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而来

爱情片大陆2012

主演:夏如芝,郑凯,霍泥芳,林宗仁

导演:瞿友宁

播放地址

 剧照

为你而来 剧照 NO.1为你而来 剧照 NO.2为你而来 剧照 NO.3为你而来 剧照 NO.4为你而来 剧照 NO.5为你而来 剧照 NO.6为你而来 剧照 NO.13为你而来 剧照 NO.14为你而来 剧照 NO.15为你而来 剧照 NO.16为你而来 剧照 NO.17为你而来 剧照 NO.18为你而来 剧照 NO.19为你而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16:11

详细剧情

  台湾女孩谢怡佳(夏如芝 饰)在做义工时认识了孤寡老人老水发(林宗仁 饰)。为了帮助老水发圆一个心愿,她来到老水发在大陆的老家——宁州。蓝玫美(霍泥芳 饰)是一家旅行社老板的女儿,她喜欢民间摄影家林德(郑凯 饰),并介绍林德做导游带谢怡佳去寻找老水发的故乡。林德和谢怡佳在接触过程中,渐渐被对方所吸引,但却把那段纯真美好的爱情深藏在心里,双方坚守着“等待彼此”的誓言相互思念对方。结果却发现对方已经……

 长篇影评

 1 ) 用光芒照亮未来之路,青春爱情与历史观氛围的成功融合

电影《追光》是一部传记电影,讲述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人缪伯英的生平。但从电影本体来说,该片模式更像一部青春爱情电影,以女主角为视角,与丈夫何孟雄相遇相知,到一同为了理想努力奋斗。

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女性的觉醒与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终生的情怀进行了联系,让青春爱情的清新风格与厚重的历史观氛围进行了无缝连接,不失为同类电影一个非常好的模板,在如何拍好主旋律这一话题上有了更多时间思考。

说起来简单,但这样的电影,执行起来非常难,尤其是如何权衡青春爱情与主旋律风格这样相对冲突的关系。说白了,对于主旋律电影而言,导演能力是重中之重,做好本职工作后需要思考更多的东西,所以小编认为,《追光》的导演,曾拍摄过《天网》《人到中年》等名作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斗琪居功至伟。

首先电影的年代氛围和服化道非常棒,这是华语电影技术手段的进步的呈现。有了技术保障之后,相比从《1921》利用恢弘的大场面调度激起观众家国情怀的技巧,《追光》尝试往“小”拍,重点是人与人最质朴的情感,也是更具有普世价值的一面。

比如电影中缪伯英与何孟雄的爱情戏份刻画。电影开场对他们偶遇和关系进行了点缀,对爱情火花的迸发进行了些许笔墨呈现,当二人关系升温之际,电影并没有继续展示他们的甜腻,反而画锋一转,巧妙的过渡到了事业之上,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命运,将个人情感转移到了共性情怀之上,无疑为电影一大妙招。

在随后的故事中,无论是缪伯英用父母送给的手镯赎回了被捕的何孟雄,还是1931年何孟雄在狱中回忆妻子,手绘缪伯英画像的细节,穿插在故事中,无疑如“契科夫之枪”一般再次激活观众对两位主角爱情关系的回忆,从而反衬出他们在极端环境下,如此坚定的信仰。

这得益于导演斗琪在同类题材长时间的磨砺,过于伟光正的主旋律难以俘获观众的心,只有真正从人物出发才能激起关注,作为背景的现实自然而然便留在了观众心里,《追光》正是如此,在有了沉浸感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角色关系牵引之后,电影的历史氛围和主题思想才更加显得深入人心。

凭着这样的特色,电影《追光》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讲述历史,而是一次对历史从故事到人物、从外观到内涵的全方位还原和重现,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影片就是历史本身穿越百年岁月投射在2022年的大银幕上。

以女主角缪伯英为例,从她拒绝让对方称自己为女孩,而选择“桃哥”这个外号,到打破校规剪掉长辫子,在到收留地主家被迫害的弱女子,大量细节和台词象征女性角色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百年前少年觉醒,“百姓”从此为“人民”,在那个觉醒年代,女性觉醒也成重要的推手。这群默默奉献自己力量的人,都是组成历史画卷的重要一笔,以渺小身躯,筑就伟大胜利。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无论是高中历史、还是大学的近现代史纲要,都讲过这段历史,但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这些都导致这段历史的面目很模糊。那么现在说《追光》,它的目的在把这段历史聚焦在个体角色之上,通过人物情感来强化认知。

因为电影《追光》采用生动的细节,和严谨历史观逻辑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充满了烟火气息与生活味道,又有着强烈少年气和青春之气的爱情元素,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电影——让当代年轻人更好的理解历史,理解革命先烈为什么会有如此坚定的信仰,把这段历史讲得一气呵成,不但让人有一种掌握知识点的爽感,更会为先辈为信仰牺牲的精神与勇气来源而动容。

 2 ) 《追光》:为了追求光明而All in,是最无需后悔的态度

文/满囤儿

在9月15日全国上映的电影《追光》的结尾段落里,因为肺炎和伤寒而面临死神召唤的缪伯英,以略带遗憾的语气自责,说自己应该听丈夫何孟雄的劝告,平时多爱惜一下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

此时,通过影片看尽缪伯英一生的观众,会真切地体会到她为了心中信仰、为了追求光明,确实已经倾尽所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已经All in了。然而,她真的后悔了吗?显然不是,她遗憾的绝不是自己All in的态度。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要讲“态度”。可他们所谓的“态度”,很多时候都只是不想听长辈劝诫的幌子。一旦他们因为态度吃了亏,反而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诉苦和悔恨。

《追光》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何孟雄夫妻二人短暂而壮丽的一生,生动地塑造出中国第一代红色基因,让人们看到了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们,当年拿出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人都有All in的冲动,只是看是否走到了那个门槛前。《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季里因为All in火力值而吃过亏的张晋,给第二季的哥哥们的建议就是“不要轻易All in”。可这个建议并未起到警示作用,第二季第一场“下注”,还是有不少新哥哥要All in。由此可见,All in是一种很极致化的,带有推动力的态度。当一个人对一件事坚信不疑,并愿意为其承受所有反馈的时候,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缪伯英对光明的追求,就是坚定不移的,面对任何反馈,无论好坏都不会皱一丝眉头。

电影没有讲缪伯英的童年,但是在开篇缪伯英初到北京的段落里,借杨开慧之口,介绍她的外号叫“桃哥”。经过一番简短的解释,观众和片中人一样,瞬间了解了这样一位干脆利落、有思想、有主见的女孩。随后主创选取了一个“剪长发抗校规”的小故事,让这份抽象了解落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原来缪伯英可不仅仅是阅读进步思想、宣扬进步思想,而且敢于第一个践行进步思想。她那一剪刀下去,稳准狠地将旧思想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

曾荣获“全国十佳女导演”称号的斗琪导演很擅长运用打光和升格,来延长一个人物动作的视觉存续。观众会在这个被延长的视觉存续期里,联想到该动作发生的背景年代,体会到这个动作完成后意味着什么,从而让该动作在氛围的烘托下,散发出极强的象征意味。除了上述的剪头发之外,类似的能品出象征意味的动作,片中还有四五个。

当一个人为了信仰倾尽所有的时候,他/她的人生会被填满,会被拉长。虽然缪伯英因病逝世的时候年仅30岁,但她人生里值得被电影取材和呈现的内容非常之多。《追光》为了能够更集中更全面地讲述她的事迹,采用了狱中何孟雄的回忆视角。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长里,提高叙事节奏,涵盖更多戏剧内容。北京、湖南、上海,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你恍惚会觉得缪伯英一个人能干三人份的工作,一个人活过了三个人的人生。当一个人的人生能够如此充实,如此坚定地奔向自己选择的目标,还有什么需要后悔的呢?

如果我们总看群像型的历史片,很可能会对早期共产党人群体形成都是男人的错误印象。《追光》是影史上罕见以女性共产党人为传记主体的影片。看过本片观众会发现,原来女性共产党人有其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因为是她们引导着、推动着中国女性思想解放的潮流。她们的言行示范,对其他女性有着更直接的冲击力。尤其是像缪伯英这样拥有强大个人魅力的女党员,对同时代女性的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

9月15日,“英雄夫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All in进伟大事业的精神血脉,将随着《追光》在大银幕上点燃青春的态度,传承给每一位观众。

 3 ) 《追光》:百年前的中国,缪伯英点亮女性之光

我作为一名女性观众,被电影《追光》深深触动。

影片中我们看到,百余年前的中国,有这样一位女性,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女性平等而奋斗。她不畏艰辛,将生死置之度外,用她钢铁般的意志,走出了光辉的人生之路。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

电影《追光》于9月15日公映。影片挥洒着青春的气息、热血的氛围,如实呈现了这位革命先烈的传奇人生。这部作品是传记片,也是青春片。

电影以1919年开场,当时缪伯英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作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缪伯英看到的是国家被海外列强欺凌,民众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具有进步思想的缪伯英,渴望着有一股力量能牵引着她奔向光明,让她能够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

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一个“真”字。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历史、充满真情实感的表演。

影片中的人物和历史背景,皆有真实出处。

缪伯英奋斗成长的岁月,正好也是进步书刊《新青年》蓬勃发展之时。她结识了李大钊,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这段成长轨迹,与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1921》正好形成互文的关系。

通过《追光》,让观众看到缪伯英如何从个人觉醒发展到唤醒他人。她终生都在为党的事业而奔走,她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对党的承诺。

全片的核心人物就是刘梦珂饰演的缪伯英,她把握住了角色向阳而生的精神内核。缪伯英就好像是一株向日葵,在她的生命中,始终坚定地跟着党向前走。

在刘梦珂的表演中,能感受到演员对角色注入的真情实感。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缪伯英的眼神里始终带着美好与光亮,即使她身处逆境、险境,缪伯英也从未表现出绝望。她看得很远,有了信仰的指引,她看到的是百年后的中国,那是一个盛世。

刘梦珂饰演缪伯英,从少年饰演到中年。人物从精神、气质、外貌上都在一点点变化。少女的朝气、妇女的知性,都被刘梦珂精准表现出来。演员只有接近角色、成为角色,才能用表演打动观众。显然,刘梦珂做到了。她遇见了缪伯英这个角色,成就了她的银幕代表作。

影片的导演斗琪也是一位女性,讲述以女性为核心的故事,斗琪显得得心应手。作为传记片,要想在有限的时长中,表现出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人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斗琪选取的缪伯英人生片段就很精彩,通过展现人物重大的人生节点,串联起人物的一生。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年少的缪伯英勇敢地剪掉了辫子,象征着当时的女性觉醒;她真诚地接受了何孟雄的求婚,自由恋爱走入婚姻殿堂;她坚定地保护着受欺压的妇女,为那时的弱势群体点亮了希望。

导演用精炼的叙述,凝聚了缪伯英的人生高光时刻。让我们能够走近缪伯英,了解缪伯英。

通过《追光》这部电影,让我们与百年前的缪伯英实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像缪伯英这样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无私付出。因此,《追光》这样的作品在今天喧嚣的电影市场中,不仅显得珍贵,而且不可或缺。

叮铃铃/文

 4 ) 电影《追光》洋溢着青春气息,走进缪伯英传奇人生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电影《追光》开场不久,就听到主人公缪伯英和好友们一同朗诵李大钊所著《青春》中的名句。

缪伯英慷慨激昂的情绪,青春热血的状态,令人振奋。这位百余年前的革命先烈,用她的青春书写着一首人生赞歌。

缪伯英,我党的第一位女党员。她的奋斗历程,她的心灵成长,都浓缩在电影《追光》当中。她曾经有过那么精彩又坎坷的人生,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为了民族之希望而勇往直前。

这样的女性人物,是百余年前中国女性觉醒的典型代表。如果你对她还不熟悉,那么《追光》可以填补这一块的知识领域。

9月15日全国公映的电影《追光》,由斗琪执导,刘梦珂、丁鹤、郭涛、王劲松、金巧巧出演。作为一部传记电影,《追光》显得与众不同。

首先,这是一部青春洋溢的影片。电影从缪伯英青年时代讲起,画面明亮,氛围活泼。此时正值1919年夏天,缪伯英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作为一名新青年,她对社会、对世界充满了向往。

缪伯英学生时代的故事,很容易让今天的观众产生代入感,任何时代的青年人,都是如此的朝气蓬勃。每个青年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和民族变得更美好。这样积极向上的主人公,足以让观众产生同频共振。

其次,这是一部有现实力度的影片。缪伯英学生时代短暂而又美好,影片没有停留在欢乐的氛围中,直面现实是影片的主基调。在缪伯英生活的时代,旧社会积贫积弱、民不聊生。

缪伯英一直在追寻一道光芒,希望这道光芒指引她奔向伟大的事业。她是幸运的,因为年少的她就结识了李大钊,从此走上了革命之路。

迈入社会的缪伯英,开始为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而奋斗。但当时的黑暗旧社会,民众食不果腹,妇女地位低下。缪伯英勇敢地为底层民众疾呼奔走,逐渐用自己照亮了周围的民众。她一生都在追光而行,最终,她也成为了一道光亮,照亮了他人的前路。

《追光》拥有着美好而又现实,浪漫而又激烈的影片基调。缪伯英的人生事迹虽然过去了已经近百年,她为党为民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透过银幕穿越百年,直抵今天的观众内心,依然让人感觉铿锵有力。

电影中的每一位演员都能够做到真情入戏,尤其是女主角刘梦珂,她已经走入了角色内心,她感同身受缪伯英当年的情感与热情。通过刘梦珂的演绎,缪伯英的精神投射到大银幕之上,观众也会被人物的情绪所带动,一同走进那热血的年代。

《追光》凭借精彩的故事,走心的表演令人难忘。点点星光,隽永悠长。影片像一首回味无穷的青春诗歌,书写着缪伯英的光辉人生。

从《追光》可以看到,无论何时,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才是宝贵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影片不仅是开阔了观众的视野,补充了重要的历史知识,也让观众感受到真诚的革命热情。

面对今天娱乐至上的电影市场,《追光》的问世,显得弥足珍贵。

崔汀/文

 5 )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

1899年,摆在湖南妹子缪伯英眼前的路有很多条,按着老法子,她可以梳妆裹脚,以嫁个好人家为人生最高目标;按着新法子,她可以随便读个书,用学历装点自己,过上流社会名媛的生活。

当时谁能想到,她最终在新旧两条路之间抛下了自己,毅然决然投身到滚滚革命浪潮中,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彪炳千秋,而现在这部讲述缪伯英的电影却起了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名字——《追光》。

要知道,在那个动荡年岁,绝大部分国人还过着相对蒙昧的日子;另一方面,从晚清开始推行的新政延续到民国,已经促使大量新事物新思想像雨后春笋般诞生,虽然暂时还不成气候,但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星星之火。

所以,在《追光》里,我们看不到一般红色题材电影里的热血杀敌,胜利凯旋——时间还太早了,新文化运动刚刚开始,靠马克思主义救亡图存的愿景还仅仅停留于一小撮北大学子的口中,毛润之的名字还只在台词里出现。电影呈现的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叫我们明白了,后来的伟人并非是横空出世的,他是踩着无数前人铺就的道路乘风而来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救了中国,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智慧与力量凝结为一种使命感,被先行者们肩负在身,一齐救了中国。

就像当下女性议题热火朝天的时代,网友们大谈近几年女性觉醒多么难得,殊不知在百年前,以缪伯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已经对女性问题作出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注妇女解放,没有妇女解放就没有全人类解放,缪伯英组织妇女运动,尤其牵挂中下层妇女的命运,她们才是中国女性的大多数。

她教女生读书明理,接受最先进的知识,还动员女性摆脱裹脚的陋习,亲自解救下来一个被婆家逼着生儿子的女子,女子感谢缪伯英给了她新生,缪伯英却说,是你自己救了自己,如果不是你拼死逃出来,又怎么会遇见我呢?自助者天助。

看到这个情节,一下子就觉得红色题材离我们没那么远了,百年前的话语放到现在也依然不过时。缪伯英明明处于当时开风气之先的精英阶层,是个女状元,还拜于李大钊门下,却丝毫不自矜于其优越身份,从不以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自居。

相应的,《追光》也并不刻意弘扬缪伯英的伟大,它首先是呈现出一百年前的时代面貌,女人连身体发肤都不属于自己,在这个背景下冒出来的缪伯英当然是极不平凡的,可是《追光》与很多革命伟人故事区别的点就在于,缪伯英费尽一生苦苦要追寻的,恰恰是我们当代人习以为常的平凡。

就算是在最新式的女校里,那整齐划一的发型也叫缪伯英窒息,只见电影里她怒剪一头秀发,说假如人活在世连自己的头发都不能做主,那还有什么自由可言?

这一瞬间,我明白了“追光”的含义。假如每个人都按照主流社会给我们设定好的道路,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除此以外别无所求,那么人类又和流水线上的产品有什么区别?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在于灵魂深处跃动的那一抹火花。

缪伯英并不拘泥于哪条人生道路,她的身份变化万千,时而是学校教员,时而是地下工作者;时而是温柔的妻子,时而是铁骨铮铮女战士,原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曾称赞缪伯英能灵活地用公开与秘密、非法与合法相结合的策略。

这一切都只因她不理会外界纷纷扰扰,始终受到灵魂火花的引领——也就是“追光”。

鲁迅说不必等候炬火,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那束光就藏在我们体内,在脊髓深处闪烁着,只是有人选择无视,有人选择追寻——是夸父追日般永远追不到的一个最近又最远的所在,也因此给人生注满无穷无尽的热力,燃烧生命。

《追光》讲述了缪伯英的短短30年人生。早期革命先驱的探索过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然而这部电影更具现代性艺术价值的部分是在于,影片在描绘一个燃烧自己到极致的灵魂,向我们展示了当一个人把自己完全精神化,完全舍掉血肉之身去追光,能够爆发出怎样蓬勃的生命力,叫人惊叹。

 6 ) 信仰如光,照亮迷茫的前方

光,从诞生之日起,就给人以希望。手中有光,可以照亮迷茫的前方;脚下有光,能够指引前进的方向;眼中有光,直接破除黑暗的魔障,心中有光,坚定革命的信念和理想。

如同影片《追光》一样,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乱世,面对着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期,面对着黎明前的至暗时刻,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英勇不屈、奋不顾身,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大步向前,直到把光明带给劳苦大众。

《追光》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日渐凋零,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际,新青年们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作为一部人物传记题材,影片的主人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

整部影片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倒叙、回忆、闪回,通过丰富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以缪伯英的生平为原型,聚焦于缪伯英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中年的不同时期,透过缪伯英追求真理的脚步,带领观众去重温那些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整部影片采用隐忍克制的手法,没有过多的煽情,也没有过度的催泪,而是将一系列历史事件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抵制日货还我青岛到新青年到处奔走找寻救国救民真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无数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工作,从帮助妇女开智到领导工人运动……缪伯英的身上并没有主角光环,也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样,也有家人朋友,也会流血牺牲。但他们为了找寻一条救国之路,舍小家顾大家,即使身陷险境,也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都说革命时期的爱情分外浪漫,但在《追光》中,除了浪漫,还看到了坚强、隐忍和勇敢。缪伯英与何孟雄的相识颇具戏剧性,刚下火车的缪伯英,看到何孟雄即将被警察逮捕,于是急中生智上前替何孟雄解围,俩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最终成为革命伴侣。

投身革命工作的两人,一个负责开智妇女,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相聚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通过书信倾诉分别之苦。好不容易一家团圆,又投入到白色恐怖弥漫的上海,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传递情报领导运动的同时,也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

影片采用两条截然不同的主线来推进剧情;一条是以缪伯英的成长为线索,聚焦于缪伯英从学生时代开始的各个时期,缪伯英从小就受家庭的熏陶,立志要投笔从戎,为国家建功立业;另一条是以缪伯英丈夫何孟雄的回忆为线索,投身革命工作身陷囹圄的何孟雄,在狱中坚持与敌人斗争,斗争之余回忆起与缪伯英相识的点点滴滴。

两条主线既相互交织又紧密联系更互为补充,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引领剧情发展的同时,也对观众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触动。

一百年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成为帝国主义欺凌和瓜分的对象。国难当头之际,一群有理想、有朝气、有抱负的新青年,四处奔走寻求救国的真理。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理想火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为新中国的诞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就像影片《追光》中所讲述的故事一样,缪伯英、何孟雄不过是千千万万新青年的代表,在它们的背后,还有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追寻光明的道路中。

 短评

两星是因为历史中那些真实的人

9分钟前
  • 行路过桥等雨来
  • 较差

莫名其妙,学校强制观影这种电影意义在哪?还要我帮忙画观后感主题绘画🌚🌚🌚

12分钟前
  • 枫澜似水
  • 很差

虽然我没看,但是一直拍些j8洗脑的玩意儿,越洗说明自己越不干净

13分钟前
  • 越陌度阡
  • 很差

可惜最想看的缪爸逗孙那场戏剪没了……开场词:青春是什么~缪爸:去吧去吧,干大事去吧!缪妈:呜呜呜心疼闺女~英雄夫妇:干大事同时谈个甜甜的恋爱~

14分钟前
  • 神豚
  • 还行

相比起来,这部拍的效果,是真的不行。

18分钟前
  • 千梦
  • 较差

主旋律的倒是好好拍呀,啥呀这是!

23分钟前
  • 愤怒的瑞瑞酱
  • 很差

一眼顶针

28分钟前
  • 豆友207087634
  • 很差

学校又来任务,恶心

29分钟前
  • coolwind
  • 很差

打分是为了真实存在过的先烈

33分钟前
  • XILE
  • 较差

陪崽看的,学习任务

37分钟前
  • 采矿工人徐大贵
  • 还行

还行,就是节奏太快了,有点乱

41分钟前
  • 沧海沉浮路
  • 还行

好题材,好思想,差电影

44分钟前
  • Chase
  • 较差

相比起来,这部拍的效果,是真的不行。

46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较差

甚至不如 我和我的系列 刻意至极

50分钟前
  • viksf
  • 较差

精神内核是值得赞扬的 但是影片整体的叙事不行 节奏混乱

53分钟前
  • 啦啦啦德玛西亚
  • 很差

好好拍点儿东西不行吗

54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拍的不好

57分钟前
  • 王小呆
  • 还行

拍给他看的吗??

58分钟前
  • 旺旺
  • 很差

就拍得很教条主义吧。

59分钟前
  • 初夏夏初
  • 较差

精神内核是值得赞扬的 但是影片整体的叙事不行 节奏混乱

1小时前
  • 散漫。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