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2022)

剧情片美国2022

主演:雷吉娜·赫尔,Zoe Renee,Julia Nightingale,塔莉娅·莱德,艾拉·亨特,诺亚·费舍尔,Anna Van Patten,D·C·安德森,安吉拉·格鲁威,Will Hochman,John Kroft,安珀·格雷,布鲁斯·奥尔特曼,塔利亚·巴尔萨姆,卡拉·杨,梅根·伯恩,乔尔·德·拉·冯特,詹妮弗·邓达斯,佩奇·瑞亚,约翰·维伊,汤米·波,阿曼德·舒尔茨,贝丝·迪克森,奥奎·奥克波克瓦西里,玛丽·凯瑟琳·莱特

导演:Mariama Diallo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师(2022) 剧照 NO.1大师(2022) 剧照 NO.2大师(2022) 剧照 NO.3大师(2022) 剧照 NO.4大师(2022) 剧照 NO.5大师(2022) 剧照 NO.6大师(2022) 剧照 NO.13大师(2022) 剧照 NO.14大师(2022) 剧照 NO.15大师(2022) 剧照 NO.16大师(2022) 剧照 NO.17大师(2022) 剧照 NO.18大师(2022) 剧照 NO.19大师(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1 02:41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三名黑人女性努力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所精英大学——著名的安卡斯特学院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建在塞勒姆时代的绞刑架山丘旧址上,清教时期受迫害的鬼魂正以越来越灵异的方式萦绕在校园里。

 长篇影评

 1 ) 斯导,你把2017年传记纪录片重拍一遍,你好意思吗?

就是把2017年苏珊娜莱西拍摄的纪录片斯皮尔伯格,又拍了一遍,斯导这也太自恋了吧?这算是copy,还是copy?

虽然很燃很热血很drama——一路拍片打怪指导演员、受到同学追捧、毕业电影都交给他拍了,妈妈出轨父亲好友被斯导意外发现,斯导无意间做了妈妈的狗仔队,拍下了妈妈出轨的证据,还剪成视频给妈妈看,也真是够残忍的。拍青少年逐梦演艺圈,但是不如瓦尔达拍的南特的德米好,我还想问斯导有没有看过瓦尔达这部传记电影?

这片最大的价值就是让米歇尔威廉姆斯和保罗达诺这两位演员的演技再被大家看到!米歇尔这次演得太好了,把斯导母亲对他电影梦的支持,个人的特立独行(养小猴子,吉瑟斯),婚外情那种偷摸又沉浸但愧疚之情诠释得太好了! 保罗达诺真是越来越稳了,以前担心他脸有些幼齿,演不了中老年角色,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把一个执着于工作爱家人但有些木讷不解风情的好人诠释得很动人,要知道上半年我刚看完他的谜语人,谜语人倒是他常演的角色类型!

可以把高中霸凌者拍得那么美,人家都误会斯导是同性恋了,应该是为后来的辛德勒名单做了预演。请大卫林奇演约翰福特,林奇一定很开心吧?!

以及,千万不要欺骗孩子,尤其像斯导这种小心眼的,当年他爸爸把离婚的过错认下来了,他直接禁止妹妹们跟爸爸联系。后来,妈妈后来的丈夫去世后,爸爸和妈妈又在一起了,爸爸这时候才透露实情,就是他妈妈出轨,抛弃家庭,但是爸爸不忍心,才把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的!结果这片,斯导把这点事儿全抖露出来了!这也真是睚眦必究啊!

 2 ) 天才的成功离不开家庭

《造梦之家》 斯皮尔伯格把自己的童年经历拍成了电影,温暖又治愈。看完感叹一个天才的成功实在是太难得了,个人和家庭的影响缺一不可。成为斯皮尔伯格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 非常明确的爱好和人生目标: 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就爱上了电影,青春期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要干这个了。 2. 异于常人的天赋和投入: 无师自通,并且可以不吃不喝不休息,不是在拍片子就是在剪片子。 3. 一个非常支持梦想的家庭: 父母听到孩子想要拍电影的时候,不是给他两巴掌让他滚去学习,而是送给他摄影机和剪辑器材。孩子要拍点小东西,父母姐妹齐上阵来充当演员。上大学读艺术也可以,不想念了想辍学也可以。父母离婚送给孩子的忠告是:“你永远要为自己而活”。只有足够开明和自信的家庭才能做到。 4. 殷实的家境: 60年代不是谁都可以买得起摄影机和胶卷给孩子玩的。

 3 ) 转M君看《造梦之家》:Like Father Like Mother

The Fabelmans (8/10 stars)

Like Father Like Mother

Sometimes, you gotta admire how Spielberg can do films as innovative as Ready Player One, as poignant as Schindler’s List, and as quaint as The Fabelmans. Utilizing excessive exposure throughout the movie, the photography evokes a polished sense of nostalgia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stume design, environmental layout, and bygone equipment, thereupon establishing a convincing while charming world of the 1950s. In a moderate yet meticulous narrative, the story portrays how a boy’s enthusiasm for movie-making develops and interacts with multiple aspects of his life, following a simple chronological order. Observing the child’s growing memories with his parents, siblings, playmates, mentors, schoolmates, and first love, it’s impossible to not find personal resonance in the heartwarming diegesis. However, upon entering the California segment of the film, there is a point when aesthetic fatigue kicks in, and events not so much connected to the previous storyline start getting displayed just for the director’s interest, creating a fissure in the overall plot.

Worthy of compliments, the performance is superb, as every single figure is substantially characterized. Mitzi by Michelle Williams, an optimistic, artistic, affectionate, and ideal mother; adventurer is her essence but she’s willing to submit herself entirely to family, which to some extent justifies the borderline infidelity. Burt by Paul Dano, a precise, knowledgeable, forbearing, while respectable father; the financial and emotional patron of their family, as well as a rare leader whose decisions are almost always realistically right. Even the smallest of supporting characters earn their independent highlight moments: wise uncle Boris, observant Reggie, genial uncle Bennie, insecure Logan, devoted Monica, and laconic Mr. Ford (played by who-would’ve-thought David Lynch). All are memorable and symbolic characters for both Sammy’s life and the movie itself.

Altogether, an unusually well-made autobiography, a novel perspective of one of the greatest directors, and an experience worthy of both your laughter and tears.

 4 ) 《一个大导的诞生》

7.5分。斯皮堡半自传体电影,凡尔赛版本的《八部半》。

看完这部片子,就能更精准地理解王宜文那本电影史中对斯皮尔伯格的描述:“通俗电影的旗手和领军人物、世界主流电影发展史的缩影、不触及真正的社会问题/电影核心功能是维系既有秩序”等等...

全片的镜头运动手法纯熟,不着痕迹让观众无意识地陷入他制造的梦境中。叙事节奏也很舒适,虽然没有什么奇观化的情节,但导演依靠他大师级的叙事功力使影片毫不枯燥。片尾大卫·林奇扮演的约翰·福特也是亮点。贡献了摄影构图的金科玉律“When the horizon's in the middle,it's boring as SHIT!”(当地平线在画面中间时,像屎一样无聊)

斯皮尔伯格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美国中产阶级的化身,这部电影的核心问题也是“太轻了”,所有的矛盾冲突、所有的麻烦困境都太轻了——当贫民窟的孩子们深陷帮派暴力和毒品麻烦时候,小伯格已经开始用8毫米胶片拍电影了;当街头的孩子们为了一顿饱饭而摸爬滚打的时候,小伯格遭遇的困境是父亲不给他买一台高配置的线性剪辑机;而少年伯格在为母亲精神出轨而困扰的时候,黑小子们长到十几岁却还不知道自己生父是谁...

然而,世界是残酷的,电影是宽容的。“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那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位世界级导演的家庭背景:

他出生在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犹太家庭,父亲是高级电气工程师,二战时在部队做通讯官,退役后在美国大厂(通用电气)工作(相当于现在年入200w以上的阿里P8or华为19级?),父亲性格严谨沉闷,但知识渊博。母亲是名钢琴家,性格活泼烂漫,天真自由(当家里刮龙卷风的时候,所有人都仓皇逃跑,母亲却开车带着3个孩子去追逐风暴...)

众所周知,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小伯格从母亲那遗传了艺术气质和探索精神,又从父亲那学习了filmmaker必备的理工知识,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从6岁就开始实拍,小时候用8mm胶片拍摄,十几岁时又认识富豪女朋友借到16mm的ARRI使用,具备手动回放功能的线性剪辑机也是一应俱全。优渥的家庭条件提供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是太过于平坦的人生经历却是伟大艺术家诞生的绊脚石。巧合的是,少年斯皮堡因犹太血统遭遇的校园暴力和父母的离异又补齐了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最后短板——童年创伤和精神阴翳。So,一名世界级导演终于诞生了。

看完电影,五味杂陈。看吧,这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你觉得他在凡尔赛,但这就是他真实的人生经历。你觉得他的电影烈度不够(不触及灵魂),但票房总是能证明他的成功。多说一句:曾经的好莱坞也曾“文艺”过,但斯蒂文75年的一部《大白鲨》以几十倍的投资回报比(900w美元成本,全球4.7亿票房)让所有“新好莱坞”的文艺逼们又滚回去拍商业片了。

真实的经历无可厚非,真实的情感无可指摘,真实的票房让特吕弗走向另一条路。

如果是梦,电影也是关于真实的梦。

 5 ) 一些碎碎念

Spielberg最私人的一部电影,but I always enjoyed movies about love, family, and dream. 从中看到了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的萌芽,也看到了胶片下藏着的最丑陋不堪的秘密。很喜欢刻画出的男主和母亲的关系,或许亲情的爱本身就是复杂的,也是独立出其他情感之外的。可是母亲同时也是最懂儿子的梦的人,也是最支持他的。I guess life is always messy, ugly, and annoying.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you can’t control, but you can always choose to focus on what you can control. And that’s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than anyone else. 我真的太喜欢最后的结尾留白,和最后camera be above the horizon 的那个moment 永远感动于这样aspiring的ending。

今年年末在电影院看了好几场电影,意识到我是爱电影院的人,我享受和好朋友一起聊情节,共情角色,感同身受、也喜欢一群人在一个安静的氛围对着同样的画面产生不同的感触。2022即将尾声,希望新的一年继续爱电影,爱生活,努力活成想成为的样子。

 6 )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最好的斯皮尔伯格,工业化体系下臻于完美的极致迷影杰作。

不仅仅是“给电影的情书”,更加是“给自己的情书”。

在迷影情结之外,实质上是一部非常私人非常“内向”的影片,我泪目了太多次——或许很多泪点看起来不明所以,但能够就此明晰,原来斯皮尔伯格是与我做同一种梦的人——临近结尾甚至一度难以自控,仅有的一张纸巾被我的共情翻来覆去浸湿揉搓又展开,庆幸当初在网盘中看到1/3(截图处)便及时打住,这样的电影,如何能够不留给大银幕?大概没有年轻人在看过它之后,会不燃起对于电影的向往,只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除却时代技术上的鸿沟,较之半个世纪前的斯皮尔伯格,也相差太远太远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的那句名句写“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品足的时候,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而我们在面对一个年幼就拥有超8摄像机、从小便开始尝试剪辑、从家庭电影起步并最终受到汤姆福特鼓励的美国人时,眼看我们之间的鸿沟,连五十年飞速发展的科技都无法将之弥合,又该如何是好呢。

剧作本身和影片的调度、视听语言是完美甚至匠气的,也是斯皮尔伯格一贯的风格,他的“行活”(逐帧拉片的话,失去影像的魅力,但一定是绝佳教科书)。半自传的形式,而另外一“半”,则无疑经历了极度精细的好莱坞化编排处理。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每一步都严丝合缝,没有任何闪失。斯皮尔伯格以他少年的眼回溯生活,在真实中处理虚构,但凡有一丝不慎,便会落入经验主义陷阱,使孩童的所作所为带有成人化倾向,而最后的成品,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的状态,始终在成长的轨道上行走。而通过严密的情节构思,更使得一切进展环环相扣,这在生活中一定是虚假和不够自然的,但如此集中呈现于影片里,隐隐的,甚至有着宿命论的意味在。

影片中主人公出生在美国东部一个中产犹太裔家庭,父亲是高级工程师,善良温和、知识渊博、深受全家人的崇拜但性格沉闷严谨,母亲是名钢琴家,天真烂漫,崇尚艺术与自由。小斯皮尔伯格看似受母亲的遗传因素影响深远,实际上是结合了来自父系与母系的不同特质,再加上他由于犹太血统遭受的校园暴力、后续的失恋与父母离异带来的磨砺,一位穿梭于艺术与商业的大导就这样横空出世(影片仅仅拍到了他的起步,但后续我们当然是明晰的)。

而我与他,即使身处截然不同的时空,有着迥异的血统,在斯皮尔伯格的故事中,我看到的,却分明是我自己的故事——某些幸福家庭中不可告人的秘辛,某些童年时代的创伤,某些存在于某地薛定谔的猫形式的谜题——我分明感到我们身处在相似的处境下,也同样面临着共同的岔路,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后果便不是自我所能控制,我不如他勇敢以及诚实,更缺乏他所拥有的彻底的天赋。但——电影外Fabelman仅有的是曾经获得一切又破碎的人生,电影内他拥抱剪辑机下虚幻的圆满;我的电影内是一片混沌和未知的虚无,但电影外却起码有着破碎后又能够重新拼凑起来变得完整和自洽的生活。或许,我仅仅比Fabelman幸运的这一点便足够、不再也不能够再奢求更多。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那一切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渐渐的,我开始发觉,我最爱的那些小说,多数题材都有涉一个少年的成长,例如《悉达多》、《天使望故乡》、《少年巴比伦》或是《夏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从未有过专程去读,它们对我仿佛冥冥中有一种吸引,我也往往会从中接收到某种格外能够触动我的力量。没有答案,是我同样也面临着后成长期的迷惘?但或许,这样的“成长”延续得更长一些也无不可,就如弗洛姆所描述的那个概念,让我一生缓步于成长综合征发展的道路上——热爱生命、热爱人类,以及对立于共生乱伦固着的永恒的独立性。

 短评

第一次感受到AMC林肯中心的午后剧场对于观看一场电影的意义:明明刚到点还有20分钟的广告却早就坐好只等灯光熄灭的老人,过道上徘徊很久终于口齿不清地问我放的是不是Fabelmans的老人,因为搞错排号艰难起身换座还让原座帮她拿一下拐杖的老人,姗姗来迟一路excuse me也要挤到正中间位置的老人,笑点很奇怪笑声最响亮的老人。在这个场合里,哪怕后座不时响起甚至手机的主人自己可能都没听到的叮铃铃的闹钟声,我都觉得它和电影里机械的film rolling的声音是一体的。我甚至开始害怕以后听不到这些声音了,害怕电影终将和这一代人一样离我们远去。

9分钟前
  • xiaoyaah
  • 推荐

TIFF 2022 首映斯导最personal的一部电影,采用半自传形式,讲述了他童年时期是如何爱上拍电影以及走上导演道路。比起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用电影手法拍摄的纪录片。少年Spielberg对于家庭、梦想、友谊和爱情的困惑与忧伤,被时不时引起影院观众爆笑的幽默包裹在糖衣里,最终随着地平线向下一沉,从此前途一片光明。光与影的运用和画面复古的质感很绝,回味起来感觉一众主演的演技欠点火候,个人感觉David Lynch的客串反倒是全片最佳🤣4.5⭐️

12分钟前
  • 言若二三
  • 推荐

一个画面,地平线在顶部会很有趣,在底部也会很有趣;如果在中间就会很无趣。本片不巧就属于“地平线在中间”那种。作为斯皮尔伯格的自传电影也太平淡了,哪怕电影和家人都是他最珍视的东西,拍出来却缺少打动人心的魔力。有时候敝帚自珍还是必要的...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家丑可以外扬。让全世界展示自己私人的故事,确实需要大心脏。而能让全世界愿意去看自己私人的故事,确实也得是斯皮尔伯格。

20分钟前
  • NarvikAustin
  • 推荐

TIFF 2022|观影34|本来以为会很类型,结果却非常私人,非常真诚。保罗·达诺开始转型,米歇尔·威廉姆斯奉献了近年来最佳表演,值得拿一个奥斯卡影后。关于一个小男孩如何把热情变成爱好,再变成职业。导演再次贡献了一部所有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更是为避免未来的「斯皮尔伯格」被扼杀在摇篮中,母亲是钢琴家,父亲是工程师,确实不一样,真的羡慕。多少个导演的故事,都是从童年拥有一台八毫米摄影机开始。做梦是爱好,也可以是职业;汽车飞机火箭很重要,但是人类有时候需要想象力和虚幻的东西——想法更重要。艺术和家庭总是背道而驰,追求艺术的道路是艰苦而孤独的,斯皮尔伯格一生都在领悟这个道理,并且毫不遮掩地把毕生感悟都放在其中。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和故事,他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也许就是因为他也经历过同样的屈辱。

23分钟前
  • 小玄儿
  • 推荐

请一些导演停止这种自己给自己拍传记的行为,我真的🙄…拍了以后又舍不得剪,导致全片变得很臃肿

25分钟前
  • 小G好吃么
  • 还行

真的请这些导演不要再自己拍片致敬自己,或者再写给电影的情书了。看完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全没拍出只属于这个角色的特色,父母离婚、从小喜欢电影、励志要做导演的孩子多了去了,这个故事除了导演自己感动自己(连校园恶霸看了他的片都反思自己了,你说自恋不自恋),还有什么是特别的?片中两句鸡汤台词就带过的那种不算。PS,小米想要用这个觉得封后还是有点难吧,演的有点浮夸。

28分钟前
  • VincentP
  • 还行

斯皮尔伯格的“阿玛柯德”,用造梦手段呈现家庭私影像。 小时候妈妈说:“这是你我之间的秘密电影。”长大后对妈妈说:“我不会告诉别人的。”摄影机不说谎,但人与人之间可以有秘密。电影能够掌控,但生活无法掌控。最后一镜很调皮地摆了一道镜头,应了那句话:“当地平线在中间时,就无聊死了!”

3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儿子一帧一帧反复确认妈妈看向情人的眼神那一幕太打动我了 动作不行 只有眼神才能让他真正确认自己母亲的爱意 影像是能捕捉爱的瞬间的 只有真正爱电影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东西 导演太真挚了 too much personal emotion involved in it

35分钟前
  • Stopthistrain
  • 力荐

老牌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半自传电影,50年代末孩子就能用超8、16mm彩色片拍家庭电影的,也就是美国战后的那代人了。片子中规中矩,只是结尾主角去见大卫林奇饰演的大导演约翰福特一场,十分精彩!他说:「当地平线在底部,会很有趣;当地平线在顶部,会很有趣;当地平线在中间时,就无聊死了!」美国人从来认为“导演就是最知道镜头摆在哪里的人”,这就是忠告!

3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太长了,家长里短的讲了一堆,家庭太优渥,导致所有困境都显得没那么重要。

39分钟前
  • sam
  • 还行

除了几处剪辑挑不出啥毛病,也几乎百分百会是冲奥爆款。但于我个人而言,这样的电影太“轻”了,所有困难都像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本质上来讲跟《我的区长父亲》其实没有分别。

42分钟前
  • 散步的侵略者
  • 还行

4.5 不好意思说我泪目了多少次。和格雷《世界末日》有相似的创作逻辑,但又朝着不同的方向开枝散叶,斯皮尔伯格用青春成长和家庭故事作为表层叙事,但内核始终在呈现电影创作和现实生活、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同结尾镜头的突然晃动和调整,或是母亲在两段不同影像前的两次落泪,一切都在抒情和论证之间显得如此微妙且平衡(一如往常斯皮堡的调度让我想要逐帧拉片(但似乎并没人在乎这个事,所以不如直接看一分钟讲解《造梦之家》,多么无聊又老套的故事啊!

4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斯皮尔伯格拍这部片子之前大家还可以想象一下大导演是如何经历千辛万苦或者天才的创作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结果拍了这部电影以后才发现人家不但家底厚有完美家庭甚至运气都比一般人好。。。

51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还行

技术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懈可击,但我花了2个半小时看完全片也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关心斯皮尔伯格的童年生活。。。别人看心理医生要花钱,结果我们还要掏钱去看史皮包治疗童年家庭问题

54分钟前
  • 你好忧愁
  • 还行

我还挺喜欢这部电影,它其实讲的就是电影如何救赎一个人。它同时提醒我们,电影最独特的价值,是叫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如果一部电影不能提供别样的眼光,它就失败了。而在萨米的成长过程中,最具决定性的事件,是他用摄影机捕捉到了母亲的婚外情。于是一个极富电影感的时刻,意外降临了。当其他孩子都在指责母亲的背叛时,只有萨米选择了原谅。因为在那段婚外情的影像中,他看到了母亲的挣扎和快乐。电影,让已然发生却不被看见的时光重现。同样的道理,被片尾由大卫·林奇饰演的约翰·福特又直白地讲了一次。他说:“当*地平线*在底部,会很有趣;当*地平线*在顶部,会很有趣;当地平线在中间时,就他妈无聊透顶。”拍电影,就是绕过一切稀松平常的角度,于惊心动魄处,安放一双眼睛。

57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用摄影机记录生活,用剪辑来编造故事。年纪大了之后,大家都开始走心了,都要去讲讲童年与记忆,是关于初心的事。但是,还是被最后一部分逗笑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造梦之家”并不造梦,略有些惊奇的是,斯皮尔伯格讲述的是梦一次又一次在与现实的同行和夹击中背叛自己的故事。最钟爱的媒介记下了分崩离析的种子,每一次首映都带着额外的愁绪。电影究竟重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在生活的洪流面前它什么也不是。但又好像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因为如果连它也失去了,那我们或许确实什么也没有了。驱使我们重新相信梦想的其实并非激情,而是绝望。3.5

1小时前
  • 白斬糖
  • 推荐

老斯出品,必属精品。整部电影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都可以说是一流的水准。硬件、故事、再到演员的选择和他们的呈现,统统都看得到用心。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渗透了一份浓烈的私人情感;那些或欢乐或悲伤的回忆,那些有关成长的小秘密,那些关乎梦想的坚持,都让这150分钟的光影如此顺畅、如此饱满、又如此感动。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这导演成长之路跟梦一样,想要啥就有啥。想拍电影爸爸就给摄像机,妈妈就无条件支持他,甚至妈妈出轨还给他创作灵感。校霸看了他的电影也不打他了,刚工作就能见到大导演。啊!多顺遂的一生…

1小时前
  • 狗毛女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