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作为

欧美剧美国2020

主演:妮可·基德曼,休·格兰特,埃德加·拉米雷兹,诺亚·尤佩,唐纳德·萨瑟兰,莉莉·拉贝,马蒂尔达·德·安杰利斯,埃登·亚历山大,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诺玛·杜梅温尼,杰里米萨默斯,苏菲·格拉宝,道格拉斯·霍奇斯,陈法拉,玛丽亚·迪齐亚,范黛特·利姆,简·默勒尼,贾森·克拉维茨,Matt McGrath,宗毓华,安德鲁·基南-博尔格,安娜莱吉·阿什福特,罗斯玛丽·哈里斯,安德莱内·列诺斯,特雷西·齐默,杰森·弗拉尼,Michael Devine,Irma-Estel LaGuerre,Madeline F

导演:苏珊娜·比尔

 剧照

无所作为 剧照 NO.1无所作为 剧照 NO.2无所作为 剧照 NO.3无所作为 剧照 NO.4无所作为 剧照 NO.5无所作为 剧照 NO.6无所作为 剧照 NO.13无所作为 剧照 NO.14无所作为 剧照 NO.15无所作为 剧照 NO.16无所作为 剧照 NO.17无所作为 剧照 NO.18无所作为 剧照 NO.19无所作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5

详细剧情

  Grace Sachs(Nicole Kidman饰)过着心目中理想的生活:Grace是位成功的心理治疗师,有着优秀的医生丈夫及在精英私立学校就读的儿子,而且她正准备出版一本两性议题书《You Should Have Known》,书中主要是斥责女人不听从自己直觉,没看出男伴所呈现的意思。  然而在出版前几周,一宗致死事件牵涉到突然失踪的丈夫,Grace这才发现自己生活出现巨大裂缝,而且过去早有先兆,只是她没听从自己直觉。而在事情被闹大后,女主得为了儿子放弃现在的生活。  Hugh Grant饰演Jonathan Sachs,他是位广受好评的儿科肿瘤医生,给人忠心丈夫及好爸爸的印象,但其实他失踪前早有不寻常的先兆。Noah Jupe饰演男女主的12岁儿子Henry Sachs。

 长篇影评

 1 ) 休爷爷

观众对男性就是宽容阿,要是女演员老成他那个样子,不知道会怎么骂呢。

但休爷爷完全不保养脸部,也能理解,年轻时被太多人称为小白脸,早就厌倦了。

可以看出休的脸部轮廓还是没塌,蓝眼睛还在,就是皱纹太多,像个七八十岁的了!

让他和妮可配戏,像妮可他爹,哎,这导演已经尽力找角度找光了,太不容易了,休爷爷别和年轻貌美女演员演情侣了,,要想演,还是先把医美搞起来

 2 ) 关于The Undoing的一点感想

The Undoing看完了。感覺整个剧的复杂度和人物性的最高潮都在第一集,之后就急转直下了。编剧和配乐都偷懒,儿子Henry拉小提琴背景音就上韦瓦第的四季,父亲女儿交流就在豪宅弹舒伯特的夜曲下下国际象棋,我都给乐了,还能更套路一点儿吗。

人物线之简单基本靠演技撑,性格经历都不靠细节补,靠几位演技补。开头圆桌的一群人出来走个场忽然就全消失了,只剩下律师闺蜜跟进,律师闺蜜和妮可的感情也靠讲电话演,豪门老父跟妮可的父女情东一笔西一笔,这些都算了。第一集里肉弹胸美女对妮可展现出来的易碎易感千言万语总觉得有什么复杂情绪,结果就是一套路艺术家情妇,搞什么,浪费小美女的眼泪和美胸!下次给我安排套百合套餐谢谢。

但并不失望,觉得很可以一看,因为不长,6集结束了。虽然我觉得按编剧这种只抻主线人物的写法,3集也可以。但我对曼哈顿中央公园风光,空中各种角度看纽约,以及妮可的华服美人散步戏百看不厌。摄影的水准高于配乐,行云流水的曼哈顿晨昏夜幕晴雪阴郁,搭配精致人物川流不息,开庭片段各种精致的俯拍光影切割画面,还有海边小屋的风云涌动和大桥下翻涌的混浊河水,当流动的纽约(富人区)风光片也很可。

主题线其实也挺明显,哈佛心理博士婚姻专家同样也能医不自医。人们往往对于枕边人有盲目的信任,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而可以对周围人觉得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点题句在开头妮可指点弯人夫夫和三次结婚的咨询病人时候提到过,在最后一集也由控方律师嘴里又说一遍。绝对算不上悬疑片,所以破案细节不必细究,不然我觉得辩方律师问题都很有道理,从动机而言,丈夫确实不可放过。

去搜了一下音乐,主题曲还是妮可唱的。

还有,休格兰特老得真可怕,尼克还是那么美!肉弹小美女似波提切利笔下维纳斯。

 3 )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观后感:披着羊皮的狼试图说服自己是条狗

本来是抱着种好奇心理点开这部剧的,想看看我们咨询师又怎么在影视剧里花式被黑,结果看完第一集之后发现:卧槽女主居然没有和来访谈恋爱没有谋划杀人没有帮助警察读心,她居然真的是个正经的咨询师!她和剧中三位客户说的话虽然因为电视剧节奏原因显得过于直接,但完全有可能出现在真实的咨询中,可见原作者或者编剧是下了功夫考据的。

片名Undoing的中文翻译“无所作为”非常离奇,大概只能体现翻译者本身的无所作为。Undoing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术语,意为当事人因为想要否认/移除某种负面想法或破坏性行为,从而采取了与其完全相反的行动。举例来说,因为父母不让女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位女大学生对他们心生怨恨;当她察觉到这种想法的时候,感到非常恐惧,于是通过迎合父母或关心父母来抵消内心的想法。

所以与无所作为相反,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恰恰是非常积极地采取行动的,他们行动的背后存在一种焦虑:我怎么能这么想呢?事情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让一切没那么糟糕。反映在剧中就是女主在最初的惊吓、迷茫与恐惧之后,开始极力寻找丈夫是清白的证据。她跟踪被害者的丈夫,追问负责办案的警察,聘请最昂贵的辩护律师,整个人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对爸爸和好友的建议也是置若罔闻,背后的动力来源于想要维护自己过去完美生活的假象。维基百科的翻译“还原人生”更贴切地描述了这种状态。

然而这种行动往往不会带来积极的后果。剧中的Grace越忙越乱,不断的努力后果只是发现越来越多的谎言,相识二十年的丈夫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他不仅是谋杀案的头号嫌犯,还是被医院开除的累犯者,害死妹妹毫无罪恶感的问题儿童。

剧中Grace曾经质问警方,认为他们陷入了tunnel vision,只把嫌疑锁定在一个人身上,而事实上正是她自己陷入了狭隘的思维中,迫切地想找到丈夫是清白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内心有一个执念:一定要回到过去的状态。这种执念往往会将人带入歧途,无论能力多强,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那可能会越陷越深。前面举的大学生的例子,若是没有办法降低她心中的愧疚和罪恶感,可能最终会发展为某种神经症(抑郁或焦虑)。

仅从情节来说这部剧不算特别出色,然而几位主演的表现给整体观感加分许多。印象深刻的是剧中好几个场景都给了Grace单只眼睛特写,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暴露在观众的注意中,同时也能制造出一些紧张恐怖的悬疑氛围。

如果说Grace这个人物从职业背景到情感转变都非常真实的话,Johnathan这角色就比较虚构了。刚开始到处看别人说“反社会”、“PUA”,差点就信了,后来发现剧中明明说的是自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是自我价值感的夸大、以自我为中心,渴望他人的赞美、关心、崇拜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面对批评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及否认,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及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很难进入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在少数的例子里,他们会和另一类患者—边缘人格障碍者—形成牢不可摧又痛苦无比的共生关系。

当然,我知道大众们都很喜欢“高功能XXX”这种设定,在强大的能力与迷人的外表下,人物所包含的疯狂或异常又能给观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刺激,因此很能吸引到一部分群体的关注。不过再怎么高功能都是有界限的,如何把握那个界限让人物真实又不会太乏味就考验编剧的功力,一个很好的范例是《神探夏洛克》。

作为一个高功能反社会人士,夏洛克可以在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一般生存需求,并通过卓越的智识去学习社会规范。然而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偏离规范,那些恰到好处的笑容、左右斡旋的词句、进退两难的分寸他都没有。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学得有五六七分像,正如他想要羞辱别人的时候也总能找到一个好的由头。

只是他不在乎。是的,他从不在乎。

所以他穷极无聊时靠毒品打发时光,兴奋激动时闯入犯罪现场,出生入死从不为金钱名声。

因此Jonathan这个角色太不真实了。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没经受过任何心理学训练的女性,也可能从丈夫身上的香水味或自家厕所里的卫生巾推断出老公出轨的事实,一个做了二十几年咨询的女人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朝夕相处的另一半有人格障碍呢?

事实上,我们在真实工作中往往几次咨询中就能识别出有人格障碍的人。当然,有的人更聪明、更善于伪装,但也不可能瞒天过海二十多年,毕竟伪装都是有限度的。

如果撇开真实性不谈的话,Jonathan这个人物倒是有一种复杂的魅力

那天晚上,即使他对Elena的怒火有很多来自自恋暴怒:自恋的人不喜欢被人威胁,讨厌失去掌控,同时他恐惧自己苦心经营的好丈夫/好老公会就此破灭;但也难说其中没有掺杂几分对老婆孩子的爱。尤其事后他回到家里,半是留恋半是愧疚地和Grace做了爱(仔细想想其实蛮恶心的...),早上又和孩子告了别,说明内心也是有几分真情的吧。

莫娘和卷福是开挂的人生,他们并不因自己与众不同而去迁就他人,反倒是完完全全活出了自我。Jonathan这样的人则不然,他的整个成年期或许都活在一种极大的矛盾与纠结中:一方面,清楚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界所容,且不为此感到内心有所负担;另一方面,理智上又向往着被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那种生活方式,因此要努力经营出另一幅面貌。

他说的那么多情话、谎话、借口、劝说、威胁中,到了最后结局宣判的那一刻,我想他自己必定也很迷茫:到底这些话力有几分真心,有几分假意?

Jonathan的人生,正如最后一场追逐戏一样。他不知道要开往哪里,只知道要仅仅握住方向盘,将一切抓在手中。车中只有他最亲近的人,车后是不停追逐的敌人。他努力想要保持云淡风轻的神态,可终有一天他人会识破这张面具。那时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或怒吼嘶喊,都只能看到亲近的人越走越远,徒留自己一人站在原地,束手无策。

 4 ) 既是白富美又是心理医生,曾指点众多婚姻迷局,却被丈夫PUA多年而不自知

诸多地婚姻当中,真正和谐、平等和均衡地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总有一种微妙的奴役存在着,甚至有一种食物链存在着,总有一方处于被奴役、被压榨和被啃食的地位。

在《大小谎言》爆火之后,妮可 基德曼又一次出任制片人和主演,和HBO合作,启用苏珊娜比尔和大卫凯利担任导演,推出迷你剧《无所作为》,并且妮可还亲自演唱了片头曲。

在第一集的前十五分钟,我以为这就是个《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之类的剧情,上东区富有家庭的婚姻、子女教育、事业的冲突和矛盾而已。可没想到,进度条到第18分钟,突如其来的美女祼体吓我一跳,好吧,HBO,不愧是你。

《无所作为》目前更新到第三集,从第一集开始,节奏和叙事就非常抓眼球,那段小提琴的BGM也是太带感了。

说说这剧吸引我的点吧,在《大小谎言》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高知女性,却深陷在丈夫的家暴中无法脱身,一次次被家暴,一次次又被丈夫的祈求、温柔、爱抚所打动,一次次想离开,一次次又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和力量。这种变态和扭曲的爱,蒙蔽了曾经是律师的她的心智,让她觉得可能没有谁的婚姻是完美的,为了孩子选择将就,最终是通过四次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让她逐步地看清了真相,接受了现实,放下面子和虚荣心,开始一步步进行自救。

而在《无所作为》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心理医生格蕾丝,她曾经挽救过许多人的婚姻,她能够在谈话中直中靶心,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事人情感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行为逻辑,从而让她的客户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误区,将一团乱麻的感情生活逐步理顺。

多复杂、多难搞的婚姻迷宫,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情感模式。

一对同性恋人来找她,解决的是其中一方总是出轨的问题,格蕾丝在与双方交谈之后,指出,一方总是出轨,并且还总是容易被伴侣抓包的原因是:出轨方享受被伴侣发现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较量,为的是向对方证明,你并不能掌控我。此话一出,一方拂袖而去,出轨方乖觉的坐在沙发上表示,医生你真厉害,直切要害,我们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现在我要出去安慰一下他了。

而另一个女客户则歇斯底里的抱怨着自己的丈夫昨天晚上冲自己发了多大的脾气,而她怀疑丈夫有躁郁症。

格蕾丝斟酌许久,才缓缓地说出:这是你的第三段婚姻,你平时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判断力的人了,你会至少试20双鞋子,才会选择一双,你选择染发师甚至会做背景调查,你选择我,肯定也对我做过背景调查,但唯独对于恋爱这件事,你一旦遇到让你动心的男人,你的那些判断力就消失了。记得你上一次来我这里,我们本来是要谈谈你的第二段婚姻,但那天我清楚记得,你是飘着进来的,一直在兴奋地跟我谈起你刚刚认识的这个男人,也就是你现在的丈夫。也许并不是你的丈夫一定会有躁郁症,也许是你的情感模式出了问题。

真相往往残酷到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人们付高价请心理医生来告诉他们实话,但往往听到真相后又气愤到不愿相信,不愿接受。宁肯指责是心理医生不够专业,比起承认自己的无能、失败,还是指责他人更容易一点。

看上去多复杂、多难搞的婚姻迷宫,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情感模式,很显然格蕾丝是非常擅长找到那把钥匙的人。

这里必须得赞扬下女神的演技,在《大小谎言》中,她是湾区慵懒迷人的全职太太,她是需要心理医生指点迷津的那个人,在心理医生指出她和丈夫之间是否存在家暴时,她仍然逞强的不愿承认,认为她不是弱者,她也还手,只是之后粗暴的性爱让她难以接受。在真相面前,妮可扮演的瑟莱丝特紧张、抗拒、痛苦,不愿承认自己是受害者。但最终,在咨询师的包容下,她回顾了他们的婚姻历程,意识到这就是家暴。 然后,泪流满面,几近崩溃。 哭着说不止一次强烈地想要离开佩里,但当真的想到分开时,心里却是撕心裂肺的痛。以前我不觉得妮可的演技有多好,但正是这段表演征服了我。

而在《无所作为》里,她又化身为纽约客,她是心理医生,是观察别人,给出别人建议的那个人。妮可扮演的心理医生的感觉仍然非常到位。可能因为妮可基德曼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位大学教授,她的父亲曾经为很多人做过心理辅导。所以妮可这几年参演的美剧都有着心理学的背景和元素。

什么是纽约客?正如剧中一个精英律师妈妈的说法:这可是纽约,在纽约却不忙得要死是种罪恶。

我们以为多大的罪恶,不过是一个底层的年轻妈妈在送完儿子上学后,坐在学校对面的长椅上发了一会儿呆而已。而这被纽约上东区的精英妈妈认为,你看她既没有拿本书,也没有忙得团团转,而只是干坐在那里,真是罪恶。

纽约上东区的家庭,每个人都忙碌有序,见缝插针,多线程处理各种事务,但还保持着光鲜体面,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

我们是否都生活在自带滤镜的泡泡里,而有些真实的事却被我们自动忽略了

上东区的富人家庭,自然夫妻双方的工作都很体面,格蕾丝应该是从小过着小公主般生活的那类幸运女孩,自己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丈夫乔纳森是一位儿童肿瘤专家,儿子上的是需要考量和筛选父母收入、家世、职业和教育经历的私立名校。

一个是心理医生,一个是儿童肿瘤专家,这意味着两人的工作都是压力极大,对身心和情绪稳定都有极大考验的工作。

乔纳森每天面对的都是身患癌症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于他们来说,医生是像神一样的拯救者。而每个医生都想尽全力去救治自己的病人,但最终的结果也往往是无力回天。乔纳森会参加自己每个病人的葬礼,参加自己病人的葬礼,会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外界眼中,乔纳森是位极有爱心的医生,他富有同情心又幽默,不是那种冷冰冰告诉孩子父母,你的孩子会死的那种医生,也曾登上过著名杂志。专业、敬业、富有爱心,这也是格蕾丝对丈夫的印象。

所以,当丈夫回到家中,情绪稍有波动时,格蕾丝是很体谅和照顾丈夫的。

但在同事的眼中,乔纳森却是另一种模样。他喜欢并且非常享受被小病人的父母当成神一样的存在,他享受着这些人对他的迷恋、崇拜和瞩目,这在某程程度上助长了一种极其不健康的自恋和膨胀,于是,当一个七岁小男孩的年轻、美貌又脆弱的母亲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出轨了。无论是职业规范、道德还是婚姻,他都破了忌,犯了错。

格蕾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是能够倾听、观察她的客户,并且无论对方是怎样的人,她都要接纳对方并与之共情。这样长年的职业生涯使得她看上去非常的善解人意,无论对方多么不合群,她都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理解对方的行为,使对方放松下来。

所以,当一个格格不入的闯入者埃莲娜到来的时候,即使其他的妈妈们都表现出了疏离和不可理解,格蕾丝仍然释放了最大的理解和善意,甚至当埃莲娜在健身房的浴室故意一丝不挂的祼体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仍然保持着克制和礼貌。

我并不是说格蕾丝有什么不对,而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有时候过于善解人意和体谅对方,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和痛苦。

比如,格蕾丝对于丈夫的理解是:他和原生家庭不睦,小时候养狗造成了创伤,每天的工作压力极大,病人的死亡也是一种创伤和濒临崩溃的体验,这些都使得她对丈夫充满了怜惜和爱的光环,而忽视了很多本应引起警觉的真相。

而乔纳森却对妻子的软肋了解得更加精确,他知道说哪些话会逗她开心,说哪些话能够马上让她对自己怜惜,甚至在当他被作为杀人嫌疑犯抓起来之后,他仍然能够牢牢抓住如果儿子有一个杀人犯父亲,这对孩子将有多不利的影响,而让明明已经知道他出轨,并且还在外面有一个私生女的妻子心甘情愿的拿钱出来为他请最好的律师,搜集各种证据来辩护。

并且,丈夫还能够利用格蕾丝和父亲之间的隔阂,顺利向老丈人借出巨款,既能瞒住老婆,还让老丈人感激涕零,感谢女婿给了他一次帮助女儿的机会。这可真是扮猪吃老虎啊。

即使曾经的朋友 、自己的父亲,乔纳森的前同事都在提醒格蕾丝,不要相信他,远离他,保护好自己和孩子,而格蕾丝仍然执意地相信丈夫,是那个女人在纠缠他,或许是那个女人有强迫症,她疯狂的爱上了能够拯救自己孩子的神,所以干出了很多疯狂的事。

心理学上认为,当遭遇伴侣背叛之后,会产生几个阶段:悲伤、愤怒、否认、恐惧、适应、孤独、友谊。

在最初的悲伤和愤怒过后,因为被背叛的情绪实在过于痛苦,而人的心理机制又非常的巧妙,它只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痛苦,这样我们就不会崩溃,难以承受的痛苦就被放在了“否认的袋子”中,要等到我们足够坚强,能够承受这份痛苦时才会被释放出来。

你看,即使是心理医生,也仍是凡人,只不过,作为格蕾丝,她应该会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有洞察力,相信在以后的剧集中,会有她慢慢走出来,认清真相的剧情。(当然,如果编剧安排是她有人格分裂,是第二人格杀人的话,那就是另一种剧情走向了。)

《无所作为》值得一看,如果说硬要挑女神一点毛病的话,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女神可能针打得稍有点多了,侧颜无敌,非常美,但就是有点僵了,甚至有点影响到她的微表情了。

 5 ) 好久不见啊,幻想!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追完了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手合作的新剧《无所作为》。作为一个很久没有追剧的中年妇女,挑选此剧出于两个简单的原因,一是本人与剧中Grace同职业;二是年纪越大越偏爱老戏精之间的精彩“飙车”。果然看完之后没有令我失望,意犹未尽回味良久。(友情提醒,此篇文章有剧透)

此剧的故事梗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位有着20年临床训练的心理治疗师Grace如何一步步否认、怀疑、识破和揭发同床共枕17年的肿瘤科医生丈夫Jonathan其实是一位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谋杀犯!

美剧的脑洞之大总是能超乎你的想象。男女主角一个是哈佛毕业的临床心理医生,一个是受人敬仰爱戴的儿童肿瘤医生。无论是拯救人的精神还是拯救人的躯体,充满光晕效应的职业形象都被抬下神坛。揭开华美和伪善的面具,每个人都逃不过各自命运里暗暗明码标价的劫难。

此时很多人会不免好奇,在最后一集被Grace精心引爆出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什么疾患?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能够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和“摧毁力”?

简单来讲,“自恋”其实是一种从极端自大(外显浮夸型自恋)到极度自卑(隐性脆弱型自恋)中间包含着健康自恋的连续的谱系。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是长期处于这个谱系的两个极端的人。本剧中的Jonathan属于高功能浮夸型自恋障碍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浮夸型的病理性自恋者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我夸大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天之骄子。

2.很难共情同理他人,很难真正发展深刻依恋的亲密关系。在关系中容易对他人工具化利用。缺乏反省和内疚。

3.对来自他人持续的关注和赞美成瘾。

4.自我特权意识,需要享受他人没有的特权和关照。对环境有强烈的支配领导欲。

5.对来自外界的批评会产生极大的羞辱感或愤怒感。

而我所说的高功能自恋型障碍患者,是具备这些特征的人同时拥有很高的智商和社会功能,或身居要职或名声显赫。唯一的区别在于所有这些光鲜亮丽的头衔,显要的权势,完美的伴侣和孩子,都是他们用来增强自我崇拜自我沉溺进而继续自我膨胀的途径而已。所谓“我爱你,是因为我更爱我自己。”

在第三集里,寒风瑟瑟中的Grace在医院附近和丈夫的前同事的对话陡然生硬和突兀地把我们拉出幻想进而看见一个更真实的Jonathan人格。很显然在别人眼里,丈夫毫无悔改肆无忌惮的行事作风和Grace心里如菩萨一样善良温暖的英雄形象是南辕北辙的。

只是,我今天想谈论的重点不仅仅是科普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类型和特征。(更多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创建自体心理学流派的美国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书籍。)接下来,我更想试图靠近Grace,这位受过20年专业临床心理学训练,有着敏锐洞察力分析力和反思力的心理治疗师,为何她全部的关于“读心”的十八般武艺在一个爱的人面前武功全废。

让我们拉回到第一集,听听她在面对她的律师来访者强迫性重复的婚姻困局时做出的精辟分析:“我很少见到有比你更谨慎的人。你会至少要试20双鞋子才会选择一双,你连选择染发师前都会做背景调查,你选择我也是一样。但唯独对于恋爱这件事,一旦有一个吸引你的男人出现,你所有的这些特质都会消失”。

这段话看似在分析所有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人,实则已经在开篇为整部剧做了一个巧妙的伏笔和点题。抵消(Undoing),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中原义为一种防御机制,是以象征性的反向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无法接受的或痛苦的事情。这个抵消,在本剧中可以理解为Jonathan杀人之后做出的种种或拙劣或高明的粉饰和掩盖。但我个人认为Undoing同样也可以放在女主Grace身上诠释。

为了证明和洗刷丈夫的清白,她用尽全力去寻找证人,嫌疑人,律师,丈夫的同事,被害人的家属。合理化丈夫出轨的动机,向父亲寻求经济支持,强化被害人的人格及精神问题,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她为所爱之人抵消“罪过”,一如她在面对父亲坦诚自己从未忠于母亲时错愕的否认,“不,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你们不是这样的,你不是这样的。”

还有什么比猛然发现自己几十年里都活在不真实的幻想中更当头棒喝的?我以为的父亲不是我回忆中的父亲,我眼里的伴侣也不是我想象中的伴侣。所有前半生搭建起的富丽堂皇的人生宫殿顷刻间下沉。这个极端夸大版的中年危机如海啸一般将她吞没。

坦诚地说,谁的这一生不是借助几个“101种防御机制”苟且而自洽地活着?否认也好,投射也罢。退行也好,隔离也罢。然而讽刺的是,一个天天和别人的防御打交道懂得恰当好处地面质和澄清咨客粉色泡泡的人,最后却毫无防备地同时面对人生中两个重要理想化客体的双双崩塌?

实际上,我并不相信一个生活在父亲不断出轨母亲郁郁寡欢的家庭里的孩子对此是毫无察觉的。更何况她专业的职业素养已经毫无悬念地证明了她对人和对关系具备某种天赋式的灵敏“嗅觉”。所以更具可能性的解释是,她很早就借助某种强大的幻想“否认”了那个显而易见在风雨中摇曳的脆弱不堪的家庭关系,反而“建构”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恩爱模范的父母婚姻。无独有偶,我也并不相信她在整整17年的婚姻里从未发现过枕边人异常的端倪,(比如他很早就和原生家庭断绝了关系)因此她可能采用了同样的防御机制“故伎重演”,一直选择性地“提取”着对方尤为高尚美好的形象。

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人生中最强大的PUA有时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你自己。

褪下职业的光环,Grace和所有其他在爱情中智商极速下坠的女人一样自我迷失。在高度卷入的情感漩涡之中,当我们把所有脑海中对完美伴侣的期待投放到某人身上,当我们如此渴望他人来填补和圆满有缺失的自已,我们惯常具备的中立客观的认知力、识别力和判断力是被“刻意”削弱和休眠的。因为深入骨髓的爱,我们会无意识地“帮助”对方去塑造一个“他还不错”的形象,“积累”过往所有他“发光”的证据,甚至不断为对方出现的显而易见的“异常行为”做掩饰和合理化。 我们太容易在情感世界中戴“有色滤镜”,美化和维持,忍耐或相信。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一段已经没有未来的伤痕累累的关系深渊里持续耗竭着迟迟不肯放弃,甚至在“施受虐”的循环中死守阵地;而有的人在失去恋人后长久地陷入对昔日爱人幻影的追思沉溺中不可自拔。实际上,当我们在无法掌控的现实里不断受挫而无力解决,当我们被限制在某个体系或某种关系的牢笼中无法动弹,当我们深陷某些极端情绪的魔掌而无法挣脱时,幻想,就成了我们精神的伊甸园和灵魂的避难所。我们可以在幻想中自由奔走解开枷锁透支欲望获得控制实现梦想,我们也可以使用幻想将岌岌可危的自我紧紧包裹得以逃离和躲避现实的糟粕和残酷。

不必怀疑,也不必羞耻。如Grace一样,几乎所有人都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频繁地使用过“幻想”或“理想化”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的一部分幻想会随着正常的社会化进程被不断打破和修正。而另一部分---陪伴我们很久很久保护着某些“创伤性体验”的幻想则往往坚不可摧铜墙铁壁。

写到这里,我突然涌现出一个幻想:尚若能一辈子活在某些美妙的幻想里不被叫醒,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

只是,时间总是比真相更残忍。人过中年之后,你会渐渐发现在漫长无限的时间轨道里,你可能突然在某一刻被一个命运的长矛随机射中,幻想的内核裂开破碎,伴随着腥风血雨的自体坍塌和自我重建。别担心,时间迟早会推你成长。

很多年之后,你可能终究会承认:你的父母并不相爱;你的家族重男轻女;你的孩子和你一样正在走向平凡;你痴迷的那个男人不会为了你和太太离婚;你为之倾尽所有的女孩可能从来没有像你爱她那样爱过你;你年少时为之夜夜买醉要死要活的爱情其实早已千疮百孔;那个用极端热烈的方式靠近你捕获了你身心的人最后同样用极端冷漠的方式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以及,念念不忘,可能没有回响。。

于是在某一天,你回头看见地上散落着满是幻想的碎片,闪闪发光余温犹存。别犹豫,请和它们一一拥抱和一一道谢吧。这些曾经镶嵌在你柔弱躯体上的片片盔甲,一直一直忠诚着“保护”着过去的你,那个自卑的虚弱的依赖的渺小的饥饿的你,那个看不见自己活着的光芒的你。你要相信,在鼓起勇气忍受剥离每一片幻想的阵痛之后,你一定会看见属于你自己的全新的更强韧的皮肤生长出来。

如Grace,如我,如他。

如一同获得新生的,你自己。

 6 ) 这个社会揣测女人的恶意

刚下笔就觉得,这题目有点大,我自己,怎么能代表社会对女性的揣测呢。

刚看完第6集。在这磨磨唧唧抽抽巴巴的剧情背后,看完结局,背景音乐想起,我竟然哭了。

这不算是纯悬疑剧,算是心理剧吧。在最后女主把儿子接走后,我在想,女主会不会受到质疑:堂堂哈佛女博士,要颜有颜,要身材有身材,要脑子有脑子,且特别特别有钱,怎么眼光这么差?

所以一段失败的关系,总是要被套上你当年瞎了吗的定论。我也不知道,是瞎了吧?瞎了才会这么多年的经营付之东流?我有个前同事姐姐,也是拼事业多年,老公在家管孩子。亲戚常和她说的一句话也是:都是你惯的。嗯,不养家,是因为我太强;不顾家,是我惯的;没改变,是我没耕耘;不关心人,是我没要求。说起来,朋友父母嘴里,都是我的问题。最不负责任的一句话,孩子还那么小。你们真的是好朋友吗?

看完这剧我反醒了一下,男主渣属性很熟悉啊。万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希望被崇拜被喜欢,做事是为了满足自己,不会考虑合不合适对方需不需要,一旦被拒绝或者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立马自己就很受伤,埋怨对方的不是。而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应该应份。他没有同理心。这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身边的人持续以为自己付出不够。真的,没道理可讲,在他的世界里,永远都是别人不对,不干活是你们不给机会。真的是,和有些人吵不了架,他会把你拉到他的世界,然后用经验打败你。给你无比的挫败感,你翻身无望,只能远离。

付出一定要是双向的,各方面都是。

抱歉啰嗦了一篇不合格的影评。

 短评

真·无所作为

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渣休仿佛一生都在等待这个角色,演出了渣男的云淡风轻和机关算尽,但是冷漠有余自恋不足

9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一个不会老,一个老得快

14分钟前
  • 全塑料外壳
  • 推荐

剧本好的。但妮可的脸现在哪儿哪儿都不对劲,感觉医美过头了,特别是嘴巴,动态表情不自然,已经影响她的情绪表达了,直接导致演技降星,看着不太舒服。

16分钟前
  • allison1990
  • 还行

这明显比大小谎言那种美剧好多了。节奏快,没有唠叨,悬疑点很清晰。

19分钟前
  • 纯Jun
  • 推荐

stop paying that much attention merely on Hugh’s wrinkles please. people age! Is it really that hard to cope with?

23分钟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推荐

谋杀Dua Lipa

25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法拉的镜头实在是太少了!!!

26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编剧如果一直在线这部剧不会扑,第一集真的太吸引人了。 Nicole的脸稍微有点僵影响她演戏做微表情,Hugh曾经的英伦大帅哥啊现在真的老了身材也走样了。

29分钟前
  • yhtacshy
  • 推荐

除了老爷子 和 律师 全是蠢货

31分钟前
  • RS
  • 推荐

两性关系,先知先觉及时止损-现实感觉,后知后觉深套割肉-假装幻觉,不知不觉是蠢接盘-蒙在鼓里。。妮可总是演艺精英女性啊,讲女性故事,市场需求

36分钟前
  • 至尊宝
  • 推荐

剧名Undoing是心理学术语: “抵消”。 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心理防卫机制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些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 来排除心中的内疚/罪恶感。

41分钟前
  • 巴门尼德
  • 推荐

这部剧最精彩的并不是剧情吧,而是借外公之口道破了所谓男人的本性,自大自负又自恋的男人是真的不能要,这是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了的,休叔渣男本色出演了,因为他现实中也如此的渣,所以毫无表演痕迹

4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如果你身边突然出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似有心事欲说还休,视线总是越过人群落到你身上,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你面前,甚至主动吻你,恭喜你,那不是因为她喜欢女人看上你了,那是因为她和你丈夫有一腿。

49分钟前
  • Lanita
  • 推荐

看完E01,叙事冷峻,表演厉害,铺垫到位,看预告片预测后面几集会高走,希望它能成为爆款

50分钟前
  • 造梦天堂
  • 推荐

第一集觉得是休格兰特杀的,现在看了第二集觉得极大概率是妮可基德曼杀的。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出轨事实、深谙人类心理盲区的资深女心理医生。她太有动机和优势了………最后,就这?

51分钟前
  • Vegebud
  • 推荐

没人管管了吗?这什么译名?

55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大小谎言2.0既视感

56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It's always the husband.

57分钟前
  • wis_
  • 推荐

妮可基德曼是真的美,休格兰特是真显老

59分钟前
  • 四道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