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旅程

动漫日本200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奇幻旅程 剧照 NO.1奇幻旅程 剧照 NO.2奇幻旅程 剧照 NO.3奇幻旅程 剧照 NO.4奇幻旅程 剧照 NO.5奇幻旅程 剧照 NO.6奇幻旅程 剧照 NO.13奇幻旅程 剧照 NO.14奇幻旅程 剧照 NO.15奇幻旅程 剧照 NO.16奇幻旅程 剧照 NO.17奇幻旅程 剧照 NO.18奇幻旅程 剧照 NO.19奇幻旅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5:42

详细剧情

在南边岛屿和双亲共同生活的11岁少年多马,某日在岛上的一处遗迹遇到了一位少女。少女名叫海尔嘉,是个沉默寡言、总是重复绘著未知地方的风景,还说想去风景所在地的奇妙女孩。于是,多玛和爱慕海尔嘉的少年-吉德两人便决定要带海尔嘉到那个“她想去的地方”。另有一群充满迷团、一身黑衣,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的“贝佛鲁的孩子们”,他们经过长久的岁月,为的只是要追寻一号人物。即使在反复的岁月中疲于奔命,又有谜样少年-杜玛从中搅局减少他们的同伴,他们仍然一心一意不停地寻找少女。还有一位追查少年少女连续失踪事件的刑警-库克,在搜查过程得知了“贝佛鲁的孩子们”之存在。进一步深入探查发现这群孩子充满神秘、无法解释的现象,以及后来现身的神秘青年,究竟...

 长篇影评

 1 ) 瑞士军刀男:精神分裂的具象化夸张表现

对这片的期待完全出于对达诺的偏爱
爱放屁、当武器、可供水、能伐木、还有小弟弟指南针,被“伏地魔干掉的哈利波特”摇身一变成了一具酷似瑞士军刀般的多功能尸体(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一个逐渐活泛的死咖),一个没法在现实里找到满足和幸福的潦倒男孩沉溺进自己的臆想世界,一起开启了一段异想天开的消解孤独、直面自我和寻求安慰的精神之旅,这可能是近年来看过最吊诡和离奇的电影,实话说下辈子我都未必能想出这么个怪咖故事来。

不得不佩服在影坛初出茅庐但在MV界已混得风生水起的丹尼尔·施纳特和丹·关的神构思,这部两人联手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挺吸睛,但显现在看似有料主题下的瑕疵也不少,明智的选角占了最大优势,身为保罗·达诺粉,圣丹斯就开始翘首以盼,不过实话说看完后的整体感受与一开始的期许还是有些落差,总觉得有些荒唐得太过刻意和空泛,包括占有不少篇幅的恶趣味成分,可能是年纪大了,已经吃不消这种治愈系文艺腔调浓厚为了荒诞而荒诞的独立电影。

一部神作《血色将至》足以让人对保罗·达诺刮目相看,在早已登峰造极的刘易斯面前毫不逊色,两人火花四溅,从此记住了这个看似羸弱神经质的实力派演员,并对其前途一万个看好,到了这片,多亏了他和“哈利波特” 的卖力演绎,填充了整部电影的质量,为薄弱的剧情加油充电,一个继续在挑战另类怪异角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个努力卸下观众多年以来的固定印象,重塑形象,可以说通过这片都做到了。

达诺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配乐挺赞,有股子原生态的纯净和真挚感,时而空灵、时而诡异、时而悲怆、时而怪奇,营造出了一种脱离现实的鬼魅情境和独特氛围,听着原声,闭上眼,很放松,有遐想的空间,加分不少。可能大部分人在长年累月中被千篇一律的烂片狂轰滥炸下,突然看到这样一部有着新颖特别故事内容的电影感到很惊奇,加上从中还能收获到一些有营养的生活共鸣,颇有好感。

不过这片还是没能突破我的预期值,汉克和尸体自娱自乐互生好感的片段,看似梦幻美好的镜头感就像是“关爱精神病患者”的优质宣传片,透过一个有些深度的主题和出奇制胜的想法来掩盖住故事的无聊+无语的空洞编排,除了两人鲜明的内在个性和外在特征外,看完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基本为零,从头到尾没有特别触动我的地方,即便是最后打动了不少人的“放屁离去”和获得认可→汉克的重拾信心,只能说对这类换水不换鸡的暖汤已经产生抗体,无力吸收了。

尸体是达诺扮演的汉克捏造或想象出来的另一个“我”,是看完后脑袋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外表看似一个一无是处就像一滩毫无价值的恶臭烂泥(别人对其的印象),实际也有着自身的价值,从前半段的荒野求生的帮助中即可看出,你瞧(刷三观)…放屁、呕吐…看似令人嫌恶的反应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在被汉克灌输的个人经历、自我理念和内心需求中,尸体无需顾及他人的看法和眼光,犹如一张白纸般大胆的表达想法、行为和爱意,就像怯弱痛苦的汉克不断压抑和奢求的另一面,只能透过尸体以具象化的形式找到自我慰藉和拯救的途径,延续活下去的动力。

逐渐摆脱“哈利波特”光环和噩梦的丹尼尔
人活着总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怀,会本能的对陪伴和爱有所需求,说白了就是怕孤独,片中汉克和尸体结伴同行,汉克男扮女装伪装成喜欢的女孩,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识植入尸体脑海中,其实转换一下,对号入座,也就是汉克成了尸体,而汉克成了喜欢女孩,以一种巧妙的角色切换来收获现实不可得的恋爱的感觉,因此汉克对尸体也产生了“真正的情感”,实际他是在一种虚构美好的过程中来满足自我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汉克远离现实却又渴望回归生活,最后当所有人都对他报以永远难以理解的异样眼光和偏见态度时,有些悲凉,但最终汉克敢于表达和做自己,结尾的“证明”,扭转了众人的主观想法,却又夹杂着一丝欣慰。

当我们遭遇挫折或陷入自卑和孤寂,难以融入被郁闷和绝望包裹的社会时,总喜欢利用自由自在飞速运转的大脑,不受局限的以绝对主观的意识天马行空的想象,来产生一丝快感和幸福,或是自我暗示般的心理安慰,寻获一个渠道孕育出生机和希望(信仰、想象或癫狂),这也是让不少人产生共鸣的核心,这片其实就是将脱离正轨渐渐封闭、悲观和意乱的精神世界,以一种具体有趣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痛并快乐着,前半段经过一番贝尔式的生存考验,到了最后让人明白汉克依旧需要直面现实,他并非是跑到孤岛因为生存问题而想要自我了结,而是在并未远离人烟的偏僻树林里寻找遗失的自我和被现实剥削的满足感。

人生不过一个循环,由此开始,最终又回到起点。
首发 | 微信公众号:yuchishangjiu,欢迎订阅。

 2 ) 物质世界引发的困惑

其实我更喜欢本片第一个中文译名《瑞士军人》,毕竟它是一个不含剧透的直译 人不是人,而是一具死尸。 死尸不是死尸,而是主人公拷问自己时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格。 瑞士军人不是瑞士军人,而是一把瑞士军刀,无所不能,却天真得一无所知。 丹尼尔这把瑞士军刀被导演"DanielS"调侃称“眼神传神、肤色天然惨白”。这把军刀不仅负责暴力链接各个剧情的逻辑,同时也撑起了全片一连串的设问结构。一问一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反思人生的意义。 这些捧哏逗哏之间,串联着来自物质世界的各种困惑。 什么是死亡? 什么是一见钟情? 什么是爱? 什么是欲望? 什么是家庭? 什么是矜持? 什么是party? 最后大熊来了的那一段,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拷问: 究竟是该沉溺于自己垂死幻想的世界中安乐死,还是拼死一搏争取最终熊口脱险? 主人公最后选择了后者。 这一拷问,也将本片的深度提高到了黑客帝国中那个叛徒说的“我认为矩阵中的世界更真实”的思考。 另外值得夸奖的是,这部片子的两位丹尼尔导演虽然大胆创新,但还是怕观众误解,于是在片子前半段就要交待清楚: 1. 很早就给手机里的女主照片一个特写,就是防止你们误认为他俩是同性恋。毕竟后面两男主有吻戏,但那根本不是禁断之爱,而更像是一种自慰。 2. 僵尸开始说话的时候,男主有一句台词“或许是我过于饥饿而产生的幻觉”,表明后面僵尸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为男主内心世界的映射,希望观众不要站在科学制高点吐槽。 其实,生死之间,那么多你曾经忽略的小瞬间,在临死前回顾的时候往往会有种别样的留恋。生活本身的故事线,建立在封闭的物质世界法则上,但是物质世界又完全受制于精神世界的主观感受。 如果科学是一片广阔的天空,那么哲学就是包裹着这层天空的神秘结界,没有人知道它的真相。 人生是一场永远也无法醒来的梦,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而却并不是每个人能说得清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感谢本片的三位丹尼尔,在一个看似荒诞的设定里,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突破思维定势的人生思考。

 3 ) 严肃影评#16 – 喜剧?悲剧?2016目前为止的最佳作 9/10

瑞士军刀男

在《瑞士军刀男》里面,大概没有任何的东西是可以肯定的。我甚至不能肯定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当电影以屁开场逗乐观众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会是一部喜剧。但当观众们最终了解到事情让人痛心的真相的时候,认为这是一部悲剧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而当主角们伴随剧情发展清唱起让人激动的歌曲的时候,会有那么一刹那觉得这是一部音乐剧的人,也应该不止我一个吧。又或者,这是一部惊悚剧?不得不说这个故事里多多少少有点寓言性质呢,而这个寓言的根本,难道就不是我们人类每天的生活吗?

喜剧?悲剧?音乐剧?惊悚剧?我不能用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类型来定义《瑞士军刀男》。因为就像历史上众多伟大电影一样,试图把它硬塞到某一类里,只会侮辱了这部让人细思极恐的作品罢了。不同观众注定会对这部作品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这却也正正是一部好的电影作品所具有的标志。

独特,独立电影的魔术。大概只有这两个描述是不同的观众在观影之后所能达成的共识。
主角曼尼(雷德克里夫饰)及汉克(达诺饰)

《瑞士军刀男》讲述的是被困荒岛的汉克(保罗•达诺饰)在绝望自杀前发现一具不断放屁的尸体曼尼(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对的,就是你的哈利波特…),从而两人踏上了从荒岛回归社会文明的冒险故事。为什么叫《瑞士军刀男》?因为曼尼除了会不断放屁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的其他功能了,例如能生火,例如能砍树,例如能用作摩托艇,还例如能当饮水机,等等等等。这具苍白的尸体,就像瑞士军刀一样可以满足汉克的各种需求。对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把观众们带入了一个不现实的世界里面,但观众们却会因为两位演员精彩至极的表演而接受这些荒谬。

达诺对汉克的表演再次让我确认了这位瘦弱的男人绝对是当今好莱坞最被低估的演员之一。从10年前《阳光小美女》里面的自闭哥哥开始,我从来都不会怀疑他将成为一个实力派。《血色将至》里虽然大家都觉得他完全不能跟同台演出的丹尼尔•戴•刘易斯相提并论,但在我看来23岁的他已经是可圈可点了。而他在《爱与慈悲》中令人怜悯的诠释,说是上一年最被低估的表演也不为过。纸片一般身材的达诺总是被选去演绎各种奇怪而精神有问题的角色,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这次被选角相中演出汉克这个角色的原因吧?

汉克是个奇怪的人,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这部电影的视角和切入点却又恰恰是汉克。所以当他遇到这具让人忍俊不禁的万能尸体时,相信不少观众跟我一样第一反应都是觉得这不可能是真的,他这个视角一点都不可靠。我们甚至能在电影中不断穿插的闪回中猜想到他甚至很可能是一个有精神问题的人。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被汉克的真挚和贴心而打动。他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会想办法让别人开心,他会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些都是正常电影里让汉克这个角色值得在最后得到救赎的品质。而达诺对汉克自然传神的演出,则让观众们对这个角色有更多的情感寄托,希望他最后能走出困境。

而电影的另一位主角,这具干瘪却又功能众多的尸体曼尼,先不论到底是真是假,跟汉克恰恰是截然不同的。汉克在电影中不断地被自己的存在而困扰,但曼尼则像一张白纸一样,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存在而已,对这个世界充满感了好奇。他想知道身边的这些都是什么,他想知道此刻心里的到底是什么感觉,他想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曼尼就像一个初生婴儿一样什么都不懂,但却迅速了解到这个世界的规律,从而变得像我们一样腐败而肮脏,像我们一样会被羞辱和自我怀疑而侵蚀。曼尼可以从最简单的事情中感到喜悦,但也恰恰因为这样,当他最后慢慢了解这个世界而终于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惹人讨厌的时候,观众们才会更加感到心灵上的冲击吧。而雷德克里夫对曼尼的演绎,难度是那么的高却又是那么的传神。他不能有任何的动作,他的所有感情都只能从对白中表达而出,但他却还是可以一瞬间把曼尼的欢心喜悦转换到灰暗阴沉。
从毫无意义中发现美好

但如果没有了导演兼编剧的两个丹尼尔(好像想不到更好的说法了,毕竟他们不是兄弟,只是名字都是丹尼尔而已),曼尼和汉克都将不复存在。能够写出这么新颖而冒险的剧本当然值得赞颂,但拍摄音乐短片出身的他们,在这部电影中留下的最大烙印还是能够捕捉不寻常美好的镜头,以及让人沉醉的类似和声演唱的配乐。

虽然《瑞士军刀男》所涉及到的主题包括了友情,孤独,存在的意义等等,但最让我感到意外和感动的,却是电影对于这个世界丑和美的定义和讨论。而这其中最出彩的,当属汉克和曼尼在丛林中用一堆毫无意义,在社会中被看作丑陋的废弃品,重现生活中美好的画面。电影中多次使用废弃物品作为道具重现生活中的场景,把生活中大家随手丢弃的东西构建成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尤其是公交车场景的重现,把生活中平凡而乏味的画面变得那么的绚丽而动人。当曼尼看着“车窗”外简单却美好的景色画面不断流逝时,相信大家都会为这道被忽略的风景而感叹吧?当然,这部电影清新的画面都要归功于摄影师,毕竟他把一部预算300万的电影拍成了3000万一样无与伦比。但最先找到这些让人深思的漂亮画面的,大概还是两个丹尼尔吧。

至于配乐,我总是说一部好电影的必要条件是出彩的配乐或者音效,而《瑞士军刀男》看似欢快的配乐不仅让观众充满能量,更是让电影最后略显忧伤的结局显得更加让人神伤。丹尼尔们在采访时透露,热爱音乐的他们走的并不是普通先拍摄再配乐的路线,而是倒过来先配乐再根据歌曲创作剧本。这多少能解释为什么细心听配乐的歌词的话,能听出不少电影想表达的一众主题呢。
疯狂荒谬却引人入胜

说起电影的主题,除了之前提到的友情,孤独,存在的意义之外,还有更多更多对不同人来说也不尽相同的解读。比如曼尼并非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汉克思想上的延伸这一点,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不会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但这也仅仅是电影众多有趣和深刻的隐喻之中的其中一个罢了。你可以把《瑞士军刀男》看作是心灵破碎的朋友之间的互相关怀,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关于孤独和希望的蒙太奇。但你也可以仅仅把它看作是一部关于流浪者和不断放屁的尸体之间的一趟旅程而已。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关于人类和社会对于某些行为觉得羞辱这个看法的讨论,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关于猥亵跟踪者最终面对现实的残酷映画,更可以是一部关于人性本身的咏叹调。它可以是所有的东西,它也可以不是任何的东西。毕竟如果没有多样性的题材,这部电影又怎么能对得起《瑞士军刀男》这个名字呢。这就好像我一开始说的一样,《瑞士军刀男》的好正正在于没有人能肯定说出它到底是什么。但如果你能接受它稀奇古怪的设定以及能为之一笑,大概你也能好好享受这趟独特的旅程了。

当然,应该有不少人跟我一样会认为结局让人感到扑朔迷离而又不尽合理吧?但至少我们能从编导的镜头里看到他们尝试从独特的视角去探讨人性最本质问题的努力。而从不能完美收尾这个角度上来看,《瑞士军刀男》也是特别具有独立电影色彩的。它就像很多其他仅仅会在圣丹斯电影节中播放而后无法上映的电影一般,有着让人好奇的开篇构设,到最后却无法以同样让人震惊的精彩情节来收尾。不过这也只是吹毛求疵罢了,毕竟能比得上《爆裂鼓手》这个级别完成度的独立影片大概是十年一见的吧。

在我看来,《瑞士军刀男》仅仅是带我走进这个独特的世界里其实已经让我觉得值回票价了。这也正是独立电影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了:不用像充斥着今年电影市场的科幻大片和超级英雄片一样用最为平常的角度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走着不寻常的路,用让人着迷的方式使不同的观众感受到共鸣。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缺乏原创电影的2016上半年我觉得这是目前为止最佳作的原因。

 4 )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我是个疯子)了

Swiss Army Man前半部分算是有趣但并不太出彩的荒诞片,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以为整部影片就只是讲主角Hank靠着尸体Manny为精神寄托,乐观求生的励志故事。然而最后几分钟却出现了让人叹服的大反转,揭露出一个残酷真相:Hank并没有迷失荒岛,他只是一个不能融入社会生活的废柴,整个故事都是他躲在暗恋女生家后山上的幻想。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大概是为了讨论这么一个问题:人更应该追求现实世界的成功还是内心世界的满足?

我常在街上看到酗酒嗑药到不能自理的人,他们衣衫褴褛举止怪异,但看起来面露满足和快乐。我想大多人并不羡慕这种快乐,离这种人远远的并且在面对酒精和毒品时以他们为戒,提醒自己要理智自律地活着。我虽坚信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而非生存繁衍这些程式化的任务,却也并没有选择像这些疯子一样放纵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沉沦。人就是这么矛盾:我们一面告诫自己理性处事委曲求全,一面又羡慕洒脱歌颂自由;一面憧憬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意境,一面嘲笑身边的每一个醉汉。有时我也像这些醉汉一样沉湎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疯子。我也因此换位想到,每一个看上去的疯子都可能只是沉浸在我所不能理解的快乐之中而已。

而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先把我们放在一个疯子的视角,跟着他一起疯,同时插入一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来说服你,让你更深入地理解疯子,同意疯子。当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和疯子站在一边的时候,再揭露他是个疯子的事实。这个时候观众的反应也不难料想:清醒理性的观众会一脸WTF,气愤于导演的愚弄摔门而去。而对作为半个疯子的我,这个真相就像是把我对人生预设的一种可能过了一遍一样,又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

我想大多数人虽然同意幻觉可以支撑我们活下去,但都不赞成躲进精神世界里逃避现实。这大概是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还是有基本的生存需要。过度沉浸在幻觉中可能影响我们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多数疯子虽然有短暂的快乐但最后还是死路一条。我想本片中Hank一开选择自杀也是这个原因。更可怕的是,我一直隐隐担心,其实精神上的享受也多半以物质享受为根基,缺少根基的精神享受可能难以稳定存在。这一点影片诠释得非常好。Manny这个角色大概就代表着Hank在物质方面欲望的投射。因此Manny的举止带有一些Hank的本我的特点:比如在询问遇到女神怎么办的时候,Manny直接问的就是我可不可以吻她,可不可以跟她啪啪。不难想象,Hank躲在女神家的后山上每天刷着女神的ins,虽然感情上是满足的,但一定也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但为了压抑自己的原始冲动,这种欲望只能借看到女神照片就勃起的Manny宣泄出来。Manny在最后也因此质问Hank,为什么我想干啥你都要拦着。这根本就是超我对本我的调教嘛!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阿宅也许都发过我有偶像我不需要谈恋爱的豪言壮语。虽然这种虚拟的爱可以满足感情上的需要,但有些最原始的欲望却无法在偶像身上得到满足。当然爱情这个话题太复杂,不深入讨论。

其次,人是社会的动物,且可以彼此精确交流。所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也需要他人配合。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过得很快乐,也可以欺骗自己外人的鄙视其实都是妒忌,但他们怜悯目光会一直躲在你内心深处拷问你,最终成为让你整个精神世界崩塌的蛀虫。这也是为什么Hank只能远离家人,选择自我流放的原因。人为了在这个社会里和平相处,设立了各种条条框框,一方面确保了大家相安无事,一方面也成为了阻碍了我们尽情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枷锁。社会认同的需要决定了我们的精神满足感很大程度上被他人的目光所左右。Manny问Hank,为什么我们不能尽情地放屁,为什么大家不放下一切的约束,一起高兴地唱歌跳舞就好了。是啊我也想随时随地忘我地起舞,但在这无奈的社会里,我们只好收紧自己的屁,循规蹈矩地迈步。在Manny的唆使下,Hank最终以一个逃生者的形象出现在Sarah家的草坪上。显然,作为欲望化身的Manny不能继续存在,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别让Sarah知道我有多喜欢她。这代表重回社会的Hank不得不为了他人的眼光约束起自己。而Sarah发现真相之后,Hank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家眼中的疯子。为了捍卫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逃离人群与世隔绝。结尾的情节则更可悲:当Hank走投无路被追到海边时,众目睽睽之下,Manny放着屁在海水里抽动起来仿佛活了一般。众人惊诧的目光中,Hank再次绽放出快乐的笑容。正如之前所说,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他人的配合。当真相大白天下后,Hank无法继续自己一个人坚信这段虚构的旅途以及从中获得快乐,所以他需要这样一个证据让他人也相信Manny的存在。不难猜测,这一幕应该也只是Hank的幻想。


当我们一开始从一个荒岛逃生者的视角看Hank,就觉得他幻想出关于Manny的一切,苦中取乐,这种求生的信念值得称道。但当我们发现他其实只是个躲在别人后山上逃避现实的疯子,有些人就会觉得真是恶心。殊不知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个社会里好好地生存,可能并不比荒岛求生容易呢。正因为快乐地活着是如此不易,我们需要的幻想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要更多一点。于是,我们躲进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或多或少地都成了“疯子”:被坏人欺负就幻想恶有恶报;付出没回报就念想有志者事竟成;看别人挥金如土,就劝自己知足常乐;没法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就觉得单恋的感情也很美好。我们总需要一点幻想才活得下去。我们比起躺在大街上的醉汉和瘾君子,也许只是程度把握得好一点而已。

 5 ) 瑞士军刀男:成年孤独者的彼得潘

瑞士军刀男的最后一个场景和开头形成了环形叙事,曼尼的尸体剧烈地放屁,从水上漂离了那群来自“正常社会”、用嫌恶眼神看着他和汉克的人。这个场景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因为在一群神色或惊恐或鄙夷的成年人中间,有一个儿童发出了笑声,对她来说这个场景是滑稽好笑而非不堪入目的。看完本片后仔细想来,这个环形叙事的安排非常巧妙。平庸观众如我,在电影开头看到密集的放屁情节无疑是会感到尴尬不适的,然而在经过一个半小时影片中对放屁、性欲、无法融入社会的孤独和stalking这类平常看起来不那么体面的行为的探讨,在看到最后的场景时,观众对那具“行为不当”的尸体感觉已经全然不同了。

“正常社会”有时候很怪异,当一个儿童异想天开,相信仙灵和鬼怪,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人们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甚至是富有想象力的。而当一个成年人那样做的时候,他就会被描述成弱智,怪胎甚至creepy。这两种人之间要真说有什么差异,也就是年龄不同罢了。最后一个镜头莫名令人想到小飞侠和青鸟之流的儿童奇幻冒险故事,也许那个场景里偷偷藏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看见的永无乡或者青鸟,以至于能引他们发笑,而成年人们只看到一具诡异的尸体。

在电影中,曼尼和莎拉分别代表了虚幻与现实的两个世界,而究竟要前往哪个世界的决定权掌握在主角汉克自己的手里,在曼尼所代表的理想世界里,他是是领导者和裁决者,是个流落荒岛的冒险者,是个靠谱的朋友,在正常社会里有一个美满的生活,所以他要回去。然而在沙拉代表的现实中,如他自己所说,你越了解我,你就会越讨厌我。他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害怕和自己暗恋的女人搭话,和家人缺乏沟通,躲在莎拉家后面的林子里偷窥她的生活。在理想世界里,汉克和曼尼用一堆垃圾堆出了自己的房屋,朋友和乐队成员,在那里他们同时和想象出来的莎拉恋爱,在落入水中时亲吻对方。曼尼作为一具能说话的尸体,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汉克给他灌输外来世界的知识:你不能随便和人搭话,不能随便在别人面前唱歌,不能在别人面前直接表达性欲,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屁,人们不喜欢那样。然后曼尼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回到现实世界呢,听起来在那里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而你甚至不能在我面前放屁,这太糟糕了。

那一刻是汉克这个现实社会里的孤独者离永远逗留在自己搭建出来的理想世界最近的时候,观影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不留下来,为什么要回到那个不断被他人打量审判的现实世界里去呢。至于那些不论生理心理,被人认为是不体面的事情,又到底有什么错,无非是放开身体的自然需求和心理迷恋而已。当然这种思想只能存在于曼尼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我尽量避免和人谈性,倒不是我觉得性这件事本身是多么的上不得台面,而是当人想和你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想谈论的往往不是性本身,或是对他人的迷恋欣赏,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想借着这个话题夸耀自己。

然而就像每一个自我感觉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人一样,汉克的内心仍然有着回归现实融入现实的渴望和需求,而手机屏保上莎拉的照片就是吸引他回归的动机。尽管他内心其实知道,人生不是闯关游戏,莎拉也不是关底的奖励,不是他成功离开荒岛就能得到莎拉的。人生就是由一次次“也许这次我能成功呢”和一次次的失望组成的,盯着手机里莎拉的照片,汉克想再尝试一次,他也再一次地失望了。在电影的结尾,回归现实社会的一刻,代表理想世界的曼尼彻底死去了,教会他飞翔的小飞侠回到了永无乡。汉克本可以选择像温迪一样长大,融入成人世界,顶替曼尼的身份,让曼尼的尸体做那个怪胎和变态stalker,以后甚至还有机会和莎拉保持联系。但是在曼尼死去之后,汉克意识到曼尼所代表的东西比做一个正常人更重要,他的需求从融入社会转为了自我接纳。别人可以觉得他是怪胎,但他不能让人把曼尼的尸体扔进停尸间放个几周,再办一场无人到场的葬礼下葬。于是他面对渴求猎奇新闻的媒体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抢走了曼尼的尸体一路逃跑到海岸边。

“我很抱歉,我只是想给你其他人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以及那些在遇见你之前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的东西,他们可能会笑话我们,可能会用奇怪的绰号称呼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很奇怪,但是他们想什么都不重要了。我只请求……你不要死。”

汉克对曼尼的尸体这样说。

这部电影在B站上的标签是喜剧和冒险,这一点上令人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而两部电影的复杂程度都远超任何标签能够定义的。瑞士军刀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布达佩斯大饭店更加复杂,因为片中真实和虚幻的边界更为模糊。不论曼尼是具有超能力的、会说话的尸体这件事是真是幻,无可否认他是汉克人格的一部分投射,因此这段话可以被看作汉克在回归现实世界后,对自己内心缺失了的板块的告白。在回归现实社会之后他才意识到,他曾经以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必要的。和曼尼在一起搭建梦想的那些时候,他们可以在他们想要的任何时候歌唱舞蹈,彻夜饮酒举办派对,不需要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他对把他铐起来的警察说,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我希望你们能看见那场景,那美极了。”正常的社会人们当然认为面前的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用摄像机和怀疑厌恶的眼神对准了他,毕竟成年人的眼睛是看不见青鸟的。

在这一点上,本片使用了转换视角的手法让观众能够体会汉克和现实世界人眼中的不同。在汉克和曼尼在一起举办派对的那些片段,观众从他们的视角看到这一切,场景中的光线柔和,即使在黎明和水下的场景中使用了冷色(背景里还是有暖色成分),使用了大量大光圈近景和慢镜头,以此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甚至梦幻的视觉效果。在汉克和曼尼眼里这一切是自由而美好的,而在影片末尾,从外人的视角看他们搭建的房屋和假人时,色彩则被调节得富有现实感,换言之,更接近人们平时看景物时的颜色,甚至更加冷锐。在这种视角中,汉克和曼尼建造的小世界显得狭窄残破,连那些由苔藓和破烂铁皮组成的假人都平添了阴森感。中间有一个镜头切到了摄影记者摄像机里记录的视角,扫过那一片铁皮假人,观众几乎可以从这个镜头里想象出这则新闻会被如何播出,会如何被人评头论足,成为第二天茶水间里的谈资。

曼尼彻底死去之前说的一句话耐人寻味,即使他知道他爱的莎拉可能完全不是真实的莎拉,但他仍然对汉克说:“别让她知道我有多爱她。”这句话像是对所有有过stalking经验的人的速写,尽管真正有stalking行为的是汉克。包括我自己在内,认识的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stalking行为(当然一般仅限于查看对方的社交网络信息),从对方社交网络上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一个自己迷恋的幻象。干这种事情的时候,最害怕的是不小心手滑点到赞被对方发现,人就是这么古怪了,一边拼命想要表达对对方的好感,一边又比害怕任何事物都还要害怕被对方发现。

刚看到本片的开头的时候,我对后来的走向其实不太看好。当时觉得片头即使对于一部独立电影来说也太跳脱了,当然看到结局本片再次深刻教育我了一记不要随意下结论。从结构上来看,曼尼是提问者,从开头他开始提出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死?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爱?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生?而汉克则用行为一点点探索和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这部在我看来开头可以说是癫狂的电影,最后竟然以一种悲伤又豁达的方式一点点圆了回来。本片的另一个令人喜爱的点在于,通过汉克和曼尼这两个相通又不同的角色,满足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角色的三种需求:recognition(一个角色的真实性),alignment(一个角色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程度),allegiance(观众对一个角色道德/意识形态的赞同程度)。汉克作为一个其貌不扬,没有什么显著成就又害羞的平凡人,在recognition上无疑是达标的,现实中他就像是在公共交通上、街边随处可见的那种普通人。而他作为一个无法完全融入现实社会的孤独者的特质,又是能够引起大部分独立电影观众的共鸣的。在allegiance方面,他作为一个跟踪者就不那么能够符合观众的道德要求了,于是这一方面的缺失就由曼尼的角色来填补,尽管曼尼时不时会出现不合时宜的发言和表现,但这些都可以用他是一具不谙世事的尸体的原因来解释,广泛意义上,曼尼在这部影片中,仍然是真善美的代表。

影片的结尾严格意义上不是个能让人长舒一口气的结束,抛下了许多疑问不曾解答,然而对主角汉克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了。他的小飞侠漂流着离他远去,但汉克知道曼尼仍未死去,总会在某一个地方存在着。同时,他也从别人眼里的怪人活成了自己眼里的怪人,尽管后者并不一定比前者少痛苦一点,为自己做怪人总比终日提心吊胆,害怕成为别人眼里的怪胎要轻松些。

 6 ) 又丧又惨又好笑

虽然男主真的蛮惨的,不过用屁做动力开船,还有尸体爆米花和尸体喷箭打猎笑喷我了,编剧脑洞大过天。

最后男主抢了尸体,警察跟着男主到了山上,才发现所有那些男主和曼尼的故事其实就在女主家后院旁边的山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海岛什么无人区什么熊,只是太孤独太无聊的男主对着一具尸体想象出来的。

最后曼尼在警察和女主眼前开走也是想象,只有被大家怀疑是抢尸体的变态的时候是现实世界。太惨了这个男主。

其实站在女主的角度上想想看,还挺吓人的,一个疯子一直在自家后院山上,还在手机里保存了自己的各种照片,这不就是一个变态跟踪狂吗?!幸好这个男主比较怂,不然影片类型就改犯罪片了。

哈利波特这次突破自我了,那个尸体演的特别好。为什么会有这么NB的尸体?因为他死之前是哈利波特啊。

 短评

我是一具尸体,别人眼里的我就是一个死了都没人认的loser,而他眼里的我就是他的同伴,是让他活下去的全部,其实,他在我心里也是这样。最后,我的响屁在海上开起了一片灿烂的莲花。

8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这实在太悲伤太悲伤了

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以逝去之人救赎未死之人,这电影的人文关怀层次会很高,我觉得这电影会火!

12分钟前
  • 最终进化
  • 力荐

“你越了解我,你就会越不喜欢我” 屎尿屁的小清新,从未有过的观影体验,雀跃着、暧昧着、悲伤着……那些离开的、解不开的、从未打开的,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而弥足珍贵的。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个厕所笑话电影拍成短片差不多啦,弄到这么长就不必了吧。本以为最后会来个升华的结果也没有。总体感觉和结尾出现的姑娘说得一样:"what the fuck..."

16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笑过之后便是沉重,这大概是今年目前看过最难过的一部电影——看似最不可能的奇遇,却是我选择孤独的勇气。生于蔓草荒野,死于尘世搁浅,那座不被理解与触碰的孤岛,至少也曾拥有过一片大海。

20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力荐

4分给终于被伏地魔杀死的哈利波特

24分钟前
  • 于婷娜
  • 推荐

看似荒诞,实则厚重。生与死的距离其实真的不远,自我认知与自我救赎也只是一线之隔。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到最后尸体踏浪而去的时候内心澎湃不已。

28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今年目前为止最佳电影,荒诞黑色幽默与小清新完美结合,看似喜剧,却做了好多人生哲学的探讨,立意很高,脑洞很大,演技很好,台词很棒。(因为也许有一天,你变的屎会和我变的屎的相遇,我们还是有奔头的,你知道吗?)

31分钟前
  • Oasis
  • 力荐

堪称2016最脑洞。所谓力拔山兮屁盖世,屁马当枪走天涯,上可乘风破浪,下能饮水尸源,还能歌善辩自带“指南针”。温馨提示,购买时请认准 哈利·波特。

32分钟前
  • 百代过客
  • 推荐

总感觉会是个梦,梦醒了,猪脚还在上吊。

34分钟前
  • 是不是你还是你
  • 还行

8/10. 属于很有新意、很值得看但缺点又太他妈明显的电影。设定很好,哲学探讨也下功夫了,但还是形式远大于内容。能抻到95分钟真是极限了。俩人演技没话讲,尤其二美,至少拿奥斯卡配角提名吧。

35分钟前
  • 了了
  • 推荐

今年最神奇的观影体验,戳烂了我跑偏的笑点。全程的荒诞中居然也能思考人生,酷炫

37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推荐

魔幻现实主义。明显前半段男主疯了,开头的荒岛只是精神上的绝望隐喻,把自己逐渐觉醒的正常人格部分附加于尸体复活,从绝望启迪背负不谙人事的尸体,到幻想尸体拯救背负自己,是一个人格回复正常的过程,最后尸体被警察看见,不会说话,俩个人格彻底融合后,片尾放屁的尸体一路绝尘而去,则更属于象征

38分钟前
  • 希区柯克
  • 推荐

曼尼是汉克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理解,是自己活下去的信念支撑,当然没能被外界接受,自我受限所以孤独自闭,影片最后曼尼死去时,汉克发现这世界对于他不会变化,他要他的快乐,所以还原一切,大家以变态看他,影片神奇处最后曼尼复活,大家也就相信(理解)他,小女孩还是表达纯真。谁不需要被理解呢?

41分钟前
  • 昱235
  • 力荐

我发现你,我不能抛弃你,我拥有你,我复活你,我扮作你的虚幻爱人,我在某一刻假装你,最后我成为你。

42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比《少年派》小清新,又比《少年派》重口味。用哲学的大帽子把自我救赎、荒野求生类电影都革命了一遍,最后竟然是对屌丝的温柔劝世:如果支撑你活着的东西在他人看来都恶心粗鄙,那就活在孤岛吧,活在what the fuck里吧!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Solitude, survival and love

52分钟前
  • 郭基尔斯
  • 力荐

本年度WTF电影代表作,导演神TM脑洞,表面上这是一部少年基佬版“温暖的尸体”从荒岛求生后的奇幻漂流,但在内核里导演似乎想要探讨很多形而上的主题,关乎人的孤独与异化、生存的哲学与生命的价值;或许,生活的本质是荒诞的,我们从始至终都只是在面对孤独与疯狂。BGM实在太屌,丹尼尔的演技有突破!

56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当韦斯·安德森遇见“温暖的尸体”,重口与清新融合无间的黑色童话。荒野求生之旅与尸体同行,就像他和他假第三者之名谈了一场erotic的恋爱。轻得飞起来的故事,讲述的却是沉重的主题:那些不被祝福、不被理解、甚至被视作犯罪的感情。我是屌丝,我爱上了尸体。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