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时光派

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蒋方舟,马家辉,陈晓卿

导演:苏雷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2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7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7-21 00:13

详细剧情

  《圆桌时光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陈晓卿、马家辉、蒋方舟与"时光"约个会,共话初老,探讨时光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你着急吗?

这期的主题是“着急”,你越来着急吗?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急性子人,总感觉做什么事都慢不下来,不过要是有陈老师给我宽心,估计还是会有所改善的[偷笑][偷笑][偷笑],然后说到年轻人的焦虑问题,对信息的明辨能力,像辉辉老师那么聪明了人,也你抵挡不了信息的诱惑,毕竟是人性。陈老师的《风味人间》拍的确实不错,他一说起吃的,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稍微贵一点的菜和便宜一点的菜,后者的评价的过瘾,迷幻,爽,前者是性感温和。那是否跟背后人的文化背景有关,我觉得是,人的用词跟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后者懂得用语言来描述。

 2 ) 算计

好节目不用说,从锵锵三人行开始就是,但是自己并没有一集不落的追,这点也是人性的问题了,你知道这是好东西,但它没有前后连贯性,没有悬疑,没有捉住好奇心,它是每集独立的,看了能引发思考,不看也不会有错失的感觉,甚至可以看着标题只选自己看上去有兴趣的一集来看。怎么说,这就是段位高吧,我不用这样来算计你。这样的节目能够高分实在太好了,能证明我偶尔太悲观了真好,我以为真的太多人的口味跟我不一样了,尤其现在所谓的网络主力消费群体,就像嘉宾说的,我真的不懂,不能理解。有次我想,可能当时父母也是这样不理解为什么我喜欢周杰伦的吧。

时光和着急,这两集太贴近生活了,没法忍住不记录心情。啊,这两集让人看得掏心了。

我和蒋方舟一样,89年生人,我还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xx后还是新说法,而社会舆论提及“90后”的时候,不多不少带有一点“轻视”,别怀疑,就是,就是觉得是小屁孩不懂事,做事不靠谱幼稚,稍稍有那么一点隐含意思。我当时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表达人不应该按年代来区分,又不是红酒,算什么年份。而10年后的现在,xx后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说法,没有人觉得有任何奇怪,每个人都在用。我还记得,10年前我会庆幸,太好了,差一年就分到90后了,好险。现在我会偶尔想,太遗憾了,差一年我就分到90后了,显老了。这就很有意思了,人还是这个人,思想的变化很微妙。其实这种按年代分,恰恰是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快,后面已经按5年为界限来分了,真的很快,但我也相信,快到一定程度慢慢自然就会稳定了。没有偶然的热词,都是真实的反映和写照,只是我们缺少了思考之间的联系。

12年大学毕业,一直是在单位里上班,17年离职,在此之前,因为单位流动性很低,所以我一直是“年轻人”,离职之后,当换了职场环境,公司里都是95左右生人,自己就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这不是因为我真就觉得我大几岁就老了,而是,因为我转行了,我在现在的环境里跟大家没有任何的优越感。也就是节目里说的,所谓的觉得老了,是你对自己有个期许没有达到,是你觉得自己以后也没什么改变了,你就觉得自己老了。这是我刚离职的时候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一直持续到2018年下半年,我重新入职一家公司,确认了职业方向,我看到我跟身边人的差距,但我知道这差距并不大,我凭着我略微丰富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聪明才智,即使是我这个外行人转行跟ta们这些本职人一起干,也能稍稍努力就追上,说实话,我现在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我甚至经常觉得,因为我稍长几岁比人家在某些方面会做得更好。只是偶尔在大家谈起此类话题的时候,心中会有点不认同有点不适而已,比如92的孩子说自己老,嗯。同样是我,一年之后,反而不觉得自己老了,这也很有意思。

这期节目,对我感触最大的第二点就是算计,虽然之前一直都知道,但是我的表达会是“人家就是特意这样做的”,我还并没有想到算计这个词。尤其是当蒋方舟举例那群创业者的讨论过程的时候,我背脊骨都凉了。人性还有什么弱点没有被他们利用?人性还有什么可被算计的?这期节目让我最为喜欢的是,大家都是很坦白地承认自己如何被吸睛的标题所误导,如何沉迷刷微博朋友圈,人性本就如此。没有谁能例外。而意识到,就是个好开始。新时代的鸦片战争,这个比喻不能再好,来,战友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好,为什么要干?

被利用就利用了,也没什么,怎么就反感了,爽就够了,就吸鸦片没什么不好啊。我想是因为这种利用,多数是要你做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事情,所谓没有用处,大抵就是后来再看没意思的事情。打了一个很快就过时的游戏,看了一篇毫无内容的推文,刷了一堆过后根本没影响的短视频,看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朋友圈。当时很爽不能自拔,过后就觉得自己傻逼一个。我还记得,我13年的时候在单位里内部面试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及时反馈的效力,用的是游戏的例子,马上看到结果,而且用十分具体明确的数字,这就让人很有动力,应该往这改进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啊,说起来,我也曾想算计别人啊,谁没有呢,想想多的是,只是一般不用这个词而已。(当然这个只是面试来表现自己想法而已,单位不可能用的。)其实这也就涉及延时满足了,以前我们用目光短浅来形容,现在出现了延时满足的这个词,我也想问一句,为什么愿意延时满足的人是被大家觉得是好的?我认为,是这样的事情,是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比如我在准备考证,我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才能考下来,很多人不愿意做,不愿意投入,不愿意做那么久才看到结果的事情。那我就是要做,因为我觉得,不做,这些时间也是吃喝玩乐而已,做了,几年后我就有了水平提升和升职加薪的资本了。所以,别说是就是,要自己想想是不是。谁都是人,都有一样的人性弱点,现在爽才是真的爽,谁不知道,这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和战争。

没有人活得容易,大家都是跑龙套,以前别人一条不合意的评论我可能会很在意甚至生气,现在第一反应还是一样,第二反应就是,随他吧。很久没用豆瓣了,好想把之前的记录删掉,第二反应就是,随他吧,谁在意呢,不就你自己在纠结而已,以前的你也是你啊。最近看日剧,对自己的想法也有一点变化了。文涛说几分钟一个爆点的时候,我不觉得奇怪,但陈老师说其实自己也在研究这个语言,这个单位时间信息量,等等的时候,作为受众的我真的理解了成功没有偶然,大神尚且如此,自己偷个啥懒,爽啥爽呢,给自己加个油吧。

觉得自己脑子里有好多好多话想说,词不达意啊,看完节目,我终于下定决定,下单买了这想看了好久但是一直没能坚持看下去的一套书(三体),在浩瀚宇宙里当个虫子吧,手机看书还是不行,让我闻闻纸张的味道吧。

 3 ) 初老感想

我觉得当一个人有智慧、有底蕴的时候,就不会害怕自己变老。80后90后的人觉得自己变老其实是一种焦虑,因为当自己青春比不上00后,流行的文化也跟不上,自身也没有文化积淀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就这么被潮流冲到了岸上,产生一种焦虑“怕老”。

我感知到的老,也如同以上的情况一样。我在大学期间,有时看到大荧屏上00后的TFboys火爆,内心充满羡慕嫉妒恨,犹如乱麻在我心头胡乱缠绕,电脑直接“啪”关上;有时看新闻跳出一些我不知道大红大紫的明星,多篇报道,我就知道我已经跟不上国内的娱乐圈;有时,照照镜子看到自己发际线往后退,皮肤粗糙变差,我也知道我的青春也会很快消逝;再有时,某一天看到00后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我也即将被大学撵走了。

我也感到焦虑,在大学当我意识到特别强烈是我看到和我玩两年的学长学姐从校园离别后,我知道了时光的易逝。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我知道后面还要00后、10后、20后排队等青春的到来,所以“青春”这东西是守不住的,当“青春”离开你时,我最后还剩下什么?我拿什么跟别人竞争?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把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内在,给内在修养、文化底蕴做提升,储备知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铺垫,培育自己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在青春消逝后,不变的只有我的智慧,我的文化,我的修养,是谁都拿不走。


以下内容为个人观影笔记:

一名80后,他女儿患上了白血病需要住院治疗,自此删除游戏:

“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人在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可以逃进很多东西:逃进叛逆、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的那一刻,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比你自己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就没有资格年轻了,你就必需变老。”


影响人的寿命因素:

1. 父母(基因)

2. 环境(空气质量、噪音、污染)

3. 政府(医疗便捷)

4. 科技

5. 自己(锻炼)

6. 吃(食物)

(所以食物是影响人的寿命相对较小的,并不是去长寿乡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就长寿。完全是噱头。)


“食物是一块,美食又是另一块,所谓的美食就是一点点牺牲健康开始的,就是你要屈尊和它拥抱,才能感受它的美好,其实也是一种代价。”

(所以美食和健康是相对的,我们在日常抉择中从中取舍、或者折中。在选择美食的时候想一想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年人用年轻人的话语,会使年轻人觉得冒犯。”
“不要谄媚别人。咱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相互沟通,我要了解你就行了。我要变成你,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

(我们应该使用自己属于自己年纪的该用说话方式,而不是用别人的说话方式来说话,会怪异,不搭,效果还大打折扣。)


“当你经历越多,到了一定的岁数你会慢慢地放下来,你不会那么强烈。或者你因冲动吃过亏,你可能不会再去冒这个风险,哪怕你占理的情况下,你也有可能吃亏。你会不断地警告自己,这个可能是不对的。”
“中国在经历4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国外很长的发展进程,很多东西对大家来说都是陌生的,你周围会突然出现很多东西。在过去70年代之前,我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近。我的周围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人,再加上现在网络,会不断地有东西靠近你,这个地球会越变越小,让你觉得局促,很容易产生愤怒,这个是时代造成的。”

 4 ) “老”是时间的终点

《圆桌时光派》宣传图

写在前面:

我是《圆桌派》的忠实粉丝,三季,我看了很多遍,很喜欢这种有主题但是不拘束的谈话类节目。我也喜欢看《奇葩说》,我个人觉得《奇葩说》是在输出观点,表达“我和你们不一样,我要捍卫自己的不一样”,为了节目流量,综艺范儿更强一些,而《圆桌派》是在讨论社会心理现象,将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现象拿出来,言谈之中将其细细剖析,但却并不强硬灌输什么独特的主张。当然,《奇葩说》和《圆桌派》都很好,节目定位不同,即使受众有交叉,也没甚互相比较的必要。

最近我看了《圆桌派》的番外——《圆桌时光派》。两集都在谈论“时间”,很有感触。

什么是“老”?

《圆桌时光派》截图

好早以前,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女生只要到了25岁,就会立刻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做到无代价熬夜,脸上胶原蛋白持续流失,鱼尾纹越来越明显,每天都担心自己会秃头,抵抗力也越来越低,时常觉得自己要生病,生理和心理都会觉得很疲累,对30岁的到来充满惶恐,甚至开始怕死,各种压力导致情绪也会不稳定。男生,应该也一样。

很不幸,我今年25岁。

前两年,我压根就看不起这种论调,怎么会二十多岁的人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可是,从去年开始,我信了。

当我摔了一跤好久才能爬起来、因为工作太忙而免疫力低下全身长疹子的时候,当我腰椎间盘突出时不时疼一下的时候,当我迷信地买了一大堆战痘产品、生发产品的时候,当我吃什么只敢选微辣(我是个特别爱吃辣的人)、慢慢不喜欢喝任何饮料只想喝白开水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在变老。

说实话,一个25岁的人说自己在变老,不免让人觉得矫情。

我们能接受一个年轻人说“你看,时间好快,我的脸上竟然有了皱纹”。而当一个年轻人说“天哪,我觉得自己好老”的时候,我们却觉得他在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无病呻吟。只有“老”的各种具体特征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我们才能承认,承认老。

为什么呢?

老,大概让人敬畏。

想到“老”,我们的大脑里会立刻出现白发、拐杖、颤颤巍巍的背影、褶皱干枯的皮肤等等。在我们心里,大概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老”,年轻人不配“老”。

而出现这种认知,大概也因为“老”虽然让人行动变得迟缓,出入医院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弱,但却让人拥有了丰富的阅历、深刻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经验加持的判断力,“老”代表成熟和通透,是时间作用于人的结果,也寄托着那些迷茫的年轻人对岁月的祈祷,老年人夸夸而谈都会让人觉得全是优雅全是风度。“老”是时间的终点,年轻人没有经历如此长久的岁月,没有看过如此多的风景便说自己老了,总会让人觉得是对“老”的轻贱,言语之间全是戏谑。

总之,对待“老”我们太严肃,太较真,“谈死色变”的人甚至觉得“老”是一种恐怖的信仰。

那么,“老”究竟是什么呢?

马家辉老师说,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过了18岁就是老,因为18岁时,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细胞都已成熟,达到巅峰状态,以后基本上都是往下走。如此,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老了”,不必在“老”面前排资论辈。

当然,这是从生理层面讲。而在人的固有概念体系中,“老”必须是一种累加概念,累加必须是时间的累加,28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比82岁的人老,“老”是相对度量单位。就像我说25岁的自己老了,但从不会说25岁的我比52岁的人老。

面对时间,我们都被动,都无可奈何,只能沿着时间设计好的轨迹从一秒、一分钟、一小时,到一天、一个月、一年慢慢地走,走至时间的终点。我们要变得放松一些,如果有个比你年轻几岁的人说“天哪,我老了老了”,请你不要去轻视,去责怪,“老”从来都不是一种庄重,那太虚伪,死亡才是庄重;如果一个年长的人经常说“我很累”“我的人生算是到了尽头”“我真的老了”,请你也不要不耐烦,“老”也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没有太多人在面对老时能真的从容不迫、坦坦荡荡。

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老了?

《圆桌时光派》截图

节目里,蒋方舟说当她开始欣赏小男孩、小女孩的好时,她意识到自己老了,与异性交谈时,已经处于无性别意识的状态了,开始就事论事。

陈晓卿老师说,当他的儿子去美国读书时,老的感觉一下子出来了,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

窦文涛说,责任让人变老。

很多时候,“老”更像是无力感牵拉出来的一个想象的东西,当我们不得不向从前不想妥协的事情低头,当我们沉溺在各种各样的悲伤中不能自拔,在旧记忆里默默叹息,无法再果断相信我们原本相信的信条,无法再坚定原本十分坚定的信念,总会迟疑,是自己老了吗?是真的老了吗?此时,我们才是真正的年轻着。

那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老了呢。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难清晰地认知到自己老了,而是经常认知到自己成熟了。

《圆桌时光派》截图

我们在冲动的时候也不会脱口而出中伤他人的话,不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种种看法,哪怕这看法并不怎么客观,面对家人朋友只在有好事发生的时候撒娇,然后将所有的不如意都咽下,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间让我们从以自我为中心变得拥有了一些同理心。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一些。然后,从一个人吃饭、购物、跑步的心酸,到一个人看电影、吃火锅、旅行的坦然,我们越来越能接受生活馈赠的孤独与沉默。

在摸爬滚打里,我们学会包容,包容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对别人要求的降低就是对自己的救赎,从追求完美到享受瑕疵,明白了缺点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最佳方式。甚至开始规划人生了,三十岁达到怎样的目标,四十岁达到怎样的目标,虽然行动力为0.1,但当时当刻理解了自己最想拥有什么。也学会将偏见放到一边,去欣赏讨厌的人身上的美好,过去扎根心中的执念,都变得软绵,我们知道世界很大,达到每个人都相似地平凡,但也心安理得地沉浸在自我小小的天地中。我们觉得自己更成熟了。

当然,我们也变得有些世故,有些虚伪,会被利益左右,会偶尔出卖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再想成为一名“好人”,也不认为周围的谁是“好人”,我们还会庆幸,庆幸时间会把侮辱和尴尬带走,我们习惯了逃避,终于有一天学会回到现实中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从前觉得难如登天的问题如今也能轻松解决,从对所有新鲜流行的事情好奇并探索变得会了选择,坚持只感兴趣的东西并保持“清高”,少了盲目,多了自主,这也是成熟。

我们日复一日维持着生活的平淡无奇,又在这深不见底的平淡无奇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光芒,能够感谢美好,也能适应别扭,在各种曲折与泥泞中自恰,欲望降低了,没什么非必不可,大概是这个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同时心有戚戚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始真正意识到:

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呢。

你会怎么面对“老”?

《圆桌时光派》截图

作为一名25岁、在别人眼里正年轻的青年,我在这里发问同为年轻人的你们,难免被吐槽神经病,我自己问出这个问题,也觉得十分好笑。

可是,就当不是在问现在如何面对“老”,总有一天,我们也都会面对“老”这个事情。

你又该怎么面对呢。

在我看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就好了。

害怕衰老,就想办法阻止衰老,去运动,去吃得健康;不怕衰老,就坦然并舒适地迎接余下岁月中的每一个黎明,送走每一次傍晚,晚上入睡也做上一个甜甜的梦。

我从不相信正能量完全无误。正能量会逼迫人,逼迫人变得都一样,因为正能量的既定标准大都差不多:上进、坚持、善良、为他人考虑、做自己的主人等等。那听起来就让人足够累了。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差别在于角度与态度。

你可以在安稳中细水长流,也能在挑战与刺激中一生只记得某个当晚。

在无法反驳时间的时候,想展现什么就展现什么最为理想。年轻和老本来更多的是心态想象,人都难免一死,这是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当有一天,你即将合上双眼,永远睡去,往事像电影一帧一帧在眼前浮现,你想看到什么,现在你就多去留藏什么。

我还说不出什么伟大的道理,表达一百次也都是肤浅。

花花的宇宙,你的心是否饱满呢。

你在面对时间,面对从今以后逐渐衰老,是否有所期待也会有所遗憾呢。

欢迎关注公众号:亦亦大王的假时光

微信号:pondofyi

 5 ) 圆桌派语录

责任让人变老,你别看你就是一80后,你20岁,明天让你当个省长,你试试马上他就老了,幼稚的人因为你没承担。——窦文涛

一个游戏论坛上一个80后发了个告别贴,因为有一天他女儿发烧了,带去医院检查是白血病,不是恶性的就是你要投入钱和时间就可以治好的那种,但是他还是决定他知道那一刻就把这个游戏删了,不是因为觉得花时间花钱,是因为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吧,你会觉得你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你可以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蒋方舟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比如说小孩子课间休息10分钟就觉得好长,我们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为什么呢,因为比如5岁的小孩子他度过一年,在他的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这个比例,你呢40岁你再过一年,你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窦文涛

你其实到五六十岁再遇到感情,你想的是,我在这个倒计时当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这个感觉是有一种衰老带来的浪漫的——蒋方舟

当年轻人察觉到你老并且示弱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嘲笑你,就是当我爸开始跟我说网络语言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嘲笑的,这是年轻人一种特有的残酷,他会发现当你讨好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觉得我被讨好了,而是觉得那我就可以去嘲笑你了———蒋方舟

这个是代代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胡适老先生就说过,不要谄媚年轻人,他是一种态度,我现在从晓卿这里学习的还是和而不同,咱们是不一样的嘛,但是我们要互相沟通,我了解你就行了嘛,我要变成你,那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变成娱乐人物了。——窦文涛

她说:我们老想年轻,老怕老,实际上是老把自己当成一个性的对象,被欣赏的对象,就是说我们原来老觉得要好看是男的或者回头率,你看在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认知是,我是一个花我是一个被欣赏的,她说今天晚上我觉得,其实啊 就像你们男的这样,我做一个欣赏者我也很舒服,我欣赏欣赏男的有多帅,或者欣赏欣赏同龄的女孩,她能这么漂亮,因为我现在事业有成,我也有我的自信,我也有我的知识,我为什么到了40岁了,我还老把自己想往那个让你们欣赏的那个方向去扮呢?——窦文涛

看朋友圈对我来说效果刚刚相反,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不会着急啊,刚好提醒我,我干嘛要为自己眼前这种小事情来烦恼呢?原来晓卿先生在北京吃这么好的,还过这种日子,我又觉得我可以把我自己从眼前的事情放开来,拉出来拔出来了,我不需要焦急,没有朋友圈我反而会焦急,好像眼前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了,我只能拥有这个,原来朋友圈告诉我说,有这么多不同的生命的处理的方式,享受美食也好,谈文化艺术也好,做什么事情都好,反而应该是把我们的圈子扩大。——马家辉

 6 ) 影评《圆桌时光派》叙叙过去的时光,聊聊当下的话题

影评《圆桌时光派》 叙叙过去的时光,聊聊当下的话题

文/萌圈圈

一张圆桌,几杯清茶,一些水果,窦文涛邀请陈晓卿、马家辉、蒋方舟叙叙过去的时光,聊聊当下的话题,东拉西扯,在轻松的气氛中以一种调侃又不失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风格平民化,就像是日常工作的你我,闲暇时光找一帮朋友聚一聚,聊一聊。

窦文涛在节目中既是主持人又是参与者。他曾主持过娱乐资讯节目《相聚凤凰台》,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闲谈节目《锵锵三人行》,法制节目《文涛拍案》,在2004年度"中国电视排行榜"中,获选为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

陈晓卿曾当任多部纪录片的编导,2012年执导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2014年执导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同年,监制美食纪录片《一城一味》。2018年,参加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第二季》,6月执导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节目中时常会流露出对美食的爱好。

马家辉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著有多部作品。他针砭时弊,语言犀利。

蒋方舟少年成名,7岁便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开设专栏,现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她是80后美女,熟悉年轻人的文化,给《圆桌时光派》注入了一些青春的气息。

第一集 你从何时感觉自己老?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焦虑,觉得自己老了,要被年轻人淘汰了。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最大的00后已经19岁了,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70后,80后甚至90后都觉得危机四伏。

觉得自己老有两方面:一个是生理方面,一个是认知方面。

生理方面:

1、 年龄渐长,精力大不如前。定了闹钟想半夜起床看世界杯,铃声响了,挣扎了半天,掐了闹表继续睡。熬夜做PPT,第二天头昏沉沉的,好几天也没缓过来。以前蹦迪好几个小时都不喘气,现在爬个楼梯都得歇一会。

2、 各种疾病找上门来。想当年吃撸串喝冰啤酒何等畅快,现在吃一点凉的东西胃就会抗议。熬个夜,心脏就跟个小鼓似的砰砰砰地跳,心率飙升到了100好几。《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的作者拉姆·达斯中风瘫痪后,只能靠轮椅出行,说话缓慢,动作笨拙,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了“老”的含义。

3、 容貌发生巨大的改变。岁月是把杀猪刀,皱纹悄悄地爬上了眉角,爬上了额头,当年的帅哥变成了糟老头,当年的美女变成了老太婆。

认知方面:

1、 知识已经陈旧。知识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很快。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知识已落后于时代。

2、 看不懂年轻人的文化。看不懂年轻人的网络语言,欣赏不了年轻人的审美,接受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

年龄增长是自然规律,任谁也无法改变。我们该如何面对变老?

1、 接受人会变老的事实。节目中陈晓卿说“决定人寿命的第一是DNA,第二是环境,第三是医疗制度,第四是科技进步,第五是人本身,第六是饮食。”决定性因素多是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年龄增加,精力下降,机体功能下降,容貌改变都是自然现象。接受自己,从体态到容貌。

2、 积极改变能改变的。虽然锻炼身体不能保证延长人的寿命,但可以使人精力更加充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膝盖不好就不要做深蹲,心脏不好就不要去蹦迪,胃不好就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和自己的身体对抗,和身体和谐相处。

3、 学习新事物。节目中窦文涛说“5岁的小孩子觉得时间过得慢,是因为度过1年占他整个生命的1/5,而40岁的成人,度过1年只占了生命的1/40,所以感觉时间唰一下就过去了。”另外,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新鲜的事物,过得很充实,而成人的大部分时间在干简单重复的事情,所以感觉时间很快。学习新事物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4、 年长的人有独特的优势。蒋方舟说“年轻人特别喜欢嘲笑年长的人,认为他们已经青春不在了。”其实年长的人有年轻人不具有的优势,有房子,有家庭,有工作经验,有能力,而青春是年轻人唯一的资本。虽然年轻人的文化年长的人不一定懂,但反过来,年长的人所见过的、经历过的,年轻人也不一定懂。年长的人要有自信。

《圆桌时光派》闲谈中不乏真知灼见,伴你走过休闲时光。

 短评

发现心算能力消失,发现看过的书撂爪就忘,骤然觉得老了。好在有Excel,好在记不住的未必值得记。

6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觉得安慰的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同时悲哀的是,别人走过你的来路,他也没能开出良方。总有一些人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更多的我们只能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折磨,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失去活力。

9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力荐

这个时代越来越迎合年轻人,衰老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现在崇拜的偶像,已经都比我小了

10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我成了陈晓卿老师的迷妹,又渊博又幽默,慢悠悠的来一句神来之语太可爱了。

14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每一句都想拍大腿and点头不停

17分钟前
  • Swear
  • 推荐

老是两集两集挤牙膏啊……改日播吧!

1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不是老,是成熟

20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们的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细想,他们的聊天看似随意,其实极富技术性。

22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80后初老,60后濒死……开着弹幕看,一到蒋方舟说话就有人骂,还嘲笑人家的长相,天啊国人的戾气怎么这么重啊!尤其是对年轻女性…

27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推荐

我可能真的老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时,我才刚上小学,转眼间《告台湾同胞书》都已经发表40周年了,台湾在那头,大陆还是在这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可是我们也不要饶过岁月。

29分钟前
  • 蔡黄米苏
  • 力荐

做一个人畜无害的空巢老人

31分钟前
  • Daniela
  • 力荐

和蒋方舟心有戚戚焉,也是从二十七开始担心变老,现在的状态是看年轻男子时的目光总是透着慈祥,并且能以正确心态欣赏好看的女孩子。

34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2019年第一阵惊喜:又有圆桌可以看了,虽然才两集!2019年第一阵惊吓:怎么一上来就聊这么沉重这么丧的话题?让我们初老的90后怎么办!

37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这回请的人不是很适合,谈得不够深,而且跑题严重。除了窦文涛和马家辉之外,我觉得如果请梁文道、许子东、马未都、俞飞鸿他们的话应该会更有意思。蒋方舟的问题在于她的视角一直在年轻人和前辈之间摇摆,关注的点主要还是自己,缺乏抽身而出看问题的高度。

42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看完锵锵行天下马上接着看这个,这个石家庄人越活越通透了。另外这么多年从不喜欢家辉老师到渴望任何事听听他的角度。我很荣幸地说我也老了。晓卿老师也不必赘言,一句“用年轻人的语言这是在冒犯人家”直接解开了我的困惑。

46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晓卿老师让人如沐春风。

50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欣赏不来蒋小姐

54分钟前
  • she's
  • 推荐

还没看够就结束了。这集最喜欢的还是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57分钟前
  • 壹零貳二
  • 力荐

必须五星!精神世界的汲养地!窦妈依然水平在线!超喜欢看这些大老爷们唠嗑,有思想深度和涵养的男人真是迷死个人呐!方舟的存在也恰到好处,不高调不谄媚不做作仅真诚的输出观点,同时又能随时接住其他中年男人的话,这很难得好吗?

1小时前
  • sarah稻穗
  • 力荐

挺喜欢这两期《圆桌时光派》,分别聊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当下的年轻人最困扰的话题,嘉宾也好,马家辉、窦文涛和陈晓卿都很健谈,而且聊得内容也不空泛。但个人反倒是觉得这两集最出彩的是蒋方舟,毕竟是相对年轻人的话题,蒋方舟总能用准确直接的大白话提炼要点而且一针见血,全程只想拍大腿啊!以及,第四季何时才能回归啊!!!

1小时前
  • 搬砖侠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