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棒棒

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何苦

导演:何苦

 剧照

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7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8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9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2:06

详细剧情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长篇影评

 1 )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是一句频频见诸于影视作品,挂在法国人口头的一句谚语。看似漫不经心的词汇,当主人公缓缓说出时,却往往饱含着对人生无常命运起伏却又无能无力,必须继续生存下去的一种无奈,带着些许的自嘲,抑或是一种负重前行下的自我安慰。在重庆市自力巷53号居住的一群平均年龄60多岁,以一根棒棒肩挑背扛出力气谋取营生的老人,他们生平从未说过法语,也没听过这样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但我觉得,在他们人生的许多关口,大抵会有类似的感慨。
      正如他们居住地的名字所喻,这是一群自力更生的老人,是纪录片《最后的棒棒》镜头下的主人公。他们从事的工作很卑微,地位低下,华灯璀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就在他们脚下,却离他们很远;他们居住的环境很差,空间狭窄,陈设简陋,大多仅容一张床,摇摇欲坠的木梯在阁楼之上临风矗立,一不小心就会踏空摔倒;他们收入微薄,辛辛苦苦一单活可能也就十元钱的收入,甚至比不得一个麦当劳店的汉堡包;他们的竞争很激烈,在山城重庆,一个有着百余年传承的行业,同样有着生存规则和自己的江湖。
      老甘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也可能是唯一的爱好,便是抱着一部破旧的影碟机,看那已经看了不知多少遍的刘三姐,后来是新白娘子传奇;老金舍不得每月电话套餐中用不完的通话时长被白白浪费,就与同住一屋的好友老甘面对面煲电话粥,海阔天空东拉西扯;河南不愿出苦力,把一夜暴富的机会寄托在了牌桌上,生平第一次拿到了三个九,几乎赌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却遇到了拿三个A的对手,因为在大排档打杂多吃了两个鸡蛋,被老板炒了鱿鱼;老杭外出打工之时,家里的老婆被人乘虚而入,夺妻之仇令他杀心四起,赚够一万块后请地痞帮他出气,钱却被小偷偷去,等攒够第二个一万块时,地痞却进了监狱,最后买了三把刀,却发现握刀的手在颤抖,时间流逝,人在老去,终于淡化了仇恨,一切云淡风轻;老黄的父亲曾经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权的一名教书先生,文革时因为曾经的成分问题令后代娶妻生子受影响,老黄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
      如果不是从纪录片上看到这些,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小说中的故事或是电视剧上的狗血剧情,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命运,发生在自力巷53号院的几位老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似略显滑稽和戏剧性的背后,都有造成这些故事的深刻的因,而这些因未必都是本人的过错,可能与宏大的时代背景有关,与家庭环境有关,与教育有关,很多时候也许就是命运使然。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当我们为各种选择犯难抱怨时,有些人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桑德尔的话:你我具有某些天赋的事实,并非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社会发现了你的天赋,并给予了奖赏。所以他们的卑微,不应被鞭挞,被嘲讽,而是应当被理解,被尊重,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用语言,用行动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善意。这也正是导演何苦正在做的事情,对这些人和故事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善,这种善将触及更多的灵魂,波及更多的善,而这,也许正是光影记录之外更大的意义。

 2 )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负重前行的人们

这是专属于重庆标志之一棒棒群体的故事,棒棒是手拿一根棍子挑背扛用体力换取劳资的群体统称,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因为各种缘由到城市求生活,他们为城市注入基层建设的力量,却在老年后被现代化所淘汰。

用片中一段话来总结: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本片的导演也是主角之一的何苦是正团级转业军官,他在退伍的一个月后来到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商圈拜65岁的资深棒棒老黄为师傅,跟随他学习和融入棒棒群体,用自己的力量记录这个即将消失的行业。

▲自力巷53号

师徒二人住在破旧的自力巷53号,二房东大石、室友老甘、河南也一并成为何苦记录的对象。

河南44岁,来重庆二十年,头十七年做棒棒,后三年在大排档帮工,胃口极大常常吃到老板张口大骂,有一天河南偷偷煮两个鸡蛋吃时被老板发现,大吵一架后将他辞退,河南回到租房心绪难平,决定不再做事,一直靠赌牌生活。

▲河南

老甘59岁,四川人,棒龄三十年,给两个食档做杂工,收入尚算稳定,平日喜欢看影碟机,虽然只有一张刘三姐电影碟,但反反复复也看上了无数遍,后来喜欢白娘子。

▲老甘

二房东大石过几个月就满60岁了,他来重庆三十八年,吃苦耐劳人也聪明,他做棒棒存了一些钱后租来六套房子,简单改造为若干小房间又转租出去,靠差价每个月也能入账一万左右,一家几口倒也够用,大石的生活令其他几人羡慕不已。

▲大石

黄师傅带领何苦驻点在自己的地盘五一路口,这里人来人往业务相对较多,自己也有几家固定客户。何苦高大帅气的模样在棒棒群体里尤为醒目,引发了一阵骚动。当天业务不错接了好几单,不过令何苦印象深刻的不是精疲力尽的挑货,而是相对轻松的掏厕所,雇主家的厕所被掉落的狗勺堵住了,他们急冲冲的找来老黄处理,老黄裸露着手臂费力的掏出勺子,用香皂前前后后洗了三遍,结算时雇主给了老黄二十块,还有让他带走那块香皂。

老黄的心情很好,因为当天总共挣了67元,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每日平均收入不超过30元,老黄说何苦给他带来了幸运。

▲老黄

随后的日子何苦一直跟着老黄学习,也渐渐知道了老黄的大半生经历,老黄出生于1949年,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父亲因为在国民党政权时期是教师,家中也有十几亩田地,所以被划定为地主。在后来的遭遇中,父亲精神失常去世,老黄在寒冷饥饿恐惧中长大,由于是地主儿子的成分,直到1988年老黄39岁时才组建家庭,对方丧偶无力抚养亡夫的三个孩子,他们各取所需结合在一起。

第二年,妻子给老黄生下了女儿黄梅,因为处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时期,老黄也受到了1050元的罚款。老黄跑到东北挖煤挣钱,三年不回家,妻子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了,女人打电话叫老黄带走黄梅,老黄曾想投河一死了之,可是看着年幼的女儿他不得不打起精神,将孩子托付给亲戚后,来到邻近的重庆当起了棒棒。

时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黄梅长大成家生了个可爱的儿子,老黄为了减轻女儿的房贷负担,继续从事棒棒职业。

老黄为人善良真诚,不愿意占人半点便宜,虽然早与何苦约定学徒第一个月两人的工钱都由老黄一人收取,可是学徒期结束后老黄还是强制的分给了何苦一半。

何苦跟随老黄整整一年,期间由于观念不同也爆发过剧烈争吵,然而两人在经历过困境后师徒情谊更加深厚。在何苦心里,住在自力巷53号里的人们虽然非常贫穷,却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辉。

老黄与棒棒老杭相识多年,两人同在一个点守业务,老杭身体不好需要花钱吃药,老黄刻意躲避雇主将业务让给老杭。自力巷53号拆迁时老黄搬家不及时,打包好的行李没来得及拿出来便被拆迁队拆房子盖在了废墟下面,行李里面装着老黄的身份证和攒了很久的2300元,老黄哭着守了废墟好几天。老杭趁着一天深夜独自一人悄悄钻进废墟里,满手是血的将老黄的行李给挖了出来。

爱看影碟机的老甘和流浪汉老金是朋友,老甘有活干的时候常常接济老金,因为向老板提出涨薪被拒绝后,老甘也失去了工作。于是老金去美食城捡拾别人丢弃的食物带回来两人分食,两人也算度过了难关。老金办理了38元可以免费拨打380分钟的电话套餐,月底即将清零的时候,就算面对面老甘也会接听老金的电话帮他消磨免费通话时间。

赌棍河南欠一屁股债,整天四处借钱,却不见还人一分,二房东大石追河南拖欠的半年房费,却不好意思开口,最后甚至免掉。大石在自力巷53号收取的房费不高,做事却不偷懒半分,该修修补补的绝不拖延。

也许当初何苦的本意是记录这个即将消失的行业,记录棒棒军团背后的故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何苦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轨迹。

何苦在一年内迅速融入棒棒群体,因为身强力壮也有了“蛮牛”的外号,他做事认真负责,领导力强,机缘巧合下获得建筑工程业务委托,何苦组织棒棒军团将任务做得漂漂亮亮,因此得到长期合作权,大石、老杭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老黄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转做技术工种,不仅收入提高,对体力的需求也不如以往剧烈。

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着……

(这部13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所涵盖的内容及感悟绝非我文字所能表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全集观看)

▲何苦

最后:爱看影碟机的老甘这一生很苦也走霉运,他找半仙算过一卦,说是六十岁以后会转运,于是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愿望:热热闹闹的过六十大寿。

他在五十九岁时认识了何苦,后来何苦邀请300余名六十岁以上的棒棒参加团年会,在这个热闹的聚会上,何苦邀请大家同唱生日歌给老甘庆祝六十大寿,老甘感动哭了。

 3 ) 棒棒的苦

我的爸爸今年59岁做棒棒23年了,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为了养大一儿一女,供我们上学,为了偿还爷爷奶奶在世看病留下的大笔贷款,睡过屋檐下,住过大通铺,租过楼梯间,用自己的一生力气,一副肩膀在城里打拼,看尽人情冷暖,五年前交了一笔钱,跟别人学了打线槽的手艺,收入稍高一些了,为了让孩子在城里立足,拿出毕生的积蓄,在城里按揭了一个56平的二手房,每月月供2500,去年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脏打了两个支架,每天吃一大堆的药,看着兜里的钱只出不进,愁的一筹莫展,病情一稳定,又提着棒棒出去了,怎么劝都不听,我知道他是放不下肩上的这副担子,黑心的小包工头,欺负老实人,他打了30多天的线槽,每天回来眉毛头发全是灰,一身衣服汗湿了又干,累得倒头就睡,活是干完了,可是10000块工钱一分都不结,拖着一年多了,每次打电话都是推脱说没钱,上个月碰着人了,给我们写了一张欠条,我们也找不着他人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只有一个电话号码,冬天老爸的病情又加重了,我想要回这笔钱,可以帮帮我吗?

 4 ) 富贵无足道,贫贱究可哀

有朋友问我,最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会是什么?

当时我答不上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文艺样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一个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玩法。按艺术理论说,这与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相关。各人有各人的玩法,各师各法,各庙各菩萨。这就是文学和艺术能够带给人乐趣的根本所在。 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是比较不会变的。 比如对于人性的关切,对于底层的关切,无论在何种艺术表达中,都是永恒的主题。 人皆欲富贵。唯独艺术和艺术家不能富贵。对于富贵,因为并不能止步于富贵就行了。《红楼梦》在元妃省亲之后必须败落,金粉簪缨之族必须勾陷,这不是因为观者心理不欲富贵恒久,而是因为这是上天的规则,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国家不幸诗家幸,不得意人诗易好。缪斯好像喜欢在贫贱哀愁之中发光。不去说杜甫诗,也不说曹雪芹。我可以这样说,尽管当今之世,各类大师,但是日后能得大名,成大功,为后人所称道的,必是在当世吃过大苦之人,而绝不会是尽享名利之徒。 而人性之坚忍,之美丽,固然也存在于慈善家之心之行,然而更为难能可贵地,是保存在底层贫贱之中,是地皮青苔之上开的美丽的小花朵,让人感觉人世毕竟可以留恋。

然而百姓生计之多艰,是足以使人长长太息!故艰难困苦当中难得的温情与尊严,亦足以使人觉得世界毕竟美好。 6小时多,一气看完,数度落泪之后,《最后的棒棒》促使我写下了上面的话。 如果现在那个朋友再问我,你觉得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式样会是什么呢?我现在可以给出我的答案了。 那不会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也不会是二月河的政治历史,还不会是张艺谋的电影,而极可能是《最后的棒棒》、《大路朝天》这样的独立纪录电影。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创作之路,以最为宝贵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记录下影像,而隐藏其后的良好的文字功底,仅仅是一重重品质可靠的加持,是术也,非道也。他们所幸持了正道,这也是我们的所幸。

 5 ) 另一种生活

这是一部需要沉淀的纪录片,我在看得时候舍友01看了一眼说,他们很可怜,看了很心酸。可我不知么认为,我也不觉得是可怜,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有些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就像很多电影一样,展示的的也许是另一种生活状态。 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我很可怜,很穷,但我认为我不可怜。(似乎可怜和穷这次不太恰当,whatever)
        1,导演是正团级退伍军官,然后来拍这部纪录片,这就跟让人感动。
        2,片中似乎始终在强调老黄,自己干活留汗水,算钱的时候不占别人便宜,但也不能吃亏。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更加接地气,而不是电视上渲染的从不占别人便宜而且不在乎吃亏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物更加立体真实。
        3,刚开始总有一种感觉老黄,就像是一头老黄牛,吭哧吭哧给女儿女婿还贷款,这女儿也太不孝了,毕竟老黄也65了,还落一身的病,后来看到他的女儿女婿就觉得很开心,为老黄感到开心,他们真的很好,很好。网恋也是有靠谱的,总觉得我电视剧中毒太深了。
       4,河南,我有时候能懂他是哪种人,没有身份证,有学问,能识字,关心国家大事,曾经一头扎入过牌九的世界,被街头混混挑断货脚筋,没钱吃饭也无人救济,最让我震撼的是第一次见何苦的时候,他伸出手握手,但头没抬起来,能感觉到这就是他在社会摸爬滚打后的经验反应。
       5,二级房东老石(记不清姓什么了,好象是老石),也许他是里边的幸福的人,一家团聚,女儿上大学了,一家收入还行,退休收入有保障,但也一直不放弃棒棒行业,在努力挣钱。
       6,片中老黄那家理疗店,大家一直发弹幕,被骗了,杨永信……可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好人和恶人,都是普通人,有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违背自己意愿的妥协。
       7,老黄的女婿,真的人好,孝顺,单纯。
       8,片中有弹幕说不愧是军人,别的都是体验体验生活就好了,他是真的干,而且还是一年多(似乎还打算继续)。何苦真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中,男主说我想做一个,因为我,而让这个世界有一点点不同的人。

 6 ) 2021年3月9日,老黄走了

老黄辛苦了一生,很难过。

起初看他时,会觉得他是一个计较的人,但越看到后面你会越心疼他。他为了家人,吃得下所有的苦,所以才会计较很多,不像其他的棒棒,他有奋斗的目标。

看到这个消息也是沉静了好久,太难了太难了,我想到了父母,和他当初一样正在辛苦劳作,却没享受到什么福气。

希望大家趁父母还未老去的时候多对父母好些,吃的穿的,多给他们一些温暖,任何形式都行。

 7 ) 致敬最辛苦的底层劳动人民

周五一位同事来访,聊到她在老家重庆买了一套房子,提及重庆这一两年的房价飙升之神速。她走后突然想起一直在我的待看名单中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乘着周末闲暇之余赶紧把目标看了。所以请允许我吐槽一下:去你大爷的爱奇艺,这种纪录片你丫VIP才能看?幸好在暴风找到网易当年留下的片源。

首先感谢本片的主角导演兼制作人-何苦同志。至今我也不清楚何苦是化名还是啥,一个退伍军人为啥要来当棒棒?只是为了拍摄这么一部纪录片来记录山城这群辛苦的劳动人民,还是真的想做一名棒棒?目睹他融入自立巷,挥汗如雨做着棒棒的工作,窘迫时老干妈拌饭的伙食,看着他认真记录大家的工作、生活很是感慨。连同他带着浓重川味的普通话都顺耳可敬了起来。总之感谢他的付出,让我们能真真切切的去认识了解这群辛苦又可爱的劳动者们。

所以再来说说可敬的棒棒师傅们。有人嫌弃他们衣冠不整,但确实在山城的发展中他们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功效。负重前行敢于担当,最壮是你的脊梁,最美是你的胸膛!童声唱出这些歌词的时候我的内心异常感动。职业不分贵贱,棒棒师傅们不偷不抢凭着自己的力气劳动成果换取收益。只是他们的收益实在是少的可怜,而且这样一群日渐衰老的老人家们,住在已经被定为危房多年自立巷中,简陋、肮脏、艰苦的环境,看着无比的心疼、可怜。

其他师傅不多说,只想再聊聊本片第二主角:老黄。他的一生大概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不幸的童年,狗血的青年,辛苦的中老年,老年生活我不概括,希望他可以过的好一些。老黄拥有中国劳动人民的大部分优点:朴实、勤劳、善良。他对徒弟何苦友善“倾囊相授”工作、生活经验。为了女儿外孙努力工作,不贪图小便宜但也坚持自己的劳动收入。但是老黄师傅真的如许许多多老百姓一样,固执墨守成规,中间商赚差价等这类灵活变通的道理直到退休前夕才大概悟了出来。可怜好日子快到头,身体出了问题,幸亏女儿女婿还算孝顺,希望他的老年生活可以舒心安逸一些。

从老黄师傅身上看还折射出了很多社会问题:一家人为了一套房子,天各一方各自辛苦的打拼,却又不住在那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老黄说当时支持女儿在镇上买房是为了小孙子有个好的环境,结果小孙子跟外婆住在山坳里。小外孙很乖,跟外公道别时一句:外公你走吧,我会听话的。让人动容不以,也希望房贷还完了之后,这一家人的生活可以步入正轨吧。可是老黄的病怎么办?这个淳朴的老人甚至不愿也不敢进医院治病。就像大部分中国劳动人民,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想要安详晚年,却因为没有医社保不敢生病。那家“美容院”只不过是千万骗钱机构中的一家,我认为如果不是有人在跟拍店家不会做这么大的牺牲,甚至他们也是有作秀的成分在。更多的是像骗走老杭师傅辛苦积攒血汗钱那样的王八蛋!

最后的最后,街头的棒棒师傅越来越少了,何苦同志带着相熟的师傅转投了工人行业。他请了三个月的假,为我们呈现了这部作品。片尾他说不知道有没有喜欢他的作品,如果没有他就回来跟着大包工头干。何师傅,我很感谢您的付出和制作,电影我会去支持的!

 短评

据说这是导演斥资1300元自导自演自己剪辑自己唱主题曲的纪录片。

5分钟前
  • 鲨鱼笨笨
  • 力荐

社会研究不就应该深入到这个阶层吗

8分钟前
  • 白说不说了
  • 力荐

何苦这人能屈能伸的,真了不起。

13分钟前
  • 莱特
  • 推荐

不是同情。这玩意儿看得人心里藏起来的自卑井喷式地爆发,让人忍不住自怜自恨起来,揪心又无力,像迷了路的哑巴。想着爹妈,想着村口的王五六八,想着各色的人圣人渣。然后就忘了繁华,就想家……

18分钟前
  • AndyMon7
  • 力荐

“我不懂什么是高尚不高尚 也不懂什么是职业操守 当了二十年棒棒 我只认一个理 挑了一下午 还没拿到工钱” 这一句话从一个高尚的人口里说出 不免有些心酸 山城的春天很美 但这样的春天不属于棒棒们

22分钟前
  • 谢清缘
  • 力荐

这是中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导演聪明,有难得的幽默感拆迁房废墟下的钞票,理疗店的杀招与温暖,一张假钞的结局,夺妻之恨与买凶杀人…

23分钟前
  • 持尘
  • 推荐

特别真诚特别动人,一点都没有俯瞰苍生的悲天悯人,太难得了

25分钟前
  • 古伦木
  • 力荐

我是重庆人,山水城市立体魔幻。此片拍摄于2014年,展现繁华背后的这一群体。短评中看到“共产”“梦”。其实每个角落,发达国家也好,都有生活底层的人。更何况我们是一个人口上10亿的大国。我们要肯定国家的进步而不是一味讽刺。时代发展“棒棒”群体快要消失了,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许好也不好吧。

28分钟前
  • 重庆森林Yuriy
  • 力荐

这就是纪录片,它不给你那些镜花水月的幻象,它给你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的、荒芜的生活真相,有些人看过绝望,有些人却看到微光。

33分钟前
  • Steven
  • 推荐

底层人物实录,每个棒棒身后的故事都饱含生活的困苦艰辛,安然度过辛劳而尽力的一天,能吃上一口热饭,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赤贫;这些善良但也不乏人性弱点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和生活的拼死搏斗,生存是最大目标,活着是最大胜利,但也不能不顾及做人的底线,保住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看着他们劳动过后大口吃饭,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生活,觉得简直是世界上最香的饭菜。给出光明与希望的结尾,衷心祝福一切善心勤劳的人安好。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导演真帅!有魄力有行动力!不知道一年后去做了什么,谢谢你记录了这一群底层朴实的灵魂

35分钟前
  • 玛丽的小山羊
  • 推荐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ps:那些打一星的人都什么心态!

38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力荐

看到了最坚毅、最善良本份、最有尊严、最没尊严的底层劳动人民,确实触动,虽然旁白ln不分,虽然插曲真是难听,但仍然大大的五星,看几集习惯就好了😳

40分钟前
  • OT元旦
  • 力荐

拍得非常好,真实的才最打动人。是我看过的触动最强烈的纪录片,强烈推荐一下。但是不会再看第二遍,太难受。光是活下去就要拼尽全力的蝼蚁,体现的正是绝境中的人性。

45分钟前
  • 乐乐🐰
  • 力荐

第二集老黄过往历史交代那段动画片太棒了

49分钟前
  • 太妃
  • 力荐

看完已过了凌晨2点半,是完全停不下来,很高兴这部13集的纪录片打乱了我的作息。略带川普味儿的旁白娓娓道来,舒服幽默且委婉,一些留白也极为精彩,叙事支线稳妥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尤其在当下,“真实”这么简单的事儿,太TM不容易看见了!拜托“央视们”好好学着,恭喜何苦导演要红了!

50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推荐

如果有一天中国会评选最优秀的纪录片我会力顶这一部。

55分钟前
  • 晨星盗月
  • 力荐

初尝商品交换利润的甜头后,老黄感叹自己“懂事太晚”。资本家剥削无产者,无产者也压榨无产者,而像老黄这样的“棒棒”永远只能是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因为他们信奉的是原始朴素的价值观——勤劳诚实就有收获。再见,棒棒。

57分钟前
  • 油条蘸醋
  • 力荐

我妈一直有个原则,就是上市场买菜不讲价。现在看来可能不以为然,但在以前都讨价还价的大环境中,我对她一直反复跟我唠叨的理念特别深刻:要对社会、公司底层的人保持同样多的尊重。看完倒没有产生“他这么惨我怎么能安心享受生活”的内疚,反而是“我吃的苦不及这一半但却远没有这么坚韧”的窘迫…

60分钟前
  • 怪树里
  • 力荐

重庆欠他们一座解放碑

1小时前
  • 竹木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