里的失意空间,如幽灵般凝视《圣体》中被掏走仿若心脏一般存在的耶稣圣像的废弃教堂,《奇迹》中凭空消失的养蜂人一家徒留下的一座空荡荡的家宅,以及《幸福的拉扎罗》里失落的村庄,镜头的目光柔软地抚触着回忆的墙壁,前往呼吸和话音震荡回响的家宅卧室,而在幻想中栖居着迷失的回忆。

苏醒后的拉扎罗为了寻找好友Tancredi离开家乡一路长途跋涉,目之所及都是比Inviolata这样落后闭塞的封建农庄更残酷严峻的现实:难民和失业者排队等待只有几欧报酬的零工,银行通过债务抵押掠夺走家庭财富;Antonia一家好几口人聚居在废弃的水塔箱中,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只好通过偷窃、抢劫和诈骗维持生计;曾经的侯爵少爷Tancredi,虽然仍住在体面的大房子里,因为破产而失去所有,终日在酒精中醉生梦死,颠倒现实。即使离开了禁锢他们的封建制度,他们却依然是被主流社会所拒斥的边缘群体,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在城市化进程的吞噬之下苟苟营营勉强度日。从黑暗无知中被解放的村民,似乎又落入另一重盘根错节的社会剥削。

甚至神圣慈悲的宗教都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修女将这群想听音乐的人驱赶出教堂。此时再次出现了神性的一刻:晚祷时刻的神圣管风琴声仿佛有了灵性和意识一般,跟随着拉扎罗一行人离开,从教堂偷跑出来,穿过门廊,顺着和煦晚风,徘徊在他们身边。独坐在树下的拉扎罗默然流泪,而决心为失去一切的好友Tancredi讨回公道。

电影的结尾,拉扎罗睁大双眼倒在血泊里,未知生死。此时,曾经俯身降临、呼唤他苏醒、召唤音乐的神圣灵性并没有护佑他不受伤害,一直凝视着他的狼忽然离开,穿过车水马龙向镜头奔跑而来。电影并没有过多纠缠于多愁善感的同情与和感伤,而更以民间传说般的讲述方式结束了这则寓言。它拆解现代社会中所有确定、透彻的价值体系,并将泾渭分明、标刻为模板的现代生活其淹没于幽微而不可捉摸的神秘光晕中。

在虚幻与现实中游离,跨越在古代和现代的交界,罗尔瓦赫尔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传奇,一个虚幻的梦,也是当代意大利的真实写照,抹开尘土飞扬的Inviolata村庄古老幻象,是镜面般清晰的当代欧洲社会的演变: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难民和移民,被迫失业的工人、流离失所的破产者,电影站在过去和现在的迷惘之上,被困裹在未知的谜团和化约为一的真理之间,目光投向的更多是对于未来的现实焦虑。

 4 ) 好人还能活得下去吗?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戛纳电影节以放映后观众起立鼓掌著称,有时甚至有人热泪盈眶。

这不是作秀。

看完戛纳最佳《小偷家族》后探长反应并不大。

但有部电影探长看完后真的内心在流泪,只想说:此片只应天上有!

在戛纳电影节现场,这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超过8分钟,导演和观众眼中闪着泪光。

鼓掌长达8分11秒,女导演眼中闪现泪光图片来自Youtube

这部电影就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的《幸福的拉扎罗》。

片名海报都平淡无奇,导演不出名,主演是素人,一看就很容易让人忽略。

但看过的很多人都把它列入了年度十佳(包括探长)

在烂番茄,《幸福的拉扎罗》拿下89%的高新鲜度。

在苛刻的Metascore,它拿下82分,11家媒体中有2家媒体打出100分。

导演艾丽丝·罗尔瓦赫尔(Alice Rohrwacher),意大利年轻女导演,名气不大。

国内观众更熟悉的是她的妹妹阿尔巴·罗尔瓦赫尔(Alba Rohrwacher),曾在高分剧情片《完美陌生人》中饰演一名少妇。

艾丽丝(左)和妹妹阿尔巴(右)在戛纳发布会现场

《完美陌生人》,2016

艾丽丝是编剧出身,《幸福的拉扎罗》是她的第三部长片。

前两部作品《圣体》和《奇迹》均在戛纳反响不错,《奇迹》还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

《圣体》7.2《奇迹》7.3《幸福的拉扎罗》8.6三部海报都是图画形式

男主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Adriano Tardiolo)就是个高中生,今年刚20岁。

见到他的人都形容他“眼睛清澈干净如天空”

他能从一千余人中一眼被选中,多半是因为这双清澈无暇的眼睛。

而看完这部片子,你将永远无法忘记这张天使般的面容。

Adriano在戛纳电影节

《幸福的拉扎罗》是部奇幻片,它的故事朴素却触目惊心,让人动容。

探长更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看这部电影。

因为它揭露了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问题:

现在好人还活得下去吗?

好人身上有味道吗?

拉扎罗给出了定义。

有人见了他就下跪,不是因为他是好人,而是因为几十年过去他一点都没有变老。

这要从一个叫Inviolata的地方说起。

这里与世隔绝,人们保持着原始的农耕生活。

在意大利语中,Inviolata是指“不可触碰”或“纯洁和原始的地方”。

这里的人都是一个贵族的奴隶,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

拉扎罗是最能干的一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呼喊“拉扎罗”的声音。

但人们都叫他不是因为喜欢他,而是要他帮忙干活。

“拉扎罗,别愣了,把箱子搬到后后面去!”

“拉扎罗,把奶奶抱上来!”

“拉扎罗,去抓住那只母鸡!”

但拉扎罗是快乐的,因为只要看到别人高兴,他就会高兴。

他总是无条件的为别人提供帮助,即使他的善意不被珍惜而是被利用:

他问朋友要不要尝尝自己的吃的,朋友说自己不饿,就喂了狗。

结果,狗不吃。

狂欢夜有人叫他帮忙守夜,他爽快答应。

那个人便跑去又吃又喝,载歌载舞。

那人说一会叫他回来就可以,但拉扎罗怎么叫都没人答应。

他一个人望着星空,还为那个人找借口说:根本听不到的。

这就像贵族奴隶主所说:每个人都在剥削别人。

“我剥削他们,而他们则剥削更弱小的,这是永远不可能被停止的食物链”。

最纯真善良的人,却成为食物链最低端的那个。

但拉扎罗从未因此显露过任何悲伤。

相反,他总是瞪着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随时等着帮你。

用导演的话说:他理解世界的方式简单朴素,根本不知道除了善良还有邪恶,所以他一直都是快乐的。

可是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拉扎罗有着最纯洁的善,却经历着最让人心寒的恶。

一天下起雨,每个人都跑去避雨,没人管拉扎罗。

他病了,烧到额头滚烫。

当有人提出给他腾个位置好让他休息时,平时被他帮助的人的反应却是“滚!”

拉扎罗有一个朋友。

这个人是贵族女人的儿子。

他虽然也对拉扎罗颐指气使,但他向拉扎罗解释“他们是兄弟”

你看我们像兄弟,我们一样高。我爸是个花花公子,也许你妈妈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我爸刚好牵着马去喝水,然后他们就认识了,我们就成了兄弟。

为了帮助这个兄弟,拉扎罗跌落悬崖。

片中第一次出现“狼”。

就像开头故事中一样,它冲向拉扎罗,嗅了又嗅,最终,它安静地离开。

这时贵族的骗局被识破。

原来,贵族女人让Inviolata与世隔绝,文明停滞,为的是压榨劳动力。

Inviolata的几十户奴隶被解救。

当人们脱离苦海的时候,想起拉扎罗的只有一个小女孩。

没有人去叫拉扎罗。

只有神迹显现,拉扎罗一觉醒来,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

他双眸依旧清澈,行走在遍地白雪寒冷无比的工业社会,无人问津。

一个女人认出了他,这个女人就是当年唯一想起拉扎罗的那个女孩。

她把拉扎罗带到简陋的“吉普寨式营地”,这里住的是Inviolata出来的老乡。

他们虽被解救,但依旧生活在社会边缘。

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拉扎罗还是像以前一样热情的帮助伙伴。

即使得到的仍是排斥与拒绝。

拉扎罗如同上帝再临,让这群食不果腹的人意识到大地上就有许多可以吃的食物。

他们不必偷,不必抢,不必互相剥削。

只要齐心协力,一起劳动,浇灌大地,就能有吃的。

无意中,拉扎罗找到曾经称他为“兄弟”的男人。

这是拉扎罗最高兴的一天。

当年的兄弟已经成为白发老头

拖拉扎罗的福,他们再度重聚,冰释前嫌,成为朋友。

“兄弟”还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

这群吃了这顿没下顿的人不仅精心打扮自己。

还拿出81欧元买了高档的甜品作为礼物。

只不过,他们吃了闭门羹。

宴请不过是“贵族兄弟”的另一场骗局。

“兄弟”的妹妹说他们自己都吃不饱,根本就无法邀请谁来吃饭,并说是银行夺走了他们的一切。

她赶走了这群人,又厚着脸皮要他们留下手中的礼物。

他们犹豫了一秒,把高档甜点留给了“兄弟”。

他们曾经只顾自己,现在终于学会了拉扎罗的善良,开始顾忌和考虑别人。

他们失望的回家,虽被欺骗感情到头一场空,但他们内心充满希望。

他们决心一起回到Inviolata重建家园。

这次,他们没有忘记拉扎罗。

只不过这次,一向高兴的拉扎罗独自流下眼泪。

第二天,拉扎罗只身来到银行,要银行归还一切。

这个古怪的傻小子被众人当成恐怖分子,被活活打死。

与世隔绝的旧时代和建立了现代文明的社会,都容不下这个善良的圣人。

一个狼都舍不得咬的人,竟死在人类同胞的脚下。

拉扎罗倒下,那头狼再次出现。

它转身,背离烟囱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社会,越跑越远……

《幸福的拉扎罗》有着浪漫又犀利的超现实主义。

它不会让人哭,却能让你的内心流泪。

他一直在微笑,为什么我们却想哭?

片中有处神来之笔,能让人感受到拉扎罗心中幸福的泪水。

被“兄弟”赶走后,他们循着美妙的音乐来到神圣的教堂,修女以“这是私人场所”为由将他们赶走。

乐师坐下,再弹奏钢琴,音乐声竟然飞走。

修女惊呼“天啊!它要去哪里?快关上窗户!”

但什么都挡不住它,它飞到那群人那里,他们感叹:这音乐多么美!

他们接纳并相信了拉扎罗,从自私变得善良,才拥有资格倾听这音乐。

而有些人,却不配!

这部片子在戛纳引起强烈反响,戛纳电影节发布会上,影迷和记者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

比如:拉扎罗到底是谁?

导演艾丽丝回答:他像耶稣,是一个神,但他只是一个纯真善良的人,他的善良和纯真超越了时空。不管是在旧时代还是新社会,他不停的回来,提醒人们这些神圣高贵的美好品质。

导演说:越简单的人越开心,你们同意吗?

男主扮演者Adriano补充说,自己开始并不理解这个角色。

忽然有天他明白了:拉扎罗的外表总是无辜和喜悦,但其实他内心一直在哭泣。

而他读懂角色的那一天,片场下起了雨。

记者问导演:如果你有了拉扎罗穿越时空的能力,你会穿越到哪里?

导演想了半天,难以决定。

最后说:其实我很喜欢现在这个时候,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但我很想知道将来它会不会变得更好。

探长想以一个问答作为结尾。

记者问导演:你觉得在现代社会,拉扎罗身上的这种纯真和善良还存在吗?

问题问完,全场一片寂静。

导演艾丽丝有些犹豫:……这个品质很好,但要相信它存在很难……

男配塞尔希·洛佩斯(Sergi Lopez)对这个回答不满意。

他拿过话筒,说了两句话:

你必须要相信。

纯真和善良永不会死!

----The End----

文/探长

2018.10.20/青岛


(扫码关注影探,ttyingtan,后台回复幸福的拉扎罗 看片儿)

 5 ) 残疾的拉扎罗

【约11:1】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伯大尼的马利亚,现在一般认为与抹大拉的马利亚不是同一人)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
【约11:2】 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约11:3】 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
【约11:4】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约11:5】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
【约11:6】 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7】 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约11:8】 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约11:9】 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约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约11:11】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约11:12】 门徒说,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约11:13】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约11:14】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约11:15】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约11:16】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约11:17】 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约11:18】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
【约11:19】 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约11:20】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约11:21】 马大对耶稣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约11: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
【约11:23】 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
【约11:24】 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约11:25】 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约11: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约11:27】 马大说,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约11:28】 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
【约11:29】 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约11: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约11:31】 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约11:32】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约11:33】 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约11:34】 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
【约11:35】 耶稣哭了。
【约11:36】 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约11:37】 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约11:38】 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约11:39】 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约11: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
【约11:41】 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约11:42】 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约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约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
【约12:9】 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约12:10】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约12:11】 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完整看过两次后,《幸福的拉扎罗》仍然是一部我无法给出评分的电影。

《拉扎罗》的主线故事,可以简单理解为纯良的天使在两种社会中的两次毙命。但剧本中提供的(几乎在时长跨度上均等)的两种时间跨度无疑为人物展现提供了更丰富的舞台,(拉扎罗的不变、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他人的变化、 少爷唐克雷迪的变化)但无论是怎样的环境,拉扎罗的命运似乎都早已写定——为自身笃信的善良殉道,就如同其原型《圣经》中的拉撒路(Lazarus)在羊皮纸上写定的命运一样,必死,而后复活。

电影里的拉扎罗是一个完全没有私心的男孩,或者我们说他没有思考更为合适,他不会拒绝他人,把他人的玩笑一 一当真,脸上总是带着真诚善良的微笑。或许是天生,又或许是过早地被隔离在“桃花源”般的小镇成长,拉扎罗拥有某种可悲的残疾,即某种适应人类社会中复杂人性的基本能力,辨别“真”和“假”的能力,或者说——摒弃自己理想主义的能力。在拉扎罗的眼中,一切都是“真”的,甚至一切都是“善”的,他用某种固执的笃信把“假”和“恶”排斥在外,疑惑的神色是他无法从逻辑上去理解“假”和“恶”行径的自然流露,这样一种天生的缺陷,在勉强适应了小镇生活的固有模式(即“烟草女王-村民-拉扎罗”的稳定剥削链)之后,被突如其来的救援直升机打破,而拉扎罗此时又一次不幸脱节掉队了,高烧坠崖导致他丧失了二次成长的机会,丧失了和其他村民一样渐渐进入到这个大社会的机会,第二次有可能治愈他的残疾,进入大人类社会并适应的机会。(村民通过警察救援获得了正向的,真实的首次外界接触,而拉扎罗对外界的首次接触则是两个闯入的盗贼,搬家的谎话,且在时间跨度上,拉扎罗初次接触社会已经是村民接触初次社会二十年后,他面临一个更加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这些因素无疑都为拉扎罗的“康复”增加了难度)

在两个社会(影片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对照组中,诸村民组以女仆安东尼娅为首,在两种社会中都保持着些许对不公的愤怒些许狡猾,也秉承了一贯的妥协,是某种“正常人”;另一组富人也可细分为“残疾组”和“正常人组”,正常人组以Nicola和他女儿为代表,在小镇上摆出剥削者的架子,而当则在大社会中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通过“否认”(Nicola否认认识拉扎罗,Nicola的女儿否认认识拉扎罗一行村民)勉强维持着曾经属于自己的已然崩塌的尊严,与之相对,“残疾组”只有一个人:少爷唐克雷迪,一贯玩世不恭,热衷玩笑,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在前半段批判母亲拉着拉扎罗做骑士学狼叫,后半段继续学狼叫邀请穷村民来早就窘迫的家里吃饭。(俨然一副要实现共产主义堂吉诃德式的骑士形象)

拉扎罗和唐克雷迪两个“残疾人”,如唐克雷迪的戏言所言:“我们没准是半个亲兄弟。”两个理想主义者分别在各自的困境中湮灭。唐克雷迪的理想主义来自富足,而拉扎罗的理想主义来自一无所有。在影片前半段的社会中,唐克雷迪生活优渥到病态,不屑于母亲的好意,不屑于拉扎罗的食物,不屑于母亲残忍的剥削,不屑于Nicola女儿的示好和关心,也不屑于众人寻找他的奔走和关心。唐克雷迪是顽劣的挑食的小孩,唯一引起他兴趣的是制造虚假的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苦难(麻风病、飞机失事、绑架)来表达叛逆。拉扎罗则相反,拉扎罗一无所有,他生活的选择少得可怜,大部分时候几乎是没有选择,但他也和唐克雷迪一样进行着某种对现实的否认——对于村民剥削自己现实的否认,(当唐克雷迪对他说:“我妈妈把你们当牲口使。”)对于烟草女王剥削廉价劳动力的否认,对于唐克雷迪利用和捉弄自己的否认。唐克雷迪生活富足,却以病态的烟鬼形象,白色肌肤和削瘦示人,拉扎罗生活窘迫,却以健康强壮,“干活不惜力”的样貌出现,“我们没准是半个亲兄弟”,唐克雷迪的这句话,和两人在影片两段中都学狼叫并立的镜头,似乎暗示了在滑稽的外表下,两人身上更深层次所共有的缺陷:理想主义。

当唐克雷迪把拙劣的弹弓以骑士形式送给拉扎罗,就赋予了拉扎罗这个原本的一无所有者一项私产,唐克雷迪并不屑于给出一件破烂玩意,也不屑给出一份带着捉弄意味的友情,但对于拉扎罗来说,这却是头一遭,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拉扎罗这个拥有者不惜一切代价要保住自己仅有的一件礼物和友谊,又或者,唐克雷迪所期待他完成的“骑士精神”——效忠——决不能得到辜负,哪怕为唐克雷迪罹难两次也在所不辞。

但拉扎罗是一个好人吗?电影中的旁白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匹老狼因老态龙钟被赶出了狼群,它很饥饿,跑到人类家里吃掉鸡鸭。人类很讨厌这匹凶残的狼,却不知道这只是一匹虚弱的狼。老狼的故事传到了一位与动物有交流能力的圣人耳中,他接受了人们的请求——与狼进行和平谈判。圣人出发去找寻狼,一路长途跋涉,冬天降临,精疲力尽,却仍找不到狼的踪迹。狼也饿了,而且跟踪圣人已经很久了。终于有一天,圣人倒下,狼现身,正当准备要吃掉圣人时,狼突然闻到一股气味,这一股从未闻过的味道阻止了它,一个好人的气味。”

拉扎罗是一个“好人”,一个对善良和理想主义执着的信徒,一个忠心耿耿的现代骑士,一个纯度过高的人,却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或者,一个真实的人。但在拉扎罗殉道的路上,我们人人都是冷眼旁观者,又或者拉扎罗的状态,是每个诞生于世界之初蒙昧天真者(对照片中被众妇人诓骗“母亲死掉”后流泪不止的小男孩皮伯)的磕磕绊绊。

拉扎罗是一个好人吗?如果“好人”的定义是忠于自身的信念……或者这也是一种“好人”的定义。

但我以为,安然度过“拉扎罗理想主义癔症”,康复后仍然能阅读出拉扎罗神性的每个“健康人”,身上仍然一样有着与“幸福的拉扎罗”神性残片,而理想主义崩塌后终止生活或继续生活,我不知道“做出选择”的拉扎罗和“放弃选择”的正常人,正如自杀者和生活者,哪一种才真正称得上真正的幸福。

 6 ) 误入人间的天使

《幸福的拉扎罗》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意大利年轻的女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是本片的导演也是编剧。这仅仅是她的第三部长片,而她的三部长片均参加过戛纳电影节,上一部电影《奇迹》还获得了评审团大奖。可谓才华横溢! 《幸福的拉扎罗》讲了一个颇具魔幻色彩的寓言式故事。拉扎罗是男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身材健壮的青年,个子不高,却肌肉发达,总穿着一件米色的短袖,浅褐色条纹裤子。他是一群农民中的一员。而这几十个男女老少皆有的农民其实是被一名被称为侯爵夫人的烟草女大亨囚困在山中,与外界隔绝,用宗教给他们洗脑,他们根本不知道世界早已现代化,还以为依然是佃户制的旧时代。他们终日劳作,却永远欠主人的债,生活简陋而困乏。然而过着这样生活的他们,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痛苦,他们有朴实而动听的音乐,淳朴而直接的爱情,自然又简单的快乐,有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容......而拉扎罗是这些人中最能干的。从电影伊始,他就是被使唤的对象,抱老奶奶,抓鸡,替人看鸡舍,在田地里收割时,此起彼伏呼唤拉扎罗名字的声音,简直合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似乎谁都可以 指挥拉扎罗。用伯爵夫人的话就是“我剥削他们,而他们剥削更弱小的,这是永远不可能停止的食物链”。但拉扎罗始终毫无怨言,欣然接受,尽心尽力。

有一天,侯爵夫人带着儿子坦克雷迪来到了这里,这位骄横、叛逆又孱弱的少爷,不满母亲的做法又无力反抗。一次偶然的机会,坦克雷迪和拉扎罗相识,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和拉扎罗称兄道弟,只是不知那其中有多少真诚又有多少戏谑呢,坦克雷迪装模作样的赐予拉扎罗一个破烂的弹弓作为所谓他们骑士联盟的武器,有朝一日去反抗奴隶主的统治。单纯如拉扎罗,对少爷的玩笑没有一丝怀疑,他真诚的相信和接受坦克雷迪的友情,心中也定然充满欢喜和感激。拉扎罗为坦克雷迪冲咖啡、递香烟、偷食物,替懦弱的坦克雷迪割破自己的手指,流下鲜血,因为干活不能去寻找不见的少爷,淋了大雨而发高烧,最后,还是在寻找坦克雷迪的路上跌落高高的山崖,生死不明......

随着画外音的响起,影片从暖色的写实,转为冷色的魔幻讲述。画外音一个女声在诉说一个古老的关于狼和圣人的传说。画面内,一匹狼来到了昏迷的拉扎罗身边,但它并有吃掉他,因为“它闻到了一种味道,一种好人的味道”。狼走了,拉扎罗醒了。村子里空无一人,墙上爬满了蜘蛛网,枯草丛生 。原来,拉扎罗穿越到了几十年后,他又遇到了从前一起生活的人,甚至,他又奇迹般的遇到了坦克雷迪,依然放荡不羁的少爷,却中年发福,头发苍白,早已破产以至于身无分文。拉扎罗为了帮坦克雷迪,这个曾经与他结下友情的少爷,走进银行,想帮他要回一切,虽然,他根本不知道银行为何物。被误认为要抢劫银行的拉扎罗被众人打到在地,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那匹狼再一次出现了.......

拉扎罗是至纯至善的存在,他有一双无比清澈、纯净的大眼睛,如钻石一般,不掺一丝杂质,闪着动人的光芒。那淡绿色的眼眸,如湖水般深邃、宁静,仿佛可以淹没这世间所有的恶。他勤劳、善良、忠诚,从无牢骚和埋怨。拉扎罗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傻小子,他浑身充满了灵性与活力,他是自然的,质朴的。拉扎罗是一个好人。在未跌落山谷前,他就是这样一个存在。而当他醒来后,拉扎罗具有了神性。他几十年不变的容颜,他一如既往纯净的双眼,他那颗永远充满温暖和爱的心。当那双眼睛认真的看着电视上的劲歌热舞,嘴角划过一丝不经意的微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融化了,眼泪不知何时已夺眶而出。当他和同乡被赶出教堂,不允许听圣歌,那圣歌竟离开教堂,随他而去。这世间的欺骗、冷漠、丑陋,这世间的恶,因为拉扎罗的存在而愈发明显。那么,拉扎罗到底是幸福的吗?他当然是幸福的,因为,那样一双纯粹的眼睛里,根本看不到恶。当拉扎罗倒下,狼再一次出现,传说中的圣人最终被狼吃掉了吗?不得而知。拉扎罗死了吗?一切都不重要了。天使误入人间,那眼睛闪过的光依然耀眼,我们知道天使曾来过!

导演的访谈中说,她创作的初衷是想反映意大利的现实,从移民问题等获得灵感,是一部关于意识形态的电影。但我们并不太了解意大利的问题,我们总是从电影里关照自己的当下。在这个处处充满恶的人间,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这是我看完影片后久久思考的。而每当我想起那双澄澈的眼睛,一切似乎有了答案!我将长长久久的记住这双眼,作为对自己的警醒。饰演拉扎罗的演员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是第一次演戏,而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幸福的拉扎罗》正在平遥国际影展上展映,他也来到了平遥。原本隔着半个地球的拉扎罗,如今就在二百 公里外,而我也刚从那里离开。我不禁感到世间的神奇和冥冥中的安排!(其实和我道到底有多大关系呢?但我宁愿这么想!)

 短评

如果你一觉醒来,从农业文明穿越到现代文明,你也会像拉扎罗一样,发现人类并无长进,生活方式变了,然而内核并没有改变,一切都建立在欺骗和剥削之上。片中伯爵夫人的话,令人很感触:“人类就像动物,我剥削他们,他们剥削更弱小的。”现实情况便是如此,有权势的人欺压没有权势的,没有权势的便欺压更弱小的。虐待孩子和动物的人,莫不如是。

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惊喜的看片感受,剧作神奇,可细思的地方不少;现实与奇幻,社会及宗教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好看,又耐得住琢磨。意大利女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才华横溢。

1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奴隶时代的穷人和新时代的穷人,穷法都是一样的,更可怕的是,文明没有前进反而退回到了蛮荒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包括神秘的拉扎罗。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在断桥下不敢渡河,我却能徒步通往文明。在鸡窝边提防猛兽,我却能狼嚎与之共鸣。佃农制的收割机旁,我是穿着破布的农民;现代化的挖掘机边,我是容颜不老的圣人。悬崖边坠落未被饿狼蚀骨,银行里落井却被众人投石。闯进教堂想听圣音,却被轰走。人与神的时间,人与兽的语言,人与人的悲欢,终不相通。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伊始,我以为是乡村爱情版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期间,我又以为是北方一片苍茫版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最后,才恍然大悟,是意式太阳照常升起版的《柏林苍穹下》。

2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四星半,主竞赛看到现在的最惊喜,希望三大奖可以取其一,无论是形式、影像、主题、表演、演员选择,各方面都非常出彩。16mm拍出的复古感,乡下的自然风光,自带灵气的男主,城市与农村的对比,以及不经意的超现实部分。都让这部影片非常难得,一种自然主义风格,安静、舒服。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洛尔瓦彻的作者性与叶芝早期的诗歌相通,是一种会呼吸的沉浸式影像风格,带着某种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东西,比如意象簇的构建和抒情。这种诗意让我看完后思绪浸染其中,再无心思走出影院奔向下一场电影。

25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圣人没有死于粉身碎骨,却死于现代生活。

26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哎,怎么感觉是个如同网红店的电影,装修得很高级,但是不好吃,时尚人士纷纷来打卡、自拍、发朋友圈,热泪盈眶地表示喜欢。

29分钟前
  • 楚平
  • 还行

愚蠢的人类认不得神的样子,只在自己需要时急迫地呼唤祂。

34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魔幻,神谕,狼的意象,阶级的消亡,圣经故事。导演太有才华了,真的很难拍。男主角像雕塑般的脸庞,又清秀又圣洁。

3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制度和时间改变不了穷人,也改变不了拉扎罗,他出现过,他又出现了。

4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继承了意大利电影的魔力,谱写出如此清新脱俗的诗意影像,放在这届戛纳主竞赛里面太耀眼,令人沉醉。教堂颂歌那段犹如神来之笔。

4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阿巴斯式的大远景勾勒出不知魏晋的桃花源,光感通透如油画,人物在茫茫天地间的移动,暗指自然环境变迁下人类活动的微渺不足道。时空转场甚妙,沧海桑田之巨变藉由画外音故事的讲述达成,并成为主题寓言巧妙点睛,与邦哥《恋爱症候群》异曲同工,都极富技巧。踏进城市洪流,如赫尔佐格式落入凡间的无辜纯良天使,阶级颠覆并未泯灭世间凶残,人类自捆自缚的毁灭之路势在必行,圣心虽用心良苦然功败垂成,教堂内消失的音乐伴随少年哭泣一幕绝美,他曾这样爱过你们,他曾幸福过。大银幕二刷,升级五星,结尾一滴泪仿佛落到心里。以肉身渡众生,误入险恶风尘,人类开蒙之前的神。前半段徜徉在埃曼诺·奥尔米《木屐树》与维斯康蒂《豹》的油画感中;声效极棒---田野里声声的呼唤如耳语,风声渐盛的层次,雨点打在屋顶上的错落感,让人沉醉。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琴键按下去没有声音我眼泪就流下来了;电影看完半个小时了,我还没想通自己为什么会哭

48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恶还有隐蔽性,但善良是醒目的,它像月光一样皎洁。人们信奉神、敬慕神、召唤神,却也误解神、驱赶神、叱骂神。在这样的人间,善良无法栖身,神无处降临。其实,什么是神呢?神就是:一个好人。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拉扎罗无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银幕形象之一,他对世间一切都不清楚不明白,但却从不困惑不迷惘。他的淳朴成为他蠢笨的罪证,却又如镜子一般照出旁人的丑恶。被奴役的状态不会因时间地点而改变,只不过奴役者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但导演无意控诉,她只是温和的注视着这个世界,正如拉扎罗一样,除了自省,便是喟叹。

5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一则关于善良的神格寓言。虽然结尾有走火入魔之嫌,但剧本太太太厉害了,打破时间和空间屏障,讲了阶级、贫富、人性各种问题。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有拉扎罗没有变,他的眼神依然清亮,他依然默默的任劳任怨。而我们——我们活在圣人已死的世界…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好想掉进这故事里,步骤慢点,气氛神秘。(贾科长,想拍社会大变化又想魔幻现实,跟年轻人学一下不好嘛,非要自己致敬自己,尴不尴尬)

59分钟前
  • 米粒爱肥内裤
  • 推荐

Lazzaro没有正恶立场,也无好坏判断,始终在单向地吸收概念。唯独Antonia察觉到了他这种易受影响的被动性,在行骗过后谎称是魔法,并不再拉他参与。却依然无法避免他在全新的社会形态中,笨拙地运用新学概念与旧有经验,从而导向那个悲剧结局。这些村民,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在面对更高阶级(哪怕是没落的Luna家族)的时候,始终只能“在门外”。

60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