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密特

恐怖片美国2002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凯西·贝茨,霍普·戴维斯,德蒙特·莫罗尼,朱恩·斯奎布,霍华德·海瑟曼,哈里·格罗内尔,兰·卡琉,菲尔·里夫斯,马特·温斯顿,詹姆斯·M.康纳,Steve Heller,Chris Huse,Joe Kunze,安吉拉·兰斯伯瑞,Michael Tolochko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播放地址

 剧照

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7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8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9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2:11

详细剧情

66岁的施密特先生(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

 长篇影评

 1 ) 无奈可以避免,改变从自我开始

题记:无奈的现实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或许在别人,更有可能在自己。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无奈是可以避免的。

看完这部电影,有谁不为施密特感到悲哀的吗?感叹之后,是不是摇摇头:唉,人生就是这样。等自己老了,或许还不如他。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不探究其中根由,只怕真的会要复制施密特的凄凉晚景了。

施密特退休了,生活一下子空了。公司的继任者在送别宴上的谦虚只是客套,家中的妻子各种琐碎的细节让他不快但又无处诉说,唯一心疼的女儿远在他乡很久不曾见面,未来女婿甚至没怎么和自己通过电话。电视没什么感兴趣的,还好看见一则认养非洲儿童的公益广告,每月寄22美元,顺便写封信。其实写信成了施密特唯一倾诉苦闷的途径,除了按时寄钱,施密特随时会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下来,不必为了表面的和谐客套和掩饰。真是沉闷的退休生活!
可是,多多关注细节就能发现,这一切与施密特本人不无关系。除了第一点,公司继任者的自大与自己无关,这只能是接受现实,退休了就别再过问了。

在信里,施密特写道,自己要养家。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高管退休,想必养家的责任承担得不错。但是在信里,施密特写得更多的是对自己妻子的抱怨。多么可怜,两个人共同生活42年,却不能开心分享彼此的生活。
直到妻子突然去世,人走茶凉之后,施密特才意识到妻子对自己生活各方面的照顾。满怀思念之情整理遗物时却发现,2、30年前妻子曾和自己的朋友有染。愤懑之情膨胀,施密特扔掉了所有遗物,跑去和老朋友打了一架。还有什么比这更凄凉的呢?
施密特有什么错呢?他承担了养家的责任呀。可是,他对自己的妻子了解多少呢?甚至习惯了妻子的照顾之后,心中只剩下了对妻子的抱怨。付出了物质,忘了收获了照顾;没有付出心灵的关怀,却奢求收获心灵的关怀。施密特凭什么认为自己单一的付出就应该收获所有?不曾得到过心灵的关怀,这42年间,妻子难道不是同样在忍受着施密特么?

啊,施密特唯一心疼的女儿,却指责父亲给母亲选的棺木太廉价,却在葬礼后着急回住地办婚礼。如果施密特关心过女儿的成长,父女之间有过交流,他怎么会无法了解女儿的想法和感受,女儿怎么会拒绝他为自己的婚礼出一份力?被女儿拒绝后施密特说了一句:“如果我给你寄支票,你是不会拒绝的。”这不正说明施密特的给予太单薄了么?正因为如此,施密特在女儿心中没有说服力。眼见着未来女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无法说服女儿重新考虑。

并非所有人都晚景凄凉。在房车驻营地,那对鞋匠夫妇多恩爱,他们热情好客,他们给初次见面的施密特展示相册里这样那样的朋友。可是施密特连自己唯一心疼的女儿的照片都不曾随身携带。
施密特擅于掩饰。心底的悲哀、愤怒、恐惧却逃不过真诚的眼睛。何必掩饰呢?掩饰推开了不关心自己的人,推开了想关心却没能力关心自己的人,同时也孤立了自己呀。谁对谁会应该死皮赖脸地关心和付出呢?
冲动之下的强吻让自己犯了错,自己犯错之后才原谅妻子曾经的背叛。这样的愤懑和原谅,无关乎他人,只关乎自己。

其实未来女婿的亲妈活得也挺自在。不满的时候就唠叨,有欲望就直接表达。虽然动作粗俗,欲念放荡,人家不掩饰,人家也不奢求。

看来施密特的问题在其自身。不曾付出过亲情,也就无法收获亲情。可是亲情的付出也是要讲策略的。
首先是不要浪费亲情。血缘关系不可选择,但亲疏可以自己决策。面对施密特的继任者似的血亲,可以试着沟通,无法沟通就敬而远之吧。面对未来女婿或者未来亲家母似的血亲,直接敬而远之好了。
然后要学会表达。一是用对方能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爱,一是用对方能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二者同等重要。
再者要把握尺度。无止境的付出和无止境的索取、无止境的主动或无止境的忍让,都不可取。而且,千万别像施密特似的奢求,别忘了只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如果环顾四周,只见不可理喻的亲情,再三努力,也逃不过对方将自己的感受凌驾于自己之上,逃不过对方想当然认为已经付出应该付出的亲情而坐等自己一再妥协,逃不过对方体会不到自己的痛苦却认为一切良好时,——对了,还有无休的怀疑和试探,——那就放弃吧,学着享受孤独吧。如果能让自己快乐,自己还有可能收获友情。如果有缘,友情或许有可能升华成为亲情。
如果认为自己无法改变,注定要走施密特似的生活模式呢,那就不要奢求亲情。多找点乐子,同样可以享受人生。

片尾施密特收到了回信。修女介绍了小孩的状况。小孩是个孤儿,最近生病了,正在好转。小孩喜欢什么什么什么,小孩还不会写字,所以给养父画了一幅画。画很简单,用圈、点、线条画成的一大一小两个人儿在阳光下手牵手欢笑。小孩希望养父幸福快乐。施密特哭了。施密特终于哭了。施密特退休之后想要的就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却遥不可及。为什么?因为施密特一直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自己让自己离这简单的幸福越来越远,以致遥不可及。

说句题外话:看完电影,才发现男主角就是《飞跃疯人院》的男主角。不愧是戏骨,与完全不同风格的角色溶为一体。影视演员,我只佩服能做到这一点的大腕。

 2 ) 给施密特先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

您好,我又重新观赏了这部影片。那是自我从高中,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直至现在到大学二年级的暑假,这段时间已经足足有四年多了。我也如电影里面的你所想的那样,是的,我原本以为我会是个特别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做一些特别的事,当然没有华特·迪士尼那样了不起,但会建立一家大公司,会在财富排行榜的钱500名,会在杂志上读到我的事迹。然而,我却在一家保险公司的高层工作了50年。我的生活平淡无奇,有一个平淡无奇的妻子。。。

好吧,我不该重复电影里面的内容,我想说的是,是的,我也以为我会因为我的才华,我懂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英语,我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我懂音乐,弹得一手不错的钢琴,会拉小提琴,写了几出伟大的音乐剧,我懂戏剧,就算我不能饰演莎士比亚剧本里的人物,但我也是一个伟大的经纪人,把所有被人遗忘的经典作品从新搬到舞台上,同时我也是一名作家,翻译了不少作品,而且这个对我很重要,我唯一认可的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作家,能写出像卡夫卡那样的伟大作品,是的,我以为这个世界应该爱恨分明,不满就要讲出来,以为自己能够代表一下什么,就算不能改变什么,至少能代表一点什么,比如一些人的心声,我会很幸运,所有东西都不需要自己去找机会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而最后,在我人生的最后阶段,我完成了我的工作,赚到足够的钱去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国家度过余生,或者会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又或者会在日本的北海道,一个县里头。是的,上面的一切都是我幻想而已,我以为,我的人生不会平庸,因为我以为,我就是上帝选中的人物。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当我现在每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没有多余的钱能让我搭个便车去我想去的地方时,我的生活就像没有了支架的木偶,昏昏欲倒,我的心压抑着乌黑的死血水,却没有一个孔,随便一个小孔把这些死血水释放出来。我找不到工作,像无业游民一样,每天晚上打开电脑找一部已经下载了,看过的电影,但很可惜,那么久了,没有一部我会安静的把他看完,我的心一直都安静不下来,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但又说不出是什么,我知道有一天,如果我一直呆在这间屋子里的话,我知道我会疯掉的,这间屋子总让我感觉潮湿,阴阴暗暗,幻觉里总是让我感觉到不好的东西在附近,尽管别人不认为是这样,或者实际上就不是这样。我每天打开电脑,总要想想有什么可以搜索的,因为我不打游戏,能做的也就是打开网站,不知道,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我上网是做什么的。我没有什么朋友,实际上找我聊天的人几乎没有,我是说,我交的大多数都是点头之交,在热闹的场合附和几句。我想我应该去远方,你知道么?我很难忘那次的踩单车之旅,那次旅行让我充实,我和十多个同学,从早上到晚上12点一共踩了1300公里,别人都说我们疯了,但回想起来,我很开心,很难忘,这几年,这是让我其中觉得难忘的一件事,这是多么珍贵。

现在我每天都生活在沮丧之中,虽然我从来不觉得我需要人在乎,这个世界少了我根本就不影响什么,就算我不说话,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学着能不说就尽量不说,因为就算我的知识多渊博,也不会认为我说了一句多么有哲理和深刻的话,他们就会围着我转,你就会成为一名诗人,突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会突然有很多钱,让你可以去你自己喜欢的国家的大学留学......不是的,我还是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人会因为一句话改变,我没有那么幸运。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当我写这几段话的时候,我的眼睛里不时的流出眼泪,就好像您最好看到你养子给你画的画一样,或许我不会用一些睿智的词语去形容那种心情,只能做一些比喻,那些比喻也就是大概这样的,就像我上面说写的。

愿您一切安好,您真挚的Sullivan·X

 3 ) 人生的回顾

类似《关于施密特》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日本的《东京物语》、德国的《樱花盛开》、美国的《天伦之旅》、《破碎之花》等,我称之为人生回顾之旅。也许人到老年都会回味逝去的时光,尽量让自己少留一点人生遗憾,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真相的深入,你会觉得人生太多遗憾是你用一生都弥补不了,反而心生更大的失望。
施密特先生是个老派的事业有成的人,66岁退休,妻子突然离世,他开在妻子执意要买的豪华房车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一路上我们一起观看他的行为和思考。
有人说现代社会,私密的东西太多,你在离世前最需要销毁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人都走了,还有什么可牵挂的。施密特妻子就给丈夫留下了让他如鱼刺哽喉的秘密。最终施密特释怀了,人生诱惑太多,难免有感情转移的情况。
最让施密特不放心的是女儿的婚姻大事,他觉得女婿不可行靠,恐女儿所托非人。这是家长最揪心的事,但是他还是在婚礼现场违心的讲了祝福的话,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在非常讲究独立的美国,居然父母还在为儿女们操心,可见这是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
看这类电影,不紧不慢,我们在电影中看别人的生活,对照着自己的人生,辉煌也好、孤独也罢,这都是自己的人生。

 4 ) 生命的最终意义

应该说,华伦·施密特先生是个没有多少内涵的人。他缺乏精神上的追求,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仅供消遣的书。当他退休的一天终于到来,他才发现,除了未来大把的时间之外,他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施密特是木头人保险公司的职员,兢兢业业,辛苦一生,但当他来到办公室想看看后生之辈有没有什么向他请教时,却突然发觉:自己的工作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他被无声无息地取代,与以前并无丝毫差别。
梭罗说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施密特正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而施密特的扮演者杰克·尼科尔森恰恰不是这样的人,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是出了名的。现在,他要将自己的棱角和技巧统统掩藏起来,他不是要给角色增加什么,而是要试着减去什么。他把丰沛的热情转化为广漠的悲哀,演活了这个乏善可陈的施密特。
影片开始的一幕表现施密特参加完毫无意义的退休告别晚宴,回到家里,却发现跟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老妻似乎是个陌生人。
“在我家里的这个太太是什么人?”
也许,他太太也会这样发问。他们一直过着恪尽职守、循规蹈矩的生活,突然之间,他们都不晓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该扮演什么角色了。《关于施密特》并不是一部“寻找自我”的影片,因为主角实在没有什么可寻找的。如果观众只将目光局限在施密特一人身上,那么两个小时的电影恐怕会把人闷死。好在施密特开上了车,前往女儿家里,他要为女儿跟自己看不上的女婿主持婚礼。这部被视为喜剧的影片,所有的笑料都来自女儿和她的婆婆。施密特的女婿是个水床推销员,施密特来到这里,不得不开始跟水床搏斗,在洗热水澡的时候又赫然发现自己的亲家母一丝不挂地站在跟前。
跟凯茜·贝茨主演的这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婆婆比起来,施密特显得灰暗多了。对方的自私反过来衬托出施密特的宽宏大量,但这是怎样一种宽宏呢?是否因为他无欲无求、没有什么真正在乎的东西呢?女儿,施密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没有给他带来慰藉和亲情,相反,却令他畏惧和不满。偶然的机缘下,他通过世界慈善组织资助了一个6岁的坦桑尼亚儿童。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统统倾注到给这个孩子的信里,虽然对方未必读得懂他写下的所有东西,然而施密特只剩下这一个心灵的窗口了。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5 ) 勇敢前行,突破人生的界线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被生活塑造,塑造成别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该怎样穿衣打扮,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感到快乐。Schimidt就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人,突然间生活中束缚他的种种事情突然消失了,退休之后公司不再需要他,妻子也突然去世。Schimidt是被迫过上了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的,但是在新的生活中,他找到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已经渐渐失去的对于生活的热情。影片末尾Schimidt来到了当年西部拓殖者们跨过的界线,百年前拓殖者们勇敢的跨过界线去陌生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Schimidt也已经跨过自己人生的界线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

 6 ) 关于施密特先生的罗格斯大街12号

不能想象等我年老的时候,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从失眠中清醒,闹钟还要再过一个半小时才跳过那一格数字。厌倦了公园,厌倦了电视,厌倦了炸薯片,厌倦了耳边的唠叨。沙发上有一个深陷的坐印,那双新买的皮鞋,只沾了薄薄一层灰。尽管活着真的只是两次长眠之间一次短暂的醒来,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醒着的时候不去做梦的。我老了,我和大多数老去的人一起在等死,我清楚地知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渐渐地离我远去,精确地计算,会有78%的概率将在以后的九年内告别这个世界。

《关于施密特》是一个老人的生命总结,幸运的是他被拍成电影,而我,数十年之后的那一番恳诚长谈,很可能会被误认为一个孤独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自言自语。所以我打算提前回顾自己的一生,在最值得关注的生命段落里,插播一部分也许谁也没有耐心听下去的个人告白。我可以借用一下施密特先生的保险公司的办公室,借用他刚刚给一个坦桑尼亚孤儿写过一封信的纸笺簿。再过一些时间,这个办公室就不再属于施密特先生了,他退休了。如果仅仅是一份工作,我一定没有施密特先生那样难以割舍的深情,我也不会像他的同事那样,在最后的酒会上慷慨评述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生涯。我绝对没有主动追求过年轻时的施密特夫人,哪怕是一张小小的圣诞节贺卡,我看到了施密特先生在信笺上留下的愤怒笔痕。有谁能猜到一个老人会对一个陌生的六岁非洲孩子说些什么吗?他抱怨他的家庭,抱怨他的妻子,抱怨他的女儿,抱怨女儿的未婚夫,抱怨顶替他的位置的年轻人。人老了,连情绪的发泄都要控制得小心翼翼。

评价一个人,只有悼词是最完美的,评价一个好演员,无非是对角色的理解深度,情绪释放的节奏把握,或者还有得奖的多少。六十六岁的施密特先生与三届奥斯卡影帝杰克·尼科尔森之间,最多的相似之处便是年龄上的相近,不是人物传记,神似上不必多作考虑,一个老人的多疑繁琐烦躁不安,一个突然失去妻子的丈夫,一个似类于单相思的父亲的关怀,在施密特先生的脸上都可以细节捕捉。演员的情绪在我的理解中是属于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时间的长度与涌动的次数都在精打细算,埋怨中带着亲昵,疼爱中带着责备,委屈中带着期待。最大的限度就是让人忘掉这中间的设计过程,所谓的自然表达流露,便是最正确的误解与读懂。从1974年的《最后的细节》,到1976年的《飞越疯人院》,从1984年的《母女情深》,到1998年的《尽善尽美》,杰克·尼科尔森的情感得奖应该是最大的赢家。

我在一本电影杂志上看到与这个电影有关的这样一个副标题,“惟一的问题是谁有资格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对一部电影的话语权是如何被授予的,仅仅就资格二字而言,这种自我预设的语境已经让人兴味索然。我从前的戏剧史课老师常常在早上八点半匆匆赶进教室,脸颊上永远是两坨兴奋的烟酒红,他掏出笔记本电脑,掏出一摞光碟,嘴里已经含糊其辞地开始了这门始终没有开始与结束的课程。他喜欢学生们的讨论,喜欢一个教室里各自站立的两个对垒的山头,那些被善意挑动的激情与互辩。这时候,我们的老师,站在一幅翠绿色的丝绒窗帘前面,双手插袋或者抱胸,我总觉得他对这场争论早已有了自己的立场,只是找个让嗓子休息的机会。他对戏剧冲突的偏爱,使得所有以镜头说话的电影对他来说,都是劣等的,他的李尔王他的玩偶之家他的野鸭他的海鸥,他要睡在带着英式诗意的莎士比亚的怀里,摇动一管洁白的鹅毛笔。

相形之下,施密特先生得到的恐吓只是一个房车女主人惊恐的拒绝,她击中了他心底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软弱与无助,这是最容易让人败坏的一场戏。如果把施密特先生闻嗅死去妻子的香水的动作,视作情感略略变异的细腻,把施密特先生重又站着撒尿视作未泯的童真,那么这一次的狼狈逃离,也是一个老人在得到陌生女人心灵慰藉的同时,瞬间产生的身体冲动。所有的剧情背景交代到此结束,施密特先生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了他的电影之旅。

故地重游是这次旅行的重要一站,罗格斯大街12号,少年施密特的无忧之家,现在换作了一家汽车配件商行。站在店主的角度,看到一个头发花白身形肥胖的老人精神恍惚地站在那里,一定会把他错认作是来自异地的观光客。我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无法将身处的城市客观地当作自己的故乡。尽管我和这里的居民说着同样的方言,拥有同样的饮食习惯,可我还是会在履历表的籍贯一栏填上一个气息陌生的地名。我想象我的故乡一定早已经和罗格斯大街12号一样,时过境迁,面目全非了。可是它的发音,它的气味,它的夜晚,都将与我存在血亲般的仇深似海。当我年老的时候,未必能像施密特先生那样开着一辆大房车,启动一次短暂的生命回顾。也许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也许我正躺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一次性探访,也许我会在某一次弯腰的时候突然死去。如果我什么也没有留下,包括我的孩子,一个注定与我同姓的陌生人,那么一场非我所愿的婚礼也就在一秒钟之内消失无踪。

 7 ) 唯一的办法

  一个大人,拉着一个小孩儿,上面是乱涂的蓝天和一个大太阳。然后施密特先生就哭得一塌糊涂,好像塞林格说过:因为人能哭就有希望,就能活下去。
  
  看完这个电影我脑子里并不觉得最后的哭是一种希望。
  
  看这种电影的过程就是和电影一起腐烂的过程,没有高潮,没有要解决的麦格芬,只有缓缓地跟着走,你会发现最大的幸运是你究竟不是身临其境,你可以把电视关掉,也许还可以把这部电影忘掉。
  
  电影开始便是退休,社会身份的被剥离来得那么不紧不慢。于是便回到家中准备用吵架来点燃自己残存的活力,妻子在这个时候突然去世了,意外,连病痛中的相互扶持也来不及有,已经要嫁出去的女儿很快回来了,很快又走了,于是自己一个人面对一间空荡荡的房子,似乎感觉还有些事情可以做做。
  
  开一部自己觉得妻子浪费了大量金钱的车去看似乎嫁出去之后会再也看不到的女儿,当然,要嫁的那个家伙实在比自己当年更蠢。
  
  首先是整理房车,然后看到妻子珍藏了情人的信,暴怒似乎用去积蓄的所有体力,车子摇摇晃晃上路了,似乎目的就是为了在一个地方彻底散架。
  
  遇见了一个有丈夫的女人,在这个丈夫替大家买啤酒的时候,女人说:
  
  你看上去很风趣,说话也幽默,做事非常有条理,但你其实是个很忧伤的人,没有自信甚至可以说是恐惧……
  
  大吃一惊之下想吻那个女人,然后就是被慌慌张张地打发到继续上路。
  
  如果这个时候做爱成功了呢?自然是开不动车了,然后被那个丈夫痛打一顿,然后,幸好,这个不是仙人跳,他的车是帮他走向坟墓的工具,宿命不会允许别人来抢夺的。
  
  然后便是夜晚的星空,他面对苍穹大声说着一些注定没有答案的话题,抱着毯子如同开悟般睡去。风把蜡烛都吹走了,放过了他。
  
  来到了女儿面前,女儿很高兴,因为婚礼已经把她折磨得筋疲力尽,她的丈夫和丈夫的家人显然什么忙都帮不上,他于是想用装病(实际上不用装,真的垮了)来拖延时间,但终于还是沉着地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即便阻止又怎么样呢?看着女儿和那个傻男人扭着屁股和脖子跳得不亦乐乎,他知道,他该回家了。
  
  回到家,他发觉有广告信,他发觉他至少还可以被垃圾包围着,这些垃圾里面有一封信,内容便是本文开头的话。
  
  他被舒缓了,他被释放了,他被允许痛哭了,他说:也许我会过几年就会死去,也许只是几天。
  
  这是他最后懂得的办法。
  
  最后的哭便是让他知道: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

 短评

希望,温暖,绝望,孤独。。。。。正能量和负能量都是淡淡的。老年人或许最幸福的就是释然与放下,与世界和解与内心和解。

8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想起我猜的一个笑话:吴宗宪说很多老人被诈骗集团骗钱就是因为自己太孤独,诈骗集团是唯一一个在用心跟他说话的人。阿雅说老吴你小心以后就变成这样的独居老人了。吴宗宪说我本身就是诈骗集团。

11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Sometimes, life sucks. 日复一日在端坐偌大办公室里我的小格子间中,有时候也会出神想起小时候的雄心壮志和自命不凡,现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鸟~真心觉得Nicholson特别适合演这种固执别扭的老怪头,还疾世愤俗地——与自己的内心的愤怒悲伤和解吧!平淡中见趣味,3.5星。2011.11.14

16分钟前
  • m.
  • 还行

谢天谢地没有在浮躁的早几年看这部电影,否则我讲无法理解它的精彩。有的时候在想,也许施密特就是自己,自私,懦弱,失败,抱怨,孤独。这部电影吸引和打动人的并不是它的剧情多么的峰回路转,笑料多么捧腹睿智,而是我在施密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无限大的影子。

17分钟前
  • 品客
  • 力荐

生活毕竟还是厚待施密特的,最后又给了他希望,尽管像他这种曾梦想建功立业但最后只是平凡一生的人最后只是会死去,认识他的所有人也都死去,最后他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但是他的房车真是能叫人在天堂都幸福地笑出来啊!

20分钟前
  • 孙道德
  • 力荐

笑中带泪 将很多苦痛的事情滑稽化 但是背后的伤心仍可见

22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千万别把我埋在春天里。根本没有勇气再活一次了,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幸好还有死亡,死的透透的!

2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2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杰克尼克尔森实在演的太好,我跟随着的丹佛之旅,体会到他的沮丧、孤独和悲伤,在最后一场戏的时候,也跟着他一样湿了眼眶。内心的郁闷、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在那一刻得到了短暂的释怀。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让人感动也觉得温暖,很有意义的电影

37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40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笑中有泪啊。最后我和尼克尔森一起开始哽咽,到大哭。我越来越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越来越喜欢尼克尔森。

43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当年没看懂,一比桃姐还惨的老年片.佩恩除了杯酒人生所有的电影都是负能量的,不仅人物都是卢瑟,对整个社会都带着批判的态度,直到纽约我爱你达到顶峰,人生,就是幻影而已.多愁善感的年龄还特吃这套悲戚风格,现在对这类片我只能大喝一声,闪开!

4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尼克尔森70%都是独角戏,太考量演技了,不过在杰克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佩恩的作品都是生活化的,喜欢小人物的生活,佩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人物独自生活的动力所在。

4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亚历山大·佩恩式男主角,都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真谛,都被老婆扣了绿帽子。

49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看完全片才看影片资料,果然,导演是亚历山大·佩恩。熟悉的细腻感,又有梦想又有疲惫,很怕变老但也有点渴望那种回到最初状态的感觉。以为那个被收养的孩子会对剧情产生更多影响,但是没有,他就只用最后的一幅画,生生逼出眼泪来,一点都不做作。

52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里的小人物,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找到生存的动力。

57分钟前
  • xyb
  • 推荐

这部影片让人难以分类,尽管观众将它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笑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它让人欲哭无泪。

5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一豆友说“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终老无所依,我仍不会后悔那些命运让我们曾一度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1小时前
  • 小小
  • 还行

节奏相比后两作还要慢一些,完全是独立电影范儿,中年危机过后的退休危机,杰克尼克尔森演得很好(不过长得还是有点恶人相。。)。原来后裔的故事情节这里就有苗头了,感人的还是在一处处的细节啊。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