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大陆剧大陆1994

主演:唐国强  鲍国安  孙彦军  陆树铭  李靖飞  洪宇宙  吴晓东  魏宗万  

导演:王扶林  蔡晓晴  张绍林  孙光明  张中一  沈好放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国演义 剧照 NO.1三国演义 剧照 NO.2三国演义 剧照 NO.3三国演义 剧照 NO.4三国演义 剧照 NO.5三国演义 剧照 NO.6三国演义 剧照 NO.13三国演义 剧照 NO.14三国演义 剧照 NO.15三国演义 剧照 NO.16三国演义 剧照 NO.17三国演义 剧照 NO.18三国演义 剧照 NO.19三国演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6 00:10

详细剧情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

 长篇影评

 1 ) 聊一下鱼水二人的哭戏并多谈几句刘备的塑造

(一)

三国这个男人戏里的哭戏还真的不少,估计让男演员们也挺心累的。鱼水这一对组合哭泣的次数恐怕最多了。

诸葛亮的哭,早期多假权谋之术,毕竟这样一个豁达潇洒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智慧化身哪会说哭就哭呢,电视剧三国不仅有哭周郎的假戏真做(唐老师认为应让孔明真实地哭泣),还有在其兄子瑜来讨荆州时,孔明也是假意陪着兄长泣涕涟涟、哭拜于地,唐老师在此处再次选择了真哭,又是一番假戏真做——这倒要叫观众一时不知该用何心情面对了,本在电视前已被可爱狡猾的孔明诈赚其兄的戏码逗得前仰后合,突然看到一张满是泪痕的脸,不自觉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又酸酸溜溜的。演员选择真哭着实起了迷惑作用,不禁让观者也一阵喟叹,或许孔明此时的心境中也融进了那么一丝兄弟之谊和长兄若父的真情吧。逐渐地,孔明的哭戏到了后期愈发多了起来。先主去后,晚年的丞相已从英姿勃发指点江山的青年至沦落至青丝成雪的垂垂老者,孤独寂寥,明明虽只是知天命的年纪却因疾病侵扰夙夜忧虑已然衰败如斯,脸颊凹陷发若枯草,眼中也少有如青年时期的澄澈明净,灯光昏暗映着朦胧浑浊的泪眼:哭马谡、哭子龙,临终前于病榻于秋风五丈原的数次无声落泪,令人唏嘘感叹心痛如绞一掬伤感之泪,唐老师的哭戏确实已臻化境,感染力太强。

丞相晚年的哭泣大多是入情入景,演员将自身带入丞相的命运以调动情绪之后,把握起来可能不算特别困难(特别是对唐老师这种戏骨),因为此时情绪是比较具体的——壮志未酬,无力回天,心若死灰,尤其恐怕当唐老师造完型在镜中看到了自己迟暮之时的扮相,也难免不会心生自怜呐,孤寂老者的哭是无力甚至是充满倦意的。然而与此相比,演义里的刘备可以说几乎动辄就哭泣,除了托孤这种比较好调动情绪的戏份之外,有些时候演员演起来恐怕相当为难,特别对于一个正值青壮年的男青年或中年男子频繁不断地哭泣,到底怎样处理才不显得让人厌烦,实在是学问。

(二)

记得孙老师回忆说他对于塑造刘备的哭有自己的看法,可哭可不哭处尽量不哭,非哭不可处就痛快一哭(可能这也算是详略得当了吧哈哈)。不过我大致数了数,真哭的次数还相当不少,难怪孙老师说自己哭到头疼:桃园三结义的以情相诉、对三弟丢失徐州几欲自尽的苦言相劝、暂投袁绍在云长连斩颜良文丑时的巧言说服、对刘表病故蔡氏密不发丧的愤慨难耐、携民渡江眼见百姓和家小落荒四散时的悲愤不已、二弟被杀祭奠时的哭倒于地,再加上诈赚鲁肃的从假哭变真哭,以及最后的托孤一场重头戏,可以说让孙老师真实流泪的戏份就至少有八场,刘备的戏份几乎是从头哭到尾。虽然孙老师以及导演为刘备安排了不少处热泪盈眶,不过只有上述这几场才是真正的泪水夺眶。孔明的哭多是无声低泣,不出声音却泪下如雨(少有如吊公瑾和斩马谡时的恸哭出声),也应合了他毕竟是一个少放纵多自持、潇洒脱俗却行为举止怡然自得、令人如沐春风的形象,他的哭多是含蓄的、内敛的;而刘备的哭则是颇带着些英雄气概的哭:有年已将老而功业未建的失意踌躇,也有为亲友为故人为知己的感伤流泪,比起孔明,多是外放的,大声哭泣、声泪俱下,是真正的男儿枭雄的哭法。剩下的一些戏码,孙老师多是以含泪来表现(且次数非常多,有时可能是演员情之所至,偶尔镜头已经拉远,还是能看到眼中清泪闪烁),但那种双目盈盈似欲泫然的哀凄神情依然很有表现力。不知道孙老师究竟怎样调动了如何的情绪,才让刘备的哭戏也显得那么感人至深又不失男子气概,而且最令人不易察觉的是,他设计的哭法,包括多次的大哭和含泪(加上同时调动的其他身体语言),几乎是没有重复的。(实际上唐老师的孔明也有几处热泪盈目,特别是托付荆州于关羽却又忧虑其傲上的预知,以及得报云长失荆州后的惶然,还有最动人肺腑的在先主灵前的伏惟哀祭与临终前神游幻境中目睹汉室复兴的欣然喟叹般的一瞥。)

(三)

对鱼水二人的哭戏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开场三结义时刘备至少长达五分钟的“嘴炮哭法”,一个是孔明病逝五丈原时那最后一滴眼角滑落的枯泪,还有一个便是白帝城托孤时两位戏骨的互飙对手戏。(在这里想再提一句,孙、唐二位老师即使对于刘备孔明假哭的戏码时都选择了真哭,可谓:真似假时假似真,真假如何两难分。虽剧中人物使诈,但只有真实动容,才能迷惑观众乃至剧中对手,令人难辨究竟是真在“演戏”抑或戏中之戏。)

桃园三结义的哭戏恐怕是孙老师最着重准备的一个了,毕竟这也是开机戏。刘备的以情倾诉是既哭身世又哭时代(当然也不乏很多人理解为诈取关张二人的手段),在哭泣之前是有不少台词和情节铺垫的,因而拿捏情绪的逐渐变化不易,何时开始切入调动情绪也显得很关键。只见玄德一声长叹撂下酒杯站起身来双臂环抱胸前,叙述身世时眼神逐渐朦胧,至镜头拉近可见眼中已盈盈有泪,直至说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时依然没有过多的身体动作,只是已经泪水充盈至极,随后情绪逐渐激动不住踱步,达到第一个情绪小高峰,手上动作也多了起来,说至“心中滴泪”时又重新恢复站立环臂姿势,表面看起来已逐步平静却可见泪水早已奔流成河。几个节点(由平静至激动再至看似已逐渐平复心情)掐得妙极,不早不晚,情绪的推动也层层有序,不得不说得益于演员和导演的天合之功,一定是反复琢磨咀嚼推敲才能如此不差分毫。让孙老师这样一个七尺男儿连续哭上五分钟还毫无违和而只觉此乃英雄悲叹的真诚动人,不得不说蔡导还是很有水平的。

丞相病逝前最后一次临阵检视,乘素舆而出时的他已近灯枯油尽,面色如土、苍然如斯,风烛残年枯槁容颜之时也只剩下心灰意冷,央视版从逝于病榻改为了回光返照的病逝阵前,这时孔明环视的动态镜头中又加入一个兵卒伏地稽拜的环绕镜头、构图极佳的姜维跪拜以及填满画面的飘动的残破旗帜,没有任何bgm,长达20秒的静默,只用镜头语言起承转合,夕阳斑驳狼烟缭绕,只剩荒野的风声在低泣悲鸣,这是真正的留白艺术,无声胜似有声。孔明在目睹士兵们跪地山呼丞相保重之后,饱浸泪水的眼中似有欣慰似有无奈,默然无语,微微仰头,像一尊雕像矗立着,悠悠落下最后一滴枯泪。茅庐妙计已化黄粱。本欲“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而今只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遽陨长星,魂兮归来!丞相最后的一次哭泣又是无声的洒泪,但是却是那样孤独无力、落寞怆然。那一滴泪,用怎样的心态、何种速度流出,还要没有一丝多余的面部表情,真是想来就觉得要演好实在难比登天。

白帝城一场也是重头,无论对于孙老师还是唐老师。这场戏二人表情的精彩几乎可以一帧帧截图分析,真是戏骨飙戏、精妙淋漓。玄德公在对孔明哀告并言及悔不听孔明言以致落败至此时,瞳孔已逐渐离散无神、血丝遍布,然而在转动眼睛瞟向马谡时,迷离的眼神倏地又警觉起来,言至“若太子不才,丞相可自立为成都之主”时眼角滑落一滴泪,殷殷嘱托的眼光又悔又恨,又分明带有几分对太子无能的无奈。在此孙老师和唐老师对刘备此举的解读相反,唐老师认为刘备有试探之意,而孙老师以为刘备早已愧恨难当,对孔明之托是真情实意,确实,孙老师演绎的昭烈帝临终前的那种真挚和不甘着实让人心碎,丝毫感觉不出有任何虚情假意。此时丞相早已泪流满面、汗湿衣襟,被昭烈帝一席肺腑惊得站立不稳,神情中的不解惶惑、一腔忠愤令人心痛,我们似乎从未见到过向来潇洒自信的丞相也会流露出这般神态;而昭烈帝这一世枭雄,直至暮年也似再也没有年轻时肆意痛哭的气魄了,穷途末路时已哭不出声,只剩默默流泪,和丞相逝世前的无声流泪可算呼应。人散曲终,昭烈帝溘然离去。孙老师和唐老师为鱼水二人设计的咽气动作也是不同的,昭烈帝的去世是戛然咽气(生活中也是,老人去世经常就是一口气上不来就走了),仍有丞相在,汉室就有希望复兴,咽气中还怀着一份不舍、一份无法亲眼得见的不甘和微弱的希冀;而诸葛丞相的离去似已冥冥注定,虽有逆天而行的勇气决绝,而天数降至,亦无法与命抗争矣,“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缓缓如游丝一般,丞相吐出了最后的一丝微弱气息,飘尽了最后一分希望,最后一缕魂魄也随风散去。

鱼水经典剧照

(四)多谈几句孙老师的刘备

孙彦军老师多次表示,不喜欢演义里的刘备角色,形容他是“伸展不开的豆芽菜,一伸开演就挡住诸葛亮”,在王导力邀他扮演刘备之后犹豫难决,最后多亏蔡导的劝说拍板,因为他更喜欢大奸大雄的曹操。毕竟关张诸葛曹操周瑜等等每个都是性格鲜明的角色,只要把握住人物气质的其中一点或几点演起来都能有亮眼的效果,容易讨喜。例如曹操,演义虽在政治立场上尊刘贬曹但在人物刻画上却在曹魏一方施墨颇多反倒显得形象更立体,也因此曹丞相虽说正史上劣迹斑斑被看作暴政的代表可奈何“粉丝”终是不少。央三也是借着魏老师将曹操的奸雄之气万丈才情腹有韬略嬉笑怒骂都演得过于出挑,关于他暴戾杀伐的一面却并无太多描绘(央三播出之后有一次观众座谈,很多观众表示看过电视剧后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边上唐国强老师听罢忧心忡忡,认为这样的结果是违背原著本意的,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央三导演手记也明确表示曹操的主导方面应当是“奸”。再往后某品三国更是将曹操送上“可爱奸雄”的神坛,翻案之风阴谋论调肆起,一时礼崩乐坏人心不古。除了曹操,诸葛亮这一人物的民间形象几近于活神仙,演义里也对孔明着墨极多,人物更加立体丰满,最精彩的事迹也基本给孔明包揽了,甚至多智近妖,只要编剧改编故事的水平不差,这个人物不需要怎么演,看完原著都能获得一众粉丝,属于天赋技能带buff的那种。与上述人物相比,演义里玄德公的形象则单薄扁平了太多,似乎只剩下宽厚仁义这一模棱两可且演绎以来难以具象化的性格特征了,如何把握一个“度”尤其困难:演得发力则长厚似伪显得过于腹黑,收着演则把一代枭雄完全演成了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实际上这应当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人物,无论在演义还是正史中都是响当当的仁人君子,若说曹操是政治化的道德,那么刘备则是道德化的政治,他向来高举“以德行仁”的旗帜,《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机权干略,不逮魏武。” 如何演出其仁慈爱民乃至伪得真的效果让人如沐春风,又不失在言谈举止间流露人物的野心与壮志,真是看本事了。孙老师自己也认为,对于一个有一定表演素养的人来说,都会明白演刘备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见过演刘备能成名的。总而言之刘备的角色颜色是最近乎透明无色的,如何填写涂抹都需要凭借演员实打实的技术和功力。

央三的刘备也的确是初看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外表造型比起关张的“极有特点”也显得不甚出众,演员的演技更易被忽视,虽是大师级、超越教科书的,却鲜有人谈及,等回过头来反复细品才惊觉演得绝了。一直以来常有声音认为周瑜和吕布演得“太过”,洒狗血,舞台剧气息明显,不过在那个年代其实也没什么问题,现在过了20年之后再看,倒的确有一些不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口味。以此标准检视刘备的塑造,翻来覆去地琢磨还是觉得孙老师从头至尾真就没见到这种演“过”了的问题(至今再看依然不“过”),因此也自然真挚到了——让人容易忽视的地步,风头直接被其他表面亮眼的角色抢走了。翻了翻旧刊报纸,也没看到批评孙老师刘备演得不好的评论,多数时候评个中规中矩,也就算是夸奖了,毕竟在演义中这个角色本就不讨喜。私以为孙在剧中的水平并不低于鲍、唐,更远胜饰演关张的陆、李。王扶林总导演早在选角最最初期就极力邀请孙老师一定要来试镜刘备,在造完型之后更是毫不犹豫立刻敲定就请孙老师饰演,刘备的角色人选是所有角色里定得最早最快的。王导是何等的艺术审美和选角眼光,相信看过他导演的红楼梦的人都清楚。

没有孙老师的刘备几近化境的完美演绎,关张孔明包括曹操孙权等(指刘备和曹孙的对手戏)也不会被衬得如此出彩。现在青梅煮酒一场戏已经成了经典的b站鬼畜素材,正因孙老师和鲍老师二人对手戏极其精彩,节奏明快毫无费词举手投足气质绝伦仿若古画中走出。一般人在看这场戏时都只盯着鲍老师的曹操,对于刘备一角的表演是很少揣摩的,其实细品刘备数次枚举当世英雄时精神状态神情举止的细微变化,比曹操更丰富,特别是受到惊吓过后拾起筷子从曹操身后盯住他的那一瞬,不易觉察的警惕和杀心在冷峻凌厉的眉宇间一闪而过,旋即又恢复了温和平易的神情。刘备这个人物几乎是和剧中所有主要角色都发生过牵连的,戏份非常之多,串联角色贯穿剧情,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最熟悉却不够熟知的人物,演得好坏与否对于全剧基调奠定也有一定直接作用。也是因为孙老师演绎的刘备越看越出彩,让我反复观看琢磨了好几遍央三,深深感佩季汉的魅力。

实际在孔明出山之前,刘皇叔都有不少精心设计以表现人物坚毅傲然以及胸怀大志的台词动作神情,甚至在化妆层面如胡须、服饰等等也有侧面体现,赵庆霞和李金祥二位服装和化妆老师做了很多功课——可见央三剧组下得功夫有多深(刘备的服装既不能太呆板又不能太华丽,需大方有力有气度,因而服饰基调宜以凝重为主;另外,唇髭也是直至刘备称帝时才选用了两边须尾向上翻翘以彰其帝王气象的造型,多数时候玄德公的胡子显得十分稳重内敛)。孙老师为早期刘备所设计的此类神态动作包括:如面对督邮恶意敲诈时的义正言辞、愤而拂袖转身离去的凌厉决绝,诸侯讨伐董卓时在席间被袁术言辞羞辱后手拉二弟三弟扬长而去的傲气和果断,面对陶谦三让徐州以言辞婉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神色决绝掷地有声,白门楼上面对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吕布只一句便断送其命的面不改色,亦包括面对曹操青梅煮酒一席试探时在暗暗惊惧后只在须臾间便恢复镇定自持,真个叫“喜怒不形于色”,使人只观其面色难察其心,可以说,很多眼神举止的微小细节能体现刘皇叔颇有心计深具城府,而且表面上不显山露水,那宽厚仁德的面相和温和自若的神态举止都让人心生好感而致受到迷惑。这样一个胸怀大志宽厚爱人又懂得隐忍和适时示弱的人物形象,其魅力甚至远胜过原著的玄德公,适当减弱了一分演义备的脓包感添加了一些正史备的枭雄气质。三顾茅庐之后,因剧本局限刘备几乎成了诸葛亮的配角,只能收敛锋芒给其让道。但即使是到了中期晚期在有了诸葛亮皇叔本应开始“退化”回大小计策皆赖孔明的状态之时,孙老师的刘备还会时不时展现自我和霸气的一面,如入川后庞统法正私下作主意欲在席间刺杀刘璋时玄德的厉声喝止,那果断凌厉不怒自威的神情和拔剑斩断桌角以立其威的王者之气,谁人看到不心生畏惧;晚年失去二弟之后性情仿佛大变,兴兵伐吴独断专行,双股已锈仍断不回头,乃至暴戾之气杀伐之意侵扰其心,直至于阵前几欲斩杀忠臣。如果仔细看过全剧,都会对孙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些表现兄弟和睦、鱼水情谊的眼神动作小细节深有印象,充满生活气息又显得人物可爱至极……还有会人说这是那个人们心中“极为脸谱化”“只会哭”的央三刘备吗?这是多么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啊。

其实孙老师本人的个性着实去演义备远矣,而更近似历史上的昭烈帝,是敢想敢做为人正直古道热肠淡泊名利的东北汉子性格,真实的至性至情,看访谈时觉得他尤其有意思,说话幽默风趣却也直来直去,遇到不满和看不惯的事情毫不掩饰,当然也不乏低调谦虚和细腻感性的一面,觉得对自己刘备饰演的好坏也“从不敢多言,一部名著有千万个形象在观众的心中,我如能得一半观众的认同也不枉此力不枉三年心血”。之前拜读过几篇他的文章,文笔真是相当不错,平易近人灵气十足又动人真诚温情脉脉——很像他饰演的玄德公,令人心生亲近之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演完刘备之后在创作顶峰时竟然毅然息影掉头南下去创办院校教书育人去了,实在是极有性格。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他认为自己的个性受脚本束缚,被压抑地很不舒服,然而他还是在如此褊狭逼仄又平面单维的原著剧本中拓展了空间和深度,仿佛镣铐下起舞,将昭烈帝这一角色演绎得既生动真挚又自然细腻。

这才是昭烈帝啊(目光深邃神情坚毅,“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举止言谈谦和有礼)
汉中之战
刘备称帝
孙老师自己很喜欢的一张剧照

----------------

* 补充几句:1. 至于说为何是鲍老师最后拿了飞天奖的最佳男主,记得给孔明配音了三分之二戏份的徐涛老师曾经在某个节目里提到过,主要是因为奖项评定时要求必须角色是自演自配的或者至少也需要有一部分配音是自己配的。最后唐老师好像是最佳男主角提名,孙老师因为不是自己配音拿了最佳男配还是没得奖,记不得了。实际上老三国几乎全是配音,尤其主演,也就剩一个曹操是鲍老师从头到尾自己配音的,奖项无论如何也得给鲍老师了吧。鲍老师确实演得好加上有曹操角色buff,但我总觉鲍老师个别场景里配音的感叹词话剧腔有点严重,略显了那么点儿“端着演戏”,不如唐老师自配的部分自然(当然这都是吹毛求疵),另一个问题就是演出来的曹操“雄气”太重“奸气”不足(应该是鲍老师形象太好,另外原著对曹操在历史上的残暴面不多,导致电视剧相应的刻画更少,罗贯中简直在洗白曹操)。孙老师作为同是话剧出身的演员,他自配是毫无问题的,不得不说没用本人配音这是巨大的遗憾。不知道请人配音究竟是出于导演的有意选择还是因为孙老师有档期冲突(10月12日补充:确实是档期问题。看了一个陆树铭老师的访谈,据他介绍,当年是前面演着,同期就已经找人来配音了,就这样还拍了快四年时间。那么话说回来,看来当时飞天奖最佳主角给鲍老师基本可以算是内定的了,其实也就是他和唐老师之间的角逐。很明显,鲍老师水平更高一筹,奖项给鲍老师毫无问题。另外难怪提名奖给的唐,就他们俩比嘛。)。孙老师自己也说过没有自己配很可惜,当时哭关羽时他设计运用了地方哭调,但现在配音之后都没有了。类似的遗憾不禁让我想起李雪健老师,在水浒里演宋江时不仅自留须发而且坚持用山东话来说台词,经赵述仁老师配音之后这些下了功夫推敲琢磨的精彩之处也都一并丢失了。2. 虽是用了配音,好在配音的齐杰老师声线和孙老师比较接近,听来也颇为儒雅且硬朗。齐老师实际才是央三刘备配音的主力,他们一共配了五次,中间因为档期问题请李立宏老师帮忙配了一次(所配部分是从《跃马檀溪》到《三气周瑜》,确实是把刘备最高光的几集主演戏份都挑走了,也难怪大家对他的声线更为熟悉),不过现在在宣传的时候倒总是说李老师配了央三刘备直接忽略甚至不提齐老师也参与了很大一部分的配音工作(尤其齐老师才是没有孙老师时的官定刘备配音),连聚首的时候都只请李不请齐,真是怪哉,难道就因为李老师是《舌尖》的旁白所以更具知名度吗?但这是很不公平的。李配的刘备就是不如齐,声线也不算适合。其实齐老师也是央三全剧的主力配音之一,除了刘备,还配了司马懿、于禁、孙策,包括一众小角色......也是个水平远胜名气的低调实力派配音演员呐。

2020.8.24

 2 ) 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3 ) 少不看三国

今天终于把三国全部看完,前一半是大家创业,看起来令人振奋。后面这部分让人十分消沉。这是个平安夜,我却郁闷得独自在家喝完了一整瓶葡萄酒。此刻已经大醉,昏昏沉沉,不知所云。

看到曹、刘、孙氏的后人如何把江上败掉,不能守住基业,眼睁睁看其毁掉,实在让人扼腕叹息。守业的人哪里知道先人创业之艰!看那刘禅的窝囊样子,就知道蜀汉完了。可怜刘禅之子刘谌一意守忠,一家老小全部死掉,实在悲壮,此刻才知生在这种末代帝王家是何等的不幸。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也在破蜀之际,尽忠而亡,诸葛亮一家一门忠烈,尽忠却是刘禅这样的主子。刘禅最后主动投降,落到司马昭门下,“乐不思蜀”,让将士的浴血奋战付诸流水,让人感伤不已。

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震八方之时,何尝想到,他的后人也被死马氏挟持,甚至被弑,这未尝不是报应。一部三国看完,我觉得真是让人非常悲哀,感叹征战之无益。一开始大家还讲究个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到了后来,纯粹是混战一场。为利而盟,为利而散,哪里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姜维要报的主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邓艾报效的朝廷已经为司马氏掌管,邓艾灭蜀,却被钟会所灭。钟会旋即被司马所灭。每个人都报效当初的创业主子,可惜朝代更迭,物是人非,所有的君主,都不是当初的贤能。乱世出英雄。当君主昏乱的时候,世间惟一的硬通货便是英雄之本色。无论开始的旗号是恢复汉室,还是一统江山,最后的结果总是英雄惜英雄。钟会拜姜维为兄,邓艾为诸葛神伤。可惜所有的英雄,最后都落个惨败收场。

一部三国,最大的亮点居然还是那桃园三结义的优美传统。此后一点点看到义的溃败,和丑陋人心的逐渐败露。从兴至亡,这里头有很大的悲剧,观之苦闷。浪花淘尽无数风流人物,不是说将他们显露出来,而是如鲁迅所言,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你看,把英雄戕害了给你看,让你心灰意冷。

 4 ) 鸡肋杨修

以前上中学时学过杨修的故事,当时总结的中心思想是曹操妒嫉贤才。诚然,曹操一生,“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冤杀过不少好人。杨修被杀,若归结为曹操忌讳昔日对手袁氏后人,或者是杨修离间曹植兄弟倒可以理解,说曹操嫉贤妒能,倒是冤枉了曹操。杨修之才,实不可取。他这人不要说诸葛亮郭嘉,连张昭都不如。最后大祸临头,也大多属引火烧身。

杨修此人十分机灵,曹操在门上写一“活”,杨修便悟出这是“阔”意,主动将门改建。曹操在酥糖盒子上写“一合酥”,杨修便说这是“一人一口酥”,并未经许可,和曹植等分而食之。曹操对此固然口头上赞赏,心中实不悦。

首先,曹操用人,不管怎么爱才,终归是要才为其所用,他不喜欢你反过来将他看透。你把他看透,那就是死路一条。你要按他的游戏规则来办事,而不是他按你的游戏规则办事。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讲,这确实是一大悲哀。但是遇到好的时代,知识分子可以选择,在体制之内,读取功名,让自己的才能为国所用,效力于庙堂之上。你要是觉得折扣太多,或是主公失德,辅佐不过是一助纣为虐,那不如归隐江湖,闲云野鹤,让你的才华芜芜杂杂放诸四野,长到哪里算哪里,这样也是畅快豁达之人生。

杨修聪明一世,却在这里犯上了糊涂。他有些才华,但显露的都不是个地方,都用在了“一人一口酥”、“绝妙好辞”这些雕虫小技上,不能像诸葛亮那样雄才大略建功立业。

杨修最后是因妄自揣测“鸡肋”一词的意义,说曹操是要退兵,结果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死,其实他没有想到,他的才华如果只是用来揣测曹操用心,无疑对曹操毫无用处。杨修可能不曾想到, 他自己就是一根鸡肋。当过大小领导的人都知道,下属有时候在你面前抖机灵,说出来的那些话你并非不知道,只是出于种种限制,某些事情不好办不好改而已。非不知也,乃不为也。这时候下属在面前显露自己的聪明,只会招致反感。就你聪明,这种事还要你来说?英文骂那种抖机灵的人叫:Smart ass! 直译为:聪明的笨驴,或曰聪明的屁股。杨修非但做了这个聪明的笨驴,妄测圣意,继而代行领导旨意,请大家一人一口,品尝酥糖。

杨修的职位是“主簿”。这是个很尴尬的职位,相当于秘书,但纯粹是文字秘书。我怀疑杨修有危机感,他力图显露身手,得曹操重用,可惜曹操更欣赏郭奉孝这样能帮他打胜战的谋士。

人活着有各种各样的使命,谋士也是一个。想做一个谋士,得出谋划策,兴国安邦。出谋划策有时候必须提出领导不曾想到的地方,而不是为了结其欢心而提出他能想到的地方。从这方面看,杨修是个蠢才。

这样的蠢才如今比比皆是。我亲耳听咨询业内人士说过:“你得揣测对方领导的想法,然后你顺着出主意便是。”今日的“主簿”亦即领导秘书们,津津乐道于自己如何能揣测领导意图,领导嘴还没有张,屁股还没有挪动,就按照领导的意思,把一切都安排妥贴了。奇怪的是,而今杨修未必失势。时代已经不同,领导已经不必像曹操那样,去给自己打江山了。

 5 ) 谋士的三国

如《红楼梦》一样,《三国演义》看来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横批竖批正批歪批。我在想,有没有女权主义者看三国,她们如何评价貂蝉被人送来送去,如何评价刘备舍妻小而惜爱将?不过吾非女权主义者,焉能知其所思?暂且按下不表。

将三十六计嫁接于管理时,人们多议商战谋略,以供管理者参谋。然而如同Bygones所言(瓮城),怎么没有人去看这其实一部曹操、袁绍、刘备、孙权这些CEO和诸葛亮 、张昭、庞统、司马懿管理顾问合作的历史。说英雄轮成败,如何不论这些谋士、军师们之成败得失?

历史记下了刘备夺地封侯,孙权的称孤道寡,也一样记载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后人评说历史,喜总结说刘备善于用人,得此才智,以成大业。我倒觉得这也是诸葛亮善于用人,用刘备这样的“贤德之主”及其手下的英勇武将,成就一个书生力不能及的伟业。有些人天生不善作一把手,而精于出谋献策。落到最后,谁的影响更大?谁的工作满足感更强?谁真正地流芳百世?如今的戏文所唱何人?诗歌所赋何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最得人喜的究竟是哭哭啼啼的刘备,抑或是光彩照人的诸葛亮?这大概不光是唐国强演技高超的话题了。

为什么有些谋士他人言听计从?有些空有雄才韬略却不见容于主?沮授、田丰固乃忠贞之士,可是战前连喊“主公,大祸临头了”,哪个主公愿意去听?如果让当今咨询公司去,他们一定会连喊“主公,机会临头了”。可不是嘛,危机危机,危险就是机会。忠言常逆耳,但却也未必,诸葛亮就不干这等傻事,不过他要是激将起来,也能把孙权激跳起来,让周瑜痛下破敌决心。可是同样说逆耳之言,诸葛亮却居虎口而安若泰山,关键还在于他洞悉对方心理,不至引火烧身。

理想的沟通是你不说假话,但是真话也要善于说。沟通中所说何话,说者为何,听者为何,何种处境,都是可能影响信息是否传达之要素。沟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圣经》上说,人总要用爱心说诚实话。既是怀着爱心去说,你首先就得考虑用什么方式去说,能让对方采纳。然而,如果走至极端,光挑对方爱听的说,以为巧言令色、阿谀奉承即能让对方听信己言,也只能哄骗一些无能昏主。心黑的曹操也瞧不起这类软蛋。


三国争霸的历史也是一部管理者如何使用管理顾问的历史。谋士会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情景, 各样的战略选择及其可能后果。谋士如果是汪教授,还会教你开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这种掘地三尺的分析。可是分析完了,你脑子清楚了,你得杀伐决断。这不光是智力上的问题,也事关你的价值观,你的胆识。你是想决一死战呢,还是偏安一隅,暂避锋芒?谋士和管理顾问没有办法帮你做这个决定,你得有这个决断。袁绍手下,谋士如云,却有谋无断,结果仍遭兵败。实在不行,你觉得管理顾问善于实战,你就将将印、尚方宝剑或者执行总裁职位,赠送于他,让他来号令三军,实行平原侯领导下的军师负责制。博望坡前的诸葛亮何尝不是这样得胜的!一些管理顾问从事业务期间,就被业务单位挖去,另谋高就。

谋士是知识分子,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的软肋是尊重。你敬他,他则敬你,是故三顾茅庐留千古佳话。曹操绑架徐庶老母,以换徐庶之才,却落得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终生不献一计。强权最大的收获可能只是毁掉一个人才,不使之为对手所用。可是Google挖来李开福,岂不比去微软毁掉他强上百倍?当年某校对我,扣押户口档案毕业证学位证,倒越发使我铁了心要走。我等小民,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才智过人的乱世奇才?

 6 ) 诸葛亮的眼泪

小时候是看不懂三国的。会咿咿呀呀跟着电视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是不晓得什么叫浪花淘尽英雄。倒是知道有诸葛亮这么个人物,语文书里有他的《出师表》,诘屈聱牙,甚是难懂,还偏要全篇背诵。放过孔明灯,会飞的白纸糊的灯笼。知道兰溪有诸葛八卦村,据说住着诸葛亮的后人。
后来渐渐大了,老了,身边有人死了,终于看懂了。或者自以为是看懂。懂了以后便知道,看不懂是幸,看懂了是悲。看懂,就再也不能假装自己是孩童。
我以为红楼、水浒、三国实则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聚而后散,得而复失,喜然后哭。花开花谢,春秋几度。红颜凋零,英雄末路。
老三国百看不厌。相较于后来的片子,老三国的哭戏特别多。演刘备的孙彦军在访谈里说,导演要求的哭有好几种:有嚎啕大哭,有默默不出声的流泪,有哽咽而泣不成声,有泪含在眼中而不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孙彦军所指的虽然是刘备之哭,放在旁人身上却也合适。我猜明清之际尚不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说,故小说里的英雄好汉都掉眼泪。三国里的哭,大约不比红楼里的少。因都是至情至性之人。
诸葛亮哭的也许不比刘备的少,只是委婉些,音量小些。诸葛出场的那一出,隆中对罢,刘备请孔明出山,孔明坚辞不就,回身欲走。刘备伏首而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孔明回身,见刘备伏于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那是书中不曾有的一幕:只见孔明双眼噙泪,亦仆地回拜,说愿效犬马之劳。
哭周瑜的那一出真可谓撕心裂肺。莫说是电视里的吴国将士,便是电视外事不关己的我亦不能不感动。早先以为,诸葛亮既然这么兴高采烈地气死周瑜,哭他必然是假哭。岂知不然。我记得那一出戏,孔明在灵堂中放声大哭,后又拿头一下一下撞周瑜的棺材,哭嚎得声厮力竭,直哭至双眼俱红。这又是书里不曾有的场景。初时只道演过了,反觉有些做作。其实不过。自古英雄惜英雄,何况又是一般的壮志未酬。其实算起来,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大展身手、最有看头的桥段,都需有个能与之旗鼓相当的对手。在青年时是周瑜,在暮年时则是司马懿。比智时固然毫不留情,一旦阴阳暌隔,知道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岂不痛惜!
诸葛亮不是没有假哭。东吴派诸葛亮之兄诸葛谨赴川问刘备讨荆州时,孔明一面授意刘备假意答允,一面又协同其兄向刘备哭诉兄长家小被东吴拘禁,竟也哭得双眼通红(唐国强当真十分入戏)。看了不禁令人莞尔。
刘备称帝后,蜀国毕竟胜小败多。白帝托孤,刘备对孔明说:太子能辅则辅之,不能辅,卿当自立。孔明闻言,大惊失色,泣涕涟涟,当即跪倒以头抢地,直磕至额头见血。刘备执其手,两人相对,泪俱不能止。
作出师表的那一集,诸葛亮向小皇帝进言出师北伐。孔明跪于案下陈述衷情,一一呈明北伐利害,字字发自肺腑;小皇帝闻若未闻,兀自与小太监嬉戏。孔明再叩首,言魏贼不灭,将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不敢有负先帝临终之重托。小皇帝只说:“改日再议。”说罢令退朝。孔明喊了一声“陛下”。小皇帝已追随小太监去斗鸡了。群臣顷刻尽退,独留孔明一个仍跪在堂上,两只眼里尽是泪水晶莹。最后他颤巍巍地从地上站起。
刘备生的好儿子,真是对诸葛亮最大的嘲讽。然而也许这又是天意。一个没出息的主子,成全一代贤相最大的忠诚。
及至失街亭,马谡走向刑场,孔明伏案失声痛哭。后再思北伐,不想噩耗又至,子龙老死。孔明跌坐于席,泪溢前襟。面色越发的枯黄,鬓角越发的苍苍。六出祁山前,面对朝廷诸多反对,孔明力排众议,含泪陈明己志。孔明在刘备灵前告祭,声泪俱下,眼见血丝。其后召将整兵待发,又报大将关兴病亡。羽扇扑腾一下跌进尘埃。最后的最后,秋风五丈原。孔明仰天时已没有叹息。“克复中原”的大旗在黄尘漫漫中翻滚。最后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
初出茅庐时的诸葛,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何等的英姿疯爽。火烧新野,三气周瑜,何等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温文尔雅,进退皆气度从容。呼风得风,唤雨得雨,攻城如探囊取物,平定天下似只在翻掌之间。十数年南征北战,功败垂成。当年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竟也沦落至斯。面色土灰,意气不再。风灯残烛,几多无奈。活到最后,有心拼命,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年一道起事的英雄一个接一个离世。
我一向以为早死干净。林黛玉要比宝玉、宝钗、凤姐他们有幸——因早死。早些死了,自己便可少流眼泪,叫他人去伤悲。以是理推之,关公比他大哥和三弟来得幸运,周瑜要比诸葛亮幸运:周瑜死的时候东吴势盛,纵有伤痛,无非是顾惜娇妻弱子;诸葛亮则不然,他死时是秋风五丈原,穷途末路,桑榆晚景——一点希望都没给人留下。伴随他的死,英雄的时代终结。看到诸葛亮死,三国也算完了。当年群雄,至蜀国出师北伐时已所剩无几,只剩孔明一个勉力维系。我能想象那种孤独。周瑜死了,诸葛亮来哭;庞统死了,诸葛亮来哭;刘备死了,诸葛亮哭;子龙死了,诸葛亮来哭;末了轮到诸葛亮死,还剩哪个英雄来哭?陶潜自作挽诗,假想自己死后一家老小在灵前为哭他。诸葛亮这么聪明,是不是早算到了自己的结局?
原来诸葛亮跟贾宝玉是一样人物。一个人站在那里,身遭世移时变,草木枯荣几度,东海三为桑田。故交零落,知音断绝,更无一人知己。彼时有多风光,此刻便有多落寞;彼时越是风流倜傥,此刻便越发形销骨立。一不留神,当了历史的见证。
林黛玉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信了她的话:有聚就有散,既然要散,不如不聚;有开就有谢,既然要谢,不如不开;有生就有死,既然要死,不如不活。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看透。然而人还是要聚,花还是会开,日子总是会继续。相较起来,像张爱玲那样看透反倒是好的:人聚时她便板着脸冷着眼睛,人散尽她大概也无所谓寂寞冷清。
最后我确认使我真正动容的,是那种向死而生,向散而聚的勇气,那种逆天而行的执意,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诚。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全在乎此。千古之后,有人为尔动情洒泪依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红楼》《三国》的演员,演完以后往往因为起点太高,再难超越前作。唐国强自然不是单靠《三国演义》出名的。然而我总觉得,两百年后若还有人记得唐国强,必是因为诸葛亮。

 短评

两字:经典。

5分钟前
  • 辛佑齊
  • 力荐

老三国是永远的经典。曹操 诸葛亮 的演绎,我想象不出来还有更好的了。

10分钟前
  • 顾盼
  • 力荐

鲍国安简直曹操附体,杀人那段是我童年阴影。唐国强的诸葛亮很符合原著的描写。当年制作非常精良的电视剧。

1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一见子龙终身误。

16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那个时候的可都是经典啊

19分钟前
  • Odair
  • 还行

爸爸

22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这辈子估计都看不到这么追求古风,力求写实的电视剧了

26分钟前
  • Bunny Jack
  • 力荐

此片耗费巨资,时间之久,规模之大都前所未有。拍摄制作人员历史责任感强,完全尊重原著,人物形象塑造成功,自始至终,布景逼真场面宏大,整片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外加配乐优美,乃国产电视剧中不朽之作。

28分钟前
  • TJ
  • 力荐

鲍国安演的曹操真是神了。

33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虽然技术放到现在不算很好,但是很经典。。。《三国演义》毛版的书前题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拿来当主题歌,再加杨洪基老师的演唱,喜欢~

38分钟前
  • 豆友2790706
  • 力荐

只爱诸葛亮跟关羽。

43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吴导啊,咱别赤壁了,好好学学三国演义怎么说人话吧~

44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5分钟前
  • 电荷守恒
  • 力荐

无以言表的憾动,呜呼哀哉。老三国真是部用心拍出的好剧,宏大而细腻。硬要说瑕疵的话,某几个重要角色(魏延、鲁肃、庞统、赵云等)中途更换演员,让人很不适应。

49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力荐

唐国强的诸葛亮是永远无法被超越的了~~

5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真特么难看。长大了看了权力的游戏……觉得国产剧没有可能和权游媲美的……直到和我爷爷假期看完了这个……

55分钟前
  • Joker
  • 力荐

一有现在新版相比,这个简直是又复古又美丽啊~

60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老版三国耗费巨资,时间最久,制作人员责任感强,场面宏大,场景逼真,国剧经典。

1小时前
  • 123456昵称
  • 力荐

服装差点没事,战争少点没事,文言门槛高没事。你看鲍国安唐国强的表演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演员

1小时前
  • 宅心仁厚牛小掰
  • 推荐

金庸知道央视要拍《笑傲江湖》时说,只要他们像拍三国那样拍,我就一元钱卖版权,后来版权确实是一元卖的,结果张纪中充分证明自己估计压根都不知道怎么拍电视剧,魂淡啊,金爷爷很悲伤啊。

1小时前
  • Paradox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