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记

剧情片美国2004

主演:吉姆·卡维泽,玛雅·摩根斯特恩,克里斯托·日夫科夫,弗朗西斯科·德·维托,莫妮卡·贝鲁奇,马帝亚·史巴吉亚,托尼·贝尔多瑞利,卢卡·莱奥内罗,克里斯多·夏帕夫,克劳迪亚·杰里尼,Fabio,Sartor,Giacinto,Ferro,亚历山德·明瑟,Sheila,Mokhtari,Lucio,Allocca,Lino,Salemme,弗朗切斯科·德罗萨,安吉洛·迪洛雷塔,费德里科·帕西菲奇,Andrea,Coppola,罗穆亚尔德·安杰·克洛斯,Luca,De,Dominicis,阿贝尔·贾夫里,赛尔乔·

导演:梅尔·吉布森

 剧照

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2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3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4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5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6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3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4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5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6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7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8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9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6

详细剧情

那是一个遥远而又让人永世难忘的时代,一位圣者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备受世人爱戴的上帝之子耶稣(詹姆斯·帕特里克·卡维泽 James Patrick Caviezel 饰)为生活在穷苦和磨难中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喜悦,与此同时他的存在也触犯了教廷和统 治者的利益。他拒绝着魔鬼的引诱,而门徒犹大(卢卡·莱奥内罗 Luca Lionello 饰)则抵抗不出金钱的魅力,他为此出卖了耶稣,其丑态永久留在了“最后的晚餐”之上。在此之后,耶稣被捕,当局者为他戴上荆棘做的王冠,命他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更用带着铁刺的鞭子抽打圣人的肌肤。耶稣痛苦呻吟着,决绝地忍受当下的一切。“仁慈之父,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长篇影评

 1 ) 受难:自我牺牲与重生的另一种称谓

看电影需要很多准备,有些准备是临时性的,有些需要积累才谈得上观影的资格。这就相当于导演设置的门,无形中要筛选观者。因此,即便电影随时可以在任何可能的载体上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接近那个电影世界。我们可以就影评写下非常主观的看法,唯有进入的门槛牢不可破。

无疑,《耶稣受难曲》就是这样的电影。

那些观影的审查内容深浅不一,比如,至少要懂得一点圣经,知道耶稣受难的传说或者认为那就是一个历史事实,起码的要求是要知道耶稣吧。而在我看来,知道这些还不够,其实还应该具备对“受难”这一行动的认知,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受到排斥的精神境界和社会行为。而由受难这个形象铺陈开来的,很可能是教徒对宗教的膜拜,人权分子对价值道路的不放弃,还有,作为一个人理应具有的那些权利,就是为什么生的问题极其答案。

拍摄宗教影片必然带有巨大的挑战。这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寻找契合的宗教感受,具有完整的宗教解读能力,观点、系统和经验,是要先有一个神,否则什么也别谈;二是对上述储备的电影式表达,光影成为书写圣经的笔,场景调度构成宗教阐述的框架,演员要相信自己就是耶稣、死神、门徒或冥顽不化的异教徒。很少有导演能同时驾驭这两种高难度的艺术门类。

其实,相较于梅尔-吉布森,在我常看的电影导演中,英格玛-伯格曼也是惯用宗教隐喻的导演。但与前者整个地占有宗教题材,进而纵身描绘宗教场面不同,后者更多地是将宗教碎片化,宗教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而服从于伯格曼对人生的思考。简言之,在《耶稣受难曲》中,宗教的献祭感成为主题,统领所有必要的电影手法,是领袖;可在伯格曼诸作品中,宗教仅仅是某种参照,影射的是心理世界,他的电影宗教是晦涩的,是拒绝膜拜的宗教,是强烈受到人的情绪控制的部分。宗教成了伯格曼的解码器,退而求其次,而梅尔-吉布森完全不是这样。

耶稣受难前的12小时,从耶稣自知献祭的场景开始。这时的耶稣给人的观感并不好,我的意思是说跟世俗人类绝不相同。他看上去软弱、惧怕、无助,乃至于带着点病态,正在为进入献身的程序做准备。树林中昏暗,远处是苍白的迷雾,耶稣和他的门徒想的是两种前途。在这一段很长的场景中,吉布森使用了死神的暗喻,一个黑色的、携带者象征意味浓厚的蛇,受难曲由此诞生。

为了完成整个宗教献祭的过程,为了神之所以成为神,梅尔-吉布森使用很多看似血腥的设计。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观影者对蒙难的宗教色彩有着基本的认识,就该明白,这里的所有血色不是为了展示暴力,更不是渲染血腥,这一切是为了成就,为了创造,为了耶稣的重生。所以,指责电影的血腥恰恰是无知的表现,体现出受到电影排斥的粗鄙感,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这部电影的对白很少,也可以说很干净,除了耶稣和总督的第一次对话要长些外,只是精选了位数很少的台词。它们源自圣经的原初意念。很难想象一部被大幅台词充斥着的宗教电影,所以这是吉布森的专业之处:他将绝大多数精力投放在气氛的渲染上,比如贯穿始终的JohnDebney的管弦配乐,比如油画般呈现的布景和服装,再比如迎接神的那些场面调度。吉布森一定知道,宗教感的塑造程度将决定成败,个人觉得他做得很好,受难的细节、氛围、过程、声音、气味、天气、市井、分离、悲恸、纯洁……总之宗教演化为自身的必要素养他都给齐备了。

据说这部电影在被介绍的时候,通常都被冠以“富有争议”这个定语。如果是因为血腥引起争议,那是肤浅的,本不必被重视。如果是因对宗教——具体说是耶稣的重生——刻画上存在不同看法,那可能还说的过去。不过,将一个电影总结为争议性质的,总显得过于简单和粗暴,彷佛就是要表现出不愿及不能倾听的毛病来。这是最容易做到的借口,在这个借口下,所有值得品味的都消失了。而《耶稣受难曲》不会顾及这些敷衍式的傲慢,它在建造人的神圣上独有意志。

这让我想起了理想主义的定义,即便这样的联想不够虔诚。这也是我老实不能专注于电影宗教阐释的一个缘由。形容一个凡人的最高评价是君子人格,或干脆是君子。君子是人中之圣,耶稣是圣中之灵。耶稣的价值观总令我想到人的境况,包括在此境况中人的表现的主要类型,有叛徒,有神圣化的师长,也有愚蠢的民众。耶稣受难也是蒙恩,是死亡也是复活,是通过自我牺牲成为拯救者。吉布森越是沉溺于场面和过程的漫长血色,就越能接近受难的宗教精神。对一部电影来说,尤其相较于圣经才能达到的传教高度,能够达到已有的境界已经称得上绝佳之作了。

耶稣说,“母亲,看我正更新万物”。吉布森使得纯粹的宗教电影实现了最本真、最直接、最圆满的塑形,这是一个很难被超越的尺度。

围绕着耶稣受难,一路上的鞭笞、驱赶和苦累,女人成了被讴歌的对象。在这部影片中,吉布森在向女性和母爱致敬。她们本是瘦弱的,她们的眼泪记录下耶稣上十字架前的全部血泪史。从总督夫人、玛利亚、递水的无名妇女……女人以贴近宗教世俗形象的面目一次次介入受难的旅程,这相当于一次次强化重生的母性色彩。如果真要对电影有着严肃的讨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延展的话题。究竟是女性见证并孕育了耶稣的重生,还是耶稣将所有母性的外在感予以唤醒?

显然,对《耶稣受难曲》而言,它将收获界限并不那么清晰的门徒群体。基督徒看见的是主的降临,激进主义者看见的是牺牲的必要性,启蒙者看见的是曲折的蒙昧人群,母亲看见的是受罪的儿子,理想主义者看见的是真理被颂扬,浪漫主义者看见的是满目的鲜血,而还有人什么一看不见。

我呢?看见的是如下的对话,在耶稣和总督间展开。

总督:你就是犹太人的君王吗?

耶稣:这话是你由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说我而对你说的?

总督:我为何问你这个问题?莫非我是犹太人?你的民族和大祭司把你交给我,他们要我把你处死。为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是国王吗?

耶稣: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假设我的国属于这世界,我的臣民会把我叫出来吗?

总督:那么你是国王了?

耶稣:我为此而生,为给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比听从我的声音。

总督:真理!什么是真理?


2009-4-14 0:41


 2 ) 宗教电影还是政治读本:一位中学生看耶稣受难记有感

耶稣同志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位木匠,耶稣自己早年也做过木匠,地主老财家穷奢极侈,吃饭都用高桌高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年轻的耶稣心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他毅然舍弃小家,前往革命圣地耶路撒冷,和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一道,投身到反封建反殖民斗争的大熔炉中。长年的风餐露宿和颠沛流离,磨练出耶稣同志钢铁般的身躯,未曾改变过世界大同的理想和信念,打造出耶稣同志不屈的意志。然而,就在革命曙光即将到来之前,耶稣同志被叛徒出卖了。

大祭司是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利用三十个金币收买了革命队伍中的败类,更不惜卖国求荣,将耶稣同志当作牺牲品,献给罗马总督。鬼计多端的大祭司刚刚成功利用完一小撮人,马上又借助大多数群众不明真相的机会,公开煽动广大农民反对耶稣同志。“这个人自称是我们的国王”,被苛捐杂税榨干了血汗的农民兄弟,对任何统治者都表现出无比的愤慨,在这里他们被地主阶级利用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耶稣同志死在人民手中,在影片的后半部,我们看到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对耶稣同志表示出的理解和同情,还有人冒着挨打的危险,帮耶稣同志背木头,送水,擦汗,体现了纯朴的阶级感情。完全有理由指出,耶稣同志是为人民而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罗马总督和士兵作为法西斯侵略者的典型,其残暴和狡诈在影片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敌人使用了殴打、鞭笞、火烙(!?)、老虎凳(!?)、辣椒水(!?)、带头箍等酷刑,逼耶稣同志屈服,但耶稣同志咬紧牙关扛了下来,硬是没有说出半个字,围观的群众纷纷落下热泪。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我们,能否经受住类似规模的严刑拷问,这是个问题。

回到电影画面来,我们看到,敌人仍然贼心不死,酷刑过后,罗马总督试探地问耶稣同志:你是要死还是要活?令人发指的暴行,并没有让耶稣同志的意志动摇,他当即义正词严地回答:你没有权力审判我!穷凶极恶的敌人最后残忍地杀害了耶稣同志,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和人民都应该以耶稣同志为学习的榜样。我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伊拉克的萨达姆爷爷被美国鬼子逮捕,他也发出了同样的的呐喊:你没有权力审判我!

影片中,导演还成功塑造了圣母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利亚两位女性形象。作为烈士的家属,她们表现出的坚强和忍耐,不亚于耶稣同志。这部电影第一次让我明白“圣母玛利亚”的含义,英雄的母亲不是谁都能当的。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圣母玛利亚尊重自己儿子的选择,耶稣同志被酷刑折磨后,她默默地擦去地上的鲜血,烈士的鲜血为什么特别红,因为烈士的心很红;烈士的鲜血为什么有点黑,那是敌人的魔掌黑!通过互联网我查到,抹大拉的玛利亚同志以前是妓女,受尽世俗的冷眼,后来为革命真理所感召,参加了耶稣同志的游击队,是历史上的十二门徒之一。抹大拉的玛利亚同志是所有小姐学习的榜样。

当然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耶稣受难记》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影片中耶稣同志对大家说“爱你的敌人”,寄托于自我牺牲来解决问题,这是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如果耶稣同志晚出生两千年,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他眼中的阶级斗争就不会这样客气。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一切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毛主席的谆谆教诲尤其警醒我们这一代人。

片尾演到大祭司的神庙轰然倒塌、以及耶稣同志复活的镜头,属于革命乐观主义的浪漫手法,我们应当理解,不要将革命工作的成功完全寄希望于来世或者感动上天,就算地球人死光光,恐龙也回不来了,这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当然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能演演罗马帝国的灭亡,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这部电影就真的完美了。

伟大的耶稣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胖 05.12.12




后记:5年前,笔者二次看这部电影,有些感受,自觉幼稚,不吐不快,假托孩子眼光写成本文。没想被推在豆瓣醒目位置。也常窃喜,总能收到网友留言,挨骂也受益。

极端的自由神学者主张耶稣是人,完全的人才有完全的牺牲,如果他是神,死在十架有什么损害呢?一个完全的人,道德模范,也许真的像本文所说,成为烈士的榜样,被敬爱推崇至今。

但我相信,耶稣是完全的神,他清白无罪,被钉十架,首先复活,升天坐在天父宝座右边,为我们祈求。这条又新又活的路,是神的大能,是耶稣的血铺出来的。十架救恩是极大的奥秘,并非“劝人向善”而已。跟随耶稣的脚步,钉死的是假道学,复活的是真生命。

本文仍然留在豆瓣,见证耶稣的得胜。


大胖 10.11.15

 3 ) 标准的基督,传神的撒旦

片子是几年前看的.还行,作为宗教片,中规中矩.当然很多人给我抱怨看不懂,让我再给他门讲讲圣经.作为教徒,我们看这片子倒是很熟悉,基本看上面就知道下面台词是什么,反正四福音念了若干遍了--我想这也是梅尔吉布森坚持用当地的古语言来讲台词,甚至还坚持可以不要字幕,他说反正这个故事已经被讲了若干次了,人人都门儿清这哪````我想是美国给了他这种有点盲目的自信,毫无疑问,最起码在中国就肯定行不通.
演员都是照着传统的审美挑的:主角那张年轻,英俊,悲悯的脸,基本符合任何一张油画上基督的形象.每个美国人心中都有一张标准耶稣脸,和一张标准恐怖分子脸,遇见任何长得像这两张脸的,仆街之`````
圣母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老了,不像拉菲尔笔下年轻饱满的母亲,她穿着晦暗的袍子,皱纹迭起的脸上眼泪纵横:"我的孩子```"<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母亲也是这么冲着车祸的儿子悲鸣的,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基督看着木匠做钉他的十字架,想到自己的家--在他尘世的那个家里,他是个木匠,会和母亲轻松开玩笑的顽皮儿子,想到这里,他心里难过,闭上了眼睛.在这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自己马上要回到天上的家里,他对门徒说:飞鸟有窝,狐狸有穴,而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家,他还说:我的国不在这个世界上.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爱他们,母亲,和一切.个人觉得这是这个片子里很动人的一段,神也有心碎的时候.他还说:请你相信,你曾经经历的一切软弱,我在十字架上都经历过.这些软弱,也包括亲情之刺吧.这个情节很好地说了这一点.
不过这个片子里最传神的造型是撒旦,男女莫辨的脸,惨白,没有头发和眉毛,黑袍,鼻孔中蛇尾一闪,试探和诱惑之蛇就匍向了基督,基督受鞭刑时,看到他抱着一个丑陋诡异的侏儒,露出惨白的笑容--那就是他要植下的胎动中的罪之世界,这一段是凌空发挥,圣经上并无记载,但非常传神,极好.

 4 ) 你可以保留自己的信仰,但却必须尊敬用生命来展现自己信仰的人

    观看《受难》是某个周末在朋友家中聚众同看,党同一堆美女们看完这部片后,除了浑身感觉好像自己也受了一次难之外,更加引发了针对宗教的大讨论。除了当年给韩国留学生补习中国文化时曾经仔细读过中西文化对比,期间稍微了解了一些西方宗教的概念之外,我对基督教的了解,仅限于初中在小城图书馆借阅的《图解圣经》……自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我没有参与大家的讨论,这两天看完德国学者曼弗雷德·马伊写的《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之后,再加上去年看了净空法师的传法代表作《和谐拯救危机》受到的一些启发,很多事情似乎就通了,赶紧记下这些想法。

    东西方宗教核心对比:这里说的东方宗教,包含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中国儒家文化;西方宗教,包含信仰耶稣和圣母玛丽娅的所有教派,主要是指基督教。如果用中国的古语来概括,我觉得,西方的文化核心是要“更上一层楼”,东方的核心则认为“高处不胜寒”。西方文化凡事追求极致,任何事都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没错,奥运就是西式思维的典型代表)但上古的伏羲氏在几万年前就告诉过他们花了几十代人观察世间万物得出的结论,就十六个字: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阴阳交替,此消彼长。西方宗教一样追求极致,耶稣受难亦是是一种极端惨烈的传道方式,西方的诗词感情炽热奔放,西方的传统爱情故事,那个不是轰轰烈烈地?东方呢,凡事皆含蓄,尽在不言中。不是我们的老祖宗骨子里就闷骚,还是因为对“物极必反”的深刻理解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里了。

    耶稣在本片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机灵聪颖的木匠,是个执着于自己信念的传道者。导演梅尔·吉布森是个虔诚的教徒,在还原耶稣神性中的人性方面,他的确做得不错。同《基督最后的诱惑》里那个颠覆性的“绿魔版”耶稣相比,信教的人们无疑更能够接受《受难》里的耶稣。最喜欢耶稣在本片里对圣母玛丽娅说的那句台词:“你看母亲,我正在更新万物!”惨烈决绝的方式,也许真能够触动人们那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中被折磨得日益麻木的灵魂。

    曾经接触过一些基督教徒,对他们那种略带强迫性的传教方式还是有所保留,但看过《受难》里的那些足以令人摈住呼吸的受难场景,我似乎对基督教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而最大的启发,就只是一句话:你可以保留自己的信仰,但却不能不尊敬用生命来展现自己信仰的人。

 5 ) 你是我永远的救主

看这部电影的起因是一首歌,
《你是我永远的救主》,是这部电影中文版的主题曲。
每次唱起这首歌都有撕心裂肺的痛。
看这部电影实在是自虐,
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被抓,受审问,受鞭打,背十字架到各各他山,被钉在十字架上....被拉伸成两小时的电影,每个细节,都使我的心一抽一抽地痛。抽打耶稣的每一鞭,都落在我的心上。感动,感恩,害怕,憎恶...眼泪未曾停止过。

我的主,我的神,因为爱我们的缘故,甘愿舍己,
但当全人类的罪孽。
这极大的羞辱,这肉体极大的痛苦,都比不过在十字架上,与父原为一的耶稣,因为人类的罪恶,使父与他分离,甚至掩面不看他!

多少次在心中嘶吼:天父啊,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你的爱子啊!
可是主却在说着: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乃要照你的意思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救赎!因为上帝儿子的亲自救赎,因着他的宝血洗净了我们一切的罪孽,因着他的救恩,我们与上帝和好。我实在是看到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荣耀!

想到自己,实在是不配接受这伟大的救恩;作为罪人,作为失丧的人,实在是得到了最宝贵的爱和怜悯。片中耶稣教导门徒要彼此相爱,我们如今在地上,也要彼此相爱,要活出基督的样式和见证。

惟主使我心灵兴奋,他比生命更宝贵。我的主在千万人中,乃是最美的一位。



经文分享:
《以赛亚书》 53:5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诗歌分享:
《你是我永远的救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0ODA4.html
我看見祂釘痕的手,我看見祂血為我流,
背著十架步履蹣跚,向各各祂行走,
為了贖我祂無怨尤,為了救我祂來蒙羞,
譏笑辱罵赤身露體,祂默默承受。

祂是我的主為我釘在十架上,
我的罪孽過犯,祂全為我擔當,
祂是我的主為我釘在十架上,
祂甘願捨命,是神所預備的羔羊。

你是我的主,為我釘在十架上,
我的罪孽過犯,你全為我擔當,
你是我的主,為我釘在十架上,
我甘願順服,因你是永遠的救主。

 6 ) 苦难的力量

长期以来,我一直自诩为文化基督徒,并以此沾沾自喜,在网上看了不少基督教方面的文章,“冷静”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救世主,认同了基督教的教义,同时对“盲目信仰”又持保留态度,为了平衡自己的思维角度,保持公正客观,还有意看了不少反基文章。其实我知道我害怕的是失去自我,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我似乎要把一辈子泪水都流出来,忍不住跪下来向主祷告,“主啊,主啊,我是那么的罪孽深重,你为何愿意为我承担这么大的苦难?多么痛啊,你怎么能承受?”

 短评

作为圣人,作为救世主,这是一条必须淌血走过的试炼之路……

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值得一看

8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Thank You, dear Father, Lord Jesus, Holy Spirit, for Your grace that made me one of Your dearly loved children.

11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耶稣亲自背负起十字架,原谅愚昧世人的罪,再下去我就快皈依上帝了……

12分钟前
  • 鸭梨
  • 力荐

当耶稣再次站立的时候,你确实感受到了力量

14分钟前
  • 绿萝热
  • 推荐

我的长兄,祂痛过最痛的,走过最艰难的,胜了最可怖的,从此往后祂与我同在了。流着泪看完整部电影。

17分钟前
  • meiiii
  • 推荐

血腥残酷的场景让人很不舒服。将个人苦难全部用疼痛以及终极的死亡来表现,我想还是片面的。从另一方面说,通过视觉化的受难场面虽能给人带来极大压迫感,但是这种被动的受压并不能让人真正信服什么,因为宗教真正宣扬的大概应是善。不过说回来,代人受难又何尝不是至善。挺纠结的,总之可看,虽嫌刻意

18分钟前
  • 不流ᝰ
  • 还行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20分钟前
  • 吉米糕
  • 力荐

画面看得我很疼

22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推荐

我在05年圣诞前夜看的。特别难过,我难过的高三。

23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力荐

信仰

28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由于没有那种宗教信仰,所以我很难理解那种情绪。

3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记得以前躺在床上、在MP4里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电影,前面的拍摄较为一般,如普通历史电影的剧情。然而越到高潮我越被吸引,到了那经典时刻,画面、演技、配乐奇妙地融为一体,竟然使自称过分理性的我留下眼泪、灵魂深处激动万分。“宗教如何使人充满信念的力量”

33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力荐

看了之后还是有点被震惊到了,挺不错的电影

38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我主耶稣,受难基督

42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被人伤害至此,也不愿责怪他们,反而替他们开脱

46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推荐

maybe发生过这件事、maybe是有这么悲惨、maybe他真为民而死,但也无法否定基督教服务于奴隶制社会的种种迂腐性。这对于现代或者未来社会来说,可视为一种无用功、反潮流甚至是人权灾难,所以即使基督教把它的形象表现得再冠冕堂皇,也改变不了其狭隘、激进和不公平的邪恶内核。

50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还行

虽然不信基督不信耶稣,但看着还是好痛

5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仿佛看到了人类最本原的模样,愚蠢而疯狂。

59分钟前
  • 白发生
  • 还行

上帝化身人类,人类又杀了上帝。

60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