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016)

剧情片法国2016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罗兰·拉斐特,安妮·康斯金尼,夏尔·贝尔林,维尔日妮·埃菲拉,朱迪思·马格里,克里斯蒂安·贝克尔,乔纳斯·布洛凯,爱丽丝·伊萨,维玛拉·庞斯,阿蒂尔·马泽,卢卡斯·普莱瑟

导演:保罗·范霍文

播放地址

 剧照

她(2016) 剧照 NO.1她(2016) 剧照 NO.2她(2016) 剧照 NO.3她(2016) 剧照 NO.4她(2016) 剧照 NO.5她(2016) 剧照 NO.6她(2016) 剧照 NO.13她(2016) 剧照 NO.14她(2016) 剧照 NO.15她(2016) 剧照 NO.16她(2016) 剧照 NO.17她(2016) 剧照 NO.18她(2016) 剧照 NO.19她(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06

详细剧情

  米歇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她为人冷淡疏离,行事雷厉风行,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女人。可是,就在某一天晚上,米歇尔被闯入家中的蒙面暴徒强暴了。  米歇尔没有报警,因为她的父亲曾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而作为他的女儿,米歇尔再也不想和警方和媒体打交道了,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查出事件的真相。米歇尔要解决的麻烦还有很多,她的儿子娶了一个咄咄逼人的女人,她的母亲即将嫁给一个比她年纪还要小的男人,她的前夫有了新的约会对象,而她正在和她最好的朋友的丈夫偷情。某一日,暴徒再度潜入了米歇尔家中,这一次,米歇尔看清了他的面貌。

 长篇影评

 1 ) 一叶一如来:解剖她的人与物

如果她的人生是一棵树,她身边出现的各种人与物就是树的叶子,那么,透过叶子就能读到整棵树的信息,所以,说清楚了她身边的人与物,也就说清楚了她。 密集的台词传递出极大的信息量,影片充满各种对比呼应双关幽默讽刺,以一起突发事件开场,以形形色色的圆形人物推动剧情飞速发展,编织成一张交错繁密的关系网,剧本滴水不漏,剪辑毫无赘余(《黑皮书》剪辑,本片团队中少数与范霍文之前有过合作的成员之一)。每一场戏都是她的视角,其他人物全部以她为核心运转,有名字的角色就有近二十个,虽是支线,但他们的故事全都可以深挖甚至独立成片。 原官方英文字幕含有很多不常用的单词,并用到不少俚语,于是猜想,英字出自原来的英文剧本,因为影片一开始打算拍成美国片,请编剧大卫•伯克写了英文剧本,加入了非常美国的内容,之后改拍成法语片,请编剧哈罗德•曼宁翻译为法语剧本,当然,原著是法语小说。谢天谢地没拍成美国片。 【她的物】 一、马蒂(Marty):她的宠物猫,品种目测是英国短毛猫,毛色发亮,双目有神,灵气十足,马蒂是男子名,应当是公猫,总共出场七次,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次都有意义。猫作为全片第一个出场角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出强奸事件,第四次出场是在她回忆的强奸戏中(其实就是第一场戏),交代出正是因为猫被关在门外,她才会开门而让蒙面人趁虚而入; 第二次是在她床上,她在点菜,要了两份油甘鱼,猜想其中一份是给猫吃,只是猜想,同时交代她是个养猫的单身女人; 第三次,她晚上下班回家,看见猫于是开始回忆; 第五次,她刚回忆完,于是将猫抱起来发牢骚但语气亲切,把猫当自己孩子,溺爱猫,导致猫脾气温和,因此见到蒙面人闯入强奸主人也不上前保护,看不下去扭头就走,同时,养猫的单身女人也算是如今都市常态,极容易被不法之徒盯上,算高危人群; 第六次,猫要吃落入院中的麻雀,被人类喂养习惯了,专捡现成的吃,被她制止,引出她救鸟的情节; 第七次,她晚上回家看见卧室有光亮,以为屋里有人,进门后被猫吓一大跳,上楼进入卧室后发现确实有人来过,之前见到的光亮来自开启的电脑屏幕。 此外,猫的角色和儿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被她当成孩子,恃宠而骄,软弱无能,简直废物。

在法国通俗文化中,猫意味着生殖和女性的性欲。 倘若她养的不是猫而是狗,蒙面人是否就可能无法得逞?也许他会先将狗宰了。 二、鸟:她从猫嘴下救出的麻雀,打电话求援失败,麻雀死了,她由此想起了当年的事件,其中就有动物被杀死,于是打开报道那起事件的电视节目(之前她母亲有提到),随后将麻雀小心翼翼放入盒子扔到可回收垃圾箱,刻画出她对动物的怜悯之心,她心里也有柔软一面。当年她父亲杀死了六条狗和两只猫,但它们却从未被媒体报道早已被世人遗忘。与人的生命相比,动物往往会被忽视,即便口口声声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哪怕常听到动物保护人士为猫狗奔走呼号。此为对人类伪善的讽刺。 三、仓鼠:她父亲当年杀死了猫狗却唯独饶过了一只仓鼠,她至今不明白为什么,而后面她儿子的女友对他说“我连一只仓鼠都不放心交给你!”,据此分析,仓鼠在他们眼中是比猫狗更卑微的动物,而猫狗已被人类驯养了千万年,比之仓鼠更与人类臭味相投,猫狗可以在街道里自由活动进出每家每户,她父亲想必跟被杀死的猫狗都很熟悉,而仓鼠则被关在笼子里不得而见,他杀死的其实全是他生活中熟识的人和动物。 四、车:她开的车是奥迪A4,没有L唷,以她的经济实力完全买得起更贵的车,一来是因为,她不想开豪车引人注目,以免被人认出她是杀人犯的女儿而对她做出扔东西等行为,餐厅里被人倒食物以及她母亲说一直都有被人注视的感觉,想来她俩生活中常遇到这种情况;二来,车对她而言只是代步工具,即便停车时撞了也毫不心疼,但毕竟是公司老板,车不能太寒酸。此外,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车主的经济实力与生活品味。他儿子开的是大众POLO,前夫的是雷诺,邻居的是沃尔沃,闺蜜和炮友的目测是雷克萨斯两厢。不能完全考虑是品牌植入,像闺蜜的车根本看不清标志,雷诺还被奥迪碾压,不过,奥迪沃尔沃标致应该有植入。还是人设需要,否则都开一个牌子车了。 五、基拉(Kira):她公司游戏中的女性角色,甜美的学校老师设定,隐射现实中的她,被袭击强奸,使游戏与现实产生交叠,因而影片的游戏属性愈加明显。她公司设计的游戏叫《冥河:暗影大师》,由法国Cyanide工作室2014年出品,在游戏中玩家扮演侏儒执行暗杀任务,从来不跟敌人正面冲突,只能偷袭,片中有展现侏儒从后面袭击女人,暗合蒙面人偷袭强奸她,所以她才会怀疑蒙面人是公司员工。 她说侏儒强奸时的性高潮痉挛太胆小,与后来地窖里帕特里克无法满足她之后自慰产生的剧烈痉挛相呼应。 她的公司由她和闺蜜安娜创立,电脑屏保上的公司名称为AV,其中A设计成倒置的V(设计中常见),应当是她俩名字首字母的组合变体,Anna和Michèle。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游戏这个词贯穿全片,她的游戏公司和她的生活同步对应,新游戏起初陷入困境一如她遭遇强奸事件,最后游戏成功推出一如她将事件成功解决,游戏中的性场面也同她的遭遇相呼应。游戏自有其游戏规则,地窖里她打破规则于是必须在有限时间内抵达终点。影片其实就是一场游戏,她施展神技一路通关。 【她的亲人及其延伸】 弗洛伊德曾在《性学三论》里阐述:每个人都有性变态,每个人都有精神病。 一、乔治•勒布朗(Georges Leblanc):她的父亲,1938-2015,两次在电视节目中现身,还有最后一次以尸体现身。他在1976年5月犯下的凶案曾震惊全国,杀了27个人,还有动物,之前无犯罪前科,还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邻居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即便判处终身监禁关了三十九年,世人还是不知道他的作案动机。她有自己的答案,因为邻居冒犯了他的信仰,但是,这一点她和他都从未告诉过警察。莫非他患有精神疾病,可是精神评估并不支持。猜测他是宗教狂热分子,将邻居当作异教徒处决,并有天生的犯罪因子,当时仅十岁(身份证上是63年出生,当时应是13岁,媒体报道有误)的女儿竟帮他烧自家房子,惊人的冷漠镇定似乎佐证了这一点。到了2015年,当76岁的他得知女儿来探监后自缢身亡,她在得知他申请被驳回后隔天马上赶到监狱探监,就是为了要他死,他的自杀应在她预料与期待之中,就算没自杀她也会通过朝他脸上吐痰等言行刺激他,让他尽快死,毕竟他已患病时日无多。 关于父亲的职业,片中并无交代,依据当时法国社会背景,他应当属于蓝领阶层,妻子是护士,住房也非常普通。他杀人时用到猎枪、屠夫锤和菜刀,但明显不是屠夫,也不会是神职人员,否则新闻报道不可能不大肆渲染。于是推测他是工厂工人,平时属于对社会有益无害的典型良好公民,他会杀人出乎所有人预料。突然想到了最近破获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凶手不见得长着一张变态的脸。片中最出乎意料的当然就是蒙面人的真实身份。其实,身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恐怖分子》。 她要远离他重建人生,但并没因此改名换姓,与她坚不可摧的性格相关。 天主教里娈童性侵虐待女性贩卖婴儿的事还真多,《玛德莲堕落少女》《菲洛梅娜》《聚焦》全是真实事件改编。 二、伊莲娜(Irène):她的母亲,1940-2014,其饰演者朱迪思•马格里已90高龄,演74岁竟完全不违和。丈夫杀人时伊莲娜是名护士,一个是白衣天使救人,另一个是恶魔杀人,十足讽刺。虽年过古稀,但她性观念极其开放,同居的现任男友同伊莲娜的外孙差不多年纪,她说过伊莲娜付给“他们”多少钱,可见之前交往过不少男友男妓,而伊莲娜HIV阳性也是滥交的佐证。伊莲娜经常整容,打肉毒杆菌,对外表十分在意,否则也很难钓到年轻男人。她独立自我的性格与开放的性观念养成同她母亲密不可分。伊莲娜和她的关系比较疏远,对彼此刻薄,但她还是愿意抚养伊莲娜,给伊莲娜买房,定期给生活费。

伊莲娜对丈夫仍念旧情,可能并没离婚,直到临终仍要求女儿去监狱看望,尽管她态度如此坚决。除了念夫妻之情,伊莲娜的道德观并不传统,对丈夫杀人一事坦然面对,面对陌生人扔东西也处之泰然,正所谓婊子配狗天长地久。伊莲娜并不因为自己是杀人犯妻子而自怨自艾,伊莲娜的生活似乎并没受到太大影响,对待此事上,伊莲娜的内心比她更强大,伊莲娜的人生根本不需要重建。 片名《她》除了指米歇尔,当然也指她母亲,还有其他女性角色:闺蜜、儿媳、前夫女友、邻居女等。 三、拉尔夫(Ralf):她母亲的小男友,年龄与她儿子相仿,选择跟她母亲在一起当然是为了钱,连HIV阳性都不在乎,除了母亲被他蒙在鼓里,她的儿子也被女友蒙在鼓里,此为对比,伊莲娜一死他立马找了年轻女人。她极其不待见他,认定他就是为了骗她钱。他很可能就是鸭。最后他说至少上过杀人犯的老婆,典型看客心态,为自己的不道德找到了道德的伪装。 片中有个细节:疝气带,看来他的疝气并不严重不需要手术,但疝气带治疗过程更长,痛苦较小,算保守治疗,疝气带需要全天使用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成人疝气易导致性功能障碍,为了钱真是够拼。 四、理查(Richard):她的前夫,离婚时间不明,推测有些年头。他本职工作是作家,身无分文的作家,副业是大学教师,因为她脱口而出问他的女友是否他学生,他明显不会跟初高中生搞,所以当是大学教师或成人教育机构教师。有点作家的自视甚高却郁郁不得志,圣诞派对上理论一套一套,给她提供自以为牛逼的游戏想法,最后怕是她可怜他才给他机会。他应当是她还在出版社工作时认识她并在一起。他性格懦弱,与强势的她简直标配。他的事业与她的形成鲜明对比,也许正是因为事业不顺而对她家暴,因此她甩了他,估计是净身出户,家里的钱多半是她赚的。 他的笔名叫皮埃尔•卡萨马尤,幽默的是,竟然有两个作家叫卡萨马尤,而女友恰恰中意的是另一个更有才华的,却阴差阳错跟他好了一段,他也太可怜太倒霉,送到嘴边的鸭子飞了。本可以是个美丽的错误,可惜女友爱的是作者的才华。 片中没交代他的姓氏,片尾字幕里也没有,但imdb演员表里他姓勒布朗,对,就是米歇尔一家的姓,难不成他入赘改从妻姓,而欧美婚后是妻从夫姓。当然,片中并没这层意思,也许原剧本有,反正没拍出来。 理查的饰演者夏尔•贝尔林和于佩尔已合作过四次《舒尔茨先生的荣誉》《情感的宿命》《纯真曲》《她》,每次都演夫妻,除了第一部幸福结局,其余不是离婚就是婚姻破裂,新作Marvin将再次合作,我猜又演夫妻。 五、伊莲(Hélène):她前夫的女友,研究生,不到三十岁,兼职瑜伽教练。伊莲与她一对比确是青春诱人,伊莲研究波伏娃,很可能主修哲学或心理学,因为喜欢卡萨马尤的书请他演讲并拍拖,岂料找错了人,得知真相后立马分手。粉丝对作家投怀送抱失败案例。伊莲虽和她差别很大,但都是独立女性,经济自主,不依附男性。伊莲是片中难得比较正常讨人喜欢的人设,却也不是省油的灯。 六、文森特(Vincent):她的儿子,估计快三十岁,却仍像不懂事的孩子,家境优渥,受尽宠爱,贩卖大麻打架斗殴,一事无成,混到麦当劳打工,这可不是体验生活是无能,受不了挤地铁宁可辞职,推测最后是她看到他真的改变很大才让他到自己公司上班做接班人,他才有钱买敞篷车。 最终他突然进来打死蒙面人应当不是巧合,而是她事先策划好的,她必须给她和蒙面人的关系做个了结,交代他在她和帕特里克走之后马上赶来,否则他作为派对的主办者没有理由在派对尚未结束之前独立离开,而她在车上的暗示和进屋后的行为显然在期待帕特里克到来,而她从容不迫拖延时间等儿子来,客厅里正好有一堆木头,应当用于壁炉烧火取暖,关键的是,面对帕特里克死前问的一句“为什么?”,她毫无诧异,甚至嘴角情不自禁微微一笑。当然儿子事先并不知道蒙面人是帕特里克,才会崩溃而泣。她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一石二鸟,既解决了强奸事件,又使儿子获得成长。一如《女性瘾者》结尾那一声的女性宣言,是我上你,不是你上我,必须得我愿意。 他的性格明显是父母的融合,母亲的自我,父亲的懦弱,连她都制服不了,只能被比他更横的女友降服,女友的强势像米歇尔,可见其恋母情结。强势女配懦弱男,他和女友同他父母形成对比。他和父亲都有受虐倾向。 他被戴绿帽子还死不承认,有面子问题,也想必他早知女友怀的不是他儿子但还是接受,也因为孩子是他改变的契机与动力,他不能失去孩子。 七、乔茜(Josie):她儿子的女友,底层出身,嬉皮士家庭,极度活跃,野蛮泼辣,毫无传统道德束缚,性观念极其开放,滥交,超越她可与伊莲娜媲美,估计文森特卖大麻时俩人认识,对孩子倒是都很重视。性史丰富的乔茜会选择文森特自然有金钱因素考量,文森特也容易掌控,连她都要让乔茜三分。其他信息知之甚少,但已足够印象深刻。 八、埃里克(Eric):她儿子女友的秘密情人,片中仅两次提及名字从未现真身,一次是女友说要将家里不要的东西给他,她并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显然她儿子知道,应是俩人的朋友并仍有联系;另一次是医院里女友给宝宝喂奶时露出的胸部文身Eric的名字,可见是旧情人,还刻骨铭心,青梅竹马都说不定。种族不明,可能是宝宝生父。 九、奥玛(Omar):她儿子的朋友,俩人曾一起在麦当劳打工,人设为黑人,看到宝宝时笑那么开心,生父可能性比埃里克更大。 十、吕西安(Lucien):她儿子女友的儿子,她儿子明显不可能是生父,他的肤色简直是对中产阶级赤裸裸的讽刺。 【她的闺蜜与炮友】 一、安娜(Anna):她的闺蜜兼合作伙伴,她唯一的朋友,俩人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生产,但安娜的孩子死了,要求给她儿子喂奶,于是俩人认识并成为闺蜜,共同创立游戏公司。她儿子跟安娜明显比跟她亲密,乳母胜于生母,儿子身上有安娜的印记,就像被狗养大的猫行为会像狗。安娜和她的关系极其暧昧不明,虽未上过床却百合意味浓郁,老公被闺蜜上反倒踢了老公原谅了闺蜜,俩人的关系很像于佩尔的《一见钟情》,不是百合胜似百合。她出车祸想要联系的第一个人就是安娜,其次才是前夫。其实,原本拍的结尾处俩人深情一吻倒能点破关系,但范霍文认为太俗套,如今结尾的留白更惹人遐想。女同情节在《本能》里表现得更为直接。 二、罗伯特(Robert):她闺蜜的老公,同时是她的炮友,俩人是单纯的性关系,她会跟他好完全是她需要解决性需求,也许酒后一夜情发展成固定炮友,他估计有性瘾,连她来月经和摔伤腿还要做,甚至知道她被强奸后还到她办公室要她打飞机,也许口了,至于垃圾桶的作用不言自明。他的炮友自然不会只有她一人。他和安娜没有孩子,住大房子,极可能是安娜赚钱养他,老白脸型,最后被安娜踢出家门。他的饰演者是演员中唯一跟范霍文之前有过合作的(《黑皮书》)。 【她的邻居】 一、帕特里克(Patrick):她的对门邻居,同时是强奸她的蒙面人,职业是银行经理人,性格忧郁不善社交,极有可能早就偷窥过她,她用望远镜偷窥他自慰,他可能也偷窥过她,甚至调查过她的过去,料定她不会报警,最终才敢大白天闯入她家实施犯罪,确认她没报警后更加肆无忌惮,留下关键证据精液,发短信骚扰,但第二次晚上强奸就被识破身份还负伤,推测并非惯犯,但不会是一时兴起的第一次,从他的装扮和大胆看出以前肯定实施过,但不会很多次。他极度性压抑无法过正常性生活,追求真实感而非角色扮演,否则完全可以招妓演戏,他有极其强烈的施虐倾向和控制欲,非常享受在暗处掌控一切以暴力的性行为实现性高潮的快感,如同游戏一般,当他夜晚闯入她的卧室体验到窥伺的真实感而产生性幻想对着她的床单情不自禁自慰。他要的不是主动服从而是女性遭遇强奸时的本能反应。他本是破门而入,后来却正大光明登堂入室帮她关窗户,她的主动反而让他退缩。 与《钢琴教师》相对应的角色是帕特里克,都非常沉默寡言又极度性压抑,必须依靠其他方式解决性需求,区别的是前者是受虐后者是施虐,推测帕特里克也有个像钢琴教师她妈那样的父亲角色,且是单亲家庭,独生子,好学生,缺乏正常的母爱,对女性的认知扭曲,渴望女性的身体又厌女,童年孤独家庭氛围压抑,没什么朋友,虽然结了婚却得不到性满足内心极度煎熬,婚姻只是正常社会生活的最好伪装,他和妻子也是女强男弱的配对,在妻子之前可能有过失败的恋爱,直到遭遇丽贝卡这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可恶之人有其可怜之处。 说到强奸,想起范霍文的《透明人》,里头就有透明人潜入对面邻居家强奸的情节,无论是蒙面人还是透明人,你都看不见他的脸,为什么要蒙面或隐身,当然是不想让对方识破你的身份。当你能隐身时,你会干什么?当然是违法违道德的事。每个人都有窥私癖。 为什么?他为什么强奸?她父亲为什么杀人?她为什么让儿子杀了他?答案也许都可概括为:需要。 二、丽贝卡:她的对门邻居,同时是蒙面人的妻子,职业未交代,可能是家庭主妇,高级社交动物,是和帕特里克截然相反的人。正因为丽贝卡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保持着天主教传统,如餐前祈祷、过圣诞节、参与弥撒,还有禁欲,所以才能接受和帕特里克过无性生活。片中除了米歇尔和蒙面人之外,只有四个人知道她被强奸的事,前夫闺蜜炮友,以及丽贝卡,米歇尔的至亲全都不知晓。丽贝卡即便知道他内心有恶魔,强奸了女邻居,也保持缄默,联想起天主教对神父娈童事件的包庇态度,丽贝卡的沉默并不难理解,甚至最后当面对她说发自肺腑高兴她给了帕特里克想要的,哪怕只有一次,简直是对天主教丑恶虚伪败坏的讽刺,对信仰的讽刺。 丽贝卡的社交属性给予其给米歇尔发放抗议垃圾分类政策传单的合理性,同时推动了剧情发展,米歇尔出车祸时会打电话叫帕特里克就是因为看到车里的那张传单,她当初收到单子时有个镜头交代她随手将传单丢进了车里,此为呼应。而她怎么会有帕特里克的号码,大抵是圣诞派对时俩人有交互手机号。在闺蜜和前夫联系不了的前提下,她想到的不是炮友而是帕特里克。 【她的员工】 一、科特(Kurt):她的员工里唯一敢正面反驳她的人,具有攻击性,对事不对人,不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导致他曾一度被她怀疑是蒙面人,其实他这种秉性应当第一个被排除嫌疑,根本不会背地里发恶搞视频更不可能蒙面强奸。至于他私人电脑里发现的踩虫子视频,极有可能是被凯文栽赃,料定即便她去质问科特,科特也肯定会否认而她肯定不会相信。 二、凯文(Kevin):她的员工里唯一不讨厌她反而热爱的人,却是个虚伪逢迎见钱眼开的小人,君子易处,小人难防,恰恰是这种做足表面功夫的人是恶搞视频的始作俑者,至于那一套游戏想法的鬼话不信也罢,明明是调查上司的过去以知晓如何对付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用公司电脑也是够大胆愚蠢,对上司抱有性幻想却不敢动手,只能借助游戏满足病态的性需求。他没有被她开除是必然,像这种员工要是开了他还不狠狠反咬一口,谁知道会搞出多么大的事来,反而留在公司更保险,有了把柄,他也不敢再生事,但毕竟是颗定时炸弹,她最终肯定会出手将他弄出公司。 三、菲利普•关(Philippe Kwan):她的员工,据凯文所言,关是恶搞视频的散布者,凯文明显一开始就知道是谁散布但没说,俩人应是一丘之貉,后来还想通过嫁祸给科特拿到钱,显然他低估了她,他和科特肯定互相看不顺眼。至于关为什么要散布,一开始交代她和关在游戏制作上产生了分歧,而关不同于科特和凯文,是个服从型员工,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生闷气可又咽不下这口气,只会背地里借散布他人做的视频解气,又一个心理阴暗的小人,她最终也肯定会解决他。 【她的其他人】 一、餐厅里的女人:她在餐厅里被这个女人倒剩饭骂人渣,这个女人是典型看客心态,将她等同于杀人犯看待,完全无视其受害人属性,代表了那一类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所谓坏人评头论足的局外人,这种人包括她母亲说的朝她扔披萨盯着她看的那些人,一群乌合之众,有一定的匿名性,做事无需考虑后果,不过一时刺激,自以为行正义之事便可干下流勾当,哪天自己心情不好朝她泼粪都理直气壮,将自私伪装成无私。如今的看客大量活跃于网络上,更强的匿名性,都不用亲自动手只需码几个字发几个表情就够,所谓积毁销骨人言可畏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泄口。多么空虚。所有的看客都有强烈的窥私癖。她就曾怀疑过蒙面人是看客或当年受害人的后代。 二、艾米莉•芳婷(Emilie Fontaine):她开车时遭遇的女记者,间接导致了车祸,媒体的缩影,不停追问刺激受害者毫无良知,讽刺媒体为搏眼球不择手段,为收视率发行量,为名为利,无所不为,不惜僭越道德法律底线,在信息泛滥的年代里,标题党情色暴力凶杀明星丑陋方能脱引而出。如今看客的活跃自然少不了媒体推波助澜,媒体为看客提供源源不绝的谈资,彼此互利共生。说什么媒体迎合大众,其实媒体也在诱导大众塑造大众的品味,劣币驱逐良币,烂片驱逐好片。 《娱乐至死》中说过,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应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三、小提琴家:她的前男友,丧偶或离异,丧偶可能性更大,有三个孩子,会检查每个盒子,细心顾家,应是极好的二婚人选,当然俩人并没在一起,可能是前夫阻挠,也可能是,可能性太多。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择偶标准非常理性,失败的婚约会让她更加理性,不是作家就是小提琴家,都在艺术圈,这跟她的古典文学教育背景以及出版社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罗伯特那种只能当炮友而绝不适合交往甚至结婚。而她会对帕特里克产生好感完全在情理之中,他容貌好事业好低调稳重充满神秘感男性魅力,她感受到他对她有意于是主动挑逗。 四、未知女人:她在撒母亲骨灰之前对前夫提及的那个女人,她和前夫还在一起的时候有过一次野餐,她说记忆犹新,那个女人的鸡肉沙拉让她一嘴巴臭气,推测那个女人是前夫的母亲即她的前婆婆,果然她的婆媳关系肯定不会愉快,而前夫母亲可能已去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透过叶子能读到整棵树的信息,而叶子本身自成一世界。 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谢谢!!

 2 ) 她:操蛋生活里一个superwoman的坚挺与逆袭

时隔许久,荷兰著名学霸级导演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终于推出了新作《她》,在戛纳大放异彩,甚至有被人封为神作,引起不小的轰动,好评如潮,从媒体贴上的类型标签和演员阵容来看被吊足了胃口,果断列入期待的片单。

看完实话说可能还是应验了那句经久不衰的魔咒: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对这片虽谈不上失望,但和预期的感受还是有点小落差,这是部佳作无疑,不过主要还是靠于佩尔炉火纯青的牛掰演技,加上巧妙和奇诡的构思,抬高了影片的整体级别。

比起悬疑和恐怖的因素(答案早早浮出了水面),我感受更多的是幽默和荒谬,其实这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片子,可能不少人会被其中深沉冷峻的氛围和重口味的戏码给洗脑,带着看一贯欧洲沉重文艺片的心情深刻审视这片的主旨和意图,其实完全没必要太过严肃。

范霍文一开场就展现了一个掉下巴的切入点,一路设计出再操蛋不过的生活历经,随便一个,相信都能轻易击溃常人心理和精神的承受范围,留下难以估测面积的心理阴影,但片中的“她”米歇尔就像非主流的superwoman,越挫越勇,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坚韧和犀利,这无疑是一次吊诡特别的女性主义的胜利。

大众化的电影市场里,很少会出现这种完全以女性视角和立场为主导的电影,在既定印象里男性一直都是占据着角色塑造的重要地位,以及引导剧情走向的导火索,女性大多时候不过是起到点缀和辅助的作用,再有风采也很难盖过男性的锋芒,最近看过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部影史经典《让娜·迪尔曼》,更加直接通俗化的《她》显然没有这部“闷”。

其中包含了戏剧性和转折点,看完完整版我挺能理解阉割版对于观影感受的大打折扣,这片基本围绕着室内(多)和日常展开,手法上没有太过新颖的地方,但氛围的营造的确相当一流,除了几场猛烈的“强奸戏”之外,不少别有居心抱着看好戏初衷的童鞋可能会有所失望,范霍文就像一步步将米歇尔推向生活悲惨的泥沼,极端逆向的塑造出她强大而突出的形象。

利用飞速运转的大脑,可能也想不出有比于佩尔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人选,这位看似瘦小进入花甲之年的女人(难以置信),信手捏来的表演经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露和魅力难挡的外形条件,足以构成一部电影无后顾之忧的质量保证,没有“她”的参演,这片会被削弱一大半的看点,那种夹杂着冷酷、尖锐、敏感等富有层次感、营养丰富的内外兼具,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抑扬顿挫间,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抵御她出挑的气场。

回到影片里,先来说说米歇尔接连不断的烦恼和惨,虽然她有着体面的生活和工作,但厄运却从未赦免过她,老爸是人人嗤之以鼻的连环杀手,阴影和伤痛一直伴随、影响着她,成为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和后续的起因;老妈被彪悍的小白脸玩弄接着气到翘辫子;偏执、怯弱、伤透脑筋的儿子;被公司员工大胆的捉弄和侮辱;自己接连被强奸。

随着剧情的发展突然想到了周星星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比惨,米歇尔同样也能来这样一出,但她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淡定表现,也许因为儿时经历,她早已看透了人生这场“悲剧”的本质,或者也可以说她代表了广大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一直被定义在弱势群体范畴里的女人,狠的时候总能让人有种激奋和莫名肃然起敬的感觉,相信可以让不少心里憋着一股气的女性同胞看得大快人心。

难得一次,以前总是有英雄主义傍身出尽风头或是占有不少戏份的男性同胞们,到了这片里,没一个“正常”的,不是心理变态、杀人狂魔,就是窝囊废材、风流无耻,集体被米歇尔制服,女性完全摆脱了总要活在男权或其光环下的传统观念和和阶级设定,经历重重痛苦和考验,论狠我比你更狠,最后洒脱逆袭成“赢家"。

作为旁观者,被操蛋生活折磨,人生历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苦难和打击,信仰很多时候起着变向的自我安慰和治愈的作用,不经历坎坷又怎知信仰的力量,最后变态的老婆向米歇尔提出感谢,有了经济来源的儿子继续和”疯女人“(胜利的一方)一起养着她和别人的儿子,看似正人君子的邻居实际是个嗜好性虐的变态,死在棒槌之下,老妈老爸相继没所谓的死去。

最后米歇尔的释然和坦荡有种即便生活再怎么黑暗又如何的感觉,只能选择接受和面对,其他都于事无补,越是置于绝境就越要强硬,对操蛋的生活采取主动。这片的台词很精彩(包括一些有趣的构思),一个是米歇尔在老妈家里的幽默调侃和冷嘲热讽,一个是圣诞聚餐时米歇尔浮夸的嘲笑和尖酸刻薄的挖苦,接着轻易随便的撒骨灰,加上一些像刀锋般犀利干脆的言辞,前面三次差点笑出声,想着这女人太不简单,让人服气,后面则散发着浓烈的嘲讽意味。

当我们遭遇人生重大变故时,很多时候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暴自弃,沉溺在痛苦和煎熬的深渊里难以自拔,踏进操蛋的生活布满郁闷和痛苦的陷阱,在无常命运的摆弄中迷失方向,反倒从米歇尔身上看到了某种励志的倾向,她最后的绝地反击给了不少脆弱的人一剂有力的强心针,但其实米歇尔并非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她尖酸刻薄,强势自我,敏感多疑,甚至有点绝情和残忍,不仅和好朋友的丈夫有一腿,对前夫女友的恶作剧,桌下的调情和小心思,对父母的恨与狠,包括最后的享受和反击,和变态温柔的老婆形成鲜明对比,米歇尔什么也无需依赖,信仰和忠于的只有她自己。

她也表露着人性本能和阴暗的一面,甚至夹杂着一丝捍卫自我有心报复的意图,只不过其“受害者”的强烈印象有点削弱了她人性的负面体现,回过头来想想她真是个让人又爱又厌又敬又怕的厉害角色,有意思的是米歇尔不断地化被动为主动,凭借一己之力搞定了身边所有违背她、伤害她、离开她、利用她的臭男人,最后和甩了丈夫的闺蜜轻松自在的潇洒离去,两个本是受害者的女人“笑着”走到了最后,极其珍贵的给予了女性一次展现极致唯我主义的机会。看完这片话说有种啼笑皆非的戏谑感,一切是那么的匪夷所思,却又能让人深刻体会到赤裸裸的现实感。

首发 | 微信公众号:yuchishangjiu,欢迎订阅。

 3 ) 《她》-人生的悲惨集于一身

真的是良心推荐的一部剧,于佩尔的演技真是爆表了,感觉这部剧就像榴莲的粉丝一样极端,爱的就觉得好看的上天,不爱的的就觉得嫌弃都懒得嫌弃,但是我觉得必须给于佩尔一个赞,这部剧一开始是没有女星愿意接拍的,一个冷漠、刻薄、凉情的女强人稍微有点表现不好不到位就会被厌恶。

而于佩尔真的很有胆接了这部剧,她把一个人到中年不被下属喜欢,甚至恶意把头像做在游戏里、开会被下属当面怼,爱情一无所获并且前夫也有新欢,人模狗样的儿子“喜当爹”却义无反顾的去当冤大头、内地里还需要自己接济、却被自己儿子骂,既无身材也无颜值的中年女人形象表演的淋漓尽致!

悲惨的还不止这些,童年时期自己的父亲突然转性变杀人狂魔,在现场被记者采访的同时拍到了下半身裸露的自己,从此被世人记住被唾弃,以至于到中年还被在咖啡店泼咖啡丢垃圾。

一个只会贪图享乐、包小白脸、无限压榨自己的女儿,住着女儿的房子养着不知道几个小白脸,并且在七十多岁的高龄还要跟小白脸结婚的母亲!

试问一个人能被上帝多厌恶才会被安排如此悲惨的人生,如此操蛋的人生却没有结束,人到中年还在家被暴力性侵,经历了这么多事还能够如此冷静的分析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于佩尔真的是把米歇尔演活了,后面的内容真的炒鸡精彩,我呢就不把结局啊什么的都说了,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

 4 ) 这明明就是一部喜剧和独身女人修炼成精手册

说是拍《本能》的导演,我以为是悬疑惊悚片。然而我太naive了,猜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这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片嘛。

开场一片黑,只听见声音,女主就被变态破窗而入,袭击并强奸了。然而,耳边响起的是欢快的交响曲,猫儿在旁边瞪着眼睛,完全无动于衷。之后,女主在回忆当时被强奸的一幕时,还对猫儿自言自语说,“就算不抠出歹徒的眼睛,也好歹上去挠两下”,然而,猫儿什么也没做。
这里,我真的笑了。

女主前夫找女朋友。她还吃醋,在紧张调查自己被强奸案时,还到处给前夫使绊。说到,瑜伽教练(前夫新女友)也可以读懂波伏瓦的《第二性》和女主掏出女朋友的照片要自己公司给自己查案的小哥看,问是不是漂亮时,至此,我完全抛弃了进入电影院时,体认的,恐怖片,标签。

当邻居的老婆说自己从宗教中寻找慰藉时,我笑了。天啊,这个披着狂热信仰的人,会不会一开始就知道老公的变态,或者她就是饱受摧残的受害者之一呢?然后全篇最亮的一句,划破长空,“谢谢你满足了他的需要。”然后我终于是明白了。可能邻居是性无能,只有在那样特定的强奸的场景下,才能获得快感,然后恰巧,女主最后还能真的被邻居假扮的歹徒吸引。虽然她老婆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然而,女主明白呀。

所以,女主这么彪悍,真的因为她也蛮变态的,感同身受吧(帮自己的杀了28个人的爹爹烧屋子,不受伤害,才怪。)。舆论说当时她帮她爹杀了28个人来着(虽然她没干),估计她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苦,至少长期定时被上电视(她无助而裸体的照片)。她就这么冷漠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过去了。实际上,她是杀人狂魔么?我觉得不是啊,有只小鸟撞到她家窗户,又被她的猫儿咬了,她还打电话给兽医求救,她不是冷血的杀人狂魔,绝对不是。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冷静地处理这些应接不暇的奇葩事。有一篇影评写得十分到位,“她就是面对以及撕破一切的道德和恐惧,摆脱受害者的求助心理(虽然中间她有提到过两次,自己也是父亲杀人案的受害者,以及自己被拍了一张给人误导的照片,然后让自己幼年的生活陷入混乱中,实际上,她对父亲的虐杀案是一无所知的。)。她坦然地摆脱过往(不见父亲、承认自己父亲是杀人犯、自己被强奸),彻底地告别焦虑,从而拥有绝对的意志力和自我修复力。”

看来,要想一个人过,要坚强、要自由,真的不容易。至少,要付出自己要绝对无坚不摧到可以处理任何事物的代价。能手撕变态,辨识有没有割包皮的小鸡鸡,根本不理会道德的评判,最后到可能要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除了各种搞笑情节,我最喜欢的是,女主彪悍的不按常理出牌,电影处处都是包袱,回味无穷。

1,她完全不信任警察,自己被强奸了这么大事,她居然不报警,自己去医院检查,然后召集好朋友,特别和颜悦色地,跟大家宣布,宣布完了,还要自己若无其事地点菜,留下满脸懵逼的好朋友们。
2,女主被强奸了,不报警,但是把自己家里的锁都换了,然后去买了防狼喷雾和斧头。在发现有人尾随以后,她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绕到自己家后门,然后靠近尾随车,迅速敲破玻璃、喷防狼喷雾(结果发现,悲剧的是自己的前夫)。
3,明明是前夫了,还要干涉人家找女博士当女朋友(受了一万点伤害啊,人家只是读了《第二性》而已)。而且,要敲黑板的是,明明是她自己被强奸了,她还有闲情逸致、若无其事地去找前夫女友示威!最后尴尬到,请人家到家里圣诞party,却给人家吃牙签。
4,她一直在调查是谁强奸自己,不断回忆。但是回忆中夹杂自己的脑洞,中间还想到自己砸死了歹徒,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好像获得比赛胜利的小孩。(实际上,她是一个刚刚被强奸、随时被歹徒发短信骚扰、在路上吃饭还被路人大妈当做是杀人狂徒女儿而泼饭的女人。)
5,女主和最好朋友的老公上床,据她说就是时间对了,喜欢上床的感觉。然后,到了明明她已经跟外遇对象一刀两断不再做床伴的情况下,居然自己跑去跟好朋友承认。最狗血的是,好朋友后来原谅了她,还要搬过来跟她一起住。(法国人的脑洞,我们地上人不能理解,这又发展成了百合大法好)
6,以及,这个故事简直又刷新了我对强奸和复仇故事的三观。真是难以想象,女主被强奸了,中途还去为了找出强奸犯、确认强奸犯的身份,居然去色诱/自慰他。到最后,她居然超级享受被强奸的快感,从色诱到了主动勾引的程度。不算成功与否,她居然被动/主动地被同一个变态强奸了3次。尤其是,这个邻居变态到,只要女主不反抗,他就不能成功。然后女主在第二次主动送上门被强奸时,本来装死,说“来吧”,发现邻居不行,就开始反抗,激发人家的性欲。
7,女主在从庆功party回来的车上,居然主动告诉邻居,“我要去告发你”,然后自己一个人走回家,等着邻居来袭击她。应该那时候她没想象到她儿子回来敲死邻居,难道她还当时在车上激怒这个邻居是为了再来被强奸一次?
8,她妈妈中风快挂的时候,她还在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然后还要换台,估计她妈妈给她气的血压升高,真的死了。搞笑的是,她真的在抢救她妈时,满脸懵逼地换了新闻频道。
9,她都有点愧疚要去看她爹了(这里看出,女主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冷血)。结果她爹不知是不是没脸见她,在知道她要来的即刻,自杀了。本来,换一个正常人,觉得妈妈的临终遗言没达到,爸爸也被自己的行动间接逼死,不鬼哭狼嚎一番,也会唉声叹气下,至少有点反应吧。结果女主跑去她爸尸体跟前,贴着爹爹发白发青的尸体,有点得意地说,“你看,我来就可以把你杀死。” 真的是,满脸骄傲。
10,还有就是她妈妈已经挂了,被火化了。然后一家人一起去撒骨灰,本来应该超级哀伤的场面,却因为女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非要揭穿儿子帮别人喜当爹的事实,搞得乱七八糟。女主气炸裂以后,直接就把妈妈的骨灰倒在路边了。前一秒,她还在说上次跟妈妈一起来这里野餐,妈妈做的牛肉搞得自己一直放屁。此时电影院中,也是一篇笑声。把如此悲伤的事情搞得这么黑色幽默,也真是无所畏惧了。至此,我也相信,像女主这么彪悍的人,手撕几个变态,绰绰有余。
11,以及,女主不变态?她为了确定邻居是不是就是那个侵犯自己的歹徒,居然,拿着望远镜,对着自己的邻居在 自慰。然后,她还能回忆起,侵犯自己的歹徒是割过包皮的犹太人!

这样的真犀利,也真是不按常理出牌、打人个措手不及,谁能受得了。感觉如果不是女主演技太出色,片子分分钟会沦为对于法国变态的群嘲。

所以,女主是在用生命/演技在告诉我们:生活这点小事,你不觉得有什么,真的就没有什么了。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反而一切都解脱了。

 5 ) 两个老妇的故事:比衰老更可怕的是老且穷

文/曼佳   两部关于老妇人的电影,都有法国的元素,那么就放在一起写一写。   一部是法国喜剧电影《美味毒妇》,我现在觉得喜剧和悲剧其实差别并不远,无论喜剧悲剧,都是用冲突来推进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给出一个结果,所谓的喜剧不过是过程搞一些笑点,结尾皆大欢喜;而悲剧是从头到尾制造一些让人悲伤或者心惊的矛盾,最后让人看到破碎或者绝望。或者换句话说,喜剧是给这残酷世界的创可贴,而悲剧却是让这世界撕下创可贴。   《美味毒妇》讲的是一个60来岁的老妇人,丈夫死去,自己的店因为经营不好而被转卖,只能靠着微博的社会救济金,上面说的是600元度日,即使是600欧元在法国这样的国家肯定都也是不高的了。视若珍宝的女儿嫁了一个黑人,生下一个黑人宝宝,而黑人只要这肤色就让她很讨厌的了,所以她总是很不如意。这点救济金不够交房租,不能买一点像样的家具,而自己也很窘困而忙乱的女儿还经常要把小黑外孙塞给她来帮忙带,所以她整天是很烦的了,没有好心情对任何人好好说话,因为每天的生计都是一个大问题。   她经常去垃圾桶翻那些还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比如别人扔掉的鲜花——给以给老伴上坟的时候用,一盏破台灯——总算也是算作家具,甚至比如一把蔫嗒嗒的大蒜,甚至要和另外的老太婆用非法手段才能抢得到——毕竟是可以吃的菜吧?甚至房租也几个月没交了,水电费更是都欠下,直到家具公司来把家具全部收走,直到家徒四壁,让人感觉她已经穷投陌路了。就这样一个哪一天可能就被扫上大街居无定所的老太太,被人叫做垃圾婆婆的。   某一日发现周围的一群小混混收入不错原来是因为贩卖大麻而有好收入,甚至一个月可以达到几十万,于是老太太心动了,经过一番喜剧似的麻烦,她得以从毒贩子手上搞到大麻帮忙去卖,竟然很顺利,卖得不错,从一九分成中也得到了相当多的好处,而后来因为意外在做蛋糕的时候混入了大麻,而使得蛋糕的销量很好,收入远远超过纯卖大麦,于是她搞了一群同样困境的老太太朋友帮助一起做大麻糕点买卖,那混得是风生水起,一下子就成了暴发户。当然,人变富裕以后,也扬眉吐气多了,于是她对女儿女婿外孙也大方起来,态度好多了。   当然作为价值观的纠正,这群毒老老太太要被公正的绳之以法。而光明的尾巴就是因为她的大麻受众很广,在外面帮她们疾呼,也因为年龄实在太大最后还是被缓刑释放。于是大妈们受到启发将大麻蛋糕店合法地开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于是这部电影因为那些看似有趣其实心酸的过程,因为一个光明的尾巴而被定义为黑色喜剧。   但事实上,老了以后贫穷的挣扎,无论哪个国家真是比比皆是。在菜场很容易看到老太太为了节省一毛钱而和菜贩不断讨价还价,超市门口说有什么免费送或者降价销售(多半是过期产品)一群老头老太排起了长到看不到尾巴的队伍,至于农村走了十里路都舍不得花一块钱买个肉包子的老太太不曾少听,那些衣服上补丁套补丁甚至眼睛快瞎了还弓着背在地里劳作的儿女不见踪影的老人也不是故事,在现代的社会,依然有19世纪瑞士电影《海蒂和爷爷》那么贫穷的故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瞎眼且没牙的穷老太太的美好愿望是能吃到松软的面包而不是像石头一样的黑面包,这样的故事现今依然上演的。即使都是贫穷,年轻的好处是总可以努力去尝试,毕竟还有体力,而年老以后的悲哀是无心也无力了,只有慢慢等待自己的生命之光逐渐熄灭。其实老,并非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老且贫穷,真的是非常可怕,令人悲哀。   同样是老妇人,同样的接近60岁或者更大的年龄,如果不穷会怎么样?那就是法国荷兰等合拍的另外一部不是黑色喜剧,而是黑色惊悚电影《她ELLE》了。这个女人,虽然同样地老,老公已经离婚,儿子也很没出息,找的媳妇让她1万个不满意,那个所谓的孙子竟然是黑色的其傻儿子竟然还喜当爹,父亲是个变态杀人犯,杀了几十个人臭名昭著还在监狱里呆着,而她从小就作为帮凶的名声活到现在,母亲是一个整容成狂的不省心老妖精,这把年纪还卖弄风骚要和二三十岁的小年轻结婚,她在公司里被不知名的人恶搞毁坏其声誉,而自己竟然在这个年龄又被破门而入的暴徒强暴。应该是同样地不幸,如果这种情况换了另外一个老女人,这日子也真是糟糕混乱到了极点。   但是,她不是一般人,她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人,她掌握着一家前途不错的游戏公司,那些有创意的设计师年轻人都必须仰她鼻息地巴结她。她虽然同样地老了,但是她的财富,还有随之而产生的社会地位,所产生的能量依然让周围的所有的人都不能小觑,即使是她已经壮年的儿子,在向她伸手要钱的时候和被她挑剔批判的时候依然依然噤若寒蝉;那个已经不再被人仰慕的前夫被小情人忽视时候感到的委屈和才华无用时的失落,依然会隐约向她求助,无论前夫还是儿子,她随便一发慈悲就用自己的能力给了他们新工作的机会;年已六十,还追求者不断,闺蜜的老公缠着要和她多次求欢,隔壁那个年龄小一大把事业高贵的邻居丈夫也仿佛被她诱惑;也很容易在自己的公司里处理了声誉危机,并给予始作俑者一和教训。   但是被暴徒强暴的经历当然让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阴影,她竟然没有去报警,因为觉得那无用,她用自己的方式,聪明而非常利落了处理了这桩事情,并结果了那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态强暴者。这实在是一个强悍得可怕的女人,一个老女人,一个富裕的老女人,不仅仅有着金钱带来的能量,也依然有着意志带来的能量,所以看起来依然性感无比。   这电影里没什么好人和坏人,只是两个普通意义上的年老女人,没什么高格调的情操,只是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抗争而已,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世界里的普罗大众,所以其真实性挺撼动人心的。虽然两个法国老女人,其境况是完全不同的,金钱的确是有它巨大的魔力,它可以改变人的生存环境,调剂人的心情和精神,从而改变整个人生状态。金钱的确会让人性感,无论是什么年龄,骨子里产生的优越感和姿态让人精神焕发,魅力增加。最现实的例子当然就是婚纱女王薇薇,六十好几岁依然还能被三十不到的性感帅哥爱上。当然,所谓的气质魅力是基础,但是金钱带来的自信和能量是完全不能被忽视的。想想如今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骨子里的骄傲而自以为是的性感就有数了。只不过如何取得财富,用合法非法的方式,用某种可能的交换代价,顺应自己的欲望还是违背自己的心愿,那其实是其他学科讨论的社会性的大问题。   疾病,衰老和贫穷自古以来都是最可怕的三元素。如果只有其中一样,还不是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两样并存或者三样全部都有,那真是世间最惊悚的恐怖片了。年轻人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依然可以有未来,所以他们可以骄傲并自信满满,因为还有心有力。而老年人,正在落下的夕阳,的确已经无心无力,开始看到自己终点的大门在哪里,所谓的好坏全凭人生前路上的奠基,也极难有回天之力并有反转情节发生,像褚时健这样的70多岁还能创业的人也依然是他前面几十年打下过坚实的社会基础,并不是平地一声惊雷,陈佩斯也依然同样,悄无声息十几年后依然还卷土重来创造同样的声誉还是得益于他之前打下的文化和财富的基础。也并非所有老头老太年老以后都可以养养花种种草,打打太极跳跳广场,也不能全世界各地旅游看风景充实人生,所以换句话说,想要有什么样的老年生活,完全得看你年轻的时候给自己打下如何的基础。   所以有朝一日,衰老必然会到来,可怕吗?似乎也挺可怕的。不过趁着还没有来之前,还有时间准备,让自己稍微从容一点,不是吗?

 6 ) 愿你如“她”般坚强

最近,占据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不管高大上有如《人物》,还是街边小报,无疑是朱莉和皮特的离婚大战了。双方的身边亲友不断向媒体放出消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就连皮特的前妻安妮斯顿也被牵扯进来,八卦群众的关注点由两人的离婚大战转移到了三角恋的陈年旧事。和同学聊八卦时聊到这件事,说到“不管现在怎么撕,将来老了还是要一起跳广场舞的”。看了《她》以后,我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女人是永远不会屈服于广场舞的。
米歇尔是一个别扭的女人。
她被一个蒙面人强暴了,她却不去报警。完事以后还能拿出扫帚打扫屋子,并开始着手于调查强暴她的人的身份。和前夫离婚以后,独自一个人住着大房子,当然,她也不寂寞,偶尔和别的男人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哦对了,碰巧这个男人是他闺蜜的丈夫。还有糟糕的家庭关系,干涉前夫的感情生活,“害怕一个会读《第二性》的女人要了他的命”,往人家新欢的实物里插牙签;与养着小白脸的母亲不和,母亲中风时怀疑她是演戏;有一个一无所长而且喜当爹的儿子,儿子还有一个任性、疑似放荡的媳妇;哦对了,米歇尔还有一个被羁押超过30年、夺去27人生命的杀人犯父亲。

这样的生活按理来说应该会过得凄凄惨惨吧,在杀人犯父亲的阴影下长大,可她偏不,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看电影时会让你产生一种“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生物啊”的想法。她和闺蜜的丈夫有性伴侣的关系,却不能阻止她对温柔的男邻居有“那种”想法,甚至勾搭成功了。直至她发现强暴她的人就是这个斯文的男邻居。事情发生到这里,你察觉不到她内心的一丝想法,所有事情都是随机的,似乎毫无头绪,眼看事情就要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下去,而她的表现是如此的冷酷、无情、自私甚至虚伪。

转折点应该出现在她父亲的自杀。父亲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应该是她吧,听到30多年来没有再见过的女儿要来探望自己,忙不迭地就用床单自杀了。至此,她开始审视她和男邻居病态的关系,向闺蜜坦诚自己和她丈夫偷情的事,渐渐修复和儿子的关系,帮助前夫挽回事业。你会发现,原来将要失控的一切慢慢地被她拉回正道。

电影看似很零碎,从一开头埋下女主被人强暴的伏笔到中后部分揭开面目之间,有很多鸡毛蒜皮的情节。为什么我们老是说看法国片很累,因为法国人总是能把一件事拆的七零八落,然后叽叽歪歪地讲个不停。导演带着观众跟随自己的镜头从女主被强暴的镜头开始,审视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荒诞的人生。其实你会发现,在荒诞的人生之下是女主奋力抗争命运的呐喊:在问到为什么不报警时,她说“我努力重建生活,不能再让警察和记者扰乱”;面对骚扰时,她说“疯子我可以搞定,那是我的专长”。比疯,没有人比她“疯”。在支离破碎的家庭之下,你会很惊讶她是如何成为这样的一个女强人。

欧洲电影总是能够让不同年龄的女演员发挥自己的才能,《她》没有拘谨于于佩尔的年龄,按理说于佩尔的年龄在中国是奶奶级人物(于佩尔是1953年出生的),常言道“应该安享晚年”了。可是于佩尔饰演的米歇尔照样活蹦乱跳的,从一个人对付强奸犯,到在职场上强悍地对付不服他的男下属,直至职场危机过去。如果中国电影也可以像国外电影一样,女演员老了的时候不只是演奶奶、婆婆,忙着和儿媳妇斗智斗勇,可以在不同的年龄绽放出一样美丽的光彩,我想比于佩尔大三岁的刘晓庆不会一味执着地投身于“丫头教”,已为人母和年过30的女演员也不会执着于发“少女”人设的通稿了。

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就像她一样。

 短评

所以啊,在女人的股掌之间,男人们就是个卵。

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咦~明明是惊悚片,戛纳观众却是从头笑到尾,一刻都没停。感觉范霍文和于佩尔都越老越成精了,好剧本+神演技真是把一个人物搞活了。

1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这部电影还真是毁三观,法国人真是了得!把老妈气死,把老爸逼死,儿子叫她婊子,儿媳妇张牙舞爪,孙子不是亲生的,离婚了,还对前夫横加干涉,设计杀害邻居情人,勾搭下属,和自己最好的闺蜜的老公偷情八个月,貌似还和这个闺蜜有激情,玩弄任何一个男人于双腿之间。不就是一个BITCH么?

11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国外中产阶级一坨屎,你们都能闻出香来。流于表面的狗血故事,神经病似的人物,没有深入挖掘,每个重要行为的动机都缺乏铺垫和深入。加入了一堆人物,越搞越复杂,看似人性展览馆,却即无批判的力度,也无追溯的勇气,无聊透顶。

12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较差

杀了邻居老公,最后邻居还要来谢她;上了闺蜜男人,最后又把闺蜜掰弯了;把儿子和前夫掌握在手中,说要探监吓得父亲连夜自杀,对下属更不用说,男人在他手里宛如蚁蝼。这样的一个可怕的女性角色却又如圣母一般存在于男权社会里,站在对立面,嘲笑地看着,这个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余味无穷

17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一只漂亮独立又有钱的作精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我没有看到一点喜欢的东西

27分钟前
  • Laisses tomber
  • 较差

竟然有《爵迹》客串出现

30分钟前
  • 方聿南
  • 推荐

如果没有于配尔阿姨的精湛演技,这部电影的剧情分分钟沦为狗血电影。几乎电影里每个人设都是最糟糕的法国人的标准模板。看完对法国人和法国社会有种深深的遗憾,这是什么狗血国家!

32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很难以界定的电影,当你以为你熟悉了它的套路,却偏不按照你想的方向走。与“她”对立的是一个个的“他”,她生命中的一个一个男人全都这样那样地离开了,最终她选择了跟另一个她在一起。。。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如此用荒诞的手法真实体现了这个年龄段的法国女人的方方面面。

35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娱乐大片,狗血遍地,观众想看什么就来什么。于佩尔就是本片的一切。另外这真不是女权电影啊,她就算再强势再有钱再无情,剧情也还是跟着男权社会的规则在走啊,请大家打标签之前三思!

3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是女性电影。展示了某女性人物的处境、心理、欲望、情感和行动,却并非女权电影。导演的确在刻画两性角力,但显然没什么女权申张的初衷。每看到以略带赞许的口吻使用“男性成为女性的玩物,在她手里宛如蚁蝼”之类的表述,最后缀以女权之名的,基本可判断其人对女权并无所知,女权只是个好用顺手的标签。

4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不知道你们说的性侵和幽默在哪里,这就是一段虐恋,是瘾,是病得以死来治。看完非常难过,想念温暖的注视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感动。今天才有机会看到,我觉得我们看的可能不是同一部电影。

43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看一屋子变态互虐俩小时我也很累。

45分钟前
  • 摩亚的SF
  • 较差

能看看这样的人物也不错,她不靠感性感情来建立和观众的联系,她自己也不用这套与别人建立关系,所以她得不到感性连接的模式,很公平。这份坚韧冷酷才能让她以从容的面目应对人生,很好啊,至于她冒犯了多少人,我才不在乎,反正代价她照单全付。何况创作者还是慈悲,给她留了一个好友。

47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女权凯歌。她和每种亲密关系保持独立、可回旋的距离,她驱散层不出穷的“男性疑云”,父亲、前夫、儿子、情人、下属、邻居...几乎每一种危机都可以从她的性别为由头摧毁她,她不主动出击,仅凭坦荡无惧就能击碎桎梏和偏见。结局有点流俗,但场景深得我意,她终于绝对自由了,在墓地。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杀了你老公你还得谢我,睡了你老公你还得跟我睡。 +1

54分钟前
  • Dr. ChaLove
  • 还行

活得太高级。

56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瘾是透过百叶窗呼啸且放肆的狂风,诱是藏在地下室静谧又炙烤的地暖,痒是端起望远镜炽烈而焦渴的目光。不能直视内心之瘾的男人,只能蒙面解渴;无法抵御致命诱惑的女人,只好病态止痒。父亲的怼恨、母亲的荒唐、朋友的暧昧、邻居的欺侮、下属的抵牾,她把命运芒刺在烈火中焚尽,又将往事如灰洒向空中。

5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体会了半天还是觉得难看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