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

科幻片美国1993

主演: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卡罗琳·古多尔,乔纳森·萨加尔,艾伯丝·戴维兹,马尔戈萨·格贝尔,马克·伊瓦涅,碧翠斯·马科拉,安德烈·瑟韦林,弗里德里希·冯·图恩,克齐斯茨托夫·拉夫特,诺伯特·魏塞尔,维斯瓦夫·科马萨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播放地址

 剧照

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7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8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9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8 12:06

详细剧情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长篇影评

 1 ) Schindler's List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思

Schindler's List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思
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这部一直未敢碰触的经典,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
似乎像《爱在战火蔓延时》这样更加好莱坞,起码是彩色的影片更加适合我。
但这部电影,似乎是无法逃避的。
就像我们对人类历史的反思。

在电脑前面发呆了半个小时,忽然想吐,一种不知是来自心理还是生理的恶心让我焦躁不安。集中营里不断冒烟的高大的焚尸炉,空气中弥漫着人的骨灰。
无处可逃的恐惧,鞋柜,钢琴,地下室,壁柜,床板下,粪坑,你带着对生的小小希望恐惧着,却最终逃脱不了死亡。这样的等待,更加沉重。
女工寝室中,一个女工在叙述她所听到的在集中营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故事:“…火车抵达后,人们被赶了出来,在两个货仓前列队。一个货仓写着“衣帽室”,另 一个则写着“贵重品”。他们在那里脱掉衣服,一个犹太小孩用绳把他们的鞋子绑在一起,士兵剃光他们的头发,说头发是用来制作东西给潜艇用,人们沿着一条大走廊,被推进密室,门口画上大卫星,并写着“沐浴及氧气室”,党卫军发给他们肥皂,叫他们深呼吸,说是有助于消毒,然后,放出毒气…”。这时,她上铺的一个女工问为什么要给他们肥皂,她回答到:“用来哄他们进去的…”。大家都选择拒绝相信,但我们知道那是真实的,所以更加悲哀。

关于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这绝对不是我看过最血腥最震撼的,但让我觉得最恶心,因为下面的场景:
歌德大尉在广场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讲”:
    “今天,是历史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历史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批准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 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据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历史时刻”。

最恶心人的,就是这样的纳粹分子还格外喜欢炫耀自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套所谓理论。我无意说达尔文老爷爷的坏话,只是个人不喜欢尼采那套优等民族的愚蠢说辞,更不喜欢希特勒那个龟蛋洋洋得意的把它拿去实践。我们从小就一直被教导,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未来的人类会比现在更优秀。真的是这样么?是的,达尔文的确证明了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但是他似乎没有能够证明也无法证明这样的所谓进化是没有尽头的,是会永远持续下去的。我们真的有比过去更加优秀么?因为我们更加孤独更加冷漠更加自私所以更加能适应进化的法则?还是这样的进化会导致的只有灭亡?
昨天有人跟我说,中国的小孩不知道《人权宣言》不是政府的错,是写那个宣言的人的错,因为他们太理想化了。我忽然感到十分无力。我们一定要因为理想的遥远就放弃去追寻么?这起码是不符合人类的逻辑的。没错,我承认《人权宣言》是理想化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人类是否连最后的一丝良知也不会留给自己了?我宁愿说,那是某些清醒的人类,在他们还清醒的时候,为人类的未来,所设定的对整个人类都有益的法则,而不是只向进化论的法则做出妥协,动物比人类更适应那个法则,但它们并没有比人类过的更好,不是么?

 2 ) 重观《辛德勒名单》中80个难忘的经典影像片段(部分转载)

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
  1945-2005
  
  NO.00-【即将来临的黑夜】
  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在低声吟唱着圣咏曲,微弱的烛光渐渐熄灭,一缕白烟缓缓升起,慢慢变成火车轰鸣的烟雾…影片字幕:1939年9月,德国武装在两个星期内击败了波兰军队。下令犹太人登记全家人口,重新安顿集居到各大城市,每天有一万多犹太人从乡村抵达克拉科夫。
  
  NO.01-【优雅俊朗的企业家】
  酒会中,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乐曲,高大俊朗的辛德勒(利亚姆.尼森 饰)优雅的抽着烟,望着不远处邻座的女子,眼光深邃。其实,他是在打探着女郎身旁的德国纳粹军官,做为一名德国企业家,辛德勒无时不刻不在寻找着挣钱的机会。
  
  NO.02-【充满魅力的辛德勒】
  德国军官看着派去打探的手下居然和辛德勒坐到一块儿,于是亲自上前:“他在搞什么?”。辛德勒亲切的拉着他的手很绅士的说:“这种地方怎么能让女士没有护花人?”,并挽着女人的手说:“各位,男士伏特加,而女士呢?”。风度翩翩、出手阔绰,言谈举止极富感染力,这使得辛德勒短时间内和在场的德国军官们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
  
  NO.03-【左右逢源的商人】
  贵宾留席的主人,一名德国高级长官到来,看到这个场面,不解的问待应生:“那个人是谁?”。一会后,辛德勒和长官把酒言欢,并愉快合影留念。辛德勒的个人魅力非常吸引人,不光吸引女士,也包括男士。在交际场合的熟练老道,使的他在商场上也是左右逢源。
  
  NO.04-【临时的犹太人参议会】
  德国士兵涌进波兰城市酋登拉特,大量的波兰犹太人在市政厅门前排队等候。影片字幕:“犹太人参议会,由二十四位被选举出来的犹太人组成,负责在克拉科夫执行伪政权的命令,包括分配劳役、安顿食宿、排解纷争等”。
  
  NO.05-【“我并不工作”】
  辛德勒到临时参议会找犹太人史丹(本.金斯基 饰)商量合作开厂事宜,史丹问:“他们出钱,我出力,请问…你呢?”,辛德勒轻松的回答:“负责公司的公关、宣传,我的专长是形象设计,并不工作(Not work,Not work,说了两遍),搞门面工夫…”,做为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只关心如何快速、有效、安全的挣钱。
  
  NO.06-【犹太人的最后期限】
  街道上全是流动的人群,影片字幕:“1941年3月20日,进入犹太人区的最后期限,44/91号布告建立了维斯拉河南岸犹太人封闭区,犹太人被强迫居住在这个关起来的区域,所有从克拉科夫及其附近地区的犹太人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并被集中到一个只有16个居住方块的区域”。
  
  NO.07-【“再见,犹太佬!”】
  一个个犹太家庭在德国军人的监视下,默默的收拾细软。街道上非犹太种族的孩子们用石块向犹太人扔去,一个小姑娘眼里充满了仇恨与轻蔑,嘴里大声的喊叫着:“再见,犹太佬!”,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多数犹太人选择了沉默。
  
  NO.08-【伪造的蓝卡】
  德方对犹太人进行职业鉴别,某个大学教授面对德国军方抱怨说:“我教历史、文学怎么算不重要?”,好心的史丹连夜为他伪造了一份五金磨工的职业证明,在他即将被装上卡车运走前拉过他,交到他手里,教授违心的承认自己是五金磨工而获得象征着暂时生存的蓝卡。
  
  NO.09-【面试打字员】
  辛德勒为他的德国珐琅工厂面试打字文员,前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子虽然打字技术差,他一再向前挪着身子,并幽雅的托着下巴“深情凝望”,其间还帮着一位行动笨拙的女子换行,可后面在某位年纪较大但技术娴熟的妇人面前,他却端坐着望向别处,丝毫没有任何兴趣,从这一侧面也说明了辛德勒的本色风流。
  
  NO.10-【“我更需要会计”】
  辛德勒对史丹说:“家父曾说过,人生所需者有三:高明的医生、宽大的牧师、聪明的会计。前两者,我很少与其打交道,不过,第三者…”,言下之意是他身体健康、不迷恋宗教,但热衷于经商之道,辛德勒是个标准的商人。
  
  NO.11-【“那个人是独臂的,有什么用?”】
  辛德勒工厂的效益蒸蒸日上,一天,史丹告诉他有个叫鲁荣斯坦的技师,想感谢他的录用。辛德勒出于礼貌会见,却没想到居然是个独臂的老人,于是他怒气冲冲的质问史丹:“那个人是独臂的,是吗?有什么用?怎么用?”…这时的辛德勒的确是个标准的商人。
  
  NO.12-【“我是个重要技工”】
  工人们走在下班的路上,不料沿途被德国军人强迫铲雪,刚才向辛德勒致谢完后心情愉快、哼唱着歌儿的独臂老人却被微笑着拉过一旁,是的,两名纳粹士兵脸上带着微笑,独臂老人知道事情不妙,试图解释:“我是个重要技工,我是辛德勒的雇员…”,微笑的军人一枪击毙了他。睁大眼睛的老人脑后流出的血液浸染了雪地,雪是白色的,血却不是红色的。铲雪中的工人们没有人抬头,一切都是在平静中进行。
  
  NO.13-【“你叫什么名字?”】
  工厂会计史丹因忘记带工作证而被装上火车,辛德勒前去营救,受到德国军人的阻挠,他先问记录员:“你是文员,叫什么名字?”,又问闻讯赶来的德军官:“你叫什么名字?”,德军官感觉受到了侮辱,轻笑着报了全名后反问他,辛德勒轻描淡写的说:“两位,万分感谢,我可以保证,月底,你们俩将调去南俄罗斯,再见”,然后继续寻找史丹。在辛德勒大叫着“史丹”的声中,记录员与德军官也同样卖力的喊相同的名字。这段戏拍的很讽刺。
  
  NO.14-【桌上的金牙】
  车站货仓里,工人们正在挑拣着堆积如山的货物给其分类,这些都是火车上被运走的犹太人的,当然,这些对于它们的主人来说已经没用了,因为他们踏上的是一辆死亡列车,即将开往屠宰场……一名黄金鉴定师望着倒在桌上的一大堆金牙,面色呆滞,因为他知道,一颗金牙代表着一个生命的终结。
  
  NO.15-【明确的化分】
  “犹太人城”:1942年冬天,克拉科夫犹太人区,波兰人与波兰犹太人这时已经被明确的化分开来。
  
  NO.16-【A区与B区的分别】
  新来的司令官阿曼·歌德大尉(拉尔夫.芬尼斯 饰)在吉普车上听着下属解释:“这条街道将犹太区分成两半,右边,A区,公务员、生产工人之类;左边,B区,多余的劳工,老弱残疾…”,A区,B区,哪个会是天堂,哪个会是地狱?
  
  NO.17-【挑剔的德国司令官】
  歌德大尉视察建造中的普瓦索夫集中营,挑中了没做过佣人的海伦做他的佣人,原因是:“别人的女佣我没兴趣,懒的矫正她那些陋习”。
  
  NO.18-【Today is history】
  歌德大尉在广场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讲”:
  “今天,是历史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历史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批准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据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历史时刻”。
  
  NO.19-【屠杀前的准备】
  画面中出现字幕:“1943年3月13日,准备屠杀犹太人”。事实上,入侵波兰后,战争的进程深入使得希特勒不再满足于驱逐、分隔犹太人,而想实行“彻底”的种族灭绝,于是,被称为“最后解决”的大屠杀开始了。除了党卫队特别行动队自身外,还有募招当地警察和反犹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带头的还往往是些教员、医师或教士之流。他们的残暴比德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得不说是波兰人的悲哀,或者,是人类的悲哀。
  
  NO.20-【塞进面包里的手饰】
  当穷凶极恶的德国士兵们咆哮着闯入居民楼时,在平凡的一个家庭里,母亲正把一些金银手饰塞入面包让家人各自吞进肚里。因为,她可能还在想着行动结束后不应该让家庭财产得到流失。
  
  NO.21-【死亡与微笑】
  德国士兵一边将年迈的老者推到地上一枪打死,一边微笑着哄那因失去丈夫而痛哭的老妇人怀里的小孩子…他们是什么,是地狱来的魔鬼吗?
  
  NO.22-【“你差点儿打到我!”】
  街道上,德国军人正在检查蓝卡,一个孩子由于看见父亲被德国兵大声训斥而“过份”害怕跑了出去,德兵抬枪欲射击,父亲拼尽全身力气阻挡,被当场打死。两名德兵架着他的儿子回来,砰的一枪击穿身体,就在他母亲的眼前……旁边的德国兵过去怒喝,观众还以为他会训斥杀害小孩子的行为,谁知他竟然高声指责同伙差点打到他---残忍之极,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NO.23-【善意的投毒】
  诊所的大夫将毒药掺进水里喂垂死的病人喝下,随后德国兵闯进来向他们的身体扫射,但病人们已经安静的死去,医生们这么做是为了不让他们遭到痛苦。
  
  NO.24-【同样的年轻人】
  诊所外的年轻医生哀求让年轻的女病人获得治疗,同样年轻的德国士兵没有丝毫犹豫一枪将女病人的头打烂,头颅迸出的鲜血和脑浆喷了医生一脸一身。
  
  NO.25-【“不,这里已经没有地方了”】
  老妇人杜斯纳带着女儿趁乱逃到阁楼上,谁知躲在其中的人只允许她女儿丹卡一人下来,她百般恳求也不济于事,强烈的母亲天性让她忍住害怕,安慰女儿:“别动,留在这里不要乱闯…”,在女儿大声的叫喊声中她看着地板慢慢的合上。
  
  NO.26-【二根手指的军礼】
  一个年青人从下水道钻出来,却碰上德军,他急中生智,装做收拾散落在街道上的行李,并用二根手指向歌德上尉敬礼,引得刽子手们一阵狂笑,暂时侥幸躲过一劫。
  
  NO.27-【“片刻的生命,终归是生命”】
  被小孩儿亚当藏在楼梯下的杜斯纳,却看见本已“安全藏起”的女儿跑出来奔向她的怀里,刚刚经历了生死离别的母女二人紧紧的搂在一起,母亲说:“片刻的生命,终归是生命”。
  
  NO.28-【黑与白间的一点红色】
  在山头上骑马驻足的辛德勒静静的看着下面异常混乱的街道,在黑白颜色的人群中,一个衣着红色的小女孩儿在其中快速的毫无目的穿梭着。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只有两种色调,黑与白,所以,这个红衣小女孩儿显得特别的醒目。在由童声合唱组成的低沉背景音乐中,小女孩儿身上的红色代表着生命,尽管它看上去是那么的脆弱。
  
  NO.29-【节省子弹的好办法】
  大楼前,德军将几个犹太人排成一串,一枪就全部打死,充分展现了帝国精英们杀人的高效率性。山头上的辛德勒望着这一切,脸上以往的优雅被莫名的表情所占据,眼晴里尽是茫然。
  
  NO.30-【诊听器】
  夜里,德军找来大夫,持医用诊听器来勘察楼层夹缝中是否有人藏匿……诊听器本来是给人以生的希望,在这里,却带来了死亡的信息。
  
  NO.31-【“完美的合弦”】
  经过搜查,德军发现了白天躲在窗帘后的一群犹太人,冲上去一阵扫射,黑暗楼道里闪着刺眼的白光,那是死亡之光。就在这充满了血腥味道的人间地狱,一名军官竟然“饶有兴致”的弹起了钢琴,琴声急速而短促,和密集的机枪扫射声构成了一道“完美的合弦”,两个德国兵闻声而来,却讨论起弹奏的是巴克还是莫扎特。静静的城市,只有射击声与钢琴声来回作响…静静的城市,死一般的城市。
  
  NO.32-【歌德上尉的晨练】
  早晨起来的歌德上尉光着上身,居高临下望着操场上列队的犹太人,拿起狙击枪将空地上一名妇女击毙,没有任何理由;四周观望后,又将台阶上的一名妇女击毙,同样,没有任何理由,射杀犹太人对于歌德上尉来说,就像林中打猎时射杀兔子或獐子,没有什么分别。操场上的工人快速的干起活来,唯恐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
  
  NO.33-【“可能是撞针出了毛病”】
  普瓦索夫集中营:金属加工厂。
  歌德上尉视察工作进度,走到一个老人身边问他是做什么的,老人回答做门铰。他要求老人立刻做个门铰给他看,并掏出手表计时,老人不敢怠慢,快速熟练的做完并看着上尉期待表扬。歌德上尉先是赞赏,然后指着桌上稀少的门铰说:“非常棒,但是我有点不明白,你从今天早上六点起就一直工作,但只有这小小一堆的门铰”,老人没有争辩,他闭上眼晴像小鸡一样被拖出车间,歌德上尉用手枪对准跪在地上的老人头部射击,却因为手枪失灵而再三重试,无奈好像中邪一样,换了几次都无法正常发射。到这儿,仿佛是在上演一出标准的喜剧,但是我想,没人会笑的出,不管口中还是心里。
  一个即将被处死的老人歪着脖子跪在地上,没有任何反抗,身旁要取他性命的人却在讨论着如何解决杀人武器的技术故障:“可能是角杆弯曲所致…”…“检查一下撞针…”…“可能是染了铀…”,影片在这里将黑色幽默玩的令人触目惊心,但是,只见黑色,不见幽默。
  
  NO.34-【Him!】
  歌德上尉训在操场上斥问是谁偷的鸡,没人敢回答,于是他随便拽出一人枪毙,正当他要杀第二人时,一个小孩低头出列,歌德问他是谁时,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哭泣的孩子一指地上的死人大声喊道:“是他!”…真是聪明。
  
  NO.35-【“他坏的可爱”】
  史丹因介绍没有技能的老年人到厂里工作,辛德勒知道真相后大为光火,他怒斥史丹道:“人死在所难免,他想杀光所有人,我有什么办法?将所有人送来?行得通吗?送他们去辛德勒那里去,统统送去!他那处是避难所,不是工厂…你知道吗,这很危险,非常危险!”,这时的辛德勒还完全不把犹太人的生死放在眼里,他只关心自己的安危及工厂的效益,并为歌德的所做所为辩护,称歌德“完全是为这个营着想”、“责任重大”、“战争把人邪恶的一面露了出来”、“他坏的可爱”。
  
  NO.36-【史丹的反驳】
  史丹面对辛德勒的冲天怒火,平静的诉说他自己听贝基说的一件事:某天,一个人越狱,歌德上尉将越狱人同营的人排成一队,他先杀贝基左边的人,然后枪杀右边的人,将列队的人通通杀掉,25个人,整整25个人,镜头前的歌德上尉面目狰狞,脸上沾满了飞溅血迹……辛德勒听到这些,若有所思。
  
  NO.37-【This…is…P.O.W.E.R!】
  上尉别墅,夜晚酒会后的辛德勒与歌德上尉一起在阳台闲聊,歌德因饮酒过量摔倒在地,辛德勒没有去扶,歌德蹒跚的爬起来坐在椅子上问他:“你从来没喝醉,显示出你有非凡的控制力,能控制,就有权力,控制力就是权力”,辛德勒沉思片刻,说:“杀人不是权力,是正义,与权力不同,权力是…有足够理由去杀一个人,但却不去杀,而是赦免。”,歌德盯着他:“我认为你喝醉了”,辛德勒没有理会,靠近他凝视:“歌德,这就是权力,这…就是…权力”。
  
  NO.38-【“算了吧”】
  歌德在马厩发现服侍他的男孩失手将马鞍掉在地上,大怒后居然温和的说:“算了吧”,随同的史丹却面带诧色,他不敢相信“暴君”般的歌德会如此“宽待”一个冒犯他的下人。
  
  NO.39-【“告诉她不要再吸”】
  操场上,一名德兵正拽着一位妇女的头发欲拉到空地处死,只因为她工作时吸烟,路过的歌德迟疑了一下,说:“告诉她不要再吸”,放了生路,这名德兵在其走后大摇其头,他也不明白司令官今天是抽什么疯了,往常抬手就是一枪,现在却像个善人。
  
  NO.40-【“我赦免你”】
  仆人男孩因擦不干净歌德浴缸的污迹而胆颤心惊,歌德告诉他下回用浓酸液,然后说:“走吧,可以了,我赦免你”。歌德盯着着镜子中的自己重复刚才的命令:“我赦免你”。看来,辛德勒昨晚上的话似乎起了作用。
  
  NO.41-【歌德上尉的“赦免”】
  被“赦免”的小男孩走在操场上,身边响起了枪声,但没有打中,是歌德,他在用这种方式警告他的仆人吗?这时,拿着帐本的史丹在前行中突然身子一震,走过后的空地上,刚才被“赦免”的小孩已经躺在血泊之中了。相信这一幕会给大家带来极大的震撼,就在歌德逐渐改变处事方式,观众们也在改变对他的看法时,这一枪,把观众们对法西斯那海市蜃楼般的希望彻底打碎了。
  
  NO.42-【歌德上尉的自述】
  在地下室,歌德找到女仆人海伦,并向她诉说:“原来你躲在这里来避开我,我是来告诉你,我是巧手的橱具师、熟练的仆人,是真心话。战后,你要写书,我会…乐意替你写。听到楼上大家在寻欢作乐,这里必然显得寂寞。”、“有时,我们俩都是寂寞的”,他似乎像个温温而雅的绅士,向情人述说心曲。但接下来,他又变回了平时的歌德,大骂海伦:“不,我怎么可以同情你?你这个犹太婊子,几乎引诱我上钩…”,随后疯狂的殴打海伦。歌德自知已经爱上了海伦,一个犹太女人,一个像蛇、鼠、虫、蚁般的犹太婊子,他找不到方向,只有籍着殴打她来发泄,狠狠的发泄。
  
  NO.43-【荒谬的传闻】
  女工寝室中,一个女工在叙述她所听到的在集中营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故事:“…火车抵达后,人们被赶了出来,在两个货仓前列队。一个货仓写着“衣帽室”,另一个则写着“贵重品”。他们在那里脱掉衣服,一个犹太小孩用绳把他们的鞋子绑在一起,士兵剃光他们的头发,说头发是用来制作东西给潜艇用,人们沿着一条大走廊,被推进密室,门口画上大卫星,并写着“沐浴及氧气室”,党卫军发给他们肥皂,叫他们深呼吸,说是有助于消毒,然后,放出毒气…”。这时,她上铺的一个女工问为什么要给他们肥皂,她回答到:“用来哄他们进去的…”,但这时,很多女工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不相信身为“极其重要”的劳动力的她们会遭到如此下场,是“荒谬”的。
  
  NO.44-【“腾出地方来”】
  某天上午,广播通知全体人员到操场集合,因为刚从匈牙利运来了一批新的犹太人,营中准备检查身体状况,以便把患病者抽出,“腾出地方来-(歌德语)”。
  
  NO.45-【操场上的奔跑者,为了生存而奔跑】
  操场上放送着舒缓的音乐,身着白色医服的大夫开始“工作”,全营人不分男女,均脱光了衣服在操场上跑圈,德军看到身体孱弱者就马上拉出来放到另一旁。面对屏幕中满场奔跑的裸体,我的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色情感,只有彻骨的寒意。
  
  NO.46-【特殊的化妆品】
  寝室中的几个女工,为了不显得太虚弱,用针刺破手指,把血染在惨白的脸颊上使其“看起来红润一些”。
  
  NO.47-【法西斯的催眠曲】
  这时,德方换了一张唱片,耳畔传来的是一首祥和、温柔的女声独唱,低吟的声调听起来就像是慈祥的母亲在轻轻哄着自己的宝贝入睡,营中所有的小孩子应声合唱着被带了出来。他们手牵着手,天真无邪的笑着,井然有序的走上运输车,他们这次不是去温暖的房间睡下午觉,而将会被带到奥斯威辛…
  
  NO.48-【大喜大悲的落差】
  在身体检查中侥幸未被抽出的女工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她们轻笑着穿上衣服、互相祝贺着,场地中升腾着一派欢乐的气氛……但不一会儿,她们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们在货车上高兴的向自己挥着手示意,母亲们顿时面如死灰,大声叫嚷着、哭喊着奔向汽车、奔向自己的孩子,但,无济于事…这一切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大喜大悲的巨大落差,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里。
  
  NO.49-【粪坑里的孩子们】
  小男孩奥利趁乱逃出,四处找寻但找不到可以藏身的地方,只好钻进厕所的粪坑里,就是在这个极其肮脏的地方,还躲着四五个小孩。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沾满了污秽的粪水,奥利望着头上的蓝天,那肮脏的空气中还在回响着慈母般的音乐。
  
  NO.50-【“残忍”的辛德勒】
  在火车站,辛德勒看到火车上闷热难奈的人们,向歌德提议用水管向火车喷水取乐。歌德一时没弄明白,以为辛德勒是在虐玩囚犯,还取笑他:“辛德勒很残忍,你给他们希望,不应该那样做,残忍!”。
  
  NO.51-【歌德上尉的异样感觉】
  “残忍”的辛德勒亲自拿着水管向火车上可以喷洒的地方喷洒着清水,车内早已闷极的人们拼命挣扎着享受着这次清凉,最后一次清凉。当看到辛德勒嘱咐火车的德兵每次停车给囚犯们喝水解渴的时候,军官们停止了调笑,歌德望着辛德勒,隐约的感到了什么。
  
  NO.52-【天空中落下的灰尘】
  在大街上行走的辛德勒用手拈起从天上落下散在车上的“灰尘”,这并不是普通的“灰尘”,而是焚尸后从烟筒冒出的骨灰。影片字幕:“1944年4月,休伊瓦高尔加。D处命令歌德挖出尸体焚化,在普瓦索夫和克拉科夫犹太人区惨案中被杀害的犹太人超过一万”。犹太人们负责挖掘尸体具体工作,如山的尸堆里可能就有他们的朋友、亲戚。歌德告诉旁观的辛德勒,刚收到命令,二、三十日后将会把营区内的所有人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听到这里,心中忽然滑过一个念头。
  
  NO.53-【生命的颜色】
  黑白镜头中,一辆运尸车上赫然出现了影片开始那个穿红衣的小女孩,辛德勒看在眼前,捂着嘴悲痛万分,这让他坚定了刚才心中产生的念头!
  
  NO.54-【More、More…】
  工厂里,整夜未眠、眼睛红肿的辛德勒开始实施他的计划,让史丹打印他念出的名字,“More、More…”,辛德勒不断的念着记忆中的人名,打字机飞快的印出铅字,“300、450、600、800…”……这就是著名的“辛德勒名单”,所有的代价就是送给歌德一箱箱厚重的钞票。
  
  NO.55-【“这名单…就是生命”】
  辛德勒因资金临近耗完而让史丹终结名单,史丹喃喃的说:“这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是深渊”。
  
  NO.56
  -【辛德勒的名单】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列出的人们纷纷到操场上报名:
  杜斯纳一家:朱迪、朱纳、当娜、查也;
  诺士纳一家:亨利、温茜、利奥,儿子奥利;
  玛莉亚·米雪;
  占·路华;
  马加·胡朗;
  林柏·米高;
  史丹;
  莉贝嘉、约瑟·鲍;
  蕾莎·纳士·鲍、威廉··纳士·鲍;
  杰克·利瓦杜;
  露西·法本、亚志;
  莎拉、菲卓·费舍尔;
  米特·彭巴;
  波特、美娜·费化堡;
  多瑞·何路;
  阿当·里维;
  马素·高拔;
  依素·奇士坦;
  艾沙·阿曼;
  玛利·根堡;
  艾丽·陆定;
  爱华·希文;
  艾玛·路堡;
  杰迪·苏克文;
  海伦·凯丝;
  ……
  这些都是不幸中的幸运者,他们被以男女分类,运往兹维陶·布伦利兹·捷克斯洛伐克-----那是奥斯卡·辛德勒的家乡。
  
  NO.57-【“欢迎光临布伦利兹!”】
  辛德勒在站台上欢迎先抵达的男工人们说:“装载妇女的列车,已离开普拉绍夫,即将抵达。我知道你们旅途劳顿,但步行不远,就到达工厂…,欢迎光临布伦利兹!”
  
  NO.58-【一个孩子的“割喉礼”】
  这时,在女工们乘坐火车上的海伦却无意中瞥见雪地中的一个孩子向她敬“割喉礼”,到站后,已是深夜,刚才还讨论顿肉、土豆的妇女们发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没有欢迎她们的奥斯卡·辛德勒,也没有顿肉、土豆,只是荷枪实弹的德国兵及恶狠狠的狼狗。
  
  NO.59-【冒着白烟的大烟筒】
  她们排成队,四处寻找名单登记台,却发现远处发出巨大轰鸣声响的……冒着滚滚白烟的大烟筒,她们来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犹太种族的“最后解决”处。
  
  NO.60-【“淋浴室”里的淋浴】
  更为不幸的是,她们这次遇到了以前那个“极其荒谬”的传说,同样,她们在那里脱掉衣服,一个犹太小孩用绳把他们的鞋子绑在一起,士兵剃光他们的头发,人们沿着一条大走廊,被推进密室,门口画上大卫星,并写着“淋浴及氧气室”。突然,室内灯光全部熄灭,屋里顿时发出绝望的喊叫。黑暗中的妇女们一个个因恐惧而面容扭曲,母女、姐妹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她们在静静的等待,静静的等待着毒气的到来……但没想到的是,是淋浴,居然真的是淋浴!人群中发出欢快的笑声,伴随着哭泣的笑声。
  
  NO.61-【下一拨人】
  无疑她们是幸运的,出来后,却看到另外一大群人走向那里,死一般的夜里,高高矗立的焚尸炉继续冒着白烟。
  
  NO.62-【“她们可以打磨子弹!”】
  经过辛德勒用重金贿赂德政高官,她们才得已重新踏上列车,但德兵不允许小孩上车,母女被强迫分离的场面令人感到撕心裂肺。
  
  NO.63-【走在工人中间的辛德勒】
  费尽周折,妇女们终于回到工厂,在厂里的大道上,舒缓的音乐中,辛德勒与她们走在一起,肩并肩的走在一起,这个场景非常感人。此时的辛德勒已经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了。
  
  NO.64-【“你入狱、我收钱!”】
  辛德勒向德国兵说到:“根据W部门条例,无端杀害工人是违法的。根据企业赔偿基金,工人遭到滥杀,我有权要求赔偿。如果胡乱杀人,你入狱、我收钱!,这是办事规矩,因此,这里不准即时处决,生产不可受到任何干预,为确保,没有我的批准,卫兵不得进入工厂”。为了犹太人,而不惜与德国军人谈规则,此时的辛德勒的确已经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了。
  
  NO.65-【辛德勒的开销】
  影片字幕:“在七个月的时间里,辛德勒的布伦利兹军火厂充分运转,却都是无产品的模范。与此同时,他花了数百万德国马克以供养他的工人及对德国官员行贿,倒致了他濒临破产边缘…”…
  
  NO.66-【收音机里传来的消息】
  工厂的工人们与德国官兵一起默默的听着收音机播送的特别报道:“昨天早晨,凌晨2:41,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总部,德国的祖度将军,签署了无条件投降条约,将德国在欧洲一切的领土、领空、领海移交欧美联军及最高苏维埃指挥。德国战事因此结束!”,1945年,德国法西斯无条件的向盟军投降。
  
  NO.67-【狡猾的辛德勒的演讲】
  辛德勒在工厂对着车间里的所有工人及台阶上持枪的德国军人们发表演讲:“刚听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今晚午夜,战争将结束。明天,你们着手找寻生还的亲人,大部分人…你们不会找到。经过六年的杀戮,受害者举世哀悼,我们得以生存。你们很多人来向我致谢…向你们自己致谢吧。感谢你们无畏的史丹,以及其他随时面对死亡的人”。
  辛德勒顿了一下,接着说:“我是纳粹分子,军火生产商,努力劳力的剥削者,我是……一个罪犯。到午夜你们获得自由,我被追缉,我会和你们相聚至零时五分,届时,请恕我失陪…我必须亡命去了。”
  辛德勒望着台阶上的德国军人,平静的说:“我知道你们接到领导人辗转传来命令,清除所有的工人,现在大可下手,他们都在这里,这是你们的机会…”“否则,你们可以离去,回家去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凶手”…几分钟后,德国士兵一个个沉默的离去。
  影片这时闪过一个不易察觉的镜头,辛德勒对惊愕的史丹偷偷使个了眼色,然后舒了一口气,狡猾的商人,“狡猾”的辛德勒。
  
  NO.68-【由德国商人提议的默哀】
  辛德勒对工厂工人提议:“为纪念你们无数的受害者,我请求大家,静默三分钟…”,场地上传来了悲怆的歌声。
  
  NO.69-【卓利的金牙】
  车间里,一群工人不住的向一个名叫卓利的工人致谢,原来是他将自己的金牙拔下来化成戒指,准备献给辛德勒。
  
  NO.70-【“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深夜,收拾好行装的辛德勒离厂前,接受了工人递上的可证明他无罪的工人联名担保书,然后,史丹送给他那枚用金牙打造的金戒指,并说到:“希伯来文,取自《塔木德》经书,意为“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NO.71-【哭泣的辛德勒】
  辛德勒戴上戒指,没有向史丹致谢,他眼含着泪水,对史丹说:“我或许可以多带些人出波兰,或许可以多带些…”,史丹说:“拜你所赐,1100人得已生还…”,辛德勒:“我当时多赚点钱就行…”,他自嘲似的笑了笑,“我太挥霍了…”,接着,他从笑转为哭泣:“只要我…”,史丹说:“你所救人的后代,也蒙你的恩”,辛德勒指着自己的汽车说:“这辆车,可以换回十个人的生命,我要来干什么?十个人…”,取出领针:“这领针,两个人,黄金造的,两个人…”,他大声痛哭着,像个孩子一样,工人们上前去抱住辛德勒,紧紧的抱着他。
  -【财注:这部影片,从头到尾,笔者始终努力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观看,但是到这里,每次到这里,总是禁不住的泪流满面,尽管我不清楚是为了辛德勒、劫后余生的工人们还是这场战争…】
  
  NO.72-【影片的小玩笑】
  早晨,镜头里出现了躺了一地的工人,七零八落,使人怀疑是德军反悔,夜里返回将其杀害…影片在这里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却着实吓人不轻,随着一名苏联士兵的到来,工人全起来了,他们原来是在露宿。
  
  NO.73-【“波兰还有犹太人吗?”】
  年轻的苏联士兵大声的喊到:“你们已经被苏联军队解放了!”,史丹问他波兰还有没有犹太人,苏联士兵沉寂了半晌没有作声。
  
  NO.74-【久违的市镇】
  当工人问苏联士兵哪里可以找到食物时,他一指不远处,“那边不就有市镇吗?”随着轻松的口哨声,白云下的旷野中,工人们向着久违的市镇走去……
  
  NO.75-【歌德上尉遇到的麻烦事】
  穿插的镜头中,集中营司令官,歌德上尉整理了一下头发,他挣了挣脖子上的绳索,费力的吐出一句“希特勒万岁”,行刑的士兵们想踹去他脚下的木凳,却半天没奏效,折腾了半天,才踢掉,歌德被应声吊死。回想影片中间,歌德也曾遇到过这类麻烦事,不过那时他是行刑者……
  影片字幕:“阿曼·歌德在拜德托尔兹疗养时被捕,他在史拉科夫因反人类罪被处以绞刑”。
  
  NO.76-【耶路萨冷的纪念】
  影片字幕:“奥斯卡·辛德勒在战后婚姻破裂,事业上也屡受重创。1958年,耶路萨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种了一棵树。”
  
  NO.77-【彩色的画面】
  影片字幕:“此树仍然在那里生长着…”。
  旷野中行走的人们黑白群像渐渐变成了彩色,这是影片第一次出现了全屏的彩色画面,阴沉了近三个小时的银屏陡然放出绚烂的光彩,象征着受尽苦难的犹太人们来之不易的自由。影片的这处出人易料的色彩变化,体现了制作者非凡的构思,同时带给观众们极大的艺术震撼力。
  
  NO.78-【辛德勒犹太人】
  奥斯卡·辛德勒的墓碑前:
  电影中各个角色的扮演者与原型一起携手来为他祭奠。
  按出场顺序,他们分别是:
  亚奈克·德拉斯那;
  丹卡·德拉斯那;
  莫德塞·吾尔堪;
  叶萨德·霍罗维奇;
  钮西娅·霍罗维奇;
  约瑟夫、里伯卡·保;
  奥利克·罗斯那;
  曼赛·罗斯那;
  亨利·罗斯那;
  里奥普尔德·罗斯及其妻子海伦;
  米拉·塞费莱伯格;
  里奥普尔德·塞费莱伯格;
  杰哈克·斯坦太太;
  海伦·希来奇;
  ……
  这时,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坐着轮椅的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面容很安详,字幕介绍:“艾米莉·辛德勒太太”……
  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排着长长的队,他们全都上了年纪,却没有一点声响,安静的排着队…
  ……
  影片字幕:
  “今天的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活下来的犹太人,有六千以上辛德勒犹太人的后裔…”
  
  NO.079-【奥斯卡·辛德勒】
  影片的结尾,在放满象征着感激的石块的奥斯卡·辛德勒的墓碑上,一个人轻轻的将一束花放在上面,放在辛德勒的名字上面,远景中看去,一个衣着黑衣、身材高大的人默默的驻留在那里,是他,奥斯卡·辛德勒,永远活着的奥斯卡·辛德勒……
  
  -----------------------------------------------------
  【资料】
  《辛德勒名单》是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19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难以超越的高度。
  影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更是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作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将个人所得全部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
  
  整部影片时间长达3小时15分钟,将近两个标准商业片的长度,可是,并没有让人感到分毫的沓长与拖拉,因为其中的一个个真实的片段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对我亦是如此。
  
  以上是我在其中遴选出的79个难忘的场景,有屠杀的残酷,也有感恩的激动,事实上,看过本片的读者们会觉的电影中的每个场景,或许都可以称为经典。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特别说一下留在脑海中至今难忘的一幕:
  
  NO.080-【“请记住,我才二十三岁”】
  那是在影片的前面,刚到集中营上任的歌德大尉听到有人大声喊:“拆掉它!”,手下人报道:“她是工程师,说地基造错了,我已经告诉她是营房,不是大酒店。”,女工程师急切的过来解释说:“整个地基必须砸掉,再倒水泥,否则,营房的南端必然会下沉。先下沉,然后倒塌”。歌德大尉问她:“你是工程师吗?”,女工程师自我介绍:“是的,我叫丽达,在米兰大学修学工程”,歌德大尉说:“啊,受过教育的犹太人,就像马克思…”。他顿了一下,接着说:“枪毙她!”。
  
  女工程师感到不可思议:“长官,我只是职责所在”,同样感到不可思议的手下也为她辩解:“但她是建筑的主管…”,并拉过她准备关进牢房,但歌德大尉不动声色的重复命令:“照我的命令,枪毙她!”…
  跪在地上的年轻女工程师面无表情的说:“杀绝我们没那么轻易…”,砰的一枪,她登时一头扎到地上,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任何准备就此毙命。
  
  【财注:在这之前,小时候我看过很多革命军事体材的影片,在记忆中,好人死去的时候,似乎要比生存还要费一番劲,通常是这样的。但在这里,人的死亡就在一刹那间发生,没有挣扎,哪怕一点点的挣扎…所以,这个镜头始终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至今难忘。
  
  熟悉或者不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苏联的乌克兰杜布诺镇,有个德国工程师赫尔曼·格瑞比特看到:卡车送来的犹太男人、女人和孩子无言地脱掉衣服,按外衣、内衣、鞋和帽子分别推放,其中鞋堆足有上千双。然后一家人一家人互相拥抱吻别。一个八口之家,有祖母,五十多岁的夫妇和一二十岁的五个孩子,满头银发的祖母抱着一周岁的小孙子唱起一支犹太古歌。低声细语的告别后,二十多个赤裸的犹太人被枪托点出走进大坑,其中一位黑头发的漂亮姑娘指着自己对他说:“请记住,我才二十三岁。”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种族灭绝灾难
  纳粹用“死亡坑”、“死亡营”等大批量、集中的手段屠杀了五百八十二万犹太人
  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了二分之一,世界犹太人减少了三分之一
  最残酷的奥斯威辛死亡营用毒气室杀害了一百万人

 3 ) 值得被永远铭记的辛德勒

这是我看过的一部印象深刻的影片。战争无疑带来的只有痛苦,身处战争时代的人更是苦不堪言。看到德国军官屠杀犹太人的场景,即使是躲在暗处也无法幸免,真的是草菅人命。这时候辛德勒的出现真的宛如救世主,为流离失所命悬一线的犹太人提供了所谓避难所,让他们在自己的工厂里面,至少不用担惊受怕。辛德勒跟一个视人命如蝼蚁的纳粹军官谈过饶恕才是权力而不是杀戮,很可惜即使做了尝试,军官还是坚持不下来,最后还是选择了杀戮。集中营里面的生活真的是水深火热,被奴役的犹太人不仅要卖命地劳作,还得面临着随时丧命的危险,当辛德勒向德国军方买下1000多人,名义上为自己生产军备用品的工人时,有个在集中营的女犹太人说最糟糕的已经过去了,我真的很受触动。即使是活得不如蝼蚁,她们也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只要还是活着,总归还是有希望的。史丹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确实,这1000多人的名单,对于战争时代的犹太人来说,就是希望。辛德勒花了一大笔钱买下的犹太工人们,几经波折一个不少的聚集到辛德勒故乡的工厂以生产军需用品为理由,得以在动荡不安的时局里谋生。而辛德勒工厂,在收纳1000多犹太人工作的那几年,没有生产过一批上得了战场的军需用品,反而是靠着辛德勒的家底生存了下来,终于是等到了德国投降,犹太人被解放的时候。在辛德勒逃难之际,戴上史丹等犹太人表示感激的戒指之时,他哭得像个孩子,后悔没能把自己的汽车自己的胸针卖出去,还能换回更多的犹太人的生命。可是身为纳粹党的他,其实本可以跟同伴一样以屠杀犹太人为乐,或是袖手旁观,他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成为拯救犹太人的英雄,而他却选择了后者,其实已经足够了,那时候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更何况是1000多人,这是无法估量的功德。到后面,生存下来的犹太人到他墓前放石头感激他的救命之情时,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辛德勒他值得被历史铭记,不仅仅是之于被拯救的犹太人,更是整个世界。看完影片,真的衷心希望世界和平。

 4 ) 历史上最刺眼的红

一边看电影一边记了五页的“笔记”,可是当真正要开始写的时候却很难下手。
要从沉重的心情中抽身出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还是一个讲述犹太人的故事,但是和上次看的《美丽人生》有所不同,色调上,角度上。
《美丽人生》是从犹太人的角度来讲的,而《辛德勒名单》则是将一个德国纳粹人人性逐步被唤醒的过程。

或许我这样概括并不准确,但这却是我最强烈的感觉。

 

1939年9月,波兰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克拉科夫,并且被限制生活在隔离区。
当时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买下了一间倒闭的公司,创立了一个制作军用品的工厂。
由于犹太男子7马克一天,妇女小孩5马克一天,而工资全部归政府,同时波兰人佣金比较高。
于是,辛德勒选择了犹太人。
也是这一选择,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1943年3月13,德国在克拉科夫进行大屠杀,辛德勒看到城里这一幕,心里那种要拯救犹太人的呼声也越来越响。
重新开了工厂,招揽工人,利用他的财产跟德国纳粹要来一条又一条的人命,还救了一批被送往集中营的女人和孩子。
最后德国军战败之后,犹太人得以解放。


1974年辛德勒去世。一开始,影片就播放着“黑色星期日”,给整部片就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而在德国军人花天酒地的地方,却是一派的“欣欣向荣”。即使是黑白片,你也能看到灯红酒绿,只是剥了这层皮剩下的不外也就是无声的黑白。
突然间想起莎士比亚一句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
我想这已经足够概括那样的场面。犹太人开始被赶往隔离区,是悲剧真正的开始。
把整整一个家装在几个箱子里,这就是他们2千年来的命运。
财物的丢失还在接受范围之内,而当时路边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大喊“goodbye,jews!” 这才让人从心里冒起寒意。
小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作为最纯真的,不被玷污的圣体,然而在这个最恶的民族里,就连小孩都本能地对犹太族产生厌恶。
还有另外一个镜头,是一群妇女被送往集中营的车上,窗外一个小男孩用大拇指指向喉咙作割颈状。
那个镜头真的让我非常震惊,不解。
这绝对不是一句“小孩子闹着玩”而可以解释得过来的,也决不是可以说他们只是有样学样,而是他们已经从对犹太人的虐待中取得了快感。
是多么深的仇恨,才能在小孩子的身上也有这样的作用?
这种被扭曲的人性,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发展下去。
当时在想,如果犹太人最终没有被解放,那么德国人在毁掉犹太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毁掉自己的下一代?
但同时也有另一个帮助了一对母女逃脱的德国小男孩,这是让我们稍为宽慰的。

 

辛德勒的accountant是让我很欣赏的一个人,偷偷帮一些不合格的犹太人做假证件,好让他们能够进到D.E.F工作。
辛德勒的父亲说,一辈子必须结识的三种人:a good doctor, a good priest, a good accountant
斯皮尔伯格没有通过他本身来刻画他是一个good accountant,而是描绘工厂的成功。这比任何笔墨都能说明问题。
而对于accountant本身,更多的是表现他善良的内心,对民族同胞的关怀忧虑与爱。
于是这个人物有了两个鲜明的特征。

 

这部片不时地都在体现犹太人的聪明,当时那种聪明也不是体现在对什么学科有特殊的见解上,只是把一些珍贵的东西藏起来,把自己躲起来,或者那个小男孩指着地上被枪毙的犹太人说鸡是他偷的。

都是这样的“聪明”。

可这让我对“犹太族是最聪明的民族”这句话有了新的见解。

这并不是天赋的,而就像一个被抛进水的人必须挣扎学会游泳求生,一样的道理。

面对迫害,面对四分五裂的民族,别误选择地只好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多逗留一秒。

希伯来语的恢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他们没有有力的双翅,只有一个把整个民族背负在身上的壳,于是他们做不了老鹰,却成了爬上金字塔顶端的蜗牛。

但如果没有这个壳,我想蜗牛还是到不了金字塔顶端的。

所以当我们说犹太人聪明时,我想,我们要佩服的决不仅仅是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坚韧的求生的本能。

而对于一个听到别人称赞自己聪明的犹太人,自豪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又有谁知道呢?

投下一片光,就会留下一片影。

 

一群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的场面让我很难受,特别是当她们被剃光了头发脱光了衣服送进集体冲凉室时,那种恐慌甚至爬出了屏幕侵入到我身上。

冲凉室里,满是裸体的女人,满是短发,满是恐慌的眼神,满是挣扎着的呼吸。

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而我却很害怕,因为我知道集中营有“毒气室”这一设施。

我很怕自己下一秒看到的满室的尸体。

当花洒的水洒下的时候,她们那种解除忧虑的激动,用嘴去接水的表情和渴望,让人感觉到,她们刚刚离死亡是多么的接近。

对于他们来说,生与死是那么接近。

当时的她们连遮体的衣物都没有,就这样赤身裸体的,被丢到了一个陌生的危机四伏的环境。

从这堆女人身上,我看到了犹太民族,被剥夺了任何依附之物,被剥夺了归属感,就这样被任意地丢落四处。

脆弱地碰到一根小刺都会血流成河。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是一个红衣小女孩。

当时克拉夫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头,看着脚下四处奔跑的犹太人,听着四起的枪声,画面是从远处拍摄的克拉夫城。

一开始,在为他们不公的命运和刺耳的枪声而心灰,心灰的是在他们这样有“神”存在的地方,“神”怎么对他们选择了盲目?更心灰的是作为人类,是什么把稚嫩的心磨成如此的粗糙和坑洼。

我们口口声声的人道和人性呢?不断不断地自己,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变得如此残忍!

就在那样一个心都欲哭无泪的场面,一个黑白的凝重的画面,我看到一个身穿红衣的小女孩。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黑和白,但是这个小女孩却一身红的出现。

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得深沉,以至于一开始我没有看到,但是当我看到的时候,那黯淡无光的红却让整个画面像被光芒罩住一般。

也让我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电影史上,不管用过多么细腻的华丽的颜色,或者多么深沉的凝重的颜色,也比不上这一身红,遥遥不及。

它承载的实在太多,是对历史的痛诉,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挣扎,对希望的向往,还有更多更多说不上的情感。

这一抹红,也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导演,他艺术的造诣;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对犹太族的痴爱;作为一个人,对人道的追求与人性的执着。

这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颜色。

 

辛德勒,很难书写的一个人物。

也许他一开始想的只是如何挣钱,但在后来却努力地在挣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是成功的,成功地把一个倒闭的公司成了主要生产商;但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同时也是失败的,没有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牟利,最后落得过清贫的日子。

但是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德国人,他的成功和意义所在,他所创造的财富,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无法媲美的。

在一开始,他想的只是想发战争财。

“There's no way I could have known this before. But there was always something missing, in every business I tried. I can see now, it wasn't me that failed. Something was missing. Even if I'd known that it was, there's nothing I could have done about it. Because you can't creative this thing. And i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

"luck?"

 "war."

他很好地利用了战争这一点,这时我看到的是一个资本家冷血的一面,只要能谋利,世界大战也与他无关,甚至还成了推动他生意的有效因素。

人们可能会谴责这一点,但这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确实是合情合理的。

以至于后来辛德勒会有这样的改变,更让人觉得难得与佩服。

但事实上,他却把factory变成了heaven,犹太人都认为,只要进了他的名单,就可以免遭迫害。

当他发现他一车的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时,他去要回人,激动地喊着“essential” ,对于他来说,每个人都是essential的。

这句话的呐喊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资本家对自己财物所有权的保护,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到后面,为德国军队生产战争武器的时候不合格,但是这也是他故意的,用没有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技术作为借口,没有去生产可以射杀死别人的武器。

这个时候的他与那个赚战争财的他是两个人了。

但他同样面临一个问题,不生产合格的武器,就没有生意来源,也就意味着他的犹太工人全部都要被送往集中营;而生产武器的话更是会让血流成河。

这个资本家面对的却是生命与生命中作抉择的难题。

斯皮尔伯格没有用大篇幅来描写这一段,但我想他是很挣扎的,不管是哪一条路,都是以生命为代价,只是多少的问题。

幸运的是,历史为他解决了问题。

德国战败。

在解放前一天,他在他的犹太工人前忏悔:

 “I'm a member of the Nazi party. I'm a munitions manufacturer. I'm a profiteer of slave labor. I'm a criminal. And midnight you will be free and I'll be hunted. I shall remain with you until 5 minutes after midnight. After which time, I hope you will forgive me. I have to flee.”

最后走的时候,犹太工人给他制作了一个戒指,上面刻有字。

“It's Hebrew, from the Talmud. It says,'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 ”

但是这时候他却泣不成声,一直在念着“I could have got more”..

他在后悔自己奢侈的生活,细数一辆车还可以救十个人, 一个pin还可以救2个人, “I could have...but I didn't...”

不管是他的忏悔,还是他的后悔,最后这个场景都是他所有感情的迸发,以前一直那么泰然自若的他,现在却泪流满面。

这里面有复杂的情感。

自己的民族,战败了;而自己一直同情并试图拯救的民族,解放了。

痛恨自己曾经的挥霍无度。

但是如果从他的眼泪和他的话中,得出的是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否定的话,辛德勒不会成为一个历史上的英雄。

我觉得,他那种悲痛,是出于作为德国民族的一员对犹太族的愧疚。

尽管他做了很多了,但是他拯救相对于德国纳粹残杀的,也不过是大海里一滴水而已。

他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辱,他心里承担了太多的一个民族的错误,所以他把自己也否定了,1100人,对他来说,却完全不够,远远不够。

在犹太人看来,甚至在我们看来,他拯救的不是1100条生命,而是1100个世界。

 

其中有一个军官这样说犹太人:委屈求全,这是他们几千年都这样做的。

当一群犹太人聚集在隔离区时,他们聊的话让我心情很沉重。

 "I woke up from a dream this morning, I was broke and sleeping in a room with 12 people I didn't know. Only to discover I was broke and sleeping in a room with 12 people I didn't know.”

"You laugh about it?"

"I have to laugh."

 "You are living behind walls"

"The walls I can deal with. It's the restrictions to my life I'm tired of. " "Those walls keep them out. That's all I care about."

 "I like it here. There's a kind of , I don't know, ancestral squalor to it all."

...

"No one took my business away from me."

"You don't really have a business to take."

 "There is nowhere down from here. This is the bottom."

"The getto is ... liberty."

尽管是在描述多么悲惨的生活,他们仍是平静地像聊家常一样。

有的人会说是斯皮尔伯格用这种对比来表现主题。

可是我想,他们确实就是这样的。被折磨得久了的人,抗议的力量也没有了,锋芒也暗淡了。

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的依旧对于自己的现状迷惘,每天醒来都想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对这样的生活选择一笑置之。有的把keep the Jews in的隔离区看成是Keep the Germen out。有的意识到这已经是最糟糕的境界的,庆幸不可能再糟了。有的甚至把这个隔离区就看成是自由的。

我们最怕看到的不是失望,不是绝望,而是麻木。这样的人是行尸走肉。

他们尽管都不满意现在的处境,但他们也习惯了,没有人想要出去。

或许是迁移对于他们来说,太多了,多得承担多任何一次都会是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
以至于后来宣布liberated时,没有欢呼没有兴奋,第一个问题是:

“Where should we go?”

 

德国战败后辛德勒遭婚变,并且生活窘困,依靠犹太人的救助金生活。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犹太人称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今天波兰存活的犹太人仅不到4000人,而辛德勒犹太人却在6000人以上。

 

93年上印的这部片,捧了7项奥斯卡大奖。

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个犹太人,而副导演是集中营的幸存者。

斯皮尔伯格最后把这部电影所有个人盈利都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我一直不解,一个犹太人,拍摄犹太人被迫害的画面,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

而斯皮尔伯格自己也说:“这次我大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了,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热泪。”

他以此片纪念600多万犹太人。

爱得深沉。

 

“辛德勒名单”固然好听,但更吸引我的是犹太人在辛德勒忏悔后齐唱的歌。

那样的音乐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它的悲不在旋律上,伤也不在歌词上,但是它拥有悲壮漫长的历程作为基调。

即使简单的不连贯的音符,都让人泪流满面。

让我想起60年代美国黑人教堂的音乐,那种真正能洗涤心灵音乐。

他们唱的都不是对历史的控诉,而是对未来的向往,对自由的热爱,对信仰的虔诚。

每一声,都能穿透世纪。

 

看完,写完,心情依旧很沉重。

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一开始就不看,对这段晦暗的历史选择不知,会不会更好。

可是就像斯皮尔伯格的镜头,不能逃避现实生活,只有直面生活才能解决心中的纠结。

没有看到曾经人性暗淡的时光,我也不会看到而人性的发展。

我在看的时候甚至有几度痛恨德国人,但是看完之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

斯皮尔伯格,甚至他镜头下的犹太人,都是平静地叙述这个故事,没有诉诸于仇恨。

那么,他也不是想通过这部片子来赢得世人对犹太人的同情,对德国人的仇恨。

他们用自己亲身走过的血淋淋历史,嘱咐了世界,别重复这条不堪之路了。

也让我们学会了,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已仇恨来画句点。

当我们更多地把它们看成人性发展的一部份,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学会宽容。

因为那不仅是犹太人的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那2000年流离失所的不仅是把民族背在背上的犹太人,而是全人类的人性。

他们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属,而我们的心,也不应再流浪。

 5 )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整个世界

假如非说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那我想纵使它想要表达的终极主旨是“救”,可它最最基于的,却归根到底还是“赎”。

就像辛德勒说得那样,有幸存活下来的那近一千两百条生命,比起他,更需要感谢他们自己。因为这个种族特有的聪明头脑和踏实肯干的劳动,使他得以利用他们去获取大量财富,然后,因为他们自身劳动的所具有的分量更重的剩余价值,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幸存活下来。

若按此说,听起来这片子所讲述的更像是一个种族自我救赎的故事。可倘若完全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会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产生想要亲自往墓碑上放一块石头的冲动呢?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为这个故事所讲述的故事提供了除人物以外的一切必备要素。而他慷慨地实行这种“提供”的出发点,是在一个人性被普遍扭曲的、惨绝人寰横尸遍野的年代里,对人性做出的激情反思。比起这种反思,对于我们来说,更宝贵的是这种突破和所谓的“激情”。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肯定地说,若我自己置身同等绝境,也会做出别无二差的相同选择。

战争所带来的伤害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屠杀、灭种的行为双方当然会被自动地划分为屠杀者与被屠杀者,这大概是从自然生命角度来说。那如果从精神上来说,施暴者,他们中的一些脆弱个体,不也是在经受一场精神上的屠戮麽?……在与战争有关的众多的附加价值中,“以史为鉴”当然不可避免,“呼吁和平”更是永恒主题。

可在现代社会中,除了要对施虐者众怒相向、口诛笔伐之外,我们还需要深入思考一些更为深层的东西,至少是和人性、和人有关的东西。因为战争终归结束,而人却会自觉地、或某种程度上被迫地繁衍、生存下去。

而在这浩浩荡荡、不知所终的进程中,我们并不能做到轻易地让所有人都明白这道理: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entire.

 6 ) 救人一命,就是拯救自己

        说不清为什么,直到最近才看了名作《辛德勒的名单》,“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世界”,在那个疯狂失常的年代里,人性的光辉照亮的总不只是被救者本人。奥斯卡•辛德勒,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他是一个投机商人,甚至落井下石,仗势欺人的掠夺者,然而,他之后的壮举又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留有足够的道德底线,将可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拯救这个世界,同时拯救自己。

        奥斯卡•辛德勒在片中的出场并不光芒四射,用道貌岸然,人面兽心似乎形容起他来都不为过。他风度翩翩,善于交际,与纳粹上层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也利用这种关系建立自己的商业势力。辛德勒更像一个逐利的商人,他并没有多么强的道德观,他看重的更多是个人奋斗下的商业利益,这让他做起趁人之危的事情来毫无愧疚,但是同时也让他对纳粹的反犹价值观不以为然。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因为辛德勒此后的伟大举动,而刻意掩饰他的道德缺陷,在犹太人被驱逐的时候,此时的他并没有帮助他们什么,倒是更乐于趁机榨取些商业价值。他让犹太人进入他的工厂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愿意可以任意处置的权力,这是一桩多么完美的买卖,一场多么残酷的“圈地运动”,夺去犹太人的一切财产,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厂,再让这些一无所有的犹太人进入工厂工作,辛德勒显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亲的业绩。

        而辛德勒尽管商业上显得精明乃至奸诈,但是斯皮尔伯格也已经在对他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他理性和感性的地方,他并没有如党卫军一般歇斯底里的疯狂,他看中犹太工人的技术能力和低廉成本,同时又并未因此歧视他们,反倒与他们相处融洽,即在人格上,他是保持着健全的理性态度的。而在他与犹太群体中,他的得力会计师,犹太人斯泰恩又是重要的角色,辛德勒或许并不是恶魔,但是让他最终勇敢的救助一千多名犹太人,也是一个渐进和逐渐认清现实的过程,而斯泰恩就是这个过程重要的推动者。斯泰恩一次次的在德国人和犹太人间周旋,他首先就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同时也渐渐影响着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很多时候,人类善和恶的一面都潜伏于内心中,而最终的表现常常就取决于那亲身接触的人和事,党卫军一次次出格的举动,包括直接影响辛德勒商业利益的行为让他渐渐感到愤怒,而斯泰恩一次次请求他救助他人的行为也唤醒了他心中善良的品质,并让它不断壮大。很多时候,人的举动就源于一种“习惯”,当你做了某件事,让你产生了愉悦、满足或是释然,都可能给你一种再做一次的反馈,所以,常常,优秀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善良是一种习惯,残忍是一种习惯。而辛德勒便渐渐地让拯救他人成为自己的“习惯”,不要再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当他发现他用一只手表就可以让一个人远离焚尸炉时,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

        与辛德勒站在对立面的是阿蒙•戈特,一位党卫军高级军官,他可以看做将残忍作为一种“习惯”的代表。他初次出场,就指令将一个女技工枪决,之后稍有不满,便当场枪决工人成了他的“习惯”;他清早会拿枪对着工人打活靶,在倒下的尸体中微笑,这也是他的“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从他人的恐惧和死亡中获得愉悦,他对鲜血和他人的痛苦已经感到麻木,麻木的他也暴露着自己的空虚与虚弱,而他又只能从下一次杀戮减轻这种无助感。与没有让辛德勒高大全相对应的,斯皮尔伯格也没有让戈特成为简单脸谱化的魔鬼,他也有血有肉有情感。片中几个镜头都刻画了这个人内心的无助与空虚,如恼火的想枪决一个人,却因为枪械故障无法开枪的那种焦躁,他太想证明自己控制一切了,甚至为此刻意杀戮,却发现自己无法掌控太多一切,倒是辛德勒潇洒的似乎控制着局面。他与挑选的女仆间的关系更是令他纠结,爱她意味着他刻意营造的冷酷地控制一切的形象的自我崩溃,而二战末期,那种加速的奔向毁灭的疯狂更让他接近崩溃的边缘。戈特是一个矛盾体,因而也让观众对他的情感容易产生矛盾,无论如何,一个屠杀不知多少犹太人的他是可恨的,是应该接受惩罚的,而同时,他又是可悲的,他无力的被洗脑,无力的去屠杀,无力的爱上“应该”鄙视的女人,又无力的发现无法与她共度一生,最终,无力的走上生命的末路,成为纳粹疯狂的历史过程中,大量走入迷途而毁掉他人,也毁掉自己一生的德国人的缩影。

        是的,戈特毁掉的不只是犹太人的肉体,也是自己的人生;而辛德勒拯救的不光是犹太人,更是自己的灵魂。我很喜欢《辛德勒的名单》那款经典的海报,一只手从上握住一只向上的手,明显有个紧握又上拉的力量感,这一提,将被救者和救人者都提升出了苦难,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超越二战背景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希特勒鼓吹着德国人的高贵和犹太人的低贱时,在风雨如晦的日子恰恰上演了这一出反希特勒意图的拯救和自救,这正是其鼓舞人心的地方,任疯狂的极端主义思想一时横行,总有人道主义的光芒照耀前方。而辛德勒的不完美更体现着这种力量的普适,它不需要你有如何的道德高度,不需要你已走过的人生路上毫无瑕疵,只要正视当前的现实,抵御将自我道德下拉的力量,就足以保持良知,并成为社会理性运转的一份力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3fb00f7de2e533a730eec09.html

 短评

连姆·尼森后来又演了《通勤营救》《空中营救》《飓风营救》,半辈子都在营救别人。幸亏《辛德拉的名单》当年没在中国上映,要不然中文译名可能会是《辛德勒营救》。

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你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出门的时候,看到灯火辉煌的城市,会觉得一切幸福美好都是罪恶。。。

5分钟前
  • 西梨
  • 力荐

最后辛德勒摘下自己的胸针,说自己原本还能再救一个人,痛哭失声的时候,我也已经哭得不成人形。从电影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达到了直击人心的力量,面对人性,面对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让历史铭记的选择。经典之至,感人至深。

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斯皮尔伯格,犹太人,世界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通过黑白映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传播到世界各地,那段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杀戮终于大白于天下。苍天悲悯,辛德勒名单内是生命,外是死亡,他为此倾家荡产,1100犹太人得已生还,也记住了辛德勒这位伟人。

7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力荐

有钱才能保护喜欢的人

12分钟前
  • 宝塔糖
  • 力荐

“你从来不喝醉,那是绝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权力。” “权力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却不那样做。那是古代帝王风范。那才是权力。”

13分钟前
  • Ying
  • 力荐

不仅仅是犹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16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

19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我可以冷漠的看完整部影片。我深知我改变不了世界甚至改变不了自己

22分钟前
  • 甜椒Oli
  • 推荐

请看一部没有笑容的电影吧

27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印象很深刻的是黑白画面中的红色。

28分钟前
  • 2013
  • 推荐

辛德勒的名单,当时我看成希特勒了,还以为是间谍片,后来看了发现是救赎片。二战时期的片子大多是在救赎和摧残中纠结。日光之下再无鲜事。不过不能否认影片很不错。

29分钟前
  • 孔雀鱼
  • 推荐

这不止是剧情,更是技术、镜头、剪辑、演技和配乐的综合胜利。表达是一出技巧活,不以剧本和背景定优劣,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功力和运气造成,不可求,但可遇——《辛德勒的名单》可谓厚积薄发。而实论背景,辛德勒本人之事尚存争议,电影却已在全世界人面前诠释并且定性了,由此可见媒体的影响之大

3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献给导演认真的态度和无数个小高潮

36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一段如此深刻的历史,多么希望它早早结束,但如此一部经典的影片你却永远都不想它完结。感动于良知,印象很深刻的永远是黑白画面中的那一抹红色。在任何时代,不管有多么的黑暗,都会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着;经典的影片也不会因为缺失色彩而让人觉得沉闷。★★★★☆

41分钟前
  • Q。
  • 推荐

一部没太大感觉的公认神片,拍的的确是很真实,但或许我口味重了点,还嫌不够残酷吧……最后辛德勒对着一千多人的一番话泪崩了,我和同学俩大男人在自习室默默泪流再默默用纸巾抹泪的场景太喜感了

4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我哭死算了我

47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这类片子,在我的概念里,和读书时四大名著同等级别,大部头,轻易不敢触碰,一旦决心看就要掏心掏肺100%投入。很辛苦。看完都像心灵负重走了长征。平庸之恶也许只是借口。真的猛士敢于面对人性的黑暗与软弱,敢于跳到体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像伟大的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致敬。

51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辛德勒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指环上写着:“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当1100这个数字具化到一个个人名的时候,当片尾处影片中被救的犹太人原型出现时,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指环上的那句希伯来经文的深刻。

56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