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粤语版

香港剧香港2020

主演:林保怡,周家怡,卫诗雅,伍咏薇,陈奂仁,秦沛,陆骏光,潘灿良,陈健朗,黄定谦,刘兆铭,郭锋,杨偲泳,谈善言,岑珈其,唐宁,黄文慧,黄溢濠,凌文龙,艾威,易健儿,杨伟伦,黄子澄,梁诺妍,邵美君,刘皓岚

导演:李绍波,杨承恩

 剧照

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2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3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4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5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6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3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4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5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6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7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8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19叹息桥粤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9 21:06

详细剧情

  李子勇Thomas(林保怡/陈健朗饰)出生贫穷,年轻时为赚取母亲(张慧仪饰)的医药费,拼命打工赚钱,认识了同在茶餐厅打工的少女方小薇Sammy(周家怡/谈善言饰),自此变成好朋友。茶餐厅老板(秦沛/艾威饰)分配Thomas到比利时进行走私名表的生意,因一个重大的错误在比利时留了二十年,并结识了出生入死的红颜知己Judy(李思函饰)。四年前,Thomas返回香港跟Sammy一起开办餐厅,并重遇在比利时结识,何乐儿Joyce(卫诗雅/杨偲泳饰),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走在一起。Thomas及后发现Joyce与一名为胡启源(陈奂仁/黄定谦饰)亦已拍拖八年,并与一名人妻梁淑媛Catherine(伍咏薇饰)育成子(岑珈其饰)。六人关系扑朔迷离。命运让他们的人生交错,相遇,相识,相处,相分到重遇,纠缠一辈子的爱恨,换来一声叹息。

 长篇影评

 1 ) 一个不尽兴的小品

题记:技术≠高度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整个剧本太过恣意。

开场是比利时街头 joyce 和 thomas的邂逅 ,joyce轻飘飘花着父亲的钱在欧洲旅游,途中主观视角上浪漫的邂逅。

结束却是thomas一家+sammy的家庭出游记,sammy多年前求之而未得的比利时,打开心结之后的朴素幸福。

比利时, 叹息桥,爱情 这些元素在首尾都有出现。对,首尾呼应,导演每隔几集就要出现的比利时,闪回等种种画面,还有那三个 大大的水墨字

叹息桥三个字始终贯穿全剧,成为一条引线,却没有把首尾真正地串起来

但是真的有呼应吗?我觉得是没有的。 在精神上和内核上都没有做到首尾呼应的点题,技术上的圆润永远不能代表一个作品的真实高度。

撼动人心的情感以及情节上的千回百转可以,可惜的是《叹息桥》也没有做到。

这部剧并非一无是处,但我觉得很可惜,相当可惜。

一句话,不尽兴

冷峻的调色,固定的镜头可以为其赋予足够特别的风格。罗生门的叙事可以在豆瓣等圈地自萌的小环境里为他赢得“有深度”的喝彩。

但是不好意思,在我这里他远没有达到好的标准。

1.女一故事线:都市女性的不真实焦虑

如果说,大陆电视剧中的大龄女青年们

从一种喜剧似的“七大姑八大姨口水战术”造成的社交焦虑中滋生了赶紧嫁人的急切压力

到最近几年女性主义开始抬头,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并不把婚姻作为自己生活中的最重大目标之后。

《叹息桥》却相当奇异地为我展示了一幅香港女人的可怜模样。我没有在香港生活过,亦或是与香港人有过深入交流。

单从这部剧来看,这个女人的焦虑来由的莫名其妙,让人别扭。

住在父亲购置的大房子,家父还有一套别墅外加酒馆,不说别的存款,她也起码是小开的生活水准。

最后,在父亲快要病逝时,急切地推进婚姻进程固然可以理解;但前八年的恋爱生活中的诸多不顺遂,为什么都未决心分手,我始终不能理解。

外貌与经济上都属于上乘的女生,对于经济适用男的追求竟然是这么的迫切。我还以为经济相对更加优渥的香港社会,女性的独立精神会更加强大。没想到却如此畏缩。

男友不停地暴雷,也不懂得止损,唯一动摇过的一次,一次好话就又能哄回来。实在是哀其不争。

一句话, 不尽兴。

2.多角度叙事的疲乏

罗生门,公民凯恩,低俗小说这些也都是所谓的多角度叙事,剥洋葱结构,技术无可厚非,开始甚至挺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在10多集之后,整个故事被拖得极其地冗长。每个人确实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记忆,但是作者太刻意的分化,已经让记忆变得有些离奇。20年前的事情,能够在各人的叙事下大相径庭,这里姑且不做质疑。

请问几天之前的电影,几天之前的酒吧会面,甚至是当天刚发生的事情,在各人眼中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乃至于经常连续三集都在同一个场景中发生同一场对话,恕我直言,相当催眠。

而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带来很多小巧的机枢,但是在总体上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拖沓,冗长。

一句话,不尽兴

3.精神内核的空白

看完电视剧当天,我刚好看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这两者完全不能对比。我也无意作这么脑残的比较。

但是我想说一点,如果一个东西要被称作艺术,特别是在这里配得上8.8分的高评分,那他要拿出的不是这点小品样的叙事手段与一些小打小闹。

需要的是真正对爱情对生命的思考。

文艺作品需要张力,内敛没有坏处,但这部剧张力实在太缺乏了,像是被温室养活的花朵,花可以开得漂漂亮亮,却永远没有被野性滋养过的肆意妄为。

一句话,不尽兴,太不尽兴

 2 ) 他们的突围告诉我们,狗血也能拍得很高级

以下转自娱理工作室独家专访 导演肥波、二五、编剧黄绮琳

1

没想到,和导演肥波的话题,竟是从《屌丝男士》开始的。

2014年,大鹏去香港拍《屌丝男士》第三季,想找一些当地的制作单位合作,在朋友介绍下,他找到了肥波。拍摄苑琼丹那集时,大鹏想找一个工作人员帮忙客串角色,环顾四周之后,他对肥波说:“不如你帮我去演这个角色吧。”

导演肥波(左)客串《屌丝男士》

“那时候内地的网剧和短片挺火的。”肥波说,“不过香港的网剧还不时兴,我会比较专注拍电视广告和网络短片。”

肥波的搭档是二五,他们最早在唱片公司相识。2006年,肥波进入商业电台,开始接触拍摄;2008年,他开了一间自己的公司,主要做电视广告和MV。肥波有时会帮二五所在的唱片公司的歌手拍MV,接触多了之后,肥波会找二五做广告片的美术指导,自己就负责拍摄上的工作,后来,这成为他们的固定分工。

在大台TVB几乎垄断市场的香港,网络上的本地制作内容并不多,短片也大都是广告客户的订单。可就是这些广告片,为肥波和二五吸引到了拍摄电视剧的机会。

2015年,Viu TV获颁免费电视牌照,计划于次年4月开台。

开台前几个月,二五和肥波为Viu TV拍了网络版短片《玛嘉烈与大卫》,每集几分钟,由不同演员演出,反响不错。Viu TV制作部副总裁金广诚看到之后,决定请两位导演拍摄开台剧《玛嘉烈与大卫:绿豆》。

然而,两人从来没有任何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拍摄经历。

拍了广告片多年,二五并没有抱着拍影视剧的梦想,“因为始终来讲,我们属于外行人,广告人离电视圈和电影圈还是很远的。”

但有拍长片的机会,“我们想都没想就立刻答应了”。

导演二五(左一)、肥波(左二)在《叹息桥》片场

头几集出来之后,一些报刊和网络媒体都开始讨论这部剧。二五记得,“他们形容我们用了一些新的手法,也有一些评论说我们很做作,但是我和肥波都不太明白,因为我们从广告年代就是这样拍,不是特意去做一种风格,可能香港的电视比较少这样的作品,但其实很多外国作品,比我们更加夸张。”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为Viu TV打响了头炮。在内地,这部剧的豆瓣评分高达8.9分。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之后,这部剧的男主角林保怡签下了两位导演,又找到编剧黄绮琳和美术指导罗婉芝,于2017年组建了“我们的有限公司”。

2

只要看过《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你肯定会察觉:导演绝对是王家卫的影迷。

肥波坦承王家卫对他影响至深,但许多观众认为的致敬之处,其实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潜移默化接收到的养分。

《叹息桥》里关于保质期的台词,让人想起《重庆森林》

对于二五来说,创作上影响他最深的可能是小说作家村上春树,他偏爱一些日本导演,因为他们讲故事的方式比较内敛,擅长刻画人性,比如黑泽明、是枝裕和。

“村上最著名的就是他描绘的景像,描绘那个人穿什么衣服、什么袜子,描写环境播放什么音乐,摆设是怎么样的,全部写得很仔细。我发现,原来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对构建你对这个人的认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譬如透过这个人听的音乐,他喝什么饮品,他穿着什么衣服,你会知道这个人的性格。

《七武士》里三船敏郎饰演的是一个很粗犷的浪人,有一场戏是他杀人之后用小便来洗手,我才懂得,原来呈现一个人的野性,可以用如此简单的生活细节表现。”

负责拍摄的肥波,主要把控作品的运镜与构图:“在广告的世界里,要在短时间里讲一个故事,每一个镜头都很重要,我和二五有点强迫症,画面的新角度,新的拍摄手法,机位还有角度,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肥波偏好用长镜头拍摄,他认为导演不断切换景别,会让演员不够投入,因此希望以一种类似纪录片的方法去拍剧。

很多人发现这两部剧在构图上都颇具特点,比如总是把人物放在镜头的一角,周围的景物甚至因此而变形,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感。肥波说,由于电视和电影比例一般是16:9,他们希望出来是很好看的,所以会把人物放在画面一角,尽量体现屏幕比例特点。

《叹息桥》有个名场面,是青年胡启源与妈妈吃饭的戏,两人面对面坐着,从窗外看,他们各自映在一扇窗里,像两个坐牢的人。肥波说,他们在选景时就确认这个场景要用在这场戏里了。

两部剧里,还总是会出现头顶俯视镜头,以及彷如偷拍的角度,这是他们有意让观众体验平常比较少看到的视角。

《叹息桥》俯视变形镜头

《叹息桥》偷拍视角

在《叹息桥》里,导演们采用了华语剧少有的“打破第四堵墙”手法,让角色对着镜头说话。这些镜头在剧本里已经写好,但到了现场拍摄,让演员尝试的时候,他们一度又怀疑是否要把它们拿走,因为担心演员这样面对镜头会很出戏。

后来,他们发现演员很有压场的能力,就放下了这个担心。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与《叹息桥》的画风,在华语电视剧里独树一帜,内地观众称它为“性冷淡风+强迫症福音”,而在香港,肥波和二五更多地称它为“大自然风”。

两部剧的美术指导都是罗婉芝,与两位导演是广告时代就认识的好友。《绿豆》时期,两个导演会和她定下色系,每个角色有对应的颜色。二五说 :“我们比较喜欢贴近自然的颜色。没有觉得这些颜色太冷,《绿豆》整个故事比较悲情,这次《叹息桥》又更加悲情,所以让人感觉很冷。”

不少观众发现,《叹息桥》会突然闪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屏幕坏了,其实那是角色梁淑媛的内心世界,这是二五刻意加强的,他在剧本上写明这场戏音效需要加一些重低音,还把颜色调成了夜间高对比度模式。

(图片高能警告)

《叹息桥》里梁淑媛的内心活动

因为画面和配色的极度舒适,也有人说他们的风格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韦斯·安德森相似。

“很多人说我们像这个导演或者学那个导演,其实我们和他们很不一样,因为他们更极致。我们的制作经费没可能做到像别人那样极致的美术,我们做的是一种很简单很单纯的东西,没有刻意去创作一种风格。我们也希望《叹息桥》做一些跟《绿豆》很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很不一样’,出来还是有那种‘气味’。”

3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有一集叫《罗生门》。

那集讲的是玛嘉烈彻夜未归,她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大卫问了玛嘉烈,又问了赵子龙,发现他们说法并不相同,感情生变的猜忌令大卫痛苦。

“我们都很喜欢这一集的设计,这个是小说没有的。”编剧黄绮琳回忆。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播出之后,大受欢迎,ViuTV又剪了一个大卫版,即从大卫的视角去讲整部剧的故事。黄绮琳想,如果从不同的人的角度出发,故事未必相同。于是,抱着这个创作理念,黄绮琳与两位导演决定创作一部“罗生门”视角的短剧。

几位主创想,不如带着这部剧去欧洲取景,说着说着,就想到了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

“‘叹息’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我一度想把这部剧取名为《叹息门》,然后我们再将这个概念发展下去,就选择了《叹息桥》这个剧名。”黄绮琳说。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将《叹息桥》做成五集短剧,但在创作时,剧本的容量开始扩大,李子勇与方小薇、何乐儿和胡启源作为重点,后来又加入了梁淑媛和家俊的线,并且把几条线的家庭伦理内容加强,比如胡启源的家庭背景,方小薇与李子勇年轻时候的故事。

“因为我们做五集短剧的时候,没打算拍年轻时的他们,但在人物小传里面会把人物背景写得很详细,写到最后,我们发现背景故事都挺丰富的,于是就把人物小传拍了出来,放在了片头。”黄绮琳说。

于是,《叹息桥》就成了现在的15集剧。

不过当时剧本其实只写出了六到八集就开始拍了,到后面黄绮琳都是跟场写。有一段时间,黄绮琳忙于自己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金都》,写作进度之慢让制片和演员的压力都很大。

《叹息桥》会选取一两场戏,拍出不同人物的视角下的版本。至于怎么选出那场戏,黄绮琳说,“我会思考,如果这个角色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会包含哪场戏,那可能就是角色的重点。”

胡启源接受何乐儿父亲的酒吧管理权时,从他的视角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苦差事,但对于何乐儿而言,她觉得自己是在帮胡启源。

《叹息桥》每一集开头会有视角人物的名字

这样的多角度叙事,对观众的观察力也是一项考验。不过黄绮琳说,从《绿豆》的时候,她就很惊讶于观众的分析能力,她知道观众很聪明,都能看出来。

同样出于对观众的尊重,主创把剧集的多处留白了。比如胡启源到底是谁的儿子?何乐儿的爸爸究竟怎么了?结局方小薇和李子勇在一起了吗?导演和编剧都希望,把这些思考空间留给观众。

4

在导演二五看来,人物才是一个故事好不好看的核心。

林保怡饰演的李子勇代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功的那群香港人:他们经历了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起飞,他们的价值观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是与金钱挂钩的,经历了一个大时代之后,这个人从很穷到有钱,却发现很多东西比金钱更加重要。

周家怡饰演的方小薇是二五所期望存在的一种香港人:她充满了大爱,当香港从渔村变大都会再到经济衰退,总有一些人,无论在逆境还是在困难的时候,都充满正能量。

陈奂仁饰演的胡启源是另外一种香港人:不管香港发生什么事情,他永远想着自己,表面上像是一个大好人,但是在一些不被留意的地方,造成了对他人的伤害。

岑珈其饰演的家俊写的是新生代的年轻人,在二五看来:“很多人说,香港的经济越来越不好的时候,那些年轻人的出路好像越来越狭隘,那我们就写了家俊,他有绝症,随时会死,我们想写一个没有未来的年轻人。”

卫诗雅饰演的何乐儿是这样一种人:“生于最丰盛的年代,什么都拥有,但不知道去珍惜。那我们觉得这类人,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来的,因为她自己并不觉得幸福,在经济好的时候就会有这种人。”

黄绮琳与二五在人物写作中发现,一个人何以成为如今的模样,与他们自身的经历、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息息相关。于是,二五与黄绮琳花了不少笔墨在人物的原生家庭上。

比如李子勇和胡启源的对照,就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的对照。

李子勇在母亲去世之后,不再理父亲,去哪里都行,他甚至可以去国外,可以做一个好人,也可以做一个偷东西的坏人,是自由自在的状态。而胡启源刚好相反,妈妈对他的控制力造成了他的心理压抑。

为了表现胡启源这一类人,黄绮琳和导演做了很多资料搜集,很多都来自他们身边,有些故事太过残忍和恐怖,他们都不敢写在剧本里。

胡启源被妈妈要求踩烂玩具的故事,就发生在剧组的制片身上,当时他才十岁左右。成年多年的制片再次说起这件事,仍然眼眶湿润。

家俊这个角色是编剧和导演设置的唯一一个比较通透、比较上帝视角的人,黄绮琳说:“无论是我想讲的一些台词,或者是说想去骂的一些东西,都会写在家俊的角色上面,比如他批评医疗制度,骂其他人‘人生苦短、浪费时间’。我觉得非常需要一个角色去支援整个剧集很压抑、很悲观的部分,或者说大家都不敢表达的东西,所以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很舒缓的位置。”

在导演二五看来,“家俊这个角色看似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但其实他是最正常的。整个现实世界也是这样子,我们自己一厢情愿地去相信一些事实,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

有一些剧情因为章节不够,所以没有保留,比如梁淑媛和她老公之间的事,李子勇去了比利时之后那段空白的时光。

《叹息桥》何乐儿与胡启源的经历,把“结婚的意义”拆解粉碎。有人说,这部剧从某个角度看,是“婚姻劝退片”、“生活恐怖片”,黄绮琳颇为认同:“对于婚姻和生活,可能我是一个偏悲观的人。开心的片子已经够多了,还有一些不开心的片子可以记录另一面的生活。”

“因为很多年之后,人类找回历史,或者是外星人来到地球观察人类的时候,他们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一张结婚照,但很多观众看到这里时,背后凉意阵阵

除此之外,二五和黄绮琳还刻意放了很多狗血的东西在剧情里。

黄绮琳说:“因为上次《绿豆》的风格很淡,很生活化,所以这次我和二五想,不如我们学一些比较大起大落的剧情,所以我们故意列举了通常会在港剧里出现的狗血情节,比如癌症、精神病、认亲还有童年阴影那条线。我们在实验,试着把很戏剧化的剧情加上很淡的表现手法,看看会不会碰撞出一些新的形式出来。”

5

“其实在香港制作,我们最困难的一个地方,就是选角。”

二五无奈地说,“TVB签了很多演员,我们能找的人是很少的,如果我们找大家熟悉的且不在TVB的演员,他们可能会很贵,对我们这些小型制作来讲很困难,那么就要去找好的新人,肯定有,但是我们要去说服投资者用新人。”

《叹息桥》原本打算用《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原班人马,但有两个演员没能上戏。

很多人还记得在《玛嘉烈与大卫:绿豆》里饰演Candy的汤怡,《叹息桥》剧组原本有意请她出演,但找到她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签了TVB。

何乐儿选角时,导演想到了卫诗雅,“我们看过她过往的戏,觉得她还有一些特质可以发挥,那这一次我们也为卫诗雅做了一些调整,去贴合她。”

年轻演员方面,导演也颇为满意。选择谈善言演周家怡年轻时代,是因为她们有点像,而林保怡年轻时代的演员陈建朗,初看与林保怡并不相像,但导演却觉得陈建朗表情的深邃与林保怡是很像的。

陈建朗饰演李子勇的青年时代,他还是一名青年导演

另一名颇为亮眼的年轻演员是饰演家俊的岑珈其,导演透露,最初一有这个角色,他们就第一时间找他来演,并且是特意根据他的特点来写的。

胡启源这个角色,在导演看来是戏里最难演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小时候经历了母亲精神压迫的痛苦,这种童年受到伤害的人,平时反而会表现得很好,看起来非常正常。导演最初是把这个角色写给林保怡的,但最后他们发现,如果林保怡来演,反而有点太理所当然了。

后来,他们请到了曾出演多部影视剧的音乐人陈奂仁,与他一拍即合,并希望他能够演出一个隐藏的精神病患者,不会外露的那种。

然后林保怡去演了李子勇这个角色,一个与之前深入人心的大卫截然不同的人物。

只要看过《叹息桥》,很难不记住片中令人发毛的中年胡启源的妈妈,扮演她的是香港戏剧奖最佳女主角邵美君。导演二五透露,那几场精神压迫孩子的重场戏,看得现场人都静了,有些人看到都哭了起来。

从《绿豆》到《叹息桥》都有合作的潘灿良则是香港戏剧奖的最佳男主角。此外,这部剧还有秦沛、刘兆铭、艾威、郭锋等观众熟知的戏骨坐镇。

6

“大部分香港人的电视,一打开就是TVB,你要他转去新的电视台,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导演二五并不认为ViuTV已经改变格局。

香港电视业是否停滞十年以上,我们难以下结论,但格局确实已经固化了数十年。

人们最熟悉的另一个香港电视台——亚视,在TVB的大台阴影下,一直被称为“二奶台”,苦苦坚持到2016年终停播。

HKTV曾经拥有很大的声势,甚至掀起了“挖角潮”,许多TVB演员出走成为HKTV艺人。就当人们认为TVB一家独大的局面会被打破、香港电视业革新的时刻即将到来之时,HKTV在2013年因为没有获得免费电视牌照而大量裁员,相当悲壮。

屹立不倒的大台TVB的确是港剧辉煌的主力军,但如今,有多少人只是因为情怀而依旧对它有所期待呢?

《叹息桥》上线之前,TVB的《法证先锋4》在内地平台播出,豆瓣评分在5分左右徘徊,品质一言难尽。

黄绮琳也是深受上世纪九十年代TVB剧集影响的人,《大时代》《九五至尊》都是她的心头好,然而,目前她看到的是,“不看TVB的年轻人非常多,现在TVB的很多观众可能是上了年纪的人、家庭观众或者是海外华人,当年轻人已经不看TVB的时候,应该有更多资源给比较年轻的创作人。”

香港影视圈过去的上升通道多以从基层做起的“红裤子”为主,因为市场变小,传统渠道也缩窄了,这反而使得香港本地的青年导演、编剧有了政府或是行业给的机会,去拍一些小制作。

肥波、二五是毫无影视剧拍摄经验的广告导演,ViuTV却选择他们拍开台剧,显示出了极大的魄力。

黄绮琳执笔《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剧本时,只有二十九岁。三十岁那一年,她撰写的剧本《金都》获得了香港首部剧情长片计划的奖项,在政府奖金和导师团的帮助下,这部长片得以拍摄制作,并在去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以及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赢得了提名。

“很多人说香港的电影、电视剧,已经没落甚至是死亡,在这个层面上去讲,我们的机会不多;可是有危险就有机会,大家都觉得它没落的时候,一些创作人就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黄绮琳说。

时代正在给香港的年轻人制造机会。导演二五认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很多年轻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编剧黄绮琳曾经为HKTV写开台剧:“我在HKTV的时候,就觉得电视台是需要革新的行业,这个时候网上的平台发展得很快,可能会取代一些电视台。对于香港来说,革新的方向未必是传统电视台,是网络平台。”

除了网络给电视业带来的革新,与内地的合作,也能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叹息桥》很早就有内地平台介入,主创也曾经上北京开过几次会议。在北京的办公室里,黄绮琳拿出三集剧本,有人提出:“男主角年轻的时候是贼,这可以吗?”最后,大家也并没有刻意就这个疑惑做调整。

肥波和二五去过很多内地城市,黄绮琳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不少内地的短片节,研究生阶段的很多同学也都是内地人,“我之前认为内地上网是有一些权限的,可能有一些他们接触不到的资讯。但去了浸会大学之后,内地同学告诉我,有很多东西,香港是看不到的,但是网上会有资源,比如说很多艺术片,我听不到的艺术导演,所以当时对我的冲击是挺大的。”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在内地播出之后,主创们会去微博和豆瓣看大家的评论,二五发现:“内地观众会去发掘细节,能看到我们的动机,在这些方面是比香港观众更细致的。”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一度在内地走红,在习惯了经典港剧的观众里引发讨论,也吸引了一些并不执着于“港剧”标签的新观众。当时,不论是导演还是编剧,都收到了内地片方的邀请,但都没有落实合作。

对于黄绮琳来说,内地的确有很多机会,但需要在那里生活,才能写出贴地的内容。

肥波和二五自认都还是新人,没有太大的信心去拍别人的剧本,所以就推了:“我们只想专注自己的剧本,这样会自己掌握比较好一点,主要是不想让观众失望,我们想不断地练习,才去尝试其他事情。”

 3 ) 及时接电话很重要(含人物分析 剧透慎入)

爱的样子大同小异,如sammy爱Thomas,阿南爱Sammy。

但Ken从来没有爱过Joyce。一个确凿的证据是在Ken的视角看待结婚前逃避后Joyce回家与他对峙,Ken的视角里只有当天Joyce询问吃什么外卖。妈宝男是他一个鲜明的符号,背后掩盖更可怕的事实:他的思维是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占尽爱他的人的便宜。老实、稳定、适婚的背后是自私、不负责任。

Joyce靠着老豆给的优渥条件,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变成了没有想法和计划的小女孩,却又随着年龄失去了做小女孩的资本和单纯。她爱Ken,但爱情褪去又等不到求婚;她爱Thomas,但摇摆于外界的评价;每次Joyce夹在现实与自我需求中,总是会选择妥协掉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来选择一个符合现实的决定。

Thomas,故事的一开始凭几分钟的观察就判断出男客人出轨,深谙识人的本事,丰富的阅历,内敛,重情义,自负又自卑。这样一个角色林保怡诠释的入木三分,在第14集对Sammy坦言当年事实后,扭过头去忍着的哭,扭过脸来当作无事发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观众无法不相信这个角色。

Sammy是距离我太远的角色,我无法理解她的奉献,这可能也是她在剧中展现出的唯一缺点,过于无私的为了爱奉献和牺牲自己,所以会把自己置于窘境。爱照顾别人、没安全感、重视承诺、向往家庭和记仇。真的多亏了Sammy记仇和重承诺,才没有和Thomas在一起,就这样在整部剧的结尾还能当作一家人去邮轮旅行。

众生相,众生“相”。整部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立视角和内心独白,每个角色的讲述拼凑出一个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真实性的所谓真相。下面记录几个思考:

1.不要为了完成结婚这件事而结婚,也不要为了适合结婚条件去妥协的爱一个人。考虑自己究竟需要爱情还是婚姻,考虑当下究竟需要什么。相信很多人面对的并非“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样简单的问题,更多是杂糅了现实生活、父母、自己付出的青春等等一系列难以舍弃或平衡的因素,陷进了人生的缝隙里,反反复复的折磨自己。

2.爱虽然有很多形式和方法,但核心与本质非常质朴:爱一个人就会想要和对方厮守,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和改变。不论哪种形式,我都想在你身边。

3.女人只要不生孩子,怎么作就都还有余地。

4.爱是一声叹息,只是不知道你的身边人听不听的见,听见后重不重视。

5.及时接电话和回信息很重要。

6.再深刻的感情都经不起石沉大海般没有着落的消耗。

7.看剧中故事与人物反观自己——明明是个散漫的人,偏偏对瑕疵敏感。在给予爱时保留,自许情深不寿,在嫌隙面前,又大开大合下狠手,好似不世之仇。今后应该反馈性阶段性的思考,在爱情或亲密关系里,自己能够带给对方什么价值呢。

8.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到头来只会是一把伤心的锁。

 4 )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眼前的是幸福桥还是叹息桥

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他们踏上的就会是幸福桥。可偏偏不是对的人,又或者没赶上对的时间,幸福桥变成了叹息桥。

如果从现有剧情和不同人物视角出发,解析《叹息桥》中李子勇&方小薇、何乐儿&胡启源两条故事线,你看到的是幸福桥还是叹息桥?

胡启源视角·想担起的责任和被取代的悲剧

在胡启源求婚之后的视角里,他始终是对李子勇的存在介意的。再如何妥协,也无法忽视潜在的威胁。

他当面可以装作看不见何乐儿收到的,那封由李子勇餐厅卡片拼凑而出的恐吓信。但还是克制不住好奇心,去翻垃圾桶找到了餐厅的卡片。

岳父托付给他的清酒吧,也让他有了一些资本,有了去李子勇餐厅看看潜在情敌的自信,可也是在李子勇的餐厅遇见了来做服务员的亲生儿子钟家俊。

突如其来太多的责任——筹备婚礼,酒吧经营,上门儿子、旧情人求助。胡启源主观上是想担这些责任的。

可他对婚礼没有期待,把责任推给何乐儿;对酒吧经营没有经验,盲目听信好友的意见;对找上门的儿子和旧情人无能为力,想提供一个职位都被何乐儿一顿狠批。

与何乐儿在车上关于自己玩具的争执,更是让胡启源开始觉得真正懂自己,理解自己的其实是梁淑媛。所以我们会明显的感受到在钟家俊视角里,他去餐厅找胡启源是为了让他拯救自己妈妈,而在胡启源的视角里却觉得是儿子来拯救他了。

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其实又有了选择!便又开始主动去找梁淑媛,想为自己找个避难所,找一个更没有压力的天地。

还在篮球场跟钟家俊透露要在试婚纱的时候,跟何乐儿摊牌说悔婚,让钟家俊有了期待,结果这人压根没打算去。

他想担起的责任,完全是讽刺。

偷偷摸摸跑回何乐儿加收拾行李,临了还要跟观众嘚瑟一句“我以后再也不用怕她了”

哪有什么爱情啊!胡启源只想要一个自己能做主的家,亲妈天天压迫他,他受不了;租房太逼仄狭窄,他受不了;何乐儿心里曾有过别人,对他的爱好和能力也诸多挑剔,他也受不了;

一辈子妥协过来的人,终于发现自己可以在梁淑媛和钟家俊那边不用妥协了,这便是为什么他脱口而出的这句“我以后再也不用怕她了”。

可谁能想到,全身心等待着自己拯救的梁淑媛,其实暗地里等到了老公钟怀安的复合呢?

最终灰溜溜的回到何乐儿家里,道歉,煽情,结婚。两个逼着自己凑合的情侣,最终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只是一个是为了绝症的父亲,一个是找不到更好的落脚点。

所以,在胡启源的眼中结婚时所有人都愁眉苦脸。婚后也忍受不了岳父的看清,在岳父丢掉他所有的玩具后彻底爆发,失控。

何乐儿视角·被转移的怨气和新找到的自由

在胡启源的视角里,他担起了所有应该的,不应该的责任,可在何乐儿视角里只看到了他的推诿和没担当。

和胡启源一起见他妈的那顿饭,更是凸显出了整场婚礼只有她自己着急的窘境。

在她的感知里,迁就未来婆婆的想法,忍着不去斥责胡启源对经营酒吧的不靠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结婚而委曲求全。

在她的眼里,胡启源因为拿捏住她一心想结婚的想法,便把自己在妈妈那里从小到大受的怨气,也一并转移到了她身上。

你敢想象一个在自己妈妈面前不敢乱扔任何东西,进屋鞋袜都要摆放整齐的人,突然变成了进屋随便乱丢鞋袜的邋遢之人吗?

“结婚之前,他做的任何事我都会忍。”

可偏偏这句话讲完,转头就遇见了找上门来的钟家俊,告知了她关于胡启源的过往……。

她能察觉到胡启源对这场婚姻的不情愿,却在经历过无数次半途而废的前半生后,坚持想要这次感情上不再半途而废,她终于做到了。

所以,在何乐儿的眼中结婚时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婚后也觉得自己的世界开朗了,敢尝试以前做过,却没做到的事情。比如,像二十年前试着执掌一家茶餐厅一样,去试着和李子勇合伙开餐厅。

她的世界开始步入正轨,结婚,怀孕,可偏偏怀孕这个消息和胡启源的爆发同时出现……

也许失去老爸从小到大的庇护和胡启源的羁绊,便是一种自由吧。

李子勇视角·刻意的冷漠和最后的勇气

李子勇是不擅表达的人,是那种会把爱恨藏在心里的人。

年少的他为了帮方小薇还债,远赴比利时捞偏门。本来约定几个月就回来,却因为急着赚钱铤而走险,被扣押了下来。

他受过的苦从没有跟方小薇说,等不到他回香港的方小薇,误会李子勇心里没有她,帮她纯属江湖义气,便接受了别人的恋情。

发现香港再没有人值得自己回去后,李子勇在比利时一待就是二十年。但他还是那个可以因方小薇一通电话,立马订票回港,重新定居香港的人。

还是那个可以为了给方小薇找一份工作,而开了一家可能不盈利餐厅的人。

如果这都不算爱。

可在他的视角里,看不清方小薇的心意,搞不清她到底是拿他当兄弟朋友还是存在爱意。所以,当方小薇有可能的感情机会,更好的就业机会时,他都在装死,不支持,不鼓励,也不挽回。

刻意的冷漠,让彼此都在猜,却都害怕表错态——他们都承担不起因为过界的爱情,而损失一个一生的挚友。

他为方小薇所做的付出,没人知道。他为何留在比利时二十年,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又突然决定留在香港,没人知道。

在钟家俊和何乐儿轮番催促下,他才鼓起了最后的勇气向回家收拾行李的方小薇解开这之间的误会。

也许一切为时未晚,方小薇最终出现在轮船的等候大厅,要完成她的承诺——陪李子勇一家,重游欧洲,去看一看他混迹二十年的比利时。

李子勇似乎看见比时利的幸福桥了。

方小薇视角·自私的误解和纠结的承诺

如果以李子勇的视角结局,这仍算是个美好的故事,但偏偏导演没准备做好事。

在方小薇的视角里,她理解不了李子勇为何冷漠,看见何乐儿来餐厅找他,也误会李子勇真的希望她离开。想借着去欧洲旅行的机会,留在李子勇身边,却又被他逞一时口快的“谁跟她是一家人啊”伤到。

她觉得自己给了李子勇无数的机会,可始终没能等到他的认可。她觉得李子勇是自私的,甚至都没有把她当兄弟。

重视承诺的方小薇,二十年前没能等到李子勇兑现自己生日时回香港的承诺,自然更明白别人面对失约时的失望。

阴差阳错,偏偏她在听到李子勇鼓起勇气的解释前一天,对别人做出了相扶一生的承诺。

所以,当她出现在轮船等候大厅的时候,她并不是陪李子勇去比利时看幸福桥,而是去看叹息桥。

我们有什么过错,要这样一直错过

人物总结:

虽然两条线的故事,都不是那么让人开心。但两条线的几个角色倒是非常典型——

胡启源和何乐儿这一组,是典型“妈宝男+富养女”的组合,前者常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没有担当,没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摆脱这一切,却又没有自强自立的能力。他就像自己热爱收集的玩具一样,本身也是个人任人摆弄的玩具。而后者从小到大没有面对过生活压力,父亲对她听之任之,做事三分钟热度,常常半途而废。对父亲的过度依赖,让她在遭受变故时乱了阵脚,接连做了太多错误的抉择。

李子勇和方小薇这一组,则是典型的“双付出型”组合,只是前者的付出更沉默。在遭遇母亲绝症的时候,李子勇会责怪父亲无能,拼着自己的前途也想要给母亲挣医药费,却不会去考虑母亲是否更需要的是陪伴。而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他和方小薇的感情上,他的付出是想着如何为别人解决实际问题,却从来不是从感情上考量。他太怕失去自己珍惜的一切了,反倒因为自己害怕失去而失去了。而后者是大爱之人,懂得包容和照顾自己的身边人,永远在付出,对谁都温暖,这让李子勇有了误解,也让自己看不清到底心里在意的是谁。

一个彩蛋:

我想说的彩蛋,可能更像是bug……

上图是剧中的叹息桥,毫无疑问三位少年版角色是在比利时相遇,下一步的剧情是何乐儿陪李子勇在比利时晃荡,最后自己踏上回归的路。

上图取景也是叹息桥,但剧情却是中年版何乐儿没有等到陪试婚纱的胡启源,满心委屈的去找李子勇倾诉,毫无疑问剧情上两人是身处香港的。

所以……我实在不敢相信这部满是细节,全是伏笔的剧会犯这么大的穿帮Bug,所以暂时当做一个彩蛋吧。

最后,希望我们都不错过,踏上自己的幸福桥而不是叹息桥。

 5 ) Yours Truly

刚开始看前两集的时候有点无厘头,差点以为是每集独立的剧情,看到后面才串起来。

电影质感的画面,意味深长的构图,连我这个摄影小白都get到了一些镜头的寓意。譬如Ken和妈妈同框时,摄影视角始终在地板上,仰拍二人,暗示了Ken对妈妈的敬畏和仰视,一种权力的不对等;且两人中间总是隔着门框,仿佛两个世界,充满隔阂。

很久没有慢下来好好看一部剧了,这部剧又是那种慢节奏、大片人物对白的文艺片,很容易让观众失去了耐性,但越看到后面越有味。

从每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去拍摄真的太有意思了!既让情节互相串联印证,又让我们意识到原来人与人之间是如此不同。同样一件事发生,在A眼里是这样,在B眼里俨然变成了另一番样子,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也是不善表达的人的封印。

最让我感慨的是Thomas和Sammy这条支线。可能现在很少听说,一个男生为了帮一个女生而搏命、隐忍多年的故事了,年少时或许是爱情,走到四十岁,两人之间更多是亲情了。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其实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即便曾经年少更多是因为激情,可以为一个人全身心付出,但两人相识多年,互相也见证了对方的情感史,更多是依赖的亲情关系。我并不觉得他们最终会在爱情意义上走到一起。一方面是性格决定命运,如电视剧所描述,T的澄清来得太迟;另一方面也是,可能爱情本身,最后都会走向亲情吧。他俩同居三年,更像兄妹或姐弟,彼此互相了解(看到T对铭南说起S的种种特质,真是忍不住泪目),互相依赖,早已变成家人,如果不是铭南的出现,没有人愿意打破这样的关系,which means 也没有人会愿意更进一步。即使T在Joyce的鼓励下澄清了当年的误会又如何,他说他只是“澄清一下”,并没有说,澄清是为了什么,并没有说,“我说这些是希望你能留下来”。当两个人都选择只走一步的时候,剩下的98步间隔并不会因为两个人意愿里的那一步而自动消失。很可惜他们之间谁都没有那种strong will去重塑一段属于青春期的关系。

一段很有意思的对白:当Joyce和Sammy互相聊起Thomas的时候,Joyce惊讶道:“你口中的T好像跟我认识的T仿佛都不是同一个人诶,T在我看来很浪漫耐心呐……” Sammy回答:“所以你对他是很特别的存在啊。” 看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看J和T约会就是情侣的感觉,比起J和K那种死气沉沉,比起S和T那种工作伙伴和家人般的对话,J和T更多是新鲜感和心动的感觉,无论是他为她作画,还是两人一起撩拨琴弦,都充满了恋爱初期互相试探和关怀的细节。但是没想到J对S的回应是,“可能你才是特别的那一个吧。”这句真是惊到我了!因为我们都太容易被表象迷惑,假象出一个情侣之间相处“应该”的范式来,但其实从来都没有什么“应该”,一个人的真实和本性只有在最爱的人面前才表露出来,而S才是那个真正了解T的人。有点唏嘘。

单曲循环的《YoursTruly》,把Thomas的心事都唱了出来。

 6 ) 折叠伞

双时间维度平行叙事、逐人打破第四面墙、不断转变视角等种种冒险的呈现结构,都是主创对观众的筛选,也是他们透过镜头递出的一封邀请函。

愿意接下这份邀请,我们的身份也不再仅仅是屏幕前的观众,而是能与剧中人建立起一对一连结的故事的参与者。

15集的篇幅不长,我看完还是又用了几天时间去理解消化,现在才敢来聊聊,让我盼了许久,更远超我预期的这部 ---《绿豆》原班(Fatball/25+黄绮琳+林保怡)在四年之后奉上的第二部电视作品。

———以下内容涉*结局*剧透*———

《叹息桥》的英文剧名并非直译“bridge of sighs”,而叫“the gutter”。

gutter,是水槽、是阴沟、是最败坏不堪的地方。

以我的理解,the gutter应该才是点题的剧名,即象征着剧中主角们的人生状态:自知身在井隅、身披枷锁,却总难免心向窗外世界。

就这样,处境的压制与本性的欲望不断制造着内心冲突,影响着他们脚下的步伐、人生的选择。

而枷锁的源头,要回溯到上一代,从他们的家庭、他们的至亲、他们的父母说起。

【MASSAM】

西餐厅老板Thomas,会作画、玩吉他。

搞艺术向来属于奢侈的活动,艺术家都多少有些天然的孤傲。Thomas的艺术细胞显然与他少时的家境并不匹配。他对父亲应该是失望的。母亲重病不治更加加深了Thomas眼中父亲的失败形象,并归咎于父亲的无能,再进一步转化为怨恨。所以母亲的离世近乎等同于这个三口之家的死亡。

而此刻,这个为了自己强装会抽烟的女孩子,便成了Thomas生命里唯一幸存的慰藉。

欠下烂账的父母双双跑路,Sammy也跟Thomas一样,被迫脱离校园、提早成为独自面对现实世界的“大人”。所以不再有家的Sammy对“家”有最深的向往,对“家人”与“承诺”有着更深的执念。

说好了等自己放学却消失不见的父母不再是家人。

说好了陪自己过生日却不会出现的Thomas,也不再是家人了吧。

倒是男友Elvis确实把自己当家人。Sammy于是也甘愿为这个家做了二十年“阿四”。给他白白干活、供他海外留学。只因为,“一家人嘛,何必计较”。

从赚钱给母亲治病、到赚钱帮Sammy还债、再到尽快回港回到Sammy身边,连接起Thomas前半程的人生轨迹。当他以为Sammy并不需要自己的时候,Thomas就没了人生方向,于是将自己困于比利时二十年。

直到Sammy被出轨被分手,Thomas才又找回了年轻时那个促使他迈步向前的理由:回港,回到Sammy身边,并代替Elvis,给她一个依靠、给她一个家。直到Sammy的下一个Elvis出现。

在第14集,Thomas觉得Sammy是为了阿南才去上海,劝她别走旧路,要有自己的目标。其实Sammy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反而Thomas才是从没把自己摆进人生目标的那一个。或者说,排在他人生目标第一位置的始终都是 Sammy。

与Thomas/Sammy正好相反,Ken和Joyce二人都是成年以后心理也从未真正长大的“孩子”。

Ken就如一条弹簧,在母亲极端控制和强势意志不断挤压之下,一次次试图反力,又一次次变形走样。母子二人维持着一种“共生”的病态关系。

Joyce不懂为何父母会离婚。母亲有了新的家庭她便跑回父亲身边。捞偏门的茶餐厅老板昌叔有着放羊式的教育观,宝贝女儿Joyce的一切任由她心意。没地方住,爸爸出钱买房,无事业,做兼职也挺好。在Joyce的视角下,Ken愿意跟自己一起,很大程度是为了逃离他的母亲。其实Joyce才是最离不开父亲,不知道如何独立自主的人。她急急与Ken结婚,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握住一根替昌叔续命的稻草。

Kevin从存在的那一刻起,就被他的母亲作为捆住感情关系的筹码、被他的父亲定义为耽误了自己伟大前程的祸根。所以上天给了Kevin生命的期限,反倒是一个礼物。让他能活得通透自在。

【折叠伞】

第14集,小陆在准备出游的时候,想带上一把折叠伞,又怕行李太重,就说让Sammy姨帮我拿。但Thomas却告诉他,Sammy不会一起去了。

第15集开篇的长镜头里。主创又让一把折叠伞在年轻版Thomas、Sammy、Ken、Joyce手中相互传递,仿佛预示着二十年后四人将会产生的因缘际遇,是相当玩味的一幕。

折叠伞这种东西,晴天遮阳、阴天挡雨。但又由于它本身的重量,带在身上却往往变成路途中的负担。

按我的理解,在这部剧的语境之下,折叠伞象征着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把折叠伞即是父母,是本该提供遮风避雨的安室利处,但在这几人身上,却不幸沦为他们人生道路的枷锁。

所以,Ken与Joyce这段巨婴关系注定要发生一场悲剧;Thomas与Sammy皆因太过害怕再次失去对方而永远小心翼翼。

【结局】

Thomas与Sammy之间,遗憾吗。是真遗憾。唏嘘吗,是太唏嘘。

但我们又看到了二人心中长存对彼此的爱。

依我所见,《叹息桥》所要表达的,就是以“真”与“假”这个命题,讲“爱”与“爱人”的故事。

用心中的爱、去爱人,终能破除血缘的桎梏。

肯与父亲相处,意味着Thomas心中的恨开始消解。

小陆,这个也被父母先后抛弃了的孩子,见到Sammy终于出现,开心地数着「大佬、细佬、伯爷公、阿姨」,一家人。

我猜,在Sammy的行李包内,在这副与二十年前垃圾桶里一模一样的画作旁边,也一定放着一把她为小陆而准备的折叠伞。

若这份期待其实从未落空,那么「承诺」还要再去执着吗?

原来放低把伞,抬头尽是璀璨星空。

 短评

很有意思,一件事用三四个视角拍三四次,呈现出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的样子,或被夸张,或被美化,而开不了口的一句话终将酿成遗憾。缺点是两个男性角色年长之后除了严重缩水,性格竟比年轻时开朗一些,在我看来是有点错位的。此外,Ken的母亲真实让人胸闷火大。

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渐入佳境,镜头干净简洁得失真,对白无废话,整体风格颇文艺,故事却很生活化,值得追。

11分钟前
  • 若云
  • 推荐

天呐!原来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样的,记忆也会因为自我而出现偏差,这部剧就是要告诉你,人性就是利己,都是权衡过的结果,你所看到的利他,可能也只是对方心中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后背突然一凉!

14分钟前
  • 力荐

第一集刚看十分钟,好熟悉的画风,绿豆的感觉

15分钟前
  • 出离
  • 推荐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18分钟前
  • 布兰飞起来~
  • 力荐

剧本是真的好,看到最后反而觉得Ken&Joyce这条线写得最好,虽然不够讨好: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彼此误读、不愿直面自己的缺点、自我伟大化、甚至谎言而发展出某种叫做爱情的东西。而Thomas&Sammi这条线太理想化也太老套了,为让观众到最后哭一鼻子的设计做得太明显,反而不大喜欢,但林保怡演得太好,在感情里的无措、尴尬和一瞬失神,他太会演,虽然仍然是偶像剧体系的演法,但节奏太准确了。

23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林保怡,你为什么不接电话?

25分钟前
  • 江南的故事酒馆
  • 推荐

MASSAM=THOMAS+SAMMY.

30分钟前
  • shlaiyaya
  • 力荐

撕开外衣,都不体面,真实到有点让人不适。

33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转场构图镜头故事感全都是教科书 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肯定沦为三流故事 用角色视角的记忆偏差制造罗生门 时间线里故事穿插做得太巧妙 结局也没有落入俗套 角色形象丰富到不需要交代每个人结局 MASSAM Thomas&Sammy 风筝飞不过叹息桥

37分钟前
  • 林翛然
  • 力荐

一口气看完15集。本来还在想故事里的人“如果当时……那会不会不一样”,后来想想也许自己也有被命运摆布而无从得知的时刻,就只剩下心惊了。叙事手法很吸引人,Viu比三色真的大胆很多,这部台前幕后感觉都是金像奖预备役了。P.S苏轼的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39分钟前
  • 薛玉茗
  • 力荐

结局那副画面,何止唏嘘。选择无对错,成就了经历;记忆有偏差,真相还重要吗?绝。真绝。多人视角/破第四墙/平行叙事直接把观众拉进故事砌拼图。各方面都比「绿豆」做得还极致。

43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男主和男二看着就像女主的爸,总觉得是父女恋,就不能找三个年纪看起来差不多的人来演吗?

45分钟前
  • 恩诺
  • 还行

摄影满分,14集最高光。但是整个剧本其实是有大问题的,不是每段故事换个角度讲两遍就是巧妙,观众能看这样的剧其实没那么蠢的,很多东西可以再精简,很多人物也没有那么必要。想让每对情侣含括多种角色,就会失去重点,最后变得不容易有记忆点。另外台词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给四星纯粹同行衬托。

48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港剧了,这部剧我非常欣赏导演的剪辑手法。每一集以一位作为主角视角,前几分钟为过去时间线,后面是现代时间线。我们每一集看到的都是一个局部的角度,通过多个视角串联放大,来还原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串联交错的剪辑手法,从两个时间点出发,最终过去与现代相交。非常棒!也非常欣赏这位年轻导演敢这样云。

51分钟前
  • ZARD
  • 力荐

这基本可以当做教学片来看了吧,不管是转场,还是构图运镜什么的

55分钟前
  • abbylee
  • 力荐

记忆的主观性何其强大,而爱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59分钟前
  • 羽毛鲁滨
  • 推荐

这部剧每一帧都让人舒适!!!摄影爱好者简直不要太爽

1小时前
  • jkjlk
  • 力荐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堕于首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涵之侧。人之生,就像一座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人之生,犹似一系谎言,骗他人,骗自己,骗一时,骗一世。难得一生幸福,但易一声叹息。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阿ken人到中年之后由高大帅变矮矬丑是我最不能忍的

1小时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