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梦奇遇

剧情片法国2013

主演:纪尧姆·谷伊,安娜·勒尼,贝纳德特·拉封,海伦·文森特,路易斯·雷戈

导演:希尔万·肖默

播放地址

 剧照

声梦奇遇 剧照 NO.1声梦奇遇 剧照 NO.2声梦奇遇 剧照 NO.3声梦奇遇 剧照 NO.4声梦奇遇 剧照 NO.5声梦奇遇 剧照 NO.6声梦奇遇 剧照 NO.13声梦奇遇 剧照 NO.14声梦奇遇 剧照 NO.15声梦奇遇 剧照 NO.16声梦奇遇 剧照 NO.17声梦奇遇 剧照 NO.18声梦奇遇 剧照 NO.19声梦奇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5:01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因为自幼目睹父母去世而失去记忆并不能讲话,被两个姑母收养之后展开一段音乐之旅,即便他成年后已经三十多岁了,他还是不说话,直到一次偶然的机缘,他从童年回忆中解锁并激活了自己的幻想世界。

 长篇影评

 1 ) 《声梦奇遇》:追忆似水年华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电影开头的这段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也就是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听说部电影的导演Sylvain Chomet是当代影坛的“造梦师”,但我觉得他其实和作家Marcel Proust的风格是很相通的,都带着意识流的意味,甚至我觉得他应该是Marcel Proust的信徒。
本部电影《声梦奇遇 Attila Marcel》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因为自幼目睹父母去世而失去记忆并不能讲话,被两个姑母收养之后展开一段音乐之旅,即便他成年后已经三十多岁了,他还是不说话,直到一次偶然的机缘,他从童年回忆中解锁并激活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整部电影犹如一部哑剧,用画面自言自语,故事如幻似真,看似温暖,实则辛酸。
影片的转折点是在主人公保罗遇到楼下住的阿姨,不过我觉得她有点像美丽的女巫,随即保罗迎来了一场又一场音乐追忆似水年华。回忆的展现的角度是婴儿时期的保罗,让我们更有代入感,让我们跟着他感受从刚出生时集宠爱于一身的幸福到后来父母关系的摇摇欲坠,从而让我们感同身受保罗内心的忧郁。以及为什么他会选择不说话,甚至逃避自己的人生。
影片回忆部分中的很多表演都是像百老汇音乐剧般地呈现,甚具童话色彩,与影片想表达的无奈何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回忆中的那场擂台战,很奇妙,此处我引用一位观众对这片段的描述,我认为很恰当:“编导居然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保罗父母之间那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爱情有多么奇妙,也不仅仅因为这段情节充分地表现了母亲的以柔克钢让她显得更加智慧美丽,更因为比赛结束后父母靠着栏杆看着保罗的笑脸,一下子就把电影从悲剧的气氛转向喜剧,保罗的情感承受着由悲到喜的巨大变化,生命由此而变得亮丽。”
这连串的回忆,特别是保罗父母的爱情,我觉得是在向《追忆似水年华》致敬,此处引用《追忆似水年华》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同思考:
“然而,在爱情方面,使人往往无法看出突变原因的秘密,也常常掩盖某些圆满结局的突然性(如吉尔贝特的书信所带来的结局)。圆满的结局,或至少看似圆满的结局,因为在此类感情方面,得到任何满足,一般只意味着痛苦的移位,因此不存在真正圆满的结局。但有时也会有片刻的停息,使人在一段时间里产生痊愈的幻觉。”
影片最后,保罗娶妻生子,和片头相呼应,咿呀学语的小宝贝叫出爸爸。让我想起毛姆曾在小说里说过的一段话,也刚好可以带出影片的一点意思:“爱情曾经在这儿逗留过片刻,就像一只候鸟在海洋中途偶然看到一艘船,就暂且收起它那疲乏的翅膀那样,一种美好的激情的芳馨在这儿上空萦绕不散,那香味如同我家乡牧场上的五月山楂。我觉得这个人们爱过或者受过苦的地方,还总是保存着一种至今尚未完全消逝的淡香,仿佛他们获得了一种含有精神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如今还神秘地影响到路过的人。”
    因为这部电影我相信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它是很独特又意识流的,所以我这篇影评也如此。

 2 ) 记忆永远不会欺骗自己

由西维亚·乔迈执导,纪尧姆·谷伊,安乐妮,伯纳蒂特·拉方特,海伦·文森特等联袂主演的一部法国喜剧影片。主要讲述了年幼时丧失亲生父母的保罗,语言与记忆双重丧失,后来偶然通过一品神奇的香茗而重新开启童年回忆的故事。

美好的时光会将记忆带到深处躲藏起来的。

像一部动画片的电影,记忆的断档,偏执的twins姑母,偶遇像巫婆一样的自然界的保护者,她给他草药药剂,带他到梦境中找寻幼时支离破碎的片段。

看网上的评论,说这是一部可以净化心灵的电影,这点我倒是没看出来,但唯一的体会就是观感方式清新,法国小众电影总是透着一点非主流的抽离感,说白了就是科幻的感觉,不管是主角的思维方式,还是场景跳跃。每次进入梦境的歌舞表演,总是让我脱线,在想幸好这不是一宝莱坞电影……

如果有人给你一副药剂,可以找寻你心底埋藏最深的记忆,你是喝还是不喝?

我觉得自己好拧巴,每次都给自己挖个坑,然后想半天,如果……我觉得我记忆里美好的东西都已经定格在那了,但不经常回忆,真的就跟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慢慢被时间风化掉了。所以我还是会想起,那些美好的年少时光,那些可以让我感受温暖的片段。如果有这么一副药剂,我想还是会喝的,因为我总觉得很遗憾的一点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保持一颗单纯喜感欣欣向荣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自己总会产生抑郁与孤僻的负能量,所以如果有东西可以找寻到我记忆深处那些丢了、找不回的美丽快乐,我是一定会把握机会的。

所以我喜欢片子里巫婆,她就是这样心中永远有无数美丽片段,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帮助那些在生活中不得意,想找回生活中遗失的,记忆中珍贵的片段的人。而像那对twins姑母一样心底有秘密的人,是会永远生活在患得患失中,是会永远战战兢兢,除了打开心底的结,解决掉心底的秘密,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脱。

总有人说鸡汤,我要做一个热爱生活,心灵美好的人。看完这个片子,我在想,记忆是最不会欺骗自己背叛自己的,一个麻木的人,他的心里是没有多少欢乐的片段的,当你能在心底放下很多记忆,很多美好快乐的记忆,那你就会是一个热爱生活,快乐的人,而最终你会成为一个感恩的人,学会快乐并不难,学会感恩才是掌握生活之美最后一把钥匙。

 3 ) 一点点爱,足矣

《声梦奇遇》男一号只有一句台词的电影
    这部电影写男主角保罗的幼年梦境,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为线索,道出人生教育成长历程的三种不同价值观。一种以钢琴做代表,精英教育,模式化的教育,与之对应的是模式化的上流生活;一种以“青蛙乐队”的通俗音乐做代表,与之对应的是物欲满足,市井庸俗的生活;一种以弦乐做代表,与之对应的是自然和谐,回归自性的生活。其中弦乐又分两种,西方的小吉他和东方的二胡。
    影片开始有一段字幕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看完整个影片,我觉得镇静剂是钢琴所代表的价值观,毒药则是青蛙乐队所代表的价值观。
    
     伴随父亲的的恐吓表情与婴儿保罗的哭声,成年保罗从梦中惊醒,这个噩梦,象征着保罗童年家庭的不和谐。
两个姨妈一大早掀开钢琴盖,把窗外的阳光一下子挡住,屋子里一下子让人感到窒息。

    生活中的保罗是个哑巴,一个羞涩的大男孩。不会说话是因为2岁时父母去世,之后就不会说话了。父母的死亡代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失败。爱吃蛋糕,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满足生活中的小成就感。保罗在生活中是两个老年姨妈舞蹈课上的钢琴伴奏。

   生日礼物,都是与钢琴有关,因为大家都期望保罗在几天后的钢琴比赛上能有好成绩,显然保罗对这些礼物不太感冒。弹钢琴并没有给保罗带来太多成就感,倒不如泡芙的口感。那几样礼物,特别是哪个把手指套在铁圈里的奇怪机器,太让我觉得像是学校应试教育的调调。

    电梯坏了,而女邻居就住在电梯口的小房间。电梯象征乏味循环的日常生活,电梯坏了,人们才发现女邻居,象征着摆脱生活琐碎,才能进入潜意识反思。
   偶入楼下女邻居的家,简陋的门,一进门一条黑狗,壁纸有些恐怖,再向里面走,一道道阳光、植物和泥土象征着自然和谐之美,桃花源记的调调。小吉他在佛像之上,女邻居说,弹吉他是让自己开心。如同一次进入潜意识的心理治疗,保罗要找出父母的死因。

   舞蹈课窗外的乞丐,象征现实生活的破败,姨妈要给保罗营造一个古典的环境,所以赶快把乞丐打发了。看到影片后面发现乞丐是爸爸的死党,也是装修工人,父母的死与他有一定责任。

   女邻居偷偷来到楼上,发现保罗的照片上没有爸爸,爸爸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人。

   床头的耶稣不见了,变成了小熊。治疗师知道了,保罗童年有不好的经历。保罗再次喝下迷魂汤,这次他看到幼儿时家人对他未来的期望,姨妈让他成为钢琴精英,爸爸让他成为手风琴手,妈妈说让孩子自己决定“只要想画就给他画笔”。

   医生想成为标本师,胖女人想跳迪斯科,女邻居能够在梦中满足他们的愿望。“你的命运就是成为钢琴师吗?”第二个梦,妈妈和魅力男人的暧昧让爸爸很生气。
    保罗与中国女孩的钢琴二胡合奏很好听,象征男女恋爱,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钢琴评委,一个胖家伙,手指又短又肥,完全不像和钢琴沾边的人,外行指导内行,爱吃,说出的话都是在忽悠。如同现在的应试教育,大家不觉得他多有水平,只是人家是评委,考试成败人家说了算,而且还喜欢现金,这就是体制教育的形象。
    女邻居与医生的见面,原来她得了癌症,要放弃治疗,但她非常乐观,面对死亡没有畏惧,反倒在临走时提醒医生不要嚼口香糖了,显示出一种人格的力量。
    
    女邻居捍卫大树,象征捍卫自然的人生观。两个姨妈让医生查一查吃蔬菜对人体是否有害,很讽刺,就像现在的很多中国家长一样,觉得让孩子保持天性,天天游戏运动,他们觉得这样不正常,对孩子有害,只有报个培训班心里才踏实,觉得这样这样也是对孩子有益。大树被截成几段,小吉他被弄坏,象征主流社会不认同自然发展的人生观。
    干牛粪上长的蘑菇,再原生态不过了。
    女邻居说自己中了大奖,总是和有缺陷的人打交道,盲人调音师,聋狗,哑巴保罗。可见女邻居是心理咨询师。
    这一场梦,是父母打斗,开始以为很残忍搏杀,后来发现父母只是逢场做戏,他们关系还是很好的。保罗醒来后,感觉如释重负,脸上流露出大病初愈后的喜悦,他亲吻拥抱贝多芬,似乎空虚的生命又重新变得有意义。正如影片说的“不好的回忆,会在喜悦的溪流里被稀释。”
    父亲的海报和照片被保罗恢复,表明幼年的家庭创伤基本愈合。
    钢琴比赛现场,有牙齿上带着矫正器的年轻亚洲女孩精彩弹奏做铺垫,保罗会比她更出色吗?
    保罗到哪里都要用手绢擦一下,这个细节,代表完美主义,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比赛中青蛙乐队出来了,保罗开始讨厌他们,有些乱阵脚,但后来逐渐适应,并且很享受。这象征高雅和通俗在保罗心中已经不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相得益彰。一阵无声,评委和所有观众的内心都被保罗的琴声打动,相反两个姨妈却还在忐忑中,显然,她们的成功标准是被人肯定,活在别人的标准中。
    又一段梦,保罗发现,父母是被楼上的钢琴砸死的。这象征本应该美好的家庭成长,被标准化的体制教育无情的终止了。夭折的天使,就是夭折的家庭教育,看着让人想掉泪。
    钢琴盖子突然合上夹手,算是自废武功。保罗憎恨这杀死父母的凶手钢琴,但钢琴在现实中又给了它成功,心理矛盾,他满心愤怒,却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勇气把钢琴破坏掉,相反把愤怒转向自己,夹自己手,也是对姨妈的报复。后面在钢琴上种花也是一种被动攻击式的报复行为。
    

     女邻居葬在大树下,很多人怀念她。保罗转身要走,突然发现,雨点与小吉他弹出声音,他决心要用琴声传播女邻居的自然精神,为自己弹奏,不在别人的标准里活着。
    回到山崖上,保罗对女儿说了唯一一句台词:“爸爸”。这也是紧扣影片的主题:孩子不用很复杂的教育,简单一点爱,足矣。
    
    我个人感觉电影就是在说家庭教育,和我们正在实践的在家上学异曲同工,法国人弹小吉他,我们拉二胡。
    
     2014.06.28


    

 4 ) 声梦奇遇

音乐在影片中,是一个通道,通向另外一个世界,有光的世界。
如片中说言,这
”光,氤氲的光线,让一切变得朦胧,一切被这光吞噬,消融,
音乐不是靠听的,它会穿透眼睛,燃烧我们的视网膜,
一个钢琴家实际上也是一个灵魂的纵火者,是一个罪犯。”

音乐是一个诱饵,
在又黑又平的水面上摇晃它,
水底浮动的一丝一缕记忆,自会浮出水面。

让我的身体来告诉你,一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事物。
让你的音乐来告诉我,一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事物。

音乐之外,片中温暖的色彩,奇幻的记忆,良善的人,治愈了一双忧伤的眼睛。

 5 ) 温暖之下,暗黑无边

法国电影《声梦奇遇》,我是将其作为一部温暖的家庭片来看的,准备看导演如何讲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体会一点人间至醇的亲情,就如看一部同类题材的澳大利亚电影《艾美的世界》一样。都是目睹家庭的变故而不再开口说话,都是以音乐作为自己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艾美的世界》描绘着世界的美好,也叙述着亲情友情的珍贵,让人感动不已。原以为《声梦奇遇》也是类似调调的影片,确实也需要用这样的影片来时时抚慰我们的心灵。看着看着,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看到最后,需要也有很多的感动,不过更多地是感觉一种无边的暗黑扑面而来,感觉更多的,却是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这部影片,是将一个惨剧包裹在了一个温暖的故事里。

看完影片,查了下导演,我的猜测果然没错。导演是西维亚·乔迈,这是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此前他还拍过两部动画片,都是好评如潮,我也都看过。一部是《魔术师》,一部是《疯狂约会美丽都》,风格都很相近,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似真似幻,看似温暖,实则辛酸,一如他的这部影片一样。看来导演对于世界的看法就是如此,快乐中总是带着浓重的忧伤,冷酷的现实总是在温暖中不期而至。不要试图去探寻真相,血淋淋的真相让人难以接受,反倒是沉浸于温情之中可让这个世界看到起来更美好。

三十多岁的保罗跟着两个独身的姑母生活,他的姑母办了舞蹈班教人跳舞,而保罗就弹钢琴伴奏。他无法说出话来,早在他呀呀学语阶段,父母在他面前的意外死亡,从此中断了他说话的经历。保罗生活虽然平庸还算过得去,亦如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一样,谁不平庸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生活,本不是普通人所能过的,且这样的生活如何能持久?偶尔的机遇,让保罗开始了对于自己身世的求索。这种求索的本身,一般来说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被精心遮掩的真相,绝非温情脉脉,一定会让你震惊不己。

整个故事就在一种奇幻情境中展开,让你无法分清眼前所见的是梦境还是真实。女巫般的普鲁斯特太太,通过迷幻药般的汤剂,引导着保罗向着自己的记忆深处追溯。那种记忆来自于他的婴儿时期,并重构了保罗的人格与生活。凭着婴幼儿时期残存的记忆,保罗爱着自己的母亲,并仇视着自己的父亲,虽然父母双亡,他应该是把母亲死去的原因归咎于他父亲。这是他的心结,也是他一生不再说话的原因。但他又不敢肯定,父母的死因折磨着他,让他竭力想回到自己原初的记忆,翻看那些被潜意识遮蔽掉的记忆,那里,有着事情的真相。

所谓被遗忘的真相,其实就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他父母关系的片断,就埋藏于他的记忆里。这些片断让他纠结,也让他痛苦,每一次回到儿时的回忆,他在其中既感觉到亲情的温暖,更有着沉痛与忧心。生活并非简单的玫瑰色,还有很多让人难以回首之处。记忆的最深处,其实是暗黑无边的。真相简单而又残酷,保罗明白了真相,也就终止了自己既往的生活。

在乔迈的另外两部动画电影中,这种暗黑无边的真相,总是伴随着温暖的回忆而生。在《魔术师》中,过气的魔术师和一个孤女,在爱丁堡萍水相逢,演绎着一段温暖的父女情谊。孤女在父爱的温暖下长大,也从魔术师的魔术里感知着世界,只有当她真正接触生活时,才明白生活并非如魔术,而是充满艰辛,人生更是满满的悲凉与辛酸。《疯狂约会美丽都》更是让人见识着人生的荒谬、冷酷与无趣。让你在热泪盈眶之时怵然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谛。

人生真的就如乔迈电影里那般景象吗?确实如此,它就是更真实的人生。有着温情,有着爱,更多的则是冷漠与无趣,是温暖之下的无尽悲凉。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接受它。享受着人生的温暖,也得经历着人生的暗黑无边。

 6 ) 不变的赤子之心

尽管初听陌生,但西维亚·乔迈是个大有来头的导演。他产量极少,仅有一部动画短片和两部动画长片,此外还有《巴黎,我爱你》里面一段五分钟的小短片。 乔迈作品一般不依赖对白甚至缺少对白,深受默片风格以及哑剧的影响,无论作品风格、动画形式还是腔调味道,他在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里面都称得上自成一家。 作为乔迈的第一部真人剧情长片,《声梦奇遇》也不例外。这部电影依然灵动,依然是音乐致胜,最重要的是,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或许可能稍嫌琐碎,但如同乔迈的其他作品,《声梦奇遇》绝不会触犯到你的,它像阳光和晨露,像雨水拨动着心弦,试图去感染观众的灵魂。 如同不少电影所涉及的内心题材,《声梦奇遇》的主人公保罗有成长阴影。他在年幼时失去双亲,并且无法开口说话。影片所讲述的就是保罗如何处理和面对不快的记忆,完成呈现了他被引导、释放以及成全自我的过程。有趣的是,充当心灵治疗者的老太叫普鲁斯特,这似乎也让《声梦奇遇》往意识流的道路上靠拢,同时令电影文本更加丰富。 《声梦奇遇》从开场就制造了梦幻到清醒,之后在清醒、无意识和主观幻觉中切换,以虹膜镜头(Iris,婴儿主观视角)的方式,出现了保罗的六段个人记忆。这些章节色彩更加华丽,气氛更加活泼,杂糅了默片、动画、歌舞以及童话等不同的形式风格,载歌载舞,流光四溢,首尾呼应,相当出彩。令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父母两人在台上摔角打斗,父亲一开始用暴力压制着母亲,最终,母亲却用舞步和吻战胜了摔角手,颇为新颖。 电影的另一看点就是音乐,对声音(画外音)的运用也是极为出色。片中既有常规的钢琴演奏,众人跳华尔兹,也有近年来悄然流行的尤克丽丽(ukulele),清新可爱。法国电影少不了的手风琴伴奏,以及舶自中国而来的二胡,它们混合使用,令这部电影具有了国际化的情调。甚至如果仔细听听,片尾曲里面还有中文演唱(以及一个沙滩上的彩蛋)。 此外,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法国以外的元素,包括保罗每次陷入幻觉回忆,他都要饮上一杯印度的药草茶,至于那个布满蔬菜绿植的房间,更是大打东方情调,光线充沛,纯然是摄影棚的产物。 不过,动画片和真人片毕竟是截然不同的创作形式。乔迈总是不可避免地加入熟稔的动画手法,譬如主人公频繁的眼睛和瞳孔特写,令电影一下子显得低龄化的青蛙乐队以及神叨叨的配角们。他时常脱线的思路,在动画片里面可能相当出彩,因为那些手法是处在一个不现实的情境之下。放置于真人片,总让《声梦奇遇》有些跳跃,影响了观感。显然,想拍好不说话的主人公(更何况电影还说了很多话),想来比不说话的动画片要难多了。 作为一部极其主观和个人化的片子,《声梦奇遇》恐怕无法带来好莱坞电影的常规叙事,更无法用一环套一环的冲突来满足观众期待。然而,就像保罗饮下的迷魂茶,如果,这部电影正是你的那杯茶。那么,乔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老电影的诸多借鉴致敬,乃至于他个人风格的双生姑妈等等,它们都会给你带来足够的惊喜和意外。【迷影网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25673

 短评

这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

6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不知是否前作先入为主,总觉得人物和布景的卡通色彩很浓,特别是催眠师Proust的小花园和保罗的俩姑妈。音乐很棒,男主父母的格斗式探戈惊艳。主题照例无关善恶,更多地关注小人物的互动和成长,男主的眼睛太适合演哭戏了~ @MOMA百老汇 with invisible friend. Guillaume Gouix出现在放映会真是惊喜。

9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极少极少的电影可以唤回普鲁斯特式的感伤,《Attila Marcel》是其中的一部,那两处海滩外景,活生生就是巴尔贝克。

1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个人不爱这种真人童话风格的电影,亦如韦斯安德森。如果不是情节有突出的勾人之处,看着就很腻,哎,我完全没有童心。音乐挺棒的,是我老了吗,突然对古典音乐有种莫民的亲近,倒是几段现代音乐没有太大共鸣。

14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还是继续拍动画片吧...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和其他荞麦大叔电影,音乐很赞,对白不多,有着浓厚的默片质感,同时可以看到雅克塔蒂对他的影响,荞麦大叔真是一个有怀旧情怀的导演,影后主创交流没见到荞麦太遗憾了!【百老汇电影中心】

17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三星半。典型的法国电影,典型的法国幽默。看完影片看字幕才知道,父子是同一个人演的。

1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乌克丽丽带感~

23分钟前
  • 璃人泪@2011
  • 还行

故事的层次感颇有轮回的味道,就像一段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保罗一点点的召回童年的记忆,然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在风格上依旧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看着超现实的桥段上演总会让人不觉得的脑补成西维亚·乔迈以往的动画风格,加上“美丽都”和“魔术师”可以算三部曲了。★★★★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分明致敬塔蒂和豆子先生…完全乔迈风:执着呆萌男主、心机但善良老女人及各种怪咖,纷繁复杂的色彩,迷幻交错的城市,能把真人片拍得如此卡通质感。音乐辅助剧情进展,男主遇到嬉皮阿姨音乐是钢琴和尤克里里合奏,中国妹出现在公园背景音乐成了钢琴和二胡。节奏明快,台词搞笑,大树和扫墓段落感动哭了

30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7.6

35分钟前
  • 子夜奔腾
  • 推荐

也想有童年记忆TAT

38分钟前
  • 推荐

太太太太太失望了。

39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中国人?)没错,保罗和那些中国人竞争15年了,(不过他们真的非常有天赋,)他们只是人多,人多才是他们的优势,就是,就像我们住的那区,我们住在同一区,那里和其他地方一样到处都是中国人,(但…这不代表他们没天赋啊!)他们肯定会赢,这是数学问题,人多到让人窒息…竟然吐槽中国人多,哈哈~~

4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超级sweet的电影,首部处女真人电影拍成这样已经很合格率,小巧腾挪做的很好,有些地方推得太狠有点生硬,但还是很可爱。映后见面会制片人来了,超美!

46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推荐

温暖有爱的故事。第68人看过。

48分钟前
  • royalwyx
  • 推荐

即便是真人电影,仍然秉持动画的想象力以及人物的天真,包括装置的布景。西维亚·乔迈的作品好像做喜欢讲两代人的感情。婆婆与孙子,父亲与女儿,以及本片男主对父母的回忆。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动画片的即视感,还是挺可爱的

54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推荐

法国版的eva补完么。。。

57分钟前
  • 马自制力差
  • 力荐

单纯、梦幻,轻松明媚。好想在这样的电影里一直睡去,然后醒来电影还在继续,然后再睡去,再醒来,永不结束……

5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