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

科幻片中国大陆2022

主演:沈腾,马丽,常远,李诚儒,黄才伦,辣目洋子,郝瀚,黄子韬,王成思,高海宝,杨铮,史彭元,张熙然,黄品沅,杨皓宇,徐志胜,杜晓宇,李海银,陶亮,王赞,李唯贺,陈昊明,孟芷旭

导演:张吃鱼

播放地址

 剧照

独行月球 剧照 NO.1独行月球 剧照 NO.2独行月球 剧照 NO.3独行月球 剧照 NO.4独行月球 剧照 NO.5独行月球 剧照 NO.6独行月球 剧照 NO.13独行月球 剧照 NO.14独行月球 剧照 NO.15独行月球 剧照 NO.16独行月球 剧照 NO.17独行月球 剧照 NO.18独行月球 剧照 NO.19独行月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4:24

详细剧情

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对当下直播环境的无情讽刺

关于登月,是否应该做成喜剧,还是只能严谨的科幻?

这可能是对于此片最大的争议,比如在月球是否声音能被听见,奔跑、喷气是否能逃出陨石坑;以及能否徒手去把陨石给带过去给炸了。这些内容导致了大量的出戏,违和感。

所以,喜剧和科幻的严谨性,并不是平行的选择问题,而是先后的问题。

既然这部电影是建立在月球这个太空环境中,那无论拍摄喜剧还是动作片,还是悬疑片,那都应该严格遵循太空环境的设定。假如做不到,那就不是一个月球,而是绿幕厂房基地。所以片名可以正大光明的改为《独行绿幕拍摄基地》。自然没有人出戏或者挑刺儿。

只能说这个电影是喜剧和科幻,一个也没做好。

——下面开始正文吐槽——

说说电影的结构。一个登月组织通过直播沈腾在月球的表现,来试图激励地球上劫后余生的人们。

故事,就是沈腾一人的月球戏,加上一个袋鼠。

1-沈腾在月球上没有赶上飞船,上演了一波漂移追飞船戏;2-沈腾意淫马丽戏,与袋鼠打架戏。3-沈腾和袋鼠开车环绕月球戏;4-沈腾开飞船炸掉陨石戏。

塑造地球上人们有任何作用吗?没有。我不说你可能忘了,电影特意塑造了一个抱着绿植的小女孩,八级的钳工,落魄秃顶的明星,以及外国人群演;他们的存在就是制造笑料,然后整天无所事事,只坐在电视前,需要靠月球上的人获取生活意义。登月组织的人也是无所事事,试图 强行提供价值,找短视频配音员;从不做正事,导致连陨石有几个都忘了。

实际上,地球上的人,和登月组织的人,都是在通过视频获取到这一切信息。当然还包括,我们荧幕之下的观众——这一上帝视角。

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

其实地球上的人们作为观众,和荧幕下的我们作为观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都是在看沈腾月球直播的这一出好戏。

地球上观众的唯一作用就是,在沈腾倒霉的时候吐槽,在有热血表现的时候鼓掌呐喊,在离别的时候流泪。就好像我们作为观众,不能看懂沈腾表演的意图一样,非得通过拍摄另一波人的反应来阐释。

这令我想起了b站的很多高播放视频下,人们热爱阅读评论的样子,热爱看别人在这个视频下会产生什么段子;甚至有的视频就是专门拍摄up主对于某个搞笑视频的反应的视频,而up的反应越大,面前的观众就笑的越开心。比如《不要笑挑战 ,看up刷到第几个视频会笑》、比如《当外国人看见手工耿的视频是什么反应》、比如视频结束加入的夸张的 猴笑声,提醒你,这里应该笑了。

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悲哀,就像我们作为观众去看一些明显搞笑视频,还担心自己笑的不够大声,因此需要去看别人的反应,重新笑一次;就像是 我们害怕自己看见事物的第一反应不够整齐;就像是 我们失去了感知的能力一样。

这一现象也恰恰反映了当下,随着短视频的平台崛起,真正内容创作者的缺失:人们无法生产和创作真正的内容了,只能费劲人力打造一个无聊的月球故事。然后剩余的视频,就是以这个月球故事为蓝本,去对每一个包袱拍摄人们对观看反映。假如视频还不够多,那么就增加观看的人,增加观看者的身份 ,总能够为这庞大的互联网,再贡献一些流量。

像是一坨 口香糖,被无数人咀嚼过。而我们 观众,还得花钱嚼最后一次。

假如这是电影所讽刺的点,那我应该佩服,讽刺之精准,至少打个五分吧。

但显然不是,这部电影只是当下网络环境下的又一坨垃圾而已。

 2 ) 中间人的宇宙级浪漫

作者:枨不戒

科幻片是英雄含量最高的电影,主角在太空中历经艰险,最后动用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力挽狂澜,拯救大众,完成他踏上太空的使命。《独行月球》作为一部拯救主题明确的科幻喜剧,把一个普通的“中间人”放置到选择的正中心,让小人物在蜕变中找到他的意义和信仰。 《独行月球》的故事框架,是陨石撞击后的环境灾难,是人类在生死存亡之际启动月盾计划救世。这样的设定与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的现实忧虑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当地球的问题找不到合适出路时,人们把眼光投向了太空。月球,相比起遥远的行星,显得更熟悉,更浪漫, 使整个计划看起来充满可行性,但又不乏危机。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天然充满了冲突和故事性。电影把袋鼠和独孤月一起留在月球,让这个故事在紧张严肃之余,又有了一丝荒诞的喜感,也为电影定下了非传统的基调。 独孤月不同于传统科幻题材电影的主角,他甚至都不是宇航员,也不是工程师,只是一个修理工,是背景板里一闪而过的路人甲。他没有主角光环,只有倒霉,没有众望所归,只有忽视,没有委于重任,只有不靠谱,他的上位纯属误打误撞,是命运,将他推到了万众瞩目的C位,让他承担起原本不需要承担的重量。沈腾很擅长处理这种被命运砸中的小人物,他利用生活的细节把人物填满,口语化的段子拉进了他和观众的距离,使独孤月充满普通人的质感,让独孤月的人设变得更可信。 在这部电影中,让我看到沈腾演技中扎实的一面,相当长的剧情里,独孤月都独自待在月球,在一个人的独角戏里,沈腾利用头发胡子的变化,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控制,将独孤月每个阶段的状态都展现出来:不管是对袋鼠使出的美人计的搞笑,还是对着玻璃窗喝啤酒的孤寂,还是返回地球前的兴奋欢喜,每种情绪都诠释的饱满自然,挑起整部电影的大梁。 独孤月的梦想很小,没有星辰大海,没有扬名立万,小到只容下老婆孩子热炕头,只容下一个马蓝星,一份小心翼翼的暗恋。孤独月去招聘,工程师职位招聘满了,只有修理工还有空缺,独孤月第一反应是拒绝,可是走出大门的他邂逅了马蓝星,一见钟情的独孤月顾不得面子,宁可当修理工也要留下,只为远远的看马蓝星一眼。这份暗恋如果没有遇到陨石危机,可能永远都不会曝露人前,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小欢喜。 在月球上九百多个日夜里,支撑独孤月熬过漫漫孤寂的不是袋鼠金刚鼠,而是地球上的守望,是马蓝星的嫣然一笑。他在月球的所有努力,为的是撕掉标签,在马蓝星面前展现真实自我,展现出自己的爱意和智慧,他用自己的一腔赤诚不断地创造奇迹。要让月盾计划总指挥爱上一个修理工,这本来就是个奇迹。只要这个奇迹完成,孤独月的人生就圆满了。 马蓝星对独孤月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意外让他遗落月球,她不是不自责的,他在月球举步维艰的时候,她不是不担忧的。在电影后半段,导演用了大量他们两人地月同步的剪辑,两人处于同一画面,做着同样动作,在这个设计下充满CP感。相信很多观众都设想过独孤月载誉而归,拯救全人类的同时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然后抱得美人归的圆满结局。如果这样做了,只不过又是一个俗套的故事。马蓝星的好,正是好在她的不俗套。她不会因为独孤月修理工的身份看不起他,却也不会让自己的情感影响工作。在马蓝星心里,工作永远是首位,人类安全,月盾计划的成功,是最重要的,至于她自己的喜乐,那是排在最后的。 正因为马蓝星毫无私心,所以她敢于坦诚。在独孤月最高兴的时候,马蓝星告诉他留守月球的真相,独孤月先是一愣,然后是释然,说现在你选应该不会再这样做了吧!结果马蓝星直接回答,会!独孤月只感动了一秒,却还是说出了那句真实的告白,你是真冷血,我是真喜欢。当地球存亡和独孤月安危作为选择,摆放在马蓝星面前时,她有痛苦,有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这其实不是二选一,而是单选题,如果地球都不存在了,独孤月又怎么能生存下来呢?马蓝星懂,独孤月也懂,所以他们没有怨怼,只有理解,只有不舍。 孤独月和马蓝星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怅惘遗憾,让人回味悠长。爱情之花还没有真正盛放,他们没有相遇就已经错过,没有拥抱就已经永别。但这是一段最浪漫的感情,因为它超越了身份地位,超越了性别的刻板印象,超越了时间空间。现在人谈恋爱,第一个前提就是不要异地,上班已经够辛苦,你哭的时候他不在,你要的安慰她不懂,周末要奔波好几个小时才能和对象吃个饭,怎么能不为独孤月和马蓝星的地月之恋感动?如果没有π+,独孤月成功返回地球,他和马蓝星成功在一起,我相信他也不会以英雄地位骄傲,不会想要改变马蓝星,他更大概率会做一个在老婆背后的男人,用他的敦厚和幽默,用他的细心和智慧,支持马蓝星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而他大可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幸福。 男性中心论的爱情在马蓝星这里没有萌芽的机会,独孤月也不需要它,从他见过马蓝星的第一眼起,他就把自己放的很低,变成一朵尘埃中开出的花。感谢沈腾和马丽,奉献出这么一对反传统的角色,在这里,舔狗不再是贬义词,不再是愚蠢,而是浪漫和智慧,在这里,冷血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清醒,是隐忍。爱情不是单一的,除了霸道总裁和小娇妻,除了清冷男神和小白花,也可以是睿智果敢女宇航员和不靠谱逗比修理工,结局不再是单纯的HE或BE,还可以是一点点遗憾,一点点怅惘,一点点浪漫。 作为救世的英雄,独孤月是非典型的。他不够光鲜亮丽,会被金刚鼠打得掉牙,会因绝望对着地球打开面罩求死,就算有胜利,也是蹦跶不了两秒就被打脸。他不够解气劲爽,前期的卑微和倒霉,竟然没有等到扬眉吐气的时刻。在全球瞩目的直播中,他不是顶流,只是次顶流,因为观众更喜爱金刚鼠。他爱的女人,用尽一切努力,他却无法真正拥抱她。独孤月永远都是“中间人”,成不了扬名立万的大英雄,马蓝星,也只有登上月球回望地球时,才能在朦胧的星环中拥抱独孤月。 荣誉、金钱、爱情都和独孤月隔着星环的距离,说他失败,并不为过。但是这个不一样的英雄,却有着别样的可爱,他不是冰冷的雕塑,而是鲜活的真人,带着普通人的缺陷,有着喜庆的气质,能够让普通人陷入遐想——如果是自己被抛弃在月球,我该怎么办? 科幻题材电影在《独行月球》这里,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在宏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用“人”来弥补“硬件”。不管故事是发生在地球,还是发生在月球或火星,主角都是人,讲的都是人的故事。在这个人的故事里,科幻也好,喜剧也好,都只是调味品,重点是人的感情,人的困境,只要这个困境是普世的,感情之真实的,就会引起共鸣。这点,我觉得《独行月球》做到了,也希望接下来的国产科幻片,能做得更远,更深。

 3 ) 《独行月球》:开心麻花式喜剧为什么越来越尴尬?

文|梅雪风

它看起来像很多电影杂糅。它自我拯救的部分像《火星救援》,里面的人物设置及前面部分像《荒岛余生》,那只袋鼠其实是《荒岛余生》里那个叫威尔森的排球的升级版,而马丽那个角色,则是海伦·亨特那个角色的重生。至于影片中的喜剧成分,则是开心麻花喜剧手法零碎的复用、挪用。

从《火星救援》的角度来说,它里面的那种困难和波折就显得过于粗疏了,从《荒岛余生》的角度来讲,里面关于人性的表达也过于的浅显。从开心麻花之前的几部代表作比如《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来说,它在整体结构上显得不够完整。

沈腾被同伴落在了月球上,而地球又遭到了毁灭,他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实际上是非常黑色的设定。但当他知道地球上仍然有人之后,整个故事的调性又发生了大的翻转,它变成了一个回到地球的励志和煽情故事。

不是说喜剧就不能励志。我们看到的很多周星驰电影都是喜剧励志片,比如《破坏之王》,比如《少林足球》,比如《功夫》。

他们都是一个处处被嘲笑的小人物,却有着超出他们身份、地位和能力的理想,然后可笑而又悲壮地完成他们愿望的故事。

可笑是悲壮的起点,没有这种不自量力,影片中的那种动人心魄,也就没有立足点。

其实开心麻花的有些电影,对喜剧与煽情之间的关系也研究的比较透彻,比如《夏洛特烦恼》,比如《西虹市首富》。

它们的喜剧部分都来源于小人暴富之后的穷形恶相、嚣张跋扈,以及周边人的见风使舵奴颜媚骨,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它们的喜剧。

而它们动情的部分都在于当主人公真正地面对良心或者爱情的选择时。他们象所有的小人物一样,贪财好色、懦弱、胆小、嫉妒、气人有笑人无,最终,他们犹豫着、一步三回头,但仍然选择了自己内心良善的那个部分。

也就是说这些影片中,喜剧的部分,都与后面煽情的部分有着必然而且本质的联系。而这就是《独行月球》最本质的问题。

就如前面所说,影片的基本设定是其实是极其黑色的,被人拉下而无人发觉,其实是对体制的一种尖锐调笑。而袋鼠的尾巴扰动电缆,让沈腾误以为地球上还有人活着,让这种黑色更加浓重。至于他起飞后又适时出现的陨石,则让这种荒诞达到极致。

这是命运对他的第三次嘲笑,因为这三次,都不是他的错误,他只是一个命定的倒霉蛋。

黑色的本质是苍凉的,是人一定不能胜天的。黑色的本质就是对人主观能动性的讽刺和嘲笑,是对因果律的恶毒攻击,所以黑色电影的基本形式就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你计算的再周密,最终却被某种偶然或者是必然所打破,走向了自己完全不可知的或者相反的终点。无论是盖·里奇还是宁浩早期的电影,无不如此。

而热血的东西,一定是承认自我意志的,是承认自我选择是有价值的。

在这命定与不信命的对抗中,某种悲凉和悲壮就会出现了。但如果前面的部分不做足的话,那后面的部分也就随之垮塌。

作为一部主流商业电影,影片的主创本能地设定了很多很有意味的关系框架,但又似乎很害怕这些设定背后的尖锐和虚无,于是用急不可耐而又粗糙的正能量去覆盖了它,最终影片既没有讽剌,也没有荒诞,也就没有真正的孤独,就更不会有最后那与命运这只巨兽对抗的悲壮。

比如影片中沈腾被月球整个基地落下,没有一个人能想起他,这样一个桥段最后也被影片主创扭转为马丽其实看到了他,但是基于整个团队的安危选择放弃他。那种尖刻的调笑,最终被暗暗转化为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

同理,那只袋鼠的设定,它和《冰河世纪》里面的那只松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根本不会管这个世界的沧桑巨变,也不会管人类的悲欢离合,它们只关注他们眼前的那点食物,并誓死捍卫他们。对那只松鼠来说,就是那些松子,而对这袋鼠来说,就是它那间屋里面的所有的东西。

它们本质上就是对煽情和自我美化的消解,袋鼠大闹灵堂,其实里面也有这个意思。

但同样,影片主创下意识地软化了它的残忍。对于袋鼠来说,就是把它人化。最终在影片里面它成了一个不能说话、头脑简单,只懂得以拳头来表达情感的肌肉男。人化了它,它与沈腾之间的关系也就弱化了。

没有人化, 它就是命运对沈腾不带偏见的折磨,而人化之后,那只是两个性格不同的人之间的惯常打闹。

更重要的是,想一想《荒岛余生》里面汤姆·汉克斯和那只排球威尔森的关系,它映照出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主人公为了不让自己疯掉,他必须认定那个排球是一个人,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欺骗自己,自己并不孤独。当那只排球飘远时,他悲痛欲绝的地方,并不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孤独和孤立无援,而在于这时,他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欺骗自己。这是这部影片主创的高明之处。

而在这部影片里,当袋鼠成了富有感情的类人形物体之后,他与沈腾之间的情感也就简单而干瘪了。现在的情节里面,似乎是沈腾良心发现才会返回去救他。但其实,他们之间没有感情,沈腾也必须救他。因为即使这只袋鼠天天虐待他,让他恼羞成怒痛不欲生,但相较于完全阒静无声的一个人的状态,这种折磨也是一种享受。这才是他们两个关系的真相。

还有一点,这部电影的基础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它与《火星救援》及《荒岛余生》最不一样的地方。

沈腾之所以接受成为一个维修工而不是工程师,是遇到了马丽。这是一个屌丝男无望地追求高贵女的故事。他在月球基地都从没有也不敢跟马丽有任何的交流,就说明他内在的自卑。

但影片在处理这段爱情时也极其不认真。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当整个地球爆炸之后,沈腾想进入马丽的房间。进她的房间干什么?沈腾就像一个急色鬼或者说一个硬核直男一样,想一亲美人的芳泽。这当然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在他知道马丽已经死去之后。当自己认为是人生全部的女神死去了,他的反应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但显然不是影片之中这样的。在影片的那场追悼会之中,我们也看不到,他对马丽的特殊情感。

影片主创对于情感的敏感度,也让他们不能够体会沈腾最后赴死的真正原因。

沈腾在马丽的面前是不存在的,而马丽欣赏而且自己在践行着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最后,沈腾为了全人类牺牲自己,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马丽的认同,让马丽真正看见他。他必须成为英雄,才能真正获得玛丽的心,即使自己已经烟消云散。

这是一种极其卑微的爱,但爱情在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卑微的。正是因为这种个体的私人的爱,最终才会有那种大而忘私的爱,如果只有那种大而忘私的爱,整个影片的情感就会显得轻轻飘飘的。

影片里面唯一能拍出这种状态的,就是影片里的那个恶心场面,番茄汁掉在了画布上马丽的鼻孔处,沈腾贪婪地把它吃掉了。

因为爱而放弃自尊、自信及自爱,才能看到爱的伟力和魔力,在这些年的院线电影中,我们只能在寥寥几部电影中看到,比如《陆垚知马莉》。而像《浮云》《对她说》那样地自然而又自在的坦白,我们都不敢奢望。

只有拍出那些情感里面的不堪的那一面,你才能拍出那种牺牲的真正质感,那种走向高尚的可贵路径。

整部影片都是这样的首鼠两端。影片以一种黑色荒诞的调子作为引子,却不敢去真正的涉及黑色和荒诞。影片以一个屌丝男的卑微爱情作为基调,却也不敢去真正的去表现卑微。影片有一个科幻片的外壳,和在国内来说相对精良的美术和特效,但也并不曾像《火星救援》那样真正的以科学的事无巨细的态度去描述人在月球上应该遇到的所有的困难,最终让影片的自救过程变成了一种蜻蜓点水般的奇观。

粗略地看,你会觉得这是一部情节紧凑情感饱满视觉上也很热闹的大片,但细究,你会发觉各个部分各自为政,看不到一以贯之的情节和情感的逻辑,看不到创作者的态度,更谈不上什么表达。它是一个技术层面合格的商业品,能满足人们吃饱饭的基本需求,但反刍和消化时,却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回味。

从本质上来说,这部影片丧失了对人的境遇和痛苦的真实的关心,更谈不上对一群落或者阶层的关注。而这某种程度,恰好是开心麻花早期之所以风生水起的原因。《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驴得水》,无不如此。那种对于社会议题和矛盾的敏锐观察,对人性的相对犀利的解析,以及将这些观察注入到某种新颖形式中的能力,都让它形成某种意义上的领风气之先者。

而在这些电影之后,它所出产的《羞羞的铁拳》《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包括这部《独行月球》,仍然保留了开心麻花一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概念习惯,但同时, 却不再具有早期那种罕有的批判性,对人性的审视和观察,在这些电影都变成了一种套路化的重复。它似乎不再关注人真实的痛苦和尴尬,而只是圆熟地把它化为一种格式化的笑声。

这在《独行月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可以看到笑声既不指向人性的虚伪,不指向体制的盲目,不指向生命意义的虚无,所以它从某种程度就变成了最低级的出丑卖乖,变成了一种闲时的小甜点,一种不让局面显得过于尴尬的小笑话,而不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结构。

但可惜的是, 喜剧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它里面有着强烈的价值观判断。好的喜剧,是有刺痛感的,它要么剥下了你伪善的面孔,要么剥下了这个世界伪善的面具,它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只是以笑的方式。当创作者丧失了对人以及一个群落的真正关心,没有了真正想说的话时,那么喜剧的力量也会丧失殆尽。

首发于《人物》公众号

 4 ) 毫无疑问,这是沈腾最浪漫的一部电影。

冲着笑去的,结果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极致的浪漫。

对,浪漫是我看完这部含腾量百分之百的《独行月球》电影后的第一感觉。

浪漫是——只是在电梯上那一眼万年,我就愿意为了靠近你从工程师变成维修工。

浪漫是——我总是在我们擦身而过的时候偷偷看你,可我不知道你也在回头看我。

浪漫是——为了写一首给你最美的情书,带着耳机的我错过了月球最后的撤离。

浪漫是——不确定你还活着,但我每天在月球全频道呼唤你无数次。

浪漫是——听到你说你一定要回来,看到你带着大家点亮地球给我信号。

浪漫是——我努力活下去,只是为了回到你身边。

浪漫是——我如果变成流星划过地球,还是想要再看你一眼。

是浪漫将宇宙,星辰,空间站,月球这些庞大的元素和人类渺小却真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于此同时,极致的浪漫带来的观感也让将一些无关紧要的bug诗意的弱化了。

如果一部电影只有笑点,只有催泪点,只有特效和娱乐化,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浪漫是这部《独行月球》的灵魂,是基调,是结局温暖的底色。

让我印象最深的三大浪漫场景有——

1 在月球表面急速飞跃的袋鼠车

金刚袋鼠刚子是这部电影另一个亮点,喜剧效果几乎都是刚子和沈腾的打闹对手戏带来的。

袋鼠作为一个非常荒诞,非常好玩的黄金配角,最大程度的增加了独孤月一个人留在月球吃喝拉撒直播的戏剧冲突,与此同时袋鼠与主角独孤月的神奇的友谊也让观众看到了独孤月在爱情的痴狂外对友情的真挚,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救袋鼠我就会死,那要死一起死!这句让沈腾调转车头的怒吼对白燃到爆炸,也为后面刚子的力挽狂澜,拉着独孤月飞奔在月球表面做了情感的铺垫,导演很会调动观众的情绪,非常会控制影片的节奏,飞跃的袋鼠车在月球表面和碎石在星辰的背景下一起狂舞,配合着音乐燃到爆炸,浪漫到爆炸,是影片第一个震撼到我的点。

2全人类点亮地球,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

独孤月在月球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能重返地球再看一眼马蓝星,刚子的信号线触碰让独孤月误以为是和地球上的伙伴联系上了,当他发现这可能一切都是他的幻想,也许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死了时候简直心如死灰。事实证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马蓝星在这个关键时候用带领全人类点亮地球这种最浪漫的方式给了远在月球的独孤月回应,给了他一剂强心针。这是希望之光,不仅照亮了灰蒙蒙的地球,也照亮了独孤月的心。这里原本想要呈现的“你不是一个人”变成了“你不是人”也是神来之笔的笑点,让观众又想哭又想笑。

3如果变成流星划过地球,让我再看你一眼。

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让我略微不满意的地方,就是独孤月和马蓝星之间互相喜欢的那些细节太少了。

仅仅是一次电梯的对视就真的可以一眼万年吗?仅仅是孤独月偷偷看见了马蓝星冷傲外表下偷偷在房间里柔软的跳着舞就能让他彻底难以忘怀,就能彻底动心?又是什么让马蓝星爱上了独孤月呢?是他的顽强和活下去的勇气吗?

我知道,影片的节奏和时长决定了不能够毫无节制的铺垫两个人的感情,只能在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里去刻画。

好在沈腾马丽这天生一对的银幕cp让我相信了,他们就是相爱的,他们就是可以一见钟情,他们就是可以浪漫致死的。

最后陨石向地球袭来那场戏,独孤月那种我如果变成流星划过地球,也还是想再看你一眼的浪漫也让影片的剧情推向了情绪的最高点,也是影片最大的泪点。

影片结尾,马蓝星决定要重返月球了,为的是什么?我想,为的是去看去看他在月球看过的风景。

因为马蓝星的归宿是宇宙,宇宙这么大,马蓝星还会与独孤月相遇。

 5 ) 《独行月球》挺好,但真没你想得那么好笑

一、沈腾实力诠释“中间人”

“含腾量”可以说是众多影迷衡量一部有沈腾参演喜剧好不好看的金标准了,沈腾的搞笑实力毋庸置疑,《独行月球》以沈腾为大男主,含腾量爆表,好笑程度有所保障。沈腾马丽的演技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本片中的配角们也挺出彩。

如果说早期的经典喜剧片喜欢将镜头对准底层小人物,那么《独行月球》中展示出的这个“中间人”概念,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原来“中间人”还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特长?

其实对广大中国人来说,所谓“中间人”,其实并不陌生,可以算作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折中调和。但是《独行月球》的中庸之道却守正出奇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这个“中间人”进可以成为超级英雄拯救地球,退可以混吃等死了却残生。原来这TM就是“中间人”啊,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二、台词接地气,剧情年轻化,音乐很用心

我能感觉到电影编剧有在努力地把台词写的接地气,更贴合年轻人的认知方式。比如片中请了徐志胜讲脱口秀,用漫画的形式讲月盾机会的来龙去脉,让黄子韬出来自黑等等,都让年轻的观众可以轻易地捕捉到笑点。

比如时下吃瓜群众最喜欢看的他人大型社死现场,就被马丽摊上了,要不是她作为指挥长心理素质超群,估计换其他人当场就尴尬地溜了。

除此之外本片的音乐真的是超赞,在B站翻唱最火的腾格尔老师迎来了自己原唱的作品,根据电影内容填词的歌曲,搭配上腾格尔老师独特富有魅力的嗓音,实在是太震撼啦,听的人呢一激灵!

三、这部喜剧科幻片不缺想象力

如果你没有提前看预告,你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被可怜兮兮落在月球上的沈腾,居然被安排了一只满身腱子肉的袋鼠来作伴,一人一鼠相爱相杀简直承包了前半段的大部分笑点。

刚子:“你对袋鼠的力量一无所知!”

沈腾漂移救鼠的桥段,有没有漂进你的心巴?

虽然早有铺垫,但是我仍然被沈腾驾驭着刚才的狂奔镜头所震撼,这组镜头实在太有想象力了!

四、探月硬实力和影视工业硬实力的展现

如果没有我国强大的探月能力、太空探索能力做支持,可能我们没有办法把电影里的场景做得这么真实。如果不是我国影视工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那么《独行月球》也不会拥有如此棒的科幻片质感。

相较于大部分喜剧片而言,本片的制作精良程度,动画逼真程度,都可以说是没有对手的。这种制作水准,毫不夸张地讲,如果认真一点,不走搞笑路线,拍一部正经的科幻片也是够用的。

但是,如果你对《独行月球》的预期是超级爆笑片,可以让你从头笑到尾,那你一定会失望。

《独行月球》很优秀,也很好笑,只不过张吃鱼导演有着逗乐观众之外的野心,观众会为这部不那么“纯粹”的喜剧片买单吗?

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货拉拉或成《独行月球》最大赢家!

 6 ) 此片在天文方面的4个瑕疵和10个优点

国内的科幻特效确实已经做得不错,把天体现象复原得很好。不过还是要谈一下几个瑕疵:

1. 首先批评一个明显的问题:几个主演那么字正腔圆读出来的“长zhǎng存湖”,难道就没有查一下读音?人家叫做“长cháng存湖”!

(百度百科写的拼音也是错的,正确版本见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的天文学词典注音:

Perseverantiae本身来自拉丁文忍耐的意思,所以翻译叫长存。

2. 开头陨石砸向月球基地时,陨石碎片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轨迹,这有点问题。月球没有大气,坠落物没有办法划出地球上飞机那种水汽凝结的轨迹,也不会因为空气摩擦的热量和阻力而进一步碎裂。当然,安静落下的陨石看起来没那么震撼,在视觉上就不太让人满意了。

3. 地球上的人给月球打灯,主角读出灯光形成的一句话,这也不可能实现。一方面,人造光源很弱,在月球上看不到(阿波罗号到月球后甚至看不到明亮的城市群灯光);另一方面,地球的亮面比暗面的人造光源要亮很多,人眼同时看时,瞳孔会因为适应亮面的亮度而看不到暗面。同时,在月球上看起来,地球的视直径比较小,所以字已经无法分辨了。如果主角拿着小望远镜在看,那还有点可信度:亮度提高,分辨率也更高。

4. 和2类似,太空中没有介质,所以炸掉小行星派+的时候,不应该看到一圈扩散开来的冲击波。比较合理的画面是,岩石沉默地裂成若干块,但这样视觉效果也会差一些。

除了这几处之外,大部分科学方面的特效和设定都是准确的,看到片尾感谢了中国科普协会的帮助,确实有效果,挑不出多少毛病。浅分析几点:

1. 月球上重力比较低,稍微一用力就容易跳起来,所以主角和月球狗跑的时候采取了很滑稽的一跳一跳的姿势。

2. 月海是玄武岩质的,所以几个月壤的特写镜头都有类似黑色细沙的质感,整个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和真实的月壤很接近。当然,如果再凸出一点月尘的细密会更好。

3. 片中月盾计划的原理整体上来说是可行的,特别强调了引力捕获,而不是硬碰硬——利用这种看似柔和的手段(光压、轨道偏转等),也是现在行星防御非常主流的理念。

4. 月球的昼夜时间是对的,这么漫长的昼夜变化,是因为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一个月才自转一圈。而且因为月球没有地表水,所以可以驾车绕月一圈。

5. 确实有可能只能看直播而无法发消息。因为接收信号是被动的,只需要射电天线正常,中继/对准功能正常,就没有太大问题。而发射信号需要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如果要不通过中继直达月球就更困难),通常和接收装置不在一起,在地表灾难后容易损坏。

6. 月球上确实有氦3,属于是比较稀缺的资源。另外月球日出的场景制作得很震撼,那些环形山和峡谷的场面蛮真实的。单是作为一个特效纪录片,也挺够格。

7. 派+碎片周围散溢出很多碎片和气体,这和彗星的原理有些近似,因为小行星内部可能有固体冰,受太阳照射以后升华,被冰块冻住的碎屑也随之脱落下来。

8. 小行星撞击导致的尘埃沉降速度比预期的快,实际上现在针对类似的尘埃云模拟就有很大争议,严重的认为可能造成人类灭绝,轻的认为只会造成短期的天气失常。

9. 站在月球上/坐在飞船里,确实可以听到陨石撞击的声音。这种声音是通过身体与地面接触,固体传导到耳中的,类似于捂住耳朵听自己说话。飞船内有空气的话,就相当于飞船固体壳往普通空气传音了,和地球上的听音效果差不多。

10. 主角打开舱门让飞船旋转停止,也是有可能的,本质上是让舱内气体抵消飞船转动的角动量。飞船内外的气压差其实没有常见科幻片里的那么大,注意握紧扶手就不会被吹出去。美中不足的是,舱内气体有湿度的话,进入太空中应该迅速雾化,这个过程展现出来会更真实。

 短评

手电筒化身迪迦变身器,请相信光,尬出银河系🌌

4分钟前
  • 我与世界
  • 还行

开心麻花这次做出了一部能让很多人刮目相看的电影!说真的,好久没在电影院大笑了,另外,沈腾的喜剧节奏是真的好,笑点几乎都被他的表演带起来的。

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煽情真的太尬了。。我只想去看一部搞笑片

11分钟前
  • Daydreamer
  • 还行

真不理解影院里的人怎么笑出来的,浪费两个小时

12分钟前
  • 离岸游鱼
  • 较差

《独孤月在月球的三年,治疗了地球人的精神内耗》

15分钟前
  • 如小果
  • 推荐

科幻迷们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群体。原来喜欢说科幻部分不严谨,我问他们有什么bug呢,他们又说不出来。于是改成了科幻部分不硬核。哦合着国外科幻可以有软科幻硬科幻,国内就只有硬核科幻和烂科幻?

18分钟前
  • 薄荷叶🍃
  • 力荐

你永远可以相信开心麻花给屌丝捏脚的实力

21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笑不出来.gif

23分钟前
  • 看電影的人
  • 较差

煽情得有些犯规了。另外,刚子是美团派过去的吧?

26分钟前
  • 不看月亮🌙
  • 还行

对我六岁表弟来说刚刚好。

27分钟前
  • Céline
  • 较差

磕幻喜剧哈哈哈哈哈哈,我竟然磕到了沈马这两张老脸?最后…沈腾炸的是国产科幻封了3年的大门。

28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比以前所有麻花作品加起来都要更像一部成熟商业电影,宁愿这样的电影每年来一打都不想再看到一部什么西红柿李茶夏洛特。多加一星支持麻花继续朝这个方向做下去,不要因为部分观众突然笑不出来了又继续去做那些粗制滥造的小品段子长视频(当然舔番茄酱的设计大可不必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是喜剧片,也是爱情片,还是科幻片,灾难片;有大制作,也有小温情;笑点不多,但也可以;有些画面是真的很美,很喜欢。一语概之,值回票价。沈马组合,这次在我的期待之上。

34分钟前
  • lucky girl
  • 推荐

太他妈的浪漫了。

36分钟前
  • Bei
  • 推荐

就还行吧,最好笑的居然是黄子韬

41分钟前
  • 芊小乙
  • 还行

我非常讨厌往喜剧片里塞煽情的部分,导致我从后半段就几乎笑不出来了,煽情塞进喜剧片里适配度很差

44分钟前
  • 绝望的生鱼片
  • 还行

好消息是沈腾贡献了最富层次的一次表演,坏消息是成片的质量到底辜负了他。即便他以一己之力将小品升华成电影,但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二手的,成了一件昂贵而蹩脚的A货。

45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在丧成狗的日子里能用一张电影片开怀大笑俩小时,你就说值不值吧!

46分钟前
  • Rainbow
  • 力荐

国产电影真的把观众当傻子了

50分钟前
  • 恩哼
  • 很差

笑点不错,但不是全篇的笑点,断断续续的,算是轻喜剧吧。也有紧张和泪点,但我觉得并不突兀。整个故事完整性很高,冲突来的有理有据,当然也有幻想和无厘头的成分,但并不出戏,整体而言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片子。

51分钟前
  • 放开那个西红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