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2011

爱情片英国2011

主演:卡雅·斯考达里奥,妮可拉·伯利,Steve Evets,奥列佛·米尔本,James Howson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2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3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4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5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6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3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4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5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6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7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8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19呼啸山庄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1 00:06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名为“呼啸山庄”的别墅之中,希斯克利夫(詹姆斯·豪森 James Howson 饰)是山庄主人收养的孤儿,在那里,他遇见了养父的女儿凯瑟琳(卡雅·斯考达里奥 Kaya Scodelario 饰),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挚而又纯洁的感情在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产生了。可是,最终,凯瑟琳选择嫁给了多金的农场主林顿(詹姆斯·诺斯科特 James Northcote 饰),伤透了心的希斯克利夫选择了离开。  希斯克利夫这一走就是多年的了无音信,当他再次出现在凯瑟琳面前时,已然可以用“功成名就”一词来形容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妮可拉·布利 Nichola Burley 饰)深深地爱上了希斯克利夫,而希斯克利夫也似乎对她情有独钟,可是,希斯克利夫真的已经忘却了曾经遭到的背叛了吗?

 长篇影评

 1 ) 脱离原著的杰出作者电影

(原载腾讯娱乐,为威尼斯电影节报道期间撰写)

看过这个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短片《WASP》和前作长片《鱼缸》,如同坐着一辆醉驾前行在混乱郊区的汽车里,手持摄影带来的强烈失控感,又确凿无疑的强调着青春就是让人眩晕的。也由于这番极具个人风格化的特质,我坚信这个女导演理应是反映一个多月前英国各大城市青少年骚乱的最佳人选。于是,当她的名字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呼啸山庄》时,熟悉阿诺德的人都大吃一惊,虽说原著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不是简•奥斯汀那样的维多利亚时代小清新,但也绝对重不到得让全身携着荷尔蒙骚动劲的作者导演来重构经典吧。

带着就是要看意外的好奇心进入这个乌云遮蔽、荒草猛长、泥泞不堪的新呼啸山庄,立即就被卷入份外阴霾到消弭了故事性的氛围中,并十分入戏的跟着《鱼缸》里的青春步调悲痛前行,狂乱的原野之风将影像也打个支离破碎,却也完整满足着就是期待对经典文学差异化读解的求知欲。

就像一定要将现实伦敦郊区的骚乱少年,丢到山地草芥中血脉喷张去争斗一样,导演居然给这座新呼啸山庄带来了黑人版的希斯克利夫(詹姆斯•豪森饰),原著中被百般欺凌以至起了报复之心的男主角,也就因此在当下带来一番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现代性讨论;而新版的女主人公凯西,也意外的采用了好评如潮的青春残酷类型电视剧《皮囊》中的卡雅•斯考达里奥,注定燃起一番拳拳到骨狂乱绽放的青春火花。

别指望导演能给你一个文学中的典雅英国,“艾米莉•勃朗特的原著充满了暴力、死亡与残酷色彩”,这是阿诺德的深刻读解,并在实际操作中克服着内心的矛盾,“面对荒野、鸟群、飞蛾、狗儿、天空,我对这些事物都心存感激,但却不能因此将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美好平和,这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山庄屋外的泥泞土坑、空镜头恣意驰骋的丘陵山地、下个不停的暴雨、雨中困得发抖的牛羊,以及雨后目不暇接又于故事脉络无关的蜥蜴、灵雀、飞鹰、鱼虫。在阿诺德的影像里,理性蒙太奇和联想蒙太奇的运用实在是太多也太过瘾了——当然我相信会有不少观众觉得是毫无节制的无聊——动物们残酷的丛林生存法则,同样也属于这个注定只能是家庭外来者的希斯克利夫。

新版希斯克利夫的童年时光,就没规规矩矩穿过哪怕一天新衣服,不是在泥土里被主人亲生子亨德雷揍个满地找牙,就是和凯西在荒原里青梅竹马的打滚。而放弃了原著时态交织并叙的电影,又以线性时间的结构将痛苦的童年拉到全片近2/3的篇幅,将希斯克利夫偶尔品尝到的甜蜜放大到最浓烈,也注定了未来时间里他对凯西的依赖,以及失去后的巨大悲痛。手持摄影携着观众注意力,一次次狠命的将希斯克利夫的肉身砸到曾经两小无猜的墙壁上,让那些入戏的观众在晕头转向间深度品尝爱情重伤。

表现主人公成年后的电影画面,突然将狂乱的手持摄影收住,也暂时遏制住了少年时的激越。婚后凯西的那套乡间别墅雅致极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瓜果,被穿透树叶的斑驳光影雕饰得透亮极了。就连原著里带着报复欲望归来的希斯克利夫也不忍去破坏,电影在男主人公回归后的行为剧情上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删减,只留下安宁别墅生活与焦躁占有欲的强烈情绪冲突。也因此,阿诺德成为真正跳出小说束缚的人,这不再是仰仗于名著的改编作品,而是一部处处闪亮着个性光芒的真正作者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媒介,很长时间没让世人看到这种超脱而独立的艺术自律性了。

看似变得轻佻的凯西,并非那种需要艰难抉择的古典美人,而成为敢爱敢恨的现代女子。却也因怀揣着青梅竹马深情以及限于时代背景的牵绊,而从此奄奄一息。看着她最终病死在希斯克利夫怀中,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始终没能拥有彼此时,我不可避免的从内心哼唱出Kate Bush那首百转千回的名曲《呼啸山庄》。

“我回家了,我的爱人,冷酷的希斯克利夫,你让我魂萦梦牵,你是我唯一的主人。”

 2 ) 对非原著党来说不友好的改编

2011版的呼啸山庄看了真的很压抑,几乎以沉默的气氛贯穿始终,色调灰绿,天空阴暗,人物的轮廓也比较贴近普通的乡野面孔。几乎没有连续爆发性的台词。情节与情节之间用荒野的植物,动物,天气,牲畜的动态来衔接。所以没有任何浮夸戏剧性的地方,旁观者角度切入感比较强。当然,这是相对于上帝视角的读者而言。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个故事的人来说,这一版改编绝对不友好。

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

1 凯瑟琳帮希斯克利夫舔舐背上的伤口,男主的处理如果不单单是落泪,而是改换成其他微小的动作(手部动作如攥紧拳头(自行脑补))会不会更显得含蓄和披露更多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在这里我觉得至少有羞耻,仇恨,爱慕,自卑等等)

2 希斯克利夫亲吻林顿的妹妹。这里的处理完全弱化了女配的作用好不(这一版只在男女主角身上用心),男主没一句多的话表达复仇的意思(自行代入原著独白),反而像是为了单纯刺激窗边的凯瑟琳。那个微笑我真的没有怎么看懂,或者说没有体现出人物深沉性格。

 3 ) 荒野的风、暴雨和呼啸

电影版《呼啸山庄》跟原著给我带来的印象相比,差别还挺大的。

初见凯瑟琳•厄恩萧,总觉得她的美貌应更突出。少年希斯克利夫饰演者的形象倒没有像书中那般偏执孤僻。

电影中添加了一两个希斯克利夫杀死绵羊、野兔的镜头,似乎向观众暗示一些他的性格特征。

与压抑着的快乐相比,希斯克利夫的痛苦更加直观:几次愤懑撞向墙壁,勾着背跋涉…演员表演含蓄,未出走前的希斯克利夫仿佛有一种极度隐忍的个性。

也许一位未看过原著的观众,在凯瑟琳为希斯克利夫舔舐背上伤口时,镜头中他的一滴泪确会使人怜悯心骤起。但,你也能从他体态上看到复仇的潜质。

有些出戏的时刻在腹诽,原来少年的脸庞稚嫩如他们的爱情。

成年希斯克利夫倒还像是从书中走出来似的,带有阴翳气质,刮胡子那个镜头使我更加肯定。接连着逆光款款幕入的林顿夫人,似乎她正是在婚姻的滋润下脱胎换骨般长成了美丽妇人,从伊莎贝尔的出场开始的剧情证实了她的骄纵跋扈。

除此之外,影版所配的几首民谣也有隐喻意味,“快去见我们的主人一面,倘若你的芳名叫芭芭拉•艾伦”“一个见异思迁的爱人,会让我走向死亡”“黑,黑,黒,是我爱人的头发颜色”…为接下来的情节做了预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众人的约克郡口音几次提醒我:不要误以为傲慢是某个阶层独有的气质呀!

勃朗特是了不起的作家,无愧于伍尔夫对她才华的评价。你会感受到她的生活体会,她的描述是鲜活的,给读者带来的视角也是丰富的。

作为一个拙劣的读者,我看书时总会纠结于人物情感关系导致忘记阶层背景,因此电影也是补足了我疏忽掉的细节,让这部小说从头脑回到现实。

那些暴雨和呼啸都可以如此真实。

 4 ) 其实我写这影评的原意是想赞美这版Nelly的美貌的

电影的前半部分用摇晃的镜头讲述了当时英国小地主的苦逼生活。天气是阴暗的,孩子是放养的。穿着破旧衣服的Cathy和Heathcliff在广袤的荒原里翻滚。
我真挺喜欢前半段。虽然对话不多,虽然镜头是晃的(是的我讨厌手持镜头)可是少男少女日久生情的意思都在那,感觉还是美好的。
虽然我觉得和原著的气氛略有差距。这里面两人都过于恬静了,尤其是Heathcliff,完全不觉得他能发展成后面那种毁灭自己毁灭周围一切人的复仇者。

后面开始仓促了。预兆是Hindley他老婆突然站在那里生孩子(站着真的能把孩子生下来吗?求科普)然后就莫名地领了便当。
Edgar向Cathy求婚,Cathy答应了。和原著不同的是,Heathcliff听到了Cathy说她爱他,没有人比他更懂她。可是,他还是一句话不说……跑了……
这是想表示Heathcliff想要提高自身价值好衣锦还乡迎娶Cathy么……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说一声就走呢?
(所以当他回来的时候Cathy很愤怒,把他踩到了脚下。在这里面Cathy相当S,Heathcliff在她面前就是一只小绵羊。)
之后便是Heathcliff衣锦还乡之后和Cathy的种种纠结。Edgar和Isabella等人基本炮灰。所以观众只看到了男女主角的痛苦,周围人到底如何,完全不晓得。最后Cathy死去,Heathcliff发狂,但最后似乎冷静下来,或者是心如死灰,影片便如此结束了。
这样便拍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这也只是两个人的互相错过而已,可供人唏嘘感叹一番“他们应该在一起 TAT”这样的。光看电影本身,我觉得它还是不错的。

但是原著讲的是毁灭和疯狂。所以我不喜欢改编把第二代的故事删去,因为我总觉得第二代的故事才是重点,它体现了Heathcliff最后成为的人、做出的事。他唯一珍重的爱情扭曲了他的心,毁灭了他,也毁灭了他这一代人,但是他尚不能够,还要继续毁灭下一代。
我不认为《呼啸山庄》表现的这种爱情这种生活是值得赞美的。它不符合任何价值观,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如果你把这故事简写一下发到天涯八卦去下边回帖肯定都是骂这男人的渣。
《呼啸山庄》仍然很伟大,这点我完全不否认。但影片里讲的这个故事,不是原著的故事。
(虽然里面保留了Heathcliff吊死Isabella的狗的情节,也表现了Isabella的不幸福,可是总体来说还是没说到重点。)

此外,说说Heathcliff被设定成黑人这事。Wikipedia说是导演原本想遵循原著,找个罗姆人来演Heathcliff,但事情没成,就在印度、巴基斯坦、中东移民群体里找。最后选了一位黑人演员。
我不太知道当时英国的种族情势如何,不过我总觉得作为一名来历不明的黑人,就算被领养了,最后也不至于能把农场弄到手或是娶当地名门的姑娘。而且整部片子里除了Hindley会用n-word骂他以外,他的种族完全被无视了,让人有些不解。不过也许当时比我想象的开明。永远不要低估以前的人啊。

还有……我看的时候发现画面近似于正方形。到底是我这版本压缩比例有问题还是另有深意?

 5 ) 当古典遭遇野性能量

当初,李安以东方人的身份,拍出了简·奥斯汀经典名著改编的《理智与情感》,他对人物情感的揣摩,对时代场景的还原,令西方世界大为震惊。准确说来,西方改编拍摄这类经典文学名著的频率,绝对不下于国人改编起金庸武侠。就说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整个二十世纪至少改编了二三十次,要想脱颖而出,当真是需要些功夫。如今,安德里亚·阿诺德再次挑战这项任务,她的做法是延续自己以往作品的风格,四个字谓之:简单粗暴。用在别的地方,它可能是贬义,对阿诺德而言,这却是她的成名之道,剑走偏锋,有别那些过度沉溺于个人情绪的女性导演。 表面上,阿诺德只是采用了一些吸引眼球的做法,比如把克利夫弄成了一个黑人小伙。然而,《呼啸山庄》的最大特点是通篇采用现代拍摄技法,像长时间的手持摄影、几乎要贴到人脸上的特写、对大风大雨的痴迷表现、循环往复的空镜头……单说马背上两人相恋的段落,当真是细腻得惊人,除了头发和身体的味道,仿佛还混杂着原野的湿意和芳草的气息。如若是传统做法,那电影必然是以正反打对话为主,固定镜头和移动轨道,搭配上舒缓的配乐,适当地煽情,老生常谈。反观现在这般生猛的视听方法,阿诺德几乎构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脱离了19世纪但又没有彻底离开文本的古装世界——不看片中的主人公,他们虽然沉默寡言,说起话来还是文绉绉的。 对没读过《呼啸山庄》小说原著的观众来说,看这部电影确实是一桩灾难,导演刻意减少对白,突出情绪。他们理不清人物的关系,更加搞不懂两个人怎么就爱得死去活来,甚至时不时仰躺地上,感受起爱情风雨的痛苦洗礼,当真是摸不着头脑。对读过《呼啸山庄》的原著党来说,他们会觉得新奇,镜头摇来晃去,有如内心撞击。哪怕是电影散发出来的乡野泥土气息,恰也前所未有。电影前半部是各种恶劣,恶劣的天气、恶劣的肢体冲突,人物情绪,狂乱难收。当克利夫往凯瑟琳脸上抹黑泥,他用一种并不温柔的方式示爱,《呼啸山庄》的调子就定下来了。 阿诺德强化了人物身上的偏执色彩,他们认定了事理,咬住不放。回想阿诺德的短片《狗》和《黄蜂》,再到长片《红色之路》和《鱼缸》,她是如此偏爱这类女性主角,更加喜欢维护她们的偏执。无论身处于何等困难的环境,在导演看来,只要能秉持天性,她们就值得去肯定和表现。与此同时,阿诺德也喜欢以动物来喻指,《狗》和《黄蜂》不说,《鱼缸》里老去的白马,《呼啸山庄》里的飞鸟蜂蝶,这些东西都是寓意明显。或许在动物身上,阿诺德能发现原始的欲望和野性的冲动,挣脱束缚,寻求自由,那就是她在女性主角身上希望看到的情感特质。一旦动物们遭遇不测,那也预示着主人公命运堪忧。 如果以作者论来看待《呼啸山庄》,那凯瑟琳就是又一位阿诺德作品的典型主人公。前半段少女时代的故事,她不修边幅,脾气暴躁,看上去没啥吸引力。电影拍得冷峻不已,她就活得愈发粗糙。换话说,在阿诺德的个人世界里,周围世界的恶劣,只能令主人公更加顽强,更加坚韧地生存下去。到了后半段,被放逐的故事突然中断,人物突然正常起来,呈现了一个好似经过修饰美化的崭新世界。这个时候,大光圈和浅景深的镜头开始产生了另一种效果。我们惊喜地发现,凯瑟琳不仅貌美如花,身上还不时加带着光环。凯瑟琳和克利夫都变好了,然而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写好,身份的差异、家庭的悲剧、彼此的猜忌,这些都阻扰了他们的相爱。最后,可能是原本的悲剧因子,可能是阿诺德就不愿意给观众一个太过轻松的结局,那有如《鱼缸》里少女看着老去的白马,青春要过冷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情人难成眷属,人们翻的是同样的书,结尾不曾更改。 正因如此,从影像风格来看,《呼啸山庄》当真是风风火火,改得天翻地覆,然而从人物命运和结局设定来看,它的内核依然是忠实于原著,不曾偏移。只是在电影节评委和评论人士看来,无论阿诺德怎么个玩法,《呼啸山庄》只是她的一次试验——寄身于名著的技术试验。她如此热爱这些注满了野性能量的电影画面——以至于不愿意把后半段稍加删减,更适合观众去观赏。无论如何,这名生猛的英国女导演依然值得期待。【《名牌》 5月刊】

 6 ) 我如磐石

《呼啸山庄》我只看过四个版本。39版有点俗,但作为古典时代的古典剧,气质无可取代。劳伦斯·奥利弗的希思克利夫和大卫·尼文的林顿表现都无差,短板是奥博朗的凯茜似乎分不清“不羁”和“刁蛮”的界限。以第一代的剧情而言,就算过关了。92版拉尔夫·费因斯的气场确实无敌,特别是进入阴暗状态之后,其邪意是所有希思克利夫里最强的。然而比诺什的两代凯茜非常神奇地与他完全不搭(她在本剧中的发型更堪称灵异),加上100分钟的片长里塞进两代的全本剧情,最后不得不沦为费因斯的独角戏。98版没啥亮点,不过“很原著”,反而胜在这种平淡。09版一上来就是怪叔叔拐带萝莉,定位显然是哥特惊悚风,可是。。。汤姆·哈迪这岁数、这外观像谁的叔叔呢?

从原著的叙事上说,此书并不是一本容易影像化的书。它的情节很通俗,但线索却很复杂。又用第三人回忆的角度,把故事的时间线拉开。艾米莉·勃朗特的确是最才情的那一个,也是最孤独的那一个。她在纸上创造出的世界如此之奇特,以至于当它还原成具体的形象时,怎么看都不是那么回事了。那些人、那个地方甚至那个时代都对,可他们都不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只要一个词就能成为他们的死结:wuthering。

wuthering。你用什么样的声音读它?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至少在原著中,这两个山庄之间,仿佛阴间和阳世的区别。画眉山庄的人,那些“林顿”们甚至无法在呼啸山庄里呼吸和生存,如同一到此地就被隔绝了阳光和生机。这不是简单的场景转换。和去年福永的《简·爱》一样,阿诺德并非“抛弃原著”,而是在冒着“面目全非”的危险,尝试着去回答那个最麻烦的问题——wuthering是这样的。

它很冷。水,雾,泥,山峦和田野,没有温度。然后它很湿。雨,无处不在的水滴,从来没有干过的沼泽地。荒芜之中,唯有风,确实在“呼啸”。此地不需要音乐,它们被风吹走了。于是,随着最“写实”的手提摄影机,镜头呈现出了最古老的情感:孤独。即使坐在炉火边,也要抱起膝来,为了孤寒彻骨。

在这样的孤寒中生长出来的人,才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人。孤寒使他们乖戾、古怪、随行而为,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去寻找支撑他们生存在冷和湿当中的力量。他们的心灵和情感,也就像被风扭曲的树木一般,纠结缠绕,至死不休。他们不是来自丰满的俗世或香热的红尘,而是来自一个没有温度的地方。在那里,人们日夜只听得见一种声音,就是wuthering。

这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密码。当阿诺德解开它的时候,一切忽然都不再做作或奇特。甚至连希思克利夫的黑人身份都是自然而然的。我完全没有拿他去和奥利弗或费因斯相比较,因为没有比较的基础。当镜头的风格化强大到自身便可以成全一个世界,已经不需要演员用他们的“像”与“不像”去说服观众了。这也是第一次,“呼啸”的农场和精致的画眉山庄被彻底分开了——不是符号化的贫富差别,而是气质上的天壤之别:一个是粗砺荒村,另一个是温润田园。后者属于现实,而前者属于艾米莉。当凯茜选择后者的时候,她顺从的是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法则:从寒冷走向温暖,从孤独走向人群乃至走向婚姻,走向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丈夫。可是,她的灵魂始终被孤寒所统治,那是她的根和土壤。她自己也预见到了这种选择的结局:走向林顿所代表的“正常世界”实际意味着放弃自我——即放弃“作为我自己本身”的希思克利夫。当对真实自我的掩藏无以为继,这两种力量公开对峙的时候,就是她的精神被撕裂并最终毁灭的时刻。

所以,艾米莉·勃朗特选择了孤寒。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着,一生都没有离开。这就是为何当这个故事被讲成爱情故事时,无论如何演绎都有意犹未尽之感。因为在这俗套的“EX逆袭悲剧”之下,还有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她上过寄宿学校,和姐姐去过布鲁塞尔学法语,但最后还是归家索居。她一定很清楚,从wuthering中成长起来的灵魂在漫长的压力之下,早已化为磐石。它有着终身都不可能被磨平的棱角。像那个可以蔑视死亡、掘开坟墓的情人,永远游荡在常人和常情之外。它只留恋凌厉风中的寒意,而无求于与现世的和解。甚之,直到结尾,“平静土地下的长眠者”仍然“有着不平静的睡眠”。

阿诺德的结尾也止于第一代。但是,在荒原上游荡的希思克利夫是人或鬼、是生或死没有分别。除了只有在女性的视野里才能成立的无限细节:风中的拂发、玻璃上的雨水、窗边的飞蛾、主角的脱衣。。。还有那场很“现代”的恋尸戏。wuthering从头到尾压迫着我们的耳朵。待民谣响起,绷了两小时的张力才微微松解:原来,那已是传奇。

 短评

真。的。不。好。看。

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我的天哪真的好喜欢!摄影,摄影,摄影!导演把自己的情绪和能量全部写进了每个镜头,完全打破传统的名著改编英片,太喜欢了!且不说希斯克里夫是黑人演员来出演这一点就有多大胆了,每一段狂风大作的镜头都在宣泄作品中深入骨髓的愤怒啊!凯西的演员很美

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太难看了。连风光片都算不上。

13分钟前
  • Charles
  • 还行

所有之前的版本,都没有像安德里亚·阿诺德那样把旷野中的风,塑造成为一个如此饱满的角色,它所代表的不安、压抑和粗暴的爱,使这部电影,超凡脱俗。多年之后,当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在苹果树下重逢,凯瑟琳嘴角那稍纵即逝的一小下牵动,也足以将你击溃。

15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劲!难怪哥会激赏。

16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注定毁誉参半的神改编!从未见过如此真实细腻而又浪漫到动魄惊心的荒原景色。完全略去第二代的故事,情节、对白、配乐,甚至演员的表演都简化至极。就像剥去一切规矩礼教的文明外衣,只余下最赤裸原始的生命,最狂暴野蛮的爱欲。

18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推荐

基本上,我不大在乎改编啊不忠于原著啊神马的。但是这部不行!!!

22分钟前
  • 小斑
  • 较差

love will never end till death tears us apart....【作为颜控,真心对黑人版希斯克厉夫接受无能〒▽〒 ....

27分钟前
  • 澍溪
  • 还行

这是我豆瓣记录上所看过的第600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英文小说之一,女演员Kaya也是我爱的美女……昨日我看得泪流满面,因为我止不住地打哈欠……一个如此有激情的故事,居然能拍得跟白开水一样,我只能说这真的只是一部York小清新式风光大闷片儿

32分钟前
  • Venus as a boy
  • 较差

Andrea Arnold真是太会用主观镜头了,对人物心态情绪的刻画丝丝入扣,动人心魄。尽管各个人物形象都与原著相聚甚远,但组合一体却深得小说精髓,阴冷疯狂的氛围被充分发挥。这是风格化而有新意的翻拍。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名著改编的作者最大风格化,镜头的虚实调换灵动有力,运用手持特写自如,空镜头与层次丰富的声音设计,亦可打动人心。大胆的颠覆,意料之外,别出心裁。

3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作天作地之处在于,这个片子不需要用时间证明它的伟大,“我觉得好看”就行了。

42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我回家了,我的爱人,冷酷的希斯克利夫,你让我魂萦梦牵,你是我唯一的主人。” ps摄影很美,男女猪脚的气质十分现代这不太贴合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这位女导我始终是爱不起来啊,EFFY太失望了,还是少年恋霸气,唯一好玩的就是大风吹和小动物,奸尸也,导演每次都重口。

48分钟前
  • 还行

没有抵抗力o(╯□╰)o

5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空镜头太多,形式高于内容。长长的两个钟头只交代第一代的故事,还把房客戏给砍了。演员表演得过于现代,进不了情绪。除了大胆地把希刺设定为黑人外,导演的颠覆还表现在全然弱化凯西对耐利的坦白、本该风雨交加夜的互诉衷肠变成了大白天草草几句对白……这是个借了WH名称的现代故事。

54分钟前
  • 忆秋
  • 还行

大胆且野心十足的作品。作品里充满着各种打破传统认知的东西,包括黑人男主角(威廉惠勒版可是劳伦斯奥列佛)。拍摄上并没有使用常规拍摄英伦名著的方法,手持摄影、自然光,以及很多第一人称的视角。注定毁誉参半,不过虐的精髓还是延续下来了。马背上主观镜头嗅着女主角的发香,带你回到那个时代。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部作者性极强的电影,风格十分大胆,骨子却非常忠实原著,书中黑暗和野蛮的元素被很好的还原。电影在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非常精致,但却不像是一部古装片了,摄影和导演风格太现代了,古典和现实主义之间有种诡异的撕裂感。好电影就应该如此,细节上制作精良,骨子里融入主创们的世界观。★★★★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残忍的爱

1小时前
  • 感觉乱放
  • 推荐

改编可以,但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这完全是再创作啊。而且黑人男主设定的Heathcliff,手持摄像,那镜头晃得,故事闷得要死人了,看的时候心中不停地呼喊Oh my lady gaga, What the f...., You must be kidding me...没看过原著的可以看看,起码不会大跌眼镜。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