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者2009

剧情片法国2009

主演:塔哈·拉希姆  尼尔斯·阿贺斯图普  阿德尔·本谢里夫  Hichem Yacoubi  Reda Kateb  莱拉·贝蒂  

导演:雅克·欧迪亚

播放地址

 剧照

预言者2009 剧照 NO.1预言者2009 剧照 NO.2预言者2009 剧照 NO.3预言者2009 剧照 NO.4预言者2009 剧照 NO.5预言者2009 剧照 NO.6预言者2009 剧照 NO.13预言者2009 剧照 NO.14预言者2009 剧照 NO.15预言者2009 剧照 NO.16预言者2009 剧照 NO.17预言者2009 剧照 NO.18预言者2009 剧照 NO.19预言者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12 00:07

详细剧情

  青年马利克(Tahar Rahim 饰)因参与犯罪活动被判刑六年,在监狱里,他很快因自己的一半阿拉伯血统被科西嘉帮派领袖卢西亚尼(Niels Arestrup 饰)注意,后者强逼马利克刺杀一名阿拉伯犯人,马利克完成了任务,在监狱生涯中得到卢西亚尼帮派的保护。一年后监狱转移部分科西嘉犯人,卢西亚尼势力大减,视学会了科西嘉语的马利克为眼耳,同时马利克在监狱学校中补习不辍,不久马利克得到白天外出工作的机会,借助监狱中获得的关系,马利克涉足大麻生意,获利颇丰,并逐渐挣脱卢西亚尼的控制自立门户……  本片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长篇影评

 1 ) 《预言者》:监狱奋斗史

六年牢狱,对比那些10几、20几甚至终身监禁的,显得短暂得多;对于外面世界行走的人来说,却又相当漫长。但是在这六年,你能学到的却远远超出在外六年。

监狱就是个大熔炉,各色人种混杂、各种帮派林立,如果你只是个无依靠的小人物,求生、寻死就不是你说了算了。你看,哪怕转移进来仅仅10天的人,也能被杀掉,可见有多黑。咱的男主角虽然不识字、也缺少社会经验,但也懂得保命最重要,即便为了生存,第一个任务竟然是去杀人。

在这枯燥的环境里,还要不断受到周围人的欺压,如何让自己还能保持乐观呢?想象力就显得很重要,他幻想中陪他说话的是谁……竟然是被他杀掉的人,脖子上还挂着刀口,却抽着大烟,始终陪伴左右。男主角很少笑,但是在想象中的幻境里,他会笑了很开心,只有那才是无拘无束、才是最美好的。

当然他也不可能真的是预言者,要不然他早算出自己的未来,哪还会被抓来坐牢。在这个大囚牢里,你根本无法预测自己的下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住自己的小命。但是你可以学习,学知识、学文化,更能学道理、学经验,在历练中成熟自己。入狱的时候是个无人关心的小罗罗,等到六年后,已然是一方老大,这是用他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拼搏,再加上一些运气换来的。虽然他最终是个毒枭,但这个过程并不比打工爬到总裁位置要容易,是经历生死的,小命早租借给阎王爷了。

这部电影虽然很负面、也很黑暗,但口碑很好,原因应该还是视角的独特吧。不光能见到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还能全景展现这个阴暗角落,罪犯与罪犯、罪犯与狱警,有说不完的故事、剪不断的线。不过影片节奏有些缓慢,需要些耐心的,2个半小时用了2天才看完。

 2 ) 马利克的成年礼

马利克的成年礼,是一场已知结局的悲剧。

入狱之初,他没有家人能够联系,身上只剩下五十元和一支烟。他大字不识一个,甚至在与人交流时还会被复杂的词汇混淆思绪。他已满19岁,却在鱼龙混杂的监狱中显得格外稚嫩与脆弱。
他满心盘算着如何能够顺利度过六年的囹圄之苦,如何能在出狱后继续往日的生活。他不知道,命运已悄悄将他引向别处。
由于身体中混有科西嘉与阿拉伯族两种血液,马利克被狱中的科西嘉派老大凯撒看中,被要求去接近并刺杀一名阿拉伯犯人。任务完成的奖励是能够得到凯撒的庇佑,不会再受其他人欺负,马利克有权选择拒绝,但同样要承担后果——死在狱中。
他没有办法,被推上悬崖并且断了后路,只能点头答应。
马利克将刀片藏在嘴里,走进了那个名叫雷比的阿拉伯犯人的囚室。雷比于马利克而言,完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在交谈中,还能算得上是个真诚的朋友,这让马利克有了那么一瞬间的犹豫和动摇。可雷比终究是要死的,不在他手里,也会在其他人的刀下,如果雷比此刻不死,那么马利克自己也将受到牵连。所以那被藏于口中的刀片最终被取出,它划开了雷比的颈动脉,让鲜血喷涌而出。
到这里,马利克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成年礼,却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雷比的死成了他无法解开的一个心结,在独处时,马利克经常幻想着自己与雷比的魂灵进行交谈。他听从了雷比的建议,开始认真学习,可内心深处依然孤独。
雷比死后,他果然得到了凯撒势力的保护,但从未被接纳。科西嘉派说他是阿拉伯杂种,阿拉伯族则把他看成是叛徒,马利克在两头不讨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直到在监狱的学习班中遇见了里亚德。
里亚德教马利克语文,并培养了他对于学习的兴趣,两人无话不说,马利克在里亚德那里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朋友的温暖。但好景不长,里亚德因为身体原因很快就离开了监狱,虽然他们仍旧保持联系,可马利克到底是变回了一个人。
转机出现在一年后。凯撒的势力由于政府转移部分科西嘉犯人而日渐式微,凯撒没了帮手,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始终跟在身边的马利克身上。他为马利克安排假释出狱,让他为自己办事,而马利克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涉足大麻生意,通过从中获取的大量利润,渐渐挣脱凯撒的掌控,与阿拉伯派合作,并自立门户。
影片最后,马利克完全瓦解了凯撒势力,成为了新帮派的头目。然而在出狱之后,镜头却最终定格在了他眉头紧锁的脸上,他明白自己并未真正解脱,而是越陷越深。

马利克的成年礼,是一场已知结局的悲剧。
正如在《理想国》的开篇,克法洛斯与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与苏格拉底热切交谈,讨论一个关于美好城邦的设想。然而书中人不知,这个关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是建立在一个悲剧之上的,克法洛斯一家最终将被卷入雅典的“三十僭主”事件,而玻勒马霍斯的结局则是因此而丧命。
书中人不知,读书人却早已知道。在《预言者》中,情况同样如此。
影片中,究竟谁是所谓的预言者?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
每个人都是被命运摆布的小蝼蚁,只能根据一个模糊的将来去为自己筹谋打算,一切只是为了保全自己,根本就与预言无关。就像导演说的,“我给它取名预言者,是更想突出那种宿命感。”
然而观众知道。
观众知道结局,知道马利克将从无名小卒变成黑帮老大,在两个半小时的放映过程中,作为“先知”的观众亲眼见证着马利克一步步地改变,并一步步地走向等待着他的结局。
这就像读《俄狄浦斯王》,我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是场悲剧,却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俄狄浦斯竭力挣脱神谕,成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最后弑父娶母,发现自己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痛苦不已。
对于观众来说,已知结局再看过程,心里想着“可能不会是这样的,果然还是这样的”,才更悲切。

马利克最后自立帮派,有人拥戴也有人保护,可他满意了吗?从来没有。
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而他只是为了能活下去。
马利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影片中,他只在几处展露过笑意——在学习班中上课、与好友里亚德聊天、见到里亚德的妻儿、假释后像个正常人一样站在机场中。所以身份地位全都不重要,能让马利克真正觉得快乐的,是对自我的确认,是家人朋友的陪伴,是正常人的自由。
可这些东西,他最终获得了没有?
他从凯撒手中逃离后,又落入了另一张网中,周而复始,何来自由。

影片临近结尾时,凯撒走向马利克,想要重新确认自己的父权地位。马利克朝身边人耳语几句,然后亲眼看着凯撒被打倒在地,颓然离去。那一刻,监狱中的科西嘉派终于不得不承认失势,同时也意识到一个全新的秩序已经悄然建立完毕。而马利克作为漩涡的中心人物,无动于衷地站在铁栏杆边,好似一切与他无关。
至此,马利克在监狱中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何为自我,何为朋友,何为自由,何为身不由己,他已在这狱中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中完全领悟。
出狱的那一天,阳光正好。马利克从铁门中走出,一眼就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帮派成员,他微微点头,然后转向另一侧,杰米拉(里亚德的妻子)正抱着孩子在等他。
马利克这才笑了。
他走向杰米拉,与她问好,并询问她是如何前来的。两人聊着简单的家常,马利克回头看去,三辆黑色轿车正不紧不慢地追随着。他不着痕迹地朝身后打了个手势,让那些帮派成员开得慢一些,不要惊动了对一切毫不知情的杰米拉。这是他早已预知的结局,从他将雷比杀死时起,就明白有些事将永远伴随在身边,无法挣脱。于是,影片结局看似是皆大欢喜的重获新生,却最终定格在了马利克略带心事的神情中。

马利克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但这场悲剧,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刻。

 3 ) 成为黑道老大的启示

影评怎么可能没剧透!不想被剧透就别看影评啦!另外,我发现楼下luc童鞋的文章标题几乎和我一样,看了下还好内容和角度完全不同,写这篇文章前,我预感过可能会撞车(没想到真撞了,果然是看《预言者》的人),但我发誓,没看过Luc童鞋这篇文章,要是撒谎,我成剩斗士必剩客齐天大剩斗战剩佛!

---------------------------------------------------------华丽的分割线!!

1.要当老大需要搞清楚自己是谁
   如果从一个黑帮片的角度来看的话,这片子就是在讲,一个阿拉伯和科西嘉人混血的小孩,怎样从既招阿拉伯人烦,也招科西嘉人瞧不起,变得在两边都很吃得开的故事。假如上升到种族和宗教的高度,这片子就是在讲,一个搞不清楚自己定位的混血杂种,怎样在历经千辛完成种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了解到人生的真谛、找到人生定位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混血身份很好地帮助了他混在两边的纯种人群中,他由一个傻头傻脑虾米都不懂的愣头青小孩,变成了一个很有范儿但是很低调的黑道老大,年纪轻轻,就完成了好多黑道兄弟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小孩知道自己是谁,他总说他是为自己干活儿的,他既没有真心实意地做科西嘉人的小喽罗,也没有虔诚地呆在穆斯林的世界里,当科西嘉的世界能让他一展宏图时,他就是乖乖干活儿的小弟;当穆斯林的身份能给他认同感时,他就会勇敢滴秀出自己的阿拉伯血统。就是这样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让这个骑墙的小孩,最后终于站在了芸芸黑帮兄弟构筑的金字塔顶端,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小孩知道自己是谁。

2.当老大之前你需要跟对老老大
    实事求是的讲,这个事情的几率太低,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首先,老老大要有灵光一现的瞬间,觉得这小孩能干活儿。监狱里头那么多人,凯撒老头怎么就挑了这个小混血(说小杂种好像是在骂人)呢?可能是因为那个后来喉咙飙血的穆斯林一时精虫上脑随便挑逗了这小孩,看来混黑社会也不能有七情六欲啊!可惜这家伙飙血前居然放弃了被吹箫的机会,翘辫子前他应该很后悔,这或许是后来他的灵魂老跟着小混血的原因之一(注意,是之一!)吧!你看,就因为一人莫名其妙的精虫上脑,未来的老大就被现在的老大选上了,当老大是件多么没保证的事!然后,跟了老老大之后,要有能让老老大使唤并觉得少了自己就不行的机会,小混血这个机会的来临,是因为法国政府突然宣布天下大赦要释放一批犯人,老老大突然间少了很多左膀右臂胳膊大腿来使唤,所以没办法只好来使唤这个菜鸟愣头青了。未来老大之所以有机会施展抱负,也只是因为政客们闲来无事的突发奇想,当老大要依靠政客的思考,多不靠谱啊!小混血干活儿固然是勤勤恳恳只多做不多问,该跑腿就跑腿,该卖命就卖命,关键时刻他也不掉链子,但是,这样的能力,多少兄弟没有啊?可是,你们有他的机遇好有他的运气妙么?有么有么?没有的话,再卖命也只能当小跑腿儿,捶烂胸脯眼红死也没用。这玩意儿,叫命!人小混血,就是chosen to be a big boss!!

3.当老大必须抱着一颗虚心学习的心
    别以为当老大是件很没技术含量的事儿,杀人放火贩卖毒品,哪一样不需要精密筹划和谨慎准备?行走江湖必须得有文化,哪个买卖性价比更高、人员调度、车辆安排、重要关头紧急决策,都需要头脑头脑!爱因斯坦也是读了二十六年书才提出相对论的,别以为天才都是直接从子宫里跑出来!我们的小混血童鞋在11岁到19岁的八九年时光里,因为年少无知,错过了沐浴在知识的阳光雨露中的机会。他懵懵懂懂滴过到十九岁,惊慌失措滴放了一个人的血后,忽然记起此人在翘辫子前对他说的几句话:你识字么?赶明儿我给你几本书让你也沐浴下知识雨露!小混血浑沌的小心灵激灵一下,他立即觉悟并投身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饥似渴滴吸取知识的养分,终于让他的力量更上了一层楼——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没见他考试的时候,都提前交卷抽烟发呆了好久监考老师才喊收卷子的么?他后来成功的人生历程告诉我们,他提前交的决不是白卷而是满分卷!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小混血还不忘时刻抱着一个虚心的心态,默默学习老老大的兄弟们是如何当喽罗、老老大如何身在监狱但运筹帷幄决胜于监狱之外的广阔天地等成功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的小混血脱颖于一众靠四肢打拼的兄弟里,最终成为一代低调而英伟的枭雄!

4.当老大不能没有情同手足的兄弟
    一个人是不行的,做老大尤其如此。没有兄弟,大麻怎么卖?没有兄弟,老老大怎么杀?这样的兄弟,必须是有难同当,不一定锦上添花,但绝不落井下石,一定会雪中送炭,并且生怕你不给他奉献全部生命的机会,如果他会有怨言,也是抱怨兄弟你没给个浴血奋战在第一线的机会。很幸运,小混血童鞋就有一位这样的兄弟,而且这兄弟的蛋蛋有病,活不长了,他人生的全部愿望就是好好为小混血卖命,然后给老婆儿子留足够的棺材本。有一位有难同当的兄弟很幸运,但有一位只同当难但放弃齐享福的兄弟简直就是上辈子就来的!在小混血成长为一代枭雄的艰辛道路上,这位勤勉的兄弟居功至伟是不二功臣,试问那些还混在道上的弟兄们,这样的兄弟你们有么?不过说起来,尽管要表现小混血身份认同感的混沌以及缺失,但从他更加亲近的朋友来看(包括一直跟着他的鬼魂童鞋,还有后来蛋蛋有病的兄弟,以及那位一起吃鹿肉的道上兄弟),他似乎还是偏向于把自己归属到阿拉伯人的世界里,虽然作为一名穆斯林,他完完全全零分,但这种微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多可能也是来源于精神而非宗教层面吧。

5.如果可以,当老大最好有个鬼魂朋友、有点第六感、预知事情的超能力啥的
     那位在小混血成长路上一路孜孜不倦追随着他的鬼魂童鞋,给予了鬼魂童鞋无限的灵感和帮助,可以说,正是这位后来成为鬼魂的童鞋造就了小混血的枭雄之路。当他从人类变为鬼魂,小混血就迈上了步向枭雄的第一步;当小混血听从他的建议,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开始了通往金字塔顶端的攀登;而小混血在实践中的经验累积,更是有了他无数次的暗示指导。他给小混血的tips一般都很微妙,最明显的应该是被鹿撞上的那次(法国的生态真好,开车在公路上都能撞到鹿),那位一起吃鹿肉的兄弟应该在内心深处也是惊叹不已。这种莫名预知未来的超能力,总是会让大哥在江湖中的传说更加神秘又富有光环的,就好像那些后来成为伟人的古人们,老爱说老妈生下自己之前梦到飞龙在天腾云驾雾之类的奇景一样,真相如何没必要考究,关键是江湖里的人会崇拜这样的神秘传说。当小混血差不多完成了大枭雄的蜕变后,鬼魂童鞋就知情识趣滴消失于大佬的世界里了,所以说,传说,只能是传说啊。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成为一个老大太难了,这决不是放几个人血开几枪抽点大麻就能完成的事。还在道上沉沉浮浮滴混着的兄弟们,自己掂量掂量,离这些充分必要条件还有多远,希望太渺茫的话,不如卷铺盖回家吃饭吧!
                         

 4 ) 消失的海耶布

片头少不经事的文盲少年,片尾纵横捭阖的黑帮头目,这就是监狱这个极端社会实现的蜕变。随着“四十天四十夜”的夺权成功,海耶布的灵魂也消失了,或者说马利克不再需要这个灵魂化的自我。

人性决定命运,还是命运改变人性,或许更多的是互为因果吧。

这类纪录片式的电影,总让人看着就纠结。欧洲电影一贯的风格,比好莱坞少些浮华,多些脑子,或许是传统,亦或者是自尊心使然。

 5 ) 少年刀手

      接近写实风格的一部监狱片,对监狱内部的腐败刻画得比较深刻,地下秩序虽然耳闻已久,但当从屏幕上亲眼见到,还是觉得有些不寒而栗,难怪早就听人说过,在国内,有一些事是普通人绝对不可以做的,其中之一就是坐牢,屏幕之上的监狱生活已经如此让人恐惧了,更不要去真正触及到那真实的地下秩序之中了,那将是绝对不会像《越狱》等作品表现的那么浪漫。。。
    虽然影片比较出色,可惜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和大量的政治,种族因素,再加上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的法语,很难让人对此片整个放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精神。。。
    男主法国年轻演员塔哈·拉希姆表现非常抢眼,很多段都需要他一个人的独角戏来撑起整个场面和气氛,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而且表现很成熟,丝毫不像一位影坛新人。在第22届欧洲电影节上,他凭借本片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多少弥补了戛纳没有得到该奖项的遗憾。。。

 6 ) 《预言者》:自由的距离

     有人说《预言者》像是法兰西版的教父,但我觉得它是法兰西版的肖申克的救赎。全片一开始就是主人公在斑驳的光线下疲倦消瘦的脸。这张脸写满了对牢狱的恐惧,它即将迎来六年的牢狱之灾。在押送车上,他拿出了一张50元的纸币,这是自由市场的通货。他又静静得看着牢笼窗外被纱窗遮蔽的世界,然而离自由的距离,这么近,那么远。
     让我震撼到五体投地的是这部电影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中讲的是坚持以恒的安迪和他友谊地久天长的黑人兄弟瑞德的故事,那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场刺激的社会革命。在这部电影中,监狱这个空间就像是一个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小国家,这里有着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经济上,外面世界的大麻仍然可以贩卖。虽然贸易逆差较大,但这个小国家仍然在和外面的世界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政治上,这里有基于人种的政治团体,科西嘉和阿拉伯,这俩党派一直在斗争。Luciani在科西嘉人是个住在宫殿里的老国王,养尊处优,但内忧外患,内忧在于他只能一辈子呆在宫殿里,外患是那些宫殿外的人或事都威胁他的权威。我们的主角既是个科西嘉人,又信仰伊斯兰,这个设定本身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设定,起初虽然是个新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被人拳打脚踢,经历各种虐心的坎坷,然而他最终成为象棋中“帅”旁边的“士“,又有谁知道这个人是个内奸啊!有人说:“教育改变命运”,监狱也是需要学霸的,学语言,学经济,最终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而宗教上,主角房间贴满了宗教的壁画,宗教让他懂得救赎,他杀掉的人的灵魂就是他救赎的载体,而他对Ryad的善良又是救赎的过程。时间上,这部电影又是一部史诗,一年又一年,繁多的大字幕记载着以为革命者的成长,最终,四十天四十夜,他在一个更恐怖的小黑屋里,等待国王倒下那一天的到来。总之,我从来没有在同类电影看过如此细致的如此动人的细节,复杂细节的铺陈虽然拖累了影片的节奏,然而在雅克欧迪亚的电影中,包括后来的《锈与骨》,你从来不知道角色接下来会做什么,有什么目的。他们只是顺势生存,就像他经历的两次杀戮,为了活下去,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必须勇敢面对。而复杂的环境正是角色生存的背景,有了它们,他们的生存更加真实可信。不过,角色的话语絮絮叨叨,人物也不如好莱坞电影那样有既定目标,看这样节奏有点缓慢的电影,观众需要一定的忍耐力。
     雅克欧迪亚是位大器晚成的导演,他出生于导演世家,在法国素有法兰西版”泰伦斯马利克“之称。这部影片完全可以说是对”监狱片“类型的改造。在我看来,”监狱片“都是像《金蝉脱壳》《洞》这样的影片,充斥着不同团体的角斗,也有着逃狱的惊险。但是在《预言者》里,虽然这些模式仍然保留,但这么复杂的社会构成是不多见的,一个新人完整的成长史替代了落入俗套类型化的“逃狱大战”,融入了更多对个人的道德和能力的探讨。
     然而让我费解的是这部影片片名”预言者”的意义,死后的鬼魂具有某种“预言”能力,告诉主人公接下来该怎么做。尤其是中间那一段很玄乎的镜头,有奔跑的鹿,有燃烧着的”鬼魂”,这仿佛也在暗示着接下来因为鹿导致的车祸。然而预言者只在影片中的作用很少部分,为什么影片题目却以此为名。另外,燃烧着的鬼魂又该如何解释?这些本文无法解释。不过这些片段让我了解到雅克欧迪亚独特的风格,他总是爱将玄乎其神的镜头和生活的缩影放在一块,他的电影,既有现实的冰冷,也有理想的温暖。雅克欧迪亚是个在光和暗,静和动,快与慢,暴力和温情,冰冷和温暖这些矛盾中都能做得很平衡的导演。可能也正是这种平衡,让他成为2015年金棕榈大奖的获得者。
     最终主人公出了狱,他发现自己入狱时留下来的团成球的50元纸币,他永远离开了封闭的牢笼,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自由人,然而对于这传奇性的牢狱六年来说,离自由的距离,这么远,那么近。

 7 ) 《预言者》:你们的心在静默中通晓白昼和黑夜

  一、法国式黑帮

  侯麦说:“我们本能地偏爱那些带着邪恶标志的脸和酒吧的霓虹灯。”法国人不见得喝得惯波本酒的辛辣刺激,但他们喜欢看钱德勒经过波本酒浸泡的剧本,热爱端详亨利•鲍嘉那张酗酒过度的脸和永不熄灭的烟蒂。人们喜欢黑色电影的理由总是相似的:那些新鲜的、黑色的、毫不矫揉造作的犯罪,残酷的动机,失去理性的暴力,成为了平凡虚华生活的缓释剂、不会宿醉的豪饮。不过,在法国作品中,黑帮电影或是彻头彻尾的邪恶犯罪分子却没有像在好莱坞片场那样肆虐,它们以一种更加隐匿的“黑色感悟力”和类似宿命的牢笼存在于许多电影中。因为法国导演通常讨厌类型片,而黑色电影秉着反类型的口号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固有模式。特吕弗就曾明确表示自己讨厌黑帮片,他讨厌类型片的陈词滥调, “有黑帮就难以逃避资产阶级的腐朽”。所以,在法国影坛就鲜少出现像《疤面人》、《马耳他之鹰》或是《教父》这样的作品。

  《预言者》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立刻燃起了法国观众对于黑帮片的热情。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黑帮片,这是用法国风格拍摄的帮派题材。对于美国的影评人或是对于法国的观众,都正合口味。就像当年美国影评人着魔了一般,一遍又一遍地看《射杀钢琴师》,他们看到了颇具异国风情的反类型片,似像非像的犯罪风格,还带着法国腔调的文艺独白。而法国观众则像发现了自家楼下埋藏的罪恶世界,不用再隔着银幕观看大洋彼岸的暴力谋杀。《预言者》的出现,再次填补了法国黑帮片条目下的空白。

  与《教父》中的西西里黑帮不同,《预言者》并不专注于描写任何帮派,就像片中的男主角马利克不属于科西嘉人也不能算阿拉伯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都很难称之为一部黑帮片,不以一个英雄式的或是恶棍式的代表人物作为主角。男主人公是导演雅克•欧迪亚热爱描绘的那类边缘人物,这一设置与特吕弗多年前的想法有相似之处。特吕弗在接受采访时,曾这么解释自己为《射杀钢琴师》设置的男主角:“我喜欢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但却不孤独的人”。只不过,欧迪亚偏爱的人物比特吕弗更加边缘,他喜欢聚焦于那些孤独的人,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在他看来,这些边缘人物面对社会磨砺所要经历的心理成长,比那些已然成为大人物的生活更加富有生活的激情。

  二、反恶棍、反英雄

  从欧迪亚的作品中,总能体会到一种生命的脉动。

  电影一开场便是黑屏,能听到背景声音里男人愤怒的咆哮声,由弱变强,伴随着监狱铁门沉闷的碰撞声。镜头的切入模仿了人眼睁开的视觉效果:先是在黑暗中辟出眼睛形状大小的光亮,画面模糊,闪动几下,最先出现在视野里的是带着手铐的双手,和其主人马利克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写满了对于未来的疑惑。这一不同寻常的开篇,刻意营造出婴儿初临世界的氛围,预示着,从这一刻开始,马利克像新生儿一般诞生于这个完全陌生的不识之城。如同波德莱尔第一次走进巴黎,亨利•鲍嘉隐入第一个夜晚,钱德勒喝下第一口波本酒,一个全新的“黑暗都市”即将展现在他的眼前。马利克没有亲人、朋友,甚至敌人,没人关心他所犯何罪,回忆对他毫无用处。他身无分文,一无所知,入狱前被扒光了衣服接受检查,刚满19岁的年龄令他正好够格挤进这个充满罪恶的腐朽之城。他的人生没有目标,也谈不上有什么信仰。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法国人的自由和阿拉伯人的衷肠,他说自己信教却从不祈祷,还大口吃猪肉。别人欺负他的时候,他不服输,会反击,却还是难免势单力薄。他被科西嘉人胁迫杀人,并受尽羞辱,只能给别人打杂。阿拉伯人说他是科西嘉人的走狗,科西嘉人则嘲笑他愚蠢的阿拉伯血统。在这个世界,他没有捷径,只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而事实上,他不仅生存下来,还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世界。

  作为这样一个身份错位、白手起家的小人物,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疤面人》中的安东尼奥•托尼•蒙塔纳。两个人同样都是从一文不名到呼风唤雨的帮派头目。但是,除去这点又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其他相似之处。可以说,经历上他们如此相似,性格中又彼此不同。而这正是导演的用意所在,他恰恰是要塑造一个“反《疤面人》”式的人物。他不需要一个类型片中穷凶极恶的恶棍形象,也不想要一个对抗体制的英雄形象。他想要展现的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每日与我们擦身而过的普通人。这种人物正是法国青年电影中常见到的男主角,以另一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卡索维茨的《怒火青春》为代表。在这些愣头青年的身上,映射着整个社会的种族矛盾,情感缩影。与中产阶级淡漠疏离的生活不同,他们的命运更加跌宕多舛,他们常常要面对生死一线的挣扎和道德的选择。不过,这与意大利黑帮片《格莫拉》所展现社会的手法又不同。《格莫拉》是完全写实的,用拼接式的手法揭露社会的种种问题。《预言者》则更关注个人的成长,关注一个普通人面对多重压力和挑战,所要作出的种种抉择,包括道德上的。所以,欧迪亚并不想借助影片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他搜寻的是以往黑帮片中缺失的那种哲学思辨。

  为了不被科西嘉人杀掉,马利克百般顽抗逃避后,生平第一次杀了人。死者拉杰卜之后一直以一个鬼魂的形象出现在马利克的身旁,令影片多了些许神秘莫测的气氛。鬼魂的存在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罪犯心中的良知或是负罪感。他反而是揭开影片《预言者》这一玄妙名字的关键所在。预言者所指的显然是马利克,但是他真正被认为是预言者的时候,是冥冥中提前看到了横飞过来的鹿,撞在车窗上,预知了公路上一起即将发生的车祸。在影片中,马利克一直非常倚赖鬼魂拉杰卜的意见,他没有朋友,而拉杰卜总能给他生活的正确答案。实际上,可以认为,这是展现马利克内心成长的一种拍摄手法。学过的知识会以奇妙的方式在人们的大脑被处理重组,每次当遇到疑问的时候,它都会经过复杂的过程,迅速成为一个应激的答案出现。鬼魂拉杰卜告诉马利克的,都是平时大脑在无意中搜集的记忆与知识的重组。他见证了马利克的成长,而鬼魂消失的那天,就是马利克真正成为一个男人走在社会上的时刻。他不再需要询问自己,因为一切答案早就写在他的心中。

  杀人,通常都让主人公陷入一种道德评判,在影片中,这一事件并没有被当作一个道德话题被展开,导演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尽量呈现客观的事实。监狱是一个被重建的社会,它更加简单、粗鄙,人性不以善恶区分,而更像是一个君主集权制的世界。以凯撒•吕西安尼为首的科西嘉帮派不仅要控制监狱之中的社会,还要利用监狱之外的社会,进行经济发展,巩固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监狱之外的权势与经济斗争的成败与否,明显的体现在监狱之内的日常生活中。

  三、边缘人生

  纵观雅克•欧迪亚以往的作品,不管男女,他的主角都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唇语惊魂》中必须靠助听器和读唇语生活的卡拉•贝姆,还是《我心遗忘的节奏》中迷失于暴力青春里的汤姆•塞尔,亦或是《预言者》中在“监狱学校”艰难成长的马利克。他们都在不同的生命轨迹上面临相同的困境——他们无法将自己归类,无法安全的躲避于社会巨大的群族树荫下浑噩度日。他们不被看好,不被理解,必须忍受孤独,在社会那晃动不安的暧昧边缘企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拍。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也区别于他人,他们能看到生命黑暗中的微光,也是这束微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步伐。卡拉可以读唇语,她能知道别人隐藏的秘密;音乐是汤姆生活中最美好的一个存在,给他庇护,让他成长;马利克用他模糊的身份,游走于不同的人群中,他既懂科西嘉语,又了解阿拉伯人。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所谓边缘人生,是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生活。只要鼓足勇气,稍微跨出一步。

  《预言者》之所以成为欧迪亚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作品,是因为马利克所经历的蜕变历程最为艰辛漫长,不再是《唇语惊魂》中二人世界的爱情游戏,或者是《我心遗忘的节奏》中的多舛青春,这一次更具有史诗架构,如同是“罪恶地下世界的迷幻冒险记”,涉及众多人物,却又条理清晰。整部电影被文字标题划分为十一个部分。标题中有人名也有时间标签,它们每出现一次,就代表着马利克人生的又一个挑战和进阶。每一个出现在他身边的重要人物,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类群,甚至一个民族,而他们在马利克身上都找到了融合点。虽然导演一再强调影片没有映射任何真人真事,但是从镜头中还是可以看到他对于法国社会的态度。在马利克坐飞机的那次经历中能看到监狱与外面社会的惊人相似性。在机场和监狱,他都要被搜身,检查证件,接受别人派发的食物。唯一的区别,可能只是在机场不用脱光衣服而已。从这点来看,监狱是搭建在正常社会架构下的罪恶世界,在那里映射出人类更加本能的一面。

  最后,马利克走出了监狱,迎接他的是已逝好友的妻儿。导演没有给他一个更加明确光明的未来,不过可以确信的是,他其实一直都走在一条先人预知的路上——“生命确是黑暗,除非有盼望,而一切的盼望都是盲目,除非有知识,而一切的知识都是枉然,除非有工作,而一切的工作尽都虚空,除非有爱。”(纪伯伦)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原文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3719788/

 8 ) 《预言者》-浅窥法国监狱


     《预言者》是一部记录法国监狱的影片,雅克.欧迪亚在受访时,否认了这样的说法。我不知道法国监狱到底是什么样子,凭借此片,若忠实于生活,那我倒觉得这种说法很恰当。总比法国的《肖申克救赎》或法国犯罪史诗片来的恰当、真诚。

   马利克(塔哈.拉希姆饰)一个阿拉伯裔小流氓,确切地说,是个混了一半阿拉伯血统的法国小青年。因为打架抢劫袭警之类的犯罪行为被判了6年,19岁被收进监狱,由国家承担教化的责任。律师为了拿到报酬让他签字的那段挺无奈的,烂命一条的愣头青进了监狱对未来还表现得懵懵懂懂的,实在是深刻。

   哪都有市场,哪都有监狱,有些规则也一样。剥夺了自由,自然要剥夺某些权益。脱光了搜身,头发要剃掉,到了里面还要接受欢迎新同学的洗礼。马利克还算走运,除了挨几拳,被人当成基佬,运动鞋被人掠走,很快就有大佬自动找上门,主动要做他的靠山。当然,这里一定有阴谋,接受这场交易,马利克的正式黑道生活才算开始。
凯撒,科西嘉人,在监狱里能够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培养了马利克,结果让这后辈把自己踩在了脚下。他为马利克准备的入帮仪式堪称本剧的一大高潮,把刀片藏在嘴里,然后割掉瑞比的喉咙。这类暴力镜头,很多导演喜欢用快节奏的蒙太奇手法。雅克.欧迪亚却用了缓中带急的情绪烘托,甚至把施暴的画面用抻面条的节奏延长了暴力的感官刺激,殷红的血液泼洒在法式阴郁的画色中,只因为嗅到现实的血腥气味,感到更加震撼与不适。

   瑞比这个人物设置得有点意思,他死后的灵魂被导演赋予另一个角色,时常跑进马利克的精神幻境中,向这个矛盾的凡人泄露天机。实际上是为这个杀了人,摆脱不了罪恶的罪犯送去恶灵的慰藉。这种愿望也是出自马利克的本能,瑞比未死前曾对马利克说过,他会留几本书给马利克,还苦口婆心地劝马利克学文化,好像又契合了某种观点,不识字的人相当敬畏知识。

   罗素在《道德哲学》里说“服从神的意志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全感,服从源于恐惧,无论我们所服从的领袖是人还是神。”

   我想说马利克从幻境中得到了启示,他以为自己就是先知,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其实,再绕到精神与物质上我们不难理解,所有的借口,即使披上了神的光环,都是人为的产物。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就是精神上正常到能够用超高的智慧玩弄所有人。

   或许雅克.欧迪亚渲染的宗教色彩非我所理解的那么肤浅,这里的确包容了太多我所不知的民族传统及宗教文化。

   成就任何一个传奇人物,都需要垫脚石。

   Ryad(从名字猜测他是摩洛哥裔), 帮助马利克学文化的癌症晚期狱友,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物,在超市工作,有老婆有孩子,养过一条精神病狗,结果噩运通通找上他。他的存在旨在讽刺艰难生活的社会状态,同时也是马利克得以成功杀出血路的忠诚战友。最后自己一命呜呼,连媳妇带孩子一切转到马利克的手里。另一个是因走私贩毒被抓进来的埃及年轻人Jordi,从他这里,马利克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创业项目。但这都是小跳板,在狱中像模范生一样重新改造,而高墙外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连赐予马利克所有便利的幕后老大凯撒都被欺骗了。于是,这样一位小混混,经过六年的奋斗,终于剔除老凯撒,成为了新的黑帮老大。

   最后很唯美,也很机智。做小弟的除了为大哥抛头颅洒热血,心眼儿也得够活份。马利克扭头看了好几眼那一条张扬的车队,手从兜里掏出来,一定做了某个手势,只是切到了屏幕外。其实之前马利克走出看守所时,不经意的张望与点头做足了身份的伏笔。这有点像调戏猜不透大哥心思的兄弟们,娱乐性十足,却也有它的价值。当那首相当有来头的《mack the knife》嵌入画面后,神奇的效果就出来了。跟总结中心思想一样,歌词唱的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混蛋,虽然不是Bobby Darin的原唱版,但改换成Jimmie dale gilmore演绎出的另一种味道,极具个人风格的吐字方式使爵士味浓郁的歌曲充满了空灵与邪性,倒是加强了本片的气质。Bobby Darin的成名曲实现了他要成为传奇人物的梦想,结果这么一唱,好与坏,也算为马利克的传奇收了尾。

   要说本片制作精良,没有异议。拍摄手法也力求突破,多处营造窥视的镜头感,黑幕、画外音频频出现,模拟心跳的背景音效渲染了现场气氛。但就影片的长度,实在是折磨人,因为带有太多法兰斯浪漫的气质,暴力配以抒情在这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虽然效仿了好莱坞的叙事方式,但过于细腻,反而有种拖沓冗长的感觉。似乎只有前四十分钟能让人集中精神,跟着镜头把监狱翻了个遍,再回到故事上,就有种欲睡又不甘的状态了。但有个不错的感受是来自观片后的回味,再返回去重看,拿遥控器快进的手就灵活多了,而且收获也不少。

 

 

小注解提示:

 

本片产地:法国

导演:雅克.欧迪亚,慢工出细活的实力派导演。

2009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将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受到业内高度评价与肯定。

据说本故事的人物模板取自70年代在法国具有传奇色彩的黑帮老大雅克.梅林。与此人有关的影片还有上下两部法国《头号公敌》,由文森特.卡索饰演。

科西嘉人:居住在法国科西嘉岛上的居民。通用语言是法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用意大利语。信奉天主教,民间传统与物质文化方面与意大利相近,在整个法国,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是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的。

法国的阿拉伯人:20世纪60年代后法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大量原殖民地国家的移民留在了法国,并加入了法国国籍。此后,阿拉伯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移入法国。阿拉伯移民中,多数是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阿拉伯人通常聚集的场所是穆斯林礼拜中心,而且,伊斯兰教已成为了法国第二大宗教。

 
《mack the knife》N多人演绎过,超大腕的保罗安卡,爵士歌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坏小子罗比.威廉斯,西城男孩儿等等。



 

 短评

还行吧,不太喜欢监狱题材的片子

4分钟前
  • Lynne.Z
  • 还行

电影4颗星,第5颗给片尾版本的mack the knife,一曲永流传。。 。

5分钟前
  • 老超人
  • 推荐

所以说隐忍沉得住气的娃终能成就大事,《格莫拉》里那俩小孩就太鲁莽

9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养成类游戏

13分钟前
  • 小川
  • 力荐

关乎个人,关乎选择,关乎人生,帮派只是背景。欧迪亚依然再讲他的小人物,他的边缘故事

1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时差hangover了 在多伦多市古迹elgin theatre里 哥们睡得死去活来 浪费了好电影 一年后可算看完了 后半段比较扯啊

19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无爱

21分钟前
  • 驰骋之
  • 还行

低调

26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还行

不装逼 部耍酷 充满柴米油盐的黑帮老大成长日记 所谓预言者 不过是说其出色的预判能力 总体来说不是很有意思的电影

29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总觉得写实文艺得来又稍微有点刻意了

32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屌丝男逆袭,监狱小仔六年成龙记!

34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值得一提的只有摄影和剪辑...

38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较差

简洁流畅,干净利落,法国人拍出了近年来最好的黑帮片。

43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缓慢的和时间转换身份……

44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一贯写实的黑帮片却带出了超现实的味道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预言者,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在监狱里被改造成黑社会头目,题材灰色,立意低俗,经小组讨论,不予通过。建议改动结尾,少年目睹前任头目被其手下杀死,幡然悔悟,洗心革面,作为污点证人,把狱中所有黑帮份子和不良狱警一网打尽。

52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note:http://blog.roodo.com/esaurimento/archives/13569441.html

54分钟前
  • esaurimento
  • 推荐

以黑帮片切入法国移民问题和身份政治,单凭这一点欧迪亚就赢了(在戛纳几次都碰上哈内克欧迪亚是不是很惨哈哈哈)。从这部片也能窥见他后面几部片的套路,梦境/心理的视听外化,通过动物来搞一些象征性的元素等等。欧迪亚作为一个比较观众向的导演其实还是相当扎实的(所以迪潘那个金棕榈真是槽点无数,时也命也没办法……)

5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康城影展SCREEN评分第一,男主表现优异,值得多阅几遍

1小时前
  • 科林
  • 推荐

以边缘人的身份被抛弃,以新鲜人的身份被塑造,马利克的教父之旅实际上是社会对其内中的一个青年的雕琢的过程。黑帮的更新换代,凯撒的死亡伴随着新主的诞生,模糊的身份使马利克游走于多个势力之间。从始至终,马利克都是在被创造,被指引,所谓预言者,莫大的讽刺。

1小时前
  • 浮生若夢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