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动作片大陆2015

主演:廖凡,宋佳,蒋雯丽,金士杰,宋洋,黄觉,麦迪娜,张傲月,马君,陈观泰,熊欣欣,戴立忍,裘继戎,李博,邹家豪,卡丽娜,赵贵祥,李春遂,张蒙生,彭志,刘洪林,王宝山,刘子威,陈韦然,赵峥,李桂生,薄冰,谢勇,尚言生,杨晓波,刘妙,艾琳,刘新义,安东·夏波瓦洛,李一明,李光复,闫长海,杜月,高肖雅,鲁冠廷,柳青伶,崔陆萌,王星凯,冯启龙,任思扬,秦伯坤,赵英龙,徐悦,陈大成

导演:徐浩峰

播放地址

 剧照

师父 剧照 NO.1师父 剧照 NO.2师父 剧照 NO.3师父 剧照 NO.4师父 剧照 NO.5师父 剧照 NO.6师父 剧照 NO.13师父 剧照 NO.14师父 剧照 NO.15师父 剧照 NO.16师父 剧照 NO.17师父 剧照 NO.18师父 剧照 NO.19师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16:06

详细剧情

  民国年间南派咏春传人陈识(廖凡 饰)来到天津,结识了天津武术泰斗郑山傲(金士杰 饰),为在武术界开馆立足,郑山傲建议陈识用教徒弟踢馆的传统方式达成目的。几经周折,陈识娶了一名天津绝色女子赵国卉(宋佳 饰)为妻,还收下了本地青年耿良辰(宋洋 饰)为徒代其踢馆,夫妻二人暂居 在贫民窟,防被踢馆的仇家前来寻仇。陈识与妻子原本看不上好斗好色的耿良辰,但接触后也发觉了耿良辰的可取之处。但随着第八家武馆邹馆长(蒋雯丽 饰)和军界人士林希文(黄觉 饰)的介入,天津武术界面临着一场巨变,靠武术复兴家业的愿望、对妻子的爱意,以及作为师父的责任,让陈识陷入了两难之境。

 长篇影评

 1 ) 《师父》:崩坏的武林

一个无名的南方武术家,身怀绝技,想要在民国的武术之都天津扬名立万,开宗立派。

彼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

老舍写过,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老祖宗钻研了几百年的玩意儿,在西洋的枪炮面前,好像突然就没用了。

江湖的武行却还都端着架子,把绝技藏着掖着,不传真学。

武馆成了赚钱的买卖,师父利用徒弟,徒弟算计师父,拉帮结派,以众欺寡,宗师们把寡妇顶在前面,用密不透风的规矩压迫着新人不能出头。

新人要成名,纵使一身好功夫,也无法跟整个江湖做对。

只能在武林泰斗的指点下,用上不得台面的方法暗渡陈仓。

“一战成名”是小说里的事,现实中,要在门派林立的江湖插上一脚,立起一块招牌,就要深谋远虑,长远规划,时间三五年,布局和善后占去大半。

面子上扬名的事要做,里子见不得光的事也要做。

收徒弟,不为传艺,只为出卖。

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坏了。

师父固然骄傲,但也并非不知变通。他年轻时经历家变,从富贵到一贫如洗,跑过镖,从过军,见多了三教九流,知道为目的不择手段,仁义讲多了,事情就做不成。

但武人也有痴心,门派间为名利勾心斗角,咏春与八卦也能找到渊源。真心与私欲相互交织,对女人的爱是利用,也是羁绊,本来只是简单利用的徒弟,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情义。

可事情终究是走到无法挽回的一步,武林成为军阀眼中的肥肉,体魄强健的拳师就是督军们最好的招牌,招牌吸引兵源,有兵就有地盘,有了地盘,钱和权力便相随而至,这是更上层的生态。

武林虽然落魄,依然不甘被白白吞食,但大势面前,一帮微渺的武人无力以对,不过是抱着好日子得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用孱弱的力量反击落单的敌人。阴谋、陷害、谋杀,面子上还是意气风发的长袍马褂,是形式感十足的规矩与礼貌,但骨子里,却已经完全崩坏残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中华武士们,要面对注定而来的消亡。

徐皓峰其实是用非常武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反武林的故事。

武人阶层终归是消亡了,而在电影中,这个过程被以更加委婉地态度表达了出来。

外部的压力固然剧烈,但内部的崩溃才是本因。

电影里的人开口闭口讲规矩,繁文冗节,事无巨细,连苦力都不会做的龌龊事,也可以拿到堂面上来商量。

害人时,宗师们都不开口,只饮茶,喝茶,是为了不说话,以此安心。

这样的规矩,本身就是坏的,坏规矩下,又如何容得好人?

这个圈子存在太久,占住了位子的老人们便总想着用陈规冗习来稳固地位与权力。天津武林的招牌郑山傲要借助外来者陈识搅动这一池死水,但自己终究也想要功成身退保住名声,不惜教唆陈识出卖徒弟。

壮心不再的武林泰斗已然如此,遭遇徒弟的叛逆也就在情理之中。最后老爷子功亏一篑,一世英名成全了徒弟,只换得两幢豪宅,眼泪滴到房契上,但还是收下了。既然亏了名节,卖得的钱财为何不要?

一代宗师,终归也是凡人。

高手也不例外,师父被天津武林团团围住,打不过便扯谎逃跑,一群武人在市井里狼奔豕突,风度全无。

过往电影小说中侠客们风轻云淡,饮马江湖的豪情全然不见。

这也是江湖,一个更真实的江湖。

徐皓峰最后还是给了师父实现自我救赎的机会,虽然对于电影这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长巷中,陈识持八斩刀,将追杀而来的各门各派一一挑落,被时代抛弃的冷兵器打落一地,算是为徒弟报了仇。

宗师们黯然无光,胜利者依然只是狼狈地逃离。

无名而来,无名而走,留下的只有徒弟耿良辰打败津门八家武馆的传奇,在街巷的茶摊流传。很多年后,这些名声也没有了。

这就是《师父》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没有看过徐皓峰电影的人来说,进入《师父》的节奏或许需要一个过程。

徐皓峰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道士下山》的原作者,对民国武林轶事知晓颇多,用起来自然也是驾轻就熟。

写惯了小说,改编起自己的作品自然得心应手,原著是部短篇,节奏明快,出彩之处电影全无遗漏,质地清脆。只是在文本向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中有些生硬,人物显得啰嗦了些,一些对白和行为也过于强调形式,略显做作。

这不是大家熟悉的那种功夫片,尽管这可能已经是徐皓峰面向市场,最为兼顾大众审美的一部电影。

写实感十足的动作场面,一招一式,力与力之间的往来,描写得细致入微,但对于看惯了香港武行动作设计的人来说,这种真实可能并不好看。

尽管加入了很多商业元素,尽管在投资与场面上有所升级,《师父》也许依然不是会讨好市场的类型。

它是面向喜欢功夫,喜欢民国江湖掌故的小众,是关于中国功夫电影的另一种可能途径。

同时,电影有一个好的故事,真实,充满寓意,承载着作者对那个逝去的时代的满满感慨。

或许旁枝末节稍多,人物对白过于书面,加上个人色彩极重的剪辑与运镜,怪异的配乐,未必人人喜欢,但充满了特别的趣味。

这样的电影,票房上难有作为,但值得被推荐。

 2 ) 从《师父》看现实中的“圈子”

非常巧的是,在我看《师父》这部电影的前几个小时,一位网名 新绿茶诗,简介是化学硕士、材料学博士的网友写了一篇长微博《别了,狗日的科研》。大致讲笔者作为科研工作者,专心学术,不加入人情世故的圈子,十年都申请不到科研经费,科研也无从谈起。其中有句话和《师父》里的情节简直异曲同工之妙 :“我从不入哪个圈子,我孤身一人从南方来到北方,实指望靠自己开创一篇天地。然而,不入圈子就早已经注定了,怎么申报(科研经费)都是白费心机。” 晚间在电影院里看《师父》,博文中提到的“圈子”在电影里换了个行当,被赤裸裸的演了出来。现实里科研界的圈子围绕着科研经费。电影里武行的圈子围绕着业界名声。本质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一起将整个行业的前途拦在圈外。 电影里的“师父”尽管遇到圈子内有识之士的提携,两人自以为周密安排想要突破圈子的规矩撑开一点间隙。然圈子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迅速对不属于圈子的人、事产生排异,最终将其扼杀。就连“徒弟”作为一个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也没能像周星驰电影里那样包裹一番后再浪漫的羽化成蝶。而是现实到露骨的被暗算致死。剩下的圈子里的各家好像都保住了颜面,然后不到百年后的今天,哪家武行还能成个气候呢? 现如今你我的周遭,几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圈子,而几乎每个圈子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愣头青,骨头特别硬,想要去闯一闯、冲一冲。然而最后要么做了“聪明人”,要么被一群软骨头给淹死了。对了,还有那么一两个人心中埋着理想,在圈中熬成了长辈,临到老了想要撕破圈子,完成年轻时的夙愿。最好的结果或许就是“去巴西,种可可。”差一点的,名字都成敏感词了...... 笔者身边也有一个关于圈子的故事 笔者从事音乐教育行业,是一名某专业音乐老师,夏天时业内举办了一次比赛。在咱们这个圈子里,一般来说比赛名次都是按老师的辈分算的。然而圈子里一位混到长辈的老师力排众议举办了一场比赛,比赛的规则制定得异常严密,比赛分专业组、业余中学组、业余小学组等若干级别,每组分别比赛,分别排名。所有选手隔着幕布比赛,评委对着号码打分,而号码和演奏顺序又经过另一组人随机打乱,尽最大可能的保证了比赛的结果的公正性(笔者有幸参与组织工作,对整个比赛的公正性有很直观的了解)。 在比赛中,某中学生自觉能力不俗,报中学组怕欺负人,遂报了专业组。初赛过后,得分碾压专业组所有选手,以笔者的专业眼光来看,是本行业万中无一的人才。然第一轮成绩排行名单出来以后,本行业太老爷发话了:“中学组的人,拿了专业组第一,像什么话?”,言下之意本地专业圈颜面上不好看。幸而部分骨头还算没有软到渣的老师据理力争,经过一番努力保住了该生的比赛名额。决赛中该选手又是毫无悬念的最高得分。 妥协的结果是,最后颁奖时,为该生专门拟了一个“最佳潜力奖”,只有奖状没有奖金及价值几万元的奖品。比赛第一名给了实际得分第二名的选手。 不过这个故事有个不算太坏的结局,该生被本专业全球最顶尖大师看上(在某次大师课活动中)指定了该生到美国跟随其门下学习。据笔者所知该大师亲点学生,全世界也没几个。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若圈子稳固如山,只会将有才之人逼去没有圈子的国度开花结果。 多年不写文字,深夜看片回来匆匆写就,行文较乱,见谅。

 3 ) 有武,有侠,不是武侠。

师父,师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父这个词,自古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别一番的意义和分量。甚至在古代,乃至到民国时期,遵循着旧时规则的门派里,师父对徒弟有着生杀大权。一如陈识所说,拜了师,学了拳,他将视我如神。
做学徒第一步,就往往是先从学如何侍候师父做起。先做人,后学艺。身为师父,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艺”或“技”,更是“人生”。

旧时的师门,相当于是一个人的第二出身。代表着这个人个人所负之能,代表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更代表着他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地位和身后的人脉,关系网络。

所以,念起师父两字来,总是沉甸甸的。电影里,师父的师父对他说,你是这个门派全部的未来。所以,他便下了可以为之付出所有的心。师命难违,这里面除了道德和规矩,更多的是早已养成的潜意识的遵循和服从。从小被师父教导大的人生,师父的观念往往造就了徒弟的三观,一代传一代,就成了门派的文化。

咏春的文化我不甚了解,但就从电影里看来。传拳为秘,真传不过两人。求精不求多。陈识求的是扬名,但是却不会真传。所以他只要一个真正的徒弟,一个可以替他扬名的徒弟,一个注定被牺牲的徒弟。

他说,好在是个小人,不可惜。

人总是这样,最开始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的心是硬的。总以为自己的信念永远不会变。总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计划中,总以为只要自己做得出,就有想要的结果。总以为……

太多的总以为,最后换来的往往只是世事难料,无力回天。

师徒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情谊。史上虎毒食子的父母尚且有,何况冷心冷面的师父。然而,陈识终究做不到,他还有追求,他还惜才,他有着坚定设局的心却毕竟是初次设局。他坚定,却不老练。狠心,却不冷血。因为,他还是个真正的武人。

师父这部片子,有着写实的粗犷画风,一拳一刀,实实在在。但风格却又极其的写意,泼墨而画,意所至,情所至。
徐皓峰,拍的是武,讲的是侠。但这部电影却不能称之为武侠。徐皓峰的武与侠,是割裂着的。现实中的武人,带着名,带着利,带着摆不脱的规矩和枷锁,求生,求死,求义。导演在他们的故事中,放了一个侠在武馆的顶头上,具体却表现在底层的脚行中。反差的讽刺着现实。

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武与侠的相离相吸,才是完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真正的坏人,也没有真正的好人。林希文杀了耿良辰,却也是剧中唯一一个读懂他的人。陈识把耿良辰送上了绝路,但最终用难以压下的不甘为他复了仇。邹馆长机关算尽,也终究只是个遗孀的苦与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得不到,舍不掉,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林希文不是必须要杀耿良辰,但是耿良辰却必须死。他打破了规矩,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成了军界势力侵入武行的一个障碍。人算不如天算,陈识步步为营,计划周密,却没算到时迁事移,天下大势。
他愤恨,不仅仅是因为耿良辰死了,他怀了几分愧疚。更是因为,耿良辰死的毫无价值。他心中的,是不甘。他不甘自己的一盘棋,就这样收尾,成了别人更大棋盘中的棋子,成了一场笑话。

倘若不是有林希文的介入,按照陈识和郑老头的谋划来,耿良辰会在他眼里死的是应该而值得。或许,他会有几分惋惜这个大才,却不会升起愧疚与愤恨。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在时代变迁的面前,个人的谋划,或者一个门派,甚至是一个行业的谋划,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在这场对峙中,武馆输的毫无悬念,甚至是主动让步退出。侠是种精神,名和利却是切身关系到吃饭喝水赚钱的。没有物质基础,何谈精神?武馆行当中的种种规矩,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维护。挥着武的大旗,安慰得不到侠,做不到侠的自己。

林希文说,如果他活着,武行会有意思许多。可惜这样有意思的人,有骨气,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身上唯一体现着侠的武人,耿良辰,却必须死。一群鸭子可以啄死一只天鹅,这不需要道理,自然界自古如此。

徐皓峰,怀着侠的理念,写了一个现实的武的故事。赤裸裸血淋淋,却偏偏一刀一刀的分明。让观众没有余地去躲避,就像蜀山奇侠传里的血迹,翻开,就必然看到。

有侠的人,未必有武,武不是侠的必然条件。有武的人,未必有侠,有武又有侠,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影片的结尾,与侠无关。耿良辰已死,侠成了茶摊上口口相传的传说,成了埋藏在社会层次深处黯然的保留。
影片的结尾,是武的苍凉,大写的末路苍凉。邹馆长强撑着的气场,随着电影结束的倒计时,一秒强似一秒。每强一份,都愈加强烈的透露着苦苦支撑的外强中干。当她用刻意的稳操胜券的姿态,用刻意提高的声音,宣布咏春已绝的时候。我从这片段中,读懂了邹馆长所说的: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装装样子嘛。确然,她深有体会。

侠已逝,侠已隐;武已空,武已绝。

武侠只是梦。

 4 ) 淡淡的哀叹

“师父”如今是一个近乎消失了的称呼了吧。连尊敬的意味都在日益减少。逝者如斯,今日之况,早在100年前就展露无余。《师父》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师父》中,陈识南拳北来,他想要在天津开宗立派,建立武馆,传授些真实的拳法。但作为外人,要想在派系林立的天津立脚,必须要按规律来,这个规矩就是踢馆。《师父》中天津的武馆有18家,新人要想在天津开新馆,必须踢掉8家才行。通常,有人能踢5家就不错。还有,按照规律,即便成功,踢了8家,等于是打败了一半天津的武林,这会让天津的武林抬不起头来,所以踢馆胜利的人是不能留在天津的,就是说胜了也是白胜。于是,真正想要踢馆的,就不能自己出手,往往需要培养一个徒弟,让他去踢,踢赢8家之后,徒弟离开天津,师父可以留下开馆。而且,这个徒弟还必须是天津人,天津人容得下天津人,可以不杀了这个弟子。
于是,陈识收了天津脚行的耿良辰为徒,让他来完成自己的抱负。这期间,他秘密教授耿良辰武术,自己又得装成贫民,以木匠活为生,还娶了起士林餐厅的女招待赵国卉为妻,以掩饰自己真正踢馆的意图。所以,《师父》里的“师父”是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称呼,陈识收了耿良辰,是基于利用,因为即便是耿良辰胜了,也非伤即残,成为陈识的牺牲品。而耿良辰则仅仅是利用陈识的武术,靠近师娘,扬名立万。这里的师徒关系,相互利用,相互倾轧,甚至爱情也只是完成利益的手段,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利字。真正的传统,已经崩塌,三纲中的“子为父纲,妻为夫纲”都已经变味。形成了极为浓厚的反讽意味,一个沦落中的中国,蜕变中的中国,呼之欲出。
 但是,这还不是最坏的,陈识利用了耿良辰,利用了赵国卉,他所追求的,依然是传统内的胜利,想要在武林之中混出名堂来。但是历史的发展,早已超出了陈识的理解之外,即便他踢馆成功了,却依然发现他无法完成自己的夙愿。因为,新的力量诞生了,那就是代表了政治力量的军方。武林斗来斗去,都没有什么意思,尤其是西方的火器兴起,在强大的现代武器面前,冷兵器时代的各种刀枪剑戟又算得了什么?武术,对于运动潜力的发掘,在《师父》中的郑山傲看来,还不如西洋的一个普通舞蹈做得好。如果西方人对肌肉的掌握更强一些,那么中国人就只有挨打的份了。就像现在随便一个拳击手,就可以秒杀中国的武术大师,郑山傲猜得没错。在郑山傲看来,武术的发展,只能将其转化成技艺,导入到军队中去,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意义。这一点,不仅郑山傲有所发现,军方也发现,于是军方想要收编整个武林。陈识所有的努力,在强大的军方面前,都不过是一种儿戏。这种发现,让陈识感到震惊,也感到绝望。
 还有,陈识毕竟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他利用了耿良辰,看到了耿良辰的死亡;利用了赵国卉,看到了赵国卉以后悲惨的命运,心有不忍,他升起自己柔软的一面,毕竟他是传统中人。于是,一切都变成了悲剧,眼看着别人为了你而牺牲,自己想要的又无法得到,这种痛,痛得锥心。《师父》最后戛然而止,留下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悲剧的架子,让观众在心中去补齐。

《师父》骨子里说白了还是有种传统武侠片的模样,除了通俗的民间交杂着江湖的那些事迹外,动作场面的设计的确相当一流,踢馆时的过招、师徒间的过招、郑山傲和陈识间的过招、陈识救妻的过程,包括算计耿良辰的一段,一招一式干净利落、直击要害、毫不马虎,看得出花了功夫,费了心血。
不是花里胡哨的走马观花,而是实打实讲效率、讲技术、将武义、讲头脑的真功夫,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最后巷中看着陈识一路过关斩将,小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为他捏了把汗,虽说没有港式的飞檐走壁、花拳绣腿来得那么的养眼,但在凌厉讲究的设计剪辑下,直击那出手不凡、干脆有力、以实力服人的画面看着绝对过瘾。

 5 )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徐皓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规矩二字。但是有些年代,规矩已不再是规矩。军阀的介入,礼乐已崩,武林已逝······所谓的规矩都是有权有势人定的规矩,那些重要也不重要的规矩,和情义道义已经在一个取舍之间·······

       蛋糕早已瓜分完毕,新来者要想加入就必须付出代价。陈识就是这个新来者,这个闯入者·····但是不管陈识这样试图分一杯羹的外来者还是林希文这样觊觎大位的强权者都会被抹掉,因为他们永远斗不过即将到来的二战纷争动乱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什么都不是,什么也做不了·····

     不愧是金马的最佳动作片,手起刀落、干净狠辣、自成一派的写实招数,在冷兵器的交锋上算得上是经典。因为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身体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就没有余地了,生死就在一瞬间。咏春派有句话说的就是“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的瞬间,就已经见输赢了,不可能再碰第二次了,这时候就看谁能利用这个杠杆变出来杀招,谁的力量更大,转化更灵活。这是徐皓峰的原话,这是他这些动作创造的精华。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 这人离我两百米 我心念不强 再远 怕不能应验········· ” 宋佳不愧她影后的名头,旗袍加身,风韵诱人、眼神迷离·····乱世女子的挣扎矛盾深情,拿捏分寸感绝佳······徐皓峰真不愧是重度直男癌患者,总归有把女人当附属品的痕迹,陈识骗她、利用她,她还是那么爱他·······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结尾那场一气呵成的巷战,如今大屏幕上的武打电影,已难得能够欣赏到这种可以让人一口气可以看到爽的精妙武打,真是久违了啊·······

 6 ) 《师父》还原真实武侠,开启江湖新纪元

  徐皓峰开纪实武侠文学之先,他在文字间再现逝去文明。编剧武侠大片《一代宗师》,导演武侠电影作品,他在一招一式中还原武术诗意。钻研传统礼仪风度,考证古代社会结构,他追古问今,守文人风度,传武林情怀。徐浩峰导演以武侠小说家的身份成名,2011年开始担当导演,凭借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叙述方式在华语影坛初露头角。,2011年,其首执导演的古装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 2014年,徐浩峰凭借《一代宗师》荣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之后首次涉足商业电影,执导拍摄 “武林传奇”电影《师父》。该片改编自导演自己的获奖短篇小说作品,导演徐浩峰通过功夫切入,以武术传达人理,展现的是民国时代的社会结构,没落时代的真实风貌。

 《师父》讲述了一段民国时期咏春北上背景下的个人悲欢,重新拾起失传的武林遗事。它并未避讳触目惊心的利刃与鲜血,“刀背藏身”既有行走江湖的谨慎犹疑,也有闯荡江湖的坚忍算计,又有颠覆江湖的灵肉相博。

  《师父》相较于胡金铨徐克的雄壮浪漫,只有刀背藏身的真实。相较于徐导的·《倭寇的踪迹》故事更完整。武林绝学的传承和江湖的风云无常这一命题,从《一代宗师》中延续了下来,但本片的镜头语言则极其凝练,故事推进速度跟武打动作一样干净凌厉,毫不拖泥带水,让人目不暇接地走进那片武林。

 廖凡饰演的师父陈识化身一代咏春“武”神,一袭长衫,手持利刃,杀气外露的凛冽眼神完美展现宗师风骨,而“我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得按世上的规矩来“,其中无不透露着师父身处浮生乱世中却忠诚着对门派的坚持与对现实妥协的无奈,似人似神,难下评判。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这人离我两百米,我心念不强,再远,怕不能应验。”海报中的台词也预示了陈识与赵国卉这一对乱世男女由各取所需捆绑在一起到渐渐产生真情的乱世情爱,而如此如祷告如祈求的言语,让师娘的角色更增添几多风雨飘摇的无奈情愫。

  蒋雯丽饰演的邹馆长为“利“之化身,“老规矩,逃了就等于死了”,如此举重若轻对生死大局的面对,配合身着潇洒西式男装,气度璨然,在风云诡谲的武行之中,尽展刚柔并济“女中英豪”本色。

  “鲜肉武生”宋洋饰演的耿良辰深困“局”中难自拔,而“太顺理成章的事情,总有危险”,这样的言语让耿良辰在影片中的处境充满了疑云。海报中刀械相见,满目杀气,似乎也可以预见他在片中的坎坷命运。黄觉饰演的军阀林希文将“权”玩弄于鼓掌间,“我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一个有骨气的人,你徒弟是”,言语中透露着孤傲与霸气,却又夹杂着英雄惜英雄的百般无奈。

  “戏剧泰斗”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义”字当先,“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让郑山傲这个角色略显老骥伏枥的悲凉,以西装马甲搭配衬衫的典型民国造型出镜,手执一支雪茄,尽显历经世事的成熟与沧桑气态,却又浑身散发着世外高人的洒脱气质。

  片中的动作戏份量很足,庞杂中见精纯,包括师父的咏春和天津十八家武馆,花色不可谓不繁多,但徐皓峰给统一了风格,不管是惊险的八斩刀,诡异的乾坤日月刀,精巧的子午鸳鸯钺,凶犯的方天画戟,都以挟刀揉手的方式进行比拼,刀刀不离咽喉,险相环生,让人捏着冷汗看完全场。在讲究特效和3D的今天,《师父》或许不够华丽,不够精彩,有点儿跟不上时代,但是它是大时代的还原,是情义气节的还原,在一切都消失了的年代,它更接近于真实,还原了无可挑剔的老派动作戏。徐皓峰所秉承的武学信念与唯真唯信的一招一式,正在刷新观众对此的刻板印象,描画着充满变数的江湖新纪元。

 短评

真刀真枪的肉搏,三两下高下立断。妈呀宋佳太美了。旗袍粗布都气定神闲,条儿太顺。男人打天下,女人的天下在方寸之间。茶汤铺子姑娘救耿良辰,二话不说就拔匕首,帅死了。蒋雯丽为守住男人家业,蛇蝎心肠还是帅。这些女人活得好利索好迷人,爱上了,“他犯的事,我担着。”

6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推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武打片了——恰到好处的舞台化、人物的卡通化及剪辑的程式化制造出了极具趣味的超现实画风,将圈子的仪式感、动作的韵律味和戏曲的表现力都发挥尽致。最后十八般兵刃统统上场的巷战堪称经典。唯一美中不足:廖凡毕竟不是练家子出身,身形沉重不服人。小宋佳惊艳。4.5星。

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廖凡有种粗糙的肉欲感,宋佳有种刚硬的妩媚态,蒋雯丽有种豁朗的柔韧劲,金士杰有种笑隐的沧桑气,黄觉有种闷骚的纨绔风。很合眼缘的五个人同框,期待值略盖过影片风貌。角色像是捏浮在画纸上,有钝感,缺少一点浑融。

1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忽如一夜直男来,奇淫怪趣大腿开。

1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无规矩,不方圆;坏规矩,如缰锁。守规矩的,是庸人和蠢货;破规矩的,是强者和聪明人。所谓传统,成也规矩,败也规矩。需要传承,亦须颠覆。乱世的江湖,更见人心之险恶;逝去的武林,都在文人的笔端。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不会配乐就找个日本人啊,规矩都不懂。

22分钟前
  • 小海
  • 推荐

徐浩峰的电影,人物性格本来就是短板,找这些熟脸来演怎么看怎么怪,配乐太low更是完全出戏

2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三部开宗立派。这部成功踢馆。期待徐老师下一部更大成本的制作,能够弥补一下这一部的些许制作上的遗憾。

27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依旧是徐皓峰式仪式感镜头与演员调度及写实武打设计,只不过这次终于用对了地方,观赏性和娱乐性显著提升,点映场笑点密集。前半段讲规矩,后半段讲气节,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辑利落巧妙,台词有风韵而不装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气看到爽,动作设计精妙绝伦,铁质音响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称快。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装逼两个字,一横一竖;装好了站着,装不好躺下。徐皓峰能站着装完一部片也不容易。世上规矩已太多,电影里的规矩居然更多,何必呢?民国题材真是电影宝库。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制作上去了,恶趣味依然在。不掩饰对大洋马的喜爱,不掩饰几欲在每个带女人画面当场喷发的直男口味,依然是练家子、老规矩和民国武林那点破事,这次多了点编剧上的阴谋悬念。本以为溜之大吉就烂了尾,结果刀阵大法还是挺满意,当做视觉上的奇技淫巧也好玩啊。败在人物像兵器,还是没感情。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道疤,我留的,是你这辈子的荣耀!”这部电影从此爱上天津!

4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往事

45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差不多就是我的年度最佳了吧。极具风格,包括故事、台词、动作设计,和王家卫相比,在影像和配乐方面稍嫌不够精致。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环境,动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全部中意。

46分钟前
  • 达到厂
  • 力荐

这样的功夫打法配上这样的剪辑,看上去更加的稳快准很,剪辑也给功夫带来另一种不一样的风味,一个大写的爽。表面上还是处处规矩的江湖,人物都要端出一股范儿,只是人物之间的感情始终上不来,就像功夫或者踢馆一样,一切很凌厉,一切又都冷冰冰的,没情绪始终也就少了情感冲击力。★★★☆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三星半。仍然是徐皓峰味道的武侠电影,所有人都端着演,端着说话,造成一种距离感。不过这个故事很有趣,有阴谋,有爱情,有牺牲,也有义气。而那些武学、门派、规矩之类的讲述,也一如既往的知乎体和科普范儿。让你看到更多的不同。结尾巷战犹如怪奇兵器展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片子好不好?好,很好。喜欢不喜欢?不喜欢。徐浩峰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但我感觉就是一位邪派高手,非王家卫、李安这样的名门正派路数。所有角色都有像是导演棋子,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文艺调调、硬桥硬马功夫片、小说戏剧式的叙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憋着股劲儿,让人看得不放松,难喘气。

60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动作架势有板有眼,各种兵器五花八门,画面唯美清新,却并不沉闷。

1小时前
  • 汤平
  • 推荐

动作干脆利落,台词有底蕴。文武齐全,年度最佳!

1小时前
  • 曾经我是一朵花
  • 推荐

在那个年代,规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动作戏必须给360个赞,特别是片尾的那场巷战简直就是经典~宋佳不愧是影后,那演技啊·····穿旗袍演民国女子简直就是一祸水啊·····实在是让我这一女子都为之倾心啊·····

1小时前
  • 黎声如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